Loading AI tools
台湾与中国大陆之互动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峡两岸关系,或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台海关系,部分人士称陆台关系或中台关系[1],是指位于台湾海峡东西两侧的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注 2];在现状下,主要指称位于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以及位于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两岸关系历经第二次国共内战、韩战、东西方冷战、中国代表权的竞逐、台湾经济奇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台湾民主化及本土化运动等内外局势的变化,其中以1949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带来的两岸分治最为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民国 |
---|---|
代表机构 | |
无 (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管[注 1]) | 无 (大陆委员会主管) |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透过第二次国共内战击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后,取得并实际统治中国大部分传承疆域,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则从中国大陆退守至台湾,双方相隔台湾海峡对峙,并均声称拥有中国代表权。1950-1970年代末,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依托来自美国在军事、科技、基建乃至农业等方面的广泛支援(美援)[2],对中国大陆拥有全方位压倒性优势。中华民国国军采取关闭政策在渤海至广东封锁中国大陆全部海岸线阻断贸易[3][4],并在黑猫中队和黑蝙蝠中队常态化军事侦察的大量情报基础上,中华民国政府曾制定多项计画准备反攻大陆,但最终因故不了了之。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获得中国代表权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中华民国的国际空间受到急遽压缩,导致中华民国政府逐渐放松对持有中国法统之坚持,而将目光转向台湾境内的各项建设。中国大陆方面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停止单打双不打,并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随后开始百万大裁军,两岸的武装冲突暂歇。1987年台湾解严后,开放两岸探亲,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民间交流逐渐恢复。
1990年代起,伴随著民主化而起的台湾本土化运动蓬勃发展,其衍伸出的统独问题,使得两岸关系成为两岸政府和民众之间重大的敏感议题[5][6];与此同时,两岸政府形成各自的一个中国原则,做为其两岸政策的方针。1991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修订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终止动员戡乱。1992年,代表两岸政府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会谈,达成了九二共识,并为随后两次汪辜会谈铺平道路。1995年李登辉访美讲话内容使得中国大陆方面不满,在1996年中华民国首次总统直选前爆发台湾海峡导弹危机。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使得两岸政治关系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台商投资,两岸进入“政冷经热”状态。而在随后的2000年中华民国第一次政党轮替,民主进步党籍的陈水扁就任总统,而民主进步党的偏独立场,使得两岸政治格局持续紧张对立。
进入21世纪后,海峡两岸的经贸活动已相当紧密,并拥有一定程度的物资及人员流通自由。2008年中国国民党籍的马英九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两岸恢复透过民间管道进行的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7][8],是为两岸关系的重大进展[9][10]。2016年民主进步党籍的蔡英文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识,中国大陆方面即宣布两岸官方交流中断[11][12]。2016年末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机开始环绕台湾本岛飞行,台湾方面称此举是针对其施压与骚扰[13]。2017年,中国大陆方面视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李大维对于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的言论[14],以及蔡英文政府应对中国大陆的挑衅而进一步提高国防预算[15]。2019年,解放军军机首度刻意越过台湾海峡中线。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台办将行政院院长苏贞昌、驻美代表萧美琴等台湾政要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施行制裁,使两岸关系降到1980年代双方恢复交流以来的新低点[16]。2023年11月29日,蔡英文表示受难以克服的国内经济和政治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侵台湾的可能性较低,对于美国对台防务政策,则表示称,“台湾人民坚定致力于自我防卫,并清楚了解有责任捍卫自己的家园”。[17]
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不仅关乎双方利益,还牵涉到亚太区域的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战略布局以及全球安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同时,台湾兴起的台湾主体意识亦与中国大陆主流的中国统一意识形成碰撞,使得海峡两岸关系愈加复杂。
两岸关系也称为台海两岸关系、两岸关系或陆台关系,福建与台湾的关系则称为闽台关系。第二次国共内战前的两岸关系往往也归于闽台关系范畴。
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后,中华民国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会另分别以“台港关系”和“台澳关系”称之。
两岸关系相关术语的定义或解释 | |
---|---|
两岸关系 |
中国大陆方面,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认为两岸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台湾方面,前总统李登辉称两岸关系是“特殊国与国关系”;前总统陈水扁称两岸关系是“一边一国”;前总统马英九称“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是特别的关系”;[18] 陆委会前主委张小月定义“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19]。 |
九二共识 | 1992年,海峡两岸政府授权的非官方组织海基会、海协会,在香港会谈之后经由口头协商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及模糊空间。大陆方面认为九二共识指的是“一个中国(不涉及“中国”之政治涵义 [20]),反对台独”;台湾泛蓝阵营认为九二共识指“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台湾泛绿阵营则认为九二会谈并未达成“共识”。 |
维持现状 | 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现状[21]。 |
两个中国 |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现实上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分别拥有中国主权。 |
一中各表 |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简称,是台湾泛蓝阵营方面对九二共识的认知,即一个中国 (中华民国)和一个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自阐述。 |
一中同表 |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皆是地理意义上“中国”领土的一部份,在各自领域拥有完整的管辖权,互不隶属,搁置主权争议。 |
一边一国 | 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边一国,也称一中一台。 |
