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国三國時期,位于四川盆地一帶的王朝,皇室劉姓,都成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12月23日),国号为汉,后世通称蜀汉、蜀国、蜀或季汉,共历二世二帝,享国祚约43年[2][3],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西南方其中一个国家。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而称帝,改国号为“魏”,东汉正式灭亡。221年,汉中王刘备于成都以汉朝宗室身份称帝,宣布承继汉室,国号仍为“汉”,企图与北方的曹魏分庭抗礼。222年,刘备倾国之力进攻由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报复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洲,史称“夷陵之战”。吴军主帅见刘备将部队驻扎在山林中,又正值盛夏,于是采用火攻,蜀汉军队大败。223年,刘备去世,谥号“昭烈皇帝”;太子刘禅继位,由丞相诸葛亮实际主政。诸葛亮主政期间,继承刘备遗志发动五次北伐,期望攻占陇西、克复中原;诸葛亮于234年去世后,姜维又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均遭到魏军阻挡而未能有进一步的进展。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蜀汉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为三国时期的正统王朝。
刘备以延续汉朝的正朔尊称国号为“汉”[4],有时自称“季汉”[5][6]。魏晋政权皆不承认蜀汉政权承继汉室、国号为“汉”,以其主要领土古称蜀地而称之为“蜀”,使“蜀”成为其俗称。蜀汉为曹魏所灭亡,晋又取代魏国,陈寿著《三国志》(蜀汉出身,蜀汉灭亡后仕西晋)为保持政治正确,承认魏、晋为东汉献帝以后之正统皇朝,正文叙述上不称“汉”[7];同为曾出仕蜀汉的李密在《陈情表》中称呼蜀汉为“伪朝”;《资治通鉴》称之为“汉”[8]。后来历史为将其区别于西汉和东汉,称之为“蜀汉”、“季汉”[9]。
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前2000 | |
巴国与蜀国 前2100﹣前316 | |
秦汉时期 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广汉郡 犍为郡 越巂郡 • 成家 25﹣36 | |
蜀汉 214﹣263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隋唐五代时期 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前后蜀 892 – 965 • 前蜀 892/907 – 925 •后唐 925 – 934 • 后蜀 934 – 965 | |
两宋时期 965 – 1234 • 李蜀 994 | |
元明时期 1206 – 1660 • 明夏 1363 – 1371 | |
大西 1643 – 1644 | |
清朝时期 1646 – 1912 | |
民国时期 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 大清 (通志政权) 1917 | |
共和国时期 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景帝后裔刘备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取得半个荆州,后发动益州之战攻取刘璋治下的益州,又在汉中之战成功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于219年自封汉中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巩固后方后,荆州守将关羽认为时机成熟,出兵北伐曹操,于樊城之战前期大败曹军,并围困樊城。但在220年,孙权背盟偷袭荆州,关羽被迫撤军,后在麦城之战兵败被杀,关羽兵败荆州失守使刘备元气大伤。同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当时流传献帝遇害的消息,刘备遂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封军师诸葛亮为丞相,并设立汉高祖太庙,合祭汉朝皇帝[10][11],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承继汉祚,国号仍为“汉”,称“东汉”为“中汉”,而刘备称帝后这段时期称为“季汉”[12]。
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亲自发兵讨伐孙权,意图夺回荆州,然大将张飞在战争前不幸被部下张达、范彊刺杀,后来更于222年夏季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只得退守白帝城。刘备于223年四月驾崩,谥号为昭烈帝。皇太子刘禅继位,由托孤大臣诸葛亮、李严扶助朝政。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恢复联吴抗曹的政策,自蜀灭前,双方从此再无争战。
