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東漢末年將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羽(?年—220年1月或2月[注 1]),字云
关羽因其忠义形象受到中华文化的推崇,逐渐被神化,成为信仰对象,产生关羽信仰,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他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捍卫正统的忠义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称为关圣帝、关帝君、关圣帝君、关帝、关帝爷等而流传至今。
道教尊为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汉天尊等,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奉其为护法神之一,称为“伽蓝菩萨”。其中儒宗神教奉为五文昌之一,而扶鸾信仰者则奉为恩主,故又称关公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圣帝、文贤圣帝,是为五恩主之一。
民间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俗称关二爷、关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关羽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又将该五人并称“五虎上将”,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至今,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祭拜关公。
关羽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注 2]。早年因杀人逃亡,避难于涿郡。[5]184年(中平元年),刘备(涿郡人)在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的资助下[6],招募民众,组建军队抵御黄巾军的掠夺,关羽和张飞加入了这支队伍。[7][8]190年,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刘备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与田楷前往青州,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9]。191年,刘备因功被任为平原相(属于青州),关羽和张飞任别部司马,协助指挥部队[10]。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11][12]
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刘备与田楷率军前去救援。陶谦给刘备4千丹阳兵,并推举他为豫州刺史。刘备就离开田楷,投靠陶谦。[13]陶谦去世后,刘备继任徐州牧。[14]不久,袁术进攻刘备[15],刘备被吕布趁机击败。刘备向吕布求和,吕布接受了这一请求,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屯驻小沛。刘备派关羽驻守下邳。[16]曹操上表朝廷,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196年(建安元年),刘备在吕布再次进攻中失败,关羽随刘备投奔曹操,曹操推举刘备为豫州牧。197年,袁术在寿春僭号称帝。198年,刘备随曹操在下邳擒杀吕布。曹操任命车胄为徐州刺史。刘备和关羽随曹操返回许都。刘备被任为左将军。199年,袁术兵势日蹙,准备从徐州向北投靠袁绍,曹操派刘备等率军前往徐州拦截。刘备到下邳后,袭杀车胄,占领徐州,举兵反曹,命关羽守下邳[17][18],自己守小沛。[19]
200年(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击败刘备,刘备经青州投奔袁绍[20],关羽被擒(或投降)。曹操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对他礼遇有加[21]。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察觉他无意久留,让张辽试探其心意。关羽坦言:“我深知曹公厚待,但我受刘备大恩,誓与共死,绝不背弃。我会立功报答曹公后再离开。”[22]:278张辽如实禀告,曹操感叹:“事君不忘本,乃天下义士。”[23]
