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電視劇)
2010年中國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國》是一部于2010年播映的以三國為主題的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劇情主要取材自《三國演義》、《三國志》及野史等,同時亦融合製作者的理解與現代理念所創作而成。構思歷時六年,於2008年9月開始拍攝,2009年7月殺青,耗資1.5億人民幣(其中五千萬人民幣是於開始拍攝前三個月因已經超支而追加)。在第四十五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該電影節與舊金山影展、紐約影展並稱北美三大影展),《三國》榮獲電影節最高獎「大雷米獎」。[1]據導演高希希所述,該劇為中國大陸第一部採用5.1聲道格式製作的電視劇。
三國 Three Kingdoms | |
---|---|
![]() 宣傳海報 | |
類型 | 古裝、歷史、戰爭 |
原作 | 羅貫中[註 1] |
編劇 | 朱蘇進 |
導演 | 高希希 |
主演 | 于和偉 陳建斌 張 博 陸 毅 于榮光 康 凱 聶 遠 黃維德 倪大紅 何潤東 陳 好 林心如 |
旁白 | 周志強 |
製作國家/地區 | ![]() |
語言 | 漢語普通話 |
集數 | 95(每集列表) |
每集長度 | 45分鐘 |
片頭曲 | 《還我一個太平天下》廖昌永 |
片尾曲 | 《英雄往來天地間》譚晶 |
製作 | |
製作人 | 楊曉明 李姝 張申燕 |
製作公司 | 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傳媒 |
江蘇衛視/安徽衛視/重慶衛視/天津衛視首播 | |
播出國家/地區 | ![]() |
播出日期 | 2010年5月2日 | —2010年6月18日
中視首播 | |
播出國家/地區 | ![]() |
播出日期 | 2012年7月2日—2012年9月4日 |
相關節目 | |
相關節目 | 《三國演義》 |
外部連結 | |
IMDb 介紹 |
播放情況及平台
2010年5月2日至6月15日於江蘇衛視、安徽衛視、重慶衛視、天津衛視,同步首播播出,每晚連播兩集,總集數為95集、每集45分鐘左右。高希希透露僅首播權就賣1.6億,(打破《我的團長我的團》創造的逾4000萬元的首播價)次輪播放於2010年8月2日安徽衛視、遼寧衛視、四川衛視、浙江影視頻道、吉林台、黑龍江台、南方台、上海台、深圳台、石家莊電視台、紹興電視台、嘉興電視台、寧波台每晚連播3集。於10月於日本播放。香港無綫電視亦於10月11日無綫精選台播放,於2012年及2014年高清翡翠台播放。馬來西亞收費電視台Astro至尊HD於11月10日以高清播放此電視劇。台灣由中國電視公司於2012年7月2日首播;2012年10月29日起,於緯來育樂台再度播出;MOD龍華戲劇台於2013年1月1日HD畫質播出,於 2014年8月28日HD畫質再度播出。2011年底登陸韓國在KBS電視台播出。
頻道 | 國家/地區 | 播放日期 | 播出時間 |
---|---|---|---|
無綫精選台 | ![]() |
2010年10月11日 | 星期一至四 22:30- 23:30 |
BS富士 | ![]() |
2010年10月26日 | 每週一21:00~23:00首播 11:00~13:00重播 |
Astro至尊HD | ![]() |
2010年11月10日 | 逢星期一至五18:00-19:00 |
衛星劇場 | ![]() |
2011年9月1日 | 每週一21:00~23:00 每週日11:00~13:00重播 |
