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英語:cat)通常指家貓(學名:Felis catus[1][2][3],英語:domestic/house cat),是一種家養[4]小型食肉哺乳動物,屬小型貓科動物。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新月沃土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以防止老鼠偷食穀物的紀錄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前[5]。
貓 化石時期:
| |
---|---|
馴養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貓科 Felidae |
屬: | 貓屬 Felis |
種: | 貓 F. catus
|
二名法 | |
Felis catus Linnaeus, 1758
| |
異名 | |
|
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狗,可以治療低落的心情與提供情緒價值等[6]。長期室內飼養的貓平均健康則較長,壽命為12年以上,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7],也因此在部分城市中選擇養貓的家戶已經超過了狗[8]。但同時貓是一種掠食動物,大量的貓咪因為棄養接觸外部環境,除了在惡劣的衛生引發疫情散佈,也會造成城市管理問題[9]。其次,這些貓威脅了鳥類、齧齒類的生存。[10]
分類學
家貓的學名「Felis catus」是卡爾·林奈在其1758年著作《自然系統》中所命名的[11][12]。1777年,約翰·克里斯蒂安·波利卡普·埃克斯勒本將家貓命名為「Felis catus domesticus」[13]。1904年,康斯坦丁·薩杜寧將一種原產於南高加索的黑色貓屬動物命名為「Felis daemon」,但後來該模式重新鑑定為家貓,故該學名成為家貓的同物異名。[14][15]
2003年,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將家貓認定為獨立物種,因此依照先到先得的原則,採用林奈發表的原始學名「Felis catus」[16][17]。但2007年,系統發生學研究支持家貓為斑貓(F. silvestris)的一支,因此將家貓命名為「F. silvestris catus」,視為班貓的亞種[18][19]。但2017年,IUCN貓科分類工作小組仍然維持國際動物命名在2003年的分類地位,將家貓視為獨立物種。[20]
稱呼
傳統字「貓」屬於漢字中的形聲字,「豸」表意、「苗」標音。在《說文解字》裏,寫作「」[21],與傳統楷書的「貓」字一脈相承。「豸」後世通常認為是一種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獸類,以該字為意的通常為四足食肉哺乳動物,但是現代文字學家馬敘倫[22]以及馬如森[23]考證「豸」即為「貓」的象形初文。後加注聲符「苗」[22](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粵語:maau1),是因為漢語「貓」(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粵語:maau1)和「苗」讀音相近,而漢語之所以以「喵」相近的讀音命名貓是因為貓叫聲像「苗」,屬於擬聲詞。之所以「豸」後世讀如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粵語:zi6),可能因為「豸」加了聲符「苗」寫作「貓」所以「豸」空了出來被假借用作「廌」(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粵語:zi6)。
在唐代,出現了將「貓」寫作「猫」的俗字寫法,例如《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童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博陵崔公墓誌》一書中,將「豸」簡寫為「犭」[24]。這個俗字在當時並未成為主流,直到現代日本新字體和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註 1]採用這個字取代了「貓」。
貓字一般指家貓,但也可指野貓,家貓在現今社會中,又常稱為「貓咪」,古時野貓也稱「貍」,拼音:lí,注音:ㄌㄧˊ」或貍奴[25],今有雙音節詞貍貓。在川滇渝黔湘等部分西南地區叫做「嘛咪咪」。
古希臘文Kattos及拉丁文Catus是現代大部分西方語言中「貓」字的詞源,如英文的cat、法語的chat、意大利文的gatto等。這些詞通常用以指代家貓(學名:F. silvestris catus)或其近緣動物如斑貓(學名:F. silvestris)。
西方語言對於貓有很多不同的暱稱,例如在英語中,幼貓可以叫作kitten,血統的區別亦然,如非純種的貓在英國被稱為moggy(也寫作moggie);在北美可以被稱alley cat,即使它們實際上並不是流浪貓(在英語中,alley意為巷)。
演化歷史
貓的演化可以追溯至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演化出的肉齒類,肉齒類動物為所有現代食肉目動物的共同演化祖先。肉齒類動物軀體長、四肢短、足有爪、有44顆牙、大腦不發達。在始新世時,肉齒類衰弱,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的物種小古貓,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棲息在森林中,大腦比肉齒類發達,捕食效率高。
