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中國北京市的主要機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map
Remove ads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ATA代碼PEKICAO代碼ZBAA),簡稱首都機場,為中國首都北京的其中一個聯外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順義區[5],是中國國際航空的基地機場。

快速預覽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概覽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北京空運口岸, 國家(地區) ...
快速預覽 繁體字, 簡化字 ...

2010至2019年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世界排名第二大客流的機場,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2018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破億人次,達到100,983,290人次。

2024年全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6736.1萬人次,較2023年5289.3萬人次增長27.35%。旅客吞吐量僅次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位列中國大陸第三。[6]

Remove ads

歷史

首都機場於1958年3月1日投入使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個建設並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四個開通國際航班的機場(前三個開通國際航班的分別是上海龍華1926年、昆明巫家壩1937年及重慶白市驛1939年)。

在機場建設選址時,首都國際機場的地址選在了時為河北省歸屬的順義縣境內,故機場所佔土地成為北京的外飛地,為河北省包圍,機場歸屬北京東郊區(後朝陽區)管轄。後隨着順義從河北劃歸北京管轄,機場依然歸屬朝陽區,故成為朝陽區的外飛地,為順義縣(後順義區)包圍。2004年新修建的T3客運大樓則是在順義區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國際機場的T1、T2客運大樓為朝陽區外飛地,T3客運大樓為順義區土地。雖然機場的管轄歸屬朝陽區,但是機場工作人員多為順義區人,機場高層人員也為順義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建設過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航與空軍合用北京西郊機場,但該機場淨空條件差,規模及設施無法適應民航發展需要,軍委民航局遂於1950年報請中共中央,擬新建一座民航專用機場,建港工程處於1950年10月成立,經勘察後,在北京東北郊的孫河地區購地4,000餘畝,但機場建設因韓戰而擱置,直至1954年才重新提上日程,但選址已改為當時屬於河北省的順義縣天竺村以北、二十里舖以東地區。[7]:12

1954年5月5日,中國民航局申報修建民航專用機場的報告獲批,同年10月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規劃設計,中國民航局設計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北京設計院等單位負責完成設計[7]:12。中國民航局於1955年1月17日成立北京航空港建港工程處,同年6月10日正式動工[7]:13。截至1958年底,首都機場工程共投資7,900萬元。1958年3月1日,首都機場投入使用[7]:20[8]:62[9],但當時候機樓尚未建成,暫以指揮排程樓為候機室[10]:694。1958年10月1日,展開建築面積10,138平方米的第一代候機樓(南候機樓)啟用,該客運大樓為蘇式建築,高峰小時可接待旅客230人,在T1客運大樓建成後主要用於VIP乘客和包租的飛機,也一度是中國國際航空的總部辦公樓,直至2008年3月17日國航新辦公樓啟用[11],現為國航客艙服務部所在地。與南候機樓同時建成啟用的還有機場東側的主跑道等設施[7]:18,民航局北京飛機修理廠也於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從西郊機場遷至首都機場[8]:65並新建飛機翻修、引擎翻修等生產用房共19350平方米,1960年又新建一座面積6,912平方米的機庫[10]:929,隨後該修理廠改稱民航第101廠[10]:910