一国两制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由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针对统一台湾提出,容许台湾保留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独立的政治制度、司法体制和军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治下的中国大陆则继续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外交上只容许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此一构想后来实施于香港和澳门,但内容略有不同。 |
一国良制 | 由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于1987年提出的中国统一方案,主张三民主义比中国马列毛主义更为优良,应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用以回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1983年与杨力宇会面时所提出的邓六条与“一国两制”政策 |
一国两府 | “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两岸皆属同一个中国,但包含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两个政治实体,即“两国论”。 |
一国两区 | “一国”指的是中华民国,“两区”指的是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2012年由中国国民党马英九基于《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架构下提出,对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一个定位。 |
台海现状 |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 |
台湾问题 | 台湾主权及统独问题。 |
台湾独立 | 在台湾宣布独立,建立以“台湾”为主体的国家。 |
两岸三地 |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港澳以及台湾三地。 |
两岸四地 |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四地。 |
中国历史上关于台湾的记载,有观点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或《隋书》中提到的流求,但不确定该地就是现在的台湾。宋元时期,两岸贸易已很常见。明朝陈第写的《东番记》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自17世纪20年代起,两岸关系受荷兰人、西班牙人、中国人(包括满族)、日本人的影响,或统一,或分离,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以来,两岸关系随着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曲折发展。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邵宗海教授将1949年后的两岸关系史划分为军事对峙、法统争执、交流缓和、意识对立和互惠协商五个时期。[22]
1949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统治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获得的大陆地区,而中华民国政府在1955年大陈岛撤退后,仅馀实际统治台澎金马。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之后,中华民国的外交空间急遽受到限缩。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同时,宣布停止炮击金门[23],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87年,中华民国政府解除戒严,开放两岸探亲后,两岸关系一度缓和。但随着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两岸关系又趋紧张。1991年,民主进步党把台湾独立的主张纳入党纲。1996年,解放军进行演习并向台湾外海发射飞弹。1999年,时任总统李登辉发表特殊国与国关系。进入21世纪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已相当紧密,但政治关系仍停滞不前。2000年,中华民国出现第一次政党轮替。2002年,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论,导致两岸交流减少。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在政治上恢复接触。2015年11月,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马英九、习近平在新加坡会面,被视为两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24]。但自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蔡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仍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因此两岸交流再次减少[11]。
2023年12月30日,以“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自居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于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会表示台独的定义是“两岸互不隶属”,指称中华民国主权在2300万台湾民众,台湾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互不隶属,随后引起了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的抗议[25][26]。赖清德当选第十六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重申反对台湾独立及中国必定统一[27][28]。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任数 | 姓名 | 肖像 | 就任时党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代次 | 姓名 | 肖像 | 就任时党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
1 | 蒋中正 | 中国国民党 | 1948年5月20日 | 1949年1月21日 | 第一代 | 毛泽东 | 中国共产党 | 1949年10月1日 | 1976年9月9日 | ||||
1(代理) | 李宗仁 | 1949年1月21日 | 1950年3月1日[注 3] | ||||||||||
1(复行视事)[注 4] | 蒋中正 | 1950年3月1日 | 1954年5月20日 | ||||||||||
2 | 1954年5月20日 | 1960年5月20日 | |||||||||||
3 | 1960年5月20日 | 1966年5月20日 | |||||||||||
4 | 1966年5月20日 | 1972年5月20日 | |||||||||||
5 | 1972年5月20日 | 1975年4月5日 | |||||||||||
5(继任) | 严家淦 | 1975年4月6日 | 1978年5月20日 | 过渡期 | 华国锋 | 1976年10月7日 | 1978年12月22日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
6 | 蒋经国 | 中国国民党 | 1978年5月20日 | 1984年5月20日 | 第二代 | 邓小平 | 中国共产党 | 1978年12月22日 | 1989年11月9日 | ||||
7 | 1984年5月20日 | 1988年1月13日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
7(继任) | 李登辉 | 中国国民党 | 1988年1月13日 | 1990年5月20日 | 第三代 | 江泽民 | 中国共产党 | 1989年11月9日 | 2002年11月15日 | ||||
8 | 1990年5月20日 | 1996年5月20日 | |||||||||||
9 | 1996年5月20日 | 2000年5月20日 | |||||||||||
10 | 陈水扁 | 民主进步党 | 2000年5月20日 | 2004年5月20日 | |||||||||
11 | 2004年5月20日 | 2008年5月20日 | 第四代 | 胡锦涛 | 2002年11月15日 | 2012年11月15日 | |||||||
12 | 马英九 | 中国国民党 | 2008年5月20日 | 2012年5月20日 | |||||||||
13 | 2012年5月20日 | 2016年5月20日 | 第五代 | 习近平 | 2012年11月15日 | 现任 | |||||||
14 | 蔡英文 | 民主进步党 | 2016年5月20日 | 2020年5月20日 | |||||||||
15 | 2020年5月20日 | 2024年5月20日 | |||||||||||
16 | 赖清德 | 2024年5月20日 | 现任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任数 | 姓名 | 肖像 | 就任时党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代次 | 姓名 | 肖像 | 就任时党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