漸新世時期,古老食肉動物分支成類似現代食肉動物的樣貌,如恐齒貓類。恐齒貓體態相似於靈貓和貓,四肢和尾巴長,利用腳掌着地行走(現代貓類用腳趾着地行走)。中新世時發展出類貓科(Pseudaelurus),類貓科動物的體態已非常像貓,也開始用腳趾着地行走,牙齒的排列也與現代貓類相同。上新世時,類貓科動物進化成盧那貓類(Felis lunensis),為真正的現代貓科動物,無論大小、體態均與現代貓類相同。現代貓科動物則是在更新世演化而來。[26]
生存於更新世中期的馬特里野貓被認為是野貓的直接祖先,其中在九十萬年前演化出的森林野貓又出現非洲野貓等亞種,主要如下:
- 森林野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silvestris):棲息於西歐、南歐、東歐、中歐南部及蘇格蘭地區,完全不被馴化,故森林野貓非家貓的直接近親。
- 非洲野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lybica):棲息於地中海上的群島、北非及以色列等地區的森林、灌木林、沙石平原及山地,非洲野貓常住於人類的居住環境附近,故若有幼貓被人類抓來,極有可能被馴化,亦為短毛貓的直接近親。
- 亞洲野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ornata):棲息於亞俄、中亞、南亞及伊朗的開闊平原,與非洲野貓一樣被人類馴化,亦為長毛貓的直接近親。[26]
但以上的傳統觀點,被2007年一項最新的針對全球各地近千件貓的基因樣本研究結論所推翻。該項研究採用線粒體DNA及重複短序列核DNA進行比對,發現家貓只與中東野貓群譜系聚在一起,且兩者的基因並無差別;而非傳統觀點的歐洲野貓、中國山區野貓、中亞野貓、南非野貓等四個基因群集。這意謂家貓起源自單一地區,而且這地區是中東。[27]
一般以家貓從古到今都保存着的畏寒特點,推測其貓的祖先產於溫暖地帶。故非洲野貓及亞洲野貓有極大可能為家貓直接近親。野貓的馴化最初是一種自然選擇過程,而不是人工選擇。其選擇城市作為棲息地及選型交配,與生殖隔離一起成為這個過程的影響因素。
在古代人住過的洞穴中曾發現貓骨頭,古代人可能是吃貓果腹或馴化及飼養貓以控制有害動物如鼠。
在塞浦路斯曾發現一隻野貓在約9,200至9,500年前被埋葬在人類旁[28]。由於沒有證據表明塞浦路斯有本土哺乳動物,這個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居民很可能將貓和其他野生哺乳動物從中東帶到了該島。科學家認為,囓齒動物,特別是家鼠(Mus musculus),將非洲野貓吸引到了新月沃土的早期人類住區,並被新石器時代的農民馴服了。早期農民和馴服的貓之間的這種友好關係持續了數千年。隨着農業傳播,馴服的貓和家養的貓也隨之傳播。埃及野貓在稍後的時間里為家貓的母體基因庫做出了貢獻。在中國泉護村也發現了5300年前(新石器時代)兩隻貓的8件骨頭[29][28]。考古學和形態學研究表明,這八隻貓是石虎。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馴養的石虎逐漸被非洲野貓的後代家貓代替。[30]
家貓在希臘出現的最早證據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臘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伊特魯里亞商人將家貓引進了南歐。羅馬帝國時期,它們是在第一個千年開始之前引入科西嘉和撒丁島的。前5世紀,它們已成為大希臘和伊特魯里亞定居點附近的常見動物。5世紀的羅馬帝國末期,埃及家貓的血統已經抵達波羅的海港口和德國北部。前3世紀時,埃及農業已十分發達,當時就有養貓保護穀倉、防鼠害,而非純種家貓就是這些貓的後代。據說埃及由於將貓視為神明看待,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31]
家貓骨架出現在絲綢之路上大概是在公元775–940年左右,進入中國的時間應更晚。[32]中國對確認來自中東家貓最早的文字記載始於唐朝,此時貓已廣泛飼養[30]。南唐周文矩所畫《仕女圖》等作品中有類似現代家貓花紋的貓。前9世紀,埃及人將馴化過的貓傳入意大利,意大利在4世紀時將短毛貓傳入歐洲內陸,培育出純種的短毛貓,在17世紀傳入美洲。長毛貓則是16世紀由土耳其傳入歐洲並培育出純種長毛貓。許多貓在中世紀時被當時掌管歐洲的天主教視為惡魔遭到屠殺,間接加速了黑死病蔓延,直到約18世紀前後才結束這一行為。[31]
貓在古埃及時代就有專門的聖書體記載(見古埃及的貓),寫下來是𓏇𓇍𓅱𓃠(mjw)。[33]
西周時代《詩經·大雅·韓奕》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但詩句中將貓與熊、棕熊等猛獸並列在一起,依文意推測不是指家貓。說貓名為「貓」是因為「鼠善害苗,而貓能捕之,去苗之害,顧字從苗」的說法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是缺乏依據的。因此從中華文字發展的歷史看,苗,貓二字古體差異甚大,不存在取邊旁部首重新造字的謬論。因為是野外的貓,不是通常說的家貓,但此時中國古人已經認識到貓避鼠的作用。
戰國《莊子·秋水》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國多指野貓,若把貓和良馬對比,很有可能是指家貓。西漢初,據《禮記·郊特牲》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唐朝,宮廷中出現「狸奴」,狸奴即為貓,專門擔任各大殿的防鼠工作。在宋朝,「狸奴」一詞仍然被使用。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云:「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生活史
