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
中國四川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四川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貢市(漢語拼音:Zìgòngshì),別稱「鹽都」、「燈城」,簡稱「自」、「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東臨瀘州市,南接宜賓市,西鄰樂山市,北接內江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區,沱江縱貫市境東部,於東南部與釜溪河匯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經西部。總面積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248.92萬。
自貢市 井、自 | |
---|---|
地級市 | |
西秦會館(鹽業歷史博物館) | |
綽號:鹽都 | |
自貢市在四川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29°20′19″N 104°46′40″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四川省 |
設立 | 1939年9月1日 |
語源 | 自流井和貢井 |
政府駐地 | 自流井區 |
下級行政區 | 4個市轄區、2個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曾洪揚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譚豹 |
• 市長 | 石鋼 |
• 政協主席 | 王猛 |
面積 | |
• 地級市 | 4,372 平方公里(1,688 平方英里) |
• 市區 | 1,437 平方公里(555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21位(佔全四川省0.9%) |
最高海拔 | 901 公尺(2,956 英尺) |
人口(2022年) | |
• 常住 | 245.2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5位(佔全四川省2.94%) |
• 密度 | 568人/平方公里(1,47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21) | 128.7萬人 |
• 市區密度 | 2,020人/平方公里(5,200人/平方英里) |
• 城鎮(2021) | 137.91萬人 |
語言 | |
• 方言 | 自貢話(自貢市區及富順縣) 榮縣話(榮縣) 客家話(極少部分鄉鎮)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643000 |
電話區號 | 813 |
車輛號牌 | 川C |
氣候 | 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
行政區劃代碼 | 510300 |
舊稱 | 雒原、公井、榮州、和義、紹熙、新羅、富榮 |
本地生產總值(2021) | ¥1601.31億(全省第11位,佔全四川省2.97%) 233.91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64,595(全省第7位) 9,435美元(匯率) |
網站 | 自貢市人民政府網站 |
市象徵 | |
花 | 紫薇花 |
樹 | 香樟樹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四川統計年鑑—2022》、《自貢統計年鑑—2022》 |
自貢市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和「美食之府」之稱,為中華民國最早建制的二十三個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現已發展為主城建成區超一百平方公里、超百萬城市人口的II型大城市。
自貢市還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以及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成渝發展中軸城市、川南地理中心城市。目前,自貢市正在建設川南渝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擴大開放示範城市。
自貢市具有兩千年的鹽業歷史。自貢市因鹽而得名——自貢其實就是自流井和貢井兩個著名產鹽區的合稱。舉凡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文化、教育、衛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職業構成、社會意識、政治風雲、生活方式等,無不深刻地打上鹽業經濟的烙印。正是鹽塑造了自貢這座城市。自貢鹽業生產起源於東漢章帝年間,素有「千年鹽都」美稱,一度成為中國井礦鹽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場。自貢市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地方。自貢因鹽業的鼎盛而「富庶甲於蜀中」,被譽為「川省精華之地」[1][2],曾經為中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為抗日戰爭中捐款額度全國最高的城市,記錄於國民政府軍方資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還我河山」就是當年國軍將領馮玉祥為自貢富商捐款之善舉所題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自貢市成為三線建設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視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貢市位列市級行政區中成長競爭力前十強的第一位。
自貢歷史悠久,因鹽建鎮、置縣、設市。自貢是由自流井和貢井組成的雙子城域,而建市前,自、貢分別歸屬富順縣和榮縣。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自古素有「鹽都」之稱。自貢有文字可考的井鹽生產發端於東漢僚人活動時期,經魏晉南北朝「僚人入蜀」後漸具規模(城鎮亦正式形成),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清末民初。太平天國時期及抗日戰爭期間,兩度川鹽濟楚,說明了以自貢鹽業為主的川鹽在中國的重要性。
遠古時期,自貢東、西部分屬巴國和蜀國[3],榮縣歸蜀、富順歸巴,但實際上自貢並未得到兩國的有效治理,仍屬於化外之地。
自貢歷史文明的濫觴源於庸國鹽業文明的徙入。公元前611年,庸國為楚莊王聯合秦國、巴國所滅,而庸國被楚國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佔據了巫溪寶源山鹽泉,籍以控秦。於是,掌握了鹽業開採技術的庸國後裔追尋着鹽資源從雲夢澤(長江三峽腹地)南遷,融入到華夏人、巴人、濮人、僰人、僚人等族群中,形成了自貢最早的原住民族,被華夏人統稱為「僚夷」或「土僚」。煮泉鹽、岩鹽的技術也在傳入自貢的過程中不斷發展。[4]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誅蜀侯綰,國廢,改立郡[5],是為蜀設郡之始。榮縣為蜀郡轄區[6]。秦惠王時期,在巴郡的雒水(沱江古稱)下游西岸今富順境內設金川祠和金川驛,得名於雒水的別稱,「亦謂之釡川,則以其盤繞縣治,有若釡形然」[7],「南距戎瀘,北走普資」[8],交通位置十分顯要。
這個時期,秦國南方的夜郎國逐漸發展壯大,其疆域北境到達自貢市之南。時自貢市境東屬巴郡,西屬蜀郡,南屬夜郎國,主要處於僚人(夜郎主體民族之一)的活動範圍。考古專家在貢井區、沿灘區及周邊地區發現大量秦漢時期崖墓,符合僚人的喪葬習俗。
秦朝統一中國後,為了有效地控制夜郎、百越等地,秦始皇修築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當時五尺道的起點就大致位於巴郡、蜀郡和夜郎國三地交匯處,即今自貢市鄧關鎮地域附近。五尺道後來擴展為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或鹽馬古道,成為自貢進行對外貿易的重要商路。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割巴、蜀置廣漢郡[9],包含了今自貢。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廣漢郡南部及新征夜郎國北部置犍為郡[3][10]。「犍為」得名於山的名稱[11][12][13]。犍為郡領江陽、南安、武陽、資中、符、南廣、漢陽、朱堤、堂琅等縣[14],富順歸為江陽縣、榮縣(此時包括自流井、貢井)屬南安縣[3]。西漢時期,自貢地方冶鐵業的發展為後來的鹽業開採打下了基礎。考古學家已經在曹家坪水庫下游的東北坡地上發現了鐵爐嘴冶鐵遺址,年代查勘為西漢。
東漢章帝時期開鑿的富世鹽井為自貢鹽業歷史的起點。在犍為郡管轄時期,由於鐵器的普遍使用,手工、冶煉業的發展,自貢的雒水(即今沱江)之濱(今富順縣城關鎮)掘出了一口鹽井,相傳是僚人領袖梅澤在今富順境內打獵時發現的。[15]。於是自貢地區開始生產井鹽[6],並逐漸因鹽業興盛起來。因此,梅澤被人們尊稱為自貢鹽業始祖和鹽井之神[16]。東漢時,崔駰在其《博徒論》中也有提到[17]。
蜀漢時期政府對製鹽業十分重視,諸葛亮甚至親自到鹽井煮鹽,鹽業成為蜀國軍事的支柱。由於鹽業逐步發展,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牧劉璋又從犍為郡中分設江陽郡,將南安縣東境部分地區(大致是自貢市區)劃設江陽郡[18]。榮縣境仍屬南安縣。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今富順境內的鹽井在當時出鹽最多,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得名「富世鹽井」[2][19],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當時的富世鹽井深度達77.5米[20]。公元310年前後,由於「永嘉之亂」,江陽郡江陽縣閭里為墟。
成漢李雄據蜀以後,僚人大量遷徙入巴蜀盆地,和漢人雜居一同成為自貢的主體民族,鄧關、貢井梭兒坡、大佛岩、雷公坡至今仍存在大量「蠻子洞」(僚人石洞)。同期,僚人開鑿出「大公井」,是自貢主市區最早的鹽井,與富世井齊名。[1]。
晉安帝義熙十年(414年),為整合鹽鐵資源,置為冶官縣[6],包含了今榮縣西境局域和犍為縣東境局域,治金井。「有鹽有鐵,故曰冶官[21]。」這為自貢的建制打下了基礎。
蕭齊初年(479年),僚人佔據了鐵山地區。僚人利用這裏豐富的鹽鐵資源,擄劫漢人發展鹽鐵生產,迅速強盛起來,成為赫赫有名的「鐵山僚」。南齊末的東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將「南安郡」僑置於榮縣西境來牟鎮,轄南安、華陽、白水、樂安、醒道五縣。梁朝時期設置瀘州,富順縣和自貢市區皆屬瀘州江陽縣。
北周時期,由於鹽井的開鑿和生產、交易,大公井和富世井和一帶聚集了大批的工匠和商販,圍繞鹽井形成了人煙稠密的集市,這是貢井市區和富順縣城的雛型。天和二年(56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析江陽縣北部富世鹽井及其附近地區置雒原郡、富世縣(以井名命縣名[3][6]),從江陽分化出來,是為今富順境域設郡立縣之始[22]。同期,廢南安郡,又在今自流井和貢井建公井鎮(因附近有著名鹽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鎮名),仍屬富世縣,這是自貢市區城鎮的肇始,公井鎮是為今自貢市最早設立行政建制單位之始。
隋開皇二年(582年),雒原郡廢,富世縣再次地入瀘州[22]。開皇三年(583年)在自貢外西北方設立威遠戍,派兵駐守,打擊了僚人對自貢鹽業開採必需的鐵山資源的壟斷。開皇十年(590年),南安縣置大牢鎮(在今五通橋金山鎮),十三年(593年)改鎮為縣,時榮縣境在大牢縣內,從南安縣(今樂山)分化出來,是為今五通橋境域立縣之始。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瀘州改為瀘川郡,統瀘川、富世、江安、合江、綿水五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為整合掌控鐵山鹽鐵戰略資源,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置榮州,治公井鎮(今自貢市貢井區),公井由鎮升縣[1],今自貢市區又從瀘州富世縣分化出來,公井縣和榮州是為今自貢市區最早立縣設州之始。唐高祖武德九年,撤銷了來鳳縣(今隆昌縣北部雙鳳驛地區)的建制,把它劃歸富世縣。貞觀元年(627年),分大牢置旭川縣(因附近有鹽井號旭川,取以為名),治今榮縣城關,今榮縣從五通橋地區(大牢)分化出來,旭川縣是為今榮縣最早立縣之始。時榮州領縣六:公井(今自貢市區,還包含了今宜賓和南溪的北部地區)、旭川(今榮縣城區)、應靈(今五通橋)、威遠、資官(今犍為縣局部)、和義(招和夷僚,今分屬自貢、威遠、內江,隋代舊縣治在內江龍門鎮,唐代新治所在今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和仙市鎮)。同年,分威遠縣為婆日、至如二縣,因榮州境內豐富的鹽鐵資源而得縣名。「婆日」是僚語「鐵山」的意思[註 1],縣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威遠縣縣城嚴陵鎮及西北部區域;「至如」則是僚語「鹽」的意思[註 2],縣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自貢市西北和威遠縣東南區域。唐貞觀六年(632年)榮州州治由公井縣移旭川縣,榮州的中心區域從自貢市區移往榮縣縣城。貞觀八年(634年),將婆日、至如二縣併入威遠,縣城從此留下「婆城」之別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富世縣改名為富義縣[3][22]。唐中宗景龍二年,將宜賓北境及野容山(榮縣山脈分兩大干,北曰鐵山,南曰野容山)一帶的雲州及羅永,雲川,湖連三縣裁撤,一併列入榮州大牢縣。
唐朝自貢的冶鐵業達到鼎盛時期,唐人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載:「榮州貢鐵」,清同治《榮縣誌》記載:「鐵廠鋪……諸葛武侯鑄兵器,唐貢利鐵,茲一古冶也」。民國版《榮縣誌·山脈》載:「鐵廠鋪……唐貢利鐵,茲一古冶也」。鐵器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井鹽開採。統治者對自貢鹽業十分重視,開元十二年(724年)三月,唐玄宗第六子李琬改名李滉被分封到自貢,成為第一代榮王。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榮州為和義郡,轄區未變,此後八位皇子封為和義郡王。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和義郡復為榮州,咸通三年(862年),李㥽被侄子唐懿宗封為榮王。唐代榮州、富義所產食鹽遠銷湖北、江西等地。玄宗以後,以西川節度使充任富義團練營監。
前蜀和後蜀時期,鹽業仍然發達,受到統治者高度重視,曾以尚書左僕射兼領富義營監團練和發運等使,也就是說,以宰相兼任自貢地方政府官員。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這是今富順第二次從瀘州分化出來,升格為監[22],與瀘州平級,轄區相當於現在的富順縣和隆昌縣等地;榮州仍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隸屬東川路。乾德五年(967),榮州和義縣撤廢,部分地區劃入富義監。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周延俊任富順任知監,修文廟,辦書院,儒學開始在自貢大力傳播,此后土著僚人在文化上逐漸被漢人同化。治平元年(1064年),置富順縣(今縣名始於此),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1067年),為避剛登基的宋神宗趙頊名諱,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1068年),富順縣廢存監,即富順鹽監;四年(1071年),公井縣廢併入榮德縣,復以「公井」名鎮,其縣南赤岩等山區(今宜賓和南溪北部)亦劃歸富義監。慶曆年間,由於卓筒井問世,采鹵從大口淺井變成小口深井,使得自貢井鹽業不斷發展壯大,富順監產鹽區域開始向西北方向拓展,逐漸形成了以鄧井為中心的下五壋鹽業集中區,榮州公井產鹽區也向東南方向延伸,這成為自貢市的最初雛形。
南宋時,由於自貢鹽業的鼎盛,朝廷在自貢恢復了榮王的封爵。開禧元年(1205年)五月宋寧宗趙擴召衛國公趙儼為皇子,賜名貴誠,封於榮州,立為榮王(自貢榮縣中學校內原存宋朝「榮王布政碑」,十年動亂中碑亭被毀,該碑下落不明),築榮王舊城。開禧三年(1207年)十月,皇子儼入主東宮,改名為趙洵。嘉定十三年(1220年)八月,皇太子洵夭亡。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駕崩,權相史彌遠聯同楊皇后廢太子趙竑為濟王,將宗親趙與莒改名趙昀,立為帝,是為宋理宗。理宗即位後,追封其父趙希瓐為榮王,而理宗之弟趙與芮則在自貢襲爵為榮王。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因南宋光宗皇帝趙惇曾在自貢任過榮州刺史,爾後榮州以天子的「潛邸」升格為府,便以宋光宗的年號升榮州為紹熙府,這是自貢歷史上第一次升格為府。紹熙府是一個因自貢鹽業的興盛而特別設立的行政管理機構,一度成為「一大都會」。端平二年(1235),蒙古興兵滅宋,紹熙府也遭兵災,以致「戶口狼藉」。榮王趙與芮(其子趙禥即後來的宋度宗)亦從紹熙府(自貢)逃往紹興和臨安(杭州),從此榮王不在榮州領地。由於紹熙府(自貢)是南宋政治、經濟地位重要的城市,封地於自貢的榮王在宋室中輩份較高、與皇室關係最密切,故有「蜀若不守,江浙自搖」之說。於是,端平三年(1236年)紹熙府擇地東遷徙治鴻鶴鎮(今自流井區鴻鶴壩)。然而,寶祐六年(1258年),蒙古軍隊第二次全面進攻南宋,蒙哥汗率主力猛攻,紹熙府和榮王舊城皆廢。
咸淳元年(1265年),蒙古軍佔據盆地大部,當時富順是州級的監,抵抗不住元軍騎士衝殺,就把監府遷到虎頭山,高築城池,就建了內城和外城。抗擊蒙古軍隊,英勇奮戰,誓死不降。富順整整堅持抗元十年(1265-1274年),因此,富順的虎頭城是舉世著名的抗元名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監王宗義舉城降元,監廢,治所由虎頭城遷回原地。
元朝通過暴力屠殺的方式奪取了巴蜀盆地後,建立行省制。元憲宗八年(1258),紹熙府俱廢,地入嘉定府,這是自貢市區和榮縣在歷史上第二次併入今樂山地區(嘉定)。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順安撫司,二十年(1283年)罷安撫司,升為富順州,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敘州路。紹熙府舊地民眾為反抗蒙古統治,私開鹽井,殺害官府巡卒。元朝官員贍思捕其首領,請求朝廷安撫,至元四年(1338)元朝設置紹熙府軍民宣撫司、紹熙路總管,兼置都總使司,自貢市區和榮縣再次從今樂山地區分化出來。元順宗至元六年(1340年)十一月撤銷紹熙軍民宣撫司。元末,復置榮州,屬嘉定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順州為縣,歸屬敘州府,南赤岩一帶山區也劃歸宜賓縣和南溪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榮州為縣(包括今榮縣及自貢市區),屬嘉定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截撤威遠,併入榮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復置威遠縣。明永樂年間(1403—1424),青山峽以南的趙化鎮、落來鎮(今懷德鎮)及瀘陽鎮(今富順縣長灘鎮)劃歸富順縣,並設趙化巡檢司,管理當地軍民政務。明代滅明氏大夏政權統一四川後,大量的湖廣農民遷入富順、榮縣,引進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和優良作物,農業經濟飛躍。到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年),富順人口激增至12.3萬,成為當時巴蜀盆地最大的縣。明嘉靖八年(1529年),因榮縣公井鎮之鹽上貢朝廷,改稱「貢井」。後因新羅井,設新羅鹽課司,改稱新羅鎮,又將榮溪以東新羅鎮所屬的自流井和貢井從榮縣劃出,歸屬富順。其時因為富義鹽井「淡水滲溢,灶丁淘遠近井賠課,而此井遂廢」,鹽業生產中心從富順、鄧井關一帶向西轉移,自流井鹽場始興起,遂與貢井齊驅並駕。鹽戶遂膨大起來,所雇僱工日漸增多,僱傭勞動的工人逐漸形成。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自貢產生了中國內地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劃出富順縣東來鳳黔及隆橋驛為中心十四里之地(約佔全縣15%的區域),新設隆昌縣,縣治就設在隆橋驛附近。這就是今天隆昌縣的由來。富順監的建制也取消了。但是,很快又把富順監的建制恢復起來。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蜀恭王朱奉銓嫡三子朱至𭰹被封為「富順王」,但只享祿而不就藩。明朝在縣級政區中封王建藩還是少有的事,正是自流井和貢井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日益重要。隨着井鹽業、金融業和商業的發展,富順(包括今自貢市區和富順縣)成為盆地內物產最豐富、人口最多的富庶地區,有「金犍為、銀富順」之譽(犍為實指五通橋,富順實指自貢)。文教發達,出現了「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鐸和「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過。
明末,國勢衰微。大順元年(1644年)復設貢井鎮,稱富義鹽場。明崇禎(或清順治)年間的「張獻忠之亂」導致自貢慘遭軍事蹂躪,生靈塗炭,戶籍荒涼,百里無煙。人口基本為之一空,少數倖存者逃往藺播山區(今遵義市)避難。清滅張獻忠政權,盆地內又起兵反清,敘州大捷後,自貢納入南明版圖中。南明永曆年間,清軍再次入川,在川東北建立了政權.而川南之富順、榮縣仍為南明一隅,但卻多風雨飄搖,官不理政,民不聊生,鹽場並停灶歇,人心惶惶清。最終自貢被清軍佔領,清兵殺燒搶掠,死亡無數。
清初自貢人丁銳減,於是免徵賦稅。順治後期,開始對鹽徵收一定稅費,稱為「小票」,但鹽場仍然一片凋敝。康熙十九年,當新任富順知縣錢紹隆赴任時,看到的竟是「路無行人,道准荊棘,空城不閉,翼火無煙」,簡直是一座空城。北至自流井的「灶民皆遁至威遠、榮縣數十里之外。床幾悉為火薪,稻穀罄於馬料;灶民停煎蓋五月余矣。」三藩之亂平定後,清廷組織湖廣、江西、廣東、福建移民進入自貢,在荒蕪的土地上重新開拓文明。
