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丁語(拉丁語:lingua latīna,IPA:[ˈlɪŋɡʷa laˈtiːna])是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的古典語言,是古羅馬的官方語言和通用語,當時的書面語古典拉丁語的使用至少可追溯至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時期。拉丁語最初是台伯河下游拉丁姆(現今的拉素)地區的方言,隨着羅馬共和國和之後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張成為歐洲大部和環地中海地區的通用語。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拉丁語仍作為歐洲各國相互間外交、宗教和學術交流的通用語而廣泛使用到18世紀,且由通俗拉丁語演化出的羅曼語言至今仍是西南歐諸國及其前殖民地地區的第一語言,並深刻影響了包括英語在內的日耳曼語和斯拉夫語等印歐語言的術語詞彙。
現在,雖然拉丁語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死語言(因為已無母語使用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僅算是瀕危語言),拉丁文仍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解剖學、醫學、法學和神學領域,拉丁字母也是絕大多數歐洲語言的基礎表音文字。如今教會拉丁語在梵蒂岡仍被聖座列為官方語言之一,天主教會傳統上也用拉丁語作為正式會議的語言和禮拜儀式用的語言。現今仍有少數基督教神職人員及學者可以流利地使用拉丁語,許多西方國家的大學、高中也仍然提供拉丁語課程[2]。拉丁語詞根也常常被用於西方語言創造新詞的過程中。
拉丁語及其後代羅曼語族(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是意大利語族中僅存的一支。透過對早期意大利遺留文獻的研究,可以證實其他意大利語族分支的存在,之後這些分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逐步被拉丁語同化。拉丁語的親屬語言包括法利斯克語、奧斯坎語和翁布里亞語[3]。但威尼托語可能是一個例外,作為威尼斯居民的語言,在羅馬時代得以和拉丁語並列使用。
拉丁語是一種高度屈折的語言。它有三種不同的性,名詞有七格,動詞有四種詞性變化、六種時態、六種人稱、三種語氣、三種語態、兩種體、兩個數。七格當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詞一起使用。呼格與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語一般只有五個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種格。形容詞與副詞類似,按照格、性、數曲折變化。雖然拉丁語中有指示代詞指代遠近,它卻沒有冠詞。後來拉丁語透過不同的方式簡化詞尾的曲折變化,形成了羅曼語族。
拉丁語與希臘語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語言。在中世紀,拉丁語是當時歐洲不同國家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研究科學、哲學和神學所必須的語言。直到近代,通曉拉丁語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學科教育的前提條件。直到20世紀,拉丁語的研究才逐漸衰落,重點轉移到對當代語言的研究[4]。
中文「拉丁」一詞譯自英語「Latin」,始見於1873年《中西聞見錄》[5]。此外拉丁語的中文名稱在明、清文獻中曾有40多種異譯,如「大西字」「紅毛字」「番字」「喇提諾」「臘底諾」「辣第諾」「拉替努」「賴丁」「羅典」等[6];其中「臘定諾」「訥體那」「拉體諾」等稱謂是譯自拉丁文「Latino」[5]。
在英語中,「I」(我主格)、「me」(我受格)、「is」(是)、「mother」(母親)、「brother」(兄弟)、「ten」(十),這些詞實際上是以某種方式被歐洲人和亞洲人已經說了上千年的詞。
