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新加坡主要民用机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樟宜機場(英語:Singapore Changi Airport;IATA代碼:SIN;ICAO代碼:WSSS)是新加坡的一座軍民兩用機場,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機場,座落於新加坡東區樟宜,占地13平方公里,距市區約17.2公里。
新加坡樟宜機場 Singapore Changi Airport Lapangan Terbang Changi Singapura சிங்கப்பூர் சர்வதேச விமான நிலையம் | |||||||||||||||||||
---|---|---|---|---|---|---|---|---|---|---|---|---|---|---|---|---|---|---|---|
概覽 | |||||||||||||||||||
機場類型 | 民用/軍用 | ||||||||||||||||||
所有者 | 新加坡政府 | ||||||||||||||||||
營運者 |
| ||||||||||||||||||
服務城市 | 新加坡 | ||||||||||||||||||
地理位置 | 新加坡樟宜 | ||||||||||||||||||
啟用日期 | 1981年7月1日 | ||||||||||||||||||
樞紐航空公司 | |||||||||||||||||||
時區 | 新加坡標準時間(UTC+08:00) | ||||||||||||||||||
海拔高度 | 7公尺(23英尺) | ||||||||||||||||||
座標 | 01°21′33″N 103°59′22″E | ||||||||||||||||||
網址 | www | ||||||||||||||||||
地圖 | |||||||||||||||||||
跑道 | |||||||||||||||||||
| |||||||||||||||||||
統計數據(2023) | |||||||||||||||||||
| |||||||||||||||||||
資料來源:樟宜機場集團 [1] |
樟宜機場由新加坡民航局營運,是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貨運、酷航、捷星亞洲航空的主要樞紐。至2015年,樟宜機場每週共有100多家航空公司來往,提供超過6,800個航班,連接超過80個國家的320個城市。樟宜機場亦為新加坡製造了超過13000個就業機會。
樟宜機場2018年度共接待乘客65,628,000人次,比2017年增加了5.5%,為全球第19,同時也位列全球第13繁忙的貨運機場,處理超過1,853,087噸貨物,起降架次增加了1.4%共有346,334架次,大約每90秒一次[2]。為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使用樟宜機場,該機場在2003年推出空運發展基金(Air Hub Development Fund),並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投入2億1000萬及3億新元以更新機場設施,而投入了17億5000萬元的第3航廈亦在2008年1月9日啟用[3][4]。同時,機場也斥資2億4000萬元翻新1號及第2航廈。
2019年機場吞吐量為6830萬人次,自1981年啟用以來,樟宜機場以其優質服務享譽航空界,在1987年至2015年間共贏取超過500個獎項,其中在2015年贏得28個最佳獎項。樟宜機場亦會定期維護其航廈,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5]。