刘备死后,刘禅年幼,诸葛亮实际掌控蜀汉实权,开府治事,休息养民,完善制度和法律,蜀汉的国力得以从夷陵之战的大败中恢复过来。
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降服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削弱李严的势力,解决蜀汉的后方问题。蜀汉此后的三十多年历史中,内外几乎只有对曹魏作战一个焦点,少有出现魏吴两国政变、叛乱等情况。
228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却在街亭战役中失败,并不得不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参军马谡。
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并派使者入蜀。蜀汉众臣多认为孙权僭号,应该讨伐,但诸葛亮认为一旦与东吴交兵,就难以分出胜负,只会让曹魏得利,眼下应该与孙吴结盟抗魏,并非问责孙权僭号之罪的时候,于是派使者庆贺孙权登基,并接受孙权待灭魏之后平分天下的约定,但蜀汉使者邓芝也对孙权指出灭魏以后两国仍将一战。
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其中在建威之战后进占原属曹魏的武都、阴平两个郡。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收回军政大权为己用,另交由蒋琬、费祎、董允等重臣接手执掌朝政。大将军蒋琬数次派出姜维等率军对曹魏进攻。246年蒋琬死后费祎掌权,不主张过多军事进攻。同年董允去世,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和宠臣陈祗,令朝政开始变坏。费祎253年遇刺身亡。
大将姜维在247年开始北伐,一开始用兵规模皆不大,而费祎死后253年姜维取得蜀汉军事大权开始对曹魏大规模用兵至262年最后一次北伐,甚至一度年年大规模征战[13],严重消耗蜀汉国力,人民也困苦不堪[14]。
姜维讨厌宦官黄皓擅权,曾上书刘禅要求处死黄皓,黄皓得知后也预谋废姜维立阎宇[15][16],朝中大臣诸葛瞻、董厥等也对姜维多次伐魏收效甚微感到反感,上书刘禅要求召还姜维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17]。姜维惟有避居陇西沓中屯田,内外产生严重分歧,汉中门户大开。而当时曹魏实质掌权者司马昭得知蜀汉朝中状况后决定伐蜀。
263年八月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中护军诸葛绪和镇西将军锺会率三路南下,开始魏灭蜀之战。汉中被破,锺会军虽被从沓中赶回来的姜维挡于剑阁,但邓艾率军偷袭涪城(今绵阳市),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突然出现,慌乱中只好投降魏军。邓艾继续往成都进攻,击败斩杀防守的卫将军诸葛瞻。十一月,刘禅接受大臣谯周意见,带领成都中的文武百官出降,蜀汉正式灭亡,另一方面姜维则诈降锺会,打算利用锺会野心搧动他谋反造成魏军内乱再称机杀死钟会夺取军权复国,但因事败,与锺会一同死于魏军之中。
蜀汉主要占领益州,共分为二十二郡,拥有一百三十一个县国,刘备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始得荆州的南郡部分及长沙、武陵等荆南4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入蜀取得益州,明年与孙权议定平分荆州,219年刘备于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得汉中郡。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共辖有2州21郡1属国。同年孙吴击取荆州而丧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阴平郡2郡,分割设置数郡。蜀汉灭亡以前,计辖有1州22郡,以下为约262年蜀汉所设置的郡县,一般会将它分为三个区域:
进攻曹魏而得来,包括:
蜀汉政律《蜀科》由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所编列。后来,刘备逝世,继位的刘禅幼小,政策多由诸葛亮所主持。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在朝内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大臣;
当时实行安抚百姓,展示法度规范,约制官职,严格遵从权制,广开诚心,公平行事。做到尽忠益的人虽有错,必定赏赐;犯法怠慢的人虽是亲属之人,但都惩罚。如能顺从惩罚,虽重罪仍会得释;巧言令色的人,虽轻罪仍会受重罚。而且刑政虽严峻,但都无人怨恨。