康熙年間,自貢人丁滋生,運銷量擴大,有「改票行引」之議,鹽商要運銷食鹽,需向官府購買「鹽引」。清康熙六年(1667年),廢威遠,併入榮縣,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仍轄榮縣。十三年(1674年),復設威遠。二十年(1681年),威遠第三次併入榮縣,雍正六年(1728年),第三次復置威遠縣。雍正年間,清廷正式建立和推行「引岸專賣」的鹽政制度,就是「清查井、灶產鹽實在數目,配引行銷。並令地方各官,查明戶口之多寡,計口授鹽,定額銷引,以期私販斂跡,官引疏通」。清雍正七年(1729年),自貢鹽業的發展引起了清世宗皇帝的重視,他親自下詔將自流井從貢井屬地劃出,仍屬富順縣,而釜溪河以西的貢井則劃歸榮縣,並在榮縣下設貢井縣丞署(分縣),富順縣下設自流井縣丞署,專署鹽政。從宋代到清代,富順(包括今自貢市的自流井、大安,沿灘三區和貢井區小溪鎮及富順縣)文教興盛,到清中葉有了「才子之鄉」(富順才子內江官)的稱謂。清乾隆年間,自貢已經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大鹽場,這一時期在自貢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股票——「同盛井約」。
由於自流井、貢井的並立,大抵嘉慶、道光年間,「自貢」這個稱謂開始在富榮鹽場出現。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後,英法聯軍強迫清庭大量賠款,其中一部分賠款就從自流井的鹽稅中提取,從那時起,在自流井就設立了英法兩國的鹽稅抽取協理官員,兩國均在當地建設了協理公署。隨之,自流井湧來不少外國的商人和傳教士,建設法國天主堂,基督教堂、福音堂、福音醫院等。
然而,從清代開始實行的引岸制度,不僅延緩了自貢的資本主義進程,而且由於它將全國劃分成若干區域,每一區域只准若干世襲鹽商專賣,不准跨區域自由買賣,否則以私鹽治罪,這就限制了自貢地區鹽場產鹽銷量,進而妨礙了鹽業生產的更大發展。長期以來,兩湖地區所需的鹽都被淮鹽所把持,廣大湘鄂地區除湖北省施鶴八屬歷系川鹽楚計岸銷區外,其餘全系淮鹽引岸,川鹽占其市場份額非常小。客觀地說,川鹽與淮鹽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競爭優勢,就連長期抑川鹽而揚淮鹽的清兩江總督曾國藩,也不得不承認川鹽具有比淮鹽更多的優點。[23]
清朝中葉,舉國動蕩,一切文物制度莫不發生劇烈的變動。咸豐九年(1859)中秋日,李永和和蘭朝鼎在雲南起義。自庚申歲九月初起,義軍先後會集於富順縣牛佛鎮。這時,本來是前往富順鎮壓起義的重慶府鎮清軍統領張大同也在自流井陝西廟發動起義。十月初六,李、蘭起義軍建都牛佛鎮,仿太平天國制,李永和在天后宮自立為順天王。咸豐末年,自流井鹽紳為抗拒「李蘭義軍」發動了激烈的「大安寨之戰」。由於自流井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自貢鹽商不得不修築「三多寨」抵禦農民軍的入侵。同一時期,洪楊起事,「太平天國」運動興起,鹽政遭受重大的衝擊,尤以兩淮鹽區最甚。太平軍攻克江寧(南京)後,據以為都,扼長江天險以為固。是時,江運中阻,淮鹽勢不能運抵湘、鄂各省;若淮鹽片引不至,則民眾有淡食之虞。在此情形下,兩湖勢必要調借他鹽,以調濟民食,清廷乃飭令改以川鹽銷楚,給川鹽以廣闊的兩湖市場,於是有「川鹽濟楚」。「川鹽濟楚」實施相當有成效,楚地得免淡食之虞。[24]第一次「川鹽濟楚」給自、貢鹽業的急劇發展帶來契機。豐饒的資源、精湛的技術、廣闊的市場、高額的利潤,使自、貢井鹽業步入鼎盛時期,獨執四川井鹽業之牛耳。自流井迅速發展成為了鹽都,譽作「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一時間自貢經濟空前繁榮,百業興旺。大批鹽商在也此時崛起,「積巨金業鹽者一千七百餘家」。[25]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自貢成為中國最大的手工業工場,「鹽都」之謂由此而來。在中國西部,經濟地位十分顯赫。十九世紀中葉(清朝咸、同之際),德國著名地質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到四川旅行考察,雖然他十分遺憾自己未能到神往的自流井去做實地考察,但他卻滿懷興奮地向人們訴說,井鹽「最重要的產地為自流井」,這一帶地方「是四川人口最稠密、最繁榮的地區」,作為學者、旅行家他還殷勤地「奉勸旅行者,從主要公路去參觀這些不可思議的古蹟吧!在全世界我們能再找到一個年代這樣久遠和規模這樣宏大的企業嗎?」[26]
清光緒十四年(1888),美國傳教士赫斐秋(弗吉爾·哈特)沿着李希霍芬的足跡,考察了自貢。哈特在「這座異乎尋常的丘陵城鎮」,「看到這裏顯示出其它城鎮見不到的富裕和商業繁榮景象」,進而告訴人們,「這座城市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此時這裏從陝西來的錢商有上千人,有幾百商人來自江西,還有數千名做生意的人來自中國其它地方。這些事實充分顯示了這裏是個巨大的貿易中心。這裏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保衛着政府在鹽業貿易方面的利益。」他感慨萬端,撰寫了《自流井考察記》,向全世界廣為宣傳。[26]
引岸制度廢除後,富庶起來的自貢鹽商為擺脫省府的政治束縛,開始用實際行動反抗省、縣對自貢鹽場的管制。同治二年,富榮鹽場設水厘局,增抽水厘,這當然增加鹽商的負擔。已捐了候補道的大鹽商王余照(王朗雲),與另一位大鹽商顏曉帆等人合謀,指使鹽工搗毀水厘局。富順縣知縣傳訊王余照,王余照態度傲慢。知縣大怒,將他抓進牢房。然而,當時全國數省遭災,王余照向清廷又捐銀七萬兩賑災,朝廷立即在他候補道上加按察使銜(省政法負責人),賞二品頂戴。聖旨一到富順縣,王余照頭戴紅頂花翎,身穿紫色朝服,闊步走出監獄。水厘事件不了了之。光緒三年(1877年)四川總督丁寶楨以疏銷緝私為由,先後在犍樂、富榮兩大鹽場創辦官運局,實行官運商銷。這大大觸傷了以王朗云為首的大鹽商的利益,王朗雲憑藉自己與京官的關係,不斷上訪戶部,都察院。丁寶楨則以王朗雲先前阻撓水厘之徵未能懲辦,現又一再控他辦理官運,決定嚴厲懲辦。於是將王朗雲所有劣跡上報朝廷,引得慈禧大怒,頒下懿旨「似此持勢橫行,亟應從嚴懲辦,着即先行革職,交丁寶楨提省確切審辦,以示儆懲。」
在中國古代,「一兩白銀一兩鹽」,鹽業的巨大利潤吸引着各省鹽商紛至沓來,形成了自貢歷史上的移民高潮。各地商人均逐鹿自貢的「白銀貿易」事業,於是形成了自貢這座移民城市。《富順縣誌》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蜀民多僑籍,久猶懷其故土,往往噱金為公產建廟會,各祀其鄉神望」 。這種廟會,又稱會館,雖名為供奉神靈,其實是為團結同籍人士互幫互助,排難糾紛的同鄉組織,以達到「聯嘉會,襄義舉、篤鄉情」的目的。此時,自貢各區縣鎮的的會館廟宇建築就很快發展起來,湧現出西秦會館、川主廟、湖廣廟、江西廟、南華宮、天上宮和天后宮等一大批會館廟宇建築。
自貢歷代駐軍不斷,爭奪激烈。實乃豐富的鹽業利稅使之成為了一個不設防的軍事特區。清代的安定營等軍隊也展開了激烈的鹽利爭奪戰。為了保護鹽場,維護鹽商的利益,地方鹽警隊和私人武裝民團大量出現,其主要職能是私鹽、保護鹽船鹽隊以及武裝押運銀兩。這些地方或私人武裝的常年經費,均由鹽業資本家支付。
自貢是辛亥革命家吳玉章的家鄉,也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第一發起地,第一個從清王朝統治下宣佈獨立的區域。1911年吳玉章歸國後回到四川,與王天傑領導並策動榮縣獨立。榮縣獨立是辛亥革命的首次成功之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政權,比武昌起義早了足足半月,「首義實先天下」。[27]
1904年,在吳玉章《勸遊學書》的影響下,謝奉琦、龍鳴劍、雷鐵涯與但懋辛等15名自貢人東渡留學日本早稻田等大學,許多自貢留日學生逐漸形成民主革命思想,在孫中山等人的影響下參加反對滿清、謀求民主獨立鬥爭,先後加入「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團體。1906年4月,吳玉章加入同盟會,與但懋辛同被選為評議部評議員。是年冬,孫中山委派謝奉琦、熊克武、佘英返國,任命謝奉琦與熊克武、黃復生同為四川省主盟人,籌劃武裝起義。自流井曹篤、榮縣王天傑、賴君琦等22人經謝等組織發展加入同盟會。是年雷鐵厓在日本創辦《鵑聲》雜誌,積極鼓吹革命。1907年,吳玉章在東京創辦《四川》雜誌。雷鐵厓為《四川》主要撰稿人,並在《民報》、《復報》等報刊大量撰文宣傳民主革命學說。1908年,謝奉琦主持發動宜賓起義,因事機不密,遭清廷殘酷鎮壓。後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謝奉琦為陸軍中將,諡「章左將軍」。同年龍鳴劍奉命返國,在雲南發動組織同盟會的鬥爭。1909年,龍鳴劍返四川成都組織同盟會鬥爭,是年雷鐵厓亦奉命回國,在上海發展盟員,宣傳革命。1910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1911年3月到5月,龍鳴劍、王天傑等人在榮縣、貢井、長土、姚家山、艾葉、寨子嶺等地大辦民團,組建革命武裝,準備起義。6月至7月,富、榮兩縣先後成立保路同志分會。9月7日,成都發生趙爾豐屠殺請願群眾的血案,龍鳴劍與自流井人曹篤等縋城而出,在錦江投放「水電報」數百枚號召「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9月25日,王天傑與吳玉章在榮縣打開牢房釋放被捕黨人,並率隊驅逐清官吏,組織民眾在學衙門召開大會,宣佈成立軍政府,自理縣政,脫離清廷獨立。當年9月底,同志軍進攻自井,富順知縣逃跑。11月25日,自流井巡防軍徐統領被迫宣佈脫離清廷。11月29日,同志軍各路入駐自流井。[28]
同志軍進入自流井後,以周鴻勛為領隊的進駐陝西廟,號稱「川南都督」。此時,為了維持他的隊伍開支,便強行將滏溪河沿河的鹽船上的鹽進行拍賣。這激怒了自貢鹽商。自流井的鹽商暗中推舉當時的鹽商王禹平為代表,到敘府勾結滇軍,趕跑了自流井的全部同志軍。當時,成都方面的經濟來源大部分都是依靠自流井的鹽稅。滇軍進佔自流井以後,將自流井的鹽稅獨霸,使成都方面十分地憤怒。此時,成都軍政府便派出由周俊帶領的他們的第一師進兵自流井。省議會等各方都來調停,當時重慶方面的蜀軍政府也派出代表前來自流井與滇軍進行調停。滇軍離開自流井以後,成都方面的周俊部進駐自流井,向自流井鹽商收取軍費開支。
自貢獨立後,隨着鹽業經濟的發展,鹽業資本家和新貴族的成長,使他們要求政治上當權,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到清末民初,自貢的市政管理已經成為以商人為主體的管理系統。1911年12月30日,自、貢兩地區的同盟會員和地方人士,經籌商成立了自貢地方臨時議事會,[29]首次將自、貢連接起來。自貢地方議事會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破案均稅」的鹽政變革,並始終保持鹽產在400萬擔以上,成為這個時期變革領先的特區。各界在自流井井神祠召開大會,推舉自、貢兩廠議事會議員60名,其中常駐議員 12 人。議事會仿西方行政之法,設三權分立的機構,並遣派專人負責轄下自、貢兩井八大鹽垣,貢井苟氏坡、黃石坎、蓆草田三垣(今貢井區貢井街、艾葉鎮、筱溪街、長土鎮一帶地域)列入轄內。臨時議事會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自貢地方的鹽業資產階級試圖完整地將西方資產階級國家三權分立的形式移植到中國內陸這塊土地上.臨時議事會甫經成立,立法、司法、行政機構便具雛形。自貢地方議事會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民主議會,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商人政府。1911年底的自貢地方議事會比1912年的南京臨時政府設立得更早,因此,它實際上成為華人社會第一道民主的曙光或中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成功實踐。
中華民國成立後不久,自貢地方議事會便欲謀求自、貢脫離富順、榮縣而實現地方自治和民主獨立,合組而成為統一的經濟、行政實體——「新和縣」。「新和縣」以自流井、貢井兩廠為中心,聯合附近威遠縣、宜賓縣之一部分。但在民國元年7 月,「省臨時議會」召開前夕,富順、榮縣、威遠、宜賓四縣代表不甘示弱,「爭發傳單,猛力攻擊自貢設縣」,與自貢駐省代表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因為他們「深恐自貢設縣後縣境縮小,加重各該縣負擔」。因此設縣失敗。然而,省議會鑑於自貢鹽業經濟的重要,自貢鹽業資產階級勢力的強大,為緩和政府稅源供給地與四縣的衝突,不得不讓步,採取了折中的手段,委任自貢地方議事會議員為自貢地方行政長官。民國3年(1914年)秋天,「省」方明令撤銷自貢地方行政長官及獨立的自貢地方議事會,仍然分設自、貢兩分縣,委派富順縣自流井縣佐、榮縣貢井縣佐,分別管理這一地區事務。[30]自貢獨立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議事會所討論確立的三權分立模式,已經深入人心。於是,從此形成了「地方稱自貢,鹽場稱富榮」的奇特局面。
保路運動後,自貢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從民前一年(1911年)滇軍入川開始,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蔣中正控制全川,四川盆地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軍閥混戰,其中最根本的經濟原因就是川滇黔各路軍閥為了爭占自流井、貢井這兩塊寶地,以便就近提撥鹽稅,充作軍用。滇軍兩次進川,目標直指自流井。據不完全統計,這段時期自貢的駐軍先後有:川軍第一師、京防軍鄭籍庭營、川軍第三師、滇軍第一梯團、滇軍劉法坤旅、川軍張鵬午團、滇軍金漢昌旅、川軍呂超部、川軍趙宗藩旅、川軍劉成勛部、川軍劉文輝部、川軍楊森部、川軍劉湘部、川軍蔡玉龍部等。當時自貢重兵駐紮,換防頻繁,實屬罕見。參加爭奪自貢鹽稅混戰的主要角色,還有滇軍的黃毓成、曾任四川都督的尹昌衡屬部周駿,以及先依附北洋軍閥、後投靠蔣介石的劉存厚等。戰場或在成渝一線,或在其他地區,但往往離不開自流井、貢井這個中心地帶。
除中國軍閥外,外國殖民者對自貢也虎視眈眈。民國二年(1913年)4月26日,袁世凱同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了總數為2,500金鎊的「善後借款合同」 。該「合同」中規定「以中國鹽稅收入之全部作為擔保」。殖民者延續了清末的特權,繼續染指自貢鹽業。同年,外國殖民者在北京設「鹽務稽核所」 ,在自流井(自貢)設「川南鹽務稽核分所」,對鹽業進行瘋狂的掠奪。稽核分所,設經理華員一人,協理洋員一人,會同負擔徵收、存儲鹽務收入之責任。從形式上看,這一機構的權力,似乎華洋平分,事實上,洋員協理按殖民者的意志辦事,華員經理沒有發言權,無權過問鹽稅收入。洋人協理館由六國代表輪流派充。先後擔任川南鹽務稽核分所協理的有:德國人柯納普,英國人樂基、柏理穩,俄國人迪德生.英國人祝開福,日本人北亨大村,挪威人柏克,英國人蒲克扎士。他們在自貢富台山修建別墅「協理公館」,結交官僚,逢迎軍閥,劫掠鹽商,鎮壓鹽工,斂聚財富。
民國五年(1916年),滇軍又佔領了自流井,估提鹽稅。護國戰爭結束後,滇軍仍然盤踞於此。黔軍則佔據了自貢鹽業運銷的咽喉之地——重慶。民國七年春,駐川滇軍徵收由自流井至重慶的保險費每載800元,成為軍閥徵收附加稅的開端。隨着軍隊的大量增加,附加稅逐漸泛濫成災,出現了附加稅「或今日立之,明日又復取消,或前軍興之,後軍又復裁撤,或舊本無有,臨時又增加。甚或到岸有費,過道有費……名目之繁,關卡之多,殊難屈指」的現象。[31]當時身任四川靖國各軍總司令兼管民政之職的熊克武於民國九年(1920年)夏發動驅逐滇黔軍之戰,最後川軍驅逐了滇黔軍,奪回了下川南地方、重慶和自貢鹽稅。
民國十三年(1924年),楊森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軍務督理,開始大規模地擴軍備戰,苦於軍費支絀,難達目的,於是試圖獨佔自流井鹽稅。而劉文輝以駐守自流井、宜賓一帶起家,扶搖直上,當了軍長,楊森的矛頭直指劉文輝。民國十四年乙丑,楊森發動了「武力統一四川」的內戰。其目的並不是統一建設四川,而是要其他軍隊遠離自貢,由他的督理署「統一」派軍隊駐守,「統一」提撥鹽稅,充裕實力。楊森派所部奪得自流井後,川軍劉成勛、劉文輝、賴心輝、田頌堯、鄧錫侯、劉湘和黔軍袁祖銘部在渝組織倒楊聯軍,分路合擊,將楊森擊潰,逼得楊森自奉節往漢口,再投吳佩孚。戰後,各路軍閥雲集自流井,召開了「善後會議」,共同瓜分了自流井鹽稅。會議上,劉湘與袁祖銘因分贓不均,關係迅速惡化。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廣州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深入湖南,攻克長沙、岳陽,兵鋒直指武漢,川省震動。懾於北伐軍威力,四川軍閥亦投機革命,派代表與北伐軍聯繫。年底,川軍全部易幟,改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歸屬國民政府統轄。
川軍易幟後,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統一了四川,但川省仍陷於軍閥割據。於是,國民黨加強了對自貢的爭取,積極推動自貢設市。民國16年(1927年)4月國民黨「左」派自貢市黨部籌備處,根據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商人部頒發的全國商民協會章程,將原「自貢商會」改組為「自貢市商民協會」,[32]舊商會的威信一落千丈,商會的實權即由新起的商人取而代之。並擬制頒佈了《自貢市商民協會章程》 ,在原「自貢商會」名稱中加上「市」的稱謂,並將「自貢市」連稱(民國12年曾使用過『自井市商會」名稱)。成立自貢市黨部委員會和自貢市商會後,自貢社會又有了設市之議。後四川省政府派員籌備建市,但因當時自貢災情嚴重,故「暫緩設置」。當時設市之議失敗後,地方政府的職能由當時城市公共權力的代表「自貢市商會」代行。「自貢市商民協會」 率先打出「自貢市」之旗號,一方面表達了自、貢兩地各業商人對設市的渴望與勇氣,另一方面為其日後在客觀上充當自、貢兩地的「政府」角色正名順言。民國16年(1927年)中國國民黨(右派)接收國民黨「左」派自貢黨部籌備處,成立中國國民黨(右派)黨務登記處,後改為黨務籌備委員會。民國17年(1928年),國民黨實行總登記。之後,先後成立中國國民黨自貢市黨務指導委員會、中國國民黨自貢市黨務整理委員會。
民國21年(1932年),劉湘因不滿劉文輝久居膏腴之地的自流井而向其發動了攻擊。二劉之戰後,劉文輝被趕出自流井,敗走西康,劉湘完全控制了自貢鹽場。為加緊對軍費來源的剝奪,劉湘與王纘緒用二十一軍司令部和四川鹽使署名義發佈一紙文告,強迫自貢鹽商解囊80萬元。劉湘重疊徵收後仍嫌不足,進而在1934年還「預提」1935年引鹽正稅636萬元。在國民政府實際控制自貢之前,四川軍閥為攫取鹽稅花樣百出,千方百計盤剝和殖民自貢。軍閥們通過截留、加征、附加等,掠奪自貢的鹽稅,大大超過了自貢鹽業所能承受的限度,嚴重製約了自貢的發展。
民國24年(1935年)5月,蔣介石主力部隊進入四川盆地,形成了中央軍控制四川的局面,使自貢擺脫了四川軍閥的控制。民國24年(1935年),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將自貢及榮縣、威遠、富順、井研、南溪等縣劃為一個黨務區,即自貢區,並在自貢設指導員辦事處。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將「自貢市」獨立地作為中心市縣,而且還統轄周邊五縣.這一高規格待遇是在設市問題上的最大推進。民國26年l月四川省政府民字第 1809 號訓令中,當時作為四川鹽運使繆秋傑所建議的是:「請於自貢籌辦電力廠,並於該地設立市政管理局。」而國民黨自貢市黨務指導委員會所電請的是:「設立自貢市政府」,[33]國民黨更為直接有力,為自貢的設市構建和搭起了一個現實的平台。
中央軍入川後,稽核所接收運使署,實行政稅合一,取消多數專項制,改行「統治自由」。因自貢在全川鹽業的第一位的特殊性、重要性,迎來了設市主角的入駐。中央軍入川的第一年,川南、川北兩鹽務稽核所分所及重慶稽核處合併落組的四川鹽務稽核分所入駐自流井,四川鹽運使署也由重慶移駐到了自流井。四川鹽務機關入駐後,基於自身鹽業發展的考慮,積極參與自貢地區各項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民國26年(1937 年)1月,駐鎮自貢的四川鹽運使署、自貢市國民黨黨務指導委員會及自貢市商會,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提出設立自貢市市政管理局或市政府的建議。隨即由四川鹽務管理局及自貢市黨務指導委員會屢次呈請設立自貢市。由於政界要員、商賈巨戶、地方名流的不斷要求,在道義上設市條件上都早已日趨成熟的自貢設市一事,引起了上峰的足夠重視。 民國26年1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行營指示四川省政府:「併案核示具復設市。」於是四川省政府遵照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指示,決定指派省民政廳徐劍秋、省建設廳科長劉丹吾等人到自貢實地考察。 1937 年1月 5 日,四川省政府召開第 131 次委員會聽取了徐、劉等人對自貢實地考察情況的匯報,一致認為自貢設市條件具備,啟動籌備建市的一切準備工作。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不到一年時間,中國沿海盡喪敵手。日本不僅控制了全部的海鹽生產,而且切斷了通往內地的鹽運通道,試圖通過殘酷的「鹽遮斷」,造成全國大恐慌,最終迫使中國不戰而降。海鹽供應的中斷很快引發了大規模的「鹽荒」,湘鄂百姓又一次遭受淡食之苦。為了穩定民心,堅持抗日,國民政府不得不啟動 「川鹽濟楚」恢復自貢對湖廣的食鹽供應,徹底打破日本的「鹽遮斷」。自貢的鹽業又興盛起來,水運貫通。自貢的鹽可從釜溪河入沱江,下長江,自貢鹽業再度復興,迎來了空前絕後的「黃金時代」。此時的自貢百業興旺,是抗戰大後方的重要基地。經濟的發展,鹽場的繁榮,設市迫切需要。
民國27年(1938年)4月,應邀到自貢拍攝《自貢井鹽》的孫明經先生用鏡頭記錄了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的誕生。當時的自貢天車林立,輸鹵和輸氣管道密密匝匝,煮鹽的煙囪吐出一柱柱青煙,釜溪河兩岸「歪腦殼」運鹽船擁擠不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遍地鹽井的都市」。孫明靜先生在自貢拍攝的紀錄片鼓舞了抗戰士氣,讓世人知道,在中國內陸,還有大規模的工業中心支持着抗日救亡。
民國28年(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建市籌備工作已經完成,由蔣介石委員長批准確認,國民政府劃出富順縣第五區的桐壋鎮(自井區核心)、新壋鎮(大墳堡-龍井街道大安街道)、長丘鎮(高新區)、上丘鎮(筱溪街道、長土鎮)、高硐鄉、大山鄉(大山鋪鎮)、新又鄉(涼高山街道)和榮縣第二區的貢井鎮(貢井區席草田)、艾葉鄉(艾葉鎮)、敦畦鄉(艾葉鎮)、敦睦鄉(建設鎮)共六鄉五鎮,由自流井和貢井等主要鹽垣組成雙子城域,正式設立自貢市。自貢市成為中國最早建制的二十個城市之一。從民國27年(1938年)6月四川省政府成立自貢市政籌備處到民國28年(1939)年9月國民政府批覆自貢設市為止,其間發生了所謂的「設市風波」。矛盾主要集中在國民黨自貢市黨部與該地區的實際行政管理當局——川康鹽務局之間,這是圍繞新的政治資源和經濟利益而發生的爭奪。風波最後以川康鹽務局局長繆秋傑被監察院免職停用,CC系的曹任遠出任市長而告結束。新成立的行政機構——自貢市政府的人員大多由國民黨黨工充任,市府與黨部都為CC社所把握。八年抗戰,自貢在敵機狂轟濫炸的情況下,卻生產出190多萬噸食鹽供全國三分之一的軍需民用;據劍橋《中華民國史》載,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收入80%主要來自關稅、鹽稅和商業稅。自貢市創造了近21億元的鹽稅,可以支撐 27 個標準編制的陸軍師一年的軍餉,有力地支撐了戰時政府財政。