二月,袁绍进军黎阳,准备渡河,同时派颜良等进攻白马。[24]四月,曹操采用荀攸之计[25],佯装欲于延津渡河,诱使袁绍分兵。随后,曹操亲自率军突袭白马,命张辽与关羽为先锋。[26]关羽看到颜良旗帜后,单骑冲入敌阵斩杀颜良后顺利返回,袁军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27]。关羽因此功被封为汉寿亭侯。[28]立功后,曹操加倍赏赐试图挽留,但关羽谢绝所有赏赐,留书告辞,准备回到刘备身边。此时,刘备借口南联刘表[29]离开袁绍集团,率领部队与刘辟等在汝南骚扰曹操后方,关羽赶去会合。[30][31]曹操部下建议追击,曹操制止道:“他各为其主,勿追。”[32]
201年,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33],驻军新野[34],负责守护荆州北部边境。
207年,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虽然年少,却深受刘备重视[35],这引发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直到刘备重申诸葛亮的重要性后,二人才停止抱怨。[36]
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继位。得知曹操南下后,刘琮决定投降。九月,曹操收到刘琮的降书后进军襄阳[37]。刘备准备南逃江陵,派关羽率领部分军队先从水路南行,计划在江陵会合。[38][39][40]曹操考虑到江陵储有军资,遂率五千精骑追击[41][42]。与此同时,江东使者鲁肃从江陵北上迎接刘备[43]。三方在当阳长坂相遇,刘备被曹军击溃。幸好关羽船队及时抵达汉津,刘备军得以乘船撤往夏口。[44]
刘备抵达夏口后,接受鲁肃的建议,驻扎樊口(今湖北鄂州)[45],并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见孙权。[40][46][47]冬天,孙刘联军在乌林击败曹操,迫使曹操撤军北返[48],留曹仁等守江陵[49][50][51][52]。刘备派关羽参与围攻江陵,试图从汉水出击截断曹仁的退路。[53][54][55]至209年底,曹仁撤退。刘备成功占领荆州江南四郡,并被推举为荆州牧[56]。210年,周瑜去世后[57],刘备与孙权协商调整荆州势力范围,借得南郡[58][59],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江北[60]。
211年,刘备应刘璋邀请入蜀[61],命关羽等留守荆州[62]。期间,关羽曾与曹军将领乐进和文聘交战。[63][64][65]后来,刘备与刘璋反目,开始攻略益州,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和刘封等从荆州入蜀增援,留下关羽镇守荆州。[66][67]得知马超归降刘备[68]后,关羽写信询问马超才能。诸葛亮称赞马超文武兼备,但不及关羽,令关羽非常满意。[69][70]214年,刘备占领益州[71][72][73]后,任命关羽督荆州事[74]。
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前往索取荆州三郡(长沙、桂阳和零陵)[75],遭刘备拒绝[76][77]。孙权不满,试图接管三郡,但关羽迅速驱逐孙权派出的官员[78]。
孙权大怒,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派庐江太守吕蒙率军占领三郡,同时命令鲁肃驻益阳[79][80],自己则进驻陆口指挥。[81]刘备得知孙权动向后,亲率五万军队从益州赶回公安,并派关羽领兵争夺三郡[82]。关羽精选五千士兵[83]计划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多士兵前往驻守。关羽遂放弃渡河,选择在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84]对峙期间,吕蒙迅速占领三郡并北上与鲁肃会合[85][86]。关羽和鲁肃在益阳进行了判判,但没有达成共识[87]。
同年,曹操进攻汉中,为尽快解决荆州问题并腾出兵力保卫益州,刘备同意与孙权重划势力范围,以湘水为界[88],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让给东吴,孙权则退出零陵,并承认刘备对江陵、武陵及零陵的控制[89][90][91]。
217年春,孙权为缓和与曹操的关系,派徐详出使请降。[92][93][94]自赤壁之战后,曹操四次进攻孙权(分别在209年、212年底至213年初、214年、216年底至217年初),而刘备在未与曹操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获得了益州和荆州的大部分利益,令孙权心生不满。同年,鲁肃去世[95],失去这一关键纽带后,孙刘联盟变得更加脆弱。
鲁肃去世后,孙权暂时任命严畯管理荆州事务[96],不久改派吕蒙为荆州上游军事统帅,镇守陆口[97]。与鲁肃主张维持孙刘联盟不同,吕蒙认为关羽野心勃勃,凭借长江上游的战略地位,担忧关羽会趁机东进,攻取江东,威胁甚至大于曹操[98][99]。为此,吕蒙拟定计划:东吴占领荆州后,由孙皎镇守南郡,潘璋扼守白帝城防备刘备,自己驻守襄阳防备曹操,蒋钦率军巡江作为机动部队,以确保江东上游安全。[100]吕蒙到任后,表面上与关羽保持友好[101],暗中则筹划进攻和等待时机。