全球空運需求增長趨勢蔓延至新加坡,令當時新加坡兩個民用機場實里達和加冷(前者在1930年至1937年為主要機場,至今仍提供有限度服務,後者則是在1937年至1955年)不勝負荷。1955年開幕的新機場巴耶利巴機場只備配一條跑道和一個小型航廈,1970年的客運量已達到170萬人次,巴耶利巴機場無力應對[6]。
當時政府有兩個提議,一是擴建現有機場,二是興建新機場。英國航空顧問建議擴充巴耶利巴機場,增建一條跑道並擴充航廈,該方案在1972年落實。然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令該方案被重新評估。
考慮到機場所在地區將來可能成為都會區的一部分,新加坡政府在1975年決定建造一個新機場,選址為新加坡東部樟宜的舊稱皇家空軍機場的樟宜空軍基地,原有的空軍基地則計畫更名為樟宜空軍基地(西),而新機場會在空軍基地的基礎上填海而成,而巴耶利巴機場亦為轉為軍用機場[7]。決定在樟宜興建新機場的考量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樟宜本身靠海,機場的擴建可以通過填海來增加土地範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飛機在起飛的時候馬上就會飛到海上,這就解決了飛機噪音對周遭巴耶利巴地區居民的影響。
樟宜機場是新加坡史上最大規模的單一發展項目之一,由PAS主席侯永昌領導,但在樟宜機場建造期間巴耶利巴機場仍然在中期擴建工程中。為建造樟宜機場,在1975年6月開級的填海工程的面積超過5200萬平方公尺,由1200萬平方公尺抗山得來的土地填平了約2km²的沼澤,另有400萬平方公尺土地是挖海得來,用作填海。樟宜機場的建造是一項龐大工程,建造承包商為一家日本建築公司五洋建設,它曾承包許多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在建造期間同時亦建造了運河以抽乾三條分別稱為雙溪丹那美拉勿剎(Sungei Tanah Merah Besar),Sungei Ayer Gemuroh和Sungei Mata Ikam的河水。總計增了8.7 km²的土地,使新機場面積達13平方公里,當中有2km²是由堆填區的垃圾而成,而挖海得來的土地佔了6.7 km²[8]。為了建造新機場,一共摧毀了558棟建築物,掘出4,100個墓碑,一個38cm砲台,及把三條舊皇家空軍跑道改道,以用作興建新的4公里(13,123英尺)跑道。那些工程全都在1977年5月前完成。在1977至1979年期間為第1航廈及其它建造進行地基打樁工程,而第1航廈的奠基石在1979年8月奠定,塔台是建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使它成為新機場的標誌物,名稱原為「Aitropolis」,但此名稱很少用。機場的飛機棚面積幾乎與巴東地區一樣大,能同時容納3架波音747,飛機棚頂部在巴淡島建造完成後,然後分開四份由船隻運輸至本土[9]。
首期工程共用了約13億新元。1981年7月1日,樟宜機場正式啟用,首個航班是由吉隆坡出發的新加坡航班101號班機,載著140名乘客在早上7時落地[10]。12月29日是樟宜機場的官方啟用日期,當時樟宜機場已有219家航空公司,每週有1,250個航班,連接25個國家114個城市。首年共接待了819萬名乘客,200,060噸貨物和63,331個航班[11]。
然而機場開幕時有些工程並未完成,例如大型飛機棚在1982年才完成,而首條跑道亦在1983年才正式完成。之後新加坡公共建設局決定集中火力在2號跑道的建設上,新跑道地點為1號航廈東面的填海土地。工程第二階段在2號跑道及相關建設完成後展開,在1985年開始建造第2航廈,位置為1號航廈南面,而第2航廈在1989年完工,1990年11月啟用及在1991年6月1日由總理吳作棟主持下正式啟用[9]。
機場有一套發展政策,即不斷擴建使機場不會有一般機場常出現的擁擠問題,以維持高服務質素。機場原本的總體規劃只是計畫興建2個航廈,但後來卻規定要長期擴建,例如留一塊合適大小的土地用作興建與第2航廈差不多大小的第3航廈。