自民國28年(1939年)10月10日起到民國30年(1941年)8月19日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日軍出動了7次17批飛機侵入自貢。民國28年10月10日,自貢市各界在釜溪公園慶祝國慶日,日軍27架零式轟炸機趁防備空虛對自貢進行「雙十無差別轟炸」。民國31年7月28與29日的轟炸為連日大轟炸。日軍的「鹽遮斷轟炸」使自貢鹽場民眾蒙受了沉重災難。日本軍機轟炸了自流井鹽場西北方向的光大街,郭家坳等地,造成居民無家可歸,無食可進。鹽場熬粥賑災,每餐有多達600餘人前來就食。除普通民眾受災外,擔負救災任務的防空指揮部所屬消防大隊官長死3人,傷1人,兵士死34人,傷23人,消防車被炸2部。加拿大人所辦仁濟醫院被炸,炸地下室3處,財產損失估計150萬法幣。據初步統計,日軍對於自貢鹽遮斷轟炸,前後兩年內進行7次,投彈1,544枚,造成死亡622人,傷365人,毀損房屋共2,785間,損失1.24億法幣。民國28年底國民政府將駐防重慶的一個高炮連調防自貢,配合自貢已有的高炮營進行防守,由於該連裝備較為先進,於1941年8月17日擊中敵機一架,迫使日軍放棄了對自貢的轟炸。[34]1939年日本《朝日新聞》有報道關於日軍轟炸自貢自流井的新聞。[35]
民國31年(1942年),自貢鹽商購買了「鹽商號」戰鬥機,鹽工也慷慨捐資,為中國購買了「鹽工號」和「鹽船號」兩架飛機,支持抗日救亡。民國32年(1943年)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在自貢率先主持了「獻金運動」,希望支援抗戰前線。自貢人民踴躍獻金。次年6月至8月,馮玉祥再次來到自貢,掀起第二次「獻金運動」。馮玉祥在自貢北苑揮毫書下了「還我河山」四個隸書大字,事後即刻錄在釜溪河畔的山腳下。在這次運動中,自貢共獻金1.2億法幣,成為抗戰中捐款最多的城市。自貢著名鹽商余述懷捐款1,000萬元法幣,在當時創下全國個人捐款最多紀錄。馮玉祥將軍的節約獻金救國運動,在貫穿整個抗戰時期各種獻金運動中,它的成效最大。在這場運動中,自貢人民傾其所有,創下了全國22項第一。自貢的捐款情況也獲得了蔣介石先生的全國通告特令嘉獎。蔣介石連連稱讚:「自貢在國防經濟上站在第一等位置!」[36]
抗戰時期,中國一度物價暴漲、法幣貶值,國民政府決定進行宏觀調控。由於自貢特殊的經濟地位,國民黨中央決定在自貢設立「經濟檢察隊」(簡稱「經檢隊」)直隸行政院經濟會議秘書處,專門由中統、軍統、三青團三個方面會同組成。[37]民國三十年夏,中統局的齊耀榮到自貢市攆走了軍統和三青團,獨攬自貢經檢隊大權,由中統包辦。此後,中統自貢調統室以統一領導、步調一致為名,呈准中統局,改組自貢調統室,脫離四川省調統室的領導,升格為中統局直轄,與省級平行。民國三十年冬,中統局局長徐恩到中統局直轄自貢市區視察〔亦參觀鹽場,同行有國民黨中央委員賴璉), 對近百名中統人員點名訓話。自貢市經檢隊的設立和中統局對自貢市的直轄,實際上標誌着自貢市從「省轄市」實際上升格為「中央局轄市」,僅次於「中央院轄市」,直接接受行政院的機關領導。在政治上相當於副省級地位,並且在某些方面具有省級的權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政府編組遠征軍進入印緬對日作戰。1943年,自貢有137名學生參加青年中國遠征軍;1944年又有570名青年參加了青年遠征軍。據不完全統計,自貢這座當時僅22萬人口的城市,就有近3萬人志願從軍直奔抗戰的正面戰場。據《中華民國忠烈將士姓名錄》記載,八年抗戰中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台兒莊大戰、長沙保衛戰、怒江戰役、印緬戰場等犧牲的「自貢籍」官兵有1,942人。[38]
民國34年(1945年)八月九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消息傳到自貢,家家狂歡,市上爆竹售銷一空,商店住戶燭光輝煌,各社團相繼以鑼鼓奏趣,無鑼鼓者執銅鈴搖街過戶。[39]根據行政院的統計數據,抗戰勝利後的自貢市為中國第19大城市,達到鼎盛時期,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空前顯赫。[40]這樣的城市,對發展期望也信心滿滿。1940年代,就有人開始規劃它的大城市遠景,邱致中草擬了一份《川康經濟建設計劃》,擬使自貢成為四川區的工業中心,自貢工業中心囊括四川西南部整個區域的32個縣市,如群星拱衛般地圍繞自貢開發鹽、鐵、煤、綿毛紡織、絲織、酸鹼化工、機械運輸等業。[41]引起了廣泛的重視。
民國35年(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國民黨、民社黨、青年黨的領袖經常在大後方自貢召開「三黨聯繫會」,商議「戡亂應變」計劃,儼然成為「小陪都」。然而,時任市長甘績丕其實是中共安插到國民黨內部的間諜。甘上任後就積極配合中共的所謂「和平解放」工作。
還都南京後的國民政府,在掌控了中央金庫和四大家族利益的兩淮鹽商面前,頒佈命令讓淮鹽重新進入兩湖,川鹽退回原先的運銷區,自貢的黃金時代就此終結。早在1945年,侯策名、熊佐周、羅筱元等七人就倡議組織四川鹽業公司,欲將自貢兩大鹽場合二為一,為抗戰後的川鹽謀求一條出路。隨後自流井東鹽場的王績良、王德謙等組成「西南鹽業公司」,西場貢井鹽場的余述懷等組成「中華鹽業公司」,相互競爭。1946年末,法幣貶值日益加劇,四川鹽業公司所集股本、投放子金,遠遠不敷貶值,損失慘重。西南、中華兩公司也遭同樣的慘敗下場。
民國37年(1948年)七月,鈕建霞新任川康鹽務局局長,召集自貢場運兩商開會,傳達當局「扶淮抑川」政策,在會上他宣佈即日起停止官收。當時惡性通脹,子金(利息)三日一滾,甚至一日一滾,因此運商不願購鹽,官收又停,井灶收入來源枯竭。自貢鹽商即刻由放款者變為貸款者,負債纍纍。法幣改金元券後,停止辦理押匯,自貢鹽運基本陷入雍瘓運商在銷岸賣出一擔鹽的價款,不夠在場重置等量鹽斤,加以湘楚廣大地區為低價淮鹽上運大量沖銷,運商手中所持資金的票額越來越大,但實際購買力卻越來越小,每況愈下。到1949年4月南京淪陷後,時局更加混亂,逼得自貢鹽商聚頭商議「集體清賬」。由於市長甘績丕對鹽商的威脅才把倒賬風波壓制下去。
1949年12月3日,解放軍進駐川南。1949年12月4日午後5時,解放軍到達富順縣的鄧關。甘績丕與國民政府警備司令部楊續雲副司令決定,派徐至誠作為代表向解放軍投誠。12月4日晚上,解放軍已經過了沿灘。12月5日上午10點,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十軍二十八師八十三團到達富順縣城東街,渡過沱江,佔領了富順縣城。5日晚23點,解放軍先頭部隊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引導下,進抵東興寺,突過洋灰橋。12月6日凌晨1時,在洋灰橋進城的濱江路上,中共軍隊從自流井濱江路到達中華民國自貢市政府,甘績丕率政府機關、警備司令部、警察局及商會代表接應中共軍隊。甘績丕發表公開信,聲明起義,至此,自貢市被中共政權和平接管。[42]中共接管自貢後,建立自貢市軍管委。
195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四川省劃分為川南、川北、川東、川西四個行署,四行署與重慶市、西康省、雲南省、貴州省,均直屬於西南行政區。川南行署始駐自貢,後遷至瀘州。自貢市轄第一至第五區。1952年,四川省恢復設立,自貢市改由四川省直轄。1953年,自貢市第一、二、三區分別更名自流井、貢井、大墳堡3區;第四、五區合設郊區。1955年,大墳堡區更名大安區。
1958年初,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黨代會作出的「充分利用鹽滷、天然氣資源,把自貢建設成為化學工業基地」的決議,中共自貢市委提出「跨上千里馬,奔向化工城」的奮鬥口號,開展全民大辦化工運動,掀起了全面建設化工城的熱潮。1958年的「建設化工城」,自貢實現了第一次產業結構調整,製鹽業開始向化工領域延伸。興建了鴻鶴化工廠、鄧關鹽廠和自貢炭黑廠,擴建了自貢張家壩製鹽化工廠等13戶企業。自貢炭黑廠槽法炭黑工程竣工投產。與此同時,自貢市化工生產也取得了驕人成就,如張家壩製鹽化工廠的氯化鋇實現出口,產品質量超過英國一級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自貢化工廠溴素回收率達到96%,超過當時美國水平;自貢天然氣綜合利用實驗站的稀乙炔濃度為6.12%,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1959年建成的鄧關鹽廠,是中共政府建立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大型鹽廠。1959年8月,省政府將富順縣永安區全部及沿灘區、永年區各一部分,榮縣的榮邊,宜賓的農團、漆樹、仲權等共13個人民公社劃歸自貢市管轄。
據統計,1960年全市化工產品由1957年的8種發展到60種;1960年全市化工產值占鹽業(含化工)總產值的比重由1957年的22.46%提高到83.89%,成為繼鹽業之後自貢的又一大支柱產業。1965年,自貢市化工產值達3,602.3萬元,為1952年的31倍。自貢以鹽業為主的輕化工產業擴展到重化工領域。張家壩製鹽化工廠生產的氯化鋇出口英國;純鹼、燒鹼等數十種化工產品問世;國產二氯甲烷誕生等等。這段時期,劉少奇、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董必武等中央領導人分別視察自貢,其規格之高、人數之眾、密度之頻繁,足見當時自貢市工業地位的舉足輕重。
1965年,自貢以開放的胸懷迎來了「三線建設」,推進了自貢第二次產業結構調整。隨着東方鍋爐、長征機床、自貢硬質合金、晨光化工研究總院、炭黑工業研究設計所、地質部第七普查大隊、高壓閥門廠、四川平板玻璃廠、華東化工學院(現為華東理工大學)等21家企事業單位從北京、上海、天津、東北等地的內遷,以及與之配套的相關建設完工,自貢單一的鹽化工產業又增加了機械、建材、冶金等產業,初步形成了多門類工業體系。第二產業生產總值1965年首次超過第三產業達9,697萬元,1975年又超過第一產業達16,837萬元。
1972年3月,地質部第二普查大隊在大山鋪萬年燈地區發現恐龍尾椎化石。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的發現,提升了自貢的知名度,為把自貢建成旅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創造了重要條件。同時,國家批准就地建設恐龍博物館,成為當時東半球唯一的恐龍博物館。
1979年,中央將原內江地區的榮縣劃歸自貢市管轄;1983年,又將原宜賓專區的富順縣劃歸自貢市管轄,同年,自貢市郊區更名沿灘區。至此,形成了自貢市域面積四區兩縣的行政區劃。1979年至1988年,是自貢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鼎盛期。三線建設從外地遷入了一批機械、輕工、冶金企業和科研院所,使自貢的機械、輕工成為實力較強的產業,工業經濟總量在四川省排名第三,僅次於成都市和重慶市。1979年7月,自流井的三個公社又劃歸大安區,自流井區成為純城市區。
1986年11月30日,自貢市被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12月8日,自貢市被國務院頒佈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社會對自貢城市魅力的充分認可:也是自貢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從1987年開始,自貢市將自貢燈會正式命名為「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首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於1987年1月20日至3月10日舉辦。
1992年5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四川第三個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0年代以來,自貢工業經濟陷入了困境,尤以鹽業最為突出,嚴重製約和影響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1995年,自貢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從1995年至1999年經濟連續五年負增長,鹽業連續八年虧損,工業經濟總量由1988全省(包括未直轄的重慶市)第3位後退到1999年第8位。90年代是自貢「失去的十年」,正式失去了清末民初(20世紀初期)建立起來的「蓉(成都)、渝(重慶)、井(自貢)」三足鼎立的格局,甚至開始與新興城市發展差距擴大。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下,自貢市領導不再任四川省委常委。另外,官僚化、腐敗化因素也成為當時導致社會矛盾對立突出的重要導火索。
1997年6月27日,自貢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澇災害。15個小時內,市區降水總量達到301.1毫米,釜溪河超過警戒水位5.78米,淹沒濱江路達31小時。市區水、電、氣、通信中斷,工業企業全面停產,城鄉房屋倒塌1.93萬間,大片農作物被洪水淹沒,市場、商店、鋪面被洪水沖淹,幾千人被洪水圍困,1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1億元以上。
1998年,經濟衰退更加嚴重,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全市各類停產半停產企業達316戶,虧損企業137戶,虧損面55%,虧損額2.41億元。下崗職工達8萬多人,相當一批企業拖欠職工工資、下崗職工生活費和離退休職工養老金,部分困難企業職工上街阻斷交通、圍堵黨政機關等事件頻繁發生。隨着大量企業出現倒閉、改制,大量工人下崗。工人生活困難,社會矛盾對立突出,爆發了多次示威抗議活動。
從清末民初動盪時代的第一個世紀之交到中國高速發展的第二個世紀之交,20世紀的百年自貢歷史以輝煌與榮耀作為開端,以失落與沉寂作為結束。
進入21世紀,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因公交公司腐敗導致的2004年3.31重大車禍、匯維仕重大污染事件、匯東的圈地運動等社會和環境問題突出,出租車師傅和下崗職工堵街遊行屢見不鮮。2009年自貢市紡織廠近千人職工罷工遊行,在市政府門前示威。2011年3月22日,「日記門」事件揭開了自貢市官場的驚天腐敗黑幕。
在「十一五」期間,自貢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契機,加強對外區域經濟合作,逐漸形成以機械、鹽化、新材料三大優勢產業為主,兼有電子、冶金、輕工、紡織、建材等門類齊全、綜合性的工業經濟體系,自貢工業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全省綜合加工製造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進入了新世紀恢復發展階段。同時,自貢開始了大城市發展戰略。
2001年,自貢市委市政府提出「東進南移」城市發展戰略。2004年,南湖生態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自貢市城市開發重心轉移至南湖片區。
2011年6月22日,自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成功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3年,自貢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9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106萬人。成為川南第一個主城區面積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萬的"雙百"特大城市。
2014年1月,自貢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16年,自貢市東部新城開始建設。2018年,橫跨自流井、大安、沿灘三區的自貢市東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
2018年,自貢市與內江市正式簽訂《推動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合作協議》。省委省政府做出「支持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協同打造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的決定。
2019年2月25日,自貢榮縣發生4.9級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另有12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43]。
到2021年,自貢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已達到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7萬人。2012-2021年十年間,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到2021年末達56.2%。
2021年6月28日,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通車,高鐵自貢站投用,自貢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2021年10月20日,四川省政府批覆了《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總體方案》,規劃範圍為兩市全域。提出到2025年,兩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城化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200億元。
自貢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位於北緯28°55′37〞~29°38′25〞、東經104°02′57〞~105°16′11〞之間[44]:7。東鄰隆昌、瀘縣,南接江安、南溪、宜賓,西與犍為、井研毗鄰,北靠威遠、內江。幅員面積4372.6平方公里。自貢境域東西長119.6公里,南北寬97.2公里[44]:7,市區面積1,440.2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
自貢市是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對外開放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青年發展型城市,以及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享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和「美食之府」的美譽,素有「川省之精華」、「富庶甲於蜀中」的美譽。
老自貢市曾是一個以自流井和貢井為主體的雙子城域,目前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已融城發展。
自貢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榮縣丁家山主峰,海拔901米,最低點為沱江出富順縣水面,海拔240米。地形分為低山、丘陵、平壩。低山主要分佈於榮縣正安、保華、禮佳一線以西,和雙古、長山、留佳一線以東的13個鄉鎮,以及富順縣的青山嶺、龍貫山等地區,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7%,海拔高度500米~1,000米。丘陵分佈最廣,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80%以上,海拔高度350米~500米。平壩僅佔全市總面積的3%,分佈零星,一般多為沿河階地或丘陵間的平地。此外,尚有各類溝谷,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近45%,分為沖谷、沖溝、侵蝕溝以及喀斯特槽谷和盆地、河谷。各類溝谷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85公里。[45]因此,自貢市的城市面貌形成了「半城青山半城樓,悠悠河水繞城流」的風光。
自貢市境內河流分屬岷江、沱江兩大河流水系。西部越溪河、茫溪河屬岷江水系,境內流域面積1,207平方公里,其餘河流屬沱江水系,沱江水系在市境內有一級支流釜溪河、二級支流旭水河、威遠河、長灘河、鎮溪河等重要河流。全市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2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為17條,河流形狀多為羽毛狀或樹枝形。自貢水資源極度匱乏,水資源總量約為16億立方米,是全國50個最嚴重缺水城市之一[46][47]。特別是人口稠密、廠礦集中、商貿繁榮的城市中心區,缺水問題尤為突出。
氣候屬東亞季風環流控制範圍,為亞熱帶季風氣候[44]:9。年平均氣溫17.5℃至18.0℃,年日照1,150至1,200小時,年降水1,000至1,100毫米。自貢一年四季分明,開春的時間較早,春節過後,回溫很快;夏天溫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貢的秋天較短,常見綿雨天氣;冬天溫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總的來說,自貢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時間較短,四季分明,陰雲天氣較為常見。
自貢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8.1 (64.6) |
24.0 (75.2) |
32.0 (89.6) |
35.1 (95.2) |
37.3 (99.1) |
37.6 (99.7) |
38.1 (100.6) |
41.1 (106.0) |
38.3 (100.9) |
31.3 (88.3) |
26.3 (79.3) |
18.8 (65.8) |
41.1 (106.0) |
平均高溫 °C(°F) | 10.1 (50.2) |
12.8 (55.0) |
17.5 (63.5) |
23.1 (73.6) |
27.3 (81.1) |
28.7 (83.7) |
31.2 (88.2) |
31.2 (88.2) |
26.7 (80.1) |
21.1 (70.0) |
16.9 (62.4) |
11.3 (52.3) |
21.5 (70.7) |
日均氣溫 °C(°F) | 7.6 (45.7) |
9.8 (49.6) |
13.7 (56.7) |
18.6 (65.5) |
22.7 (72.9) |
24.6 (76.3) |
26.9 (80.4) |
26.7 (80.1) |
23.0 (73.4) |
18.2 (64.8) |
14.0 (57.2) |
8.9 (48.0) |
17.9 (64.2) |
平均低溫 °C(°F) | 5.7 (42.3) |
7.6 (45.7) |
10.9 (51.6) |
15.3 (59.5) |
19.3 (66.7) |
21.6 (70.9) |
23.8 (74.8) |
23.6 (74.5) |
20.5 (68.9) |
16.2 (61.2) |
11.9 (53.4) |
7.2 (45.0) |
15.3 (59.5) |
歷史最低溫 °C(°F) | −1.2 (29.8) |
0.6 (33.1) |
0.8 (33.4) |
6.6 (43.9) |
10.4 (50.7) |
15.3 (59.5) |
18.5 (65.3) |
17.6 (63.7) |
14.4 (57.9) |
5.5 (41.9) |
2.5 (36.5) |
−1.8 (28.8) |