貓是一種胎生動物。在發情期(主要是冬末至夏初,但許多貓可以長年發情),公貓到處撒尿,而母貓在半夜狂吼亂叫,民間俗稱此為「鬧貓」或「貓叫春」。通常,經由絕育手術可解決或大幅減輕此問題(第一次發情前絕育效果較佳)。也可使用貓薄荷能使貓產生「性反應」的特性,讓貓的需求能得到抒發,減少公貓到處撒尿作記號的次數。
在此期間,沒有懷孕的母貓每隔14至21天發情一次,時間持續3至6天,其中要求交配的時間大約連續2至3天。交配時,雄貓的陰莖會勃起並帶刺,勃起向上的陰莖會觸碰到雌貓的陰道壁。雌貓靠這種方式來刺激她們排卵,因此,雌貓很少在第一次交配時就懷孕。大部分貓的懷孕期約為63天,幼貓會在6至7週斷奶,在10至15週後性徵會發育成熟,雌貓一次會生產多胎;貓的子宮有4個子房。
母貓在懷孕期間需要補充平常1.5倍的熱量及營養物以讓胎兒獲得營養。在最後十天,母貓的乳房會開始變大、變紅。貓咪通常會找個安靜的地方自行生產,此時的母貓會因為陣痛而焦燥不安,某些會拉出軟便,接下來,分娩就會開始。營養補充足夠的貓可以自行將幼貓清理乾凈並餵奶。
怕人的母貓中有一些會因為幼貓沾上人類氣味而拋棄幼貓,所以發現幼貓時要避免接觸它們以避免被拋棄。
剛出生的幼貓既瞎且聾,無法自行取暖,母貓會用舌頭刺激幼貓肛門,幫助幼貓排泄。貓的鼻子到三週大時發育完全,然而貓一出生就能分辨出媽媽的味道。幼貓睡眠時間極長,如果鳴叫,通常是因為太冷、身體不舒服或肚子餓。
幼貓出生時的體重約為一百公克,約兩週後,體重會增加一倍。二周齡以內的幼貓,每分鐘正常心跳在二百次以上,呼吸的速率每分鐘約為15–35次。初生幼貓體溫較低,約為35–36℃,在出生後的1-2週內會慢慢上升,直到四周齡時上升至約37.7℃。幼貓剛出生時就有痛覺,但與痛覺相關的神經肌肉反射,在7日齡才會發育完成。
幼貓在出生後5-14天就會張開眼睛,此時的虹膜呈現灰藍色。在未來幾週內,眼睛才會慢慢變成以後成貓具備的顏色,幼貓約在3-4周齡時視力發展完成。7–14日齡開始緩慢爬行,第16天就會開始搖擺學走,到第21天時步伐更加成熟穩健。[34]
貓通常要到第三週走路才會穩,在這之前,只靠母貓的搬動。貓在二週大時會長出第一組牙齒,三週大會自己上廁所。這時的貓會開始玩耍,四週大的會互咬着玩,學習如何才不會傷害到對方。小貓在第五週開始斷奶吃硬質食物,也會變得獨立。這時的貓的平衡感已發育完全,懂得梳理毛髮;而在這段時期里貓必須學會認識自己與其它動物。
貓出生滿兩個月後,肌肉發育完全,不過需要更多鍛練才能準確判斷距離、高度和速度。狩獵的技巧也是在此時期學會的。一般來說,貓三個月大時便有地盤觀念,方向感也很好。幼貓最好在三個月大後才離開母親。
貓一般出生滿一歲即為成貓,但是根據貓的品種和生活環境,也會有所不同,一般認為大型品種(如波斯貓和布偶貓)會比較晚熟。暹羅貓一般在出生後7至8個月,波斯貓在10至18月時。最近,也許是由於人類飼養,營養充足的緣故,有的暹羅貓在5個月時開始發情。雄貓比雌貓晚2至3個月,大約1歲時發情,一直到10歲左右都可進行交配。
貓的發育速度比人快很多,其中以沒有被人類飼養的流浪貓發育最快。中國民間稱為「貓三狗四」,意為貓懷孕期為三個月,狗的懷孕期為四個月。雖然一些人認為家貓滿一周歲時,就相當於人類的20歲,然後每活一年就等於人類的四年(2歲的貓相當於24歲的人類,以此類推),但是不同研究和書籍有時會有不同的對照表,並不絕對。
食物和營養
貓擁有發達的犬齒與短消化道,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牙床兩側的前臼齒與臼齒能像刀般高效地剪肉。貓與其它大型貓科動物相似,先埋伏,再迅速捕食;或猛烈撞擊,或用其鋒利的犬齒咬住獵物的頸部,咬斷其脊髓、氣管,以殺死獵物。
貓的生理特徵使其很難消化植物[35]。貓若身體不舒服、胃部累積過多毛球時,通常會啃食某些草的葉尖,達到催吐腹中毛球及減輕身體不適的目的[36]。貓難以利用、消化、吸收植物成分來合成必要的胺基酸,故此貓飼料只含有少量植物性成分。在食物份量方面,貓少量多餐。貓喜捕食鼠類,有時亦食雞、魚、兔、蛙、蛇等。貓靈敏的嗅覺器官對某些食物相當敏感,貓藉此抵制不合適的食物。當貓皺起嘴巴,放低下巴,用舌頭輕舔食物時,這就表示它正在嗅食物。
也有一些植物,比如木天蓼和貓薄荷,會讓一些貓進入興奮狀態,有些貓也會啃食這些植物。
不少的貓都有乳糖不耐症。有人認為貓在進食時不應一直盯着看或靠太近,貓以為有威脅會發出嗚嗚聲以示警告且進食速度很快因此食物骨骼會傷害口腔或牙齒。貓喜歡舔人類身體和結疤後的傷口,應儘量不要讓它接觸不衛生的食物。無穀物的貓糧目前有很大的市場。上貓對穀物過敏的案例比貓對肉、魚、奶過敏的案例更少,並且也有專門的症狀可尋。[37]
其他還有比較小顆的幼貓糧和比較軟的老貓糧,一些有功能的(例如去毛球)貓糧和處方糧(例如有腎病的貓用的貓糧)和品種專用糧等,另外也有包括貓罐頭、貓餅乾之類的點心。貓的體內缺乏分解可可鹼的酶[38],食用過量會導致其心動過速[39],嚴重者可致命。和可可鹼同樣有毒的是結構類似的咖啡因。一隻體重3公斤(7磅)的貓每日約需250大卡的熱能。市面上一般飼料之含水量:罐頭食品75–80%、半濕鋁箔或塑膠包食品20–30%、乾飼料約8–10%。[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行為
貓在排泄後會掩埋其排泄物。在中國形容人做事馬虎的諺語「貓兒埋狗屎」。這是一種為了掩藏自己氣息的做法,因為在野外貓並不是很高級的獵食者,需要把自己藏起來不被天敵發現。但是一些家貓生活在比較安全的環境裏,會漸漸放棄掩埋自己的排泄物,這種變化有可能是後天形成的。
貓為補充精力,睡眠時間比較其它動物長久。每日睡眠時間在12至16小時間,平均在13至14小時,部分更會睡眠20小時,惟只有30%的睡眠為酣睡期,其餘睡覺時間皆為非酣睡期,容易驚醒。在英文中,「cat nap」(打盹)即為指能夠像貓一樣快速入睡。牠們常在晚間活動,但並不表示他們是夜行性動物。
