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未識別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統計裡是指所有因人數太少或者是被認為已被漢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還未被正式確認的民族或族群,也可能是民族問題未明而未獲中國政府所承認的少數民族,有的則是在其他國家享有少數民族地位而在中國沒獲得承認,或者是已被中國政府所承認的少數民族,而在民族劃份上出現爭議。大多數未獲承認的少數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未識別民族人口有734438人(2000年)。這一群體人口占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的0.697%,數量大於此次普查所統計的畲族人口,少於傣族。
中國未識別民族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其未識別民族人口數達到722,011人,占98.3%。其中貴州省最多,達到710,486人,占96.7%;其次為雲南省,有7,404人,第三是西藏自治區,有3,817人。另外,湖南、浙江、廣東、廣西和江蘇未識別民族均超過1千人以上,除寧夏回族自治區及現役軍人外,其餘省份均有未識別民族。
依照馬克思民族理論,中國現在的民族劃分和民族識別認定的理論依據是「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然而因為資料不足、數據不足、劃分民族的標準未統一,造成民族劃分仍有許多錯誤,還有再加上現在中國的民族理論吸收了西方觀念,希望能以「血緣」能重新劃分民族,因此造成了許多未識別民族。
地區 | 總人口 | 未識別民族人口 | 占地區未識別民族人口比例(%) |
---|---|---|---|
全國 | 1332810869 | 640101 | 0.04803% |
北京市 | 19612368 | 196 | 0.00100% |
天津市 | 12938693 | 83 | 0.00064% |
河北省 | 71854210 | 123 | 0.00017% |
山西省 | 35712101 | 75 | 0.00021% |
內蒙古自治區 | 24706291 | 62 | 0.00025% |
遼寧省 | 43746323 | 61 | 0.00014% |
吉林省 | 27452815 | 24 | 0.00009% |
黑龍江省 | 38313991 | 67 | 0.00017% |
上海市 | 23019196 | 583 | 0.00253% |
江蘇省 | 78660941 | 2222 | 0.00282% |
浙江省 | 54426891 | 9521 | 0.01749% |
安徽省 | 59500468 | 174 | 0.00029% |
福建省 | 36894217 | 2812 | 0.00762% |
江西省 | 44567797 | 650 | 0.00146% |
山東省 | 95792719 | 125 | 0.00013% |
河南省 | 94029939 | 99 | 0.00011% |
湖北省 | 57237727 | 751 | 0.00131% |
湖南省 | 65700762 | 487 | 0.00074% |
廣東省 | 104320459 | 2197 | 0.00211%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46023761 | 205 | 0.00045% |
海南省 | 8671485 | 90 | 0.00104% |
重慶市 | 28846170 | 209 | 0.00072% |
四川省 | 80417528 | 368 | 0.00046% |
貴州省 | 34748556 | 612780 | 1.76347% |
雲南省 | 45966766 | 3415 | 0.00743% |
西藏自治區 | 3002165 | 2317 | 0.07718% |
陝西省 | 37327379 | 48 | 0.00013% |
甘肅省 | 25575263 | 196 | 0.00077% |
青海省 | 5626723 | 20 | 0.00036%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6301350 | 40 | 0.00063%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21815815 | 101 | 0.00046% |
被歸納為未識別民族的中國國民,其居民身份證上民族欄目會填上人群(未識別民族)的名稱。
漢語名稱 |
拉丁文字 |
官方分類 |
人口 |
語言歸屬 |
分布 |
現狀 |
---|---|---|---|---|---|---|
貴州北部仡央語族群 | Klau | 約50萬人恢復為仡佬族,但更多的被歸為了土家族或融入漢族、以及少數被歸為了苗族等其他民族 | 約150萬-180萬人(撇除恢復為仡佬族的部分以及無法估算的漢族中土蠻後裔成分)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土蠻語等(已滅絕) | 貴州省北部以及毗鄰的重慶市部分地區 | 歷史上該地區族群繁多,但由於明朝時期貴州北部兩大土司思州、播州相繼被滅,逐漸漢化。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展開民族識別時,該地區除苗族外僅有印江一縣有少量土家語人口遺存,於是1980、90年代貴州北部大量漢化族群開始積極爭取並被識別為了土家族。然而之後通過歷史記載,語言遺存,民俗文化研究發現,絕大部分黔北土家族以及毗鄰的一小部分渝東南土家族、苗族人口應為仡佬族系,而非土家族、苗族。 |
