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肥市

中國安徽省省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肥市map
Remove ads

31°51′49″N 117°16′46″E

快速預覽 合肥市 合、肥、廬, 國家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漢語, 繁體字 ...

合肥市,簡稱,有時亦簡稱,又稱廬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省會和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級別為地級市。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7][8]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9],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和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最愛閱讀城市,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10]。2018年9月,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2018年中國內地城市綜合排名17名。2020年,合肥首次躋身新一線城市;同年9月2日被評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市人民政府駐蜀山區東流路100號

合肥地處長江淮河之間,環抱巢湖,位於安徽省正中央,分別與東邊的滁州市馬鞍山市,南邊的蕪湖市銅陵市安慶市,西邊的六安市,北邊的淮南市相鄰。全市總面積11,44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5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總人口約964萬人[11]。合肥歷史悠久,自秦漢建制已有兩千餘年,歷為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衝」著稱。

Remove ads

市名

市名來源

「合肥」之名已知最早出現在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根據合肥地方志記載,「合肥縣蓋秦置,秦改封建為郡縣,屬九江郡」,但秦時舊縣名已不可考。[12]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元狩元年),改淮南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這是合肥縣建制之始。[13]「合肥」名稱來自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說法有二。其一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於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裏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出壽春入淮河[14]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因此「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簡稱與別稱

合肥市並沒有官方明確認定的簡稱,但一般常用「」(如合福高鐵)或「」(常見於新聞報道,如「商務部來肥調研中德合作情況」[15])指代。合肥市別稱「廬州」,源於隋朝時設置的廬州,此後直至末,合肥一直為廬州、廬州路廬州府治所[16],因而,合肥市有時亦可簡稱為「」,如廬劇

歷史

Thumb
合肥老城圖

考古學家發現合肥在舊石器時期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其中較為重要的遺址有蜀山區的廟東郢東南遺址、巢湖市的銀山智人遺址等。[17]

商湯滅夏之戰中,《尚書》、《竹書紀年》記載逃往南巢[18][19],而合肥市區西南的三官廟遺址即有可能是南巢的所在地。[20][21]

西周時期,周王分巢國為廬、巢兩國,其中廬國都於廬邑,位於今天的合肥市區西北。[22]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楚、吳、越,後又屬楚國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23]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24][25][26]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合肥幾經戰亂,最終由曹操控制,並在此設立揚州刺史部,管轄曹操實際控制的揚州江北部分。[27]曹操、孫權以及後來的魏吳兩國曾在合肥交戰多次,史稱「合肥之戰」。[28]西晉淮南郡[29]東晉在此安置汝陰(今阜陽市)僑民,因而改名汝陰縣。[30]劉宋設立南汝陰郡,治汝陰縣。[31]南齊改南汝陰郡為汝陰郡。蕭梁設南豫州,治於汝陰,遂改合州。[32]

隋朝初年,復設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33]唐代建制基本不變。[34][35]

五代十國時期,合肥主要歸屬楊吳南唐管轄,兩國先後在此設立德勝節度使和保信節度使。北宋廬州建制不變,新設淮南西路管轄包括壽春、合肥在內的淮西各地,並在合肥設立淮南西路轉運使司提舉常平廣惠倉司兵馬鈐轄司南宋時期,合肥是抗前沿,設有淮南西路安撫使司和轉運使司。[36][37]

Thumb
廬州府城隍廟思惠樓

在此設廬州路管轄合肥、梁(在今肥東縣境內)和舒城三縣以及和州、無為州、六安州三州,亦設立淮西道宣慰司和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司(後稱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管轄淮西各路。[38]元末朱元璋攻克合肥城後曾短暫於此設江淮行中書省。[39]廬州府治。[40]