Remove ads

早期運營

首都機場建成後只有一條長2500米、寬80米、厚0.25米~0.28米的主跑道,可供全重120噸的飛機起降[7]:18,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時乘坐的圖-114全重已超過當時首都機場跑道的設計承載能力,但因地基強度較好,仍能順利起降[7]:20。即便如此,首都機場在使用7年後,跑道、停機坪、滑行道、候機樓、通訊導航設施等仍然已無法滿足當時國際上通用的大型飛機起降需求。1963年至1964年中國阿富汗兩國政府就通航問題的談判時,中方就以開放北京機場的國際通航的時機和對象須審慎選擇,開放北京機場還涉及擴建機場問題,目前機場和導航裝置尚不具備接待國際航線大飛機的客觀條件,婉拒了阿富汗政府的兩國同行要求。[12]1965年3月22日,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訪問阿富汗,表示「我已開始擴建烏魯木齊機場,為兩國首都之間通航創造條件。」[12]表明中國政府決定開放北京作為國際通航點。中國民航總局為此於1965年8月21日向總參謀部和國務院呈報《關於擴建首都機場的報告》,該報告於同年8月29日獲批[7]:21。1965年9月8日,中國民航總局在首都機場擴建計劃任務書中提出將跑道由2500米延長至3200米,加強無線電通訊導航設施,以滿足波音707類飛機的有限使用。1965年9月20日,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在訪問了非洲和西亞一些國家後,在回國途中路過喀布爾並短暫停留並拜會了阿富汗首相穆罕默德·優素福英語Mohammad Yusuf (politician),向其表示:「烏魯木齊機場十月可準備就緒,北京—喀布爾通航條件成熟。」[12]1965年11月8日國家計委批准首都機場擴建計劃。1966年完成該擴建工程,原跑道兩端各加長350米,客機坪擴建至63450平方米,候機樓增設2條室外登機階梯,新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貴賓候機樓及一座1300平方米的國際招待所,同時建成的還有客機坪管線加油設施、中心收訊室等[7]:22。1972年,民航北京管理局又在首都機場建成一座面積3060平方米的霍克薛利三叉戟型維修機庫[10]:929

向西擴建及北候機樓

Thumb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號客運大樓
Thumb
1997年,停靠在1號客運大樓的國航波音747-400

然而初次擴建後的首都機場在20世紀70年代初仍然難以適應民航迅速發展的需要,第二次擴建計劃遂於1972年提出,1973年5月獲批,工程包括修建新的國際候機樓、西跑道、大型飛機維修基地,增建航行指揮及通訊導航系統等[7]:23。其中,3200米長的西跑道率先於1974年8月動工,1978年7月1日竣工,同年10月1日投產使用[7]:24。西跑道建成後,東跑道也開始改建,向南延長600米後於1982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7]:24。1977年,一座面積3858平方米、可容納波音707的噴漆機庫在首都機場建成[10]:929

1980年1月1日,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一號航站樓及停機坪、樓前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南候機樓隨之停止使用。[13]一號航站樓(當時稱北候機樓)長193米,寬66米,按照每日起降飛機60架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進行設計,總建築面積61580平方米,設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東半部用於國際線旅客進出港,西半部用於國內線旅客進出港[7]:25。同年6月16日,中國民航總局將總局直屬、負責飛機引擎部附件翻修的民航101廠與北京管理局下屬負責航線維修的機務大隊、負責部附件修理效驗的航修廠、負責航材供應的航材處和機務處合併編為民航北京維修基地[8]:185[14],該機構1983年在首都機場修建一座面積達7200平方米的波音747修理庫[10]:929

首都機場的第二次擴建最終於1984年完成,總費用為3.57億元人民幣[7]:25。擴建完成後,首都機場飛行區域設施達到國際民航組織規定的4E標準。1985年,建成僅5年的北候機樓已超負荷運轉,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已達到2800人次,超過原設計能力86.6%,民航北京管理局為此於1985年9月17日向中國民航局呈報候機樓改造方案,該方案於1986年獲批,1988年3月開工。1989年,北候機樓擴建至70000平方米,進出港旅客及行李流程布局有所調整[7]:29。此後,北候機樓再次經過數次擴建,1995年總面積已達到79460平方米[7]:395。而在機務設施方面,民航北京維修基地改組而成的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10]:913於1994年將首都機場一座建於1972年的窄體機庫改擴建為跨度82米、可容納一架波音747-400的噴漆機庫[15],此後又在首都機場新建一座跨度306米、深度95米的四機位機庫,1996年5月24日建成[10]:931

Remove ads

修建第二客運大樓

Thumb
中國國際航空客機於第二客運大樓(2007年)

