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启臣
台湾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启臣(Johnny Chiang[1];197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籍,2012年起担任立法委员,并自2024年起担任立法院副院长。出生于台中市丰原区,曾任教于东吴大学政治系,专长为国际政治经济学。2010年被任命为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后开始从政,立法委员任内曾任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集委员,并出任第10任中国国民党主席(2020—2021年)。
![]() |
江启臣 | |
---|---|
![]() | |
第16任中华民国立法院副院长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24年2月1日 | |
院长 | 韩国瑜 |
前任 | 蔡其昌 |
第8-11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2年2月1日 | |
前任 | 徐中雄 |
选区 | 台中市第八选举区 |
第10任中国国民党主席 | |
任期 2020年3月9日补选—2021年9月25日 | |
秘书长 | 曾铭宗(代理) 李乾龙 |
前任 | 吴敦义(正任) 林荣德(代理) |
继任 | 朱立伦 |
第3任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 | |
任期 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 | |
前任 | 林德福 |
继任 | 曾铭宗 |
第27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 | |
任期 2010年2月24日—2011年5月1日 | |
行政院院长 | 吴敦义 |
前任 | 苏俊宾 |
继任 | 杨永明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台湾台中县丰原镇(今台中市丰原区) | 1972年3月2日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配偶 | 刘姿伶 |
儿女 | 1子1女 |
母校 | |
网站 | 江启臣的Facebook专页 |
军事背景 | |
服役 | 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 |
服役时间 | 1994年8月-1996年7月 |
军衔 | 陆军中士 |
早年及背景
乾隆年间,原居广东省潮州府潮阳县贵山都之先祖江敦厚,渡台至现今台中市清水区开垦,子孙散居苗栗县苗栗市、头屋乡、卓兰镇及台中市新社区、丰原区。远祖由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二都下刈(霞葛镇)入潮阳定居,属客家民系。[2]。
江启臣出生于台中县丰原镇(今台中市丰原区),就学于台中县丰原市瑞穗国民小学、台中县立丰南国民中学、台湾省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高中毕业后,就读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1994年毕业。服役时加入特种部队,为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海龙蛙兵),期间正逢台湾海峡飞弹危机,身处第一线(金门县)作战部队。退伍后于1996年负笈美国,1998年在匹兹堡大学公共暨国际事务学院取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3]
学术生涯
取得博士学位后,江启臣在母校南卡罗莱纳大学担任讲师(2002年1月至5月)[3]。回台湾后,他在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处、中华台北APEC研究中心担任副研究员(2002年7月-2003年7月),同时先后在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国际贸易科(2002年9月-2003年6月)、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2003年2月-2003年6月)兼任助理教授[3]。2003年7月起,他任教于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并于2007年2月升为副教授[3]。接专任教职后,其在台湾经济研究院转为兼任职[3]。
他亦在学术刊物有编辑职,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讯总编辑(2005年4月-)、Asia-Pacific Today总编辑(2005年5月-)、《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编辑委员[3]。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他担任海峡交流基金会发行之《交流》杂志之编辑委员[3]。
江启臣担任中华欧亚教育基金会顾问(2003年3月-)、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中华民国委员会副秘书长(2005年9月-)[3]。
早年政治生涯
2010年被马英九政府延揽担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有“少年胡志强”之称),2012年辞去局长一职,代表中国国民党投入台中市第八选区立委取得胜利,2016年、2020年、2024年亦取得胜选。
立法委员