诸葛亮的治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即使是连年对曹魏作战,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的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正因为诸葛亮清廉而公正,并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稳定,百姓对诸葛亮极为爱戴,陈寿称之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等都继续诸葛亮的政策;后来刘禅宠信宠臣陈祗、宦官黄皓,开始相信鬼神之说,朝政渐下;尽管如此,至蜀汉灭亡为止,国家政风仍算清廉,官吏约四万人。有学者认为蜀汉灭亡与官吏数目太多有关[18]。
蜀汉政治中,在刘备、诸葛亮的经营下,人才多能发挥己用,最初起兵的麾下、荆襄旧部、蜀中降将,在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协调下得以事才任用,荆州旧部与刘璋下属降将;有能者多能位居要职。 如法正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蜀中旧将的李严;刘备称帝后任尚书令;在刘备逝世后出镇江州,后更迁为骠骑将军,其后由于延误军机而招致流放,然其子李丰仍受诸葛亮任用,并未因此有所偏废。又如吴懿,刘备定蜀后任讨逆将军;称帝后迁为关中都督;建兴八年任左将军,诸葛亮过世后,升至车骑将军,并担任汉中的防务总指挥,其族弟吴班,官位常仅次于吴懿,后主世,任骠骑将军。黄权于刘备领益州牧时任治中从事。又如董和、李恢等亦受刘备、诸葛亮重用。诸葛亮治事期间,不仅提拔荆州旧部的蒋琬、魏延、费祎、杨仪等,亦大加重用蜀中人才;文如董和、董允父子,武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等如是,纵如降将的姜维,亦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其后更成为蜀汉后期北伐的重要将领。
其人才可谓兼容并蓄,不论荆襄旧部、起兵之初的麾下、蜀中旧将、魏国降将等,皆能依照其能力担任相应的职务。蜀汉后期亦有不少人才,武将如霍峻之子霍弋、句扶、柳隐及罗宪等,皆为一时之选。
蜀汉将士,在刘备在位最盛时期(未失荆州时)约有十六万至二十万之间。至蜀汉灭亡,仍有在籍将士十万二千人。
蜀汉的对外战争多向曹魏发动,前期最著名是诸葛亮北伐与后期最著名姜维北伐。
然而姜维的北伐却间接导致蜀汉压力加剧,国力日渐下滑,人心厌战,以致蜀汉重要据点缺乏士兵固守。
214年,刘备入蜀后,巴蜀地区财政混乱,刘巴提出铸直百钱(直百五铢[19]),平衡物价,解决问题。当中五铢钱与直百钱并用,钱面有铸字“直百五铢”、背有“好右有为”,为犍为郡所铸,从中知道蜀铸钱不只在一地。
而蜀汉的收入有田租,但暂未有实例;盐铁对蜀汉有不错的利润;[20],而南中金、银、丹、漆、耕牛、战马、蜀锦等贡品,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另有其他收入没有记录。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军粮、赏赐等,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金、银各二千斤。
刘备入蜀后,借着战国时代李冰所开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断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积;后至诸葛亮北伐时,为了防护都江堰而任命的督堰官人数已有一千二百人之多,足见其灌溉农业规模之大。诸葛亮在保山市法宝山下设有诸葛堰。[21]在汉中增筑山河堰,成都重筑九里堤。[22]蜀汉由于地形上山地较多,除了较主要的灌溉农地以外,几乎没有兴修水利、屯田的必要,远不及魏、吴,虽然有督农的官职,但只设在与魏国接壤的前线汉中郡。蜀中虽不缺粮,但受限于地理限制,在与魏国作战时补给线往往较魏国长;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曾在魏地屯田,只为解决运粮问题。而至姜维时,他亦在沓中种麦,但主要作用是避开黄皓。至蜀汉亡时,官府仍有四十多万斛米粮。
三国中,蜀汉在丝织业最为兴盛,以蜀郡为盛产地,称为“蜀锦”。蜀汉设立专门的锦官制造蜀锦[23],甚至诸葛亮北伐的经济来源都严重依赖蜀锦[24],此外蜀锦亦多用以外交礼物及赏赐。汉亡之时,官府藏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数目。井盐也是蜀地特产,为蜀汉其中一项重要工业。另有开发天然气。三国时期的商业不太发达,一是由于生产量减少,人民多以物易物;二是由于金属货币不流通;三则是由于割据的局面,商人不能远行。当中,魏、汉因对立而没有发生贸易;与东吴则贸易颇多;蜀汉因地处西南,所以鲜有对外域进行贸易。
蜀汉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一百万,为三国中最少。 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25],经诸葛亮治蜀,至蜀汉亡时(263年)共有1082000人[26] ,其中户数二十八万, 民数九十四万,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官吏四万, 当中蜀郡拥有户口最多。