清朝康熙年間,江南分省安徽省成型。合肥縣在1853年至1862年間(即太平天國時期)為安徽省臨時省會。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廢置廬州府,保留合肥縣。1938年春,原安徽省法定省會懷寧縣(今安慶市)淪陷,臨時省會遷至立煌縣(今金寨縣)。民國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後,安徽省會由立煌縣遷駐合肥縣。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已逼近合肥縣皖西軍分區聯繫安徽省政府顧問朱傳禮,希望他設法使駐守合肥縣的國軍第八兵團劉汝明部早日撤離,使合肥「和平解放」。1月19日,華東野戰軍先遣縱隊指揮部率第一、第四支隊進駐合肥縣東鄉梁園鎮(今屬肥東縣)。部隊電話命令,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的合肥縣縣長龔兆慶「在解放軍到達合肥前,負責保護全城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不准任何破壞,聽候我方接管。」21日晨3時許,第四支隊一大隊隊長李錫風、政委齊平率部達肥東磨店(今合肥市瑤海區),7時許,到達合肥城東門外飛機場邊沿。一大隊偵察班與國軍撤離士兵遭遇,國軍士兵很快南撤。下午3時許,一大隊從東門進入合肥縣城。22日,成立合肥市臨時軍事管制委員會[41]

解放軍佔領合肥縣後,陸續佔領周邊地區。1949年1、2月間,相繼成立中共肥西縣委、縣政府和獨立團,中共壽(縣)合(肥)縣委、縣政府和縣總隊,中共三河縣委、縣政府和三河縣武裝大隊,中共肥東縣委、縣政府和縣總隊。1949年1月31日,中共江淮區委決定,成立中共合肥市委。2月1日,成立合肥市人民政府。同時成立合肥城防司令部。合肥市的黨、政、軍機構分屬中共江淮區黨委、江淮專區行署軍區領導[41]

中共政權將合肥縣分置合肥市、肥東縣肥西縣壽合縣三河縣後,1949年2月5日,正式成立合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為合肥市軍事管制時期最高權力機構,統一全市軍事行政管理事宜[41]。同年4月,設立皖北行政區。合肥市為中共皖北區委員會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軍區駐地。

1952年,皖北皖南兩公署合併,重新設立安徽省,正式定省會為合肥市。1964年劃壽縣東部、定遠西部、肥東西北部、肥西東北部設立長豐縣,由合肥市管轄。1983年,肥東縣、肥西縣分別從巢湖專區和六安專區歸還合肥,此時合肥市轄東市區西市區中市區郊區4區和長豐、肥東、肥西3縣。2002年將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郊區分別調整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佈撤銷地級巢湖市,並對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行政區划進行相應調整,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其中在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基礎上設立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由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調整後合肥市轄4區1市4縣。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

合肥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中緯度地帶,位於長江淮河之間,以平原丘陵為主。

合肥曾經在1992年與北京珠海成為首批被授為國家園林城市。合肥市區人口355萬,佈局合理,道路寬暢。南淝河及環城河兩岸的綠化帶環繞市區中心。2003年,中國國家初中地理教材就以合肥的城市佈局作為未來城市的樣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科書也以《合肥市環城公園》為題對合肥市的綠地系統作了介紹[42]

氣候

合肥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較短。冬季冷涼乾燥,夏季悶熱,春秋濕而暖。1月平均氣溫3.1℃,7月平均氣溫28.5℃。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低氣溫-20.6℃(1955年1月6日)。極端最高氣溫41.1℃(2017年7月27日)。年降水量約1002毫米。1952-2017年日最高溫≥40℃天數10天。

水文

Thumb
巢湖中廟姥山島

合肥地表水系較為發達,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東淝河、沛河、池河等,長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豐樂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內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77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隨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當水位高程達14米時,湖水容量為63.7億立方米[43]

更多資訊 1981–2010年間合肥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主要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合肥市委員會 ...

行政區劃

Thumb
合肥市政府雙子座大廈

合肥市現轄4個市轄區、4個,代管1個縣級市

此外,合肥市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並賦予縣級管理權限:國家級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全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1,445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50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為460平方公里(2017年)。合肥市在十三五規劃草案中提出加快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提升「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實施縣域經濟突破工程,力爭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更多資訊 合肥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50] ...
Remove ads

經濟與民生

更多資訊 指標名稱(單位), 經濟與民生數據 ...

