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蜀漢將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飛(?—221年),字益德[1][注 1],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亦是劉備的主要親信之一,與關羽並稱「萬人敵」[2]。
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遇刺身亡,蜀漢追諡桓侯,是為西鄉桓侯。元朝加封為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3]。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張飛與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又將該五人並稱「五虎上將」,隨著民間劇目的發展,便廣為世人所知。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很多人誤以為張飛表字「翼德」,以為「翼」才跟「飛」字相協。但其實「益」是「鷁」的通假字,「鷁」是一種會飛的水鳥。按《古人名字解詁》,第163頁說明:「張飛,字益德。《春秋·僖公十六年》:「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杜預註:「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 益,通假為「鷁」,以應「飛」字。
小說家不明古音,以為「益」與「飛」不協,故改「益」為「翼」。《漢書·司馬相如傳》:「怠而後游於清池,浮文鷁,揚旌枻,張翠帷,建羽蓋。」《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此遁於水也。」《後漢書·馬融列傳》:「水禽鴻鵠,鴛鴦、鷗、鷖,鶬鴰、鸕、鷁,鷺、鴈、鷿輟,乃安斯寢,戢翮其涯。」《易林》:「鷁飛中退,舉事不進,眾人亂潰。」
另外清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三國演義》將字改為翼德,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萬曆金陵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萬曆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等都維持「益德」。
中平元年(184年),與關羽在涿郡跟隨劉備起兵,隨從周旋,不避艱險。關羽年長張飛數歲,張飛事之如兄。劉備領平原相,關羽、張飛皆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建安元年(196年),左將軍袁術不忿劉備據有徐州,自淮南來攻,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張飛留守下邳。下邳相曹豹與張飛不和,勾結當時正寄寓在徐州的奮武將軍呂布襲取下邳。張飛殺曹豹,引起丹楊兵叛變,中郎將許耽開門引呂布入城。劉備將士在前方聽說家屬被俘,軍無戰心,不得已而投降呂布。[4]呂布將劉備安置在小沛,而劉備兵力逐漸恢復到萬餘人,引起呂布警覺,於是再次進攻劉備,劉備西奔司空曹操。曹操表薦劉備為豫州牧,讓他繼續在小沛牽制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東征,消滅呂布,表薦劉備為左將軍,關羽、張飛為中郎將。[5]劉備與車騎將軍董承等人受漢獻帝的衣帶詔,密謀誅殺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僭號稱帝的袁術因為勢力衰弱打算北投身為大將軍的從兄袁紹,劉備主動請纓去徐州截擊袁術,會袁術病死,所部依附廬江太守劉勛。於是劉備在下邳殺死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身還小沛。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東征,劉備戰敗,北投袁紹,關羽被俘,後逃歸劉備。史書並未記載張飛是否曾與劉備失散或重聚,只知同年張飛在譙郡遇到曹操大將夏侯淵的侄女並納為妻室。[6]曹操隨後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劉表,恰逢劉表病死,少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自樊城經襄陽南下江陵,諸葛亮勸劉備襲取襄陽,被劉備拒絕。曹操抵達襄陽,聽說劉備已經南下,立即派出曹純率領五千精騎追擊,一日一夜追出三百餘里,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劉備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亡。張飛奉命率二十騎斷後,趙雲則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慢行。張飛依仗地勢,據水斷橋,嗔目橫矛,咆哮道:「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我就是張益德,放馬過來決一死戰!)」,吼聲震天。