隨着客流量的不斷增大,一號樓客流量日趨飽和。1992年,國務院批准首都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決定興建第二客運大樓,1993年確定設計方案[7]:395,重新規劃的建築面積達33.6萬平方公尺,但由於資金不足而無法開工。最終,北京市政府向日本申請了超過300億日元的長期貸款,佔T2客運大樓建設的一半資金。[16]。二號航站樓於1995年10月26日開始建設[7]:396,並於1999年9月20日開始試執行,中國南方航空率先入駐[17][18],1999年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19][20],2000年12月2日通過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組織的國家竣工驗收[21],該年首都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22][23]

二號航站樓每年可接待超過2650萬人次的旅客,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可達9210人次,設計容量為2005年達到旅客年吞吐量2700萬人次,但客流量的劇增使得2號客運大樓投用僅兩年便不堪重負[24],機場方面於2001年開始考慮建設第三座客運大樓[25],而此時恰逢北京申奧成功,提前飽和的2號客運大樓難以滿足後續發展要求[26],北京市為此將機場擴建工程列入重點建設專案[27]。2002年,僅T2一座客運大樓的首都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711萬人次,提前三年突破設計容量[28],為緩解2號客運大樓的壓力,首都機場於2003年開始改造1號客運大樓[29],2004年6月主體完工[30]。2004年9月20日,整修一新的一號航站樓重新投入使用,專門承載中國南方航空航班[31][32]

2005年1月29日,自1949年兩岸分治56年後中國大陸台灣之間首次不中停香港的台商包機在機場降落,為兩岸直接通航鋪路,春節包機直航開始後,搭乘人數不斷增加,逐漸改為現行兩岸城市間的定期航班。

Remove ads

東擴及第三客運大樓

Thumb
建設中的3號客運大樓(2005年)
Thumb
裝修中的3號客運大樓(2007年10月)
Thumb
啟用初期的3號客運大樓(2008年3月)

2003年8月,首都機場在原東跑道(36R/18L)以東1525米處興建第三跑道以及在新跑道與原東跑道之間修建新客運大樓的工程立項,同年10月29日由國務院通過T3客運大樓建設方案[33],新跑道長3800米、寬60米[34],2004年開始建設,2007年9月25日試飛成功[35][36],同年10月29日投入使用[37]

2008年2月29日,位於一號和二號航站樓東邊的三號航站樓建成投入使用。三號航站樓建成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38],分T3-C、T3-D、T3-E三個功能區[39],能承載空中巴士A380等超大型客機。同日六家航空公司在新的三號航站樓運營,3月26日又有20家航空公司轉至三號航站樓,轉場後三號航站樓承擔首都機場60%旅客吞吐量。位於3號客運大樓北側的A380機庫於2008年3月18日建成[40],同年7月2日投入使用[41]。2008年7月27日,T3D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啟用,供奧運會和殘奧會代表團包機使用[42]

2008年5月20日,因為三號客運大樓(T3)完工,一號客運大樓(T1)封閉改造,中國南方航空轉往二號客運大樓運營[43][44]。在6月27日T1改造完工後,海航航空集團(國內航線)旗下的海南航空大新華航空天津航空金鹿航空(2010年5月4日起更名為北京首都航空)、祥鵬航空取代中國南方航空成為一號客運大樓的主要運營公司[45]。除海航外,一號客運大樓亦有春秋航空運營。

