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日本的航空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日本空輸(日語:全日本空輸/ぜんにっぽんくうゆ zen nippon kūyu */?,英語:All Nippon Airways),通稱全日空(全日空/ぜんにっくう zen nikkū)、ANA(エー・エヌ・エー),是一家日本航空公司,成立於1952年12月27日,總部位於東京汐留[5][6],為星空聯盟成員。其名稱中的「空輸」為空中運輸之意。目前為日本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7][8];若以其公司收益而言,是世界第9大航空公司。其於2013年3月29日獲Skytrax評為「五星級航空公司」,是全球第7間獲此殊榮的航空公司[9]。
全日本空輸株式會社 全日本空輸株式会社 | |
---|---|
All Nippon Airways Co., Ltd. | |
商業名稱 | 全日空、ANA |
公司類型 | 非上市公司 |
ISIN | JP3429800000 |
法人編號 | 1010401099027 |
成立 | 1952年12月27日 2012年4月1日(重組) |
代表人物 | 平子裕志(代表取締役社長) |
總部 | 日本 〒105-7133 東京都港區東新橋一丁目5番2號 汐留城市中心[3] |
業務範圍 | 全世界 |
產業 | 航空運輸業 |
營業額 | ▲ ¥1.02兆 (2022)[4] |
稅前盈餘 | ▲ ¥-291億 (2022)[4] |
稅後盈餘 | ▲ ¥-1422.4億 (2022)[4] |
總資產 | ▲ ¥3.218兆 (2022)[4] |
資產淨值 | ▼ ¥8034億 (2022)[4] |
員工人數 | ▼ 42,196 (2022)[4] |
結算期 | 每年3月31日 |
主要股東 | ANA控股 100% |
母公司 | aNA控股 |
網站 | www |
全日空目前機隊規模為212架,其中201架是客機,11架是貨機。全日空為波音787的啟始客戶[7],並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波音787機隊,未來將有83架投入服務。
全日空的前身是日本直升機運輸(日語:日本ヘリコプター輸送,英語:Nippon Helicopter,簡稱「日ペリ」或「日ペリ航空」),[10]以及極東航空,兩者分別在1952年12月27日與26日成立,皆是駐日盟軍總司令解除日籍航空的禁航令後,因應設立的兩間公司;全日空的IATA代碼NH就是來源自Nippon Helicopter。
1953年2月公司開始經營直升機業務,而於1953年12月15日開始經營來往大阪及東京的貨運航線;[10]同線的客運服務則於1954年2月1日開始。1955年,公司的網絡擴展,開辦來往北九州市及札幌的航線,並於此時開始使用道格拉斯DC-3。[10]
1957年兩間公司合併,當時原本計劃改名為「全日本航空」(All Japan Airlines),但因當時的法例禁止其他航空公司使用含有日本的國家航空公司——日本航空(日航;Japan Airlines / Nihon Kōkū)字樣在內的名稱註冊,原計劃用名無法合法登記,因此改用代表空中運輸之意的「空輸」(kūyu)二字來取代「航空」(Kōkū),而成為今日的全日本空輸(All Nippon Airways)。
1960年代,全日空不斷增長,1960年機隊引入維克斯子爵,1961年引入了福克F27。[10]1961年,全日空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及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同年,全日空獲准開辦往沖繩的航線,但實際上沖繩的國際航線仍由美軍佔領。
1963年,全日空與藤田航空(Fujita Airlines)合併,公司資本增加至40億日圓。[10]1964年,全日空引入噴射機波音727,營運東京至札幌的航線。1965年,全日空引進日本首架自行研發的渦輪螺旋槳飛機,YS-11,代替國內線的康維爾440。[10]1969年,波音737開始加入全日空的機隊。[10]
不久,全日空成為日本最大的國內航空公司。但是,運輸省准許日航壟斷國際定期航班,直至1986年。全日空於1971年2月3日使用波音727開辦東京至香港的包機航線。
1972年11月,全日空引入六架洛克希德L-1011,是其首款廣體客機,並於1974年開始服務東京至沖繩的航線,1987年亦開始執飛國際航線。全日空原先計劃購買麥道DC-10,但最後因為受到洛克希德對日本官員行賄的影響轉而選用L-1011。
1978年12月,全日空引入波音747-100BSR,次年1月25日開始服務東京至札幌及福岡縣的航線[11];1983年又引入波音767服務四國航線。
1986年,全日空開始擴展其網絡至國際航線;3月3日,全日空開辦東京至關島的客運航線,而洛杉磯及華盛頓亦相繼於當年年尾開辦。[12]全日空亦與美國航空達成協議,開辦美國往成田的航線。