因張飛素有勇名,敵軍內無人敢於向前,劉備等人得以順利撤退至漢津[7],與關羽船隊會合,然後抵達夏口,會合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劉備以諸葛亮為使,聯合割據江東的討虜將軍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留行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於江陵,使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然後北還。赤壁之戰中,劉備、關羽、張飛的戰鬥力給討虜將軍帳下左部督周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之後給孫權的上書中稱「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8];然而早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謀士奮武將軍程昱就已經盛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了。[9]
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征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皆降。江陵之戰時由於吳將周瑜圍困江陵日緊,而關羽又斷絕北道,曹仁、徐晃放棄江陵突圍。當時劉備派張飛率領一千人追隨周瑜作戰,換來周瑜兩千人馬跟隨關羽用來堵截曹仁後方[10]。戰後劉備封拜元勛,以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封新亭侯,其間宜都實為孫權勢力範圍,所以張飛只是可能駐於江北或劉備大本營公安而已。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趙雲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五年(210年),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周瑜病死,孫權為減輕軍事壓力,採納贊軍校尉魯肅的建議,將江陵轉讓劉備,張飛轉任南郡太守。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受益州牧劉璋之邀入蜀,幫其消滅割據漢中的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張魯。劉備北駐葭萌,次年與劉璋反目,召諸葛亮、張飛等夾攻益州。張飛溯流西上,所向披靡,在江州生擒巴郡太守嚴顏。張飛叱責嚴顏:「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張飛大怒,命左右牽去砍頭,嚴顏臉色不變,說:「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張飛大為欽佩,於是釋放嚴顏,待為上賓。張飛隨後從墊江西上,與劉璋領帳下司馬張裔戰於德陽,張裔敗退,張飛追至成都,與劉備會合。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益州平定。[11]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索要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許,孫權便自行委任官吏,遭關羽全部驅逐。孫權大怒,遣廬江太守、偏將軍呂蒙督兩萬人攻取三郡,使漢昌太守、橫江將軍魯肅率萬人在巴丘牽制關羽,自己則在陸口調度諸軍。劉備率五萬人到公安,遣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兩軍尚未開戰,魏公曹操已經攻占漢中,張魯南逃巴中。劉備急忙與孫權議和,轉讓長沙、桂陽,孫權返還零陵。劉備回到江州,遣護軍、偏將軍黃權率兵救援張魯,而張魯已經投降曹操。曹操北還,留征西將軍夏侯淵、平狄將軍張郃守漢中,張郃則不斷從巴西擄掠百姓,強迫遷徙到漢中。劉備於是以張飛領巴西太守,命其進兵宕渠,在巴西之戰中擊退張郃。當時兩軍相持五十餘日,張飛率精兵萬餘人從小道進攻張郃,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回漢中。[12]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進攻漢中,分遣張飛、平西將軍馬超、將軍吳蘭等攻取武都。曹操遣都護將軍曹洪救援。張飛揚言要截斷曹洪後路,騎都尉曹休指出此是疑兵之計,勸說曹洪立即進攻吳蘭,即大敗吳蘭[13],張飛、馬超退回漢中,吳蘭被陰平氐人強端殺害。[1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對峙,討虜將軍黃忠推鋒必進,陣斬夏侯淵。魏王曹操自長安來援,劉備拒不出戰,曹操將士逃亡日益增多,不得不放棄漢中。[15]劉備隨即在漢中自稱大司馬、漢中王,以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假節[16];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不久,關羽北伐曹操,而孫權偷襲南郡,關羽撤軍,所部潰散,在臨沮被孫權擒獲,獻首曹操。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稱帝,改元章武。策諸葛亮為丞相,假節錄尚書事;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17]