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春,刘备率军攻打汉中,攻下马鸣阁后进逼阳平关与夏侯渊对峙。曹操七月西征,九月驻长安。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102]。五月,曹操最终撤军回长安,刘备得以占领汉中。占领汉中后,刘备派刘封从南郑(汉中)东下,孟达从秭归(荆州)北上,共同攻略东三郡(房陵、上庸、西城)。[103][104]
七月,刘备称汉中王[105][106]。关羽列名于汉献帝上表,仿效东汉初河西五郡推窦融为元帅故事,推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107]。刘备派费诗去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108][109][110][111]。
同月,关羽率军自江陵北上,发起襄樊战役,攻击曹仁驻守的樊城,让糜芳负责守江陵,士仁守公安[112]。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于禁统率七军迅速赶往樊城,曹仁则让于禁、庞德等屯驻樊北。[113][114]
八月,连绵大雨导致山洪暴发,汉水骤涨,七军被淹,于禁无奈投降[115][116],其部下几乎全部投降,副将庞德拒绝投降,活捉后被关羽杀死[117][118][119]。关羽随即加紧进攻樊城,曹仁则固守待援。同时,关羽派遣军队包围襄阳。[120][121]
饶胜文认为,关羽北攻襄阳并非自作主张,而是刘备阶段性布局的一部分。刘备在占据汉中后,主要军事策略即是攻取东三郡,以通过沔水联通汉中与荆州。沔水作为两地的关键纽带,在流出秦巴山地后流经荆州重镇襄阳。刘备意图打通这条水路通道,以加强汉中与荆州的联系,巩固荆、益二州的战略连接。因此,关羽在刘封和孟达攻下东三郡后不久便发起了对襄樊的进攻。[40]
曹操派任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相继投降关羽[122]。同时,许都以南,梁、郏、陆浑等地盗贼纷纷响应关羽号召,愿为其效力。关羽一时之间威震华夏[123][124]。这一局势促使曹操与群臣商议迁都,以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人对此表示劝阻,认为关羽得势后,孙权必然不满意,可以派人劝说孙权从后方干扰,并承诺将江南之地封给孙权,从而解决樊城的困境,曹操对此表示同意。
关羽曾请求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出兵支援,但二人以“人心未附”为由未予响应。[125]关羽北攻襄阳时,吕蒙认为时机成熟。然而,关羽在江陵、公安仍留有重兵,并沿江设防,对江东保持戒备。吕蒙于是假借治病之名,让孙权公开召他回建业,任命当时不知名的陆逊接替上游防务,暗中继续筹备进攻[126]。陆逊到任陆口后,多次以谦逊口吻致信关羽,称赞其重创曹军的战功。关羽遂放松戒备,将部分守军调往樊城。[127]于禁七军覆没后,沔水围城,曹仁等人被困固守。受东吴麻痹策略与急于求胜心态的影响,关羽将荆州守军调至樊城,笃信樊城指日可破。
建安二十四年初秋,没有人怀疑关羽将攻占樊城、襄阳。[40]
关羽俘获于禁七军后,面临粮草不足的问题,便开始私自夺取湘关的粮食。孙权指使吕蒙展开行动。吕蒙前往寻阳,派士兵假装成商人,悄悄抓获关羽设置在江边的所有哨兵,关羽对此毫不知情。[130]
十月,孙权派使者给曹操上书,表示愿意讨伐关羽来贡献自己的力量[131]。孙权希望曹操为其偷袭江陵的行动保密,但董昭认为不应让孙权轻易得到荆州,建议曹操表面上答应孙权,暗中将消息传递给襄樊守军,预料关羽仗着后方城池坚固不会撤军,即使撤军也将和吴军交战,同样能解襄樊之围。曹操同意。襄樊守军得到消息后果然士气振奋,关羽果未撤军。
十月,曹操调集徐晃、张辽等将领及兖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前往救援樊城,准备亲自征讨关羽。屯兵居巢防御东吴的夏侯惇也到摩陂与曹操会合。
十月,吕蒙任征荆州大督,率兵西进南郡,迅速袭取公安和江陵,守将士仁和麋芳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孙权亲自率军前来支援。吕蒙、陆逊逐步控制荆州。[132]
救援樊城的徐晃起初因为部队多为新兵,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曹操随后派徐商、吕建等将领及殷署、朱盖等12营兵马增援徐晃,最终徐晃出战击败围困樊城的关羽军队。
此时,关羽水军仍然控制汉水,隔绝襄阳,但孙权袭击关羽辎重。关羽知悉后方生变,于是南撤,襄阳因此解围。曹操下令不要追杀关羽,以免孙权改变主意对抗曹军,也希望坐看关羽与孙权互相交战。
关羽回军江陵途中,陆逊任右护军、镇西将军屯驻夷陵,吕蒙任南郡太守驻江陵。期间,关羽不断派遣使者前往吕蒙处,关羽军队家属多在江陵,吕蒙让使者到城中传递家书,关羽军因此渐渐溃散。[133]
关羽至当阳,西保麦城。败走麦城后,士兵继续逃散,关羽身边只剩十余骑。