隨著航班數量和旅客人次不斷增加,兩個航廈已經不勝負荷。1999年正式興建第3航廈[12],預計在2006年完成,花費約17.5億新元,同時在附近興建9層高的皇冠廣場酒店。但基於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有關當局考慮到旅客量增長會放緩,故3號航廈延遲了兩年啟用。3號航廈落成典禮在2006年5月30日舉行,航班測試在11月12日至1月3日進行,主要是測試地面服務系統。2008年1月9日,經過多月測試的第3航廈正式運作,首個航班是新加坡航空,航班編號SQ1,從舊金山出發,途經香港,在11時56分到達新航廈。而首個從第3航廈離境的航班是新加坡航空318號班機,在13時15分出發。第3航廈提升了機場的旅客容量,每年可處理多2200萬名旅客,使機場年客量增至7000萬[3]。
由於廉價航空的崛起,使機場總體規劃需要重新檢視,於是興建了一座為廉價航空公司而設的經濟航班航廈。該航廈於2006年3月26日比鄰近城市吉隆坡的一座同類型航廈稍晚幾天投入使用,並在10月31日正成啟用。由私人公司JetQuay營運、2006年8月15日[13]啟用的「商務貴賓」航廈是亞洲首個同類型航廈[14],該航廈在9月29日正式啟用[15]。
縱使興建了新的航廈,機場當局仍不斷擴充和升級現有的航廈。第1航廈首個主升級計畫在1995年進行,花了約1億7千萬新加坡元,後來更斥資4億2千萬新元並新增14個空橋,該升級計畫在1999年完成。第2航廈亦在1990年啟用不久後立即進行升級工程,斥資3億3千萬並新增2個空橋,該升級計畫在1996年完成。在2002年機場當局開始著手新的樟宜機場高架旅客運送車及2號航廈升級計畫,該升級計畫在2006年9月13日完成,花了約2億4000萬新加坡元,升級內容包括內部裝飾、玻璃外觀及航廈設計。
航廈的進一步升級工程在2007年9月展開,斥資5000萬新元重修兩條跑道及舊的滑行道。第3航廈亦在2007年進行測試,以準備在2008年正式營運。同時樟宜機場亦改善其保安系統,例如存取控制和監察系統,確保旅客的安全[16]。2006年機場啟用了一條較短的跑道,主要給樟宜空軍基地(東)使用,及為不斷增加的航班進行過渡。
為了迎接空中巴士A380,自90年代末機場動用了6000萬新元進行擴建。擴建工程包括增建19個能夠停泊大飛機的停機坪,其中8個是在第3航廈及兩個貨機停機坪和兩個遠端停機坪。除此之外,還包括行李輸送帶、跑道、滑行道等。2005年11月,樟宜機場成為歐洲以外首個為A380進行機場相容性測試的機場,亦成為首個以三條登機通道卸客的機場。
在2006年3月6日,交通部政務部長陳惠華告知議會機場的第4航廈將會正式興建,但未有進一步內容,有推測指新航廈會在給空軍專用的3號跑道旁。她亦增加了在2006年3月啟用、服務了290萬人次的經濟航班航廈擴建經費達一千萬新元,經濟航班航廈會增加7個出境櫃台和3個空橋,使航廈在2008年末能服務最多9家航空公司。時至今天,航廈連接城市量由2006年的12個增加至20個,佔機場交通量的10%[17]。2012年初,新加坡正式宣佈4號經濟航班航廈的擴建工程於2013年年尾展開,2017年落成[18],造價78億港元。
樟宜機場目前有5個航廈,1、2和3號航廈是連接一起的,旅客可透過旅客捷運系統和高架列車,或以步行方式自由來往3個航廈。4號航廈位於機場南方,旅客可在2號航廈利用免費穿梭公車來往。4個航廈面積總計1,045,020m²,每年能處理約6,870萬名旅客,4號航廈在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後,處理客量將提升至8,470萬人次。四個航廈能迎合不同需要的旅客,1、2和3號航廈主要為普通旅客服務,而4號航廈主打高科技、自動化的旅客服務,另有一個JetQuay航廈主要為高尚旅客服務。
5號航廈及第三條跑道正在興建中,預計2030年前完工。