1 | 蒋中正 | 中国国民党 | 1948年5月20日 | 1949年1月21日 | 1 | 毛泽东 | 中国共产党 | 1949年10月1日 | 1954年9月27日 | ||||
1(代理) | 李宗仁 | 1949年1月21日 | 1950年3月1日 | ||||||||||
1(复行视事) | 蒋中正 | 1950年3月1日 | 1954年5月20日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
2 | 蒋中正 | 中国国民党 | 1954年5月20日 | 1960年5月20日 | 1 | 毛泽东 | 中国共产党 | 1954年9月27日 | 1959年4月27日 | ||||
3 | 1960年5月20日 | 1966年5月20日 | 2–3 | 刘少奇 | 1959年4月27日 1964年12月21日 |
1964年12月21日 1968年10月31日 | |||||||
4 | 1966年5月20日 | 1972年5月20日 | 代理 | 宋庆龄与董必武两位国家副主席代行主席职权。 | 1968年10月31日 | 1972年2月14日 | |||||||
5 | 1972年5月20日 | 1975年4月5日 | 董必武 | 中国共产党 | 1972年2月24日 | 1975年1月17日 | |||||||
中华民国总统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 ||||||||||||
5(继任) | 严家淦 | 中国国民党 | 1975年4月6日 | 1978年5月20日 | 4 | 朱德 | 中国共产党 | 1975年1月17日 | 1976年7月6日 | ||||
6 | 蒋经国 | 1978年5月20日 | 1984年5月20日 | 代理 | 宋庆龄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1976年7月6日 | 1978年3月5日 | |||||
7 | 1984年5月20日 | 1988年1月13日 | 5 | 叶剑英 | 中国共产党 | 1978年3月5日 | 1983年6月18日 | ||||||
中华民国总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
7(继任) | 李登辉 | 中国国民党 | 1988年1月13日 | 1990年5月20日 | 6 | 李先念 | 中国共产党 | 1983年6月18日 | 1988年4月8日 | ||||
8 | 1990年5月20日 | 1996年5月20日 | 7 | 杨尚昆 | 1988年4月8日 | 1993年3月27日 | |||||||
9 | 1996年5月20日 | 2000年5月20日 | 8 | 江泽民 | 1993年3月27日 | 1998年3月5日 | |||||||
10 | 陈水扁 | 民主进步党 | 2000年5月20日 | 2004年5月20日 | 9 | 1998年3月19日 | 2003年3月15日 | ||||||
11 | 2004年5月20日 | 2008年5月20日 | 10 | 胡锦涛 | 2003年3月15日 | 2008年3月5日 | |||||||
12 | 马英九 | 中国国民党 | 2008年5月20日 | 2012年5月20日 | 11 | 2008年3月5日 | 2012年3月15日 | ||||||
13 | 2012年5月20日 | 2016年5月20日 | 12 | 习近平 | 2013年3月15日 | 2018年3月17日 | |||||||
14 | 蔡英文 | 民主进步党 | 2016年5月20日 | 2020年5月20日 | |||||||||
15 | 2020年5月20日 | 2024年5月20日 | 13 | 2018年3月17日 | 2023年3月10日 | ||||||||
16 | 赖清德 | 2024年5月20日 | 现任 | 14 | 2023年3月10日 | 现任 |
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并在1990年代后期实际控制香港和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居台湾岛,从此丧失了代表全中国合法政府的地位”[34]“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35]。
1990年代,包括中华民国政府在内的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可归为五大类:“国内关系”、“国际关系”、“国内关系中的特别关系”、“国际关系中的特别关系”、“准国际关系”,以及李登辉政府确立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触时的两岸对等原则[36]:1。蔡英文执政时期,中华民国政府认为“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台湾从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37]、“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国互不隶属”[38][39]。
1949年至1960年间,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高度紧张与不稳定的局面。在政治上两岸互不承认对方的存在及合法性,纠结于联合国席位间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并誓言收复或解放对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中国法统的继承者自居,并将台湾视为一个中国的一部份;相对地,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则在1954年召集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议决在内战甫爆发时所通过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继续有效,仍将中国共产党及其“伪政权”视为叛乱团体,将中国大陆地区视为被窃据的沦陷地区。
这一时期,两岸在对解决对方问题的政策上偏重于武力及军事手段。中国人民解放军誓言“解放台湾”,在1950年发动海南战役占领海南岛;1955年攻打一江山岛与占领大陈岛,引发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随后在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引发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在主动以军事方式寻求统一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国民党及蒋中正为诉求对象,在1956年提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并于1957年由毛泽东提议“第三次国共合作”,随后1960年由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擘划一纲四目,即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在北京,台湾当局为地方政府;台湾回归后,除外交归于中央外,其馀军、政、人事“均委于蒋”。以上提议均为中华民国政府拒绝。
而处于被动、缺少纵深的中华民国政府则以防御为主。为了响应中华民国政府“反攻大陆”的政治口号,同时牵制正处于朝鲜战争中的解放军,中华民国国军于1952年后相继发动对中国大陆福建省外海的南日岛战役和东山岛战役,均获得了一定的军事成果。在1954年又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对抗来自解放军的军事攻击,但在1958年10月与美国所签订的联合公报中则向美国表示未来“非凭借武力”(not the use of force)光复大陆,而是凭借三民主义。一般认为这是中华民国政府对美保证不将其卷入两岸军事纷争的表达。虽然如此,中华民国政府仍派出间谍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同时,中华民国也承受中共的间谍渗透。
此段期间,美国并不否认中华民国对台湾行使权力,却在国军节节败退中为摆脱以往美国介入中国的责任,改而采取袖手旁观政策(Hands-off Policy,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向远东地区使节发表之秘密备忘录),随后因朝鲜战争认识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为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占领台湾转而正式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一方面维持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又认为中华民国实际控制的台湾是主权未决。虽然美国与中华民国成为军事防御同盟,其间美国并未放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保持联系,1954年6月起双方即在日内瓦展开大使级会谈。
这一时期的海峡两岸关系,与东西方阵营对抗情势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和苏联的态度起决定性影响。1950年1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台湾与韩国不属于美国的防区。1950年1月5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6月27日(也就是朝鲜半岛开战2天后),美国改变立场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由此台湾被纳入美军保护范围。显然中苏条约的签订及韩战是美国太平洋战略及台海政策改变的原因。内外因素构成了后来台海形势发展的条件基础。