各個語言對貓叫聲(ⓘ)的擬聲詞,在漢語為喵(miu1)、韓語為yang-yang(양양)[來源請求]、日語為nyaa(にゃあ)、美式英語為meow、英式英語為miaow、法語為miaou,以及其他不同的語言拼法。貓叫聲有着其意味深長的意涵,貓也會發出使人舒服[來源請求],開心的嗚嗚聲,和低聲嘶吼,貓甚至可以同時喵喵、貓貓叫或發出嗚嗚聲,儘管這很少見。有時貓也會嗥叫或鳴叫。除了喵喵叫以外,貓還會發出咕嚕聲(ⓘ),推測可能是延續小貓時想喝奶時所發出的聲音,不確定如何發出這種特有的咕嚕聲,可能從喉嚨裏、聲帶附近的薄膜振動所產生,成年貓發出咕嚕聲通常表示友好、滿意、放鬆,但生病或煩躁的貓偶爾也會發出咕嚕聲。貓在遇到敵人時,也會發出像蛇一樣的嘶嘶聲,用來震懾敵人。另外貓發現到遠方的鳥類時,會非常專注的凝視並發出『啊啊啊啊』、『嘎嘎嘎嘎』的高頻叫聲,英語中稱為貓鳴(cat chirping)或貓啁啾(cat chattering),飼養在室內或大樓裏的貓尤常出現這種狀況,對着窗外的鳥發出這種叫聲。某些貓先天無法發聲,稱為無聲貓,亦有聲帶被割而無法發聲者。
幼貓常會藉與其他貓遊戲以訓練自己捕捉獵物,由人類豢養的貓大多會用人造的逗貓棒予貓玩。就室內貓而言,遊戲為良好運動,亦能夠增進與同伴的情誼。
貓有時會豎起尾巴,這不僅代表小貓希望母貓舔拭屁股,也是撒嬌。貓咪被人類撫摸時發出嘟呼嘟呼的鼾聲是幸福表現 。貓心情好時眼睛會半瞇,耳朵微傾並放鬆,尾巴輕擺,腳掌上下地輕輕搓揉,不特別凝視任何東西。在吃到喜歡吃的或者很久沒嘗到的食物時也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鼾聲。被信任的人抱到膝上時,緩慢地擺動尾巴表示牠完全處於輕鬆無慮的狀態下,當貓花長時間清理自己身體時,也是同樣意思。中國還有人認為貓可以預知天氣當它舔前爪往頭上抹(洗臉)時表示天氣會轉變。
若貓在地上翻滾或躺下,最脆弱的腹部朝上時,表示信賴周遭的人。但這不一定代表貓咪希望別人摸牠的肚子。當貓尾輕彈,如處於迷惑狀態,表示正在思考,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演變成上述情形,若貓感到緊張,則會垂下尾巴,放鬆被毛。若有東西吸引了貓咪注意,便會豎耳以接收訊息、瞪眼以專心凝視可能的威脅或獵物。然後停下來評估對手,但仍保持警覺。貓打輸對手後,尾巴會捲進來,耳朵或鬍鬚下垂,身體縮成一小團。
貓也會感悲傷,但不像人會哭出淚來,而會用叫聲表示。不同貓有不同叫聲,不止限於一種。如果貓流淚的話,通常是因痛楚,或患眼疾[40]。貓在極度恐懼或生氣時,尾左右迅速擺動,耳平貼,舌拱起,瞳孔放大,張口露牙,鬍鬚前翹,發出兇猛的嘶嘶聲來恐嚇敵人。若想逃跑,還是會虛張聲勢一番。弓起背,豎起毛和尾,撐大自己身體企圖嚇退對手。
儘管被喻為非群居的動物,但家貓在馴化的過程中成為群居動物(而且可以輕易的適應獨居或群居生活),流浪貓也可以在戶外集群、也可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但不像獅子會群體攻擊。每隻貓都擁有明顯的領域(在性別上雄貓擁有最大的地盤,而遭閹割的則最小),在所謂中立地帶,貓就較少有地盤,或是互相侵越等問題。除了中立地區外,擁地盤的貓通常會積極抵抗陌生貓,凝視,發出嘶哄聲,再咆哮,如果該貓尚未離開,地盤貓則會展開激烈攻擊。欲攻擊的貓會壯大自己身軀,豎毛,或身子豎成弓,發出嚎叫。野貓的活動空間不少,大約有150畝,這種環境多數可以做到獨居生活,但當他們到室內,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多貓生活,就可以利用垂直空間來提供舒適度。[41]
貓是很有地域性的動物,會在自己的地盤留下氣味,利用貓下巴,耳朵及尾部都具備的皮脂腺磨蹭物體。攻擊時通常用其前掌對臉強而有力的掌擊,但少有嚴重傷害,失敗者只會帶着小抓痕匆匆離去。在性別上,雄貓常因生活中時常攻擊,而在臉上留下傷痕。當然不只雄貓才會攻擊,雌貓也會為地盤或保衛子女而攻擊,閹割的貓也會為它們的小地盤積極防衛,所以盡量不要放養就可以避免很多缺點跟傷害,或是在帶貓外出的時候固定時間路線,否則反而會對貓造成緊迫或壓力,所以如果飼主沒需求的話,全程室內飼養就足夠且方便。[42]
ASPCA研究行為後發現,每隻貓領域範圍只要不低於1.7平方米,在垂直環境足夠豐富的空間就表現出滿意。[43]
一般認為貓與狗互相討厭,如狗會咬貓,而許多貓本能上也害怕狗;常見野貓站在高處,狗則在地上吠叫不停。
但是,貓狗之間的敵對關係既不是先天基因決定的,也不是任何生物因素造成的。一般情況下,當一方的領地受到外來入侵時,它們自然會變得富有攻擊性。經過訓練及適應,貓和狗有可能理解同一種「語言」並和睦相處。[44]
生理與身體部位
貓的牙齒排列方式異於其他動物,貓共有30個牙齒,包括12顆小門齒(上下頜各6個),4顆犬齒,和14顆臼齒。位於上頜的後假臼齒和位於下頜的第一真臼齒通常較其他牙齒粗大,因此又稱為食肉齒。這些牙齒演化如此,方便貓進食魚或骨頭等質地硬的食物。家貓舌頭上富有呈絲狀乳突,表面披有很厚的倒鈎形角質層,方便貓刮乾淨骨頭上的肉。
貓的胃是單室胃,腸臟比兔的略長,盲腸小得只能看見盲端上一個微小的突起。肝臟分成五個葉,分別是右中葉、右側葉、左中葉、左側葉和尾葉。
貓的肛門周圍約四點鐘及八點鐘方向的地方有一退化腺體,稱作肛門腺。肛門腺會自動分泌肛門腺液。當貓的排遺過硬,或會傷及肛門時,腺液可作潤滑以幫助排便。若貓隻有軟便、腹瀉甚至下痢的情形,肛門腺便會缺乏刺激,導致腺液難以排出,造成阻塞。
貓的循環系統發達,血壓通常穩定,血管壁也較類似動物堅韌,但對強心苷敏感。貓的紅血球大小不均,有些紅血球的邊緣附有一圈環形、灰色的結構,叫做紅血球折射體(RE)。正常情況下,只有一成的紅血球中附有紅血球折射體。
貓的血型和人類的血型相似。貓的血型包括A型、B型、及AB型三種。A型的貓可接受A型及B型的血,但對小部分B型血有輕微過敏;B型的貓只能接受B型的血;AB型的貓通用每一種的血,如果輸錯血,將會造成嚴重的溶血及休克問題。[45]
貓不常咳嗽,但若貓受疾病、機械或化學造成的刺激則易誘發咳嗽。貓的肺臟分成七個葉,右肺有四葉,左肺因為靠近心臟,故只有三個葉。
