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三国东吴统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周郎」[1],東漢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孫吳陣營首要的統帥,同時還是傑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音樂家。周瑜為人相貌俊美[2][3][4][5]、天資聰穎、胸襟寬闊、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而傳言「曲有誤,周郎顧」。並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提拔重用。
周瑜年少與孫策情同兄弟,稱總角之交,二十歲時與孫策渡過長江擊敗劉繇,嚴白虎,王朗等江東割據勢力,隨孫策平定江東。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還吳,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勸諫孫權不納質,希望孫權占據江南,擁兵自重,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軍事上的錯誤,勸眾抗曹,率軍抗曹,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荊州軍事核心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但周瑜也在此戰中被流矢所傷。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天下二分之計,西進取蜀,吞併張魯,聯合馬超,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的戰略。同年,周瑜在整軍入蜀路過巴丘時患病即逝,享年三十六歲。[6]
周瑜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北宋蘇軾就寫了著名的懷古詞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作者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將周瑜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之人物[7]。
周瑜出身名門大族之後,廬江郡周氏家族曾經多代人出任朝廷要職之位,從高祖父周榮由於通曉經典而得到推薦,得司徒袁安闢為府僚。袁紹和袁術的高祖父袁安多次和他談論當世大事,他見解獨到,能提出不同尋常的觀點,袁安很賞識、器重他。從曾祖父周興,在漢安帝時任尚書郎。從祖父周景,少以廉潔能幹見稱,初被察為孝廉,辟公府。後為豫州刺史,李膺、荀緄等為從事,更遷至尚書令,登為太尉[8]。從叔周忠先後出任大司農、光祿大夫,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他家裡人則從壽春遷至舒城。《江表傳》記載,周瑜聽說了與其同年孫策的名氣,因此前往壽春拜訪,兩人一見如故,獨相友善,周瑜遂建議孫策帶家人移居舒縣。周瑜甚至提供自家南側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等到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時,周瑜也一起跟隨。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喪父後,多年依附在袁術手下打拚,終於下定決心起兵發展,正要東渡長江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率領五百人起兵響應,孫策高興地說:「我得到你,事可成了[9]。」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笮融、薛禮,轉而攻占湖熟(今南京江寧湖熟街道)、江乘(今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曲阿(今江蘇丹陽),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
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說道:「我以這班士兵奪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足夠,你先回去鎮守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不久,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從父周尚為丹楊太守,周瑜隨叔父周尚還軍回壽春。袁術發現周瑜有才識和能力,想招攬周瑜為己用,但周瑜看出袁術並無成就,且不會用人,託辭請求回居巢出任縣長,袁術答應了周瑜請求之後,周瑜卻尋機從居巢東渡長江到了江東,回到孫策身邊。周瑜在做居巢縣長結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結交,兩人建立瞭如同春秋時子産和季札那樣密不可分的朋友關係。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親自迎接摯友周瑜,並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發二千兵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為其建造屋舍,餽贈賞賜無人能及。孫策當著眾將面前下令道:「周公瑾才華傑出,與我是從少相識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義。就像之前在丹楊,就是他徵召人手及船隻糧草才能成就大事,若要計算他的功勞,這些也未足夠報答啊[10]。」,周瑜的年齡僅比孫策小一個月。