−1.8 (28.8)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12.7 (0.50) |
18.5 (0.73) |
31.1 (1.22) |
62.4 (2.46) |
95.7 (3.77) |
176.5 (6.95) |
204.9 (8.07) |
180.9 (7.12) |
113.0 (4.45) |
52.9 (2.08) |
28.0 (1.10) |
13.0 (0.51) |
989.6 (38.96) |
平均相對濕度(%) | 83 | 80 | 75 | 74 | 73 | 80 | 81 | 80 | 83 | 85 | 82 | 83 | 80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
自貢市現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鹽礦、煤礦等18種,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岩鹽、煙煤、石灰岩、磚用頁岩、陶瓷土、高嶺土、礦泉水等12種。
2008年自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地質公園成功。自貢市是中國首個以城市名命名的世界級地質公園。自貢地質公園由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蹟園區、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蹟園區和自貢鹽業園區組成,總面積為56.6平方公里。自貢以聞名遐邇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遺蹟和歷史悠久的井鹽遺址為特色,輔以有「活化石」之稱的桫欏孑遺植物群景觀。
另外,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自貢市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52]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3][53]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4][54]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55]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
510300 | 自貢市 | Zìgòng Shì | 4,372.46 | 2,489,256 | 自流井區 | 643000 | 25 | 64 | 2 |
510302 | 自流井區 | Zìliújǐng Qū | 154.99 | 481,981 | 丹桂街道 | 643000 | 9 | 3 | |
510303 | 貢井區 | Gòngjǐng Qū | 409.02 | 226,704 | 筱溪街道 | 643000 | 3 | 7 | |
510304 | 大安區 | Dà'ān Qū | 399.82 | 291,645 | 龍井街道 | 643000 | 6 | 9 | |
510311 | 沿灘區 | Yántān Qū | 469.13 | 297,365 | 沿灘鎮 | 643000 | 2 | 9 | 1 |
510321 | 榮縣 | Róng Xiàn | 1,606.31 | 469,488 | 青陽街道 | 643100 | 2 | 20 | |
510322 | 富順縣 | Fùshùn Xiàn | 1,333.19 | 722,073 | 富世街道 | 643200 | 3 | 16 | 1 |
註:自流井區數字包含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4街道,沿灘區數字包含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板倉街道。 | |||||||||
民國二十八年,自貢市肇建。因查現代各市,為使市民明象徵資觀感起見,均有市徽之規定,國民政府市政籌備處遂根據自貢精神和特點設計出了自貢市市徽。自貢市市徽擬定,以「井」字代表自貢區內市築櫛比、井灶林立之特徵,內嵌坎離二卦,為水火既齊之象,義取本市官民協辦同民,共謀福利.而當地井分水火,亦又可藉以顯示循名核實,至為允當。此市徽於民國二十八年「合行照繪市徽圖樣於後,佈告市民人等,一體周知。」[56]
自貢市市徽的「井」字象徵了自貢市內鹽井縱橫、天車遍佈的富裕繁榮、興旺發達之象,昭示自貢市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工業文明。同時,井內鑲嵌的「既濟卦」更展現了水(鹽滷)、火(天然氣)相容的自貢精神。上卦是易經八卦中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雖然自古水火不相容,但在自貢,水與火卻密不可分,因為鹽井既產鹵又產氣,水與火兩個不和諧的音符,卻在自貢譜寫出了最和諧的旋律。既濟卦符合易經中一切當位、相應的原理,就易經的原理來說是最完美的一個模範卦,這在自貢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一方面,自貢這座移民城市以這種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吸引着各省鹽商帶着夢想不畏艱辛,紛至沓來,投資鑿井,創業創新,造就財富。另一方面,它展現了自貢人剛柔相濟、不溫不火、兼容並蓄、無私無畏的仁義和睦性情,二戰時獻金捐款位列全國之冠,積極挽救民族危亡,也讓富甲一方的自貢人懂得了財富的真正含義:鹽,不僅是一種財富,也是一種生命和工業文明的結晶,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這象徵了自貢精神的核心內涵。
文革時期由於《易經》受到中共當局批判,市徽進行了簡化,去除了井字中的坎離「既濟卦」,並在極左思潮下,改用單個的紅色「井」字作為市徽。然而,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於1997年11月18日發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禁止自行製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禁止自行製作和使用地方旗及地方徽。[57]自貢市廢除了市徽,但在匯川路-毛家壩路交叉路口仍然矗立着簡化版的「井」字市徽。
自貢市的市樹是香樟樹。代表了自貢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香樟樹只在長江流域生長,稍耐半陰、溫暖、濕潤環境,在自貢市內常見。自貢地處長江上游的盆地之南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地球上最適宜香樟生長的地方。同時香樟的挺拔又能象徵自貢市民奮發向上不斷追求的創新精神。
自貢市的市花是紫薇。1985年評選市花時,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西秦會館)門前就有兩株上百年的紫薇樹,紫薇花盛開,自貢市人民代表大會就在鹽業歷史博物館旁邊,人大代表們路過時被盛開的紫薇花吸引,投票時很多人投了紫薇花一票。因為西秦會館是自貢市的標誌性建築,象徵了自貢外省鹽商在自貢這片土地上奮鬥拼搏創造工業文明的輝煌歷史,所以,西秦會館門口盛開的百年紫薇也就成為了代表自貢精神的市花。
在中華民國時期,自貢是四川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雖然曾經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與成都、重慶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近年自貢市在全省範圍內經濟地位動搖嚴重。市轄區(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列,人均GDP位列全省第五。
自貢市是中國老工業城市之一,有非常雄厚的工業基礎。
歷史上,鹽業是自貢工業發展的支柱。中國古代,約在東漢(76─88年)時期,僚人就在這裏鑿鹽礦藏,采滷製鹽,至今已有二千年歷史。從清朝中葉以來,自貢一直是中國井鹽生產的中心。自晚清和民國以來, 生產更為發展, 產量長期保持在「全國產量五分之一」左右, 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寫道:「商店和井灶錯處, 連鄉帶市延袤四十里有奇」,「遊子初抵此者, 聞各處鹽井機械叮噹之聲, 以為身入歐美工廠矣, 此在我國罕見而在內地不啻鳳毛麟角。」據蔣經國日記記錄,「自流井很像蘇聯的巴庫油區,高大的汲取鹽水的木架有幾千個,那裏鹽井的深度,大概有三百丈,但是上面的路徑,只有五寸。……有許多外國人去參觀,沒有一個不認為驚奇的,他們都說,這是中國的科學,但是到底是怎樣的,他們也莫名其妙。」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先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文明史》中認為,自貢的鑽探技術在國際上領先數百年至一千年,這種技術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現代工業之父」,直接啟發了西方的石油開採業。2006年,自貢的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被列為「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民國時期,自貢就有建設成為四川工業中心的規劃。自貢以製鹽、化工、機械工業為主導,並有建材、化纖紡織、冶金、電子、煤炭、食品等多種工業部門,經濟、科技、社會事業都較為發達。三線建設時期,始建於1966年的東方鍋爐廠,是這一時期自貢的骨幹央企。
進入21世紀,自貢已經發展成為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國家科技貿易創新基地和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擁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及科研院所,並以機械、化工、鹽業、紡織、輕工、食品、燈飾、新型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2020年以來,依託產業園區,自貢市正着力打造新能源、無人機及通航、新型材料新型化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自貢高新區成立於1992年5月,是四川省第3個省級高新區,2011年6月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範圍132平方公里,目前轄區幅員面積66平方公里。擁有國家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區;領先的科研機構——中昊黑元化工研究設計院、自貢先進碳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自貢新銳先進材料研究院;全國一流的雙創載體——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浙江大學自貢工業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自貢)技術轉移中心;以及川南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
自貢高新區已形成以新能源、智能製造、先進材料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3+1」主導產業。新能源產業方面,中建材、興儲世紀、深圳長盈、江蘇天鈞等龍頭企業強勢入駐,西部地區首條光伏玻璃生產線凱盛新能源太陽能一期項目投產運營。智能製造產業方面,形成了以華西能源、川潤股份等企業為代表的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服務業方面,擁有華商國際城、萬達廣場、愛琴海購物公園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綠地海洋世界、希爾頓花園酒店即將開業運營,以生活性服務業和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正加快發展。
自貢航空產業園區位於自貢市貢井區,成立於2015年,2019年1月獲批省級開發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級無人機產業創新中心、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全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的試點區域。正全力爭創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自貢產業轉型升級主戰場主支撐之一。
自貢航空產業園是自貢聚力打造無人機及通航產業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鏗鏘步履。園區現有全省「首個核准、首個建成」長1200米、寬30米的A1類鳳鳴通用機場和專供大型無人機起降的長2500米、寬40米的B類蘭田通用機場,全省首個與省低空運行中心互聯互通的B類飛行服務站,建成投用1.7萬平方米停機坪、1.2萬平方米標準化機庫和25萬平方米靶機回收場,可滿足各類無人機及通用飛機起降、停靠、試驗需求。
目前已聚集大中型無人機軍用領軍企業——航空工業成飛;軍工電子領軍企業——中電科特飛;排名第一的民用大型無人機民營企業——騰盾科創;全球最大飛行培訓機構——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以及四川航空、廣聯航空等重點院企50餘戶,初步形成無人機及通航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始建於2009年4月,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承載能力已達10平方公里,被成功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評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第二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範園區。
沿灘高新區已形成「一區三園」發展格局: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於2022年4月1日被正式認定為四川省首批化工園區。園區緊盯打造千億化工園區目標,以鹽氟化工為主導,新能源材料與精細化工為補充,成功引進了中昊晨光、中國中化、中國建材、江蘇國泰等一批「國家隊」和行業龍頭企業。機械裝備產業園位於沿灘省級高新區中部,重點服務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提檔升級硬質合金、電力設備等產業,大力發展能源裝備、油氣開採設備等產業。自貢食品產業園依託鹽幫菜特色品牌,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承接東部食品產業轉移,推動本地食品企業集聚。
成立於2003年,規劃面積和預留空間17.66平方公里,系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省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省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重點園區。
晨光經開區重點佈局三類化工產業,兼容一、二類產業,可容納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電子產業及機械製造等產業項目。重點依託晨光化工研究院,全力打造以氟矽化工及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為特色,化工新材料製造與應用於一體,前瞻發展頁岩氣及新能源產業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與沿灘川南新材料產業基地形成錯位佈局、相輔相成、協同發展格局。
作為鹽業經濟發達的自貢地區,其歷史上金融業也相當發達。民國史料中寫道,「富榮鹽場,盛極一時,大賈豪商,麕集於此,地方之富庶繁榮,省內迨無其匹,政府視為唯一財源所在……不失為川省之唯一工業中心,不可多得之出超口岸也,執行金融業務者,銀行錢莊,並行不悖,亦可謂相當發達。」[58]雖然不同歷史時期的金融業其盛衰榮枯都受鹽業經濟的影響,但在這塊土地上,其典當、錢莊、銀樓、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發展程度是足以令無數大城市的金融業驚嘆的。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股票——「同盛井約」這種鹽業契約在自流井鹽場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後,自貢的金融業受到嚴重抑制,始於清朝的金融創新模式遭遇很大的阻礙。這是自貢金融發展史上的巨大倒退。改革開放後,中共開始着手重建金融體系,但是由於實體經濟的失落,自貢歷史上金融業的輝煌已經無法再次鑄就。今天的自貢市區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自貢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恆豐銀行、樂山市商業銀行、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四川天府銀行、自貢中成村鎮銀行(原自貢農商村鎮銀行)等商業銀行,共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19家(其中,政策性銀行二級分行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二級分行8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農村信用聯社5家,市級村鎮銀行1家),但銀行數量尚不及民國時期的1/5。另外,有華西、中投、國都、海通、英大、萬聯、光大、國信等8家證券業金融機構。中國人民財產、人壽、太平洋、中國平安等保險業金融機構19家(其中財險機構10家,壽險機構9家)。小額貸款公司1家。融資性擔保公司3家。1992年,自貢市公開發行了「東新電碳股票」,1993年東碳成為中共建國後自貢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從1994年開始,「東鍋」、「長征」、「大西洋」等公司發行的股票,均實行了無紙化電腦管理。2008年,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川潤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雖然在2011年自貢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孵化園已經建立,但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的發展仍然十分滯後,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不足,直接融資比重不高。金融市場結構非常不平衡,在組織結構上,國有商業銀行在銀行業處於主導地位,業務創新水平偏低,本土金融實力較弱。金融人才支撐不足。
自貢商業伴隨着鹽業的發展而興盛。清嘉慶年間,外地富商雲集,部分鹽商投資商業,鹽業資本與商業資本相互滲透,形成「八大商號」。清末民初,岩鹽被開發,鹽業發展,經營貨商的商家結成行幫。宣統元年(l909 年)經商者有 18 幫,自流井正街就有著名的京幫、樂山幫、井幫等,貢井有商家行幫的七省會館,為各地商家集會和交易場所自貢地區以鹽業為中心,其商業的特點,不僅僅表現為食鹽貿易為其主要的商業活動,還表現出不同門類的眾多商業活動都圍繞着鹽業生產和以盆業資本家、工人及其家屬和般市民生活為主體的鮮明特點。
清咸豐、同治時期,炭市興旺,晚清時「威遠河有煤舟 1650 只,年運煤 10 余萬噸,威遠煤商俗上河客」,大量運銷高酮炭市。大山鋪市場,是清乾隆年間建立起來的場鎮,為自流井通往牛佛、隆昌的咽喉集鎮,是農副產品集散的重要市場。民間有「撤不空的牛兒渡,塞不滿的大山鋪』之說。市街商業店鋪林立,集市貿易異常熱鬧。自流井東出運銷的食外進自貢的各種山貨、土產、副食品、水果、蔬菜等,多在集市成交。四周農村出產的水稻、玉米、花生、甘蔗、黃麻等農副產品也多在集市交易。 清末到民國時期,自貢的商業中心在竹棚子市場,位於自流井三聖橋至興隆坳帶。19世紀中葉後的自流井的史料記載:「自流井商業極為繁盛。自八店街以下,錢莊商號櫛比鱗次,錦繡繁華。每當夕陽西下,笑語盈耳。金幅活動,流通現金,立等可集數百萬。行商坐賈,肩摩不亞於通商大埠。」
民國時期,商業中心移動到沙灣。中正路、中山路、林森路是自貢的商業中心。而舊時的路段名稱頗多,從連接檀木林的街口至天祥大酒店小地名叫「石櫃枱」,路段叫竹棚子路;天祥大酒店至西秦會館即鹽博館路段叫興隆街;西秦會館至鹽泉雕塑路口叫三聖橋;鹽泉雕塑至中華路口即石塔上一段叫八店街;中華路口至十字口叫正街;十字口至電腦數碼城西側(假日廣場一段)叫新街子;電腦數碼廣場西側至國美電器大樓叫三倒拐;國美電器大樓至自流井區地稅局西側(原蘆廠壩路口)叫轉角井;自流井區地稅局西側至新橋頭叫迴龍街。1943年(民國32年),自貢市國民政府在《三十二年度工務施政計劃》中,將十字口至新橋頭路段合併改稱為中山路,將正街改稱為中正路,將八店街和三聖橋兩段路合稱為林森路。中共建政後,自貢市人民政府將中山、中正、林森三路合併更名為解放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自貢市的商業中心幾經變遷。80年底初期的市電影院是自貢商業最繁華的地方;80年底後期到90年底前期轉移到了十字口、新街;1997年九鼎百貨開業,五星街又成了自貢的商業中心。2002年川南的首條精品服裝步行街東方廣場開業,至2010年前後形成了以東方廣場-帝豪大廈(後為千盛百貨)、丹桂北大街為主的品牌服裝、鞋帽、皮具等高端商品雙中心。
2015年以來,隨着西南地區首個城市中心一站式休閒娛樂購物公園——華商國際城一期落地高新區南湖新城、至2020年華商二期「愛琴海購物中心」開業、2022年華商三期「釜溪里街區」建成、2023年希爾頓花園酒店開工,南湖-華商片區成為自貢不可撼動的商業中心。目前,城南有華商國際城,城北有五星街-梵華1939,城西有萬達廣場,基本形成了南華商北梵華西萬達的商業格局