秦漢時期,合肥為南北貿易中轉城市,《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

時期,合肥的經濟水平達到一個歷史巔峰,成為淮西地區的中心,江淮、江南地區的重要城市,宋熙寧十年,廬州在城商稅達到五萬三百一十五貫八百八十七文,僅列於開封府杭州秦州楚州成都府襄陽府潼川府興元府綿州真州平江府之後,為北宋所屬州府中在城商稅第十二名。[54]北宋朱服在《過廬州》中描繪了合肥的經濟繁榮:「昔年吳魏交兵地,今日承平會府開,沃野欲包淮甸盡,堅城猶抱蜀山回。柳塘春水藏舟浦,蘭若秋風教弩台。」

宋金宋元戰爭,合肥因處於前線,經濟情況開始轉差。元明時期,人口下滑,乃至至元十四年,淮西道宣慰使昂吉兒曾上奏稱廬州一帶荒地較多,可進行開墾。

合肥歷史上因地理位置而數遭兵燹,建國初期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經過60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合肥經濟今天已初具規模,產業門類基本齊全,初步形成汽車、裝備製造、家用電器化工及橡膠輪帶、新材料電子訊息軟件產業、生物技術及新醫藥食品及農副產品工業等八大產業。2019年,合肥GDP達到9409.40億元人民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5623人民幣,按年均匯率為16761美元

合肥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優勢較好,比較適合發展加工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合肥市在經濟發展中,注意堅持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期整體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目前,合肥在全國知名的企業和產品包括江淮汽車合力叉車美菱電器、榮事達電器等汽車、家電、裝備製造等民族品牌。合肥市注重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建立大型生產基地,包括日立建機、ABB變壓器、格力電器海爾電器、長虹電器、美的電器佳通輪胎聯合利華大陸輪胎京東方、熔安動力、潔敏電子、馬鋼薄板、中鹽紅四方等。這些企業正在穩步擴張,成為合肥產業發展新代表。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合肥引進有東亞銀行滙豐銀行華夏銀行南洋商業銀行瑞穗銀行萬達廣場銀泰中心大洋百貨朗廷酒店君悅酒店洲際酒店威斯汀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皇冠假日酒店豪生酒店希爾頓酒店喜來登酒店戴斯酒店家樂福沃爾瑪樂購大潤發麥德龍等。截止2009年10月,有25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在合肥開展有經營活動,其中22家有直接投資,包括ABB日立聯合利華可口可樂三洋豐田德國大陸偉世通江森自控IBM惠普等。

Thumb
合肥天鵝湖旁的寫字樓

從2005年開始,合肥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經濟發展各項增長速度均在全國省會城市屬於前列,2008年居全國城市發展增速第三位(前兩位是重慶市天津市)。其下轄的肥東縣肥西縣連年進入安徽省十強縣行列。於2010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基於合肥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和輻射力,2009年8月安徽省下發文件《關於加快合肥經濟圈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以合肥為中心,打造「合肥經濟圈」,涵蓋周邊淮南滁州六安三個地級市及舒城桐城等縣市區。合肥市正與周邊兄弟城市密切聯繫,陸續簽署相關合作協定,加強在城鎮體系、基礎設施、產業佈局、市場體系、生態保護、旅遊發展等方面的一體化規劃編制和推動實施,進一步促進經濟圈的合作融合。

在經濟和城市發展空間佈局上,合肥市提出「1331」城市發展規劃,在「1331」的第一個「1」中,新規劃進行了「雙心兩扇兩翼」的概括。「雙心」,一個是位於老城區的「老城中心」,一個是位於濱湖新區的「新城中心」,「兩扇」則位於合肥的西北方和東南方,「兩翼」則位於合肥的東北和西南部。三個副中心城區,即廬江、長豐、巢湖城區。三座產業新城,即空港產業新城、合巢產業新城和廬南產業新城。一個環巢湖休閒生態旅遊區。