2013年1月,首都機場3號客運大樓開始試行旅客自助登機[46],同年4月18日,殘奧會閉幕後閒置的3號客運大樓D區正式啟用,國航部分國內航班調整至T3D執行[47][48]。自2015年4月15日零時起,搭乘國際或港澳台地區航班從首都機場過境前往國際或港澳台地區,在首都機場停留不超過24小時,中途不離開機場口岸限定區域的旅客,可免除邊檢查驗手續。符合上述條件的旅客將改由地服人員採集旅客資訊。資訊採集時間由原來約45秒每人縮短至10秒每人,且享受24小時過境免辦邊檢手續政策的旅客範圍不受國籍限制。航班路徑範圍可包括前往第三國、地區或返回來自國的中轉航線[49]。同年10月,國航在首都機場開始試行全自助行李託運服務[50]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019年9月末啟用後,英國航空首都航空於2019年10月27日從首都機場轉場至大興機場[51][52],也有部分航空公司選擇在北京兩個機場運營,其中中國東方航空計劃於2020年夏秋航季將除線之外的北京航線轉場至大興機場[53],但最終直至2021年3月28日才得以實施[54]。2020年3月10日零時起,為防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境外輸入,首都機場T3D被劃為疫情嚴重國家入境航班專區[55][56]。同年3月23日,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被改在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部分外籍航空公司因此將前往首都機場的航班改為空機載貨[57]。2020年3月29日,廈門航空撤出首都機場,將北京航線整體平移至大興機場[58]。2020年10月25日起,中國南方航空已將全部航班轉移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營,結束在首都機場29年的運營歷史,其在首都機場的最後一個航班為10月24日21時從北京首都飛往成都的CZ6119航班[59]。2021年1月15日,國航將首都機場至北海包頭常州大理大慶鄂爾多斯贛州合肥呼和浩特黃山(屯溪)、佳木斯井岡山柳州綿陽通遼烏蘭浩特錫林浩特延安鹽城延吉宜昌等21個目的地的航班從3號客運大樓轉場至2號客運大樓[60]。同年6月1日,四川航空將在京航班從3號客運大樓轉場至2號客運大樓執行[61]。2021年9月30日零時起,中國國際航空、漢莎航空、國泰航空、長榮航空、中華航空、西伯利亞航空的國際及港澳台地區客運出港航班以及澳門航空的進、出港航班將從首都機場3號客運大樓臨時轉場至2號客運大樓運營[62]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唯一官方入境口岸,首都機場將T3D客運大樓用於涉奧人員入境,T3C和T3E客運大樓冬奧保障專區則作為離境通道使用[63]

2023年1月8日起,配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首都機場入境客運航班恢復至2號客運大樓及3號客運大樓E區執行,3號客運大樓D區暫停使用。[64]同年3月26日,首都機場3號客運大樓D區恢復使用。[65]

Remove ads

機場設施

首都機場位於北京市東北方向,距離天安門廣場25.35公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擁有三座客運大樓,兩條4E級跑道、一條4F級跑道,以及旅客、貨物處理設施。

客運大樓

Thumb
新(高)舊兩個航空管制控制塔,1號客運大樓和2號客運大樓
Thumb
從西跑道眺望1號客運大樓和2號客運大樓
Thumb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1客運大樓與T2客運大樓之間連接通道

除貨運區外,首都國際機場擁有3座旅客客運大樓、1座專機客運大樓和1座公務機客運大樓。根據機場管理方面的規劃,機場1號客運大樓目前暫時停止運營;2號客運大樓承擔中國東方航空和子公司上海航空及所有天合聯盟其下的航空公司成員[註 1]海航航空集團旗下海南航空大新華航空金鹿航空大新華快運航空的國內、國際及港澳台航班起降服務;3號客運大樓承擔中國國際航空和子公司山東航空深圳航空星空聯盟寰宇一家其下的航空公司成員[註 2]以及其它外籍航空公司的航班起降服務。

2010年8月13日,3號客運大樓新建無線網絡「Airport WiFi(FREE)」投入使用,這是首都機場最後一個投入使用的無線網絡的航站樓,同時標誌着整個機場已被無線網絡覆蓋。旅客可免費上網,但需憑有效證件領取帳號,並經實名認證後方可登入互聯網,每人每日最多可申領3個帳號,一個帳號可免費上網5小時。[66]

1號及2號客運大樓的區劃屬於北京市朝陽區首都機場街道(是朝陽區飛地,為順義區包圍),以及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天竺地區。3號客運大樓的區劃屬於北京市順義區天竺地區以及南法信地區[67][68]