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借由《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防护台湾、澎湖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牵制住蒋中正以反攻大陆将美国拖入战争的可能性,两岸关系从军事对抗逐渐走向外交角力。
1950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伍修权应安理会邀请出席朝鲜问题辩论,并就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指责“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神圣的领土台湾”是“非法的犯罪的行为”,并与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代表当面对质,谴责其“辜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他没有任何权利代表中国。这个发言的人可能不是中国人,因为伟大的四亿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会讲”(当时中华民国代表在联合国使用的语言是英式英语)。中华民国代表则指称联合国的“中国”席位只能属于“自由独立神圣的中国政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也是海峡两岸双方唯一一次当面外交对质。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出席会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出席的重大国际会议。1955年,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访问北京,成为首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组织领导人。在1950年代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形势大有改观,与苏联、10个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和越南)、4个亚洲新兴独立国家(巴基斯坦、缅甸、印度尼西亚、印度)和4个西方国家(芬兰、瑞典、丹麦、瑞士)建立外交关系[40],并接连与英国等多个国家展开正式外交往来。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联合国安理会邀请其再次出席会议的请求,表明“台北不去,北京不来”的宗旨。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有文化大革命,对外先后与苏联、印度交恶的状况下,仅有包括法国在内的24个邦交国。
自196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每年委由同为第三世界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邦申请加入联合国。然而当时受到冷战对峙和中华民国政府“汉贼不两立”政策的影响,西方国家多数承认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次代表权。中华民国政府积极开展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打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空间,1955年袭击参加国际会议的周恩来失败。再加上冷战对峙、众多西方国家追随美国脚步的环境,1960年代也成为中华民国外交成果最为丰硕的黄金岁月,1969年时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数目更是达到高峰的70个邦交国。
196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发生珍宝岛事件后不久,美国在波兰首都华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会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关系重大转变的前奏,海峡两岸外交攻守形势自此转换。
1971年1月,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9年申请加入联合国未果后,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召开前掌握可能支持通过入会案的足够票数。同年8月17日,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向联合国大会递交一封信及备忘录,正式要求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列为议程,不过美国对此一议题所提的方案是“双重代表权”,美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有代表权”,但是“应当规定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北京并不同意此一提案,正当联合国大会辩论此一议题时,季辛吉于10月下旬再度访问北京,美国提案的双重代表权自此未获联合国内多数国家支持。10月25日,经过表决赞成美国提案者共55票,反对者59票、15票弃权。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刘锴及外交部部长周书楷眼见大势已去,在请示中华民国政府奉可后,在大会上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随后,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在联合国之“中国”代表权。
此时期两岸双方均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在反对台湾独立及中国内部普遍认知的立场上,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此一原则随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后在国际间更为巩固,即使有国家愿意双重承认,两岸政府也不接受双重承认。
美国于197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为此大受打击,至1976年与中华民国政府维持邦交的国家计23国,其馀世界各国多转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1972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英国、日本及1979年的美国。美国是最后一个与中华民国断交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1973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办事处。1976年美军顾问团从金门、马祖撤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间的实质外交关系日渐增强、中华民国与美国间的实质外交层次则逐渐降低。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中美建交公报》,断绝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建交公报》中的用字遣词颇堪玩味,亦即建交公报虽与上海公报均提及一个中国原则,英文版本在提及美国立场时均系使用“美国认知(acknowledge)此一立场”,但建交公报中文版却译为“美国承认此一立场”,就此在法律上拥有不同意义的二个词,美国并未表示异议,有学者认为美国是企图保留日后政策模糊的空间,以及减轻中华民国方面的不满。(李英明、张亚中,2000)[来源请求]
1984年,金东前线发生六二七事件;1985年,香港《百姓》杂志采访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提到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时,胡耀邦坦率地说:“当然啦,国际上谁都知道我们暂时没有力量,确实没有力量”,“这个暂时可能是四五年,也可能是七八年。”[41]1987年,烈屿前线发生三七事件,7月15日蒋经国总统宣布台湾地区解严[注 5],11月2日进一步开放两岸探亲。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过世后,李登辉继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和中华民国总统,著手民主政治改革,同时也推动台湾本土化运动及台湾主体性方向的政策,并加强对外关系,引起北京不满。两岸政治继续处于对立、以至互不信任、针锋相对,甚至时有火药味的状态。1996年中华民国首次举行总统直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42]对台湾试射飞弹,台湾海峡飞弹危机爆发,两岸关系跌入冰点。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引发北京不满。2000年中华民国第二次总统直接民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以非常严厉的口吻批评“谁要是敢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43],结果在野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胜出,完成中华民国历史上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首次执政。2002年,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主张;2003年陈水扁提出“新宪说”。2004年陈水扁连任总统,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发表《五一七声明》。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希望和平统一,但同时在台独事实发生或者和平统一无望的前提下,不放弃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来阻止台湾独立。