珠江頻道(粵語) | ![]() |
2011年11月16日 | 週一至週五 |
KBS第2頻道 | ![]() |
2012年2月27日 | 週一至週五 00:35~01:25 |
高清翡翠台 | ![]() |
2012年3月1日 | 週一至週五 23:45至00:45 |
CHING | ![]() |
2012年3月30日 | 每天2集 |
MOD龍華戲劇台 | ![]() |
2013年1月1日 | |
銀河頻道 | ![]() |
2013年5月20日 | 周一至周五 13:00-15:00 周六周日(晚上五集) |
緯來電影台 | ![]() |
2013年7月23日 | 週一至週四 19:00~21:00 |
高清翡翠台 | ![]() |
2014年2月24日 | 07:30-08:30及16:45 - 17:45 |
四季線上4gTV | ![]() |
2021年1月18日 | VOD免費看 |
LiTV 線上影視 | ![]() |
2015年3月10日 | |
頻道3 HD(通道33) | ![]() |
2017年1月30日 | 週一-週四18.20和週五18.00 |
劇情簡介
本劇描述了從公元一九零年董卓進洛陽以後開始,以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到赤壁之後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篡魏天下歸晉的整個過程。具體戰役以黃巾之亂結束後,最後一次戚宦相爭招致董卓進京為開始,繼五丈原戰役、高平陵之變完結,以最後一幕司馬懿之死為結束。
演員名單
有名有姓的角色有280多人。粗體字為主要角色。
蜀漢 | |||||
---|---|---|---|---|---|
人物 | 字 | 演員 | 原版配音 | 香港配音 | 日本配音 |
劉備 | 玄德 | 于和偉 | 張炳強 | 家中宏 | |
諸葛亮 | 孔明 | 陸毅 | 陸毅 | 雷霆 | 堀內賢雄 |
關羽 | 雲長 | 于榮光 | 程寅 | 朱子聰 | 田中正彥 |
張飛 | 翼德 | 康凱 | 康凱 | 葉振聲 | 天田益男 |
趙雲 | 子龍 | 聶遠 | 蘇強文 | 遊佐浩二 | |
馬超 | 孟起 | 陳奕霖 | 李凱傑 | 森川智之 | |
黃忠 | 漢升 | 宋乘道 | 陳曙光 | 麥人 | |
龐統 | 士元 | 杜旭東 | 陳永信 | ||
劉禪 | 公嗣 | 王鶴鳴 | 劉奕希 | 古谷徹 | |
魏延 | 文長 | 王新軍 | 梁志達 | 大塚芳忠 | |
張松 | 子喬 | 劉亞津 | 張錦江 | ||
麋芳 | 子方 | 紅胖子 | 古明華 | ||
麋夫人 | 商憶莎 | 金雁 | 朱妙蘭 | ||
甘夫人 | 唐姊娣 | 程文意 | |||
樊氏 | 朴蘭 | 陳凱婷 | |||
姜維 | 伯約 | 葉鵬 | 關令翹 | ||
孫乾 | 公祐 | 楊瑞 | 張遙函 | 伍博民 | |
簡雍 | 憲和 | 王大和 | |||
李嚴 | 正方 | 鄧立民 | 趙述仁 | 林保全 | |
關平 | 定國 | 范近輪 | 陳卓智 | ||
關定 | 陳曙光 | ||||
馬良 | 季常 | 吳自千 | 黃榮璋 | ||
劉琦 | 樊營 | 李致林 | |||
關興 | 安國 | 魏智 | 張杰 | 周良鴻 | |
馬岱 | 仲華 | 夏天 | 商虹 | 伍博民 | |
周倉 | 元福 | 張驕陽 | 徐光宇 | 張錦江 | |
馬謖 | 幼常 | 鄭仕明 | 張錦江 | ||
王平 | 子均 | 王歡 | 招世亮 | ||
李豐 | 葛友元 | 張方正 | |||
黃權 | 公衡 | 孫萬清 | 林國雄 | ||