十二月,关羽伪降,在城墙上立幡旗模仿人样,借机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临沮县章乡南[134](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同月,关羽被马忠捕杀,孙权将其首级送至洛阳曹操处。
《蜀记》记载,孙权一度有意不处决关羽,将他留下做为应对刘备和曹操的战力;孙权近臣建言:“野狼绝不可豢养,否则一定会带来祸害。曹操于活捉关羽后没有立即将他处斩,自取大患,后来受他反攻而甚至一度考虑迁都,主公难道忘记了吗?关羽万万不可活命。”裴松之注则认为,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退路,羽至即斩,而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不可能不即时杀关羽,焉有时间议其生死[135]。南北朝时世人普遍认为关羽不愿投降而殉节[136]。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通常认为埋葬地点为关林,但现代有观点认为关庄村关羽墓才是其头颅埋葬处,而关林只是万历年间建造的祀祠场所。[137]孙权以诸侯礼安葬关羽的身躯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政权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后来,关羽故乡山西运城的解州建立了关帝庙,即解州关帝庙,被认为是关羽魂魄归返之处。因此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或故里/山西)[138]”。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同年,夏侯惇、程昱、刘璋、吕蒙、法正、黄忠相继去世。
221年四月,刘备登基称帝。七月,刘备率军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东征东吴,专程到大王冢祭拜关羽,在玉泉山建关羽祠。同月,张飞被部下暗杀。
223年,刘备逝世。
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263年,蜀汉灭亡。庞会参与魏灭蜀之战,战后尽灭关氏家以为父庞德报仇。
关羽个性坚毅忠直但是刚愎骄矜,不甘屈居人下。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可与谁相比,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气概雄烈,过于常人,可称得上一世之豪杰,是黥布、彭越一流之人物,可以与张飞相提并论,但是赶不上美髯公你超逸绝群。”[139]:305及黄忠官拜后将军,关羽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幸得诸葛亮和费诗劝解,关羽才接受。他看不起才能平庸的人,对这些人都会毫无掩饰的鄙视厌恶,其中麋芳、士仁十分怨恨关羽轻视自己,樊城一战失利与他们见死不救投奔东吴有莫大关连,只有才能或品德受关羽认可的人,关羽才愿意友善来往,诸葛亮、张飞、廖化和忠节著名的赵累都与他交好,当年身处魏营时徐晃、张辽也与之友好。
关羽身故后,蜀汉后主为其立谥号“壮缪侯”,然缪字语意有负面含意,被认为罪咎未守住荆州兵败身死之意,然与缪与谬二字读音相通及通用字有关,缪字用在宗庙追谥时读音与涵义通穆字,与绸缪相搭时读音作谋。
因而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善谥或恶谥,端看缪字的读音应用场合(汉字字意普遍有一字多种涵义情况)。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及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与义士的代名词: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三国魏晋时期的其它资料等并没有可以被用来推测关羽出生年月的相关信息,唯一牵涉到年龄长幼的信息是关羽比张飞年长数岁,不过张飞的年龄也无任何记载。[160]
但是伴随着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161]此后关于其出生时间开始出现了多种不同信息,诸如:
《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经严格考究。现在,关于关羽出生日期的考证仍旧在继续,诸如田福生就认为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160年8月13日)[163]最可信,此外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等说法也有相关证据。[164]
各种说法都缺乏“决定性证据”,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出生年相关的资料首次出现的时间相距三国时期都超过一千年,可考证和确信程度均不大。当然近年来开始也有史学家指出陈寿的《三国志》也有记载错误。