Remove ads

1號客運大樓

1號客運大樓於1980年1月1日啟用,有十個登機閘口,規模相對較小。直到1999年,這是機場唯一的一座客運大樓。在2號客運大樓開放之後,1號客運大樓即關閉翻新。1號客運大樓在2004年9月20日重新開放,執行中國南方航空以及廈門航空的國內航線。改造後客運大樓總建築面積約為7.8萬平方米,年設計旅客吞吐量約為900萬人次,有17條安檢通道。2008年5月20日,南航及其他航空公司轉入2號客運大樓執行,海航航空集團獨立運營1號航站樓。2020年5月3日起,海航航空集團航班亦全部轉入2號航站樓運行,1號航站樓關閉並將進行改造。

2023年8月1日,1號客運大樓空側區域以「西區衛星廊」的名義重新啟用,唯旅客只能從2號客運大樓乘擺渡車前往[69]

1號客運大樓樓層分布

3F 餐廳,購物區
2F 國內出發 國內航班值機、安全檢查、行李託運、去往2號客運大樓通道;登機閘口、休息室、商鋪
1F 國內到達 行李提取;機場大巴、長途車、機場接駁巴士(去往2、3號客運大樓);遠機位登機閘口、商鋪

2號客運大樓

Thumb
2號客運大樓
Thumb
2號客運大樓出發大堂出入口

2號客運大樓於1999年9月20日開始試執行[17][18],同年11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19][20],主要承擔天合聯盟成員(除中華航空)及其子公司國內、國際航線,中國國際航空部分國內航線,四川航空國內線,海航航空集團航空公司國內、國際航線及其他航空公司航班業務,中國南方航空廈門航空的國內、國際航線在轉場至大興機場前也曾長期在2號客運大樓辦理航班業務。客運大樓內國際出發區域設有天合聯盟海南航空開設的專屬貴賓室。1、2號客運大樓之間由通道連接並設置自動步道

2號客運大樓樓層分布

3F 餐廳,購物區
2F 國際、國內出發 國際航班值機、國際航班聯檢區(海關、檢疫、邊防、安檢);國內航班值機、國內航班安檢;行李託運、登機閘口、休息室、商鋪、去往1號客運大樓通道
1F 國際、國內到達 國際聯檢區(檢疫、邊防、海關)、行李提取、機場大巴、長途車、機場接駁巴士(去往1、3號客運大樓);遠機位登機閘口、商鋪
-1F 國際、國內到達 商鋪、去往首都機場線2號客運大樓站、2號停車樓
-2F 首都機場線2號客運大樓站
Remove ads

3號客運大樓

Thumb
3號客運大樓前公共運輸交匯處GTC內機場快軌站
Thumb
3號航站入口
Thumb
3號航站樓控制塔
Thumb
T3客運大樓之間的捷運系統

2004年3月26日,隨着3號客運大樓T3A主樓工程及監理合同的簽定,首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拉開帷幕。首都機場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工程,其中3號客運大樓T3C主樓工程是整個擴建中最集中體現功能和形象的關鍵工程,工程量最大,技最複雜,建設任務最為艱巨。T3C主樓及其配套工程位於現有東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間。該主樓由荷蘭機場顧問公司(NACO)和英國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以及奧雅納(ARUP)組成的聯合體共同設計[70]。2007年11月23日主樓建成完工[71]

耗資270億元人民幣建成的3號航站樓是目前國際上第三大的客運大樓(僅次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杜拜國際機場三號客運大樓),同時亦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單體建築(同樣僅次於大興機場),其總建築面積為98.6萬平方米。3號主樓建築面積為58萬餘平方米,僅單層面積就達18萬平方米,擁有地面五層和地下兩層,由T3-C主樓、T3-D、T3-E國際候機廊和樓前交通系統組成。T3-C主樓一層為行李處理大堂、遠機位候機大堂、國內國際VIP;二層是旅客到達大堂、行李提取大堂、軌道交通月台;三層為國內旅客出港大堂;四層為值機、餐飲大堂;五層為餐飲區域。

