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06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該項賽事的第五十七屆,比賽於2006年3月12日至10月22日舉行,參賽車隊11支,共進行了18場比賽。
2006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費蘭度·阿朗素 車隊冠軍:雷諾 | |
上屆:2005 | 下屆:2007 |
支援系列賽:GP2系列賽 |
車手與車隊
以下為參加2006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及車手:
車隊 | 製造商 | 底盤 | 引擎 | 車呔 | 車手名單 | 測試/預備車手 | ||
---|---|---|---|---|---|---|---|---|
No. | 正賽車手 | 場次 | ||||||
萬事發雷諾F1車隊 | 雷諾 | R26 | 雷諾RS26 2.4 V8 | M | 1 | 費蘭度·阿朗素 | 全部 | 海基·高華拉倫 |
2 | 雲加羅·費斯卓拿 | 全部 | ||||||
麥拿侖梅斯特斯車隊 | 麥拿侖-梅斯特斯 | MP4-21 | 梅斯特斯FO 108S 2.4 V8 | M | 3 | 基米·拉高倫 | 全部 | 柏度·迪拉洛沙 |
4 | 桑·柏保路·蒙度亞 | 1–10 | ||||||
柏度·迪拉洛沙 | 11–18 | |||||||
法拉利萬寶路車隊 | 法拉利 | 248 F1 | 法拉利056 2.4 V8 | B | 5 | 米高·舒麥加 | 全部 | 盧卡·巴多爾 馬克·真尼 |
6 | 菲利比·馬沙 | 全部 | ||||||
Panasonic豐田車隊 | 豐田 | TF106 TF106B |
豐田RVX-06 2.4 V8 | B | 7 | 拉夫·舒麥加 | 全部 | 列卡度·桑達 奧利維耶·潘尼斯 |
8 | 亞諾·杜連 | 全部 | ||||||
威廉士F1車隊 | 威廉士-告士禾夫 | FW28 | 告士禾夫CA2006 2.4 V8 | B | 9 | 馬克·韋伯 | 全部 | 納拉因·卡西基昂 阿歷山大·禾斯 |
10 | 尼高·羅斯堡 | 全部 | ||||||
Lucky Strike本田F1車隊 | 本田 | RA106 | 本田RA806E 2.4 V8 | M | 11 | 魯賓斯·巴利加奴 | 全部 | 安東尼·大衛臣 |
12 | 詹臣·畢頓 | 全部 | ||||||
紅牛車隊 | 紅牛-法拉利 | RB2 | 法拉利056 2.4 V8 | M | 14 | 大衛·古達 | 全部 | 羅拔·多恩布斯 米高·阿默穆勒 |
15 | 基斯甸·卡利恩 | 1–15 | ||||||
羅拔·多恩布斯 | 16–18 | |||||||
寶馬沙巴F1車隊 | 寶馬沙巴 | F1.06 | 寶馬P86 2.4 V8 | M | 16 | 尼克·夏菲特 | 全部 | 羅拔·古碧沙 施巴斯坦·維度爾 |
17 | 雅各·韋利夫 | 1–12 | ||||||
羅拔·古碧沙 | 13–18 | |||||||
米德蘭F1車隊(1-15) 世爵米德蘭車隊 |
米德蘭-豐田 世爵米德蘭-豐田 |
M16 | 豐田RVX-06 2.4 V8 | B | 18 | 堤亞高·蒙迪路 | 全部 | 馬古斯·雲高賀克 喬治·蒙迪尼 阿達·舒杜 阿歷山大·寶利瑪特 埃內斯托·維索 |
19 | 基斯甸·亞伯斯 | 全部 | ||||||
紅牛第二車隊 | 紅牛二隊-告士禾夫 | STR1 | 告士禾夫TJ2005 3.0 V10 | M | 20 | 維坦東尼奧·廖施 | 全部 | 尼爾·賈尼 |
21 | 史葛·史必 | 全部 | ||||||
超級亞久里F1車隊 | 超級亞久里-本田 | SA05 SA06 |
本田RA806E 2.4 V8 | B | 22 | 佐藤琢磨 | 全部 | 法蘭克·蒙特尼 山本左近 |
23 | 井出有治 | 1–4 | ||||||
法蘭克·蒙特尼 | 5–11 | |||||||
山本左近 | 12–18 |