臨高人、吉兆人(大陸臨高人) | Be | 歸為漢族 | 約90萬人 | 壯侗語系臨高話、吉兆話 | 海南省臨高縣、海口市、澄邁縣、儋州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 | 民族識別時一部分臨高人代表認同漢族,另一部分了解之後願意加入比較接近的壯族,但大部分臨高群眾對於遠在廣西的壯族不曾了解也缺乏認同,最終官方識別為漢族。但臨高話為壯侗語系中較為接近壯傣語的一支,民族問題含糊。 |
穿青人 | Chuanqing | 未識別民族或歸為漢族 | 約70萬人 | 漢語 | 貴州省畢節市、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貴州西部最大的漢化族群,其語言早已改用西南官話,但民俗民風上確與當地漢族有諸多不同,且歷史上長期被視為貴州境內主要蠻夷族群之一,有著強烈的不同於漢族的民族認同,因此雖然官方已將其歸為漢族,但大量族人拒絕承認且最終獲得地方政府承認為獨立的少數民族身份,構成了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識別民族戶籍人口的絕大部分。 |
瓦鄉人 | Waxiang | 主要歸為苗族或漢族,少數歸為土家族 | 約50萬人 | 類漢語言,瓦鄉語 | 主要分布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邵陽市、常德市的廣大山區,少數村落零散分布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瓦鄉人風俗上間於當地苗族與漢族之間,但其語言為一支十分古老的類漢語言。或認為,瓦鄉人為該地區原著民族,因苗族與漢族為最早到達此地區的外來民族,因此與兩者均有長時間的互相影響。 |
布努人 | Bunao | 歸為瑤族 | 約50萬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布努語 |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區 | 自稱「布努」或「包瑙」等(意思是「人」),目前民族劃分中的瑤族的第二大支系,但其語言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不屬於瑤語支。 |
龍家人 | Longjia | 歸為漢族、白族、布依族 | 約8萬-50萬人 | 類漢語言,龍家語(已滅絕) | 貴州省畢節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 | 與蔡家人、盧人關係密切。也有將瓦鄉人以及白族也聯繫在一起作為漢族關係最近的兄弟族群。 |
標人 | Peu | 歸為漢族 | 約30萬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標話 |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西南部以及鄰近的肇慶市封開縣部分地區 | 官方把標人歸為漢族,但是標話為壯侗語系侗水語族的一支,民族問題含糊。 |
格魯人 | Rgyalrong | 歸為藏族 | 約25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嘉絨語支各語言 | 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理縣、汶川縣、金川縣、小金縣、壤塘縣;雅安市寶興縣;甘孜州丹巴縣、道孚縣、色達縣等 | 藏族稱其為嘉絨人,原本被識別為單一民族,後因信奉藏傳佛教被歸入藏族。 |
木佬人 | Qau | 歸為仫佬族 | 約5萬—20萬人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木佬語(已滅絕) |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凱里市、黃平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甕安縣、福泉縣等地 | 實際上為仡佬族姐妹族群,僅因他稱接近便被劃入仫佬族。 |
本人 | Ben | 歸為漢族、布朗族、白族或蒙古族 | 約10—20萬人 | 摻雜了蒙古語系詞彙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詞彙的漢語 | 雲南省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 | 與當地民族通婚的契丹後裔,自稱「埃烏」。 |
里民人 | Limin | 歸為黎族 | 約15萬人 | 漢語 | 貴州省西部 | 貴州里民人被識別成黎族,但實際上和海南黎族並無實際關係。他們其實是穿青人的一部分。 |
雲南南部佤-德昂南亞語小族群 | Blang | 除佤族、德昂族外,大部分合併為布朗族,卡別人、布崩人歸為哈尼族,曼仗人歸為傣族等 | 約13萬人 | 南亞語系佤德昂語支各語言,八甲人說傣仂語,卡別人、布崩人說哈尼語等 | 雲南省南部 | 雲南南部的佤-德昂南亞語小族群,其中除了佤族、德昂族以外的大部分族群被合併為了布朗族,但曼仗人等一些小族群雖然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因為生產生活受到傣族強烈影響而早早地被劃為了傣族。而勐阿八甲人和卡別人、布崩人等一些雖然已經放棄本民族語言改說當地強勢民族語言,但民族認同比較強的族群歸屬問題則一度被擱置。最終勐阿八甲人等也加入了布朗族,卡別人、布崩人等則被劃為了哈尼族。 |