在全國角度看,合肥國內生產總值GDP11412.8億元(2021年)在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9位。[56]

2023年,合肥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2673.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57]

社會

人口

合肥市歷年人口
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安徽省志》合肥五普公報合肥六普公報,

合肥七普公報[失效連結]
註:1. 第一次人口普查數據為合肥市區(即省轄合肥市)人口。
2. 第二次人口普查數據為按照1982年區劃調整計算出的人口
3.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含新劃入的巢湖市與廬江縣

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為963.4萬人[58],比上年增加16.9萬人,增長1.79%。佔全省的比重為15.72%,比上年提高0.24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369,881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457,02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912,854人,增長25.65%,年平均增長率為2.31%。其中市轄區常住人口5,118,199人[11],全市城鎮人口7,709,277人,城鎮化率為82.28%,全市流動人口4,442,288人[1]。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4,821,924人,佔51.46 %;女性4,547,957人,佔48.54 %,性別比為106.02。[59]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1,547,924人,佔16.52 %;15-59歲人口為6,392,097人,佔68.22 %;60歲及以上人口1,429,860人,佔15.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23,214人,佔11.99%。[6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10.08年;15歲及以上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人口佔19.8%,初中文化程度人口佔26.9%,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佔14.9%,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佔26.4%。[61]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300,616人,佔99.2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9,265人,佔0.7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891,129人,增長25.5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725人,增長45.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個百分點。

方言

合肥話是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的一種重要方言。合肥話的基本特點是北腔南調,音色和發音力度偏向北方,較剛勁;而語音偏向南方,音變較多。合肥話主要使用於合肥市轄區(合肥市轄區現以普通話為主,土著合肥人仍舊使用)、肥東縣、肥西縣及長豐縣南部等地。合肥周邊的六安市區、舒城縣、定遠縣等地方言亦屬於江淮官話合肥小片。

交通

近年來,合肥不斷加大交通建設,以改變區位和交通劣勢,促進經濟和產業發展。

公路

合肥已形成105公里長的 G4001 合肥繞城高速公路 ,並連接合肥-南京、合肥-徐州、合肥-安慶、合肥-阜陽、合肥-蕪湖、合肥-六安等方向的7條高速公路,全面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絡。

合肥是重要的公路樞紐之一。 206國道 312國道G4001 合肥繞城高速公路、G3 京台高速G40 滬陝高速G42 滬蓉高速G5011 蕪合高速S17 蚌合高速等公路過境[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

高速公路

鐵路

Thumb
合肥南站
Thumb
合肥火車站

擁有合武高鐵合寧高鐵淮南鐵路合九鐵路寧西鐵路合福高鐵合青高鐵。合肥至蚌埠的合蚌客運專線比照京滬高鐵建設,已於2012年10月16日正式開通運營,合肥至北京最快在4小時內到達。合肥鐵路南環線及合肥南站的投入運營更使合肥鐵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合肥高鐵南站建設為了一個立體換乘樞紐,開通運行以來也成為全國高鐵樞紐之一。

高鐵站: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在建中)、肥西站肥東站(改造中)、水家湖站合肥北城站廬江西站巢湖東站長臨河站柘皋站

其他火車站:巢湖站(客運火車站)、廬江站(客運火車站)、龍橋站(客運火車站)、合肥北站合肥東站蜀山東站(暫停營業)、雙墩集站廬江南站中垾站巢湖西站

另外合肥是長三角四大鐵路樞紐城市,新的長三角城際鐵路規劃將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為中心,覆蓋長三角地區地級城市及主要城鎮,實現主要城市間和相鄰城市間「1-2小時交通圈」,區域內其他城市間3小時內到達。便捷的高鐵建設使合肥一躍成為全國性鐵路樞紐,已經實現從合肥出發,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上海杭州,3小時到武漢鄭州,4小時到北京福州

