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納哥大獎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納哥大獎賽(法語:Grand Prix de Monaco)是一級方程式賽車每年在蒙地卡羅的摩納哥賽道舉行的比賽。從1929年開跑以來,與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和利曼24小時耐力賽被大眾認為是最重要及最負盛名的汽車賽事(三冠王)。優美的風景和刺激的賽事讓摩納哥大獎賽有"一級方程式皇冠之上的明珠"(the jewel of the Formula One crown)稱號[1]。

第一場比賽在1929年,由安東尼·諾蓋所贊助的"摩納哥汽車俱樂部"所舉辦,獲得冠軍的是駕駛布加迪的威廉·格羅弗-威廉士。之後也舉辦過幾次的二次大戰前的歐洲盃,1950年第一次加入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賽程。比賽在規定的狹窄街道中進行,有許多高度的變化和狹窄的彎角,在一級方程式比賽中是最嚴苛的賽道。儘管這條賽道平均時速比較低,仍舊是一條危險的賽道。
巴西車手艾爾頓·冼拿比其他車手獲得更多的冠軍,總計有6次,其中在1989年到1993年間連續5次獲得了冠軍。格拉咸·希爾被稱為摩納哥先生(Mr. Monaco)[2],他在1960年代獲得了5次冠軍。摩納哥車手查爾·陸克萊在2024年奪冠,成為摩納哥大獎賽加入一級方程式之後的首位摩納哥本土車手冠軍。
歷史
跟許多在歐洲舉辦賽事相同,摩納哥大獎賽舉辦早於目前的世界錦標賽。1929年摩納哥大獎賽由安東尼·諾蓋首次舉辦,透過摩納哥汽車俱樂部(ACM)。安東尼的父親阿歷山大·諾蓋是ACM的創始主席,原名Sport Vélocipédique Monégasque。1911年ACM首次涉足了賽車運動,舉辦了蒙地卡羅拉力賽。在1928年應用到國際認證汽車俱樂部協會 (AIACR),國際賽車運動的管理機構,從法語區俱樂部中升級,以充分顯現國家地位。他們的申請被拒絕,由於摩納哥境內沒有舉辦過一個大型的比賽。而且長距離的賽車活動也不被考慮,因為大部分的路段都在了其他歐洲國家[3]。
為了彰顯國家的地位,諾蓋建議在蒙地卡羅的街道設立大獎賽。諾蓋從路易二世親王(Prince Louis II)那得到官方的支持。 歐洲大獎賽的車手路易·希龍也支持諾蓋的計劃,希龍認為蒙地卡羅的地形將非常適合設立一個賽道[3]。
1929年摩納哥大獎賽第一次舉辦比賽,採用邀請的方式舉行,但並非所有車手都受到邀請出席。瑪莎拉蒂和愛快的車手都沒有參加,布加迪派了車手參加。平治派出車手魯道夫·卡拉喬拉駕駛梅斯特斯SSK。儘管卡拉喬拉所駕駛的SSK開始時在第15位,但比賽結束時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這場比賽由"威廉士" (威廉·格羅弗-威廉士所用的假名)駕駛的布加迪Type 35B獲得勝利,車子的塗裝顏色後來成為著名的英國賽車綠(British racing green)[2]。另一位競爭對手是化名為"喬治·菲利普"的菲利普·德羅斯柴爾德男爵。希龍無法參加比賽,因為比賽日期剛好與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在同一天[3]。隔年希龍參加了比賽獲得了第2名。到了1931年摩納哥大獎賽由希龍駕駛布加迪獲得了勝利。直到2023年希龍仍是唯一在摩納哥大獎賽獲得冠軍的摩納哥人;直到2024年由查爾·陸克萊打破成為第二名獲得冠軍的摩納哥人。
自2005年起,摩納哥大獎賽便一直於5月最後一個週末舉行,與同為賽車三冠王之一的印第安納波利斯500於同一個週末舉行。為配合加拿大大獎賽改到5月舉行,摩納哥大獎賽將於2026年起改期至6月初舉行。
儘管F1自1950年起便舉辦摩納哥大獎賽,它在2017年之前並沒有設立頒獎台,在此之前,前三位車手於比賽完結後把賽車停泊在維修道,並於阿爾貝二世包箱舉行頒獎禮。施巴斯坦·維度爾勝出2017年摩納哥大獎賽,成為首位站上摩納哥大獎賽頒獎台的最高點。
冠軍



粗體表示該車手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次數 | 車手 | 年度[4][5] |
---|---|---|
6 | ![]() |
1987、1989、1990、1991、1992、1993 |
5 | ![]() |
1963、1964、1965、1968、1969 |
![]() |
1994、1995、1997、1999、2001 | |
4 | ![]() |
1984、1985、1986、1988 |
3 | ![]() |
1956、1960、1961 |
![]() |
1966、1971、1973 | |
![]() |
2013、2014、2015 | |
![]() |
2008、2016、2019 | |
2 | ![]() |
1950、1957 |
![]() |
1955、1958 | |
![]() |
1975、1976 | |
![]() |
1977、1979 | |
![]() |
2000、2002 | |
![]() |
2006、2007 | |
![]() |
2010、2012 | |
![]() |
2011、2017 | |
![]() |
2021、2023 |



粗體表示該車隊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黃色背景表示該賽事屬於戰前歐洲錦標賽
次數 | 車隊 | 年度[4][5] |
---|---|---|
15 | ![]() |
1984、1985、1986、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8、 2000、2002、2005、2007、2008 |
11 | ![]() |
1952、1955、1975、1976、1979、1981、1997、1999、2001、2017、2024 |
8 | ![]() |
1935、1936、1937、2013、2014、2015、2016、2019 |
7 | ![]() |
1960、1961、1968、1969、1970、1974、1987 |
![]() |
2010、2011、2012、2018、2021、2022、2023 | |
5 | ![]() |
1963、1964、1965、1966、1972 |
4 | ![]() |
1929、1930、1931、1933 |
3 | ![]() |
1932、1934、1950 |
![]() |
1948、1956、1957 | |
![]() |
1958、1959、1962 | |
![]() |
1971、1973、1978 | |
![]() |
1980、1983、2003 | |
2 | ![]() |
1967、1982 |
![]() |
1994、1995 | |
![]() |
2004、2006 |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黃色背景表示該賽事屬於戰前歐洲錦標賽
註解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