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指的是香辛料、酱汁或制剂等食品成分,用途是在烹饪之前或过程中、食用前或食用过程中加入到食物中,以赋予特定风味、增强风味,或补充菜肴内涵。如果进一步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配料[注 1]和佐料。配料指的是在烹饪之前或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掺入的盐;佐料则是在食用前或食用过程中,供以添、蘸、抹、撒者,比如食用面条时淋上的辣椒油、黑醋,又如食用白斩鸡时的蘸料蒜蓉、酱油膏。
从来源观之,调味料较多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成分者,然亦有来自动物成分(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柴鱼片)或者合成成分(如味精)者。
一些调味料在特定情况下用来作主食或主要成分来食用,如洋葱也可以作为法国洋葱汤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在各地区的变迁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内不同地区的烹饪流派,通常都有会自己的特色调味料作为标志。如阿魏传统上仅在印度部分地区使用,而柚子胡椒传统上仅见于日本九州地区。
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和文化中最常见的调味料是盐,然而就取得盐的来源仍有所不同,如从海水中取得海盐、从盐矿中取得岩盐,或从植物上取得盐的代用品(如罗氏盐肤木)。各个地区或文化中可以用不同的调味料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如东亚文化中的葱相对于欧洲文化中的洋葱,又如中国古代的醋相对于西方古代的酸葡萄汁。同一种调味料在不同地区的用途可以截然不同,例如肉桂类香料在东南亚(以及义大利某些菜肴中)主要用来给肉类调味,但在欧美文化则较常见加入甜品、饮料中增加风味;另外,如姜在亚洲料理中通常用来去腥或作为香辛料而常和葱、蒜搭配使用,但在西方更常将其制成甜食或加入饮料中,如姜饼、姜汁汽水等。
在历史上,各地区之间的物产和文化交流也会改变使用调味料之习惯。在15世纪之前,中国菜调味的辣味主要倚靠花椒,欧洲烹饪主要倚靠胡椒。然而地理大发现将原产美洲的辣椒传播到其他地方后,辣椒即成为主要的辣味调味料。甚至在清代中期,中国确立了主要调味料—辣椒和蔗糖—的运用[1]。
调味料列表
分类方式 | 分类概述 | 调味料种类 | 备注 |
---|---|---|---|
【依成分分类】 | |||
单一成分为主 | 盐类(食盐) | 海盐(如竹盐、盐之花)、岩盐(如玫瑰盐)、犹太盐 | 提供咸味 |
糖类(食糖) | 蔗糖(如冰糖、白砂糖、黑糖)、糖蜜、麦芽糖 | 提供甜味 | |
味精类 | 味精 | 提供鲜味 | |