第一航廈於1981年7月1日啟用,在第二航廈啟用前,第一航廈是樟宜機場唯一的航廈。航廈採用H型設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間規劃最多的空橋。1號航廈共有2次升級工程,首個是在1995年完成,花了1億7千萬新元,擴大了兩個突碼頭;另外投入4億2千萬新元去增建14個空橋,後者在1996年至1999年進行。時至今日,1號航廈面積達280,020m²,年處理客量增加至2,100萬人次。
第二航廈在1990年11月22日啟用,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700萬人次,是機場主計畫的第二期工程,與第一航廈接壤,位於第一航廈的南方。2號航廈啟用的同時,高架列車亦正成運作,使旅客能穿梭2個航廈。2號航廈啟用後,新加坡航空和勝安航空、及一些東南亞航空公司如馬來西亞航空、菲律賓航空和汶萊皇家航空的航班遷至2號航廈。一些航空公司如星空聯盟成員漢莎航空和紐西蘭航空亦遷至2號航廈。法國航空亦遷至2號航廈,但後來改回1號航廈營運。一些舊用家如加拿大航空、奧地利航空和紐西蘭航空在終止新加坡航線前都是在2號航廈運作。2007年9月新加入新加坡航線的阿提哈德航空是最後一家加入2號航廈的航空公司,而在2008年10月1日全日空從1號航廈搬遷至2號航廈[20]。
2號航廈可按停機坪編號分為4個部分,航廈有電影院、漢堡王和為數不少的商店,航廈中央的裝飾物是一個室內花園,航廈亦有一個室外屋頂花園及全球最大的電漿顯示器。航廈的地毯採是綠色作主色,候機室採用LCD顯示器。登機前,必須通過安全檢查。2號航廈內的JetQuay航廈有自己的驗票櫃台等設施給商務貴賓使用。
JetQuay航廈是由專接待外國政要的VIP航廈改裝而成,目前改為商務貴賓航廈,任何人均能使用,不論航廈、艙級、航空公司。而驗票、行李輸效和海關檢查則由JetQuay負責。
第三航廈在2008年1月9日運作,使機場年處理客量增加了2,200萬人次。該航廈有28個空橋,其中8個能處理空中巴士A380,而航廈的一些閘口是使用同一個候機室,這一點是與另外兩個航廈不同的。
第三航廈由CPG集團設計[21],而它的屋頂由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22],航廈內部由伍德赫德公司設計[23][24]。與同區機場一樣,航廈的構造主體是玻璃,混合了「天然」特色和「溫暖」色調,以平衡鋼鐵和玻璃那種枯燥乏味的的感覺。例如航廈的圓柱被木包住,地板以米黃色為主;頂部有919個天窗,使使太陽光能直接照射入航廈內;航廈內有一個5公尺高的「綠牆」,該牆有爬行動物和瀑布以營造大自然感覺,同時也能調節室內溫度。
2008年1月9日,新加坡航空執行首個第三航廈航班,航班編號為SQ001,從舊金山出發經香港,於上午11時50分到達新加坡,慶祝儀式在交通部部長兼外交部第二部長林雙吉,及民航局主席廖文良主持下舉行。首個從第三航廈出發的航班是SQ318,於12時50分起飛前往倫敦[25]。之後新加坡航空的北美(除了休士頓)、歐洲(除了莫斯科)、東亞(除了經曼谷去日本)及大洋洲航班均使用第三航廈,而其它航班則沿用第二航廈,成為機場首個使用多個航廈的航空公司[26]。
星空聯盟的航空公司,包括新加坡航空在第三航廈落成不久後遷到第三航廈運作[27]。2008年3月26日,4間航空公司確認會遷到第三航廈[28][29],其中中國東方航空和聯合航空已在25日晚上已經遷到第三航廈。中國東方航空首個使用第三航廈的航班是從上海出發的MU545,在21時26分落地,而聯合航空則是從亞特蘭大出發,中停芝加哥及香港,於23時10分落地的UA895航班,接著是UA803航班,從華盛頓出發中停東京,在23時53分落地。3月26日,卡達航空QR627號航班從雅加達出發,在1時20分落地,成為首個使用第三航廈的卡達航空航班,而捷達航空9W12號航班從孟買出發,於7時25分落地。中國東方航空首個使用第三航廈出發的航班是MU544,於0時59分出發前往上海;接著是卡達航空QR627號航班在3時4分出發前往杜哈;聯合航空UA896於7時18分出發經香港和芝加哥前往亞特蘭大;以及捷達航空9W15號班機在9時32分出發前往欽奈。搬遷行動使機場每週多了148班航班及12個目的地,即是亞特蘭大、欽奈、芝加哥、德里、杜哈、香港、雅加達、昆明、孟買、上海、東京和華盛頓;亦使航廈每週多了超過148班航班及年約1,100萬人次。翠鳥航空亦批准使用第三航廈即行往返欽奈的航班[30]。