目前為止,並不清楚這些詞到底有多麼古老。雖然它們的拼寫和發音因時空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這些人類思想符號的基本要素卻能夠越過這樣的時空跨度,一直留存到今天。從下面這個簡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7]
梵語 | 希臘語 | 拉丁語 | 盎格魯-撒克遜語 | 古愛爾蘭語 | 立陶宛語 | 俄語 | 德語 | 英語 | 現代漢語翻譯 |
---|---|---|---|---|---|---|---|---|---|
aham | ἐγώ (egṓ) |
ego | ie | aš | я (ya) |
ich | I | 我 (主格) | |
mā | με (me) |
mē | mē | mé | manè | меня (menya) |
mich | me | 我 (賓格) |
asti | ἐστί (esti) |
est | is | is | esti | есть (yest') |
ist | is | 是 |
mātar- | μήτηρ (mētēr) |
māter | mōdor | máthir | motė | мать (mat') |
Mutter | mother | 母親 |
bhrātar- | φράτηρ (phrātēr) |
frāter | brōthor | bráthir | broterėlis | брат (brat) |
Bruder | brother | 兄弟 |
daśam | δέκα (déka) |
decem | tīen | deich | dešimitis | десять (desyat') |
zehn | ten | 十 |
表中的這些同源詞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然而在它們當中,除英語是從盎格魯-撒克遜語派生出來的以外,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是直接從另一種語言派生出來的。其他語言都可以回溯到一種共同的祖語。
所有這些「親戚語言」或同源語的源始語(現己消亡)一般稱為原始印歐語,因為它的派生語既出現在印度附近(梵語、伊朗語),也出現在歐洲(希臘語、拉丁語、日耳曼語、凱爾特語、斯拉夫語、波羅的語)。據文獻考證,這些語言中最古老的是梵語、伊朗語、希臘語和拉丁語,這些文獻均可追溯到公元前。[8]
英語是從與拉丁語同源的盎格魯撒克遜語中派生出來的。盎格魯撒克遜語早先從拉丁語中借用過一些詞彙。
公元7世紀時,又有更多的拉丁詞被吸收進來,這主要是由於坎特伯雷的聖奧古斯丁(不是那個著名的希波的奧古斯丁)著作的影響,他曾受教皇額我略一世差遣,到英格蘭傳教,並使大量的盎格魯人皈依基督教。
在征服者威廉於1066年統治英格蘭之後,諾曼法語成為上流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被看作被征服者和農奴講的劣等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不再是上層語言,而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土話。
然而,又過了大約兩個世紀,隨着諾曼人的後裔最終與當地英國人融合,古英語的地位又重新得到上層的肯定,但此時其已經吸收了數百個諾曼語詞。
到了13、14世紀,隨着這種借用的不斷增多,中古英語慢慢發展出來,其代表人物便是於1400年去世的傑弗里·喬叟。除了這些含有拉丁詞根的法語詞被吸收進來,還有一些詞是直接從拉丁語借過來的。
到了16、17世紀,文藝復興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古典作品的興趣,從而使這一過程得到加強。從那以後,拉丁語一直是許多新詞特別是科學語彙的來源。
英語 | 中文對照 | 拉丁語同源詞 | 英語派生詞 | 現代漢語翻譯 |
---|---|---|---|---|
mother | 母親 | māter | maternal | 母親的;母性的 |
two | 二 | duo | dual/duel | 雙的;雙倍的;雙重的 |
tooth | 牙齒 | dēns
(詞幹dent-) |
dental | 牙齒的;牙科的 |
foot | 腳(單數) | pēs
(詞幹ped-) |
pedal | 踏板 |