明清官方祀典坚持一年两祭,以五月十三为关帝君圣诞,每年南京六部太常寺官祭,今日民间主要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作为神明关公圣诞日[165][166],五月十三则视为官方生日。
关羽于民间的形象,至宋代即与今日相去不远。洪迈的《容斋随笔》按理是史论,但其中已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传说。而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千里保皇嫂、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民间传说,都已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所叙事迹虽多为民间传说、然却初步架构了三国历史进程的故事。元代关汉卿所作戏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有提到关羽过五关,可见《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亦早已在民间流传。《水浒传》中,关胜为关羽后裔,穿着武器同关羽相若。
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着力将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刻画成继吕布后的三国武艺第一人,颇有“武圣”之风。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关羽的故事,和史书中关羽的事迹有所出入,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为汉末、魏晋以来的传说,按史华雄实为孙坚所杀;土山约三事是关羽战败而投降;文丑死因存见地方史料以及东晋王羲之父子的二王尺牍集和容斋随笔。而桃园结义、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战黄忠、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身高样貌等都为三国演义小说中所雕塑。而后人更引此形象将关羽神话,造就了民间偶像。
《三国演义》对于关羽忠勇自负的性格也加以夸大、转嫁,如诸葛亮问关羽若曹、孙同时来侵,关羽回答要分兵拒之,关羽不满马超授官而起妒,改写为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关羽拒婚时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说的艺术创作。
从传统戏曲至现代,各类文化作品对关羽多有演绎。
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以民间传说、野史及《三国演义》的描写而创作,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之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羽有“美髯公”之称,所以都会加上演关羽时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头戴专有的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因后世对关羽的信仰普遍,具有神格,为表示对关羽的敬畏,所以会特意在面谱上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关公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称为“关公48图”。
而在旧时上演关公戏曲时,有许多规矩:如扮演关羽的演员在演出前三到十天要斋戒净身,不近女色;出场前要给关帝像烧香、奉茶、烧纸钱祭拜,常用牲礼,甚至杀鸡杀猪;演员要在头盔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演《单刀会》时,周围不可有嬉闹声、在演《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点蜡烛。据说如果违犯戒律,关帝就会显灵,演员要出事故,戏园要出乱子。清朝后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皇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一些有损于关帝形象的剧目,如《斩熊虎》、《怒斩关平》、《关公辞曹》等,宫廷及燕京的著名戏园皆禁止上演。而现今也有对演关羽的演员有不少禁忌,如当演员上了妆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妆后的关羽也不能举动失仪。