另外,新加坡航空也特意利用第三航廈的少量面積用作貴賓室,專為頭等艙和豪華套房的乘客私人地辦理登機手續、以及出入境和海關檢查用途。
民航局曾與航空公司談判,建議它們遷至第三航廈[31],但部分航空公司反映第三航廈的一些驗票處及旅客休息室只為新加坡航空服務,不對外開放,民航局澄清沒有這回事[32]。當局表示曾考慮要求航空公司遷至第三航廈,但一直沒有付諸實行[33]。
第四航廈(Terminal 4,簡稱T4)原址曾經是繼吉隆坡國際機場之後亞洲第二個擁有低成本航廈的機場。低成本航廈於2006年啟用,其英文名稱(Budget Terminal)是從參與命名比賽的過萬份作品中選出的[34]。2008年9月,低成本航廈的擴建工程展開,歷時七個月耗資1,000萬新元,使年處理客運量提升至700萬人次,並增加了登機門、檢查櫃台、商店及餐廳[35]。
2012年9月25日起關閉,以便進行拆卸工程改建為4號航廈,受影響的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亦會在同日上午6時起在2號航廈繼續服務[36][37]。
2013年11月11日,樟宜國際機場第4航廈舉行開工奠基儀式。2016年12月主體工程竣工,於2017年10月31日正式開放使用,每年可輸送旅客1,600萬人次。與已有三個航廈在登機門進行安檢不同,第4航廈將改為集中安檢方式。建成投入使用後,國泰航空、大韓航空、海南航空、亞洲航空、捷星亞洲航空等均遷至第4航廈營運。
第五航廈(Terminal 5,簡稱T5)仍在建設之中,預計將於第4航廈開放使用後十年內建成。交通部長易華仁在2022年5月宣佈,經過重新評估後,第五航廈的工程將在兩到三年內展開。
星耀樟宜(Jewel Changi Airport)在2019年4月17日開業,樓高10層,為購物休閒、住宿餐飲、景觀花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由摩西·薩夫迪設計。位於頂樓的「星空花園」佔地14,000平方公尺,種植超過2000棵喬木、棕櫚植物和超過10萬株灌木。而核心中央為目前世界上最高、達40公尺的室內瀑布「雨漩渦」(Rain Vortex)。[38]
場內其他設施將於2019年中陸續開放,包括了解樟宜機場的幕後運作的樟宜時空體驗館(Changi Experience Studio),而星空花園(Canopy Park)亦設有天空之網(Walking Net)、樹籬迷宮(Hedge Maze)、鏡子迷宮(Mirror Maze)與奇幻滑梯(Discovery Slides)等大型遊樂設施。
樟宜機場擁有高質素的服務及保安系統,自1981年啟用以來,獲得超過360個獎項,多次得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39]及商旅[40]所頒發的最佳機場獎項。
三個航廈的商店及食肆總面積超過240,000m²,其中3號航廈的零售商店總面積最大,達215,278m²[41]。在2004年進行的升級工程,使1號和2號航廈商店在2005年的營業額增加了13.3%,比2003年多了67.7%,工程使不少名牌商店開此在航廈內大展拳腳,包括PRADA、古馳、寶格麗和愛馬仕,而國際足球總會官方商店亦在3號航廈營業,而法拉利旅行社亦在3號航廈設立首家亞洲分店。
機場的購物專區的收入超過新加坡著名購物地區烏節路,新加坡民航局有約60%收入與航空無關[42],30%來自商店租金。烈酒和香水是最受歡迎的產品,其次是手錶和菸草。航廈共有6個室內公園供旅客使用,美化購物區景觀,每個公園均有各自不同主題,包括仙人掌、竹、赫蕉屬、向日葵、蕨類植物和蘭科。