heart | 心臟 | cor
(詞幹cord-) |
cordial | 衷心的;真摯的 |
bear | 負擔、生(小孩) | ferō | fertile | 肥沃的、多產的 |
既然英語經由盎格魯-撒克遜語而與拉丁語同源而且英語從拉丁語中直接或間接地借用了許多詞彙,所以很容易用英語的詞彙來說明同源和派生現象。
例如,「brother」(兄弟)一詞與拉丁詞 「frāter」(兄弟)同源,而 「fraternal」(兄弟的)顯然是由 「frāter」派生出來的。[10]
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亞平寧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拉提姆(拉丁語:Latium),一個稱為拉丁人的部落的方言。
公元前8世紀,羅馬(拉丁語:Rōma)成為拉提姆地區的中心,於是周圍各部落也自稱羅馬人(拉丁語:Romānus, 复数:Romānī)。羅馬建國後,經歷了王政時期(公元前7世紀 - 前510年)、共和時期(公元前510年 - 前27年)和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隨着國家版圖的擴大,拉丁語不僅在亞平寧半島取得統治地位,淘汰了其他親屬語言,而且作為官方語言推廣到羅馬帝國的各個行省——西起伊比利亞半島,東抵黑海之濱,北自布列塔尼半島,南達非洲地中海沿岸。
拉丁語的歷史發展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史前拉丁語(英語: Pre-literary Latin)(公元前250年以前),最古文獻是公元前6世紀的普雷內斯太金飾針上的4詞銘文:
MANIOS MED FHEFHAKED NUMASIOI
相當於古典拉丁語的「Manius me fecit Numerio」,意味「此飾針乃馬尼烏斯為努梅利烏所製」。[12]
古體拉丁語(英語: Archaic Latin)(公元前250年 - 前90年),羅馬自公元前4世紀開始向外擴張,至公元前1世紀已使整個意大利拉丁化。不過,在此期間拉丁語尚沒有統一的規範。公元前3~2世紀,古拉丁語的代表人物包括詩人恩紐斯以及深受希臘影響的喜劇作家普勞圖斯和泰倫提烏斯。
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拉丁語:latina classica)(英語: Classical Latin)(前80年 ~ 公元2世紀,即共和晚期至帝國初期)大致相當於拉丁語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前90年~公元14年,即屋大維逝世時)和白銀時代(14年~117年,即圖拉真逝世時;或者 180年,即奧勒留逝世時)。到黃金時代,拉丁語已經形成有統一規範的標準語,詞彙豐富,句法完善,表現力強。
黃金時代拉丁語的主要代表作者有:
這些代表人物反映的古典拉丁語,成為後世歐洲學校的必修科目和學術界研究的主要對象。[12]
古典後拉丁語(14年-200年)包括文學史上的白銀時代(14年-117年或118年)是早期羅馬帝國的語言。它基本上仍遵循黃金時代的文法規範,但句法結構有所革新,散文中吸收了某些詩歌成分,修辭手法更加豐富。
白銀時代拉丁語的代表作者有:
晚期拉丁語(公元3世紀至6世紀,即羅馬帝國後期至西羅馬帝國覆沒之後一百年這段時期),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口語則稱為「通俗拉丁語」(拉丁語:sermo vulgaris)。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些基督教神職人員。這些人都受過良好教育,由於傳教的需要,比較了解人民大眾的口語,從而對通俗拉丁語採取開明的態度。
早期的重要人物有:
特爾圖良(Tertullianus,160年~220年以後)、西普里安(Cyprianus,St.,200年? - 258年)、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240年 - 326年)、安布羅斯(Ambrosius,St.,339年? - 397年)等
影響最大的人物是:
哲羅姆(Jerome,St.,347年 - 419年或420年)學識淵博,在383年~405年期間,將希伯來文文本《舊約》和希臘文本《新約》譯成接近大眾口語的拉丁語。他宣稱:「為使讀者容易理解,我特地採用普通人所說的口語。」這個譯本後世習稱Vulgate,即通俗拉丁文譯本,對中世紀影響很大。