2011年,江启臣获国民党征召,参选台中市第八选举区立法委员。他被视为原台中县红派人马,引发黑派前县议员车淑娟退出国民党争取竞选,而亲民党则是推出资深议员陈清龙参选。由于泛蓝阵营分裂,民进党的郭俊铭原被看好,然而隔年江启臣在立委选举仍以8000票之差当选,并在对手故乡东势的五个行政区全数攻领先[4]。
2016年,江启臣在立委选举与民进党籍台中市议员谢志忠竞争,以1475票之差距连任[5][6]。
2020年,江启臣在立委选举与民进党籍前台中市议员翁美春竞争,结果在选区内所有行政区全数领先,并成为该届得票率最高之国民党籍参选者。
江启臣2018至2019年间担任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2024年2月1日,江启臣被国民党党团提名推为立法院副院长候选人,经过两轮投票后以54票简单多数当选立法院副院长。
台中市市长初选


2017年10月31日,江启臣宣布参选台中市市长[7]。2018年1月,中国国民党提名协调小组邀集党籍立法委员卢秀燕与江启臣协调。会后转述表示,党中央决定采取“台东模式”不举办初选,由两人分别选择民调公司,加上共同推派第三家民调公司,以民调决定由谁出选。[8]
2018年2月2日,江启臣举行市政发表会。前市长胡志强、前内政部长李鸿源、前交通部长叶匡时,前立委杨琼璎、时任立委林为洲、颜宽恒、马文君、许毓仁及数十位蓝营议员到场支持[9][10]。
2018年2月9日,国民党公布党内初选民调结果:卢秀燕获得50.308%支持率出线,与第二名的江启臣49.692%民调仅相差约0.616%。尽管在误差范围内,江启臣立即承诺辅选,表明尊重民调结果与提名机制[11][12]。
国民党主席
2020年继续代表国民党在立法委员选举取得原选区胜利,因国民党在总统选举大败以及立委选举持续未过半,江启臣1月13日率先辞去中常委,并呼吁中常委一同辞职负责,让国民党真正的反省与改革,[13]隔日连任立委的蒋万安、台北市议员徐弘庭、落选立委黄昭顺、彰化县议长谢典林、落选立委沈智慧、胜选立委杨琼璎都陆续跟进请辞中常委。[14]1月25日宣布参与国民党主席补选,并提出“核心价值”、“世代传承”、“集体领导”、“深耕在地”及“街头路线与议题深耕”五项党务改革方向。[15]3月7日以68.8%的得票率击败前副主席郝龙斌顺利当选,成为国民党就任时最年轻及首位以立法委员身分担任主席的党员。[16]
2021年,江启臣获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版)评选为百大未来领导人[17],同年9月的主席选举中,因与回锅参选的前主席朱立伦票源重叠,在弃保效应之下连任失利[18]。
政策立场
江启臣在2006年于台湾国际法季刊上发表的论文“‘一个中国’与中华民国的法律地位”中指出“国际社会绝对没有否定台湾成为国家的权利,且国际社会也绝对不能强迫台湾一定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任何领域的人民均有主权主张建立国家,所以台湾人民不必先去证明台湾不属于中国或台湾法律地位未定,然后才有权利主张建立一个国家”、“决定台湾主权归属的权利,只能保留给台湾人民”。因为这一论文,时任行政院新闻局长的江启臣在立法院被民进党籍立法委员蔡煌琅质疑叛国,江启臣则回复“这是学理、理论”。
江启臣认为:“中华民国宪法是两岸关系中自我定位的共识,更该是朝野共识”,依据宪法,中华民国固有疆域包括大陆地区及台澎金马;若要变动,就需要修宪;而“修宪所带来的后果与代价,负责任的政党与政治人物有责任要讲清楚”。在身分认同上,江也认为一些包括宗教信仰等等原本就融合在生活与文化上的中华文化传承,因为被政治化后,导致一些原本毋庸置疑的问题,成为了国家内耗的问题。在洪秀柱追问下,江启臣明确表示:“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19]他认为“九二共识”的内涵,就是搁置争议、维持现状、存异求同。[20]
国民党义务副秘书长柯志恩说,江启臣的前提是,中国指中华民国,这部分被简化后的新闻标题,变成是认同对岸(台湾绿营称大陆地区为中国)。他坦言,确实也有很多人会希望江进一步澄清,若有机会,相信江主席会自己说明,以他的了解,江启臣强调的是,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来源请求]
2019年9月4日,江启臣在会见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及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凯迪时表示,支持港人平和理性,追求一个拥有民主自由法治保障的香港,也不希望这些朋友的诉求,在任何一个国家受到选举的操作。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有自己的主体性,坚持两岸和平对话是我们最基本的态度,我们所做的,是进一步追求高品质的民主,作为香港及大陆地区的民主榜样,促进良性互动与渐进转型[21]。
2020年3月27日,中国国民党党团召开记者会,宣布已完成联署并送案公民权年龄下修至18岁、被选举权下修20岁的修宪案。江启臣表示,过去国民党常被说不重视年轻人、跟年轻人距离很远,但国民党今天在立法上展现对年轻人的态度,现在年轻人在新兴议题的接受度、讨论度、议题成熟度,搞不好超越年长世代,不仅有权利,更有责任参与国家社会的未来,与其让他们在体制外抗议,不如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代议士,进入体制为自己的权利发声。江启臣也批评,执政党过去口口声声要推动参政年龄下修,但到今天为止只有国民党提出修宪版本,希望执政党赶快回应年轻人诉求,也呼吁立法院长赶快召开朝野协商、成立修宪委员会,促成这件事。[22]
江启臣等47位立委票反对“删除民国101年核四预算提案”[23][24][25],也投票反对“停止继续兴建核四厂,并依环境基本法规定推动台湾成为非核家园”之提案。[26][27]
选举纪录
著作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概论》(台北:五南图书,2011)
- 江启臣口述,罗𬀩智撰稿:《破浪启程》(台北:暖暖书屋,202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