此外,另有同興路、楊家沖、匯東路東段、匯興路東段、青槓林美食街、匯川路川南農貿中心、馬吃水、華立建材裝飾中心、龍井汽配中心、大山鋪川南皮革中心、G348舒平段川南鋼材中心等眾多商業市場。如今自貢的大型超市品牌有沃爾瑪、人人樂、摩爾瑪(梅西百貨)、千盛、九鼎百貨、家和、新瑪特、百盛、永輝等。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5.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8.95萬人,鄉村人口106.2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6.67%,比上年提升0.47個百分點。[5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489,256人[6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678,899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89,643人,下降7.08%,年平均增長率為-0.73%。其中,男性人口為1,238,475人,佔總人口的49.75%;女性人口為1,250,781人,佔總人口的50.2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02。0-14歲的人口為392,456人,佔總人口的15.77%;15-59歲的人口為1,416,113人,佔總人口的56.8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80,687人,佔總人口的27.3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30,075人,佔總人口的21.2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379,139人,佔總人口的55.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10,117人,佔總人口的44.6%。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76,092人,佔99.4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3,164人,佔0.5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98,018人,下降7.4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375人,增長174.8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5個百分點。
自貢市境內的火車站有自貢北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站、沿灘站、富順站、榮縣站(規劃)等。其中自貢站、沿灘站、富順站、榮縣站(規劃)為高鐵站。
自貢的第一條鐵路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修築的東興寺至沿灘的輕便鐵道,主要用於鹽運。可參見自貢輕軌相關介紹。
1956年修築至自貢,設自貢北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北站站位於自流井區 ,昔日從自貢北站乘坐火車可以抵達重慶、廣州、杭州、貴陽、昆明、成都、株洲等重要城市。隨着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如今內昆鐵路自貢段的客運列車僅剩一列內江經由自貢開往昭通的5635/5636次慢車。目前以貨運功能為主。
綿瀘高速鐵路起於西成客專綿陽站經過自貢站到瀘州站,全長約439公里,鐵路等級為客運專線,雙線,設計速度250公里/小時,內自瀘段共設內江北、三元、白馬西、自貢站、富順、瀘縣、瀘州等7個車站。
成宜高速鐵路從成都東站到宜賓站,全長261公里(雙線),設計速度350km/h。全線共設車站5座,在終點連接成貴客專和渝昆高鐵。
蓉昆高鐵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成都引出,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至自貢與成宜高速鐵路相連。設計速度全程350km/h。蓉昆高鐵全線通車後成都至昆明的鐵路旅行時間將縮短為3小時,成都至自貢的鐵路旅行時間將縮短為40分鐘。成(都)自(貢)段正線起於新建天府站,經天府國際機場、資陽、威遠,止於自貢站,在自貢站接軌成宜高速鐵路,與擬建的渝昆高鐵在宜賓連通。串聯起成渝高鐵、成貴高鐵、渝昆高鐵幹線,形成自貢直達天府機場、成都、重慶、昆明、貴陽的快速客運通道。
雅眉樂自高鐵西起雅安經洪雅入眉山,到樂山與成貴客專交匯,進入自貢市榮縣、貢井區。雅眉樂自高鐵定位為區域性幹線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是目前四川設計速度最快的城際鐵路。線路全長約200公里,項目估算投資280億,建設工期預計4年。
自貢市境內的高速公路現有 內宜高速公路、 成自瀘赤高速公路、樂自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和內威榮高速公路等。經自隆高速公路連接 成渝高速公路前往重慶、經 成自瀘赤高速公路前往成都需2小時。在建有 成宜高速公路經過自貢榮縣[61],預計於2020年底至2021年通車。
另外,國道有 348國道、川雲中路,省道有遂筠路、資貢路、隆雅路等,這些公路使自貢市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市區目前一共有2座大型汽車客運站,分別為:自貢汽車客運總站(簡稱:客運總站)與自貢汽車客運東站(簡稱:客運東站)。
自貢汽車客運總站(簡稱:客運總站)位於自貢市高新區匯東新區丹桂北大街南段,一級客運站,為市區最大也是客流量發車班次量最大的車站,有多條公交線路通達(包括:1、10、16、18、28、32、33、35、37、41、61、301、306、308、309、808路共計16條線路)。
自貢汽車客運東站(簡稱:客運東站)位於自貢市大安區東部新城北環路,目前僅有超長客運班車和部分成都、重慶的班線在此發車或者配載,有包括:7、15、35、306、308路5條線路在東站公交站始發。
自貢擁有2座通用機場(鳳鳴機場、藍田機場),計劃建設2座通用機場(富順機場、榮縣機場)。市民出行主要使用鄰近的5座民用機場(宜賓五糧液機場、瀘州雲龍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有到達國內、國際主要城市的多條航線;計劃與內江市合作推進內江(自貢)機場建設;鄰近地區另有1座正在建設機場(樂山和平機場)。
自貢擁有鳳鳴通用航空機場。川南通用航空產業項目於2013年正式落戶自貢,選址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自貢航空產業園,2016年自貢已經擁有通用航空機場。項目總用地1,185畝,總投資5.9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條1200米跑道、3條滑行道、辦公航站樓、塔台、站坪、停車場,配套建設通信、導航等設施。符合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統一規劃,引入飛機生產裝配線和飛機零部件生產線。[62]現已開通包括到成都金堂航線在內的多條短程通航航線。[63]
自貢擁有藍田通用航空機場。位於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自貢航空產業園內。於2022年3月投用,機場跑道長2500m、寬40m,專供大中型無人機起降。
全國「十四五」時期運輸機場重點建設項目,為4C級民航客、貨運機場。2022年,內江機場臨時氣象站在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建成投入使用。
位於自貢市區西北方向的成都市雙流縣北部,距離自貢市中心約150公里。以年客流量計算為中國大陸第四大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最高的4F級,擁有兩條長3600米的平行跑道、兩座客運航站樓等設施。可通過大巴往返自貢市區。
位於自貢市區西北方向的簡陽市蘆葭鎮,距離自貢市中心約100公里,規劃用地面積52平方公里,已經於2016年5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建成,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機場一期規劃建設三條跑道,遠期規劃六條跑道。建成後,自貢將通過成都新機場至自貢高鐵與機場相連(自貢東站至天府機場站),約半小時即可到達,也可以通過在建的成宜高速公路前往。機場計劃在自貢建設城市候機廳和異地候機樓。
位於自貢市區東北方向的重慶市渝北區兩路街道,距離自貢市中心約160公里。定位為中國門戶樞紐機場之一,中國中西部地區首個三座航站樓、三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重慶機場自貢城市候機樓位於自貢客運總站總台旁。可以實現異地值機、航班航線查詢、購票、更換登機牌、行李託運等航空基本服務的提前辦理。只需要更換登機牌、填寫行李託運手續和安檢三步,就可完成整個流程。自貢客運總站還推出了自貢至重慶江北機場「重慶飛」機場精品線豪華大巴。
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宗場鄉,為4C級民用機場,由原宜賓菜壩機場遷建而來,於2019年底投入運營。距離自貢市區約50公里,全程高速約45分鐘。宜賓機場已開通自貢城市候機樓機樓,並通過接駁車免費接送自貢往返宜賓機場的旅客。
位於自貢市區東南方向的雲龍鎮,是4C級民用機場,按4D級建設,由瀘州藍田機場遷建而來,於2018年9月投入運營。距離自貢市區約70公里,車程約60分鐘。現已開通到全國各地34條航線,並正在爭取開通國際航線。
自貢港位於自貢市牛佛鎮沱江,是盆地內河"一橫兩縱六線"中的重要港口。從自貢港出發,可以下沱江,經瀘州港入長江。綜合開發後,自貢牛佛至瀘州河口159公里航道為四級航道,日常通行500噸級船舶,洪峰期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
自貢市內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公交汽車和出租車。
自貢公交集團是自貢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唯一運營商,目前擁有近800台公交車,公交線路146條[64]。自貢公交始於1950年代,是四川公交的翹楚。憑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自貢成為亞洲天然氣公共汽車的發祥地,也是中國CNG汽車裝備的重要基地,大量運營的公交車和出租車使用壓縮天然氣(CNG)這一清潔能源。而近年來新採購的公交汽車則多為電力驅動。
2010年省運會之後,自貢市區出租車塗裝更換為噴3道漆,一次車身青春綠(金屬漆),一次車身銀灰色腰帶漆,一次引擎蓋車徽標誌漆。車徽為橄欖枝圍繞恐龍圖案、星光(即「井」字變形)組成,寓意具有山水園林城市特色和鹽、龍、燈文化底蘊的自貢熱情歡迎八方賓客,車型也陸續更換為以大眾-新寶來為主的的新車型。富順和榮縣的出租車則採用藍白條紋塗裝,與市區出租車形成區別。
自貢市是中國最早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之一,自貢輕鐵始建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當時的自貢鹽場,用電力推鹵井8眼,由電力輸鹵者8家。鹽場的交通,除公路,橋樑之建設外,曾經建築過輕便鐵道。民國時期的輕軌主要用於資源運輸,自貢市也因此成為第一個把輕軌修到市區的城市。
1939年12月,自貢的第一條輕軌(Light Rail Transit)——自流井至鄧關輕便鐵道鋪設動工,很快就達至沿灘,最終修築從東興寺市區西官倉一號至沿灘黃天壩官倉,全長15公里,於1940年元月通車運鹽,反空運煤。1942年船閘通航,又因黃荊溝煤礦急需鐵軌,只好折卸他用而停廢。自貢輕軌當時由川康鹽務管路局管理。
自貢輕軌的設計者是曾仰豐,字景南,福建閩侯人,清宣統三年(1911)畢業於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民國五年(1916年)留學美國,仍攻土木工程。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自流井任川南鹽務稽核所經理。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廖秋傑因故離開自流井,曾仰豐調任川康鹽務管理局局長,至1945年10月,曾在自貢川康局任職五年有餘。曾在鹽務任職時間長,鹽務情況熟悉,對自流井感情彌深。曾在1936年應商務印書館之約,著《中國鹽政史》。民國三十八年赴台北,後任鹽務總局局長。
自貢市政府計劃「十三五」制定城市輕軌建設規劃,預留線路空間。自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里提到了軌道交通,總共規劃3條線路:
(1)東西向線:自長土向東經南環路、馬吃水、匯東、東鹽都大道、規劃東部新城至原規劃內自宜城際鐵路自貢站
(2)南北向線:自馬吃水經南湖體育館、板倉、沙坪、至沿灘
(3)環線:自內宜高速自貢南湖出口經南湖、市政府、簸米灣、檀木林、大安、燊海井路至大山鋪沿東環路與南北線相交。並規劃延伸至富順、榮縣。
自貢城市軌道交通是國家發改委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儲備。[65]目前,自貢市正在編制《自貢城市軌道交通前期規劃研究報告》。自貢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擬規劃約53公里,包括1號線、2號線和環線,總投資估算93億元,擬採用輕軌(單軌)制式,建設工期共6年,分兩期工程進行建設。[66][67]
由於2018年國務院提高了城市申建軌道交通相關指標要求[68],自貢市在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市區常住人口上離標準差距較大,因此實際上短期內無建設輕軌的可能性。
2022年12月,自貢市發改委發佈了《自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貢市既有鐵路資源開行公交化列車方案競爭性磋商公告》,擬利用既有內昆鐵路、內六鐵路線開行公交化列車,於2023年初在內昆鐵路自張支線進行試運行。
自貢市風重教好文,各類學校齊全。清末民初,大量自貢鹽商發家之後,卻並不完全揮霍享樂,而是大量興辦書院學堂,培育人才,使自貢的教育興旺昌盛。1902年,清朝的川籍留學生中,自貢人就佔了一半以上,彰顯出自貢深厚的教育底蘊。這批清末的自貢學生遠赴海外,歸國後參與領導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熠熠光輝。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廢科舉,興學校,自貢鹽商家族王三畏堂在玉川公祠旋即開辦私立樹人兩等學堂,兼收外姓學生,這是自貢市的第一所西式新學堂,也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搖籃。王三畏堂的子弟王作甘、王禹平等十餘人先後留學日本,羨慕日本國富民強,想將樹人兩等學堂擴大為樹人中學,仿照日本教育方式辦學。1904年,王作甘即向清廷駐日公使呈請轉奏立案。批准後,他以三萬餘日元購買圖書儀器。1907年,王作甘等人效仿新政教育,聘請日本人崗本常次郎任物理、化學教員,鷹野該吉任自然和日語教員,東京高等女子師範音樂體操科畢業生山根花子任音樂和體操教員,這也是中國近代體育的發端之一。
抗戰時期,中國第一所國立中學東北中山中學內遷到自貢市,在自流井靜寧寺辦學八年期間,培養出了後來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清華大學校長劉達等。
自貢高等教育的濫觴,民國歷史上存在過的一所高校。1943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自貢工專建校籌備委員會成立。1944年1月,教育部給自貢市政府發電文稱「為謀求推進工業技術教育適應國家社會需要,決定在自貢市籌建應用化學科學校一所,定名為『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分校』」。此時,抗戰方酣,教育部經費奇缺,原有院校因輾轉於大後方,撥款已無多餘,新增學校勢無此財力。同年8月,籌委會商定,由地方捐獻修建全部校舍,教育部負責常年經費。彼時的中國,國土淪喪,只剩西南半壁河山,落後受人欺凌,科技救國成為自貢鹽場商民的奮鬥目標。東西兩場積極認捐,其中東場自流井認捐3000萬元,西場貢井認捐2000萬元。為此,自貢鹽業界成立了「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地方捐助資產基金管理委員會」,並由教育部核准。同年10月,第一批學生一百多人,在自貢市一對山鹽崖井公司臨時校址開啟了自貢市高等教育的歷史。馬傑任首任校長,他利用在教育界的影響力,為自貢工專請來了劉光文,蔡銘芳、王仲哲、李紹德、王冠英等一大批知名教授;他利用各種關係,從抗戰勝利接手的物資中,得到各種機床、工具、設備,甚至飛機發動機,在學校建立起了實習工廠。1945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改「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分校」為「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1946年底,自貢工專新校舍在代家壩建成,學校隨之遷入。1950年,川南行署駐地(省會)由自貢遷往瀘州,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亦隨之而遷,更名為「川南工業專科學校」。後經1952年和1955年兩次全國高等學校調整,川南工專先後併入重慶大學和成都工學院。由校友捐資修建的「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紀念亭」,坐落在學校最早的校址,現在一對山的紅旗鄉小學內。60周年校慶時校友在代家壩母校舊址的教室和辦公樓上鑲嵌了刻有「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創建於1943年」等字樣的黑色花崗石石匾。
川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學校註冊地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中國釀酒高校聯盟秘書長單位、天府高校外事聯盟理事單位、川南高校聯盟副理事長單位。現擁有匯東(自貢高新區)、李白河(自貢東部新城)、宜賓(宜賓三江新區)、黃嶺(自貢沿灘區)4個校區。
學校前身為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自貢市組建的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對外稱之為「652」工程。1980年更名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與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四所高校合併成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5月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目前,學校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等九大學科協調發展,建立了16個二級學院(部)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本科專業70個,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等5大學科門類。擁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還有4個工程碩士專業領域和高校師資(GCT)專業學位的授予權。建成了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食品、電子信息、機械工程、管理類5大學科專業群,擁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位於自貢高新區板倉工業園區,是浙江大學在西南地區佈局的第一個事業法人單位。2013年,浙江大學與自貢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作共建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在技術研發、項目合作、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引進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合作,是浙江大學實施「六高強校戰略」的具體實踐。2016年升級為浙江大學自貢工業技術研究院。
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聚焦高新、立足自貢、服務成渝、輻射西部,建設有能源清潔利用研發中心、環境友好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機電裝備及智能控制研發中心、高端高效智能直驅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等8個公共技術平台。
2018年11月15日,自貢市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雙方本着「加強協作、優勢互補、互相支持、互惠共贏」的原則,立足自貢市資源稟賦和「推動振興發展、決勝全面小康」的需要,深化校市協同創新,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自貢國家級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
位於自貢市貢井區的四川自貢航空產業園。2016年11月,自貢市政府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將落戶自貢設立分校。基地於2019年5月16日揭牌運行,授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新津分院管理,是中飛院「分院+基地」模式下首個飛行訓練基地。
位於自貢市東部新城。前身系1918年加拿大基督教會在自流井雨台山創辦的仁濟護士學校。2012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為專科層次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以實施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為主,以中職、大專、本科多層次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是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截至2021年11月,學院有黨政管理機構18個,二級院系7個,開設有臨床醫學、針灸推拿、護理、康復治療技術等19個專業和2個專業方向。
位於自貢市東部新城。創辦於2021年2月8日,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是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綜合類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由四川綿陽樹人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舉辦。學院設置五個二級學院,航空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衛生健康學院,文旅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有無人機應用技術、民航運輸服務、應急救援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技術、藝術設計、社區康復、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11個專業。