張飛素來善待士人而不體恤兵士,劉備時常告誡他:「你對手下士卒刑罰過重,經常鞭打他們,又把他們留在身邊侍奉你,這樣做日後必成禍患。」張飛聽過後仍不悔改。
不久,劉備出兵東征吳王孫權以報關羽之仇,命張飛率萬人自閬中至江州會合。臨出發前,張飛被帳下將領張達、范彊殺害,兩人帶其首級東奔孫權。張飛營中都督立即表報劉備,劉備聽說是張飛營都督上表,就猜到張飛已經死了,嘆息說:「噫!飛死矣。」傷心欲絕。[18]
蜀漢景耀三年(260年),追諡關羽「壯繆侯」,張飛「桓侯」,馬超「威侯」,黃忠「剛侯」;追賜軍師中郎將龐統關內侯爵位,諡「靖侯」。
前蜀天漢元年(917年)(其時前蜀改國號為漢)正月,封張飛為靈應王。
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加封張飛為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清代嘉慶帝將「閬中張飛祠」列入「四川省春秋祀典」,成為官方祭祀的大神。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之虎臣,羽報效曹操、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皆以短取敗,屬世之常道。
劉備曾勸告張飛道:「卿刑殺旣過差,又日鞭檛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你刑罰殺戮太過度,又常日鞭韃健兒,卻又置他們於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呀。)」卒為帳下張達、范彊所刺殺。
張飛的生日在正史里沒有記載,但中國民間一直流傳有張飛出生於農曆八月二十八的說法。[19]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范強所殺,將此刀入於吳。」此事純屬無稽之談,張飛封新亭侯時尚在荊州,身未嘗入蜀,何以便稱「蜀大將」?即身在蜀,亦當稱「漢將軍飛」。
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小說、戲曲、話本及民間傳說中張飛的故事,和史書中的張飛事蹟有所出入,如張飛早年以賣酒屠豬為業、怒鞭督郵(實為劉備所為)、長坂大哮嚇死夏侯傑的誇張手法、以至數戰呂布、古城聚義、獨取武陵、大戰馬超、使用蛇矛、身高樣貌,甚至張飛字「翼德」等都是虛構。
傳說張飛頭顱葬於重慶雲陽張桓侯廟(張飛廟),軀體葬於四川閬中張桓侯祠(漢桓侯祠)。此外主祀寺廟尚有四川自貢桓侯宮、台灣台中市東興市場福興宮等,副祀寺廟則有四川成都武侯祠、台灣台北市北投行天宮、新北市三峽行修宮、桃園市大溪劉備廟等。
很多人誤以為張飛字翼德,以為這才跟飛字相協。其實「益」是通假「鷁」(一種會飛的水鳥)。另外陳壽在《三國志》記載其表字「益德」有兩處,裴松之注亦有兩處,應為事實。[21]近代學者任乃強注《華陽國志》亦認同此說[22]。
民間流傳張飛善書畫、善畫仕女圖,例如明《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清《歷代畫徵錄》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等,更有「三弟(張飛)畫美人,二哥(關羽)補竹」之說。相關說法最早出自明朝人的筆記[23],並有一份查無原蹟的石刻拓文傳世。由於明朝上離漢朝已遠,史料不見於唐宋,而明人偽作之風又盛,缺乏實證下史家對此說多持否定態度,卻成為漫畫家、小說家熱衷的題材。
張飛帶兵征劉璋時製造。又有一說,饅頭乃出自三國蜀漢諸葛亮[24]。當時諸葛亮率軍南渡瀘水以討孟獲。根據當地的習俗,大軍渡江之前必須以人頭祭祀河神。諸葛亮遂命人以白麵裹肉蒸熟,代替人頭投入江中。諸葛亮將其命名為「瞞頭」,即欺瞞河神之假頭之意。另一說命名為「蠻頭」,蠻人之頭之意。[25]
早在北宋·葉廷珪的《海錄碎事》中就記載張飛的馬名為「豹月烏」(《三國志補注》中亦有引用,稱出自《彙苑》[26])。在許多明代文人的私人筆記著作中,曾提及張飛的坐騎名為「玉追」,而且還根據「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的句式,而傳有「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一語[27];據古時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習俗,「玉追」很有可能是「烏騅」(黑色的馬)音誤而成。另外,在舊版小說中,張飛坐騎則為「閉月烏」。
中國傳統戲曲中張飛的角色,以《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作,臉譜勾成黑十字門蝴蝶臉。蝴蝶有張「飛」、「翼」德之意。而不同場合,張飛臉譜可以勾畫出笑面或是怒面;同時張飛的臉譜為黑臉而有豹頭環眼之態,加上大髯口,表現其兇猛、驍勇之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