法正 | 孝直 | 張新華 | 劉昭文 | 飛田展男 | |
楊儀 | 威公 | 陳珊珊 | 凌雲 | 葉振聲 | |
劉賢 | 楊彤 | 李凱傑 | |||
苟安 | 邢岳愷 | 李致林 | |||
諸葛均 | 汝曉斌 | 陳廷軒 | |||
張肅 | 君矯 | 陳華新 | 馮錦堂 | ||
嚴顏 | 李想 | ||||
高翔 | 陳剛 | ||||
張苞 | 柴進 | 張澎 | 劉奕希 | ||
范彊 | 董志勇 | 馮錦堂 | 前野智昭 | ||
張達 | 陳欣 | 乃村健次 |
曹魏 | |||||
---|---|---|---|---|---|
人物 | 字 | 演員 | 原版配音 | 香港配音 | 日本配音 |
曹操 | 孟德 | 陳建斌 | 陳建斌 | 潘文柏 | 樋浦勉 |
荀彧 | 文若 | 李建新 | 林保全 | 星野充昭 | |
曹丕 | 子桓 | 于濱 | 何承駿 | 前野智昭 | |
司馬懿 | 仲達 | 倪大宏 | 譚炳文 | 佐佐木勝彥 | |
靜姝[2] | 李依曉 | 曾佩儀 | 魏涼子 | ||
曹叡 | 元仲 | 楊德民 | 姜廣濤 | 李致林 | 岸尾大輔 |
曹植 | 子建 | 李雨軒 | 曹啟謙 | 鈴木一敦 | |
曹彰 | 子文 | 李根 | 陳卓智 | 小林將則 | |
程昱 | 仲德 | 蔣昌義 | 梁志達 | 小野健一 | |
郭淮 | 伯濟 | 張歉 | 陳卓智 | 河內浩 | |
夏侯惇 | 元讓 | 李夢成 | 郭政建 | 李錦綸 | 鈴森勘司 |
夏侯淵 | 妙才 | 李奇龍 | 翟耀輝 林保全 |
岡哲也 | |
徐庶 | 元直 | 姚崗 | 劉昭文 | 鄉田穗積 | |
蔡瑁 | 德珪 | 劉丹 | 張遙函 | 古明華 | |
楊修 | 德祖 | 金毅 | 陳廷軒 | 鈴木正和 | |
曹仁 | 子孝 | 洋光 | 蕭徽勇 | 手塚秀彰 | |
許褚 | 仲康 | 郭濤 | 張錦江 | 寶龜克壽 | |
許攸 | 子遠 | 許毛毛 | 梁志達 | 池田ヒトシ | |
張遼 | 文遠 | 程相銀 | 陳永信 | 堀部隆一 | |
郭太后 | 王迪 | 陳凱婷 | 椿真由美 | ||
曹節 | 劉梓嬌 | 張頌欣 | |||
曹洪 | 子廉 | 李代慶 | 陳廷軒 | 高山春夫 | |
徐晃 | 公明 | 陳威 | 林國雄 | 林和良 | |
曹真 | 子丹 | 趙晉 | 招世亮 | 佐久田脩 | |
曹休 | 文烈 | 於子寬 | 梁志達 | ||
孫禮 | 德達 | 李亞天 | 林保全 | ||
華歆 | 子魚 | 張喜前 | 葉寶華 | 黃子敬 | 伊藤和晃 |
于禁 | 文則 | 吳克剛 | 古明華 | 大羽武士 | |
曹爽 | 昭伯 | 夏添 | 黃啟昌 | 櫻木信介 | |
曹芳 | 蘭卿 | 袁紹雄 | 戶田亞紀子 | ||
司馬師 | 子元 | 趙大成 | 劉昭文 | ||
司馬昭 | 子上 | 劉國光 | 李錦綸 | ||
司馬炎 | 安世 | 苗雅寧 | 羅杏芝 | 釘宮理惠 | |
李典 | 曼成 | 曹國新 | 徐光宇 | 葉振聲 | 佳月大人 |
郭嘉 | 奉孝 | 王今心 | 翟耀輝 | 橫堀悅夫 | |
張郃 | 儁乂 | 譚建昌 | 馮錦堂 | 橫島亘 | |
樂進 | 文謙 | 萬正 | 劉昭文 | 次賀慎一郎 | |
陳群 | 長文 | 孫海 | 劉昭文 | 橫島亘 | |
王朗 | 景興 | 柳秉鈺 | 李立宏 | 盧國權 | 山野史人 |
申儀 | 戴啟文 | 宣曉鳴 | 林國雄 | 伊藤和晃 | |
蔡陽 | 鬍子 | 陳欣 | 岡哲也 | ||
蔣幹 | 子翼 | 李木戈 | 馮錦堂 | 林和良 | |
曹沖 | 倉舒 | 安彭澤宇 | 陸惠玲 | 小松三夏 | |
牛金 | 大林 | 葉振聲 | 小林將則 | ||