以关羽为主角的京剧剧目称关羽戏(简称关戏,也称老爷戏)。最初,演员在演出时以唱为主。同时,剧目仅有《战长沙》、《华容道》、《斩华雄》等几出。有作者认为在20世纪初,王鸿寿(老三麻子)丰富了关羽戏的剧目。并通过他在脸谱、服饰、念白、唱腔等方面的革新创造,使关羽的形象更为高大完美[167]:18。
有关于关羽或有其角色的电影、电视剧,及曾饰演关羽的演员亦有不少,例如有(依年份):
在三国漫画中,关羽被刻画成是继吕布之后的天下第一猛将,与张飞各自拥有万夫莫敌的实力。而且在诸多的三国漫画的剧情中,经常可以看见关羽独战吕布的场面,如:王欣太的《苍天航路》、陈某的《火凤燎原》、池上辽一的《超三国志霸》、本宫宏志的《吞食天地》等,也许是在人们的心目中认为关羽是武圣,而吕布是战神的原因,所以才把这两人设定为死敌。
在关羽家乡解县,传说关羽本名冯贤,生在有文化教养的农家,青少年时期在家习文练武兼作农事,娶胡氏为妻,更在光和元年五月十三(178年6月16日)[163]生了关平。大约在关羽24岁时,即183年,因斩杀恶豪吕熊而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并改姓为关。
于明朝时,仍有关羽有一子关索一说,但关羽不认他,最后成为蜀汉一员将领,不过学者一般认为关索只是传说,历史上并没有关索此人。
在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一书中,曾记载关羽当时为刘备重任,不惜亲自采都山的铁,铸成二刀,铭为万人。后来关羽兵败,将二刀投入水中。
明朝小说《三国演义》中,将关羽所使用的武器设定为青龙偃月刀,然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系在宋朝才开始出现,但因《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后世也将青龙偃月刀称为“关刀”。因关羽善使关刀,故俚语以“关公面前耍大刀”来称在专家面前卖弄本事、不自量力的意思。
因为《三国演义》故事家喻户晓,所以产生不少与关羽有关的歇后语,如关羽过江赴会、单骑千里、义薄云天、威震华夏、喝酒看不出来脸红、华容道放曹操一念旧情等。
又因关公胡子漂亮,因此有外号“美髯公”之称。
南梁(此时南北朝,距离关羽生活年代约300年)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武都山铁为二刀,铭曰在万人。及羽败,惜刀,投于水。此记载较为可信,历史上的关羽很可能用的是两把环首刀。
正史上并未记载关羽使用的武器,受《三国演义》等的影响,现代关羽的形象一般使用偃月刀(青龙偃月刀),不过考古学上并无汉晋时期使用此类武器的证据[注 4]。正史上也没有对于关羽坐骑战马的特别记载,不过《三国演义》讲述了曹操将原为吕布骑乘的赤兔马转送于关羽的故事,深入民心。据小说家言,赤兔马在关羽成仁之后绝食而死,故今日祭祀关羽的庙宇或大堂等,常会有一尊赤兔马的雕塑像。戏曲剧目中,亦会为关羽安排服侍赤兔马的一位马童[167]:18。
三国无双是1997年在PS平台上出现了一款对战游戏,直到2000年,光荣在PS2借用新平台制作了第一部真三国无双。这种独特的游戏方式可以让玩家体会到一骑当千的感觉,在游戏界一亮,受到玩家欢迎。无双系列除了它独特的游戏方式以外,它的人设也是颇为出色的。主要受到《苍天航路》这部漫画所影响。相同的是,和吕布争锋的不是赵云,而是关羽。二人也被设定为死敌。另外在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战、三国战纪作为主要角色也很受欢迎。
关羽自唐代起被佛教天台宗开始奉为神明,进行私人祭祀。天台宗创始人智𫖮(538年—597年)隋朝时创建了位于湖北当阳县西约30里的玉泉寺,靠近关羽的殒命之地。寺内设有供奉关羽的“显烈庙”,尊其为护法伽蓝神。《重修玉泉寺关庙记》[168]记载智𫖮曾遇见自称关羽的神灵,并受赠土地建寺,关羽神灵被认为能掌控国家兴衰和影响农作物丰歉。
755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760年,唐肃宗封太公望为武成王,提升太公庙为武成王庙,与文宣王孔庙同等,配享十位古今名将(孙武、吴起、田穰苴、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李𪟝)。782年,关羽被列为六十四位名将之一,以蜀前将军和汉寿亭侯的身份开始享有国家祭祀,但这一祭祀到786年便中止,仅持续五年。此外,武庙还供奉其他三国武将(诸葛亮、张辽、邓艾、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羊祜和杜预),关羽此时并未受到特殊的信仰。
进入宋代,关羽的地位逐步提升。970年,赵匡胤表彰二十三位古今忠臣义士,关羽名列其中,为其坟墓设立守墓人进行祭祀。1013年,朝廷出资修缮玉泉寺的显烈庙。祭祀逐步变为官方活动。宋仁宗时期,关羽再次成为武成庙的从祀。1096年,宋哲宗赐玉泉寺“显烈”匾额。北宋末年,战事增多,徽宗先后封关羽为“忠惠公”和“武安王”,寄托对抗北方民族入侵的期望。这些封号仪式多在显烈庙举行,使其成为官方祈愿所。靖康之变后,南宋继续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等,但南宋也封诸葛亮为“威烈武灵仁济王”,关羽并非唯一的国家守护神。