全日空逐漸擴展其國際線服務,1987年4月開辦往北京、大連、香港及雪梨航線[13];往首爾、倫敦、塞班島、巴黎、紐約的航線亦逐年相繼開辦。1990年代,空中巴士A320、A321及波音747開始加入機隊。1999年10月,全日空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2001年,911事件之後,喬治·布殊政府宣布了航空禁令,從華盛頓的杜勒斯國際機場飛往成田國際機場的全日空班機成為該禁令解除後第一班從美國境內起飛的航班。
2004年,全日空的盈利首次超越日航;面對新機場的建設及羽田機場的擴建工程,全日空計劃翻新機隊,以較多的小型飛機取代大型飛機。[14]
同年,全日空成立子公司Air Next,從2005年起營運來往福岡機場航線,並成為以名古屋機場為總部的中日本航空服務(中日本エアラインサービス,Nakanihon Airline Service, NAS)之主要股東。[15]。2005年,NAS改名為中部航空,並將總部遷往中部國際機場[15]。2010年10月時,中部航空、Air Next與日本航空網路(ANN)整併,合組為新的子公司ANA Wings[16]。
2005年7月12日,全日空與日本郵船(NYK)達成協議,將日本貨物航空(NCA)27.6%的股份售予日本郵船。[17]
2007年,全日空被Air Transport World選為年度航空公司,並由FlightOnTime.info連續四年評定為倫敦至東京航線最準時的航空公司,但於2007年被日航取代。[18]
2010年9月9日,全日空宣布與私募股權基金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合資成立廉價航空公司樂桃航空(Peach Aviation)。全日空持有該公司38.67%的股份,日本政府出資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持有28%的股份,而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持有剩下的33.3%的股份,這是日本允許的最大外資持股。新公司將由全日空獨立運營,不使用全日空的品牌和代碼,將以關西國際機場為基地,逐步拓展日本國際和國內短途航線。
2011年7月20日,全日空與馬來西亞廉價航空巨頭亞洲航空(AirAsia)達成協議,雙方將合資在日本國內成立一家新的廉價航空「亞航日本」(AirAsia Japan),以東京成田機場為基地。亞航將佔合資公司33%表決權股股票、16%無表決權股股票,全日空佔剩餘51%。2013年6月25日全日空終止與亞洲航空的合作關係,全日空購回亞航日本餘下33%股權,而亞航日本租用的五架空中巴士A320也於11月前陸續交還予亞洲航空,同年全日空將亞航日本改組為新廉價航空香草航空,並首航台北。
2012年4月,全日空與旗下子公司日空航空(エアーニッポン株式会社,ANK)進行合併,以全日空作為存續公司,原屬ANK的機隊與航線皆收歸全日空[19]。
2012年2月17日,全日空宣布將實施控股公司制,全日空原有的公司法人「全日本空輸株式會社」更名為「全日空控股株式會社」(ANA Holdings),原全日空的所有業務轉由新成立的「全日本空輸株式會社」承接[20][21],於2013年4月2日實施。此外,全日空集團也全面淘汰昔日以達文西的直升機畫作為概念的舊標誌,轉用目前的識別標誌[22]。
2014年8月7日,全日空首架波音787-9——機身編號JA830A的新購客機正式投入營運,首航東京羽田至福岡的NH241航班,是波音787-9的全球首次商業飛行紀錄。
2017年2月23日,全日空斥資304億日圓(約20.91億港元)分別向香港第一東方和革新機構收購樂桃航空15.4%和12.9%股份,持股量由38.67%升至67%。
2021年,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衝擊,即使有東京奧運加持,仍虧損4050億日圓,預計將會縮減規模[23]
2022年,全日空財報再虧1000億日圓 [24]。
全日空有龐大的國內線網絡,幾乎覆蓋整個日本,北至北海道,南至沖繩;而國際線網絡則覆蓋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台灣、東南亞、美洲、澳洲及西歐。全日空主要的國際線樞紐是成田國際機場,其一號客運大樓的南翼由全日空及星空聯盟其他成員專用。[25]
星空聯盟成員
其他航空公司
全日空的最後兩架波音747客機於2014年3月退役(最後一架次班機於2014年3月31日執行東京羽田–沖繩航線後正式退役)[28],並於2014年年初舉辦了名為「Thanks Jumbo」(致謝巨無霸客機)的紀念活動[29]。
2006年開始,大阪伊丹機場實施噪音管制並對進出港的四引擎噴射客機加以限制。2014年1月12日一架全日本航空747再次降落伊丹機場,該機場給予本航班噪音限制豁免權。全日空社長篠辺修在2013年年底談到747時,感到惋惜的說:「我認為這是一架絕妙的飛機,它是史無前例的。」
全日空曾經擁有以下型號的波音747:
全日空目前大約共有7,800名空中服務員。日本國內線航班上僅有在日本招募的空服員。國際線方面,則雇用在倫敦等歐洲城市招募的外籍空服員,而中國大陸航線上也搭配有中國大陸籍空服員。來往台灣、韓國的航班上也各配置台籍和韓籍空服員。來自香港及泰國的空服員最近也開始投入服務。全日空截至2017年從未招聘過男性空服員,目前僅有來自歐洲國家 、泰籍及台籍,且由其它部門(Global Staff)臨時調配來執勤航班[30]。