蔡中 | 郭淼鑫 | ||||
蔡和 | 李方耀 | ||||
龐德 | 令明 | 田翔 | 巫哲棋 | 佳月大人 | |
曹軍主簿 (王垕) |
焦偉 | 馮錦堂 | |||
郝昭 | 伯道 | 秦梵祥 | 葉振聲 | 加藤亮夫 | |
陳琳 | 孔璋 | 張遙函 | 陳廷軒 | 林和良 | |
孔秀 | 白海龍 | 趙毅 | 陳卓智 | 池田ヒトシ | |
韓福 | 焦志強 | 梁志達 | 星野充昭 | ||
孟坦 | 郭政建 | 梁志達 | 阪口周平 | ||
卞喜 | 雷霆 | 佐藤廣太 | |||
吳質 | 季重 | 王茂蕾 | 劉昭文 | 手塚弘道 | |
夏侯霸 | 仲權 | 胡春勇 | |||
鍾太傅 (鍾繇) |
元常 | 李華 | 陳曙光 | ||
秦朗 | 元明 | 薈有為 | 胡家豪 | 乃村健次 |
孫吳 | |||||
---|---|---|---|---|---|
人物 | 字 | 演員 | 原版配音 | 香港配音 | 日本配音 |
張博 | 張博 | 翟耀輝 | 咲野俊介 | ||
鄭偉 | 陸惠玲 | 本名陽子 | |||
周瑜 | 公瑾 | 黃維德 | 陳浩 | 陳欣 | 小山力也 |
孫小妹 | 林心如 | 閻萌萌 | 曾秀清 | 中村千繪 | |
大喬 | 劉競 | 李世榮 | 黃紫嫻 | 三石琴乃 | |
小喬 | 趙柯 | 季冠霖 | 張頌欣 | 園崎未惠 | |
魯肅 | 子敬 | 霍青 | 李錦綸 | 岩崎浩 | |
陸遜 | 伯言 | 邵峰 | 陳廷軒 | 檀臣幸 | |
呂蒙 | 子明 | 常鋮 | 劉昭文 | 成田劍 | |
孫堅 | 文台 | 范雨林 | 盧國權 | 長克巳 | |
孫策 | 伯符 | 沙溢 | 陳廷軒 | 阪口周平 | |
吳國太 | 康群智 | 蔡惠萍 | 久保田民繪 | ||
喬國老 | 公祖 | 薛曉龍 | 宣曉鳴 | 黃子敬 | 星野充昭 |
張昭 | 子布 | 申傑 | 黃子敬 | 小川真司 | |
諸葛瑾 | 子瑜 | 曹毅 | 陳永信 | 內田直哉 | |
朱然 | 義封 | 朱磊 | 麥皓豐 | ||
孫桓 | 叔武 | 紀奧俊 | 張方正 | 加藤亮夫 | |
虞翻 | 仲翔 | 齊環 | 劉昭文 | 林和良 | |
顧雍 | 元嘆 | 陳卓智 | 鈴森勘司 | ||
程普 | 德謀 | 鍾明和 | 陸建藝 | 梁志達 | 里卓哉 |
黃蓋 | 公覆 | 劉魁 | 郭政建 | 林保全 | 小山武宏 |
韓當 | 義公 | 劉軍 | 宣曉鳴 | 古明華 | 鈴森勘司 |
蔣欽 | 公奕 | 林和良 | |||
周泰 | 幼平 | 侯傑 | 林保全 | 大羽武士 | |
甘寧 | 興霸 | 夏小龍 | 陳永信 | 大羽武士 | |
徐盛 | 文向 | 孫岩 | |||
潘璋 | 文珪 | 韓昌 | |||
丁奉 | 承淵 | 姜燚 | |||
呂範 | 子衡 | 林和良 | |||
賈華 | 廖偉力 | 蕭徽勇 | 永田昌康 | ||
薛綜 | 敬文 | 楊瑞 | 張錦江 | ||
周善 | 趙水晶 | 伍博民 | 加藤亮夫 | ||
陸績 | 公紀 | 賈祥 | |||
程秉 | 德樞 | 王進軍 | 林國雄 | 岡哲也 | |
傅駿[3] | 王道生 | 劉昭文 | |||
趙咨 | 德度 | 林保全 | 橫島亘 |
群雄 | |||||
---|---|---|---|---|---|
人物 | 字 | 演員 | 原版配音 | 香港配音 | 日本配音 |
漢獻帝 (劉協) |
羅晉 | 伍博民 | 須藤翔 | ||
小叮咚 | 沈小蘭 | 優希 | |||
呂布 | 奉先 | 何潤東 | 凌雲 | 黃啟昌 | 內田夕夜 |
貂蟬 | 陳好 | 劉惠雲 | 本名陽子 | ||
董卓 | 仲穎 | 呂曉禾 | 譚炳文 | 福田信昭 | |