雌貓乳腺在腹部,通常有五對乳頭。子宮有雙角。雄貓陰莖只在勃起時指向前,故在泌尿時,尿向後方排出。貓和兔都是刺激性排卵動物,雌性貓科動物只有經過交配時角刺刮擦陰道造成的痛楚刺激,因此分泌出一種特殊物質催促卵巢內的卵子成熟才會排卵。必須交配至少四次,才有機會孕育新生命。儘管交配過程痛苦,但是大多數貓科動物的性生活依然活躍。
雄貓的陰莖龜頭上長有由角質蛋白構成的倒刺(形狀如狼牙棒,所有的雄性貓科動物都一樣),通常認為它們的作用是在交配時刺激雌貓排卵並刮除上一隻與這隻雌貓交配的雄貓所留下的精液,因此雄貓在交配過程中會咬着雌貓的後頸,防止雌貓在交配中逃跑。絕育以後,角刺就會消失。
貓的大小腦都很發達,其頭蓋骨和腦皆具有某些特定的形態特徵。此外,貓的平衡感和反射功能都非常發達,也有一個反應銳敏的瞬膜。
貓對嗎啡的反應和一般動物相反,一般哺乳動物如犬、兔、鼠、猴等對嗎啡的反應都是中樞抑制,而貓對嗎啡卻表現成中樞興奮。貓對嘔吐感的反應較其他動物靈敏。貓的呼吸道粘膜對某些氣體或蒸氣反應很敏感,所有的酚類(phenol)也都能使貓敏感[46],如殺蠕蟲劑吩噻嗪(phenothiazine)。
與草原動物一樣,貓能適應大的溫差,但非長時間的。它們能適應如濃霧,降雪,降雨的天氣,而在與其它品種相比較,挪威森林貓與緬因貓,更能適應這些環境。貓在環境潮濕時會致力保持體溫於攝氏39度(華氏102度)。[47]
貓的骨骼共有230塊,其中脊椎骨佔了30塊,相對地,貓的脊椎骨間距大,其間都穿插著厚而軟、具彈性的纖維軟骨,使貓能靈活運動。此外,貓的肩胛骨僅在側邊與肌肉相連,使其關節能在各個方向運動,而貓的流動鎖骨讓貓能作長距離跨步。
貓的爪子尖銳還能有伸縮作用,能夠向外露張開或是往內縮閉藏起來。貓的趾底有脂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而按一下這個肉墊,尖銳的勾爪就會伸出來,養貓的人一般使用這種方法來剪爪。大部分貓都有磨爪的習慣。而貓喜好的磨爪物各不相同。家貓可能會選擇沙發、牆壁甚至人類的衣物等作為自己的磨爪物。
貓的感官適於狩獵。在哺乳類動物中,貓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極敏銳。
貓在晝間視覺縱不及人類,夜視能力與追蹤視覺上之活動物件卻相當出色,夜視能力是人類的六倍,雖然綜合色彩計算整體視覺系數則僅及人類的十分之一。貓的眼睛具有微光觀察能力,即使只有微弱月光都可分辨物件,有關光線入貓眼後可放大40至50倍處理,令貓具有夜間活動的能力,即使在黑暗的地下室貓咪依然能活動自如。強光下,貓會將瞳孔縮得如線般狹小,以減少對視網膜的傷害,但視野會因而縮窄。由於貓眼具備高幀與高解像度視覺,故此電視機極微細之動靜對貓而言亦成逐格跳躍之畫面。[48]
另外,不只是光線會影響貓的瞳孔,感情也會。一般而言貓放鬆的時候瞳孔會縮小,而緊張時會放大。
貓的視網膜背面有一層藍綠色如熒光一般的薄膜(Tapetum Lucidum),可增加在暗處的視力。閃光中,貓眼能呈現各式各樣顔色。如同多數食肉動物,貓眼長在臉上朝正前方,賦予其遼闊的視野,單一貓眼視野為100度,雙眼視野為285度,加上頸旋靈活,總計視野比人類雙眼僅100度靈活得多。不過,貓僅能聚焦其前30厘米至3米之物件,相對人類而言屬大近視。
貓對三原色的辨識力很差,相對人類而言,貓有黃藍色盲且紅綠色辨成灰黃色,與狗相似。關於貓的夜視能力,生物學家發現牛磺酸對貓的視力起了很大作用,貓本身不能合成牛磺酸,必須由外攝取。缺乏牛磺酸,會使視力及夜視能力變差,影響夜間活動。據生物學家稱,貓經常捕鼠,是因老鼠體內含牛磺酸。[49][50]
當四周光線微弱,貓會用感覺毛來改善行動力與感知能力。感覺毛主要分佈於鼻子兩側、下巴、雙眼上方、兩頰也有數根。感覺毛可感受非常微弱的空氣波動,視野不清時也能協助辨識阻礙位置。鬍鬚尖端與雙耳連成一線,恰是身體能通過障礙的最小範圍,故貓可在黑夜中快速判斷地形能否通過。
貓有第三眼瞼,當貓眼瞼張開時,眨眼時第三眼瞼會從旁稍微遮蓋眼睛。若貓生病,或是睡眠,笑着,此眼皮會縮回一部分。若貓長時間嶄露第三眼瞼,表示它的健康有問題。
貓每隻耳各有32條獨立的肌肉控制耳殼轉動,因此雙耳可單獨朝向不同的音源轉動,使其向獵物移動時仍能對周遭其他音源保持直接接觸。[51] 除了蘇格蘭折耳貓這類基因突變的貓以外,貓極少有狗常見的「垂耳」,多數的貓耳向上直立。當貓忿怒或受驚時,耳朵會貼向後方,並發出咆哮與「嘶」聲。
貓與人類對低頻聲音靈敏度相若。人類中只有極少數的調音師能聽到20 kHz以上的高頻聲音(8.4度的八度音),貓則可達64kHz(10度的八度音),比人類要高1.6個八度音,甚至比狗要高1個八度;但是貓辨別音差須開最少5度,比起人類辨別音差須開最少0.5度來得粗疏。[52][48]
家貓的嗅覺較人類靈敏14倍[53]。貓的鼻腔內有2億個嗅覺受器,數量甚至超過某些品種的狗(狗嗅覺細胞約1.25億~2.2億)。
貓早期演化時由於基因突變,失去了甜的味覺,[54]但貓不光能感知酸、苦、鹹味,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還能嘗出水的味道,這一點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不過總括來說貓的味覺不算完善,相比一般人類平均有9000個味蕾,貓一般平均僅有473個味蕾且不喜好低於室溫之食物。故此,貓辨認食物乃憑嗅覺多於味覺。[48]
貓在磨蹭時身上會散發出特別的外激素,當這些獨有的外激素留下時,目的就是在宣誓主權,提醒其它貓這是我的,其實這種行為算是一種標記地盤的象徵,會讓牠們有感到安心及安全感。
被毛
長毛貓的被毛能使貓的體形看起來擴大一倍。有些長毛貓,比如土耳其安哥拉貓,被毛不太茂密,因此有時被歸為半長毛貓。和所有的貓一樣,長毛貓在溫暖的季節會大量脫毛。短毛貓的短毛能在外觀和毛皮質地上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短而光亮,緊貼身體;也可能身體各處的體貌長短不一。被毛質地或細膩或粗糙,或厚密或松軟;毛或直、或皺、或卷、或成波浪狀。
