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28年创建的一所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徽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的一所全日制公辦綜合性本科大學,位於該省省會合肥市。是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大學。安徽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現任校長為孫長銀。[1]
安徽大學自稱其辦學事業始於1928年,亦即省立安徽大學創立之年[2]。民國11年(1921年),一批皖籍學者陳獨秀、胡適、高一涵、陶行知等,鑑於安徽近代教育落後的現實,極力倡導籌建安徽大學;但由於軍閥鬥爭和北伐戰爭的影響,籌建工作多次受阻。北伐勝利後,安徽省政府聘請余誼密、劉文典、胡春霖等11人組成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並暫時借用安慶聖保羅教會學校的校舍[3];民國18年(1928年)2月,籌備工作就緒,安徽省政府撥安慶集賢門外菱湖百子橋的安徽法政專門學校及五里廟甲種農業學校的校址為校舍[4]:469,學校也在安慶《民岩報》等報刊上登出招生廣告,開始招收預科生[5]:1—2。首批預科學生142人被分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班;當年4月10日上午10時,預科正式開學,這一天也被定為省立安徽大學的誕生紀念日。1928年8月,學校成立文法學院,內設中文、教育、政經、法律四系,學制四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劉文典任文法學院院長兼預科主任,主持校務工作[4]:469。
1929年1月,程天放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接收改組安大,並根據安徽省政府訂頒的《安徽大學組織大綱》將學校更名為「安徽省立大學」;同年2月,析文法學院為文學院和法學院;同年,王星拱接替程天放擔任校長後,決定學校成立自然科學相關系所,以使學校達到國民政府《大學組織法》的標準[6]:50[7]。在此期間,學校的系所時常調整更改[4]:469。
1938年春,由於日軍進犯,省立安徽大學大部分教職工為避戰火,相繼離校,學校陷於停頓。1938年6月,安慶被日軍攻佔,對此學校擬內遷復校,但因內遷學校過多加之經費欠缺,教育部決定安徽大學停辦。1939年,代理校長汪洪法向安徽省政府辦理了移交手續,具有10年辦學歷史的省立安徽大學就此宣告停辦[8]:529。儘管內部鬥爭激烈、矛盾重重,但從1928年至1937年,省立安徽大學共培養了六屆本科畢業生,計556人,另有不少預科畢業生和肄業生。當時較知名的學者姚永朴、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都曾在此執教,故省立安徽大學時有「於京滬一帶,僅次於上海同濟大學」之譽[9]。
省立安徽大學停辦期間,因日本軍事入侵而遷至立煌縣(現金寨縣)的安徽省政府為解決安徽未淪陷地區高中畢業生求學問題,於1940年春動議籌辦安徽建設學院。1941年2月,改設安徽臨時政治學院,劃定古碑沖黃家集(今金寨縣古碑鎮)為院址[10]。1941年8月,安徽臨時政治學院正式成立[11]:571。同年10月招生,內設文史、政經、法律、教育四系,學制一年[12]:556;1942年9月改名為省立安徽師範專科學校,內設國文、英文、數學、教育、史地五科,學制三年。1943年9月正式定名為省立安徽學院,聘朱佛定為院長,本科學制四年,下設中文、史地、政治、教育4系;專科學制二年,設銀行、藝術、師範3科。後增設英文、數學2系;教育系則並人師範專修科[13]:471。1944年1月,安徽學院在皖南休寧萬安鎮創設安徽學院皖南分院[14]。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省立安徽學院隨省府遷至合肥郊區臨河集辦學,有500餘名學生經轉學考試入國立安徽大學,成為國立安大復校後的新生。而安徽學院則因校舍破舊,交通不便,於1946年10月遷至蕪湖赭山建校,皖南分院也同時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15]:514。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蕪湖,蕪湖軍管會接管省立安徽學院。1949年12月4日,省立安徽學院與國立安徽大學合併為新的安徽大學。至此,安徽學院辦學事業遂告結束[11]:747。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恢復安徽大學,並改「省立」為「國立」,是為國立安徽大學,校址仍在安慶[15]:514,決定由朱光潛等12人組成籌委會,朱光潛任主任委員,陶因為秘書。後朱光潛一再懇辭,乃改命陶因為籌委會主任[6]:63。國立安徽大學由教育部直轄,學制四年,實行學年學分制。學校設文、法、理、農四院,共13個系。文學院設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系、歷史系、哲學教育系;法學院設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理學院設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農學院設農藝系、森林系、園藝系等[6]:5。國立安徽大學在安慶的3年中,共畢業學生729人[4]:470。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安慶,南京市軍管會接管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7月中旬,長江洪水泛濫,校園全部被淹。1949年12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文教部決定國立安徽大學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的安徽大學[11]:747[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49年12月4日,國立安徽大學自建制地安慶遷至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組成新的安徽大學[11]:747合併之初學校仍然沿用「國立安徽大學」的校名、門牌和印章,直到1950年底,學校大門門頭字牌由「國立安徽大學」改為安徽大學。