陳宮 | 公台 | 孫洪濤 | 原聲 | 陳欣 | |
袁紹 | 本初 | 許文廣 | 招世亮 | 菅生隆之 | |
袁術 | 公路 | 閻沛 | 陳永信 | 辻親八 | |
蔡夫人 | 曹曦文 | 金雁 | 沈小蘭 | 日野由利加 | |
王允 | 子師 | 鄭天庸 | 李立宏 | 陳曙光 | |
董承 | 高寶松 | 黃子敬 | |||
董貴妃 | 白薈 | 閻萌萌 | 程文意 | ||
香君 (李春香) |
劉芊含 | 林元春 | |||
雲英[3] | 卜斯斯 | 楊善諭 | |||
田豐 | 元皓 | 徐濤 | 李錦綸 | ||
王管家 (王允管家) |
孫繼峰 | 古明華 | |||
劉璋 | 季玉 | 李躍民 | 盧國權 | ||
李儒 | 文優 | 宋重東 | 翟耀輝 | ||
陶謙 | 恭祖 | 佟漢 | 陳曙光 | ||
劉表 | 景升 | 姬成功 | 黃子敬 | ||
郭汜 | 龔志璽 | 張錦江 | |||
袁譚 | 顯思 | 柳龍 | 張遙函 | 黃榮璋 | |
袁熙 | 顯奕 | 藍天 | 李凱傑 | ||
劉岱 | 公山 | 徐蕭 | 蕭徽勇 | ||
韓遂 | 文約 | 胡沙 | 陳永信 | ||
陶恭義[3] | 趙竩 | 劉奕希 | |||
馬騰 | 壽成 | 寧生 | 宣曉鳴 | 古明華 | |
袁尚 | 顯甫 | 韓文亮 | 趙毅 | 張裕東 | |
張任 | 琭琭 | 姜廣濤 | 陳廷軒 | ||
公孫瓚 | 伯圭 | 王寶剛 | 宣曉鳴 | 黃子敬 | |
華佗 | 元化 | 蔡軍 | 陳曙光 | 西村知道 | |
水鏡先生 | 德操 | 王世俊 | 梁志達 | 寶龜克壽 | |
曹嵩 | 巨高 | 郭繼雲 | 盧國權 | ||
苗澤 | 吳窮 | 梁偉德 | |||
劉琮 | 邱爽 | 張裕東 | |||
紀靈 | 陳福生 | 黃子敬 | |||
郭圖 | 公則 | 韓振國 | 馮錦堂 | ||
邢道榮 | 王文濤 | 招世亮 | |||
趙範 | 王國剛 | 林保全 | |||
徐庶之母 | 海燕 | 金雁 | 黃鳳英 | ||
楊松 | 路東昌 | 張錦江 | |||
陳珪 | 漢瑜 | 陸繼東 | 宣曉鳴 | 梁志達 | |
陳登 | 元龍 | 尚悅 | 黃榮璋 | ||
韓玄 | 應強 | 陳廷軒 | |||
鮑隆 | 李颯 | 林國雄 | |||
孔伷 | 公緒 | 二侯 | |||
曹豹 | 趙鑫 | 何承駿 | |||
呂伯奢 | 趙丙奎 | 郭政建 | 黃子敬 | ||
秦慶童 | 叮咚 | 關令翹 | |||
吉平 | 任學海 | 盧國權 | |||
耿紀 | 季行 | 陳厚行 | 張方正 | 飛田展男 | |
顏良 | 李旭 | 劉昭文 | |||
陳應 | 丁肖楠 | 陳卓智 | |||
華雄 | 丁肖楠 | 馮錦堂 | |||
古城縣令 | 王亮 | 陳曙光 | |||
崔州平 | 曹占軍 | 小王凱 | 古明華 | ||
文醜 | 王國川 | 陳卓智 | |||
劉度 | 王世責 | 盧國權 | |||
張魯 | 公祺 | 李大光 | 劉昭文 | ||
韓玄謀士 | 田海鵬 | 林保全 | |||
韓胤 | 楊小強 | 盧國權 | |||
范進[3] | 招世亮 | ||||
張闓 | 趙秋聲 | 陳卓智 | |||
普淨 | 范世德 | 宣曉鳴 | 黃子敬 | 寶龜克壽 | |
董管家[3] | 楊傳喜 | 林國雄 | |||
張溫 | 伯慎 | 陳兵 | |||
黃奎 | 宗文 | 趙想 | 徐光宇 | 招世亮 | |
李傕 | 稚然 | 龔志學 | 劉昭文 | ||
楊齡 | 李曉雄 | 馮錦堂 |
- 其他配音演員
- 配音導演:程寅
劇集目錄