2021年3月9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海军上将警告北京正加速其野心,恐6年内攻打台湾,并企图取代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宣布将与台湾军队联合训练及提供国防物资以维持防卫力[44][45]。202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美国总统乔·拜登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谈[46],习近平向拜登表示中国没有攻打台湾的计划,拜登则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47]。
2024年6月,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3年4月与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面时否认自己任内有出兵统一台湾的打算,他指出美国正在怂恿中国进攻台湾,但自己不会上当,因为与美国的冲突将摧毁中国的许多成就,破坏中国在2049年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48][49]。
自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开始在台湾实施县市地方自治,使得非国民党籍者仍可参与地方层级的选举,自1987年起开放组党结社、组织参加集会游行、从事政治活动、自由办报或出版刊物。而1991-1992年的国会全面选举,使中央民意代表拥有更强的合法性。总统李登辉与国民大会在民主化与1994年省市长选举的叶尔辛效应压力下,于1995年修改并冻结部分宪法,一改先前由国民大会代表间接选举的方式。随后在1996年,中华民国政府首次办理在台湾、澎湖、金门、与马祖举行之总统直接选举。有人认为这次选举让中华民国政府拥有更强的正当性[50];也有人认为中华民国政府对台湾没有领土主权,不能借由举办选举而就地合法[51]。
根据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在2014年3月所作的民意调查,支持统一者合计仅有11.1%,支持独立者则为22.3%,广义上维持现状者则占88.6%。[52]因此,广义上维持现状仍是多数台湾人民在解除戒严后长期且稳定的民意趋向。
目前,台湾泛蓝阵营(中国国民党、新党和亲民党等)多坚持“一中宪法”,其中的基本教义派较倾向两岸终极统一。而泛绿阵营(民进党、时代力量与台联党等)则认为“台湾”与“中国”在主权上应该各自分立,其中的基本教义派较倾向台湾应该独立为一个国家。
地
区 |
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台湾 (中华民国) | ||||||
---|---|---|---|---|---|---|---|---|
阵 营 |
无政治阵营划分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 |
泛蓝阵营 | 泛绿阵营 | 第三势力阵营 | ||||
政 党 |
中国共产党 |
新党 | 中国国民党 | 亲民党 | 民主进步党 | 时代力量 | 台湾基进 | 台湾民众党 |
观 点论述 |
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和平统一[注 6]、一国两制、政治协商 | 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和统保台、反台独、三民主义新中国 | 一中各表、九二共识 | 九二共识、两岸一中 | 维持现状、一中一台、中华民国是台湾、中华民国台湾 | 以公投台湾独立、一边一国、反对九二共识 | 台湾独立、正名制宪、一中一台、去中国化 | 一五新观点 |
意 涵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54]。 | 主张清廉制衡、公义均富、族群和谐、国家统一,在中国实现民族统一、民权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义新中国。[55]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同属一个中国[56]。 | 在九二共识前提下,维持中华民国现状,两岸永续和平发展;支持两岸一家亲;支持对等、互惠、透明的政治协商;建立两岸永续和平发展架构。 | 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依现状国号为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台湾”),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维持台海现状,台湾的前途命运由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民公投决定。[57]亦称为“华独”或“中华民国是台湾”的论述。 | 正名台湾成正常化国家,反对和北京当局进行任何政治谈判。 | “台湾就是台湾人的国家”。主权并非中国决定,亦无须“统独公投”决定。 | 尊重两岸过去已经签署的协议和互动的历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础上,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的原则,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精神,促进交流、增加善意,让两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来。 |
法 源 依 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 | 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国家统一纲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 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 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 基于《台湾前途决议文》、《台独党纲》,与现时的《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本土派与独派人士,则倡议异于中华民国宪法的台湾宪法。他们认为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并无正当性,或无法表达台湾主体性、无法适应国格国情,无法且切合人民需要,因此台湾人应该自己主张制定真正的“台湾新宪法”、降低修宪门槛、台湾宪改程序纳入“公民审议”。[58] | 现时以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为基础,但认为其不合时宜,希望通过公投决定正名制宪。 | 现时以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为基础,但认为其不合时宜,希望正名制宪。 | 《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
两 岸 关 系 认 定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台湾当局) | 两岸一中、一国两区 | 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一国两府、一国两区 | “两岸一中、反对台独”,在一中屋顶的概念下,尊重两岸对等分治的政治现实,相互体谅、强化交流。[59] | 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两国论)、一边一国 | 认同一中一台的区隔,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中华民国代表台湾。认为中华民国的领土是历年国会与总统大选所实践的人民、领土与主权范围,也就是台澎金马等实际管辖的国土;“中国”仅仅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 认同一中一台的区隔,承认现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中华民国代表台湾。认为中华民国的领土是历年国会与总统大选所实践的人民、领土与主权范围,也就是台澎金马等实际管辖的国土;“中国”仅仅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两岸事务不是外交关系、不是国际关系,而是一个有专属定位的两岸关系”。两岸需要互相交流,互相理解,“遵守体制,改善现状”。 |