- 本賽季,共有四支車隊被收購,它們是沙巴車隊、米納爾迪車隊、英美車隊和佐敦車隊。沙巴車隊雖然名稱得以保留,但僅是一個殼而已,寶馬已經擁有了車隊的80%股權。米納爾迪的老闆保羅·斯托達特在2005年底將車隊出售給了紅牛,並更名為紅牛二隊(英文為Scuderia Toro Rosso,在意大利語中意為「紅牛」,在中文裏為了與紅牛車隊區別,暫稱為紅牛二隊)。[1] 2006年2月9日,已退休的F1車手加赫特·貝加收購了紅牛二隊50%的股份,直至2008年年底才被紅牛購回股份。[2] 本田技研工業在2006年之前已是英美車隊的股東和引擎供應商,擁有英美車隊45%的股份。後來在2006年賽季開始前全面收購了英美車隊,並將其改名為本田車隊,這是該公司近40年以來第一次完全控制一支F1車隊。在2005年初,F1掌門人伯尼·艾利史東將米德蘭集團創始人,俄羅斯裔富商亞歷克斯·施奈德引薦給埃迪·佐敦,試圖挽救佐敦車隊。最終,六周後的2005年2月,埃迪·佐敦決定將車隊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有意進軍F1的米德蘭集團。[3] 在收購完成後,米德蘭集團正式將佐敦車隊更名為「米德蘭車隊」。但是在2006年賽季中期,車隊始終未能取得積分,米德蘭集團考慮以1.28億美元的價格轉賣車隊。最終米德蘭車隊在2006年9月9日售予荷蘭汽車廠商世爵公司。[4]
- 2006年1月,新車隊超級亞久里通過國際汽車聯合會資格認定,由此本賽季參賽車隊達到了11支。[5]
- 威廉士車隊結束了與寶馬的合作,改用告士禾夫引擎。[6] 同時,車呔供應商也變為了石橋牌。
- 魯賓斯·巴利加奴提前與法拉利車隊解約,菲利比·馬沙得以更快地加盟法拉利車隊,在2006年賽季擔任米高·舒麥加的隊友。
- 尼克·夏菲特加盟剛剛收購沙巴車隊的寶馬沙巴車隊。
- 2005年8月,魯賓斯·巴利加奴宣佈將在2006年轉投本田車隊夥拍詹臣·畢頓。[7]
- 新加入的超級亞久里車隊宣佈了他們的車手陣容是兩名日本車手佐藤琢磨和井出有治。[8]
- 威廉士簽下了首屆GP2系列賽冠軍車手尼高·羅斯堡(1982年冠軍車手科克·羅斯堡的兒子),以取代轉投寶馬沙巴的尼克·夏菲特。[9]
- 完成收購後,米德蘭車隊決定找來基斯甸·亞伯斯取代原有的納拉因·卡西基昂。
- 維坦東尼奧·廖施在紅牛收購米納爾迪車隊後,加入紅牛二隊,將於紅牛青訓車手史葛·史必合作。[10]
- 2006年5月,超級亞久里車隊的日本車手井出有治就被國際汽聯的技術官員判定為可能在比賽中給其他車手帶來危險的人物,吊銷了他的超級駕照。[11][12] 從今年5月的歐洲大獎賽開始,超級亞久里車隊的二號車手正式更換為法國車手法蘭克·蒙特尼,法蘭克·蒙特尼在2006法國站後被日本車手山本左近取代。[13]
- 在美國大獎賽後,桑·柏保路·蒙度亞宣佈即時離開一級方程式,準備參加2007年納斯卡賽車。[14] 麥拿侖車隊宣佈了由柏度·迪拉洛沙完成本賽季剩下賽事。
- 在匈牙利大獎賽前,雅各·韋利夫因為頭痛無法參加比賽,其位置由波蘭籍測試車手羅拔·古碧沙所代替。[15] 匈牙利大獎賽完結翌日,寶馬沙巴車隊宣佈與雅各·韋利夫即時中止合同,賽季剩下賽事將繼續由羅拔·古碧沙參加比賽。[16] 從土耳其大獎賽開始,德國三級方程式車手施巴斯坦·維度爾成為寶馬沙巴車隊的測試車手,接替成為正式車手的羅拔·古碧沙。[17]
- 2006年9月11日,紅牛車隊宣佈由於基斯甸·卡利恩糟糕的表現,車隊的測試車手羅拔·多恩布斯將在本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中取代被解僱的基斯甸·卡利恩。[18]
賽程
場次 | 大獎賽 | 賽道 | 日期 |
---|---|---|---|
1 | 巴林大獎賽 | 薩基爾巴林國際賽道 | 3月12日 |
2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吉隆坡雪邦國際賽道 | 3月19日 |
3 | 澳洲大獎賽 | 墨爾本墨爾本大獎賽賽道 | 4月2日 |
4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伊莫拉安佐與迪諾·法拉利賽道 | 4月23日 |
5 | 歐洲大獎賽 | 紐堡紐伯靈賽道 | 5月7日 |
6 | 西班牙大獎賽 | 蒙特梅洛巴塞隆拿-加泰羅尼亞賽道 | 5月14日 |
7 | 摩納哥大獎賽 | 蒙地卡羅摩納哥賽道 | 5月28日 |
8 | 英國大獎賽 | 銀石銀石賽道 | 6月11日 |
9 | 加拿大大獎賽 | 滿地可基士·韋利夫賽道 | 6月25日 |
10 | 美國大獎賽 | 斯皮德韋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 7月2日 |
11 | 法國大獎賽 | 馬尼-庫爾馬尼庫爾賽道 | 7月16日 |
12 | 德國大獎賽 | 賀根咸賀根咸賽道 | 7月30日 |
13 | 匈牙利大獎賽 | 莫焦羅德匈牙利賽道 | 8月6日 |
14 | 土耳其大獎賽 | 伊斯坦堡伊斯坦堡賽道 | 8月27日 |