第一部 群雄割據 第1集 - 第18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1集 | 謀董卓曹操獻刀 |
第2集 | 陳宮義釋曹孟德 |
第3集 | 曹操錯殺呂伯奢 |
第4集 | 關羽溫酒斬華雄 |
第5集 | 三英力戰呂奉先 |
第6集 | 孫堅進京拾玉璽 |
第7集 | 三津渡孫堅殞命 |
第8集 | 王允巧設連環計 |
第9集 | 鳳儀亭父子挑兵戈 |
第10集 | 假受禪呂布誅董卓 |
第11集 | 陶恭祖三讓徐州 |
第12集 | 呂布戰敗投劉備 |
第13集 | 曹操救駕令諸侯 |
第14集 | 呂布趁夜襲徐州 |
第15集 | 呂布轅門射畫戟 |
第16集 | 曹操舉兵敗袁術 |
第17集 | 中計呂布失徐州 |
第18集 | 白門奉先赴黃泉 |
第二部 中原逐鹿 第19集 - 第32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19集 | 劉皇叔奉旨滅曹 |
第20集 | 青梅煮酒論英雄 |
第21集 | 袁曹各起兵進軍 |
第22集 | 劉備戰敗投袁紹 |
第23集 | 關羽降曹約三事 |
第24集 | 袁紹敗兵至官渡 |
第25集 | 關羽千里走單騎 |
第26集 | 會古城主臣相聚 |
第27集 | 戰官渡袁紹敗績 |
第28集 | 許子遠叛袁投曹 |
第29集 | 曹操劫糧燒烏巢 |
第30集 | 劉備屯兵於新野 |
第31集 | 劉備躍馬過檀溪 |
第32集 | 徐庶走馬薦諸葛 |
第三部 赤壁大戰 第33集 - 第42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33集 | 三顧茅廬請臥龍 |
第34集 | 孫策傳位予孫權 |
第35集 | 臥龍初出立奇功 |
第36集 | 趙雲血戰長坂坡 |
第37集 | 諸葛亮舌戰群儒 |
第38集 | 孔明先後激周孫 |
第39集 | 羣英會蔣幹盜書 |
第40集 | 諸葛亮草船借箭 |
第41集 | 周瑜赤壁破曹操 |
第42集 | 關羽華容放曹操 |
第四部 荊州爭奪 第43集 - 第57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43集 | 司馬懿助曹孟德 |
第44集 | 曹操嚇退馬壽成 |
第45集 | 曹操失愛子曹沖 |
第46集 | 奪荊州周瑜發兵 |
第47集 | 曹孫劉混戰南郡 |
第48集 | 周瑜賭氣歸柴桑 |
第49集 | 張趙奮力奪二郡 |
第50集 | 力戰長沙降二將 |
第51集 | 魯肅二度索荊州 |
第52集 | 劉備娶親赴東吳 |
第53集 | 周瑜一激孫權怒 |
第54集 | 孫尚香劉備成親 |
第55集 | 劉玄德智返荊州 |
第56集 | 諸葛亮三氣周瑜 |
第57集 | 周瑜兵敗抱憾亡 |
第五部 奸雄終命 第58集 - 第73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58集 | 孔明痛哭祭公瑾 |
第59集 | 曹操大宴銅雀台 |
第60集 | 馬騰進京殺曹操 |
第61集 | 馬騰中埋伏被殺 |
第62集 | 許褚裸衣鬥馬超 |
第63集 | 降曹張子喬受辱 |
第64集 | 投劉備張松獻圖 |
第65集 | 魏延舞劍意劉璋 |
第66集 | 龐統亡於落鳳坡 |
第67集 | 馬超馬岱投劉備 |
第68集 | 關雲長單刀赴會 |
第69集 | 黃忠力戰破漢中 |
第70集 | 曹操雞肋退漢中 |
第71集 | 關雲長威震華夏 |
第72集 | 呂子明白衣渡江 |
第73集 | 奸雄曹操傳遺命 |
第六部 天下三分 第74集 - 第83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74集 | 丕逼植七步成詩 |