目 的 |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与港澳的制度,高度自治。主张透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60]。愿同台湾社会各界各党派与民间展开政治协商,对展开绕过台湾当局的海峡两岸统一方案保留可能性。 | 提倡国民党、新党、亲民党三党合作,相互监督,与中共展开包括国际空间、两岸三通、台商权益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谈判。 主张“一个中国、和平统一”,推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接触、对话,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两岸同胞不论省籍相互爱护,和睦相处,共同促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 搁置争议,避免直接涉及政治问题,发展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以及促进民间交流[61]。政治上与北京当局共同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但也绝不接受一国两制。 | 依宪法定位两岸关系,进行两岸对话,坚持未来台湾现况的任何改变皆须经台湾人民同意。依“三阶段整合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搁置“统”、“独”争议;第一阶段进行经济性及功能性“交流”,开展两岸经贸互惠合作;第二阶段推动两岸“社会互动”;第三阶段则迈向“政治整合”。中共应明确承诺放弃武力犯台,展开两岸互惠平等对谈,确保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的生存空间。[62] | 遵循民主与自由的宪政秩序;施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创新精进教育文化;全球国际的国防外交;以台湾的名义来争取加入联合国;反对北京当局用文攻武吓胁迫台湾[63]。 | 实现台湾独立、国家正常化 | 实现台湾独立、正名、制宪、去中国化 |
1993年4月27日至4月29日,海峡交流基金会(即“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是自1949年后两岸民间代表在获得官方授权下的首度正式接触[64]。
2005年2月24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中国大陆前,与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进行会晤,双方达成十项共同结论。根据2011年9月9日维基解密爆料,2005年5月12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会晤的五天后,宋楚瑜和美国在台协会处长包道格见面时暗示,他之所以会前往大陆访问,其实是受扁的托付,盼转达民进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愿重新展开政治对话。等于证实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5月12日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的会晤,是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特使身份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会晤,也是1949年之后首次两岸官员的会面。不过之后因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受到民主进步党内部及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的压力,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台湾之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否定代表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特使身份,使两岸关系进展中断。
2013年10月6日第二十一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办前,萧万长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特使,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会晤,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也首次被允许参与APEC会议,两岸事务协调工作也被认为是两岸关系进展大突破。
2014年2月,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中国大陆,并与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会面(第一次张王会)。同年6月,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回访台湾,与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再度会面(第二次张王会),是自国共内战后首次有两岸部长级官员会面。
2019年3月,高雄市市长韩国瑜访问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深圳与厦门,先后与香港、澳门中联办相关负责人见面,并与多家企业签订共计32亿新台币的订单。[65]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谈,并达成五点共识,同意在九二共识上推动两岸谈判。这是自国共内战以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首次最高层次的会晤,连战成为1949年后第一位踏上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
2016年11月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这是洪秀柱首次以党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大陆,亦是中国国民党二次在野后,首次访问大陆。
2008年5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是自国共内战后首次两岸执政党会面。
2008年11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台北会面,是自国共内战后首位中国大陆来台的非官方代表与中华民国总统会面。
2023年3月27日,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对中国大陆展开12天的祭祖、交流行程,为中华民国卸任国家元首首次造访中国大陆[66]。
2024年4月1日,前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再次对中国大陆展开11天的访问、交流行程,期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面[67]。
清廷治理台湾后,农地迅速被开垦,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移民人口日渐增多,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更加兴盛。当时台湾主要的出口物品为稻米、鹿皮与蔗糖,进口物品为纺织品、药材及其他日用品,最主要的贸易港口为府城(今台南安平)、鹿港(今彰化鹿港)与艋舺(今台北万华)三地,俗称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就是形容此时期最兴盛的贸易港口。[68]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后,长期继续施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伪政权和叛乱团体,中华民国的对中国大陆经贸立法以此为主导,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完全隔绝海峡两岸间的经贸联系。《取缔匪伪物品办法》通过,规定一律禁止进口“匪伪”物品,1989年6月被废除。1989年,《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公布,正式开放中国大陆地区物品输入台湾,准许进口的中国大陆产品范围包括中华民国经济部公告准许输入的物品。1990年8月,《对大陆地区间接输出货品管理办法》公布,规定中国大陆物品应先出口到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地方,再从这些地方进口中国大陆的商品到台湾地区。[69]
1987年11月,开放两岸探亲后,台湾厂商开始前往中国大陆投资设厂。1990年10月,《对大陆地区从事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规定台湾地区的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如果要投资中国大陆,必须先在第三地区投资设立公司,然后再通过第三地区的公司投资中国大陆。[69]
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1367.4亿美元,占台湾总出口值的43.8%。出口最大宗是“电子零组件”,达207.6 亿美元,其中主要集中于积体电路(晶片)产品等。202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总额近2500亿美元,贸易顺差突破1700亿美元。[70]2022年7月至9月,台积电收入的22%来自中国大陆[71]。