聖奧古斯丁(Augustine,St.,354年 - 430年)著有《懺悔錄》、《論上帝之城》等,語言接近大眾口語(拉丁語:ad ūsum vulgī)。他聲稱,只要蠻人是基督徒,即使他們把羅馬征服,也無關緊要。[12]
羅馬帝國衰落時期的拉丁語發生了變化。6至8世紀的通俗拉丁語變化迅速。變格詞尾大部分消失,介詞和助動詞使用得日益廣泛,虛擬式常與陳述式混用。結果古典拉丁語漸漸與通俗拉丁語脫節,終於變成一種書面語。[12]而中世紀時,通俗拉丁語的地域變體(方言)則在此後數百年中逐漸分化,又衍生出了若干獨立的「羅曼諸語」。其中包括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達爾馬提亞語(1898年已滅亡);撒丁語;意大利語;西部羅曼語:法語、羅曼什語、加泰羅尼亞語、奧克語(包括有名的普羅旺斯方言),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加里西亞語,阿拉貢語。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美洲和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14]
拉丁語向羅曼語族諸語言演化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單詞的文法變化詞尾。特別是名詞的變格詞尾,在很多羅曼語中已經完全喪失(一些代詞除外)。但名詞變格在羅馬尼亞語中仍然有所保留。
雖然拉丁語作為口語消亡了,但它作為歐洲社會的書面共同語仍繼續使用了1000年左右。 基督教在歐洲興起後,拉丁語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從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拉丁語不僅是天主教的禮儀語言和公用語,亦是學術著作、學術論文乃至文學作品的寫作語言。許多世界著名學者都曾經用拉丁語著述,如:波蘭的哥白尼、法國的笛卡爾、英國的培根和牛頓、德國的萊布尼茨和高斯、荷蘭的斯賓諾莎、瑞士的歐拉、瑞典的林奈等。 [12]此外,拉丁語作為外交語言使用到18世紀,而醫學、生物學等領域裏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至今仍然得以廣泛使用。
拉丁語在一定程度上也曾直接或間接地對漢語造成影響。由於英語中有50%到80%的單字來自拉丁語(越是學術性的文獻,其拉丁語成分越高),許多拉丁語詞透過英語進入漢語。如漢語「卡」(英語:card)來自拉丁語的charta(最早來自希臘語)。 公共汽車的音譯「巴士」(英語:bus)這個稱呼來自19世紀的法國,當時法國人稱公車為omnibus(即拉丁語:「給一切人的」、「公用的」 ),這個詞至今亦仍存在於羅曼語族語言中,如西班牙文的公共汽車可用ómnibus表示。此外,一些現代漢語中的說法雖然沒有明顯的「外國味」,但實際上也和拉丁語有關係。比如「熱愛」一詞來自英文的ardently love,而該英文詞源自拉丁語的ardenter amare。這種說法在古代漢語中是找不到的。 [原創研究?][15][頁碼請求]
現在只有梵蒂岡仍在使用拉丁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是西歐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兩種語言。所以歐洲語言中都有大量拉丁語藉詞和利用拉丁語詞(語)素創造而後廣為通用的所謂國際詞。
拉丁語 | 意大利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 羅馬尼亞語 | 葡萄牙語 | 中文對照 |
---|---|---|---|---|---|---|
amīcus | amico | ami | amigo | amic | amigo | 朋友 |
oculus | occhio | œil | ojo | ochi | olho | 眼睛 |
manus | mano | main | mano | mână | mão | 手 |
pēs | piede | pied | pie | picior | pé | 腳 |
