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龙江省

黑龍江省,簡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靠北和最靠東的省份,省會駐地為哈爾濱[2]。省人民政府駐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快速預覽 黑龍江省 黑, 國家 ...
黑龍江省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黑龍江省的位置
坐標:48°N 129°E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語源清朝設立黑龍江將軍。以轄地內河流黑龍江為名。
黑龍江:言其水黑色,狀似游龍,故名。
省會哈爾濱
最大城市哈爾濱
行政區劃地級行政區13個、​縣級行政區128個、​鄉級行政區1284個
政府
 • 省委書記許勤
 • 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勤
 • 省長梁惠玲(女)
 • 政協主席藍紹敏
面積
 • 總計473,000平方公里
面積排名第6名(土地面積)
占全國4.89%
人口(2022)
 • 總計3,099萬人
 • 排名第15名
 • 密度83人/平方公里
 • 密度排名第26名
 • 生育率(2010)0.75(第28名
族群
 • 民族漢族-95%
滿族-3%
朝鮮族-1%
蒙古族-0.4%
回族-0.3%
 • 方言東北官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ISO 3166碼CN-HL
行政區劃代碼23
GDP(2022)¥1,5901.00億元
$2263億美元(第21名
• 人均¥40,365元
$5,936美元(第21名
• 占全國2.65%
HDI(2014)0.755( 高 
 · 第12 [1]
網站http://www.hlj.gov.cn
關閉

中俄界河黑龍江為境內最大河流,省名由江名而來。省界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接吉林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全省土地面積共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松嶺),排名全國第6。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約3099萬人,其中漢族占95%以上,另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53個少數民族。

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能源工業與農業基地,工業門類以機械、能源、食品、醫藥工業為主;糧食總產量和商品糧調出量均居全國首位[3]

歷史

Thumb
寧安市雙廟子出土的渤海國六手立式鎏金銅佛[4]黑龍江省博物館
Thumb
阿城縣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出土的銅坐龍,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Thumb
1820年清朝行政地圖,現今的黑龍江省屬於當時的吉林將軍及黑龍江將軍

古代

  • 黑龍江省在時期的居民為「肅慎」部落,以狩獵為生,據歷史記載曾向周成王進貢
  • 漢朝時這裡居住的民族史書稱為「挹婁」人,已可以以農業為生,但也狩獵,曾向三國時的魏國進貢過獵物。這個時期是黑龍江境內建置設治之始。約公元前2世紀,扶餘國建立,成為黑龍江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也有說法第一個民族政權為挹婁人的國家),為玄菟郡所管轄。
  • 南北朝時代這裡的人被稱作「勿吉」。
  • 隋朝時,黑龍江流域東南部為靺鞨各部生活區域,西部為室韋各部生活區域。靺鞨和室韋均與隋保持貢屬關係。
  • 唐代的一些文獻提到「靺鞨」,部落眾多,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的為「黑水靺鞨」。唐代已在黑龍江流域遍設府、州,委派官吏,實行管轄。
  • 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居住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區的粟末靺鞨統一靺鞨各部以後,建立震國,臣屬於唐王朝。
  • 713年,唐玄宗賜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為「忽汗州都督」。大祚榮立刻將震國國名更改為「渤海」,以忽汗州(號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東京城)為上京,史稱「渤海國」[5]
  • 722年,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稽長安朝見皇帝,唐玄宗封他為「勃利(伯力)州刺史」,此時黑龍江流域已經屬於唐朝燕州
  • 726年,唐在黑水靺鞨設黑水都督府管轄今黑龍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一帶;旋即於729年設室韋都督府,轄今黑龍江省西部。後渤海國興盛,降伏靺鞨[6]
  • 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朝(大契丹國),與南邊的北宋王朝並存。遼代今黑龍江地區歸東京道管轄。
  • 1115年,生活在今黑龍江阿什河流域的女真完顏部完顏旻金朝,定都於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今北京一帶),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黑龍江地區仍歸上京路管轄。
  • 1234年(金天興三年),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朝,黑龍江流域分屬嶺北行省遼陽行省,元中葉以後,黑龍江流域為開元路水達達路所轄,並派軍隊屯田鎮守。元朝並在黑龍江下游東岸的奴兒干城設置征東元帥府
  • 永樂七年(1409年)在元征東元帥府舊址設奴兒干都司,管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等流域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永樂九年(1411年)正式開始行政管轄權。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派駐數年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共持續25年,但原設於此處的衛所仍然存在,以對當地繼續實施羈縻統治。
  • 初將這裡作為自己的起源禁地,禁止漢人入內,並作為流放犯人之地。清順治四年(1647年)在寧古塔地區設置牛錄章京,1653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升駐寧古塔將軍。康熙十三年(1674年),將吉林水師營移駐黑龍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政府提出在黑龍江、呼瑪爾兩地建城。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置黑龍江將軍,「自是東北三分,吉江並列」,是為黑龍江作為行政區域名稱之始。這一時期的黑龍江將軍轄區面積廣大,東、南至松花江,與吉林將軍轄區接壤;北至外興安嶺與俄羅斯為界;西至喀爾喀接車臣汗部界。今黑龍江省松花江以東地區則由吉林將軍轄制。黑龍江將軍治所初期設於璦琿舊城,後遷至墨爾根城(嫩江),又移駐齊齊哈爾城。黑龍江將軍衙門下轄齊齊哈爾、墨爾根、黑龍江城三個副都統衙門,呼倫貝爾、布特哈兩個總管衙門。
  • 康熙帝在位前期,俄國屢次侵犯,1685年雅克薩戰役中清軍擊敗俄軍,4年後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以外興安嶺額爾古納河為界[7]。這也是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出現在外交文件上[8]