三號航站樓共設有C、D、E三個功能區。C區用於國內國際乘機手續辦理、國內出發及國內國際行李提取;D區曾用於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包機保障,自2013年4月18日起,中國國際航空的部分國內航班於T3-D執行[72],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又被用於包機保障;E區用於國際出發和到達。T3-C和T3-E呈「人」字形對稱,在南北方向上遙相呼應,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客運大樓相連接。建築面積42.8萬平方米,南北長2,900米,寬790米,建築高度45米。

首都機場3號客運大樓轉場工作分兩期於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進行。[73]

Remove ads

專機候機樓與公務機樓

Thumb
專機候機樓

首都國際機場專機候機樓位於三號客運大樓西側,2003年由中國航空設計院通過招標擔任設計[74],2006年10月31日在中非合作討論區北京峰會召開前啟用,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造價6億元[74]。該樓主要用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以及接待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來訪等[75]

首都國際機場公務機候機樓位於專機候機樓西南側,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於2008年7月27日啟用。

飛行區

Thumb
一架飛機即將降落首都機場,前面是燕山

機場有兩座控制塔,T1、T2和T3共三座客運大樓。機場原有東、西兩條4E級雙向跑道,長寬分別為3,800×60米、3,200×50米,並且裝備有II類儀表着陸系統;其間為一號客運大樓、二號客運大樓。2008年建成的三號客運大樓和第三條跑道(3,800米×60米,滿足4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位於機場東邊。機場南和東南方向地勢平坦,西、北、東北方向臨山,距北面山腳最近距離為20km。北面18km 處有一條人工河與懷柔-昌平公路並列。

首都機場執行控制中心負責機場業務工作的指揮排程。除了機場的工作人員,還有航空公司、地服、其他專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這裏工作,建立聯席值班模式。首都機場有15塊停機坪,328個停機位(包括近機位與遠機位)。按照首都機場發布機位和登機閘口的要求,國內出港航班停機位要在計劃起飛時間前150分鐘由執行控制中心機位分配員發布,國際出港航班停機位要在計劃起飛前190分鐘發布,而進港航班停機位要在預計落地時間前30分鐘發布。

地勤服務與設施

  1. 加油設施及能力 加油車,能提供重力加油(400L/min)和壓力加油(3800L/min);儲油能力 24 萬 m³,具有完備的機坪供油管網裝置設施
  2. 除冰設施 除冰車52輛
  3. 搬運受損航空器能力 MTOW不大於120t

停機坪、滑行道

  1. 停機坪道面為水泥材質
  2. 滑行道道面水泥/瀝青材質 Z20、Z21、Z22道肩寬 7m;J5、J6、M7 道肩寬 35m
  • 18L/36R 與 18R/36L 跑道中心線相距 1960m,18R 跑道入口位於 18L 跑道入口以北 1650m。
  • 01/19 跑道與 18L/36R 跑道中心線相距 1525m,01 跑道入口位於 36R 跑道入口以北 200m

地面活動引導和管制系統與標識

  1. 所有滑行道和跑道相交處和滑行等待位置都有滑行引導標記牌;所有滑行道和停機坪都有滑行引導線;所有航空器停機位都有標記牌;T3 客運大樓停機位 301-337、405-410、451-466、501-536 以及 551-565 提供泊位引導系統服務,其他停機位有人工滑入引導。
  2. 跑道標誌 跑道入口、跑道號碼、接地帶、跑道中線、跑道邊線、瞄準點標誌
  3. 跑道燈光 跑道中線燈、跑道邊燈、跑道入口燈、接地帶燈(18R/36R/01)、跑道端燈
  4. 滑行道標誌 跑道等待位置、中間等待位置、滑行道中線、滑行道邊線
  5. 滑行道燈光 滑行道邊燈、滑行道中線燈、機坪引導燈、跑道警戒燈

空中交通服務

Thumb
北京終端管制中心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進離場、進近管制交通管制原由北京進近管制室管轄。2008年首都機場第三跑道啟用後改制為北京終端飛行管制區[76][77]。2019年8月22日,北京終端管制中心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啟用前夕遷往位於李橋鎮西樹行村的新機關[78]。北京終端管制承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進離場、進近管制服務[79][80]

