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基語(越南語: La Chí;自稱 li35 pu44 ljo44(中國)、qu32 te453 (越南,qu32 即「人」之意[2])為仡央語群語言,分布於中國雲南以及越南北部。在1990年,越南拉基族人口約9500人。艾傑瑞 (Edmondson 2008) 報告表示1995年,在 中國雲南馬關縣約有另外2500人。但李雲兵 (Li 2000) 報告表示族群人口1600人中約只有60名拉基語使用者。
內部分類
許家平 (Weera Ostapirat)[3] 認為拉基語可分為三大支。
- 北支(漢拉基或花拉基)
- 中支(白拉基)
- 南支(長髮拉基及黑拉基)
艾傑瑞 (Jerold A. Edmondson) 注意到,越南學者近期無法確認白拉基(中支)在的分類中位置。 白拉基語亦為研究得最少的拉基語。
《馬關縣誌》 (1996) 列出了以下拉基族次分類。
- 花拉基
- 白拉基
- 黑拉基
- 漢拉基
- 曼憂拉基
- 曼棚拉基
《馬關縣誌》 (1996) 也列出以下拉基族的民族自稱。.
- 舍
- 拉果
- 黑土
- 古逮
- 依比
- 依梅
- 依多
- 依崩
《馬關縣誌》使用「剌僰」[4], 和「拉雞」(Li2000:5)。
地理分布
小坂 (Kosaka 2000) 報告指出,在越南約有 6,000 至 8,000 名拉基語使用者,而在中國則有 2,000 名。在馬關縣的拉基族目前被官方識別為壯族 (李雲兵2000),在普標語地區的拉基族則被識別為彝族。在越南的拉基族是官方認證的獨立族群。
中國拉基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馬關縣,緊臨越南的河內江省。 根據美國語言學家艾傑瑞的說法,一般認為拉基族約在清代便移居此地,來自越南被稱為「麥布、麥督、麥哈」的一些地方。[5] 其他拉基族則散居在硯山縣、邱北縣、西疇縣、麻栗坡縣縣等地。
細分及其各自的位置如下:
花拉基(自稱: li35pu44 ljo44n̩44tɕo55)
漢拉基(自稱: li35pu44 tɕo44)
口袋拉基 (自稱: li35pu44 te35)
紅拉基 (自稱: li33pu44 ke55)
越南拉基族大多居住在河江省箐門縣及黃樹皮縣。還有許多拉基族生活在河江省南部的北光縣。由於越南的拉基語方言有許多漢語借詞,可以推斷這些拉基族人是從較北的中國地區遷移過來的(Kosaka 2000)。 同樣地,馬關縣的拉基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阿迷州遷移而來,也就是現在雲南開遠市。艾傑瑞注意到越南拉基族常用的自稱是 qu31 te341,而其中的 qu31 即「人」之意(原始仡央語 *khraC1 「人」)[2]。
拉基族在越南是官方正式承認的族群,細部分類如下(Kosaka 2000,Edmondson 2008):
長髮拉基 (自稱: li35pu44 tjoŋ44)
- 黃樹皮縣,板馮社 — 最大的村莊,被視為發源地
黑拉基 (自稱: li35pu44 pi55)
白拉基 (自稱: li35pu44 pu55;語言可能已滅絕)
拉基語也在下列地區使用(Kosaka 2000):
- 北光縣,城禮村(Thôn Tân Lợi) — 自新立社二次遷移而形成,這是現在被稱為新城社。
- 河江省,箐門縣,志歌社
- 老街省,北河縣— 板馮社移民後裔;不再使用拉基語Lachi(例如,在位於Núng Choáng,Xã Nàm Sán)
- 老街省,猛康縣 — 板馮社移民後裔;不再使用拉基語
小坂 (Kosaka 2000) 介紹了以下的遷徙路線,採取了Lachi的Bản Phùng,確立蘇Phì區的其它地點,所有在 北Quang區, 河內安江省的.
- 黃樹皮縣,板馮社
- 新立社(現稱為新城社)
- 安平社
- 尾上社
- 春江社(後分為兩部, 其中那姜社有較密集的拉基族人)
馬關縣誌(1996)列出了拉基族人在越南的分布地點。
- 曼憂
- 曼棚
- 曼班
- 曼美
- 雞嘎
- 花隆
- 猛康
語法
語音系統
- /d/出現在越南語的借詞中。
- 出現在/i/之前的近音/j w/ ,也可能發為[ʑ ʊ̯] ,或是濁聲門音[ɦ] 。
- 標準元音[i]和[ɛ]僅在硬顎化、軟顎音和唇化音聲母之後出現。 在其他聲母之後,會發為軟顎化的[-ˠi]和[-ˠɛ] 。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