啤酒方面從2010年7月1日起,在一部份的航運路線上改為由與星崎電機共同開發的特製供應機中供給,一杯啤酒和下酒零食的套餐組合為1,000日圓[31]。另外,礦泉水和日本茶也只在有和空服員要求時才會提供。
在日本大型航空公司中,全日空是第一間改採與海外廉價航空相同服務形態的業者。在旅行業者間和旅行相關的論壇中也引起不少批評,認為「實際上是機內服務品質的低落、削減」[32][33][34]。
在經濟艙中,沒有免費提供的機內餐點,而有需付費購買的日式飯團。而在「特等艙」(Premium Class)中,依據飛行時間和路線的不同會準備機內餐點。此外,在從羽田、大阪(伊丹機場)、福岡、札幌出發的路線上,有與知名餐廳合作的「匠」系列餐點。
國際線的所有航班都提供機內餐點,餐點內容則依艙等和路線有所不同。經濟艙部份,在2005年11月進行了餐具用品的更新和加大托盤的尺寸,同時也提升了餐點的份量。此外在東南亞、夏威夷、歐美航線上會提供哈根達斯冰淇淋作為甜點。
商務艙在2002年開始提供名為「New Style, CLUB ANA」的服務,不以托盤一次提供所有餐點,而是採取一道一道分別上菜的方式提供,在日本的航空公司中這是首次出現的服務。目前在歐美等長距離航線、東南亞航線上提供此服務。2008年12月開始,在日本出發往台灣、香港的航線上,以及羽田機場至韓國首爾的航線上,提供由日本知名料理家栗原晴美(栗原はるみ)監製的機內餐點。機上也提供與東洋水產共同開發、名為「飛行烏龍麵」(とびっきりおうどん)的泡麵。
另外,與其他國際航空公司相同,也提供特殊的防止過敏餐點、嬰兒餐、兒童餐、印度素食餐、素食餐、印度教餐、伊斯蘭教餐、猶太教餐、低鹽餐、低脂肪餐、低卡洛里餐等特殊餐點。這些餐點需要提前預約。
2015年7月3日,ANA宣佈於日本羽田機場正式引入行李自動托運機,現階段設置了5部投入服務。[35]
據2004年12月的統計,全日空是亞洲及大洋洲中最低意外率的航空公司,平均每一百萬班機只有0.22次意外。
年度 | 獎項 | 排名 |
---|---|---|
2007 | 4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1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1 | 亞洲地區優秀員工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2 | 4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2 | 最佳跨太平洋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2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 第5名 |
2013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3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 第4名 |
2013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3 | 全球最佳機艙清潔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4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4 | 最佳跨太平洋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4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 第6名 |
2014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5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5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 第7名 |
2015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5 | 亞洲地區最佳航空公司員工服務 | 第1名 |
2016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6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6 | 亞洲地區最佳航空公司員工服務 | 第1名 |
2017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 第3名 |
2017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7 | 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7 | 最佳空乘員工航空公司 | 第2名 |
2017 | 亞洲地區最佳航空公司員工服務 | 第1名 |
2018 | 5星級航空公司 | 不適用 |
2018 | 全球最佳機艙清潔航空公司 | 第1名 |
2018 | 亞洲地區最佳航空公司員工服務 | 第1名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