  • D-ATIS:121.6MHz(降落)
  • D-ATIS:128.65MHz(放行)
  • 控制塔一頻:124.3MHz
  • 控制塔二頻:118.5MHz
  • 控制塔三頻:118.6MHz
  • 地面管制一:121.9MHz
  • 地面管制二:121.8MHz
  • 地面管制三:121.7MHz
  • 地面管制四:121.75MHz
  • 地面管制五:121.85MHz
  • 機坪管制一:122.225MHz
  • 機坪管制二:122.625MHz
  • 機坪管制三:122.675MHz
  • 機坪管制四:122.125MHz
  • 地面放行(西):121.6MHz
  • 地面放行(東):121.65MHz

未來發展

根據首都國際機場集團說法,未來首都機場將投入約400億元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工程包括新建第四條跑道、升級三座現有航站樓以及完善配套綜合交通軌道設施[81]

航空公司及航點

客運

Thumb
首都機場是中國國際航空的基地,國航及星空聯盟其他成員使用3號客運大樓
Thumb
海南航空同樣以首都機場為樞紐,使用2號客運大樓
Thumb
中國東方航空在大興機場啟用後將京滬空中快線保留在首都機場,使用2號客運大樓
Thumb
中國南方航空曾以首都機場為樞紐,國內線和國際線集中在2號客運大樓,2020年10月25日全部轉場至大興機場
Thumb
蒙古民航B737-800客機正在滑行
Thumb
韓亞航空波音747-400客機即將進港

截至2024年冬航季,首都機場日均計劃執行航班1248架次,客運通航航點206個。其中,國內客運航點(含港澳台地區)124個;國際航點82個[82]

首都機場公司聯合航空公司對其主要高密度航點航班打造「首都快線」品牌:在T2聯合東航川航海航打造京滬快線、京蓉快線(雙流和天府)、京瓊快線(海口和三亞)和京粵快線(廣州和深圳);在T3聯合國航系航司保障京滬、京杭、京蓉、京渝、京穗、京深、京廈等快線航班,提供高頻航班、優先登機、快速過檢、靈活改簽等服務[83]。2024年12月又聯合中國國際航空國泰航空香港航空打造京港快線產品[84]

更多資訊 航空公司, 目的地 ...

貨運

Thumb
首都機場是中國國際貨運航空的樞紐之一
Thumb
聯邦快遞麥道MD-11型貨機即將降落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交通

Thumb
首都機場高速主收費站

公路

目前有1990年代初期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從北京三環路三元橋直達首都機場的S12 機場高速公路。另外還有一條與機場高速公路基本平行的1950年代建成的普通公路,現在稱為機場集散公路。現在,機場高速公路已連接位於北京二環路東直門地區的城市快速路,並且S28 機場北線高速公路、S3201 機場南線高速公路、S51 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均已完工,大大緩解了機場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

地鐵

為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於2005年6月開工建設。該線於2008年7月19日建成通車,結束首都機場不通軌道交通的歷史。列車從北新橋方向駛來,經過東直門三元橋站後,到達3號客運大樓站,停車後車頭變車尾,反向出站,再到2號客運大樓站,再次反向出站,直接回到三元橋站,票價人民幣25元,發車間隔為10-12分鐘。營業時間為T2:6:35-23:10、T3:6:20-22:50、東直門:6:00-22:30

機場巴士

Thumb
首都機場3號客運大樓抵港層到達出口機場巴士站
Thumb
機場巴士4線駛經航天橋

民航通力公司民航安樂公司運營的機場巴士每天往返於北京市區和首都機場之間,市內巴士採用階梯制票價,票價詳見停靠站內括號所列。

更多資訊 路線名稱, 市區方向目的地 ...

省際巴士路線

Thumb
唐山至首都機場的省際巴士

※省際巴士路線往返均不經停一號客運大樓

更多資訊 目的地, 票價 ...