tempus | tempo | temps | tiempo | timp | tempo | 時間 |
liber | libro | livre | libro | liber | livro | 書 |
magister | maestro | maître | maestro | măiestru | mestre | 教師 |
filius | figlio | fils | hijo | fiul | filho | 兒子 |
populus | popolo | peuple | pueblo | popor | pessoa | 人民,人們 |
numerus | numero | numéro | número | Numărul | número | 數目 |
paucus | poco | peu | poco | puțin(存疑) | pouco | 少 |
bonus | buono | bon | bueno | bun | bom | 好的 |
bene | bene | bien | bien | bine | bem | 好(副) |
habēre | avere | avoir | haber | avea | haver | 有 |
faciō | fare | faire | hacer | face | fazer | 做 |
dīcō | dire | dire | decir | dicta | dizer | 說 |
legō | leggere | lire | leer | lectură | ler | 讀 |
dē | di | de | de | de | de | (介詞)的;表從屬關係 |
現在所使用羅馬字母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它們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法國圖爾聖馬丁修道院修士們的卡洛林手書體,卡洛林文藝復興使之得以完善,並藉由11、12世紀的手稿以及15世紀最古老的意大利印本流傳下來。這些修士根據半安色爾字體發展出了小寫字母,而半安色爾字體又源於羅馬帝國時期的安色爾字體和方塊大寫字。現今,人們習慣於將羅馬字母與希臘字母區分開來,但事實上,羅馬人從伊特魯里亞人那裏學會了書寫,而伊特魯里亞人又是從公元前8世紀定居於拿坡里附近的希臘移民那裏學會了書寫。因此,羅馬字母實際上只是希臘字母的一種形式。但在這方面,希臘字母是從閃米特人的一支即腓尼基人那裏得到的。而再往前追溯,早期閃米特人似乎又受到了埃及象形文字的啟發。
羅馬字母是英文字母的源頭,只是其中缺少字母j(long-I)和W(double-U),而且字母v最初既相當於元音u,也相當於輔音w。雖然直到公元2世紀,圓底的u的形式才出現,但是為了方便,現在的版本大多v和u並用。字母k(發音同於c)比較罕用,僅在少數幾個詞中出現於a之前。到了羅馬共和國晚期,字母y和z開始被用於拼寫源於希臘的詞。
拉丁語的字母如下:
字母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名稱 | ā | bē | cē | dē | ē | ef | gē | hā |
發音(IPA) | /aː/ | /beː/ | /keː/ | /deː/ | /eː/ | /ef/ | /geː/ | /haː/ |
字母 | I | K | L | M | N | O | P | Q |
名稱 | ī | kā | el | em | en | ō | pē | qū |
發音(IPA) | /iː/ | /kaː/ | /el/ | /em/ | /en/ | /oː/ | /peː/ | /kʷuː/ |
字母 | R | S | T | V | X | Y | Z | |
名稱 | er | es | tē | ū | ex | y Graeca | zēta | |
發音(IPA) | /er/ | /es/ | /teː/ | /uː/ | /eks/ | /yːgreka/ | /ˈzeːta/ |
拉丁語並不使用W。在中世紀之前,拉丁語以I代替J,V代替U,亦未有小寫字母。
例如當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時,用來形容他的拉丁語「拿撒勒之耶穌——猶太人之王」,現在一般都寫為「Jesus Nazarēnus Rēx Judaeōrum」;但其實原文是「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