水運

航運方面,合肥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正在興建的江淮運河有望於2022年底通水通航,並已完成升級改造裕溪河,實現2000噸級船舶經長江、裕溪河、巢湖、上派河抵達市域碼頭。正在規劃兆西河一級航道,未來3000-5000噸江海輪可直達合肥港。隨着國內外產業轉移的加速和合肥交通條件的改善,合肥的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科教人才等優勢逐步獲得認可,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投資和項目聚集。

民航

擁有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通了60多條國內航線,和台灣、香港、澳門、韓國、日本、泰國等境外及國際航線。機場等級級為4E級、遠期4F級,二期工程完工後,合肥新橋機場將成為繼北京首都、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廈門高崎等機場之後具備國內目前最高飛行區等級的機場。目前可供除了A380外,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務運營的所有飛機起降。原合肥駱崗國際機場於2013年5月30日轉場。

城市交通

公交車

Thumb
合肥旅遊公交2號線巴士

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合肥公交系統方面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合肥市於2006年被評為了「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示範城市」。合肥公交集團是合肥市城市公交客運的骨幹企業,前身為合肥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成立於1956年2月。2002年5月合肥市公共交通總公司與合肥市出租汽車旅遊總公司合併重組為合肥公交集團。集團現有職工近12000人,各種車輛5000多輛,其中公交營運車輛近4500輛;營運線路161條,線路總長2040公里,公交日均行駛里程72萬公里,日均客運量由五年前的80萬人次上升到200萬人次,公交出行分擔率穩步提升。

合肥快速公交

合肥擁有數百條公交線路,其中,合肥快速公交系統已在2010年開通,截止2023年6月,共設有8條線路。

的士

合肥市的士起步價為:排量2.0升或以下車型8元/2.5公里,排量2升或以上車型9元/2.5公里,之後排量1.3升以下車型每公里1.4元,排量1.3升及以上車型每公里1.6元,單程行駛15公里至25公里,每公里租價加收50%,25公里以上,每公里租價加收75%;23:00–5:00,排量1.3升或以下車型調整為每公里1.68元,排量1.3升及以上車型調整為每公里1.92元。

Thumb 目前運營線路為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一期,運營線路總長238.92公里,全線共設161座站點。在建的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S1號線將於2025年後陸續開通運營。

合肥禁(限)摩

根據《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修訂)相關規定發佈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停止進行市區新摩托車登記上牌業務,皖A數字牌及皖AA牌照不再增發,已有的摩托車市區牌照到期自動收回;市區一環路以內(不含一環路)區域24小時禁止摩托車通行。非合肥市區牌照的摩托車不得進入市區二環路以內(不含二環路)以及其他限行區域內的道路行駛;高架道路和上跨式立交橋,禁止摩托車通行。2014年10月1日起,突破禁摩(限摩)規定的摩托車駕駛人,將處罰200元並記3分。[80]

2021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次修正後,闖入禁摩區將面臨罰款200元記1分的處罰。[81]

文化

合肥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三國舊地,包公故里,淮軍搖籃」之稱。合肥文化屬於江淮文化,同時因其位於江淮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南北文化的交匯處,兼具皖北中原文化豪邁和皖南皖江文化精明的特點。

戲曲

Thumb
江淮大戲院
Thumb
合肥包公園
Thumb
合肥大劇院

合肥主要地方劇種是廬劇,外來劇種有京劇越劇等。廬劇,又稱「倒七戲」,源於江淮之間,是吸收了徽劇、京劇等其他劇種特點的地方劇種,其起源無明確史料記載,但至少可追溯到清朝中期,距今已有約兩百年的歷史。歷史上,廬劇流行於江淮之間的皖西、皖中及皖南部分縣市,以民間班社的形式為主。[82]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文化部門對私營廬劇班社進行國營改革,分別成立了安徽省廬劇團、合肥市人民廬劇團等二十多個專業國營廬劇團體,其中安徽省廬劇團與合肥市人民廬劇團於1969年8月合併成立的合肥市廬劇團,是安徽省最主要的廬劇表演團體。[83]廬劇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4]