項目選址自貢東北部新城,總投資預計10.5億元。項目佔地面積1000餘畝,科教用地約750畝。設計辦學規模在籍學生15000人,其中在校專科生9000人。西南旅遊職業學院將構建以海員、海事、海乘、海運、高鐵乘務、空乘、空保、通航、無人機及機場特種車駕駛為一體的「海陸空」專業模式職業學院,並以此傳承自貢「鹽、龍、燈」的豐富文化魅力,打造集教育、科研、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旅遊」特色專業學院。
與廣州高新合作,投資10億元建設的專科學院。
自貢市中學數量很多,其中獲選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有自貢市蜀光中學、自貢市第一中學校、富順縣第二中學校及榮縣中學。
南開系列學校和南開校友總會成員、川南首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自貢市教育局直屬中學。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伍家壩的釜溪河畔,創辦於民國十三年,是南開系列學校中唯一無「南開」冠名的學校。民國二十六年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擔任蜀光董事長之後,校訓由原南開第一屆畢業生重慶南開中學校長的喻傳鑒定為「盡心為公,努力增能」。民國時期,該校校舍建築、設備及師資均屬全國第一流的中學標準,當時多門學科就已經開始使用英文教材。學校佔地600餘畝,前傍釜溪河,後倚亭子山,翠竹環繞,四季飄香,被譽為「園林式學校」。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自貢市教育局直屬中學、四川輕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中心,學校創立於1918年。前身為加拿大教會創辦的私立基督教培德中學和中華民國自貢市政府創辦的市立師範和市立中學,中共建政後的1953年三校合併更為現名。目前學校「一校三區」,共佔地96549平方米。2023年獲批由自貢市教育局與四川輕化工大學共建共管,高中部將搬遷至原四川輕化工大學匯北校區。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前身為創建於公元1817年(清嘉慶二十二年)的旭川書院。1938年由自貢著名愛國鹽商、抗戰「捐金楷模」余述懷於合鹽商張澤敷等人創辦自貢市旭川中學。學校坐落於自貢市貢井區天池山下、旭水河畔。知名校友有孫中山授予「左將軍」的辛亥革命先驅謝奉琦,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吳玉章等。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始建於1925年,前身為「富順縣立女子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中學。學校東校區地處自貢市富順縣釜江大道東段136號,西校區位於自貢市富順縣東瓜山街152號。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源於1903年(清光緒29年)創建的富順縣官立中學一堂。位於富順縣城北的十字嶺的沱江江畔。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前身系清朝「鳳鳴書院」,1913年更名為「榮縣縣立中學」;中共建政後命名為四川省榮縣中學校。位於榮縣旭陽鎮文廟街。
成都外國語學校與四川普潤控股集團合作辦學的民營學校。2017年開始招生,其中包括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位於自流井區丹陽街2號電商博覽城,佔地約350畝。
四川嘉祥實業有限公司在成功舉辦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以及其他分校的基礎上,應自貢市人民政府邀請舉辦的12年制民辦寄宿學校。於2018年8月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
由富順縣、廣州市高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河北衡水第一中學合作辦學,2018年開始招生。位於富順縣城西區瑞祥商貿城以北,釜溪河邊以東,佔地面積約300畝,涵蓋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
自貢市湧現出了大批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先後培養出了高敏、童玲、程暉、周義霖、王偉、顏文珍、胡亞丹等為代表的8名世界冠軍,自貢籍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共獲得13枚金牌,參加洲級比賽獲得金牌100多枚。其中,自貢市跳水運動技術水平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自貢市曾經承辦過2004年第三屆亞洲杯跳水賽等國際體育賽事,以及1988年四川省第六屆體育運動會、2010年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四川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2012全國女子足球聯賽第七站和第十站等國內大型體育賽事。
2010年,自貢南湖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在自貢匯東新區南湖生態城竣工。南湖體育中心總投資3.66億元,規劃總用地約317.5畝,建設一座規模為2萬座的主體育場、一座網球中心和一片室外訓練場。南湖體育中心總體規劃體現了國際先進的體育建築設計理念,並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實現視覺與功能的統一。南湖體育中心賽事定位為舉辦地區性和全國單項比賽,同時提供多層次的體育健身場地,為日常經營和全民健身提供良好服務。
中乙球隊四川優必選(曾用名四川九牛)曾於2017-18、18-19賽季使用自貢南湖體育中心作為主場,並在2018年足協盃中闖入8強,創下了足協盃八強首次出現中乙球隊的歷史。[69]
自貢市境內至今使用的主要語言是自貢話、榮縣話和客家話,另外還有上海話(吳語)、普通話和東北話等其它移民語言。
自貢是一個移民城市,大部分自貢人並非土著的四川人。移民讓自貢方言薈萃,充滿南腔北調。以稱呼「父親」為例,有人喊「爹」,有人說「父親」,有人叫「爸」,有人稱「爺」,有人呼「大大」,有人稱「伯」,還有叫「太爸」,有人叫「老子」,還有人叫「老漢兒」,更有人叫「老爸子」,甚至有叫「咗」的,「巴補(爸父)」、「伢伢」」則是自貢客家人對父親常見的稱呼。除了移民來源的導致的族群差異外,城市和鄉村、知識階層和一般市民在遣詞造句上差別也較大。
自貢市的主體方言是自貢話,主要在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和富順縣等區縣通行。自貢話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的仁富小片。
自貢話,是在南腔北調和族群融合的作用上,以老派南京話和湖廣話為基礎,在晚清之後才逐漸形成的現代方言。自貢自古鹽業發達,因此自貢一直以來的外省鹽商比較多。隨着井鹽工業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自貢以平和開放的胸懷,綿綿不斷地接納着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於是,「王三畏堂」的祖先從湖北來了,「李四友堂」的祖先從河南來了,「胡慎怡堂」和「李陶淑堂」的祖先從江西來了,「顏桂馨堂」的祖先從廣東來了。在古代鹽業巨額利潤的驅使下,山西的錢商,福建的商人也紛至沓來。同時,自貢在歷史上有客家聚居區,客家話曾經分佈非常廣泛。久而久之,隨着族群的融合交流,形成了新一代的自貢人。以人為載體,以湖廣話為基礎,融合各方方言,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自貢話。
自貢話字正腔圓,又生動、幽默、充滿想像力,對於一件事物的描述相當準確。自貢話的爆破音與喉音使用頻率偏高,呈現出一種抑揚頓挫,迂迴宛轉的節奏。有一種起伏跌宕,氣勢逼人的氣場感覺。在發音之初尤其善於迅速升高音調,語言中的高潮大都使用喉音,有一種吼出話語主題的習慣;然後又迅速回復響亮的爆破音狀態,以結束表達。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對外交流程度的深化,一些老的詞語消失了,如「胡能你」(謝謝或麻煩你),就只有50歲以上的人知道,幾乎沒有人再說了。年輕一代由於受到普通話影響較大,對於部分自貢話的字詞發音常常有偏差。
自流井區、大安區使用的自貢話與富順縣、沿灘區使用的自貢話稍有差別,體現在個別字詞的發音和使用習慣上,如「了」字的發音就有所不同。另外,貢井區部分地方以及郊區鄉鎮的自貢話也有所不同,去聲字在口語中變為陰平的現象更為普遍,如「就」、「又」等字的聲調變化為陰平。
與盆地內其它方言不同,由於自貢受到的歷史上外來移民影響更深。由於客家話粵台片的大量分佈和江淮官話平翹舌對立的影響,根據《廣韻》的音變規律,自貢話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平翹舌音)對立。自貢話的平翹舌音屬於南京型,與曾經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老派南京話完全一致,與蘇州評彈的平翹舌音也完全一致。新派自貢話雖然尖團音和入聲消失了,但入聲字歸為去聲仍然符合入聲短促的特點,平翹舌音也保留了下來。自貢話夾帶的金陵雅言韻味,是與成渝方音最大的區別。正是由於自貢話能夠明確區分平舌音和翹(卷)舌音([ʦ]、[ʦʰ]、[s]和[tʂ]、[tʂʰ]、[ʂ]、[ʐ]),因此自貢人講普通話較為標準。但是,這也引發一些誤解。許多四川人錯誤地以為自貢人凡是說話一律捲舌。
榮縣話是自貢市第二大方言,主要在榮縣等區縣通行。榮縣話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的仁富小片。
和大多數南方話一樣,榮縣話的韻母兒化只保留韻頭,陽聲韻大幅合併(ian讀作in)。與自貢話相比,榮縣話的翹舌聲母消失了。因此,與自貢話為代表的仁富小片的發音有明顯差異。雖然入聲字已經歸入去聲,但榮縣話的其它發音特點更多地展現出南方方言和岷江話的特徵,是岷江小片和仁富小片的結合體。
自貢市境內也有客家話的使用者,現在主要分佈在貢井區五寶鎮、艾葉鎮等的部分村落。
自貢的客家人分佈廣泛,四區兩縣都有客家人。由於客家人在歷史長河中就有大遷徙的傳統,因此在遷徙至自貢的閩、贛、粵、湘四省籍中,「客家人」佔了絕對多數。從清初100 年內移居自貢地區的客家人保留着客家人的語言、風俗習慣。在自貢市的建築中,仙市鎮的南華宮、天上宮和富順縣趙化鎮外的土主廟等會館廟宇,都呈現「圍子」(客家土樓)的形狀,是客家文化的體現。但久而久之,客家人與其他族群互相交流融合,成為了新一代的自貢人。因此,客家話也在自貢話的衝擊下逐漸消失。據出生於清末自貢富順縣的劉光第文章所記,他二十幾歲時,曾會見來自福建武平的秀才謝幼翹,「尤樂聞其鄉談(即客家話),效之以寄其想慕」。因為他在「兒時曾聽之自余祖母,後吾家無復能作武平話者」。劉光第家住趙化鎮,鎮上多福建來的客家人,他說自他祖母以後就沒有人說「客家話」了。可見在一個半世紀前,客家話已不流行了。今天,自貢的客家人稱祖父為「爹伢」,祖母為抹抹(màmà);稱父親行大者為巴補,行二者為啞啞;稱親生母為奶母,過繼母為媽;稱叔為啞啞或休休,叔母為娘;稱父親的姐妹為姑抹(mà)、姑家。[70]
在歷史上,自貢的客家名人也層出不窮。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厚黑學教主李宗吾等。在富順縣的31名進士中,多數都是客家人。自貢四大鹽商中的顏氏和胡氏家族,也是客家人。
抗戰時期,中國東部淪陷,大量沿海工廠內遷,許多「下江人」也因戰亂的原因遷徙到自貢市,江浙一帶的吳語、下江話是民國時期自貢市最主要的移民方言。三線建設時期,北京、上海、哈爾濱、杭州等地區的企業和工廠陸續遷入,為自貢注入了新鮮血液。
民國時期的內遷的外省人已經融入到自貢人中,他們的後代使用自貢話,但是,三線建設時期的外省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獨特型。這些「工廠」與自貢市的其它地方隔絕,意味着一個大集體,甚至「小社會」,而它的反面則是「本地人」。「工廠」不僅僅就是幾間廠房和一個單位,對員工和家屬來說,它是一種身份,一種認同,甚至是一種歸屬。這樣的大廠幾乎當年一遷來就直接給自貢添了新區,區裏有自己的學校、醫院、洗澡堂和電影院。生活在其中的人不需要跟外界接觸,因此形成了「廠話」。
吳語或上海話是其中最常見的「廠話」。上海人及上海籍工廠子弟對他們記憶中的上海有着一份痴戀,從語言到飲食到為人處世的風格。而在自貢出生的第二代上海籍移民大多使用普通話。
北京話和東北話也是三線建設後內遷工廠的主要」廠話「。自貢的「東北大娘」的典型形象是,革命式的齊耳短髮,兩邊別倆大卡子,一手提個黑色工作包,另一手叼根煙,操着一口「東北話」。五星街磨子井社區中,有很多操着普通話的居民,他們大多是外省籍的東方鍋爐廠職工。北京話的使用者主要在貢井的長征機床廠社區周圍,該廠於1966年由北京第一機床厂部分內遷到自貢。
與清朝和民國時期的自貢移民不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內遷移民潮帶有明顯的行政強制色彩,內遷職工形成了「小社會」和「廠族情結」,沒能和自貢人融為一體,因此他們的語言文化存在差異。然而,新移民的湧入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打上了「三線建設」文化的烙印。
另外,重慶話、成都話、岷江話在自貢也較為常見。自貢話、榮縣話、客家話、上海話、北京話、東北話、普通話、成渝話、岷江話在自貢市並存,展現出移民城市固有的面貌。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四川省自貢市、大英縣 |
分類 | 傳統技藝 |
序號 | 414 |
編號項目 | Ⅷ—64 |
登錄 | 2006年 |
在歷史上,自貢市是以盛產井鹽著稱。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達1,000米。井鹽生產帶來的鹽業經濟,始終是自貢這座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一千多年的鹽業生產造就了自貢獨特的鹽文化。自貢現存的鹽商會館、鹽工會館、行幫會館、鹽商住宅、寨堡、祠堂、公所、摩崖造像等巨厚豐富的井鹽文化遺產,無不構成了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鑄就了這座城市活的靈魂。
為了集中展示自貢的鹽文化,1959年,經來自貢視察的鄧小平提議,建立了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這是中國唯一的鹽業博物館,該館設於1736年至1752年間建成的西秦會館,它既是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中的精品,又是鹽業發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1988年被評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館以其獨特的古代建築、豐富的歷史陳列,被公認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專業博物館之一,每年接待參觀者15至20萬人次。近年來,鹽業歷史博物館先後被評定為「全國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優秀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成為世界鹽業史,中國鹽業史、四川鹽業史的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還有天車、會館、鹽商豪宅、山寨、鹽道、古街、各色古鎮、井鹽生產現場。在鹽文化最為集中、旅遊休閒設施完善、山清水秀的城區釜溪河和仙市古鎮已成為旅遊觀光休閒帶。
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遺址之一,是世界上發掘和保存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號稱為「凝固的侏羅紀公園」。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有關當局仍然不斷進行恐龍考古發掘,以了解恐龍在地球歷史演化中的情況。
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年首次發掘,1979~1984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範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範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萬塊以上,被譽為「恐龍公墓」。1980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中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國《全球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同意將自貢納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自貢燈會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四川省自貢市 |
分類 | 民俗 |
序號 | 988 |
編號項目 | Ⅹ—81 |
登錄 | 2006年 |
自貢燈會是自貢市由春節至元宵節舉辦的的一項大型民俗文化活動,以燈火、焰火、裝飾、光影為主要表現形式,內容以中國傳統文化及四川當地習俗為主,也隨會加入一些時尚、現代元素,展示豐富多采的民間生活。
自貢燈會始於唐代,興於明清,近代以來,已在自貢當地舉辦了29屆自貢燈會,自1964年至2019年舉辦地點都是在自貢市自流井區彩燈公園。自2020年起移師至位於自貢市東部新城的中華彩燈大世界。因自貢出土了大量古生物恐龍的化石,被譽為「中國恐龍之鄉」,故自1987年以來自貢燈會均名為「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自貢燈會在國內屬於傳統保存最完整最成規模的觀燈民俗活動之一,如今的自貢燈會年產值大約15億人民幣,帶動7萬人口就業,自貢燈會已經形成了自貢特有的文化產業。自貢彩燈已成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名片之一,30年來,自貢彩燈點亮全球,佔據全國彩燈85%,國外彩燈92%的份額。由彩燈、仿真恐龍「領銜」的特色文化出口加快發展,貿易夥伴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年一屆的燈會在農曆正月開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看,並且經常出展到世界各個國家,比如:日本、韓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都多次邀請自貢的彩燈藝人製作彩燈燈組,並獲得了當地人民的一致認可。燈會展覽曾在北京北海公園、朝陽公園等場所舉辦,燈會主辦方也長年在東南亞地區的新年展出。
自貢美食以味道鮮美聞名,而且正宗自貢菜無需味精。川菜分以成都為中心的上河幫,以重慶為中心的下河幫,以自貢為中心的小河幫。自貢鹽幫菜可以算作小河幫川菜。但也有專家學者認為,鹽幫菜與川菜是兩個獨立的菜系。因為自貢鹽幫菜的形成,是歷代外省(尤其是閩、粵、贛)鹽商移民帶來的文化薈萃,不僅僅植根於四川文化。鹽幫菜追求極端主義的味蕾風格,善用椒姜,尤擅水煮與活渡。
自貢鹽幫菜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講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理念。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技法多樣」的傳統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
制扇技藝(龔扇)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四川省自貢市 |
分類 | 傳統技藝 |
序號 | 431 |
編號項目 | Ⅷ—81 |
登錄 | 2008年 |
龔扇是蜀中名扇之一。自貢竹絲扇(自貢龔扇),有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簡直玲瓏剔透,精美絕倫,被譽為巧奪天工的國寶。竹絲扇始於龔氏,故俗稱「龔扇」。至今已逾百多年歷史,是自貢著名的「小三絕」之一。 清光緒年間,由民間藝術家龔玉璋在繼承其父龔爵五技藝基礎上創製而成。在1886年四川勸業道周孝懷創辦的寶川局「賽寶」會上一舉奪魁,選送進皇宮,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大悅,正式賜名「龔扇」,並頒「金質獎牌」。1937年,「龔扇」因而受到了軍閥劉湘的賞識。曾索要一把以徐悲鴻奔馬畫為圖案之「奔馬」扇交英國使者轉贈英國女王。1944年,大鹽商余述懷重金請龔玉璋編織了一把玉柄山水畫竹絲扇,龔玉璋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才編織完畢。余述懷將這把扇子送給蔣介石,蔣介石雙手接過扇子微笑着說道:「龔扇子,我曉得的,我曉得的!」非常喜愛,終日把玩不已,這把扇子至今還收藏在廬山博物館。「龔扇」作為藝術藝術珍品,被領導人作為饋贈外國元首的珍貴禮品,1953年贈送前蘇聯領導人,同年參加德國來比錫國際博覽會獲蘭色紀念章,1972年贈送英國元首,1991年「中國一絕」專題片中央電視一、二合播出。台灣多家媒體曾先後幾次拍攝和播放了「龔扇」製作的全過程,並被《人民日報》《人民畫報》《工人日報》和各級地方媒體多次詳細報道和讚譽。曾赴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銷,受到國際的廣泛稱頌。[71][72]
扎染技藝(自貢扎染技藝)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四川省自貢市 |
分類 | 傳統技藝 |
序號 | 376 |
編號項目 | Ⅷ—26 |
登錄 | 2008年 |
古稱「蜀頡」的扎染藝術,是自貢的工藝奇葩,為「小三絕」之一。「自貢扎染」起源於公元前221年的秦漢時期,流傳於巴蜀之間。在唐朝扎染就已普遍運用,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進入宮廷的高級織物就有蜀纈。歷代眾多騷人墨客描繪扎染的佳句更是膾炙人口,久唱不絕,如「帶纈紫葡萄」「成都新絞纈」(白居易),可見自貢扎染早就成之有名。自貢扎染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其作品主要是以針代筆,運用絞、縫、扎、捆、撮、疊、縛、夾等十多種扎纈手法。將各種圖案(如幾何圖案、寫意圖案、包括人物、動物、花卉、花鳥、書法等)進行扎纈染色後,將其出神入化的表現出來,各種圖案朦朧可見,呼之欲出,極具地方特色。1992年上海科教電影廠在自貢拍攝了科教片《自貢扎染》,在海內外播映反響強烈。自貢扎染歷年來在各種展評優活動中,榮獲「國際博覽會銀獎」、「國家旅遊優質產品」等二十二項部級大獎,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73]