仡隆人 | Gelong | 歸為漢族 | 約10萬人 | 壯侗語系黎語支村語 | 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三家鎮、四更鎮以及周邊地區,昌江縣境內亦有分布 | 仡隆話是一種兼含漢語與黎語成分的特殊語言,其風俗也與眾不同。 |
雲南西部緬語小族群 | Kachin | 除阿昌族外歸為景頗族 | 約10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緬語支北部緬語各語言 | 雲南省西部 | 除阿昌族外,其他都與說景頗語支景頗語的景頗人一起被歸為景頗族。甚至其中的載瓦人人數上還比真正的景頗人多,但這些族群使用的都是緬語支語言。在緬甸這些族群雖然也與真正的景頗族一起被統稱為克欽族,但緬甸實行兩級民族系統,在克欽族之下又把他們與真正的景頗族區分開來。 |
稟嘎人 | Binga | 歸為土家族 | 約7萬—10萬人 | 漢語 | 主要分布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及其周邊縣市 | 因其分布區域靠近土家族分布區以及其自稱與土家族的「畢基卡」具有相似性而於1990年代劃入土家族的漢化族群,實際族源模糊,根據其神話歷史傳說被一部分學者認為是古代巴人族群僅存的直系後裔。 |
木雅人 | Munyak | 歸為藏族 | 約2萬-10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羌語支木雅語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九龍縣、雅江縣、新龍縣、道孚縣、丹巴縣,雅安市石棉縣 | 由於藏族人稱呼木雅人與西夏人的名稱一樣,所以有些學者懷疑講木雅語的人可能是西夏人的後代。 |
紅瑤 | Pathen | 歸為瑤族 | 約8萬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巴哼語、唔奈語、優諾語等 | 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交界山區 | 與布努人一樣,雖然被歸為瑤族,但所說的語言更接近苗語。在越南被歸為獨立民族巴天族。 |
草苗 | Caomiao | 大部分歸為苗族,一部分歸為侗族 | 約8萬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侗語 | 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的弄基拉維山(三省坡)及其附近的山地地區 | 為南遷至南部侗語地區的北部侗語人群,因其生產生活的獨立性,逐漸產生了不同於周邊侗族、苗族的民族認同。 |
普米人 | Phrinmi | 歸為藏族 | 約7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羌語支普米語 | 四川省涼山州、甘孜州,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 | 大部分普米人因為信奉藏傳佛教被劃歸了藏族而不是普米族,雖然當時普米人對當地藏族康巴人並無同族認同。 |
𱎼家人 | Gejia | 未識別民族 | 約6萬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 | 主要分布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黃平縣,散居於貴州省南部各縣市 | 為分布在苗語中部方言區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語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認為自己與周圍苗族屬同一民族。由於其獨立民族認同強烈,不願意被劃入任何一個族群,與穿青人一樣戶籍上仍為未識別民族。 |
東家人 | Dongjia | 歸為畬族 | 約5萬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 |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福泉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麻江縣 | 為分布在苗語中部方言區的西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語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認為自己與周圍苗族屬同一民族。 |
摩梭人 | 雲南歸為納西族,四川歸為蒙古族 | 約5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納語支納西語 | 雲南省麗江市、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摩梭人生活方式與普通的納西人有著較大區別,因此長期遭受其他納西人歧視從而有了獨立的民族意識。實行走婚制度,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曾經被「強迫」一夫一妻。 | |