發音拉丁語中元音的發音有長和短兩種。長元音的持續時間一般是短元音的兩倍 (就像音樂中的二分音符之於四分音符),許多教科書書中以長音符號標出(比如ā);沒有長音符號的元音就是短元音。長音符號所指示的發音區別往往對於含義極為關鍵(例如,Liber是名詞,意為「書」,而Līber則是形容詞,意為「自由的」)。[16]
長元音字母 | 國際音標 | 短元音字母 | 國際音標 | 雙元音字母 | 國際音標 |
---|---|---|---|---|---|
Ā | /aː/ | A | /a/ | AE 或 Æ | /ai/ |
Ē | /eː/ | E | /e/ | AU | /au/ |
Ī | /iː/ | I | /i/ | EI | /ei/ |
Ō | /oː/ | O | /o/ | EU | /eu/ |
Ū | /uː/ | U | /u/ | OE 或 Œ | /oe/ |
Y | 古典拉丁語:/y/ 或 /yː/ 教會拉丁語:/i/ |
UI | /ui/ |
輔音字母 | 國際音標 | 發音方式 |
---|---|---|
B | /b/ | 濁雙唇爆破音;在s、t前面清化。 |
C | 古典拉丁語:/k/ 教會拉丁語:/k/ 或 /t͡ʃ/ |
古典拉丁語:清軟顎不送氣爆破音,即使在E或I前面也不會軟化為/t͡ʃ/。 教會拉丁語:清軟顎不送氣爆破音,但在E或I前面會軟化為清顎齦塞擦音。 |
CH | /kʰ/ | 清軟顎送氣爆破音。多用於轉寫希臘語借詞,對應字母「Χ」。 |
D | /d/ | 濁齒齦不送氣爆破音。 |
F | /f/ | 清唇齒摩擦音。 |
G | 古典拉丁語:/g/ 教會拉丁語:/g/ 或 /d͡ʒ/ |
古典拉丁語:濁軟顎不送氣爆破音,即使在E或I前面也不會軟化為濁顎齦塞擦音。 教會拉丁語:濁軟顎不送氣爆破音,但在E或I前面會軟化為濁顎齦塞擦音。 |
H | 古典拉丁語:/h/ 教會拉丁語:不發音 |
古典拉丁語:清聲門摩擦音。 教會拉丁語:不發音。 |
I | /j/ | 硬顎近音。 |
K | /k/ | 清軟顎不送氣爆破音。常見於希臘語借詞或早期拉丁語,轉寫希臘語借詞時對應字母「Κ」。 |
L | /l/ | 齒齦邊近音。 |
M | /m/ | 雙唇閉口鼻音。 |
N | /n/ | 齒齦鼻音 |
P | /p/ | 清雙唇不送氣爆破音。 |
PH | /pʰ/ | 清雙唇送氣爆破音。多用於轉寫希臘語借詞,對應字母「Φ」。 |
QU | /kw/或/kʷ/ | 清軟顎爆破音後接濁圓唇軟顎近音,或唇音化的清軟顎塞音。 |
R | /r/ 或 /ɾ/ | 齒齦顫音或齒齦閃音。 |
S | /s/ | 古典拉丁語:所有情況下發清齒齦擦音。 教會拉丁語:一般情況下發清音,但在兩個元音字母之間會濁化。 |
T | /t/ | 清齒齦不送氣爆破音。 |
TH | /tʰ/ | 清齒齦送氣爆破音。多用於轉寫希臘語借詞,對應字母「Θ」。 |
V | 古典拉丁語:/u/ 或 /w/ 教會拉丁語:/v/ |
古典拉丁語:閉後圓唇元音或濁圓唇軟顎近音。 教會拉丁語:濁唇齒摩擦音。 |
X | /ks/ | 濁軟顎不送氣爆破音後接清齒齦擦音。有時用於轉寫希臘語借詞,對應字母「Ξ」。 |
Z | /z/ | 濁齒齦擦音。多用於轉寫希臘語借詞,對應字母「Ζ」。 |
拉丁語是個綜合語,複雜的詞形變化體系構成了拉丁語文法的主要部分。這些變化通常使用在詞尾添加後綴構成(外部屈折)或者變化詞幹的輔音或元音(內部屈折)。對於名詞、形容詞和代詞,這種變化叫做「變格」(declinatio),對於動詞,叫做「變位」(conjugatio)。初學者一開始就得熟記相當數量的規則,常常招致挫折。德國詩人海涅曾因不能熟記,感歎「要是羅馬人得先學好拉丁語,他們大概沒剩多少時間征服世界」。[17]
一般每個名詞都有六個格的區別;更多的可以有七個,少的可能只有兩個。名詞的七個格是:
因為格變化已經表達了拉丁語的名詞動詞之間的文法關係,因此拉丁語的詞序高度自由,並不遵守主-謂-賓之類的順序。例如:「他愛錢」,此句在中文(實際上不一定)、英文、法文等現今主要語言中,皆僅有一種語序,即主語-謂語-賓語。但在拉丁語與俄語中,因格變化已闡明其關係,故可自由排列,產生六種語序。(一般而言,羅馬人會將欲強調的觀念放置句首。)
Ille pecuniam amat.
Ille amat pecuniam.
Pecuniam amat ille.
Pecuniam ille amat.
Amat ille pecuniam.
Amat pecuniam ille.