剪紙位列自貢「小三絕」之一,又叫刻紙或者剪畫,是一種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自貢鹽業的發展、彩燈的興盛,大大促進了自貢剪紙的發展。伴隨自貢鹽業興起,大量農村人口進城當鹽工,並將剪紙手工藝帶入了城市。人們常常在節慶舉行熱鬧非凡的「提燈會」、「河燈會」,由於剪紙裝飾彩燈的效果極佳,民間藝人們便逐漸加大了剪紙在燈上的運用,使民間剪紙得到快速發展。20世紀四十年代,湖北人余曼白為生計漂泊來到自貢,並逐漸迷上了剪紙藝術。由於其長期的雕刻書畫藝術實踐和造詣,很快掌握了剪紙藝術技巧,創作風格日臻完善。幾十年來,經過余曼白學生的傳承創新,自貢剪紙出現了不少優秀作品,獲得了許多全國、省、市大獎,並大量出口日本,遠銷到美、英、法、德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受好評。目前自貢剪紙出現了一些危機,特別是在傳承人方面。而多數人又只能製作剪紙,不能單獨創作,也就更說不上剪出高檔次、高品位的「絕藝」作品來。然而,自貢剪紙界一直以剪紙的傳承和保護為己任,正積極搜集整理《自貢剪紙》及文字圖像資料,籌備建立自貢剪紙藝人文學圖像檔案,並擬將其列入民俗博物館展出。此外,還竭盡所能推動民間藝術進課堂。如今,自貢剪紙藝術已被納入中學生勞技課和自貢職業學校學習範圍內,大大增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自清代咸豐(1851年)至清末,許多會館廟宇就在自貢拔地而起。自流井建有七廟,即:湖南湖北入建湖廣廟,祀大禹。廣東同鄉建南華宮,祀南華真人。江西同鄉建江西廟,祀許真君。福建同鄉建天后宮,祀天后聖母。陝西同鄉建陝西廟,祀關羽。貴州同鄉建貴州廟,祀黑神。四川人建川主廟,祀李冰父子。在富順縣,大的場鎮通稱「九宮十八廟」。在榮縣,城區和四十八個場鎮都修建了南華宮、禹王宮、東嶽廟、天后宮、川主廟等。每廟建有面對正殿的戲台,俗稱「萬年台」,以供神會或平時的戲劇演出。多數的萬年台兩邊建有書樓,演戲時,觀眾分男左女右在樓上看戲。舞台正中有八卦、螺形、平面等屋頂。清代咸豐至宣統年間,自貢鹽業的不斷興盛繁榮,作為主要地方文化之一的川劇,也隨着自貢鹽業的發展而興盛繁榮。這一時期,使自貢川劇如同自貢鹽業一樣,盛極一時,許多人都稱自流井是「戲窩窩」、是「品仙台」。「品仙台」的內行就是要從川劇界的凡人中「品」出戲中仙來,也可說是當時自貢一帶川劇活動的代稱。
川劇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四川省,重慶市 |
分類 | 傳統戲劇 |
序號 | 156 |
編號項目 | IV-12 |
登錄 | 2006年 |
自貢川劇的主要演員和樂師,多數是資陽河流派(川劇資陽河流派是川劇的川南風格,在它形成的時期正是川南經濟發展的興盛期,這個時期沱江流域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又受到商業文化的衝擊和洗浴。它的觀眾層面的多樣性,特別是經商識字層面觀眾的增加,促進了這個流派在鑼鼓、音樂和唱腔上的豐富交融,既保持陽剛之美,又並蓄兼收陰柔之麗。並把沱江流域的民間曲藝,和已成套的川劇格式巧妙地滲透,使觀眾感到絡外的親切。同時,它的唱詞吸收了文人詩詞的意境,甚至有的文人如著名詞家、榮縣進士趙熙寫作《情探》,給這個流派在戲文上大為增色)的藝術傳人,如謝海潮、唐金蓮、彭華廷、黃炳南、羅貴元、龔吉升、張明德、張德成、曹俊成等。
建國後,自貢市川劇團受到了中央文化部的表彰,馳譽全國。改革開放以後,自貢的川劇名噪江河,它以幾齣連台好戲,轟動了京城,震驚了台港,一出《中國公主杜蘭朵》的川劇,還影響到歐洲的意大利。[74]在經過了多年的沉寂後,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上,自貢市創作選送的大型川劇《夕照祁山》榮獲優秀劇目獎,這是全國戲劇節的最高獎。[75]
自貢是一個移民城市,是一個具有開闊胸襟、廣納百川的城市,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自貢經過戰亂後,原著居民幾近殆亡,明朝和清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的「湖廣填四川」移民潮。移民從四面八方湧入這座城市,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
井鹽業是一個必須務實且具有開拓冒險精神方能成功發達的實業。實業使自貢人從傳統中走過來,但又不囿於傳統。甚至整個城市連封閉的象徵物城牆也不需要。實業是井鹽業的本質特徵,開拓和冒險,從文化意義上反映了鹽與這座城市的理性關係。 隨着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自貢以平和開放的胸懷,綿綿不斷地接納着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於是,「王三畏堂」的祖先從湖北來了,「李四友堂」的祖先從河南來了,「胡慎怡堂」和「李陶淑堂」的祖先從江西來了,「顏桂馨堂」的祖先從廣東來了。自明末清初以來,在短短的二三百年間,陝西人修建了「西秦會館」,湖南、湖北人修建了「禹王宮」,貴州人修建了「霽雲宮」,福建人修建了「天后宮」,廣東人修建了「南華宮」,一時間,在自貢這片土地上會館林立,方言薈萃。四面八方的人來了,帶來了四面八方的社會資金,而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這裏匯集、交融和升華,形成了這座移民城市開放的氣質、非凡的智慧和創新的精神。
外省人熱愛這片土地。他們寫下了「萬里因循成久客,故鄉無此好湖山」的楹聯掛在新家的大門兩側,成了這裏的主人。古老的城市,小鎮,城樓,建築,這些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存證,是每一個華夏子孫血脈中的記憶,它們讓人們產生縈繞不去的懷念。故鄉,是每一個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移民到自貢的外省鹽商也不例外。外省人或外地人在自貢這片土地上,為匯聚鄉人,共敘鄉情,相互提攜,修築了大量的會館。會館建築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它作為明清時期一種重要的公共建築,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自貢會館建築作為一個在特殊城市經濟體系下產生的會館建築類型,有其特殊的形式及文化內涵。[76]自貢的會館可分為同鄉會館、行業會館、同鄉兼行業會館。自貢的會館文化在清朝和民國都相當著名。
自貢市的移民比例遠遠高於四川省平均水平,人口結構以外省移民為主。然而,如今,自貢從一個人口淨遷入城市變成一個人口淨遷出城市,全市四區兩縣大約有40萬人在外地工作或學習。
自貢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風景名勝眾多,且獨具特色。[77]侏羅紀恐龍遺蹟、鹽文化景區、自然風光都是自貢旅遊的看點。每年春節前後,享譽海內外的自貢國際燈會暨經貿交易會都會盛大舉行,燈會期間的自貢市區,流光溢彩,燈火繽紛,吸引着海內外的遊客紛至沓來。
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是自貢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優秀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民間藝術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場面宏大,燈彩豐富異常。按類型分,自貢燈彩主要包括工藝燈、座燈、組燈等幾種。多表現民間傳統、古典名著、神話故事等題材內容,具有大型、群體、聯動的特點,成為中華民族彩燈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自貢燈彩構思巧妙,製作精細,用料獨特,瓷器餐具、玻璃瓶、蠶繭、細竹篾、扎染、絲綢等均可用為製作燈彩的原材料。傳統製作技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製成的燈彩五光十色。從大至100多米的高大燈組,到小可盈尺的文創燈飾,從流光溢彩的現代燈光,到皇家氣質,自貢的制燈人無所不能,無所不用其極。而用一組燈,講一個中國故事,這又是自貢燈會的特別之能事。
1963年12月12日,中共自貢市委決定,在1964年的元旦舉辦燈火晚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自貢第一次官方組織燈會活動(後將燈會活動延至1964年春節舉行)——「自貢首屆迎春燈會」,也是「自貢燈會」的起始點。繼1964年春節燈會之後,自貢市人民政府又於1965年、1966年春節在自貢市人民公園(後更名為自貢彩燈公園)舉辦迎春燈會。在1987年之前,自貢燈會的舉辦主要是作為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而1987年,自貢開始舉辦第一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這次是把經貿活動引入燈會的舉辦機制之中,以促進自貢對外經貿交流聯繫。2020年,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舉辦地從市彩燈公園遷到東部新城中華彩燈大世界。
位於自貢市東部新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自2020年起是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永久舉辦地。由華僑城運營管理,以新興的文旅運營思路為傳統彩燈文化注入生機,以燈為媒,傳承自貢彩燈非遺文化,創新「彩燈+」的大場景營造,推動彩燈產業數碼化轉型,保留「高、大、新、奇、特」傳統風格技巧,實現傳統燈會與現代新時尚、新媒體、新技術等高科技融合。2021年12月31日全新開園[78]。2023年中華彩燈大世界二期正式啟動建設。
彩燈公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930年,取名「滏溪公園」。1941年為紀念自貢籍國民黨元老謝持更名為「慧生公園」。1950年更名為「自貢市人民公園」。1964年-2019年每年春節前後在此舉辦自貢燈會。1988年,隨着自貢燈會的日益火爆,經中共自貢市委、自貢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園更名為「自貢彩燈公園」,並由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管理。園內設有中國彩燈博物館,為世界上唯一一座以彩燈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
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公園路6號,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的關於彩燈文化的專業博物館。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建立的作為中國彩燈「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專門機構,也是自貢市「南國燈城」形象的重要標誌。
中國彩燈博物館按東南大學建築系設計方案修建,被評為中國建築設計最高獎「魯班金獎」。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75平方米;建築以燈為主題,似一組大型宮燈建築群。入夜,館體的輪廓燈此起彼伏,高照泛光燈從同角度照射白色牆體,館內彩燈光彩外泄,交相輝映,流光溢彩,銀河落目。館前廣場開闊,左側及中部是原中共對外宣傳小組組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朱穆之題寫的館名及自貢籍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倩先生的建館碑記。內設8個展廳,分序廳、中國彩燈歷史廳、中外彩燈風情廳、自貢彩燈精品廳四大部分,數十個單元陳展。
四川省第二個世界級地質公園,中國大陸首個以城市名命名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四川自貢地質公園由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蹟園區和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蹟園區組成。公園北起榮縣觀山鎮,南至榮縣東佳鎮,西達自貢市與樂山市界,東抵大安區三多寨鎮,面積1630.46平方公里。該地區在2001年3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並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添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79]。盛產中侏羅世恐龍及其他脊椎動物化石,在以發現的2800m2範圍內以鑑定出200多個個體,1 萬餘件骨骼化石,有恐龍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魚類、兩棲類、似哺乳爬行類,分屬18個屬21個種(其中20個為新種),門類多,保存完整。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博物館先後榮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文化部「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四川省重點博物館」和「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30個中國精品建築」等殊榮。是中宣部、科技部命名的全國100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一、「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2022年,二號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探秘館)正式開放。
為自貢恐龍博物館二號館,建築面積為3334平方米,共分四層,總面積3334平方米,展陳面積2930平方米。其中,保留有環繞三面的地層剖面400平方米,以及坑底面積約150平方米的若大一個化石遺址坑。圍繞恐龍的演化,分別設計「恐龍崛起」「史前霸主」「帝國沒落」「恐龍飛天」「剖面和遺址」5個單元。探秘館在內容上跳出了自貢恐龍的範疇,展品更加多樣化,既有從三疊紀、侏羅紀到白堊紀的恐龍,又有與恐龍同時代的貴州龍、魚龍、鱷魚、龜、蜥蜴、鳥類、琥珀以及動物行跡、隕石、岩石、沉積構造等共150件展品。外型設計形似一分為二的一個恐龍蛋——象徵恐龍生命從中破殼而出。
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方特恐龍大道1號,緊鄰自貢恐龍博物館。佔地面積40多萬平方米。四川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被稱為中國版的「侏羅紀公園」。包含九大方特獨家打造的室內大型高科技主題項目和三十項室外遊樂項目,以及數百項特色休閒景觀和主題餐廳、商店等。遊客將在《熊出沒之重返侏羅紀》中跟隨「熊出沒」家族開啟一場穿越冒險之旅,在《生命之光》追溯地球億萬年進化史,在《飛上藍天》裏沉浸式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在《飛翔》中與翼龍一道翱翔藍天,在《河谷探秘》的漂流之旅中尋找恐龍足跡,在《青銅祭》重回三星堆探尋古蜀國文明。樂園還有眾多大型室外遊樂項目和親子互動項目,是合家歡人群休閒度假的首選地。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自貢恐龍博物館旁,佔地120畝,擁有過山車、摩天輪、大擺錘等大型傳統遊樂項目。此外還落成了高科技新航標VR體驗館。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境內,大型矽化木埋藏在距今1.6億年的中侏羅紀下沙溪廟組底部砂岩之中,產地和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相毗鄰,而且同屬於一個地質構造單元,因此,對研究中侏羅紀時期自貢市的古地理、古氣候環境以及與恐龍之間的相互關係;對研究自貢的地殼變動,都具有科學價值,是「大自然的紀念碑」。
位於自貢市榮縣金花鄉桫欏自然保護區內,為古代造山運動形成的巨大漏斗型深谷。以其獨特的桫欏樹林和青山綠水而著稱,是一處優美絕倫的自然風光勝地。有「昔日恐龍糧倉」,今朝「桫欏氧吧」之美。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楊家衝上鳳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的鹽業核心園區。歷經一百餘年的生產,保存基本完好,系極其珍貴的清代井鹽生產遺址,為清代自貢社會經濟發展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是世界上唯一現存鹽井和天車最集中的區域。
2022年5月7日,累計投資2490萬元,是在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上建設的新場館——自貢博物院建成掛牌。設置有500餘平方米的室內展廳,佈置有「何以鹽都——自貢歷史文化陳列展」。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安街289號,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鑽鑿的超千米深井,井位海撥341.4米,處在一口叫做長堰塘的堰塘旁邊。該井開鑽於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歷時3年,方始鑿成。井深1001.42米,既產鹵,又產氣。當時,滷水自噴量每日約14立方米,並且能日產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氣,可供14噸鹽的燃燒。
位於自貢市貢井區扇子壩大塘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是自貢還在生產天然氣和滷水的古井之一。始鑿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東源井採用衝擊式頓鑽鑿井法鑿成,採用盆裸眼敞口、無阻提鹵採氣工藝,為世界低壓天然氣開採史上所獨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到訪自貢時,點名參觀這口天然氣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劉少奇、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等也曾到此參觀,中外地質、鑽井專家多有考察研究。
位於貢井旭水河北岸,鑿於北周武帝時期。是千年鹽都的發祥地,由此得名的公井縣曾是榮州最早的駐地,是自貢市區和榮縣縣城肇基的共同源頭。為紀念大公井的功績,在該鹽井廢棄多年之後,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據廟裏一塊殘存的石碑座上刻字證明),在其遺址上修建了東嶽廟。
位於自流井老街,這個地方鹽滷、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經過數十年的開發,便鑿成380眼鹽井及眾多天然氣井。到明天啟年間(1621—1627),自流井一帶已是一個井灶星羅棋佈、天車鱗次櫛比的新鹽區。自流井地名因此而得名。
張家沱鹽業遺址位於自貢釜溪河南岸,富台山下,是自貢市區內還保留舊貌的民居建築群,同時因為一地同時修有三個祠廟而聞名。
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安路西側。前身為自貢曾經最大的製鹽廠大安鹽廠,始建於1957年。隨着經濟調整與環境改善的需要,大安鹽廠於2012年停產,遺存了較為完整的近現代製鹽工業遺址。項目一期依託原大安鹽廠真空製鹽遺址進行更新改造,佔地 45 畝。入選四川省第一批省級工業遺產項目。
位於富順縣城內鹽井街,是自貢開鑿最早的鹽井之一。
是自流井區保留的唯一的清乾隆時期開鑿的天然氣井,是世界上生產時間最長的天然氣井。
位於火井沱西坡,系著名鹽業世家王三畏堂末代總理王德謙創辦,開鑽於民國十二年(1923),完鑽於民國十七年(1928),井深1,062米,井徑20厘米,天車高15米,現產天然氣。
位於火井沱通洪井東坎下,系著名鹽業世家李陶淑堂之孫李敬才(三多寨創建人之一)開辦,開鑽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完鑽於民國二年(1913),井深1,052米,井徑12厘米,井架高15米,現產天然氣。
位於今源淵井市場水果批發處原「卷龍橋」附近,開鑽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完鑽於咸豐四年(1854),長達34年,是古鹽井中較早、開鑿時間最長的鹽井,井深590餘米,氣鹵雙全,井架高30餘米。
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解放路173號,為清乾隆元年(1736)陝籍鹽商集資修築的同鄉會館西秦會館,也是原國民政府時期自貢市政府所在地。融明清兩代宮廷和民間建築風格於一體。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鴉片戰爭前清代社會生活、經濟狀況、宗教藝術的實物標本。
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以鹽業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1959年由鄧小平倡議在西秦會館內建立,是中國博物館發展歷史上最早建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反映了中國的鹽業生產和科技史以及自貢城市變遷史。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現管理西秦會館、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兩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井鹽歷史文物為基本功能。現收藏有可移動文物18214件,基本陳列有中國井鹽科技史、自貢鹽業地質陳列、自貢鹽稅史陳列。
又稱南華宮,坐落在貢井區糍粑街與棗子園之間。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為自貢的廣東籍鹽商所建。座北向南,建築技術精湛,整個會館宏偉壯觀,佔地一千多平方米。四周高牆合圍,上端多級峭壁,吻接燕尾飛檐,加上風火牆層層疊疊,整個牆體蔚為壯觀。
現為全國首個以「抗日獻金運動」為主題的陳列館,由全民抗戰、抗日救亡、傾城巨獻三部分組成,展陳面積近1000個平方米,藏品100餘件,見證了自貢抗日獻金運動的輝煌歷史。
原址位於自流井後山坡文化宮,自流井舊城改造時被不顧諫言的人民政府強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商人政府——「自貢地方議事會」便是1911年在這裏誕生。
位於自貢市沿灘區。天上宮是由福建鹽商修建的同鄉會館。建築設計尊重了道家學說,同時也是清代自貢鹽業經濟發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歷史研究價值。位於古鎮半邊街內,坐東向西,整體建築呈四合院佈局,磚木結構,抬梁、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徽派懸山、硬山式屋頂。