因地处著名产茶的西南地区,所以饮茶的风气甚盛,足以代酒,因此饮酒之风不及魏、吴。民间亦有拜祭鬼神,诸葛亮死后,刘禅初期不与立庙,百姓仍在路上祭祀。朝廷中,蜀汉后期,刘禅听信黄皓巫鬼之说,最后间接令蜀汉被曹魏入侵。
前期 (赤壁之战前)
|
中期 (赤壁之战至诸葛亮死前)
|
后期 (诸葛亮死后至蜀汉灭亡)
|
王:10位
侯:68位
|
|
|
|
|
史前时期 前200,000 – 前2,500 | ||||||||
蜀国 约前2,500 – 前316 • 蚕丛柏灌朝(传说) 约前2500 – 前1700 • 鱼凫朝 约前1700 – 前1200 • 杜宇朝 约前1200 – 前600 • 开明朝 约前600 –前316 • 瓯雒国 ? –前207 | ||||||||
巴国前?年 – 前316 • 廪君巴国前?年 – 前?年 • 周属巴国 前?年 – 前316年 | ||||||||
秦国及秦朝 前770 – 前207 • 秦国(秦人) 前316 – 前221 • 秦朝(统一中国) 前221 – 前207 | ||||||||
楚国复国及西汉新朝更始帝刘盆子时期 前206 – 25 • 西楚诸侯汉国前206 – 前202 • 西汉(统一中国)前202 – 9 • 新朝(统一中国) 9 – 23 • 更始帝与刘盆子时期(统一中国) 23 – 27 | ||||||||
成家 25 – 36 | ||||||||
东汉 25 – 220 • 东汉(统一中国)36 – 188 • 汉献帝时益州牧(割据) 188 – 214 | ||||||||
蜀汉 214 – 263 | ||||||||
曹魏西晋时期 263 – 316 • 魏国(三国) 263 – 266 • 西晋(统一中国) 266 – 304 | ||||||||
成汉 304 – 347 | ||||||||
南朝十六国统治时期 347 – 405 • 第一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47 – 373 • 前秦(十六国,氐族) 373 – 383 • 第二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383 – 405 | ||||||||
谯蜀 405 – 413 | ||||||||
南朝时期 413 – 553 • 第三次属东晋时期(南朝) 413 – 420 • 刘宋(南朝) 420 – 479 • 萧齐(南朝) 479 – 502 • 萧梁(南朝) 502 – 552 • 萧纪(割据) 552 – 553 |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 西魏(北朝,鲜卑) 553 – 557 • 北周(北朝,鲜卑) 557 – 581 • 隋朝(统一中国) 581 – 618 • 唐朝(统一中国) 618 – 907 • 刘辟(割据) 806 – 806 • 陈敬瑄(割据) 885 – 892 |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 王建(割据) 892 – 907 • 前蜀 907 – 925 | ||||||||
后唐及后蜀 923 – 965 • 后唐(五代,沙陀) 925 – 934 • 后蜀 934 – 965 | ||||||||
后周及宋朝951 – 1279 • 北宋(统一中国)965 – 994 • 李蜀 994 – 995 • 北宋(统一中国)995 – 1126 • 南宋(南朝)1127 – 1274 • 吴曦(割据)1207 – 1207 | ||||||||
大蒙古国及元朝 1206 – 1388 • 元朝(统一中国) 1234 – 1363 | ||||||||
明夏 1363 – 1371 | ||||||||
韩宋及明朝 1351 – 1644 • 明朝(统一中国) 1371 – 1643 | ||||||||
大西 1643 – 1660 | ||||||||
后金及清朝 1616 – 1912 • 清朝(统一中国) 1660 – 1912 | ||||||||
中华民国(官方中国) 1912 – 1949 • 熊克武(割据) 1918 – 1925 • 刘湘(割据) 1920 – 1937 • 刘文辉(割据) 1920 – 1933 • 杨森(割据) 1918 – 193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中国) 1949 – 今 | ||||||||
因为刘备立国,乃是以延续“汉”室的正统为政治号召,正式的国号为汉,而曹魏政权为了否定其延续汉祚的国号,故而贬称其为“蜀”、“西蜀”、“蜀贼”、“蜀寇”或“贼寇”[35]。至于“蜀汉”一词,则是后世为了与西汉以及东汉区分而称,刘备政权自己是不会自贬正统地位,而称自己“蜀国”或“蜀汉”;他们对内、对外一律会自称“汉”或“大汉”,而称呼曹魏一方为“贼”或“曹贼”。正因如此,在诸葛亮《出师表》才会有“汉、贼不两立”之句,而以匡复汉室自许。当今一些文学、影视、游戏、动漫里,常见蜀汉军队的旗帜上绣著“蜀”字,并自称“蜀国”“蜀军”“大蜀”,这在讲究正朔、正统的古代,均是大逆不道叛国大罪,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的。[36][3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