又,拉丁語之中的語序雖較不重要,但最常用的語序為主賓謂結構(SOV),亦即例句中的第一條。另外,拉丁語的動詞變化可以看得出來主詞是單複數的第一、二或三人稱(共6個組合),所以這句也能進一步簡化:
Pecuniam amat.
意思是他/她/它愛錢。
拉丁語名詞有五類變格法、形容詞有兩類變格法,每類變格法用不同的變格方式來區別上述六個格。名詞以單數屬格詞尾確定變格法。
以下列表列示拉丁語的五類變格法:
例詞 | 中文對照 | 詞性 | 變格種類 | 單數主格 | 單數呼格 | 單數屬格 | 單數與格 | 單數受格 | 單數奪格 | 複數主、呼格 | 複數屬格 | 複數與、奪格 | 複數受格 |
---|---|---|---|---|---|---|---|---|---|---|---|---|---|
puella | 女孩 | 陰 | 一 | puella | puella | puellae | puellae | puellam | puellā | puellae | puellārum | puellīs | puellās |
servus | 奴隸 | 陽 | 二 | servus | serve | servī | servō | servum | servō | servī | servōrum | servīs | servōs |
fīlius | 兒子 | 陽 | 二 | fīlius | fīlī | fīlī | fīliō | fīlium | filiō | fīliī | fīliōrum | fīliīs | fīliōs |
bellum | 戰爭 | 中 | 二 | bellum | bellum | bellī | bellō | bellum | bellō | bella | bellōrum | bellīs | bella |
pater | 父親 | 陽 | 三 | pater | pater | patris | patrī | patrem | patre | patrēs | patrum | patribus | patrēs |
flūmen | 河 | 中 | 三 | flūmen | flūmen | flūminis | flūminī | flūmen | flūmine | flūmina | flūminum | flūminibus | flūmina |
urbs | 城市 | 陰 | 三 | urbs | urbs | urbis | urbī | urbem | urbe | urbēs | urbium | urbibus | urbēs |
mare | 海 | 中 | 三 | mare | mare | maris | marī | mare | marī | maria | marium | maribus | maria |
manus | 手 | 陰 | 四 | manus | manus | manūs | manuī | manum | manū | manūs | manuum | manibus | manūs |
cornū | 觸角 | 中 | 四 | cornū | cornū | cornūs | cornū | cornū | cornū | cornua | cornuum | cornibus | cornua |
diēs | 白天、一天 | 陽 | 五 | diēs | diēs | diēī | diēī | diem | diē | diēs | diērum | diēbus | diēs |
spēs | 希望 | 陰 | 五 | spēs | spēs | speī | speī | spem | spē | spēs | spērum | spēbus | spēs |
動詞有人稱、數、時態、語氣(直述、虛擬、命令)和態(主動、被動)的區別。拉丁語動詞有四類[哪個/哪些?]不同的變位法,另外還包括一些不規則動詞。
大部分規則的動詞以它們的不定式詞尾來區分它們的變位法:第一類變位法的不定式結尾是「-āre」,第二類變位法是「-ēre」,第三類變位法是「-ere」,第四類變位法是「-īre」。第三類變位法中還可細分出-io動詞,變位介於第三類和第四類之間。
茲舉一例,演示拉丁語動詞的主動語態的變位:
amō,amāre,amavī,amatus(愛,屬於第一類變位法)
現在時 | 未完成時 (過去進行時) | 將來時 | 完成時 | 過去完成時 | 將來完成時 | |
---|---|---|---|---|---|---|
直陳式 |
amō |
amābam |
amābō |
amāvī |
amāveram |
amāverō |
虛擬式 |
amem |
amārem |
amāverim |
amāvissem |
||
命令式 |
amā |
(主要用於法律文件) |
||||
不定式 |
amāre |
amātūrus esse |
amāvisse |
|||
分詞 |
amāns(amantis) |
amātūrus,-ra,-rum |
被動語態則只需把上述主動語態的結尾改成被動語態專用的結尾即可。
一般語法:
參考語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