飲食

合肥菜,也稱廬州菜,是發源於合肥市周邊地區的農家土菜的統稱。合肥菜同時受到本省沿淮菜和沿江菜的影響,同時因臨近江蘇省,合肥菜中的許多菜品又吸納了淮揚菜的口味清淡特點。合肥菜在長期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口味多醬香型,甜、辣為主,臘香、原汁原味都能突出風格,合肥名菜有曹操雞、包公魚、李鴻章大雜燴、廬州烤鴨等。

合肥小吃,也稱廬州小吃,在繼承古代廬州傳統小吃的基礎上,吸收融合省內外各地小吃特點,形成具有合肥地方濃厚特色的小吃名品。合肥小吃兼具南北特點,既有南方風格的糕點,也有北方式樣的麵食,當地有句順口溜「大麻餅玉帶糕,寸金白切加烘糕,小刀面餛飩餃,旱餃油香小籠包,龍燈節子包油條」即是說的合肥小吃的多樣性。合肥小吃中,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片四種甜品小吃合稱為合肥四大名點,此外,廬陽湯包、鴨油燒餅、三河米餃等也較為知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Thumb
逍遙津公園
Thumb
巢湖中廟
Thumb
合肥天鵝湖
Thumb
城隍廟市場
Thumb
駱崗中央公園(園博園)
Thumb
合肥天鵝湖(冬季)

雖然合肥旅遊業起步晚,但是還是憑藉自身的歷史資源,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的旅遊資源。如:包公園里的包拯少年讀書生活的地方包公祠,及包公墓;三國時期古戰場逍遙津如今已是一座具有歷史文化特色,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綜合性公園;三國時期曹操練兵的教弩台;佛教重地明教寺、開福寺等。徽園於2001年9月開放,園內共約有四十五個景點,包括合肥園,六安園,曹操運兵道等。人文景點還有淮河路的李鴻章故居和大興鎮的李鴻章享堂。還有環城公園,包河公園,杏花公園,三國遺址公園,合肥海洋世界,歡樂島,陽光海岸水世界,天鵝湖公園,翡翠湖公園,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等景點。

合肥市擁有半湯和湯池兩處溫泉度假區。隨着原巢湖市的廬江縣和居巢區劃入合肥市,巢湖市(原居巢區)的半湯溫泉[85]、廬江縣的湯池溫泉[86]成為合肥市的旅遊資源。半湯鎮位於巢湖市東部,湯池鎮位於廬江縣西部。

景點

Thumb
南宋姜夔寓居赤欄橋附近(今桐城路橋)
Thumb
包河浮莊(徽派園林)

教育科研

科研

Thumb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Thumb
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是中國政府規劃的首批科教名城。合肥是中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截止2021年底,合肥與上海,北京,深圳並列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16年,合肥市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151個,其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3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1個,其中國家級(含分中心)7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6個,其中國家級12個。[33-34]

2016年,合肥市有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50792件,其中發明專利25895件,比上年增長57.6%;授權專利18496件,其中發明專利4799件,增長40.6%。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0460項,成交金額12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15]

合肥擁有各類科研機構200多個,其中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為代表,包括等離子體物理所、固體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合肥智能所、合肥強磁場中心和安徽循環工程院。合肥擁有三個國家實驗室,分別是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籌),其中前兩者依託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者依託於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更多資訊 國家實驗室, 國家大科學工程實驗室 ...

高等院校

合肥是安徽省內,乃至華東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之一。著名的985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位於合肥,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也位於合肥,還有兩所211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其他大學還有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學院有安徽新華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合肥學院合肥師範學院安徽三聯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合肥經濟學院等。

中學

合肥市共有28所安徽省示範高中:

名人

國際友城

合肥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情況一覽表[87][88][89]

友好城市

更多資訊 國 家, 城 市 ...

友好合作關係城市

更多資訊 國 家, 城 市 ...


更多資訊 國 家, 城 市 ...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