苦聰人 | 拉祜族 | 4萬多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彝語支拉祜語 | 雲南省南部 | 苦聰人長期處在與世隔絕的山林之中過著採集漁獵的原始社會生活,因此一直被當地的其他族群包括其他的拉祜族歧視從而產生了獨立的民族認同,如今苦聰人已快速擺脫了原始社會生活,與其他拉祜人的隔閡也在逐漸減弱消失。 | |
蔡家人 | Caijia | 歸為漢族或白族 | 約4萬人 | 類漢語言,蔡家語 | 散布於貴州省安順市、六盤水市、畢節市;雲南省昭通市 | 貴州省的三個類漢族群中唯一還有母語者存世的族群。 |
三撬人 | Sanqiao | 歸為侗族或苗族 | 3萬多人 | 侗-苗混合語三撬話 |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懷化市、邵陽市 | 在湖南被稱為花苗/花衣苗,苗侗混合族群。 |
茶洞人 | Chadong | 一部份歸為漢族,一部份歸為壯族 | 約3萬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茶洞話 | 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區茶洞鄉、兩江鎮,永福縣龍江鄉 | 其語言上比較接近毛南語,基因上比較接近仫佬族,歷史記載為從毛南族聚集地遷徙而來的族群,現在民族問題含糊。 |
艾努人 | Aynu | 維吾爾族 | 約3萬人 | 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高度維吾爾化的波斯語或波斯成分過高的維吾爾語艾努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 |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其來源眾說風雲,有認為是維吾爾化的波斯後裔等。 |
黑水藏族(爾瑪人) | Rma | 歸為藏族 | 約3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羌語支羌語 | 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 | 信奉藏傳佛教的爾瑪人被劃歸了藏族而不是羌族。 |
爾蘇人 | Ersu | 歸為藏族 | 約3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爾蘇語支各語言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越西縣、冕寧縣 | 有自己的語言和全世界僅存的兩種象形文字之一——爾蘇沙巴文(另一種為納西東巴文)。羌系民族中唯一不信奉藏傳佛教或苯教卻仍被歸為藏族的族群。 |
昌都羌人 | Dragyab、Lamo、Zlarong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昌都語支諸語言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察雅縣、芒康縣、察隅縣 | 除語言外幾乎完全藏化的幾個羌系部族。 |
扎巴人、卻域人 | Drapa、Choyo | 歸為藏族 | 約2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羌語支扎巴語、卻域語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道孚縣、新龍縣、理塘縣 | 因為信奉藏傳佛教而被歸為藏族的兩個親緣關係較近的羌語民族。其中,扎巴人有走婚制。 |
白馬人 | Baima | 歸為藏族 | 約1.7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喜馬拉雅語群藏語支帶有羌語群特徵的白馬語 |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河流域的木座、白馬等鄉村,和阿壩九寨溝縣下塘地區的屋角、馬家等鄉村松潘縣小河地區,甘肅省文縣的白馬峪河 | 有民族學家認為白馬人的祖先為氐人,在漢代被稱為白馬氐。白馬人雖然被認為信奉藏傳佛教和道教,但並無僧人寺廟或道觀道士,只在有需要時會請周邊的藏族僧人、漢族道士做法事。 |
阿儂人、獨龍人 | Anong、Drung | 歸為怒族 | 約1.5萬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儂語支阿儂語、獨龍語 |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 生活方式脫離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形態的獨龍人和阿儂人一起被歸為了怒族支系,然而其他的怒族支系均為彝語支民族。在緬甸這兩個相近的族群一起合稱為日旺族。 |
圖瓦人 | Tuvan | 歸為蒙古族 | 約1.5萬人 | 突厥語族西伯利亞語支圖瓦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湖附近 | 蒙化突厥語民族。在俄羅斯有自己的圖瓦共和國。 |
莫人、錦人 | Ai-Mak、Ai-Cham | 歸為布依族 | 約1.5萬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莫語、錦語 |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 | 生產生活布依化的兩個相近的侗水部族。 |