单一植物或真菌成分,
常鲜用者(亦可供干用或加工) |
常鲜用葱属植物 | 葱、红葱头(珠葱)、洋葱、熊葱、韭葱、虾夷葱、韭菜、薤、小根蒜、 | 含大蒜素,参五辛 |
常鲜用姜科植物 | 姜(依生长期之不同可分生姜、粉姜、老姜、姜母)、蘘荷、 | 含姜酮,形成辣觉 | |
常鲜用辣椒属植物 | 辣椒(含朝天椒、鸡心椒、糯米椒、青辣椒、墨西哥辣椒、卡宴辣椒、哈瓦那辣椒、鹰爪辣椒)、小米辣 | 含辣椒素,形成辣觉 | |
常鲜用香料植物 | 香芹(含荷兰芹、细叶香芹)、百里香、迷迭香、奥勒冈叶、马郁兰、鼠尾草、莳萝、茴香、山萝卜、 龙蒿、牛膝草、薄荷(含绿薄荷、胡椒薄荷、越南薄荷)、薰衣草、芝麻叶、蒲公英、金莲花、柠檬马鞭草、鱼腥草、天竺葵、罗勒(含甜罗勒、九层塔、泰国罗勒)、打抛叶、柠檬罗勒、香菜、柠檬草、刺芫荽、越南毛翁、叻沙叶、葫芦巴、甜菊、香蜂花 | 荷兰芹、细叶香芹、虾夷葱、龙蒿四大香草合称为“细混香辛料”(fines herbes) | |
常鲜用叶类 | 泰国莱姆叶、咖哩叶、班兰叶、香椿叶、红刺葱、土肉桂叶、紫苏(含红紫苏、青紫苏)、假蒟 | ||
常鲜用根、茎类 | 山葵、辣根 | 加入食用色素的辣根(标示:西洋山葵)常作为市售山葵酱的主原料。 | |
常鲜用真菌类 | 松露(含白松露、黑松露) | 松露、鹅肝酱、鱼子酱并称“西方三大珍味” | |
其他常鲜用者 | 椰浆、柠檬汁、橙汁、酸葡萄汁 | ||
单一植物或真菌成分,
常干用或加工者 |
原型 | 干燥根、茎、树皮
干燥叶 干燥花 干燥果实、果皮、果核 胡椒(含黑胡椒、白胡椒、绿胡椒、红胡椒)、 干燥种子 芝麻(含白芝麻、黑芝麻)、芥菜籽(含白芥末、黄芥末、褐芥末)、莳萝籽、茴香籽、芫荽籽、孜然籽、黑孜然籽、大茴香籽、黑豆蔻、葫芦巴籽、罂粟籽 其他 |
|
粉末状 | 香料植物粉末
香茅粉 根、茎、树皮、树脂粉末 洋葱粉、蒜粉、姜粉、姜黄粉、肉桂粉、甘草粉、阿魏粉 叶粉末 抹茶粉 花粉末 丁香粉 果实、果皮、果核粉末 胡椒粉、全香子粉、花椒粉、山椒粉、辣椒粉(如卡宴辣椒粉、喀什米尔红辣椒粉)、红椒粉(含匈牙利红椒粉、西班牙红椒粉)、肉豆蔻粉、小豆蔻粉、梅子粉、山楂粉、椰浆粉 种子粉末 芥末粉、茴香粉、孜然粉、大茴香粉、葫芦巴粉、芫荽粉、花生粉 |
||
蒸馏液类 | 香草精、蔷薇水、橙花水 | ||
压榨、萃取油类 | 芝麻油(含香油)、花生油、橄榄油、椰子油、坚果油 | ||
作为主要成分之油类 | 辣椒油(含港式辣油、日式辣油、油泼辣子)、花椒油、松露油 | ||
作为主要成分之酱类 | 水果类别
其他类别 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芥末酱(含辣芥末酱、美式芥末酱、第戎芥末酱、颗粒芥末酱)、山葵酱、辣根酱、香椿酱、韭花酱、桂花酱、海苔酱、薄荷酱 |
作为调味料之水果来源酱料,在概念上并非果酱(jam),而是酱汁(sauce) | |
其他加工类 | 油葱酥、破布子、萨姆巴拉、黑蒜、泡椒、盐肤木果实、 | ||
与酒相关的调味料 | 酒类 | 料酒、米酒、味醂 | |
酿酒副产品 | 酒酿、红糟、红麹、盐麹、维吉麦 | ||