第75集 | 獻帝兩詔禪曹丕 |
第76集 | 獻帝自殺祭先祖 |
第77集 | 急兄仇張飛殞命 |
第78集 | 劉備興兵征東吳 |
第79集 | 孫權降魏合攻蜀 |
第80集 | 黃忠戰死備痛哭 |
第81集 | 蜀漢連營七百里 |
第82集 | 陸遜營燒七百里 |
第83集 | 諸葛安居平五路 |
第七部 危急存亡 第84集 - 第95集 | |
---|---|
集數 | 標題 |
第84集 | 曹丕託孤司馬懿 |
第85集 | 出師表興師北伐 |
第86集 | 馬謖拒諫失街亭 |
第87集 | 諸葛亮空城退敵 |
第88集 | 諸葛計奪陳倉城 |
第89集 | 張儁乂中箭身亡 |
第90集 | 諸葛妙計除曹真 |
第91集 | 李正方被貶庶人 |
第92集 | 諸葛下書辱司馬 |
第93集 | 諸葛火燒上方谷 |
第94集 | 諸葛青絲變白髮 |
第95集 | 司馬安世歸一統(完結篇) |
電視劇歌曲
製作人員
- 總製片人:楊曉明、李姝、張申燕
- 導演:高希希
- 編劇:朱蘇進
- 出品公司: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安徽電視台、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天津電視台、北京東方恆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百盟影視策劃有限公司、北京林高飛樂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
- 承製: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總發行:北京東方恆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負責製造特別效果的團隊有近百人,當中包括中國及韓國的頂尖人士,單是製作特別效果的製作費用逾一千萬人民幣。
獲獎記錄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得獎者 |
---|---|---|---|
2010年 |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 | 最佳導演獎 | 高希希 |
2010年 |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 | 最佳編劇獎 | 朱蘇進 |
2010年 |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 | 電視劇年度人物(男) | 陳建斌 |
2010年 |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 | 十大電視劇第1名 | 《三國》 |
2010年 | 安徽衛視國劇盛典 | 網絡最受歡迎電視劇(內地) | 《三國》 |
2010年 | 百度娛樂沸點 | 年度最熱門電視劇大獎(986.725.790次) | 《三國》 |
2010年 | 首爾國際電視節 | 中國最受歡迎演員獎 | 林心如 |
2011年 | 第1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 最佳電視劇銀獎 | 《三國》 |
2011年 | 日本DVD租賃行業年度獎項 | 「亞洲最佳電視劇大獎」 | 《三國》 |
2011年 | 首爾國際電視節 | 評委會最佳大獎 | 《三國》 |
2011年 | 首爾國際電視節 | 最佳男演員獎 | 陳建斌 |
2011年 | 東京國際電視節電視節 | 海外電視劇特別佳獎 | 《三國》 |