繞家人 | Raojia | 麻江歸為瑤族,都勻歸為布依族 | 約1.4萬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黔東方言 |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麻江縣 | 為分布在苗語西部方言區的中部方言使用者,因苗語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不認為自己與周圍苗族屬同一民族。 |
土生葡人 | Macanese/Maquista | 歸為葡萄牙後裔居民(《澳門基本法》第42條) | 約1.3萬人 | 通用粵語、葡萄牙語,混合語言土生葡語 | 澳門特別行政區 | 是一個由多種族群混合而成的群體,難以分類。土生葡人在澳門特區通常為葡萄牙人或其人於東南亞各地的後裔與澳門當地的漢人結婚後生下來的人群。現時大多數人只在澳門及東南亞生活。澳門特區政府把土生葡人法律確定為澳門少數族群,享有法律認證的政治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把土生葡人定為未識別民族。他們曾經使用一種以葡語和粵語為主要來源的混合語言土生葡語,現基本已轉用澳門粵語和標準葡語。 |
回輝人 | Utsul | 歸為回族 | 約1.2萬人 | 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占語支回輝語 | 海南省三亞市鳳凰鎮回新社區、回輝社區 | 為占婆國滅亡後遷徙到海南島的占族穆斯林,在長期與漢族、黎族共同生活中,其語言也成為了唯一有聲調的南島語言。 |
盧人 | Luren | 大部分歸為滿族,部份歸為未識別民族 | 約1萬人 | 類漢語言,盧人語(已滅絕) |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交界地帶 | 龍家語、蔡家語和盧人語較為接近。 |
拉珈人 | Lakkya | 歸為瑤族 | 約1萬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拉珈語 |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 拉珈人認同瑤族,然而拉珈人所說拉珈語與瑤語毫無親緣關係。 |
誒人 | E | 壯族 | 約9千人 | 壯侗語系壯傣語支漢、侗水特色濃厚的壯語誒話 |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 | 誒人據考證為壯父侗水母的族群,且長期與漢族官兵交流從而其語言逐漸兼有三者特徵,也有學者認為其語言仍然能夠算成一門稍微獨特的壯語方言。現已歸為壯族。 |
𦰡溪瑤人 | Nyu | 歸為瑤族 | 約8千人 | 壯侗語系侗水語支侗語 | 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綏寧縣 | 因為長期與當地瑤族毗鄰而居而逐漸趨同被歸為了瑤族,實則是600年前從貴州湖南交界地帶遷徙而來的侗族。 |
顧羌人 | Guqiong | 歸為藏族 | 約8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貴瓊語支貴瓊語 |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的舍聯、時濟、前溪、麥崩、三合等鄉,瀘定縣的長征、烹壩、瀘橋鄉以及雅安地區寶興縣磽磧鄉的部分村寨 | 顧羌人自我認同為羌族,不認同藏族,且儘量保留了自身的羌人語言、服飾、文化不被周圍藏族同化,然而因為信奉藏傳佛教仍被劃歸了藏族。 |
勒墨人 | 白族 | 約7千人 | 漢藏語系漢白語族白語支白語 |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勒墨人約在四五百年前由瀾滄江遷徙到怒江地區,雖然他們講的勒墨話是一種白語方言,但他們沒有像洱海地區的白族擁有「姓」,與洱海地區的白族方言之間也有些差距,所以長期以來對民族劃分為白族表示不滿。 | |
納木依人 | Namuy | 歸為藏族 | 約6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納語支納木依語 | 四川省西南部 | 一般與當地其他羌系族群一起被泛稱為「西番」,分布在冕寧、西昌、鹽源一帶的自稱為「納木依」,分布在木里、九龍一帶的自稱為「納木茲」。納木依人並不信奉藏傳佛教,但部分信奉苯教,因此也被歸入了藏族。 |
畢蘇人(老緬人) | Bisu | 主要歸為拉祜族;勐海縣自稱老品人的2百多人歸為傣族 | 約6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彝語支畢蘇語 | 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遮鎮曼品村 | 畢蘇人作為一個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國、泰國、緬甸、寮國四國的邊界區域。其語言與哈尼語相對接近。在泰國被視為獨立的部族。中國境內主要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的老緬大寨和勐海縣勐遮鎮的老品寨為主要聚居地。老品人能講流利的傣語,住漢式平房,信仰獨特的原始宗教,有廟宇、無神像,每年全寨要舉行一次祭山神活動。 |