機場地勤支援服務由三家公司負責,分別為新翔集團、樟宜國際機場地勤服務公司和Swissport。新加坡機場終站服務公司是新加坡航空的附屬公司,佔據了機場約80%的地勤服務市場,2010年8月更名為新翔集團(SATS Ltd.)[43]。
在2000年代初期,政府決定引入額外牌照制度以增加競爭力。瑞士航空的Swissport最先贏取了有效期為10年的牌照,該牌照在2005年3月2日生效[44]。瑞士航空被後來的瑞士國際航空取代,成為Swissport的首個客戶。亞當航空在2005年選擇了Swissport作為它在樟宜機場的地勤服務公司,隨後欣豐虎航、西北航空、瑞士國際航空貨運、泰國亞洲航空及卡迪航空都選用Swissport,而澳洲航空是Swissport以往客戶。
樟宜國際機場地勤服務公司成立於1981年,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及五家航空公司聯合創辦。該公司因被杜拜的德納達集團及淡馬錫控股收購而進行重組,在2005年2月以全新品牌投入市場。樟宜國際機場地勤服務公司的安檢系統外包給Aetos。
新加坡工程公司和ST航空服務公司提供共五個飛機棚進行飛機維護工程,包括在1981年啟用、面積達20,000m²、全球最大的飛機棚[10]。
新加坡民航局管理機場所有安全與保安系統,當局的機場管理分部負責機場保安,航空保安分部負責機場的飛航安全政策,管理與AVSEC相關的項目,而一旦國家陷入急難之中,當局亦要保證海外夥伴及計畫給商業連貫性。機場的緊急與消防服務是由新加坡民航局管理與國際小組轄下的機場緊急服務分部負責[45],不但負責處理有所有機場的消防和救災工作,而且還要負責機場周邊的兩個消防局、一個小型消防局和海上拯救基地的工作[46]。
機場保安是隸屬新加坡警察部隊機場分區,協助單位(輔助警察)有包括Aetos安全管理,策安保安機構及SATS保安服務,而Aetos及SATS分別隸屬於樟宜國際機場服務及新加坡航廈服務的地面控制公司。驗票櫃台人員負責掃描和輸送行李。2007年2月8日,新加坡民航局允許輔助警察使用機場條例執法,在7月16日開始使用該條例的Aetos是首家使用該條例的公司[47],接著是策安保安機構[48]。2008年4月29日民航局簽署了一條由策安保安機構提出的保安合同,策安保安機構會在樟宜機場、實里達機場、樟宜航空貨運中心及新加坡空中管制中心提供機場保安服務[49]。該合同價值3億6000萬元,有效期為五年,於2008年4月1日生效,完結後可選擇續約五年[50]。約2,200名職員參與該項目,約900名為武裝輔助警察及1300名非武裝輔助警察,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檢查行李,機場禁區和非禁區保安及旅客身體檢查[51]。
自911恐怖襲擊及成為回教祈禱團的攻擊目標之一的機場以來,機場保安系統有所升級。機場巡邏隊會在航廈內巡邏,由兩名士兵及一名警察組成[52],他們配備攻擊步槍或半自動步槍,而辜加警察團亦有參與機場保安工作,主要負責轉機地區的保安。這些保安經費來自2002年實施[53],由旅客所繳付的「旅客保安服務費」,每人8元[54]。在2005年,樟宜機場獲得「最佳機場保安獎」,成為首個美國以外地區獲得該獎項的機場[55]。
在2005年,機場實施了新的保安升級計畫,升級其行李檢查技術以提高安全度,該檢查是在旅客驗票前完成;而手提行李及旅客檢查會在進入登機門前完成。該升級計畫使機場新增超過400台攝錄機,用以監察旅客的一舉一動,防止可疑活動出現[56]。機場當局新增第二個柵欄以防未授權人士進入禁區,該柵欄在2008年完成;而機場警察亦計畫採用生物識別科技系統,用以鑑定進入禁區的人[57]。
鑑於2006年跨大西洋航機恐怖襲擊陰謀,使得機場更嚴格地對前往英美兩國的旅客及其手提或寄艙行李的安全檢查[58]。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請參閱源Wikidata查詢.