15 | 意大利大獎賽 | 蒙沙蒙沙國家賽道 | 9月10日 |
16 | 中國大獎賽 | 上海上海國際賽道 | 10月1日 |
17 | 日本大獎賽 | 鈴鹿鈴鹿賽道 | 10月8日 |
18 | 巴西大獎賽 | 聖保羅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10月22日 |
來源:[19][20] |
規則變化
2006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規則進行了一些較為顯著的修改。國際汽車聯合會希望通過對規則修改和引進標準電子設備來減少車隊的開支,以吸引更多的車隊來加入這項運動。
為了降低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引擎功率,規則要求將引擎由10缸改為8缸,而排氣量也由原來的3.0升減少到2.4升。但為了避免在短時間內對車輛進行相應改動而造成巨額開銷,因此仍有一些車隊被允許在2006和2007賽季繼續使用限制轉速的3.0升10缸引擎。雖然引擎在功率方面有了明顯的減少,但已有部分引擎供應商宣稱新的V8引擎可以提供比2005版V10引擎更高的轉速。
2006年,一級方程式賽車重新允許在比賽過程中更換車呔。每一位車手可以使用14套車呔,其中包括7套乾胎、4套濕胎和3套極端天氣車呔。
新的排位賽由三個階段組成:
- 第一階段:在15分鐘時間內,跑得最慢的6輛賽車被淘汰,排在起步區的第17-22位。
- 第二階段:休息5分鐘後,再次進行15分鐘的比賽,跑得最慢的6輛賽車被淘汰,排在起步區的第11-16位。
- 第三階段:休息5分鐘後,12輛賽車在20分鐘的比賽中決出杆位和起步位。
星期六僅允許進行一場1小時的自由練習賽,且與下午的排位賽間隔不得少於兩小時,通常安排在11:00-12:00。
2006年規定,車隊在一場比賽中不得使用超過三部車,因此備用車輛將由原來的兩部減為一部。
為因應新的排位賽制度,改變原有的加油規則。在排位賽前兩個階段淘汰的車輛,可以在排位賽後進行油料的補充或調整;而參加第三階段的車輛,則必須搭載比賽油載進行該階段的排位賽,且允許在排位賽後到決賽前的一個半小時之間,得以補回在第三階段排位賽時所消耗的油量。
背景
賽事按最初的計劃,2006年錦標賽的賽程與2005年相同,其中比利時大獎賽定於9月17日舉行。然而2月8日,國際汽聯宣佈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將退出2006年的賽程,原因是無法按時完成賽道翻新。巴西里約熱內盧市長馬上作出回應,希望能取代比利時大獎賽。但國際汽聯未予批准。由於車手和國際汽聯主席馬克斯·莫斯利的強力支持,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將於2007年賽季重返F1。
2006年賽季是最後一個擁有兩家車呔製造商的賽季,它們分別是石橋牌和米芝蓮。2005年12月9日,國際汽聯宣佈從2008年賽季開始,比賽將只保留一家車呔供應商。5天後,米芝蓮宣佈在2006年賽季後退出F1,原因是不願參加沒有競爭對手的比賽。
2005年共有兩支F1車隊被出售。米納爾迪被紅牛收購併更名為紅牛二隊,作為初級車隊以訓練有前途的年輕車手。寶馬與威廉士分手後,收購了沙巴並改名為寶馬沙巴。2006年1月26日,由日本前F1車手鈴木亞久里創建的超級亞久里加入2006年賽季。
賽季回顧
雷諾車隊的費蘭度·阿朗素在首三站的比賽已經取得了明顯領先的優勢,但是米高·舒麥加在聖馬加諾以及歐洲兩場比賽取得勝利,使到形勢上追回費蘭度·阿朗素不少分數,使今季的冠軍是費蘭度·阿朗素和米高·舒麥加之爭,由於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麥拿侖車隊受到多次意外影響了表現,車隊競爭只剩下法拉利車隊和雷諾車隊之爭。
到了中段,雷諾車隊的費蘭度·阿朗素連奪四場勝利,形勢大好,但米高·舒麥加其後連勝三場,加上雷諾車隊面對技術問題,車隊的分數逐漸拉近,加上費蘭度·阿朗素在意大利的比賽因引擎縮缸被迫退出,一度使車隊榜被法利拉車隊超越。在中國的比賽,雷諾的車隊排雖然超越法拉利車隊,但是費蘭度·阿朗素因為車輪問題,失去了領先十多秒的優勢,使車棍波名費蘭度·阿朗素與米高·舒麥加併頭,只要在日本比賽,米高·舒麥加取得該站勝利的話,就可以提早成為冠軍,因為米高·舒麥加的勝利場數多於費蘭度·阿朗素,然而在日本的比賽,米高·舒麥加因引擎縮缸被迫退出,只要費蘭度·阿朗素再拿一分,可以成為冠軍。巴西的比賽中,米高·舒麥加開始不久,就要換車輪,最終只能得到第四名。最終費蘭度·阿朗素以13分的優勢取得車手榜的冠軍,而雷諾車隊以五分之差壓過法拉利車隊奪得車隊冠軍。