空港巴士

Thumb
路線號以「空港」開頭的接駁巴士

空港巴士主要服務首都機場附近及順義地區旅客,以及居住在首都機場附近的機場工作人員。由北京空港開遠客運有限公司運營,可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乘車折扣與北京市內巴士相同。

免費陸側中轉擺渡車

Thumb
首都機場陸側中轉擺渡車行駛在3號客運大樓一層

北京空港開遠客運有限公司提供往來各客運大樓之間的免費中轉擺渡車。

行駛路線為:3號客運大樓一層5號門→2號客運大樓出發層→1號客運大樓出發層;2號客運大樓到達層7號門→1號客運大樓到達層7號門→3號客運大樓出發層。

行車間隔06:00 ~ 23:00 : 不超過10分鐘每班;23:00 ~ 06:00 : 不超過15分鐘一班車。全程需要約20分鐘。

統計

請參閱源Wikidata查詢.

更多資訊 客運量, 百分比改變 ...

吞吐量和排名

更多資訊 年份, 旅客吞吐量 ...

意外事故

  • 1968年12月5日,中國民航蘭州管理局一架編號為640的伊爾-14在降落時因引擎故障,在首都機場跑道南端1209米處墜毀,造成包括郭永懷在內的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一說僅機長和1名乘客經搶救脫險)。[7]:288[89]
  • 1997年9月6日,一架編號為C-FTCA的波音767-375ER執行由北京飛往溫哥華的加拿大國際航空30號班機,因左側發動機高壓壓氣機脫落而在首都機場18L跑道中斷起飛,機上209人無一死傷。[90]
  • 2004年1月15日,一架編號為EP-IAC的波音747SP-86執行由德黑蘭經北京至東京成田的伊朗航空800號班機,起飛後因液壓故障返航,降落時前起落架收起。該機2009年修復後繼續服役。[91]
  • 2006年8月27日中午11時30分,在首都機場停機坪滑行道上,一架東航客機空中巴士A320 MU5178出港時,機翼與一架進港南航客機波音777 CZ3101垂直尾翼在首都機場311登機閘口處發生擦撞。
  • 2007年6月18日20時30分,首都機場一架載有旅客的航班在起降過程中和一群家鴿「迎頭相撞」,所幸航班及機上乘客沒有發生任何危險,鴿群中有9隻死亡。
  • 2007年7月1日,中國國際航空B-2553號波音767-2J6/ER型客機前起落架突然意外收起,機頭觸地。
  • 2007年7月11日17時10分左右,首都機場停機坪北坪上一架波音777在被拖往起飛跑道的過程中,拖車的拖車臂突然折斷,飛機前起落架受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2007年7月21日上午,一架飛往深圳的CA1337航班起飛後約一小時,發現飛機出現「漏氣」現象。經過兩個小時盤旋,上午11點左右,飛機終於成功降落在首都機場。
  • 2008年6月4日,北京飛往昆明中國國際航空CA1431航班在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因為發現右機翼出現了破損,飛機被迫返航。
  • 2009年3月28日下午4點40分左右,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客運大樓29號停機坪,從哈爾濱北京國航CA1666次航班一架波音737-300型客機在進港滑行時衝出停機線,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 2011年9月18日下午18時左右,首都機場T2客運大樓南指廊下露天的施工現場,外判合約商施工人員在電焊過程中,不慎將保溫材料引燃,形成濃煙。首都機場相關部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緊急處置。20分鐘後,現場處置完畢。現場無人員傷亡,未對機場運營秩序和航班造成影響。首都機場對給旅客帶來的擔心深表歉意,已責成施工單位停工整改,並將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管力度。
  • 2013年7月20日,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二層國際到達大堂B出口外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襲擊者冀中星被炸傷,其後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92][93]
  • 2016年12月1日晚22時許,聯邦快遞的一架麥道MD-11貨機從北京飛往仁川,起飛後左側引擎起火,14分鐘後返航。[94]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