位於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街道老街社區新華街42號,坐西北向東南。原配有東西廟院,大小花廳戲台走廊,鐘鼓二樓(八角亭)。廟裏供奉有神像,大小山門前有一月亮壩,俗稱扯謊壩。
位於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街道老街社區,2012年7月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黔省會館,為貴州商人款敘鄉誼、聚眾議商之會館。建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坐落於貢井老街十字口西。殿宇式建築制式,質樸恢宏,木雕石刻精美,風格傳統,碎瓷鑲嵌,精美玲瓏。貴州廟與貢井地區所有會館、寺廟不同之處為:正殿中部向庭壩凸伸出數米。
坐落在自流井區沙灣的釜溪河畔,背倚龍鳳山,是一座造型獨特的清中葉建築,自流井勝景之一。現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十五年(1889),鹽商巨賈信奉風水,不甘財源外流,集資在龍峰山麓釜溪河"石龍過江"處建廟鎮水,供奉"鎮江王爺",由三多寨佛子寺陳保初主持施工,光緒三十二年(1906)告竣。抗戰期間修建井鄧公路致正殿被拆除,現余戲樓、飛檐臨空、獨具形勝,是四川已不鑫見的清代川劇舞台。
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中華路,全國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民間俗稱為張爺廟,是祀奉桓侯張飛的廟宇,因張飛是屠夫出身,為舊時屠宰幫的行業會館。是一個由山門、正殿、戲樓、鐘樓、鼓樓、月台組成的四合院,周圍有山牆環繞,桓侯宮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卷棚式歇山屋頂。與西秦會館同為清代鹽場繁榮時期眾多精美會館建築中的兩顆明珠。
由自貢鹽場的燒鹽工人發起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修建。除拜神求佛外,還起到協調工人間糾紛和處理同行間事務方面的作用。
位於四川省富順縣代寺鎮十字街口旁,是為祭祀李冰而建。李冰因治水澤被全川,老百姓感其功德,立廟以祀,遍及川渝。代寺川主廟其實早已毀棄,僅存廂房和戲台;戲台斗角飛檐,古意盎然,廂房之間寬大的空地用片石鋪就,是當年廟宇所在之地,如今只剩下一個廟宇空名。
1914年,北京政府在自流井設川南鹽務稽核分所,其址在今沙灣飯店舊樓位置。此後二十年中,行鹽制度多次變更,其時正值四川軍閥割據,鹽運使一職均由軍閥把持。1935年,國民黨取得自井市的控制權,撤銷了地方軍閥把持的鹽運使署,由川南鹽務稽核所接收鹽務商行,改稱「四川省鹽務管理局」,仍設原址。1935年更名「川康鹽務管理局」,負責管理四川省、西康省以及重慶院轄市的鹽政。
民國鹽商公館,是大鹽商羅筱元的西式公館,坐落於檀木林,是自貢鹽商最重要的建築遺存。鹽商羅筱元從王三畏堂的一個普通學徒成長為舉足輕重的資本家,而後修築了這一處環境清幽、豪華且頗具西方氣派的園林別墅。洋樓廣院,遍植花木,院中有亭有榭,有山有水,營造出一個城市中的山林「羅園」。中共政權建立之後不久,人稱「小諸葛」的羅筱元也深知自己的「羅園」也必將易主。他遣散了傭工,以低價9,000萬元(合現人民幣9,000元)賣與中共當局,自己則搬入興隆街,過起了普通平民的小日子。從此,「北苑」成為軍政要地,為「中共自貢市委」所在地,北苑西北部則成為最高檔的接待首長的內部招待所,朱德、鄧小平、董必武、賀龍、胡耀邦、李井泉等黨政大員都曾入住此園。1953年的一天,經歷了人生沉浮的羅筱元漫步來到寄託了他畢生心血的羅園,希望一睹故地。然而這裏已是物是人非,威嚴的門衛不認識這位昔日的主人,徘徊良久不得進入,只得繞園一匝,無限感慨,詠成七律一首:「百樹梅花手自栽,故居近日喜重來。到門被阻情何薄,繞屋遙看興不衰。半畝海棠紅似錦,盈池春水碧於苔。羅園兩字依然在,人我何需費疑猜。」他也因這首「反詩」而在文革中被當局打倒。而今,北苑己改造為一家五星級酒店,其餘園林則繼續作為中共自貢市委辦公場地(除辦公大樓外均開放參觀)。
民國鹽商公館,建成於民國三十五年,是大鹽商侯策名修建的西式公館。涵院建築頗為考究,整個建築座於小山之下,俯瞰釜溪河,一樓一底兩層。牆體青磚水磨平砌,木材多選用杉、楠;樑柱、梯台地板多用珍貴楠木,礎石用堅硬的黃漿石,瓦也是專門精製的。計有廳堂、書齋、寢室、廚房等二十餘間,樓上樓下均環繞寬敝的走廊,樓下立柱還做成當時豪華的白色水磨石。室內陳設均購自上海、杭州、重慶等地最時興的物件。院內隙地佈置有花園,綠草如茵,名花艷麗;徑道兩旁栽植楠木,花樹,使建築簇擁在幽靜而又清爽的園林之中,工程歷時三年,耗資甚巨。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鹽商住宅,現為久大集團所有。
位於貢井區筱溪街境內,地處太平山南麓金魚河側的青槓林,全國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清末民初大鹽商張伯卿的公館,於1923年動工修建。按當時德國領事館式樣仿羅馬式西洋樓房建造,佔地8,000餘平方米。「張園」主樓建築,由四川邊防軍自流井提款處處長德陽名士黃秋帆設計,按當時德國領事館式樣仿羅馬式樓房建造,室內家具均以名貴木材製作,客廳內擺有太平天國天王府中的遺物,紫檀鏤空寶玉交椅8座,樓房面積1148米。內側走廊以園柱承辦,柱面以水泥、白灰糯米漿調製的沙漿塗抹,再嵌以卵石抹平,由著名工匠楊錫三製作。樓房佈局典雅,裝飾華麗,青瓦屋面,橫開木窗採光通氣。門前為石砌月台,前面有人工挖築的140平方米的池塘,池中建有磚木結構的船形亭閣,取名望湖(今為桂影湖),施工所用河沙、卵石均從百里之遙的內江運來。
坐落於今沿灘新城龍湖新城,自貢市第一批井鹽歷史文化遺蹟。晚晴鹽商府邸,建於清朝光緒末年,1890年動工修建,1896年完成,是大鹽商王和甫(1867—1930)弟兄5人為紀念父親王子誠所建的私家宅邸,謂「子誠公祠」,外人稱之為「王家大院」。
2020年,自貢市人民政府擬將王家大院打造為自貢鹽幫菜博物館,對王家大院古建築進行保護修繕。2020年9月,「鹽幫菜」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簽約儀式舉行,將打造一個以鹽商文化為主脈、王家大院為核心、鹽幫菜「兩館一中心」為支撐點的城市綜合配套區。
坐落於今高新區板倉壩。自流井大鹽商財團王三畏堂的祠堂,是王三畏堂首任總理王郎雲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修建的,佔地1700多平方米。王三畏堂系王朗雲父輩弟兄三人於嘉慶年間創立的,在王朗雲手裏達到鼎盛,有鹽井40餘口、火圈700餘口;鹽號遠及重慶、宜昌、沙市、洋溪、漢口等地;田莊遍及富順、威遠、榮縣、宜賓數縣,年收租谷17,000餘石,年收入約100萬兩白銀,「富甲全川」,馳騁鹽場一個多世紀。
清代鹽商豪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落於今貢井區長土鎮。胡慎怡堂是清代自貢鹽場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先輩胡元海以經營布業起家,取名元和店,發家後經營鹽業,故人稱「胡元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胡汝修又於宅左利用灌田上下水池、高樹茂林,仿《紅樓夢》裏的大觀園亭式,新建祖祠一院。另闢一門,系三開間門房。門拄上鐫刻晚清第一詞人趙熙題書的楹聯曰:「四序和神清潔,一堂水色山光。」園內花木扶疏,甬道虬環,曲曲折折,蔭蔭陽陽;魚池建半島,島上掩垂楊;月宮門庭靜,山青弘館幽;花溪繞屋,石橋架岸;紅荷湖滿,船屋翼然;波光瀲灩,雲翳幽幽,湖山景色,皆收一園。此時的胡元和儼然《紅樓夢》中之榮國府一樣的顯赫於世了。趙熙的著名詞曲「更闌靜,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樓台」便是1902年於胡元和創作的。此外,還有「大山松所」為子侄輩居所,也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宅院內有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民國元年所書「功在桑梓」匾額。民國二年(1913 )胡鐵華退居之後,常同一些所謂詩人、名士唱和園中。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來自貢時,便下榻於此。
自貢「新四大鹽商」之一的余述懷堂號兼宅邸,位於貢井區。
自貢「四大鹽商」李四友堂的府邸。
系自流井銀錢業富商唐述堯住宅,閣樓平房聯為一體,門前桃樹數株,翠竹千竿,環境幽雅。
自流井老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發祥地之一,是自貢鹽文化的生動再現。自流井古鹽道和川南民居,沿釜溪河岸綿延,自新橋至大同橋,位於自貢市舊城中心,是舊時運輸井鹽的古鹽道,也是舉世聞名的「自流井」遺址所在地。現存路邊井、錢川井、榮華井、四望井、火龍井等鹽氣井遺址令遊人駐足。善後橋、自流井遺址、鹽運碼頭呈現於釜溪河畔。老街內有茶館酒肆、畫坊藝苑、工藝作坊、千年古井遺址復甦等。2023年1月15日,經重新規劃整修後的自流井老街全新開街。
貢井老街、河街一帶,是自貢市的發祥地之一。是以明清建築為主的鹽業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貢井區旭水河西岸。了解古代大公井鹽商、鹽工的民風民俗和會館移民文化的地方,展現了川南民居和外省移民民居的特色。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老街河街一帶,已有300餘口鹵氣井。由於貢井的鹽滷豐盛,煎煮不及,因此在1880年後,就用長達數十里的竹梘,經土地坡長途運輸至自流井郭家垇煎煮,每天可輸鹽滷3,000餘擔,成為自貢一獨特景觀。陳家祠堂位於貢井河街,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曾是清代榮縣貢井分縣縣丞居所,縣丞署專司鹽業生產、運輸和銷售,堪稱中國最早的鹽業「經濟特區」,視為清代自雍正七年後在榮縣設立貢井分縣專司鹽務的歷史物證。這條老街也是鹽馬古道的起點。
位於自貢市沿灘區。昇平街是現在沿灘城區的起源地,濃縮和見證了沿灘的「因鹽而聚財、因財而聚人、因人而成邑」的發展演變。昇平街形成於明清時期,歷經由場設鎮、由鎮變區的歷史變遷。早在明清時期,因鹽業鹽運興旺而自發形成了集市場鎮—甑子場。1851年,清道光末年又由地方官員正式命名為太平場,屬四川省下南道敘州府管轄。1869年,「湖廣填四川」落戶的客家人在此興建會館宗祠,定地名為昇平場。1932年,「川鹽濟楚」時期鹽運興旺,鄉紳宋躍如集資擴建,由場設鎮,命名為坪灘鎮。1939年,時任鎮長羅緒東以「坪灘鎮」是沿釜溪河延伸而建為由,改名沿灘鎮。昇平街為當時沿灘鎮的唯一主街道。昇平街自然資源、歷史資源、文化資源豐厚,擁有釜溪河及沿岸的自然風光,享有庸公閘、九廟四宮、雙牌坊等歷史人文遺蹟,富含因鹽運而生的船和物,因街市繁榮而生的人和事,是運鹽櫓船、鹽運鐵軌、客運汽車、黃包車、獨輪車、知名商號、名人軼事的集聚地,是昇平街歷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特徵。
是建於隋代的千年古鎮。相傳,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羈,厭倦天庭奢靡,嚮往人間美景,一日攜牡丹仙子,荷花仙姑,與獅,龍,虎,象,猴偷下凡間,在古仙市一帶肆情嬉戲,樂而忘返,竟在河畔側臥而寐。玉帝大怒,遂施法收回其靈魂,讓其軀體留在人間化作山水。因此從高處看,古鎮的山形地貌,就象一位側窩的美少女,釜溪河在此又有一灘,恰在仙女腳下,故名「仙灘」。它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有「中國鹽運第一鎮」之稱。古鎮成為井鹽出川的第一個重要驛站和水碼頭是釜溪河當年重要鹽商碼頭之一,會館建築保留着原有風貌,寺廟祠堂眾多。
艾葉古鎮所在的艾葉鎮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百鎮建設旅遊類試點鎮,核心區李家橋社區和竹林村為中國傳統村落。鎮域範圍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2處),有文物保護點18處,另有29處遺蹟(址)。中華老字號、自貢小三絕之一—龔扇生產基地座落在核心保護區。艾葉古鎮因鹽而名,因灘而盛,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是自貢井鹽發端之一,是自貢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公井古城重要區域,也是自貢世界地質公園構成區,素有鹽運第一灘、「八里秦淮」發端處的美譽。
獅市古鎮、牛佛古鎮、趙化古鎮
又稱「八里秦淮」,這條水道是鹽馬古道的起點。平橋瀑布,是世上難得的城中天然瀑布奇觀。兩岸一色黛瓦粉牆的房屋,吊腳出檐,遮蔽為市。上游艾葉、長土的產鹽紛紛集於平橋堰上,轉堰下換船,號子震響,橈聲伊呀。下游瀑水衝激,鹽船麕集,櫓動船飛,紛紛東行,更是壯觀無比。貢井的繁華富饒,盡匯於此矣。
坐落於大安區三多寨鎮牛口山,建成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考其名由,合三姓共建之功,寓莊子「三多」之意,多福、多壽、多男子也。有「川南寨堡之冠」美譽。 中共入駐自貢市時,由於當時寨主怕被「共產」,雄踞寨上,民兵久攻不下,解放軍到來才順利拿下,可見其城堡的地勢險要。建寨伊始,李、顏、王三家以寨主身份優先擇地,營建住宅。除三大家族外,自流井、內江、富順的鹽商巨富、鄉紳官宦,也紛紛進寨建造各種風格家宅,佈局多嚴謹,庭園幽深,花木名貴。顏家桂馨堂帶頭所種的梨樹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漫山遍野的規模,是春天郊遊的好去處。沈從文在《沈從文全集》裏提到:「車子快到自貢時候,看到懸崖上有個大寨子,兩道石頭城牆,簡直是天方夜譚環境……山頭上的寨子,名三多寨,有呈貢縣七八個大,在山頂上,兩道城牆,四面懸崖,壯觀之至。」「遠看寨門窄窄的,上去的小路又陡又長,兩邊山坡一層層金黃油菜花,鑲着碧綠的豆田麥田,像在夢裏才能見到。」「我極希望上三多砦去住一二月,可望寫成一個好中篇小說……用那個山砦作為背景,寫成的小說,將比《智取威虎山》畫面現實性好……」
分佈於貢井區、沿灘區等地,漢代墓群(疑夜郎國文化遺存)。
位於富順縣。
抗元名城。
即今釜溪橋,又名新橋。系1921年地方人士捐資、三多寨佛子寺陳保初修建的7孔不等跨石拱橋。1925年竣工,時值四川軍閥「善後會議」在井舉行,因劉湘題「善後橋」而得名。抗戰時屢遭日機轟炸,1952年更換橋面,1956年加固加寬。橋長101.6米,車行道寬8.8米,行人路各3.5米。
抗日戰爭期間,為利鹽斤運銷,川康鹽務局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1月15日開工建設此橋,時名鹽井河大橋。橋為石砌橋墩橋台5孔15米跨鋼筋混凝土梁式橋,橋長75米,寬6.5米。1940年7月31日竣工,命名釜溪橋,市民多稱「洋灰橋」。因1949年12月自貢和平解放,部隊從沿灘經此進入市區,1966年更名解放橋,同時加寬橋樑至13米,其中車行道8米,兩側行人路各2.5米。2000年,隨解放橋立交系統工程建設,將原橋拆除改作斜腿剛構橋。
水涯居原為川康鹽務局官邸所在地和釜溪河上著名的鹽運碼頭之一。自貢場區關外督運處設有兩官倉,西官倉在東興寺,東官倉亦在水涯居。涼高山、大安兩場及東嶽廟產鹽,皆由人抬馬馱至水涯居碼頭裝船遠運,熱鬧非凡。
紅岩英烈江姐(江竹筠)的故居。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姐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和省紅色旅遊景區。基地內有江姐文化藝術中心、江姐故居、江姐雕像和江姐公園一一呈現。周圍有複製版的「渣滓洞」開闢為影視基地,《江姐》、《烈火紅岩》、《追捕渣滓洞劊子手》和《時光戀人》等影視作品曾經在這裏取景拍攝。
自貢市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名人故居。位於榮縣雙石鎮蔡家堰村六組,是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等,200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分為故居、吳玉章夫婦合葬墓、樹人苑三部分。
全國第一個脫離清朝統治而獨立的地方,辛亥革命榮縣首義的見證。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的故居,位於富順縣趙化古鎮。
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革命先驅謝奉琦,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手書「謝將軍府」牌匾懸掛於謝奉琦舊宅。惜房屋和中山先生手書牌匾已被中共當局拆毀。辛亥百年紀念時,當局在貢井區院子壩謝奉琦故居(殘存)前設立了「謝左將軍府」標牌。
辛亥革命元老雷鐵崖的故居,位於貢井區和自流井區之交的石頭溝,現僅剩後廳一列正房,遭村民拆建,房屋亟待修繕。
位於匯柴口南坡洗腳河邊的「小竹灣」(民國時與匯柴口同屬一個「保」),亦為先生辭世之地。李宗吾先生25歲時感悟「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其代表作《厚黑學》自民國初(1921年)問世以來,驚世駭俗、毀譽交加,在近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影響中國二十世紀20大奇才怪傑之一」。
國民黨元老謝持的故居,位於富順西湖畔,房屋已被中共當局拆毀,只剩下一座小碑亭,石碑正面是1944年于右任親書的「謝持故居」四個大字,背面是謝持生平簡介,為2004年當局重修立碑。
位於仙市古鎮。
中共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故居,位於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園村。
國民黨陸軍上將但懋辛的故居,位於榮縣。
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仿山東曲孔廟而建。中國發現的唯一裸體「孔子」像,在文廟頂部發現。是全國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景區,大佛寺座落在榮縣城郊大佛山(亦稱真如岩)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來坐佛佛像,世稱榮縣大佛。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僅次於樂山彌勒大佛,為中國和世界的第二石刻大佛和坐姿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釋迦牟尼佛。
造像上千尊,唐宋時名「浮圖崖」,亦稱千佛崖。因其眾多佛像裝金飾彩,陽光照射,金碧輝煌,故又稱「金碧崖」。佛像為唐代開鑿的彌勒坐佛,佛高5.8米,寬2.6米。
川南佛教信徒朝拜峨眉山的第一座腳廟。
東興寺街、東興寺小學以寺命名,疑為東興寺小學校舍,約1990年代初被拆除改建教學樓,此後東興寺小學也不復存在。
始建於南明永曆年間(1654年),此時川北已被清軍佔領,生靈塗炭,川南自流井仍處於南明治下,官民為明王朝永存而建造此廟祈福。
自貢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位於自流井近郊。民國時期歸屬自流井,現行政上劃歸威遠縣尚義鎮地界。抗戰時期,東北中山中學內遷至此。
在富順縣。
位於富台山腳下的「沱灣」,與王爺廟隔河相望。
自貢市富順縣南20公里的沱江上,有「青山鎖峽」風光,在海拔597.6米的高山頂,相傳明朝建文帝曾流落到這裏,並在金鈿寺出家為僧。據傳,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敗而逃亡,至雲南水嘉寺削髮為僧,繼後漂流,歷時40載。建文皇帝到富順金鈿寺後,修身養性,覺得此山空靈幽靜,隔世甚遠,於是詩心泉涌,曾吟詩多篇。明代成化年間重修金鈿寺,塑有建文皇帝像,並以木匾鉚刻建文帝朱允炆律詩4首。建文帝在金鈿寺北寨門外「峻岭雲飛」的地方,留有4個具有哲學意味大字的手跡:一曰「易存」;一曰「固形」,凝重深刻在兩座巨石之上。
位於釜溪河畔觀音岩,因岩壁上有觀音大士形而得名,加之山泉清沏,更切合觀音菩薩聖水的故事,明代已成為朝拜的一方福地。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在岩下修建城隍廟(已毀)之後,相繼在岩腰建觀音閣,1990年代經維修改建成現制。
在富順縣童寺鎮,是川南一帶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山,海拔約449米,遠觀似昂首展翅的天鵝,故名鵝山。相傳寺內的普賢菩薩等三座佛像是從峨眉山飛來,兩山之名同音,為示區別將峨眉山稱為大峨山,將鵝山稱為小峨山或二峨山。川南20多個縣份,形成了遠朝大峨山、近朝小峨山的民俗。
位於榮縣長山鎮。因山上供奉有道教真武祖師神像而得名。相傳此山與峨眉山、鐵山是三姊妹。
位於檀木林大街,《辛丑條約》簽訂後規定「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西方天主教開始傳入自流井。天主堂,基督教堂、福音堂、福音醫院等興建於正街和后街。
位於貢井街和平路,修建於1902年。
夏天荷花盛開時是最佳旅遊季節。富順西湖周邊的名勝古蹟也很多,如五虎山、讀易洞等,附近鍾秀山上有米芾的書法石刻。
位於梧楓水與壽水河這雙溪匯合之處,是一個風水絕佳之地,位於榮縣城西約2公里的旭水河源頭。湖光水色,風光優美,人文自然景觀並立,宋代湖畔曾有橫溪閣,是自貢古代的藏書閣。陸游曾幾度游此,賦詩飲酒,留下《晚登橫溪閣》詩二首和《沁園春·三榮橫溪閣小宴》三闋。
位於位於自貢市貢井區中心城區釜溪河幹流上,是中國城市中唯一的城中天然瀑布。平橋瀑布水位垂直落差近6米,斷岩峭壁,奇石犬牙交錯,枯水期碧水陡落形成水簾,有「行走天下路,難見市中瀑」之美譽。平橋瀑布周圍也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在釜溪河畔,王爺廟對岸,這三個字系1928年由自貢商會會長郭夢之於青神中崖寺所摹蘇東坡筆跡。「喚魚池」下,山泉飛瀉,水面空闊,深不可測,淵魚時現,常有遊人垂釣,漁舟撒網。沿魚池東行百餘米為釣台,石壁上刻有太虛大師榜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再往東,張愛萍將軍手書的「鹽都自流井」赫然鐫刻在關外石壁之上。
春天桃花、梨花、櫻花盛開時,是最佳旅遊時節。
侏羅紀時代的森林。
是國家AA級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擁有全市中心方圓20平方公里內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水庫面積達400餘畝,庫容量264萬立方米,森林面積4.8萬平方公里,2010年全區綠化覆蓋率為36.08%,森林覆蓋率28.2%,景區內生態宜人,風光秀麗,是遊客旅遊、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俗稱「花海」或者「重灘花海」
位於榮縣花龍溝。
位於貢井區西南31公里處蓮花鎮,素有「萬畝竹海」之稱,所到之處,極目遠眺,滿眼蒼翠。
在富順縣。
在大安區。
流經自貢市大安區和富順縣,每年端午節有賽龍舟活動,此時是體驗自貢傳統民俗的佳節。
威遠縣和榮縣的交界處。
自貢歷來文教興盛,人物傑出。陸游就曾在詩中評價自貢榮縣說,「其民簡樸士甚良,千里郁為詩書鄉」。而自貢富順縣素有「才子之鄉」的美譽。古代,富順縣曾孕育出了238名進士、807名舉人和863名貢生。
自貢冷吃兔、自貢火邊子牛肉: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