無毛貓原本無毛或毛較少的純種經自然突變而成。後來,這種突變又在選擇性培育中得到重視,並有突破性發展。這種突變只産生了一種貓,即加拿大無毛貓或斯芬克斯貓;實際上,身上有一層絨毛,尤其是在臉、耳、腳和尾巴上。
貓的被毛顏色和花紋有很多種,大概可以分成全色、白色、多層色、虎斑、雙色、玳瑁色、重點色和毛尖色等幾種,貓的顏色要在成年期才能分辨出來,而紅貓常因基因的緣故產生假花紋(ghost markings),這種花紋會隨着年齡逐漸消失。這些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而有些花紋是某些品種貓的代表花紋蜘蛛。
中國古代的貓譜便以貓的毛色和花紋來區分品種,而非遺傳學。現代華語圈依然存在一些俗稱如「橘貓」(即橘黃色條紋的虎斑貓)「奶牛貓」(白底有大塊黑斑的貓)「平治貓」(黑色居多,在面部中間有一道白色的線的貓)等以外觀稱呼的貓。
從貓的遺傳學上來說,決定毛色遺傳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而在Y染色體上並沒有任何毛色的基因,基本色素只有產生黑色的真黑色素和產生紅色的嗜鉻黑色素,再因密集和稀釋產生各種顏色。產生白色是因爲貓的毛髮受到白斑基因、白色基因或隱性基因的影響,貓在隱性基因的影響之下會可能出現非常態現象的白子[55]。儘管從基因的角度上來看,白貓應該相當少見。但中國等地因為曾經以為白長毛鴛鴦眼的貓就是波斯貓(事實上並非)而大量繁殖這類貓,所以白色較其他地區較多。另外,一些說法認為白毛藍眼的貓會有聽力障礙,因為貓的聽覺所必要的離子平衡是由黑色素細胞所控制的,而白貓沒有足夠的黑色素細胞。
而之所以會出現玳瑁色的原因,是如果貓有兩條X染色體,當其中一條帶有真黑色素、另一條帶有嗜鉻黑色素的話,就會在貓的身上參雜成為玳瑁色,所以大多數玳瑁貓都是雌貓(性染色體是XX),而出現在少數例子中的雄性三色貓,也可能因爲嵌合體(性染色體是XXY)的緣故而沒有生育能力。[56]
虎斑花紋則是最普遍常見的花紋,有經典虎斑、鯖魚虎斑、斑點虎斑和多層色虎斑等多種類型,共同特徵是在前額上的「M」型標記和眼睛周圍的眼線。雙色是混合兩種花色的顏色,有時會形成手套、雙色、花斑、喜鵲、梵、燕尾服、塞舌爾等圖案[57][58]。重點色從一般的顏色改良而來,主要表現在身體末端呈現較深的顏色,常見的重點色有貂皮色和深褐色。毛尖色則是只有毛的尖端有顏色,主要有煙色、陰影色和金吉拉色三種。[57][58]
貓迷協會與貓展
歷史記載標明,第一次貓展的展覽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1598年英國的溫徹斯特,並不正式且規模不大,展示的貓和展覽規則已不可考,隨着第一次貓展的業務,大眾開始了解到貓的不同的品種並加以培育。1861年英國倫敦零零星星舉辦小型貓展,其後10年間,生活在英國的貓迷們辦了許多小型的貓展,直到1871年7月13日,世界第一次正式的貓展在倫敦水晶宮舉行,展出約160隻貓,依長短毛,劃分不同顏色小組,此次貓展也加深了大眾對於「貓有不同的品種」的觀念認知。
三位審查員的其中之一,哈瑞森·瓦爾(Harrison Weir),從毛皮的長度、顏色,外表的形狀、樣子,開始歸類貓種,他從1870年就開始有計劃的保留、培育英國短毛貓。但品種貓血統的追蹤記錄要一直到1887年哈瑞森·瓦爾組織The National Cat Club(NCC)才正式開始,有趣的是,當時得獎的貓不用相片記錄,而是請畫家畫出他們的樣貌以資紀念。
1860年代起,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農場就開始有舉辦小型的貓展,1895年,英國人詹姆斯·海德(James Hyde)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裏舉辦美國首次正式貓展,1899年芝加哥貓會與Beresford Cat Club成立。1906年,貓迷協會(The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CFA)在美國成立,在水牛城和底特律也在同一年舉辦貓展,1910年英國的貓迷管理委員會(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 GCCF)開始運作,接管英國的多數貓展事宜。
在現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貓協運作,除了上述的CFA、GCCF,美國本土最大的愛貓協會(American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ACFA)、國際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 TICA)、加拿大貓協會(Canadian Cat Association, CCA)、歐洲貓協聯盟(FIFe)及澳洲的維多利亞貓隻管理委員會(The Feline Control Council of Victoria, FCCV)等,也是規模不小的貓協會。[59]
此處以CFA的賽制舉例,以下是各種參賽組別。
- 非冠軍登錄(Non-Championship):是指不需要登錄證即可參加的類別組。
- 幼貓組(The Kitte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在協會登錄且年齡在4到8個月內。
- 老貓組(The Veteran Class):參賽資格為年紀超過7歲的貓。
- AOV其他花色組(Any Other Variety):參賽資格為未達品種審核標準的已登錄的貓的祖先。
- 參考貓組(The Provisional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但未被接受參加冠軍貓組者。