醋类 | 白醋、黑醋(含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果醋、巴萨米克醋、红酒醋 | ||
动物来源调味料 | 发酵酱类 | 鱼露、鱼酱、虾酱 | |
非发酵酱类 | 鹅肝酱、鱼子酱、蜗牛子酱、沙丁鱼酱、鲔鱼酱 | ||
油脂类 | 猪油、奶油(含酥油)、鹅油、鸡油 | ||
干燥类 | 柴鱼片、虾米、虾皮、扁鱼干、起司粉 | ||
酱类,发酵类 | 酱油类 | 酱油(含老抽、生抽)、酱油膏 | |
豆酱类 | 豆豉、纳豆、豆腐乳、豆瓣酱、味噌、甜面酱、黄酱、韩式味噌 | ||
酱类,多种成分混合 | 中式酱料、酱汁 | 卤水、蚝油、香菇素蚝油、蚬蚧酱、海鲜酱、柱侯酱、XO酱、海山酱、五味酱、台式甜辣酱、海山酱、蒜蓉酱、糖醋酱、中式烤肉酱、怪味、姜茸、炸酱 | |
日式酱料、酱汁 | 鲣鱼露、昆布露、照烧酱、柚子醋、土佐酢 | ||
韩式酱料、酱汁 | 韩式辣酱、包饭酱、韩式烤肉酱 | ||
西式酱料、酱汁 | 塔巴斯科辣椒酱、伍斯特酱、英式棕酱(含HP酱)、美式烧烤酱、蛤蜊蘸酱、螃蟹蘸酱、义大利式蕃茄酱、蕃茄肉酱、热那亚酱、青酱、义式肉酱、甜蛋酱、黑胡椒酱、蘑菇酱、红酱、鸡尾酒酱、墨鱼酱、脂肪抹酱、波尔多酱汁
法国五大母酱 |
||
其他各地酱料、酱汁 | 是拉差香甜辣椒酱、苏胡克、哈里萨辣酱、泰式酸辣酱、印度酸辣酱、水蘸汁、沙茶酱、沙嗲酱、叁巴酱、咖哩酱、咖央酱、峇拉煎、葡汁、红椒酱、特克马里 | ||
沙拉酱 | 美乃滋(含台式美乃滋、日式美乃滋)、千岛酱、蜂蜜芥末酱、田园沙拉酱、油醋酱、义大利酱、英式沙拉酱、法式沙拉酱、俄式沙拉酱、和风酱、莎莎酱(含卷饼酱、酪梨酱)、塔塔酱、青瓜酸乳酪酱汁、优格酱、中东芝麻酱 | ||
甜酱 | 巧克力酱、炼乳、柠檬蛋黄酱、卡士达、焦糖酱、甜花生酱 | ||
粉类,多种成分混合 | 中式调味粉 | 椒盐、淮盐、五香粉、十三香、鸡粉 | |
日式调味粉 | 七味粉、拌饭香松 | ||
西式调味粉 | 胡椒盐、芹盐、松露盐、肯琼香料粉、墨西哥香辣粉 | ||
其他 | 葛拉姆马萨拉、咖哩粉 | ||
【地域特色调味料】 | |||
亚洲 | 日本 | 味噌、柚子胡椒、照烧酱、柴鱼片、柚子醋、土佐酢 | 砂糖、盐、醋、酱油、味噌(さ、し、す、せ、そ)为日本料理中的五种基本调味料 |
韩国 | 韩式辣酱、包饭酱、韩式烤肉酱 | ||
越南 | 水蘸汁 | ||
泰国 | 是拉差香甜辣椒酱、泰式酸辣酱 | ||
台湾 | 马告、台式甜辣酱、海山酱、五味酱 | ||
印度 | 印度酸辣酱 | ||
也门 | 苏胡克 | ||
欧洲 | 英国 | 伍斯特酱、英式棕酱(含HP酱) | |
法国 | 波尔多酱汁、第戎芥末酱、贝夏梅酱(含莫尔奈酱)、荷兰酱、白酱、褐酱、法式番茄酱 | ||
葡萄牙 | 甜蛋酱 | ||
义大利 | 义大利式蕃茄酱、蕃茄肉酱、热那亚酱、青酱、义式肉酱 | ||
希腊 | 青瓜酸乳酪酱汁 | ||
美洲 | 墨西哥 | 墨西哥香辣粉 | |
大洋洲 | 澳洲 | 维吉麦 | |
非洲 | 突尼西亚 | 哈里萨辣酱 |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