北宋作为五代的继承者,平定了长江流域的十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为彰显正统性,北宋将曹魏视为正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质疑蜀汉的正统地位。南宋朱熹对此激烈反对,认为诸葛亮是三代以来唯一楷模。朱子学在南宋受到重视,民众和文人普遍支持蜀汉,诸葛亮北伐理想成为南宋的英雄象征,关羽信仰也在此背景下扩展。
宋朝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主要依赖发达的商业来抵抗北方侵略。在财政中,盐税占据了重要地位。晋商凭借山西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商业环境,成为盐业的主要参与者。关羽本身是山西人,且其故乡解县是当时最大的盐产地,因此晋商将其尊奉为守护神。随着晋商势力和地位的提升,关羽的信仰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
元朝灭南宋后,盐税在税收中占据八成。元代以盐税和东西方贸易为经济基础,这为邻近都城大都(今北京)的晋商提供了商机。晋商在元代势力进一步壮大,关帝信仰随之盛行。他们在各地经商时修建关帝庙,并设立表演戏曲的舞台。老百姓通过戏曲接触到关帝信仰,并逐渐普及开来。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取士,许多汉族士人成为元曲创作者。元末明初,长江流域的出版商大量印刷并普及据称由罗贯中整理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武成庙,认为身为臣子的封号属于僭上,剥夺了以孔子和太公望为代表的封号,关羽的封号恢复为“壮缪侯”。
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因关羽在治河中显灵,请求赐封。1582年,万历帝封关羽为“协天大帝”,1590年,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1614年,再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举行仪式极大地改变了关羽信仰在国家祭祀中的地位。万历帝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军事胜利,积极推动关羽信仰。在迎击丰臣秀吉的朝鲜,万历帝下令在今首尔东大门外修建祭祀关羽的东庙(即东关王庙),在南大门外修建南庙(即关圣庙,朝鲜战争中焚毁)。明军将领要求朝鲜国王在五月十三日关羽生辰这天前往祭拜。
明代中叶以后,面对外患的情况下,晋商努力承担边境地区的军事物资供给,从而加强了与国家的联系,赢得了盐法改革带来的便利,得以进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扬州及长江流域,逐渐发展成为与徽商并列的两大商人势力之一,关帝信仰也随之扩大。
从元朝开始,关羽的封号逐渐加上“真君”“帝君”“圣”等神祇的名号,直到清朝光绪时最后追封的称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开始大规模塑像建庙供奉。民间祭祀中,关羽为武财神,有别于文财神赵公明。据此而有《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为华人民间信仰三大善书之一。官府推其忠,百姓崇其义。关羽作为劝忠劝善的神明,各朝皇帝多半敬奉非常,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 君主 | 年号 | 时间 | 封号 |
---|---|---|---|---|
蜀汉 | 蜀汉后主 | 景耀三年 | 260年 | 壮缪侯 |
北宋 | 宋徽宗 | 崇宁元年 | 1102年 | 忠惠公 |
崇宁三年 | 1104年 | 崇宁至道真君 | ||
大观二年 | 1107年 | 武安王 | ||
昭烈武安王 | ||||
宣和五年 | 1123年 | 义勇武安王 | ||
南宋 | 宋高宗 | 建炎二年 | 1128年 | 壮缪义勇武安王 |
宋孝宗 | 淳熙十四年 | 1187年 |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 |
元 | 元泰定帝 | 天历元年 | 1328年 |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
元文宗 | 至顺二年 | 1331年 | 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管淮南节度使 兼山东、河北四门关招讨使 兼提调诸宫神、无分地处检校官、中书门下平章政事 开府仪同三司、驾前都统军、无佞侯 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护国崇宁真君 | |
明 | 明太祖 | 洪武二十七年 | 1394年 | 恢复关羽原“前将军寿亭侯”(之“汉”字久缺)颁旨列入祀典 |