- 混血貓組(The Miscellaneous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但未被接受參加混血貓組者。
- 家庭寵物組(The Household Pet Class):參賽資格為所有沒有登錄,年齡在4個月以上(若大於8個月須已節育)或不符合參賽標準的已登錄貓者。
- 只供展覽(The Exhibition Only Class):只做場內展覽不參賽的組別。
- 冠軍登錄(Championship):參賽資格為未結育的成貓。
- 見習組(The Novice Class):參賽資格為未在CFA登錄但已在其他協會登錄的且毛色符合CFA成貓者,此組別只在國際組與加拿大沿岸地區有執照的比賽才有。
-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錄合格成貓。
-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合格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到6條冠軍綵帶者。
-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 閹貓(Premiership):絕育貓的組別。
-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錄合格絕育成貓。
-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錄合格絕育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條冠軍綵帶者。
-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品種
直至2019年,國際貓協會(TICA)一共標識出71個標準化品種[60],愛貓協會(CFA)則標識出44個品種[61],國際貓聯合會(FIFE)則標識出43個品種。[62]
分類和命名的不一致可能導致同一隻貓被不同的認定機構視為是不同的品種。例如TICA認定喜馬拉雅貓(Himalayan)被CFA認為是重點色波斯貓(colorpoint variety of the Persian)。
很多與地理有關的貓品種實際上只是西方繁育者為了突出異國風格的命名,與這些品種的實際起源沒有關係。比如喜馬拉雅貓、峇里貓、爪哇貓。[63]
混種短毛貓和混種長毛貓不是貓的品種,而只是術語。一般指形態、毛長不屬於某一特定品種的貓。
壽限與健康
近幾十年來,寵物貓的壽限(平均壽命)呈上升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數字(歐美數據)約為7年[64];1995年上升至9.4年[65]:33,2021年約為15年。據報道,有些貓可以活到30多歲,已知最老的貓 Creme Puff 在38歲時去世[66]。
絕育可以延長壽命:一項研究發現,去勢的公貓壽命是完整的公貓的兩倍,而閹割的母貓壽命比完整的母貓長62%[65]:35;最近的統計亦證實絕育有益延壽[67]。此外,把貓絕育對其健康有益,因為去勢的公貓不會患睾丸癌,閹割的母貓不會患子宮癌或卵巢癌,且兩者患乳腺癌的風險都降低了[68]。
貓可能罹患寄生蟲、傳染病或非傳染病。需要注意的是,貓的排毒(detoxification)能力低於人類與狗等動物,因此許多普通家用物品對貓可能有危險。另外因為貓的體型小,對成年人(體重70kg左右)安全的藥物對貓(體重在5kg左右)來說劑量就太大,會造成中毒。[69][70]
- 部分食物對貓也有毒性,例如巧克力中可可鹼。[69]
- 生烏賊、乾魷魚絲[來源請求]、葡萄(葡萄籽除外)會造成貓肝中毒以及腎衰竭。
- 相對大量的洋蔥與大蒜也對貓有害。[70]
- 櫻桃、桃、杏、水蜜桃會導致嘔吐、呼吸困難、換氣過度、震動昏迷。
- 檸檬、桔、葡萄柚、橘、柚等柑橘屬植物或會導致食道刺激產生嘔吐或腹瀉。
- 酪梨之樹葉、果實、種子、樹皮含有之甘油酸,不為貓所能代謝,或會造成嘔吐、腹瀉、呼吸困難。
- 楊桃富含鉀,會造成急性腎衰竭。
- 草莓之農藥與糖份過高,對貓有害。
- 柿子籽可造成腸道阻塞以及腸炎。
- 桔、葡萄柚、桃、櫻桃、蘋果、李子、枇杷、芒果、梅、野莓、菠蘿籽含氰化物,可引發毒性,導致腹瀉、嘔吐、下腹疼痛。
- 相對於貓的飲食需求而言,高鹽分的人類食物也會給貓的腎臟過大的負擔。
- 長期食用肝臟類也會對貓有害。
貓與人類
在華人的殯葬禮儀上,非常忌諱貓出現在靈柩旁邊,認為貓躍過屍體上方頗不吉祥。[80]
貓腦內中樞神經有關「平衡運動神經」相當發達,自離地8、9公尺墜落仍能翻身安全着地,古人不知因此有「九命怪貓」、「貓有九條命」的說法。因此網絡迷因中還有牛油貓悖論(英語:Buttered Cat Theory)的調侃。貓的舌頭對溫度比人類敏感,以至於日本也有「貓舌」一說,因為貓很怕燙。
有人認為成功的藝術家與貓都有一種奇妙的關係,如巴布羅·畢卡索、安迪·沃荷、芙烈達·卡蘿等等,皆曾表示自己對貓的感情。[81]
薛丁格貓是指把一隻貓關在一個封閉的鐵盒子裏,並且裝置以下儀器(注意必須保證儀器不被貓直接干擾):在一台蓋革計數器內置入極少量放射性物質,由於數量極少,在一小時內,這放射性物質至少有一個原子衰變的機率為50%,沒有任何原子衰變的機率也同樣為50%;假若衰變事件發生,則蓋革管會放電,通過繼電器啟動一個榔頭,打破裝有氰化氫的燒瓶。經過一小時以後,假若沒有發生衰變事件,則貓仍舊存活;否則貓已死亡。整個系統的波函數表達出活貓與死貓各半的狀態。
牛油貓悖論的前提是首先需要確定兩條定律「貓永遠用腳着陸」;「西多士永遠在塗上牛油的一面落地」皆是真確和有證據證明的。那麼,把西多士沒有塗上牛油的一面黏着貓的背部(下文簡稱牛油貓)之時,會發生什麼反應呢?某些人打趣地表示,牛油貓實驗將導致一個反地心引力的作用。他們猜測,牛油貓在半空落地之時,它將漸漸減速和轉動,最終到達一種恆穩狀態,與地面浮着一個短的距離高速轉動,使得吐司有塗上牛油的一面和貓腳無法接觸地面。[82]