自中华民国政府于1987年开放中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民间交流一直在不断发展,日益频繁,场面庞大。1991年,在北京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台北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两岸“三通”问题(通商、通邮、通航)中,通商与通邮已经解决,而通航问题却依然旋而未决,而一直得不到较好解决的障碍,主因在与双方均坚持其自身经济利益,再者则是航权谈判无法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2003年首次开通“台商春节包机”,这是两岸通航之始。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周末包机开通,中国国航的运行图上增加台湾航线。台湾航线以“国内及港澳台航线”的形式记载。2009年8月31日起,两岸包机改成两岸定期班机[72]。
在两岸人员往来方面,台湾地区人士进入中国大陆需持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颁发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俗称“台胞证”),该证件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边检或国家移民管理局申请。其颁发条件较为宽松,绝大多数台湾人——甚至包括一些主张台湾独立的人士——都可以取得台胞证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籍人士进入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则依然有严格的限制;在2008年马英九上台前只接受已经拥有香港、澳门或第三地的永久居留权,或是经第三地访问台湾的大陆团体游客。2008年7月18日,台湾向中国大陆开放团队旅游[73]。2011年6月28日,台湾向中国大陆开放台湾个人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单方面公告自2019年8月1日起暂停台湾个人游。[74]2024年6月1日起,台湾政府禁止旅行社组团赴陆,不过立法院要求撤销赴大陆禁团令。[75][76]2024年6月27日,陆委会宣布提升中港澳旅游警戒为“橙色”,呼吁民众若非必要,应避免前往旅行[77]。
在企业投资方面,台资企业使用第三地投资方式,低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或是经由中华民国政府同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早期对于台商投资采取完全开放态度,以外商的待遇,甚至一些在地方以高于外商的待遇对待台商。这样的经济交流方式,使得许多台商或是人士携家带眷,前往大陆工作或是“投资”,了解观念的差异以及增进彼此的交流。自200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表态不欢迎具有“台独”背景的“绿色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并对一些台商点名批评[78]。截至2016年7月,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7%。[79]
大陆市场对台湾工农业商品采取全面开放进口的政策[80]。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中国大陆决定将椰子、菠萝、番石榴、番荔枝、莲雾等十五项台湾水果关税税率由15%清零[81][82]。台湾水果在大陆销量迅速增加后,2010年中国大陆进一步将34项农产品列入ECFA早期收获清单中免征关税,以促进两岸贸易[83]。与此相反,截至2021年9月,台湾明确列出2444项工农业商品禁止从大陆进口,占其所有商品项目数量的约25%,其中被禁止的1038项为农产品,占台湾农产品项目中的37%[84]。此外,台湾还将785项大陆商品归于有条件准许输入项目,对产品规格、材料等设置诸多限制规定[85]。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0年台湾占大陆总对外贸易额的9.8%,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占台湾近40%的对外贸易额[86]。
前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林浊水认为:“陈水扁总统时期大幅放宽两岸经贸政策,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故意阻扰之、企业界及泛蓝整天以“锁国”攻击之;因此反而让陈前总统成为“反西进代言人”,替民进党开拓了许多选票(这些选票是大多是两岸经贸开放的受害者,例如因为产业西进增加的失业劳工及许多薪水无法上涨者)”。[87]
在贸易政策方面,2014年台湾爆发了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太阳花学运,反对海峡两岸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简称ECFA)第四条所签署的服务贸易协定。2011年3月,两岸的经贸业务主管部门开始展开服务贸易磋商并达成共识。2012年8月9日举行的两岸两会第八次高层会谈上,双方同意在达成关于该协议文本和市场开放项目的共识后正式签署。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高层会谈并签署该协议,也向外界公布开放清单。在台湾,由于部分人士担忧该协议签订前对民间沟通不足,因而导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存查争议与太阳花学运的发生,也使该协议在台湾社会造成广泛的争议和讨论。2021年3月1日起,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凤梨,引发两岸争端[88]。2021年9月18日,中国大陆停止进口台湾的番荔枝和莲雾。[89]2022年6月,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石斑鱼,[90]又阻止台湾文旦柚输入[91]。2022年12月8日,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吉仲表示,中国大陆没有准许台湾超过百家公司对其出口销售鱼类产品,如鱿鱼、秋刀鱼、午仔鱼等。[92]2022年,部分台湾食品企业暂未获得注册。2023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已对金门酒厂等63家台湾企业予以注册或更新注册讯息。[93]2023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即日起恢复台湾地区番荔枝的输入。[94]2023年8月14日中国大陆方面,商务部对台湾的聚碳酸酯产品采取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倾销措施[95]。2023年8月17日,商务部表示,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涉嫌违反世贸规则。[96]2023年8月21日起,中国大陆禁止从台湾进口芒果。[97]2023年9月,中国大陆方面宣布将结合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情况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项下给予台湾产品的关税优惠。[98]12月15日,中国商务部认定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构成贸易壁垒[99],台湾方面认为这是处于政治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干涉台湾选举[100]。2023年12月2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部分产品关税减让,自2024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台湾的丙烯、对二甲苯等12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定税率。[101]12月22日起,海关总署决定恢复从台湾进口石斑鱼。[102]2024年4月20日,中国大陆对台湾的聚碳酸酯征收反倾销税。[103]9月2日起,海关总署让台湾文旦柚重新输入大陆。[104]9月25日起,中国大陆停止执行对原产于台湾的鲜水果、蔬菜、水产品等34项农产品免征进口关税政策。[105]
目前两岸双方的法律都不承认对方为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中华民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有:“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亦有:“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接受墨西哥媒体专访是亦说道:“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当然是独立之主权国家,中国大陆地区亦为我中华民国领土。”[106]曾有立法委员声请释宪,要求大法官解释关于“固有疆域”的定义,司法院大法官于释字328号解释以此为“重大之政治问题,不应由行使司法权之释宪机关解释”,回避解释固有疆域的定义。[107]