古格人 | 歸為回族、藏族 | 約5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喜馬拉雅語群藏語支各語言 |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縣;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 藏族穆斯林。 | |
土庫曼人 | Turkmens | 歸為維吾爾族或柯爾克孜族 | 約5千人 | 突厥語系烏古斯語支土庫曼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境內帕米爾高原中的奧依塔克和葉爾羌河上游的帕米爾高原斯牙山區的庫斯拉甫 | 自稱土庫曼,青海、甘肅的土庫曼後裔被識別為單一民族撒拉族,但新疆的這部分本土土庫曼移民被歸為柯爾克孜族或維吾爾族。 |
夏爾巴人 | Sherpa | 未識別民族 | 約1—5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喜馬拉雅語群藏語支衛藏方言 | 西藏自治區 | 雖然夏爾巴人說藏語,也信奉藏傳佛教,但在藏地傳統上被歧視不被視作藏人且產生了獨立的民族認同,因此民族識別工作被擱置,通常以登山嚮導為生。 |
大和人 | Japanese/Yamato | 歸為漢族 | 約4千人 | 日琉語系諸語言 | 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和內蒙古 | 多為遺華日僑。1945年時,以婦女和兒童人數最多。大部分融入東北當地的漢人家庭內。 |
西家人 | Xijia | 苗族 | 約4千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 |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黃平縣 | 為分布在黔東南苗語中部方言區的西部方言使用者,與𱎼家人關係很近。因苗語三大方言不能互通,所以起初不認為自己與周圍苗族屬同一民族,但經過宣傳引導,與同方言的西部苗族實際交流等當地政府的不斷努力下,遂接受苗族身份。 |
倈人(巴琉人) | Bolyu | 未識別民族 | 約3千人 | 南亞語系布賡語支巴琉語 | 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貴州省交界地帶 | 中國特有的兩個南亞語民族之一。 |
布賡人 | Pakan | 歸為彝族 | 約3千人 | 南亞語系布賡語支布賡語 |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西疇縣 | 中國特有的兩個南亞語民族之一。因與當地一支彝族一起被他稱為花倮(彝族被稱為倮倮),而被劃為了彝族。 |
克木人 | Khmu | 歸為布朗族 | 約3千人 | 南亞語系克木語支克木語 |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臘縣 | 在東南亞各國為獨立民族。 |
康家人 | Kangjia | 歸為回族 | 約3千人 | 蒙古語系東蒙古語支康家語 |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 | 康家人的語言間於保安語和東鄉語之間,生活方式混雜了回族、土族,因此康家人認為自己是一獨立民族。 |
布央人 | Buyang | 廣西歸為瑤族,雲南歸為壯族 | 約3千人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布央語、巴哈語 |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文山縣、廣南縣,昆明市宜良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 | 布央人與仡佬族一起構成了仡央語群的兩個分支,但由於人口太少直到民族識別工作結束之後才被發現,此時已經被各省分別草草地歸為了壯族和瑤族。在越南,同樣也因為人數太少而長期被當作儂族(中國歸為壯族)的一支。 |
炯奈人(花籃瑤) | Kiongnai | 歸為瑤族 | 約2千人 | 苗瑤語系苗語支炯奈語 |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 炯奈人的語言最接近畲語,但被歸為瑤族。 |
克里雅人 | 維吾爾族 | 約2千人 | 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維吾爾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帶 | 克里雅人據說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另有一說是離群索居在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自然環境決定了克里雅人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生活方式,至今依然保留著古樸純厚的民俗文化和較原始的生活方式。他們多數幾代同堂住在一起,家裡的老人是最受尊重的長輩,族人很少跟外人通婚,被稱為「沙漠中的原始部落」。 | |
富裕柯爾克孜人 | Wuyur Girgis | 歸為柯爾克孜族 | 約2千人 | 突厥語系西伯利亞語支富裕柯爾克孜語 | 黑龍江省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五家子柯爾克孜族村、富裕牧場七家子村 | 官方定為柯爾克孜族,實際上是哈卡斯人。使用富裕柯爾克孜語(哈卡斯語的一種變體)和蒙古語衛拉特方言。信奉薩滿教或藏傳佛教。 |