運作數據[59] | |||
---|---|---|---|
年 | 客運量 |
貨運量 (公噸) |
航班量 |
1998 | 23,803,180 | 1,283,660 | 165,242 |
1999 | 26,064,645 | 1,500,393 | 165,961 |
2000 | 28,618,200 | 1,682,489 | 173,947 |
2001 | 28,093,759 | 1,507,062 | 179,359 |
2002 | 28,979,344 | 1,637,797 | 174,820 |
2003 | 24,664,137 | 1,611,407 | 154,346 |
2004 | 30,353,565 | 1,775,092 | 184,932 |
2005 | 32,430,856 | 1,833,721 | 204,138 |
2006 | 35,033,083 | 1,931,881 | 214,000 |
2007 | 36,701,556 | 1,918,159 | 221,000 |
2008 | 37,694,824 | 1,883,894 | 232,000 |
2009 | 37,203,978 | 1,633,791 | 240,360 |
2010 | 42,038,777 | 1,813,809 | 263,593 |
2011 | 46,500,000 | 1,870,000 | 301,700 |
2012 | 51,181,804 | 1,806,225 | 324,722 |
2013 | 53,726,087 | 1,850,233 | 343,800 |
2014 | 54,093,070 | 1,843,799 | 341,386 |
2015 | 55,448,964 | 1,853,087 | 346,334 |
2016 | 58,698,039 | 1,969,434 | 360,490 |
2017 | 62,219,573 | 2,125,226 | 373,201 |
由於所有載客航班均是國際航班,所以四個主要運作中的航廈均設有出入境檢查櫃台給旅客使用。新加坡航空的航班主要使用於2號和3號航廈。而1號航廈主要航空公司有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星宇航空、日本航空、泰國航空、土耳其航空、阿聯航空、法國航空、芬蘭航空、荷蘭皇家航空、英國航空、澳洲航空等,2號航廈主要航空公司有全日空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馬來西亞航空、美國聯合航空、印度航空等,而3號航廈主要航空公司有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嘉魯達、中國東方航空、韓亞航空、紐西蘭航空等。4號航廈原址為低成本航廈,更新重建後,國泰航空、大韓航空、海南航空等全服務航空公司亦遷入運營。
在2003年受到SARS打擊之後的機場旅客量漸漸回升後,在2004年處理了超過3千萬名旅客,破了歷年紀錄;而在2006年6月更創下新紀錄,一個月內處理了2,980,106名旅客,比首半年增長了9.1%。而低成本航廈在2006年10月26日,營運首半年處理了約657,000名旅客,佔了機場旅客量的11.3%,比4月的9.6%有所增長[60],而在2006年末更處理了超過1百萬名旅客[61]。2002年中轉旅客佔機長總客量的17%,該40萬名中轉旅客的在機場以外地區的消費提供超過5百萬元的收益,對當地旅遊業造成一定影響[62]。
2012年前將會有新的綜合渡假村開幕及其它新加坡重要事件,而樟宜機場預計會在2012年前年客量突破五千萬名[63],而東南亞國協實行自由航空區會使機場旅客量增加約35%[64]。
新加坡民航局航空貨運分部負責管理位於機場北部的樟宜航空貨運中心[65]。中國的經濟迅速增長使機場在2005年處理了1,854,610公噸的貨物,比去年增長了3.3%,成為亞洲第五、全球第十大最繁忙的貨運機場。雖然機場當局嘗試使貨運種類多樣化,但由於新加坡盛產電子產品,電子零件運輸成為了機場貨運的重要貨物。
由於全球越來越依靠廣泛地使用的資訊科技,因此航空貨機部引入了不同IT系統如航空貨運EDI系統、預先清關給船務急件船運系統和電子付費及發票以紓緩通關程式及動作。它開創了易網系統,允許商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和操作交易聲明,及加速了控制當局的允許過程。易網系統會廣泛地使用在交易及IT物流平台[66]。