目前两岸当局之间依据各自宪制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强调中国大陆或台湾属于法理上的领土的一部分,但由于现实司法管辖之原因与障碍,两岸法律实务上互不隶属,在《宪法增修条文》修订宪法本文后,中国大陆公民并不拥有中华民国的公民权,自由地区人民亦非中国大陆居民。
在两岸人民的关系方面,目前中华民国政府依据《宪法增修条文》第11条之授权,制定有《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增订《入出国及移民法》有关大陆地区规定,并再依前者之授权订定《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依亲居留、长期居留、或定居许可办法》、《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办法》、《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份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试办金门马祖澎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商务活动许可办法》、《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金融业务往来及投资管理办法》等办法处理两岸间的人员来往以及经贸交流等问题。对于中华民国政府而言,大陆地区的法院所作出之民事判决,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74条之规定,必须要在不违背中华民国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声请台湾的法院裁定认可后,才可以在台湾地区取得执行名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管理办法》、《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对台湾地区贸易管理办法》、《台湾海峡两岸直航船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涉台事务。其中,《反分裂国家法》更是规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两岸问题的官方行动。依据该法,若台湾进行法理台独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依法以军事手段阻止台湾独立。而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言,台湾地区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除应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管辖的、不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或有违大陆地区法律法规的判决不予承认外,还必须经中国大陆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方予认可。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在1996年开始制定关于台湾媒体赴中国大陆采访的法律,此规定比中国大陆对其它地区媒体有更严格的限制,台湾方面开放TVBS、年代电视台、中天电视台、东森电视台及三立电视台等五家电子媒体、《联合报》、《中国时报》二家报纸及中央通讯社等共八家台湾媒体,以每月轮派记者方式驻北京采访。2000年11月《大陆新闻人员进入中华民国台湾地区采访注意事项》公布,对中国大陆媒体的采访也有比对其他媒体更为严格的限制,开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国新闻社派员驻台湾,采定点方式访问,时间也是每月一轮。《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中华民国政府认为多数中国大陆媒体报导偏颇,加上台湾大部分新闻媒体和网站都被中国大陆拦截封锁,让台湾的资讯在中国大陆无法流通,于2005年4月10日终止新华社及《人民日报》两家中国大陆媒体派员驻台湾的采访。2008年6月31日,马英九就任总统后,陆委会委员会议通过恢复让《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家大陆媒体在台驻点案。行政院新闻局也宣布同时放宽大陆媒体赴台驻点记者在台停留时间,从现行的1个月放宽到3个月,并且将首度开放5家大陆地方性媒体申请在台驻点。[109]目前,大陆媒体在台湾可设立最多10家驻点,台湾媒体在大陆可设立最多13家驻点。[110]
两岸语言文化较为相近,在音乐文化上也有交流。早期的流行歌手受到大陆民众的广泛支持与喜爱。例如在早期两岸对峙严峻之时,邓丽君的甜美嗓音即风靡大陆,曾经与邓小平合称老邓小邓,也就有“白天听老邓,夜间听小邓”的说法。[来源请求]
随后诸如蔡琴、张惠妹、周杰伦、五月天等歌手也受到欢迎。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在中国大陆也有很大[来源请求]市场。中国大陆也有王靖雯(后改名王菲)、那英等歌手进军台湾,在台湾演艺圈也占有一席之地。[来源请求]
电影方面,两岸电影展是2009年创办的电影节,现今唯一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影展,由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主办[111][112]。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生效后,台湾电影不再受中国大陆进口影片配额之限制,提高在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能见度[112]。
原本金马奖也是两岸电影交流的活动,但因2018年金马奖典礼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获奖导演傅榆的得奖感言被认为是台湾独立倾向的言论,引发媒体大幅度报导[113]。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影局下令暂停中国大陆电影和人员参奖,导致港澳地区的著名电影明星和电影工作者,为了尽量避免可能的争议,也不出席金马奖颁奖典礼[114]。
综艺节目方面,台湾蔡康永与小S合作主持的《康熙来了》一直在中国大陆网上拥有高的点击率。不过该节目停播后,台湾本土综艺节目中国大陆的表现则乏善可陈。
电视剧方面,台湾知名剧集包青天在乐视网上有单一的频道播映。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摆脱教条形式的历史戏剧作品在台湾民间也颇受注意,诸如《宰相刘罗锅》、《走向共和》(又称满清末代王朝)、《还珠格格》、《雍正王朝》等。近年来,两岸电视娱乐的互动更为频繁,中国大陆拍摄的以《甄嬛传》与《步步惊心》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在台湾地区的收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与娱乐轰动。而在台湾拍摄的偶像剧在中国大陆也颇受年轻人关注与喜爱。如:终极系列。
文学方面,活跃于两岸的有席慕蓉、蒋勋、李敖、白先勇等人。中国大陆的网路语言或次文化用语如“河蟹”、“粪青”、“光棍”、蓝瘦香菇等也被部分台湾人使用或理解。[来源请求]
随著近年来日本流行偶像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大陆大幅提升,大陆地区的偶像厨也逐渐增多,同时也引入了MIX等应援方式。[115]这使得两岸在当代流行文化的交流上更加繁荣,迈出了两岸民间交流、及新一代年轻人之间交流的新的一步。
台湾配音在中国大陆青年眼中是一代人的记忆,例如《圣斗士星矢》、《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等在1990年代就已传播至中国大陆,广受好评。至今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中国大陆影音网站上的许多动漫仍沿用台湾配音,反映出台配动漫在大陆人心中的分量。例如动画电影《灌篮高手》中国大陆普通话版本邀请了20多年前为主角流川枫、樱木花道配音的台湾配音员官志宏、于正昇,另外首映会还邀请到孙中台(安西光义)出席[116][117]。
大陆普通高校会每年免试招收台湾考生。根据规定,在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中达到均标级的台湾考生可直接申请大陆普通高校,2018年免试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共307所。[118]中华民国政府也开始经委托民间团体验证,采认一些中国大陆高等院校的学历,还有中国大陆的各样比赛如文创比赛。2020年4月,中国大陆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表示,鉴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对已在岛内高校就读并愿继续在台升读的陆生,可依自愿原则在岛内继续升读[119]。2023年7月15日,受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大党委书记郝平率领北大、清华、复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5所大陆高校师生共37人抵达桃园机场,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1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