貓肉可以作為食物,世界各地都有食用貓肉的記錄,在亞洲、歐洲(瑞士)[83][84]、美洲、澳洲等地皆有食用。中國廣東一道菜餚「龍虎鬥」是以貓和蛇為原料製作的。[85]
在需要控制鼠害的場所,如糧庫、飯館、食堂,有養殖工作貓的例子[來源請求],一些地方也會利用貓作為旅遊宣傳,如小玉、忌廉哥。
- Hello Kitty (凱蒂貓)
- The Milky Way (牛奶銀河)
- Musti (小貓米思蒂)
- Pusheen (胖吉貓)
- Three Orphan Kittens (三隻孤兒貓)
- 阿甘妙世界
- 奧麗華歷險記
- 邦卡貓
- 冰冰 (愛寵大機密)
- 查塔努加貓
- 超級酷樂貓
- 穿靴子的貓(無敵貓劍俠)
- 大臉貓
- 戴帽子的貓
- 叮噹貓
- 嘟嘟貓觀察日記
- 多啦A夢
- 哆啦美
- 菲力貓
- 功夫貓黨
- 好貓咪咪
- 黑貓警長
- 黑貓魯道夫
- 虹貓
- 狐狸和貓
- 吉吉 (魔女宅急便)
- 加菲貓
- 京劇貓
- 九藏喵窩
- 坎迪 (小豬佩奇)
- 來來貓
- 藍貓
- 羅小黑
- 貓巴士 (龍貓)
- 貓的報恩
- 貓兒歷險記
- 貓和老鼠
- 貓貓老師・斑 (夏目友人帳)
- 貓咪不跳舞
- 貓娘樂園
- 貓人沃爾特
- 貓武士
- 貓妖蘇清寒
- 貓與桃花源
- 美少女戰士的貓咪夥伴
- 喵喵怪 (寶可夢)
- 妙妙 (嘻嘻哈哈虎次郎)
- 霹靂特警貓
- 霹靂貓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 傻大貓
- 神探威威貓
- 她與她的貓
- 甜甜私房貓
- 同居人是貓
- 無敵神貓
- 西蒙的貓
- 香蕉喵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 小貝流浪記
- 小貓釣魚
- 靴下貓
- 銀河鐵道之夜 (貓咪版)
- 貓的恩賜
- Mofusand
社會問題
有些人對貓毛過敏。近來醫學發現,當空氣中含有高濃度的貓毛時,會使部分人的過敏免疫系統麻痺,且只有貓毛有辦法達到此作用,如家犬等動物的毛則沒有辦法。此乃因貓毛、皮屑較輕,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較久,相對的提高了其濃度,而濃度高的過敏原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感覺[86]。美國研究出來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成功治癒了實驗鼠的貓過敏症,也對試管中的人類細胞產生了療效。在注射之後還長期有效。另外,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將貓毛屑提取物舌下含服並逐漸增加劑量,能夠培養孩子對過敏原的耐受力。
流浪貓是指未受家戶管領,且能自由遊蕩的家貓。家貓列名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所提出的「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中[87],這些遊蕩家貓所造成的生態衝擊也益發引人重視[88]。據估計,流浪貓在美國一年可以殺死13到40億隻鳥類,及63到223億隻哺乳類[88]。有些遭到流浪貓入侵的島嶼甚至直接造成部分物種滅絕[88]。有人提出「捕捉、絕育、釋放」(TNR;trap–neuter–return)的方案,將野外家貓絕育後放回[89]。但該方案的效果始終僅有小規模區域的個案報導,缺乏大規模實施的成功案例。根據模擬,即使單一區域進行絕育率達75%以上,浪貓數量依然會持續增加[90]。另一項針對紅狐的實驗也指出TNR比起移除效果明顯不佳。[91]
TNR已逐漸成為部分流浪動物保護人士推動零安樂死的說詞[92]。而某些流浪動物保護團體則會在TNR的執行中加入「餵食」的做法,指稱將餵食浪貓後可以降低其攻擊性。但早在TNR提出之前,動物學家即已發現家貓在飽食狀況下仍會去攻擊其他動物。且餵食會導致浪貓數量更加聚集,無法保證餵食到的都是已絕育的貓,若餵食到未絕育的貓。[92]
有些人對於貓心生恐懼,久而形成一種精神上的病,稱為「恐貓症」,恐貓症為恐懼症其中一種,指對貓持續產生非理性的恐懼。恐貓症的英文名稱ailurophobia,來自希臘文的ailouros('貓'),及phobos('恐懼')。恐貓症患者除了懼怕與貓產生接觸,例如咬或抓,另外亦對傳說中貓的超自然力量感到恐懼。[來源請求]
貓作為外來物種被航海家帶入澳大利亞後,由於在當地缺少天敵,其數量迅速增加,導致本地的土生物種急劇減少。澳大利亞於2016年末提出對貓的撲殺計劃,理由是保護原生物種,同時也遭到了動物保護組織的批評。2018年新西蘭奧茂宜村莊打算發佈禁貓令:[93]
養貓人必須給自己的寵物做絕育手術,並且在貓身上安裝晶片,向當地政府登記。他們的寵物去世之後,也不能再養其他貓。不遵守規定的養貓人都會收到通知,然後官員會把貓帶走,但這只是「最後手段」
在澳洲,牠們棲息於東部、西部與北方部分地區的森林與林地中。在日本的母島 (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諸島),野化貓已經廣泛出現在原始森林中。在麥夸里島(澳洲的亞南極島嶼),貓生活於草生地或叢草區中,從而展現出貓適應困難地形的能耐。貓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貓曾被引進至澳洲外海的40個離島、及新西蘭外海的7個離島、以及數十個其他的太平洋島嶼,而野化家貓至少與6種新西蘭特有鳥種的族群下降有關,包括斯蒂芬島異鷯、灰鸌與鴞鸚鵡、以及70個島嶼鳥類的地方族群。往往將貓移除後就可以增加獵物族群的大小。[94]
弓形蟲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可通過貓糞傳播。
另見
備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