2011年 | 首屆亞洲彩虹獎 | 最佳動作指導獎 | 林峰 |
2012年 | 第45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 | 獲最高獎「大雷米獎」 | 《三國》 |
收視率
據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10年上半年電視劇50強」收視數據,新版《三國》成為2010年上半年的收視冠軍。在江蘇衛視收視率為1.25,在安徽衛視為1.11,在天津衛視為0.84[4]。
由csm數據參考而來,收視率包括全天收視指數和市場(收視)份額參數
平台 | 平均收視率 | 平均收視份額 | 2010年全國衛視 電視劇收視率排名[5] |
江蘇衛視 | 1.24 | 3.12 | 5 |
安徽衛視 | 1.12 | 2.83 | 10 |
天津衛視 | 0.87 | 2.02 | 36 |
![]() | ||||||
集數 | 週數 | 播出日期 | 收視率 | 排名 | 備註 | |
特別篇 | 1 | 2012年6月29日 | 0.97 | 4 | 九點播出《三國群英會》 | |
01-05 | 2 | 2012年7月2日-07月6日 | 1.90 | 3 | 7月2日平均收視率:1.45 7月3日平均收視率:1.88 7月4日平均收視率:1.89 7月5日平均收視率:1.99 7月6日平均收視率:2.27 | |
06-10 | 3 | 2012年7月9日-07月13日 | 2.08 | 3 | 7月10日平均收視率:2.96打敗《穆桂英掛帥》單集2.87平均收視率 | |
11-15 | 4 | 2012年7月16日-07月20日 | 2.31 | 4 | ||
16-20 | 5 | 2012年7月23日-07月27日 | 3.35 | 3 | 7月25日平均收視率:3.4 | |
21-25 | 6 | 2012年7月30日-08月3日 | 3.29 | 3 | 8月2日因中途插播倫敦奧運桌球銅牌戰,故播出時間拆為兩段(20:00-21:30/22:30-23:00) | |
26-30 | 7 | 2012年8月6日-08月10日 | 3.20 | 3 | ||
31-35 | 8 | 2012年8月13日-08月17日 | 3.37 | 3 | ||
36-40 | 9 | 2012年8月20日-08月24日 | 3.32 | 3 | ||
41-45 | 10 | 2012年8月27日-08月31日 | 3.64 | 3 | 8月30日起,播出60分鐘 打敗2011年《水滸傳》平均3.46最高收視率紀錄,再創中視八點檔古裝劇收視率新紀錄。 | |
46-47 | 11 | 2012年9月3日-09月4日 | 3.45 | 3 | 完結篇 | |
平均收視 | 2.99 | - |
---|
本劇爭議
高希希在開播前曾多次表示,本劇會在製作和觀感上力爭比1994版《三國演義》更加還原歷史,[6][7][8][9],但在播出後,本劇就因為各種不符合歷史以及地理常識的問題和破壞原版人物的設定、原創自己認為的角色屬性和加上許多在皇宮權力內鬥,厚黑學這種陰謀論等奇怪原創劇情。並且很明顯還會看到主演不在,而由各種替身出現,還有打戲不合理,出現武俠動作與有些戲感覺是主演跟其他主演是分開拍攝沒有一起拍等不連貫等劇情遭到批判和質疑,高希希此時又稱:「無關歷史,只講故事。」[10]
在二輪播出前,高希希花費800萬人民幣進行了200處修改,雖然在第一輪配音的錯誤劇情有改善,但字幕的問題還是沒有改,並仍有許多問題存在,遭到質疑。[11][12]
參考資料
注釋
外部連結
作品的變遷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