航空公司 | 目的地 |
---|---|
新加坡貨運航空 | 阿姆斯特丹、安克拉治, 亞特蘭大、奧克蘭、班加羅爾、曼谷-蘇凡納布、布魯塞爾、欽奈、芝加哥-奧黑爾、哥本哈根、達拉斯/沃斯堡、香港、雅加達-蘇卡諾, 約翰尼斯堡、拉哥斯、布里斯本、洛杉磯、瓜拉納穆、墨爾本機場、孟買、奈洛比、南京、沙迦、雪梨 |
Cardig Air | 峇里巴板、雅加達-蘇卡諾 |
3MG亞洲航空 | 峇里巴板、雅加達-蘇卡諾 |
中國貨運航空 | 布里斯本、曼谷-蘇凡納布、成都 |
金鵬航空 | 納閩、吉隆坡 |
國泰貨運 | 利哈伊谷、河內、香港、檳城 |
香港華民航空 | 香港 |
香港貨運航空 | 香港 |
中華航空貨運 | 臺北-桃園、曼谷-蘇凡納布、馬尼拉、檳城 |
長榮貨運 | 利哈伊谷、檳城、臺北-桃園 |
日本貨物航空 | 曼谷-蘇凡納布、布里斯本、利哈伊谷 |
全日空貨運 | 那霸、東京-成田 |
韓亞貨運 | 首爾-仁川、曼谷-蘇凡納布、檳城、河內 |
大韓航空貨運 | 檳城、河內、首爾-仁川 |
阿聯航空貨運 | 杜拜-阿勒馬克圖姆、杜拜-國際、墨爾本(佛羅里達州)、雪梨 |
阿提哈德貨運航空 | 阿布達比、布里斯本、雪梨 |
TMA Cargo | 貝魯特、利哈伊谷 |
土耳其航空貨運 | 伊斯坦堡-阿塔蒂爾克、喀拉蚩 |
盧森堡貨運航空 | 巴庫、盧森堡、安克拉治、芝加哥-奧黑爾、香港、吉隆坡、胡志明、杜哈 |
敦豪航空 | 德里[來源請求]、萊比錫/哈雷[67]、曼谷-蘇凡納布 |
馬丁航空-荷蘭皇家航空 | 達曼、馬斯喀特[68]、阿姆斯特丹、沙迦、曼谷-蘇凡納布 |
TNT航空 | 列日、利哈伊谷 |
聯邦快遞航空 | 廣州、雅加達-蘇卡諾、大阪-關西、檀香山、布里斯本、孟菲斯、安克拉治、臺北-桃園、胡志明、檳城 |
UPS | 香港、深圳、雪梨、臺北-桃園 |
樟宜機場擁有優良的交通網絡系統,附近有能直達市中心的東海岸公園大道,該大道幾乎完全填海而成,長約20公里,增加了東部交通便利度。
為了讓旅客能在三個航廈之間來往自如,機場當局特意在建造航廈時盡可能靠近另一航廈,旅客可以以步往方式來往、或是選乘高架列車來往。該列車在2007年由三菱[需要消歧義]科技主持下進行升級工程,使第三航廈列入服務服務範圍之內,可是經濟航班航廈不在列車服務範圍之內。
高架列車服務共有7個車站,能運送轉機旅客或出入境旅客到達目的地。1990年代初期高架列車是使用龐巴迪CX-100列車,在2006年改用三菱的Crystal Mover列車,在2007年把服務擴展至第3航廈。列車服務是免費的,營運時間為早上5時30分至凌晨2時30分。第2航廈和第4航廈之間的來往,由穿梭公車負責。4個航廈均有免費公車服務,每20分鐘一班車,當高架列車停止服務時,穿梭公車便展開其服務。
新加坡地鐵的樟宜機場站位於2號和第3航廈的地底下,於2002年2月8日啟用,能夠直達市中心和西岸地區。2003年7月22日起改為只可直達丹那美拉地鐵站[69],但相比起前往同樣是在東部的淡濱尼和巴西立的使用人次,新服務使用人數顯得較少。使用易通卡前往市中心的一般成人票價為1.9新元,需時約27分鐘,服務時間為早上5時31分(週日及公眾假期為59分)至晚上11時18分。
當地鐵暫停服務時,價車費便宜的公車便成為主要對外交通工具。公車服務由新捷運和SMRT公車提供,公車起訖站各位於三個航廈的地庫,而經濟航班航廈設有一個公車站。
三個航廈的入境大廳內各有計程車站,而低成本航廈的計程車站則在航廈外。計程車費用是按行駛距離而定,星期五至日晚上七時至12時額外加收5新元附加費,其餘則3元。三個航廈亦設有豪華計程車服務,Mercedes Cab基本收費為45元,Maxi Cab為50元。機場亦有7座計程車服務,除了樟宜村和聖淘沙島外,服務範圍與機場公車大同小異,能夠在櫃台預先訂車。7座計程車成人收費為9元,小童6元,只接受現金,於早上6時至晚上6時及凌晨12時半至時為30分鐘一班車,晚上6時15分至12時為15分鐘一班車。2號航廈亦設有汽車出租服務。新加坡樟宜機場是一個國際機場,每小時航班高達170次起降量,是世界上排行第五的國際機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