旭米人 | Xumi | 歸為藏族 | 約2千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群納語支史興語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 | 因為信奉藏傳佛教而被歸入藏族的羌系部族。 |
拉基人 | Laji | 歸為彝族 | 約2千人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拉基語 |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 | 越南政府把拉基人劃分成單獨的民族;拉基語最接近仡佬語。 |
僜人 | Deng | 未識別民族 | 1千多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西藏自治區南部近麥克馬洪線邊界附近 | 因其主要仍處在原始部落形態,而成為藏區最受歧視的族群。實際上與珞巴族一樣為喜馬拉雅山東南麓多個相差很遠的不同的語言部落的統稱,與珞巴族的區別在於其社會形態、在藏區的社會地位,而非部族間實際的親疏遠近。民族識別時期因遭到藏族強烈反對給與其平等的少數民族地位,又與珞巴族一樣絕大部分人口位於印控地區而被擱置識別,後來他們積極向中國政府申請重新識別,成為獨立民族,但因為中國結束民族識別政策以及人數過少,最終告敗。 |
補過人 | 哈尼族 | 約900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群彝語支傣化的哈尼語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 | 傣化哈尼族。 | |
莽人 | Mang | 歸為布朗族 | 約800人 | 南亞語系莽語支莽語 |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 | 在越南為獨立民族。 |
勐阿八甲人 | Bajia | 傣族 | 約800人 | 壯侗語系壯泰語支傣仂語 | 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阿鎮 | 與勐混八甲人他稱一致,但並無內在聯繫。勐混八甲人保留了其布興語自稱,因而又被稱為寮國布朗,最終加入了布朗族;勐阿八甲人則加入了更為接近的傣族。 |
托茂人 | 歸為回族 | 約500人 | 蒙古語系通用蒙古語支混合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的蒙古語托茂語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祁連縣 | 蒙古穆斯林的一支。 | |
阿爾巴津人 | Albazinian | 北京、天津歸為滿族,黑龍江歸為漢族或俄羅斯族 | 約500人 | 通用漢語,少數人會俄羅斯語、教會斯拉夫語、滿語 | 散居於東部、東北地區 | 斯拉夫人、滿人、漢人等民族的混血兒。信奉東正教。現已使用漢語。主要居住在北京、哈爾濱、呼倫貝爾、上海、天津、武漢、錦州等地。 |
羿人 | Gau | 大部份申報為漢族,少數恢復為仡佬族 | 約500人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漢化仡佬語羿語(已滅絕) |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普宜鎮、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的蠟盤溝等地 | 上世紀80年代末最後一位羿語使用者去世,此前搶救性研究保存了數百個羿語單詞。自稱為漢父仡佬母的族群,被當地彝族稱為「漢仡佬」。 |
普標人 | Pubiao | 歸為彝族 | 約300人 | 壯侗語系仡央語支普標語 |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 | 越南政府把普標人劃分成單獨的民族,普標語和布央語比較接近。 |
達曼人 | Daman | 藏族 | 約200人 |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喜馬拉雅語群藏語支衛藏方言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吉隆縣 | 18世紀末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一帶的廓爾喀人後裔。直到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才正式獲得中國國籍,因其生活方式、語言等各方面均以藏化而被歸為藏族。 |
翁闊人 | Ongkor | 鄂溫克族 | 20人 | 滿-通古斯語族北通古斯語支鄂溫克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 | 為1763年從東北派往新疆的鄂溫克索倫部,但他們與原索倫營的人並沒有直接關係,據1945年新疆人口調查,尚有2506人,後與新疆的達斡爾、錫伯等民族通婚,至1993年僅剩20人,現可能已經消失。 |
土生猶太人 | Jewish | 大部分歸為漢族,一部份被劃為回族或未識別民族 | 不詳 | 通用漢語 | 散居於中國大陸各處 | 尤其是在黑龍江省和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連接的中俄邊境附近。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