廬江郡一帶,鄉民向來敬服於周瑜的恩德信義,周瑜身在舒城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穀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當時江夏還在黃祖手上並不是孫軍領下),攻克皖,兩人得橋公[11]二女,孫策對周瑜笑說:「橋公的兩個女兒雖然流離,但得我們二人作為夫婿,亦夠她們高興了。」兩人關係更進一步。後再進逼尋陽,大破劉勳,第二年年初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12]。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將權力交給二弟孫權。周瑜奔喪還吳,以中護軍的身分,與長史張昭一起輔佐孫權,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繼承兄長孫策的官職只是會稽太守、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從,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剛繼承基業孫權的支持,並確立上下君臣禮儀,認孫權為君。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擊敗了河北的袁紹,兵威強盛,要求孫權送子質到曹營。孫權與周瑜及其母吳夫人商議,當時張昭、秦松等人猶豫不決,唯獨周瑜卻堅決反對,他認為:「昔日戰國時期的楚國初時被封於荊山的側面,只有不滿百里的土地,後來繼嗣賢能,廣開國境,建立基石於郢,遂據荊、揚二州,至到南海,傳承家業、延續國祚有九百多年。現今將軍(孫權)繼承父(孫堅)、兄(孫策)餘下基業,兼有六郡之地,賢才輩出,齊聚江東,兵多將廣,糧草富足,將士用命,採山裡的銅鑄成錢幣,取海水煮成食鹽,江東境內富饒,人心不會思亂,乘船在水上舉帆,朝早出發黃昏便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又有何急切要送人質?人質一旦入朝,不得不與曹氏建立關係,與其建立關係,則有召命便不得不往,會被制伏於人。最多只不過做一個諸侯,僕從十多人,車數輛,馬數匹,又豈可和在南面稱孤相同?現在不如不派遣人質,慢慢觀看其變動。若曹氏能率兵來統一天下,將軍(孫權)再臣服於他也未遲。若是策劃暴亂,士兵猶如火燒,不息兵而自我消滅。將軍(孫權)韜勇抗威,等待天命,何以要送出人質?」孫權之母吳夫人支持周瑜的決定,並說:「周瑜所議決實對。周瑜與孫策為同年,只小一個月而已,我視他為自己的兒子,你要以事兄之禮對待他。」最後,孫權也沒有送人質給曹操[13]。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數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軍南征,劉琮率眾降曹,佔領荊州,曹操得其步軍水軍數十萬,大軍壓境之際,將士皆為恐慌,曹操向孫權進逼。孫權打算與曹操一戰,然而孫權的眾臣下面分裂成主戰、主和兩派。魯肅勸孫權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孫權召開軍議詢問臣下計策,文臣為首的張昭首先向孫權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征戰四方,動輒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將軍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塹。現在,曹操佔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衝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計全部船隻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並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眾寡並不能相提並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周瑜反駁張昭議論:「不然。曹操託名漢相,實屬漢賊。主公以神武雄才,倚仗父孫堅兄孫策所創基業,虎據江東,地方千里,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除賊扶漢。現今曹操前來送死,豈可不戰自降反而去迎曹?」周瑜並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指出:第一「北方未定,西涼關西仍有馬騰、韓遂為後患。」;第二「北方人慣習陸戰不習水戰,水土不服,捨馬鞍而乘舟船。」;第三「現今入冬,天氣盛寒,曹軍兵缺衣物,馬缺草料。」;第四「曹軍長途跋涉,且遠涉江湖早已疲憊不堪,麾下士卒皆無法適應水土多變,而會多生疾病。」。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請求主公孫權給予精兵三萬人,進屯夏口,為主公破曹。孫權當眾說:「曹操欲廢漢朝自立已久,所懼怕的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而已。如今其他群雄皆滅,唯獨我尚存,我與曹操勢不兩立,周瑜正當請兵出擊破曹,與我的意見相同,真是上天將周瑜授予我呀。[14]」在與魯肅周瑜意見一致後,增加許多信心,堅定抗曹決心,孫權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言降曹者,如同此案!」孫權命周瑜為左都督,程普為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與劉備結盟,共破曹軍,藉此壓制主和派。然而程普並不服於周瑜之下,程普數以長年跟隨孫氏及年長的資歷並不服從周瑜的調度,周瑜始終以屈己待人的態度來回應程普。程普最終敬佩信服周瑜的胸襟氣量,對軍中友人說與:「與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沉醉了。[15]」
赤壁之戰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俊美有才略,而蔣幹的故鄉九江郡與周瑜的故鄉廬江郡相鄰,於是派蔣幹去見周瑜,希望能勸說周瑜離開孫權前來效力自己。 周瑜接見蔣幹,說:「子翼你費盡心思,長途跋涉過江前來,是為曹氏做說客嗎?」蔣幹說:「我和你的故鄉同屬一州,大家分開後很久不見,我在遠方聽聞你的大名,因此前來敘舊,順道來看望你高雅的風采,但你卻說我是來當說客,豈不是在猜疑我欺騙你嗎?」周瑜說:「我曲藝雖然比不上夔和師曠,但聽賞你的弦音樂曲,也足以了解你曲中之意了。」之後周瑜請蔣幹入內一同進食。三日後周瑜邀請蔣幹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幹說:「堂堂男子立身處世,遇到了解自己的主公,表面有著君臣之間的恩義,裏面卻更有連著兄弟般手足的情誼,不僅聽從自己的意見和計策,還和自己一起同生共死榮辱與共,即使蘇秦、張儀再生,酈食其再出現,尚且無言以對,又怎會是你這年輕人可以說得動呢?」蔣幹只是一直笑著,始終沒有說話,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情致高雅,並非單憑言辭就能挑撥離間江東孫氏兄弟與周瑜的關係,即是勸其放棄招降的念頭[16]。