共有文、法、理、農四個學院,內設12個本科專業,即文藝(內分中文、外語、藝術三組)、史地、教育、法律、經濟、數學、物理、化學、農藝、園藝、森林、土木工程12個系[15]:514,另辦有中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森林專修科及師資速成班。1952年5月,中共安徽大學黨委成立,項南任校黨委書記,許傑任校長[17]:90。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後,中央人民政府仿效蘇聯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1950年7月,安徽大學土木工程系及藝術系併入南京大學。1952年底,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南京大學及金陵大學蠶桑專修科[17]:90,以及由原皖北文藝幹校、巢縣黃麓師專和皖南師範學校合併而成的安徽師範專科學校等系所、學校相繼併入安徽大學[18]:151。同時,經濟系的學生及部分教師調往復旦大學;園藝系二三年級學生調往浙江大學農學院;法律系部分師生調往華東政法學院,法學院及所屬系科不復存在。1953年,江蘇師範學院化學系三年級學生調入安徽大學,安徽大學數學系、物理系、教育系、歷史系三年級學生調往華東師範大學。調整後,安徽大學的文、理、農三院整合設置為「師範學院」和「農學院」二院[11]:800。
1954年2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及華東行政委員會決定取消安徽大學校名,其下屬的師範學院和農學院分別獨立建院,當年8月,安徽師範學院與安徽農學院正式分設[19][20]:433。同年9月,農學院遷往合肥新落成的校區獨立辦學,建立安徽農學院;校本部易名掛牌為安徽師範學院,方向明任院長[20]:433。安徽師範學院獨立建院後,設有中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五系及中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藝術八個專修科[20]:420[21]。
1956年,安徽省政府籌劃在合肥建立一所綜合性大學,後擬定名為「合肥大學」。1958年,基於進一步加強省會合肥的高等教育之考量,中共安徽省委決定安徽師範學院文、理系科分別建院[11]:801。當年7月,該校中文、歷史兩系學生和大部分教師及外語科的全部師生遷往合肥,與合肥師專合併,併入合肥師範學院;物理系全部學生和部分教師遷往合肥併入剛籌建的合肥大學[11]:515[17]:91。1958年9月,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視察合肥,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請毛澤東為學校題寫「合肥大學」校名,但毛澤東認為合肥是沒有名氣的小城市,校名還是「安徽大學」好,於是毛澤東為新建的學校題名為安徽大學,合肥大學遂更名為安徽大學[22]。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教師遭到批鬥、正常教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該校校內曾成立過多個紅衛兵組織,發生過多起武鬥事件。1973年,建校45周年之際,創辦《安徽大學學報》,分哲學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同年9月,招收首屆工農兵學員,重建政治學專業。1975年,設政治學系,下轄哲學和經濟學專業。[23]
2013年8月,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共建安徽大學協議[24]。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達3200餘畝,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最主要為龍河校區和磬苑校區,其中磬苑校區坐落在翡翠湖公園旁,與合肥工業大學相鄰,建築特色為仿徽派建築,屬於合肥大學城的一部分。除2017級始獨立招生的互聯網學院本科生以及文史哲類研究生於龍河校區培養外,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和本科生大多在磬苑校區學習。學校主要商業街為西門的九龍路商業街(現由於道路維修,九龍路經營商家數量有所減少[25]),主要交通為149路和128路公交車。
安徽大學龍河校區教學主樓在2012年,列入第六批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學校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5個博士後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27個院(系、部)、91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現有漢語言文字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電子信息工程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一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建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有4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2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劉文典、姚永朴、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曹鴻宇等均曾在安徽大學執教或主持校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