明神宗 | 万历六年 | 1578年 | 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 |
万历四十二年 | 1613年 |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 ||
明思宗 | 崇祯三年 | 1630年 |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 |
清 | 清世祖 | 顺治九年 | 1652年 |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
清世宗 | 雍正三年 | 1725年 | 追封三代祖先为公爵: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 | |
颁令全国启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春秋两祀 此为关羽列入国家祭祀主神之始 | ||||
清高宗 | 乾隆元年 | 1736年 | 山西关夫子 | |
乾隆三十三年 | 1769年 | 加封“灵佑”二字[169] | ||
清仁宗 | 嘉庆十九年 | 1814年 | 加封“仁勇”二字[170] | |
清宣宗 | 道光八年 | 1828年 | 加封“威显”二字[171] | |
清文宗 | 咸丰二年 | 1852年 | 加封“护国”二字[172] | |
咸丰三年 | 1853年 | 加封“保民”二字[173] | ||
升入中祀[174] | ||||
咸丰五年 | 1855年 | 追封三代祖先为王爵: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175] | ||
咸丰六年 | 1856年 | 加封“精诚”二字[176] | ||
咸丰七年 | 1857年 | 加封“绥靖”二字[177] | ||
神牌由“关圣大帝”改为“关圣帝君”[172] | ||||
清穆宗 | 同治九年 | 1870年 | 加封“翊赞”二字[178] | |
清德宗 | 光绪五年 | 1879年 | 加封“宣德”二字[179] |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敕封的官职最多,其次为清德宗光绪帝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封号,共26个字,采用了众多美好的文词。
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最多祠庙的中国神明之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辅佐武王克殷的周朝宰相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则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门天王,并绘制毘沙门天王旗,以保佑战争胜利。
关帝信仰,可能肇始于宋代,完成于明代。关羽信仰由来已久,至宋朝更趋昌盛,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180],宋朝皇帝也多追封关羽为王。元代朝廷虽崇信藏传佛教,但未箝制民间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代不立武庙,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尝以“汉寿亭侯关羽庙”列为京师金陵祀典之一[181],之后明朝历任皇帝不断追封关羽,关羽渐渐成为明朝“所最崇奉”[182]。明朝尊奉关羽,甚至要求藩属朝鲜官方修建“关王庙”[183]。随着明朝追封关羽为帝,明朝人对关羽的尊称也由“关王”渐渐升格为“关帝”,沿袭至今。
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汉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而朝鲜、越南、日本、琉球亦有供奉关帝的庙宇。
佛教也视关羽为护法神,汉地佛教尊奉为伽蓝菩萨,源于隋代创建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后来藏传佛教亦尊关羽为护法神。民间宗教中也有尊关帝为主神的,如神武灵拳。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合称“文武二圣”。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商业、烟业、描金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所以也信奉他为财神、五文昌。在香港,香港警察和香港黑帮等黑白两道都有信奉关羽的习俗。如香港警察在1930年代起有供奉关帝的习惯,以祈求关帝庇佑。而香港黑帮在接收新会员的入会仪式时,亦会有关帝象坐镇。
藏传佛教也逐渐将关羽视为护法神,尤其是噶玛噶举派的大宝法王。[18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