孫曹兩軍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峙。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派遣先鋒甘寧攻打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納呂蒙的計策,留凌統防守本營,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乃起身行至軍營前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前後約一年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瀏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上書:「劉備素有梟雄之姿,而關羽、張飛也有熊虎之勇,他們不會甘願寄人籬下久為人下者。我建議軟禁劉備,將劉備留在東吳,提供錦衣美食、音樂歌女,企圖軟化劉備志向,將關羽張飛二人,各置一方不讓他們見面,而將其帶上戰場參與戰事,大事可定。而如今要借荊州給他們立足,聚集他們三人,都在戰場,這恐怕是放龍入海,恐非掌中物、池中魚了。」但孫權以曹操仍在北方,應該結交各路英雄,又恐怕劉備難以控制,不採納周瑜的計策[17]。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即天下二分之計:因當時劉璋闇弱無斷,常被張魯攻掠,而曹操新敗,未能恢復元氣。可趁此時機攻討劉璋而吞併張魯,再與西涼之馬超結援,然後再出兵襄陽。如此,反攻北方即可成事。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途中周瑜感染重疾,不久死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18]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
有關小喬是否是周瑜的正室,一方觀點認為小喬至少並非周瑜元配(周瑜娶小喬該年已快25歲),且三國志中使用「瑜納小喬」,因此有人推斷小喬只是妾。另外,小喬與周瑜成婚是在孫策攻破皖城,二喬淪為女戰俘之背景下,雙方地位並不相符。之後,小喬等被擄獲之人一起被送回吳郡,周瑜則繼續敗劉勳,然後討江夏,後留下來鎮守巴丘,對比之下,這場婚禮發生在兩場戰爭之前,似乎未免草率了。
持有小喬是正妻的觀點則認為,古代成親之用語有許多,更因朝代不同而有些差異,因此並不能由此斷定小喬是妾。古代女子及笄才可結縭,也許兩人有年齡差距,亦有可能是根據《禮記》載,「男子二十而冠,始學禮,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始笄,二十三而嫁。」之說法影響,才導致此種情況。而且小喬之事跡記載於《周瑜傳》中,亦佐證小喬對周瑜而言是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總承過往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等故事,將周瑜描繪成足智多謀,但卻氣量狹小之人。例如,在這些作品中,周瑜屢次在赤壁之戰試圖謀害諸葛亮,例如要求諸葛亮造箭等。大戰之後又多次想剷除劉備的勢力,反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氣得吐血而亡,臨死前感歎:「老天既生我周瑜,為何又要再生孔明呢?」俗稱「既生瑜、何生亮」。今人常用「瑜亮情結」或「一時瑜亮」來形容兩位傑出人物互相較量的情形。諸葛亮在為周瑜哭喪時說的「從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後人視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經典。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民間形象影響十分巨大。作者為增加情節衝突而冠上的「氣量狹小」性格,與史實中周瑜謙遜寬容,氣度恢弘的人格完全相反。又將其奪南郡之功改為「三氣周瑜」故事,對其作為東吳軍事統帥,謀定對外戰略,任用龐統治理南郡,西進取蜀進而二分天下等重大決策,進行些許改編,然而,三國演義認同並強化了周瑜年輕,俊美的歷史形象,杜撰了於群英會舞劍作歌,在「孫氏奪取江東」過程中,增添了頗具文學性的小戰役和周瑜設謀細節(如「計擒太史慈」「奇兵破王朗」等),故不可一概以貶毀概括。在由《三國演義》衍生的京劇劇目《群英會》中,周瑜亦成為經典小生,清末「同光十三絕」中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徐小香,即因其扮相富麗,所飾周瑜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美譽。
與周瑜相關的詩詞數量甚多,大多與赤壁之戰或二橋有關,或是追思其年少得志、功名顯赫。當中不少都是出於名家手筆,如最著名的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還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赤壁歌送別》中: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唐代另一大詩人杜牧的《赤壁》中: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宋代詞人戴復古的《滿江紅‧赤壁懷古》:
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元代詩人朱楨的《赤壁石刻》:
大書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還英雄。
明代詩人王奉的《過赤壁偶成佳句》:
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此外,也多有詩詞提及周瑜「曲有誤,周郎顧」的雅事。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的《聽箏》:
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絃。
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捲灘前黃葉。 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中國傳統戲曲中周瑜的角色,多為小生扮演,而不戴髯口(鬍鬚),以表現其儒雅、秀氣、英俊。其故事多來自《三國演義》,如《群英會》、《借東風》、《三氣周瑜》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