此外英國車手詹臣·畢頓在匈牙利的比賽取得了生涯中第一場勝利。另外表現出色的波蘭車手羅伯特·古碧沙只需要三場比賽,取得了一場桿位。
分站成績及積分榜
賽程 | 大獎賽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廠 | 報告 |
---|---|---|---|---|---|---|
1 | 巴林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尼高·羅斯堡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2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雲加羅·費斯卓拿 | 費蘭度·阿朗素 | 雲加羅·費斯卓拿 | 雷諾 | 報告 |
3 | 澳洲大獎賽 | 詹臣·畢頓 | 基米·拉高倫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4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費蘭度·阿朗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5 | 歐洲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6 | 西班牙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菲利比·馬沙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7 | 摩納哥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米高·舒麥加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8 | 英國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9 | 加拿大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基米·拉高倫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10 | 美國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11 | 法國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12 | 德國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13 | 匈牙利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菲利比·馬沙 | 詹臣·畢頓 | 本田 | 報告 |
14 | 土耳其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米高·舒麥加 | 菲利比·馬沙 | 法拉利 | 報告 |
15 | 意大利大獎賽 | 基米·拉高倫 | 基米·拉高倫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16 | 中國大獎賽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17 | 日本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費蘭度·阿朗素 | 費蘭度·阿朗素 | 雷諾 | 報告 |
18 | 巴西大獎賽 | 菲利比·馬沙 | 米高·舒麥加 | 菲利比·馬沙 | 法拉利 | 報告 |
前八名車手可獲得分數。
名次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
積分 | 10 | 8 | 6 | 5 | 4 | 3 | 2 | 1 |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
粗體 - 桿位 |
註記:
- † – 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賽程90%,因而有排名。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