近現代

Thumb
日本入侵前的哈爾濱中央大街。中東鐵路的修築將俄式建築和俄國僑民帶入鐵路沿線
Thumb
江橋戰役中向齊齊哈爾進占的日軍部隊
Thumb
位於哈爾濱市的731部隊舊址。日占時期,731部隊利用中國人、蘇聯人、朝鮮人進行生化武器實驗
Thumb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黑龍江省地圖
Thumb
1947年,重新劃分後的黑龍江省
  • 19世紀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多次入侵,清政府最終被迫簽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晚清同治、光緒年間,黑龍江地區逐步取消封禁,放荒招墾,人煙漸稠,民事日繁,遂添設府、廳、州、縣建制。
  • 1907年4月(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清廷裁撤黑龍江吉林奉天將軍,設立東北三省。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承襲黑龍江將軍管轄範圍,東南和南部與吉林省毗連,西南與奉天省為鄰,西部與蒙古接壤,北部和東北部以黑龍江與俄國為界。全省總面積約57萬餘平方公里,省治齊齊哈爾城
  • 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黑龍江省開禁,後來發現了金礦,淘金者紛紛涌至。中華民國時期黑龍江省名稱和行政區劃沿襲舊制不變以松花江為界,南歸吉林省,北為黑龍江省所轄。這期間,從山東直隸(河北),河南以及其他省份的大規模移民紛至沓來。有幾百萬新移民定居在今日的黑龍江省境內,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邊疆社會。[9]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由南向北大規模入侵東北地區,各地民眾及駐軍紛紛奮起抵抗,較著名的有如國民政府黑龍江代省主席馬占山指揮的江橋抗戰(1931年11月3日~19日)[10][11]。但由於其各自為政,遭到日軍一一擊敗,黑龍江全省也於民國二十一年初全部淪陷[12]。日本扶持建立滿洲國,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範圍分別劃歸興安北、興安東、龍江、黑河、濱江、三江六省管轄。[13][14]這一時期省際邊界調整頻繁,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今黑龍江省界內劃為龍江、濱江、三江、黑河、東滿、北安6省。大量木材、糧食、煤炭以及礦產由此運往日本作為重要戰備物資。日軍還於北滿各地建立各種工事、要塞、研究所等秘密軍事機構,較著名的有進行細菌戰、活體實驗的731部隊[15][16]
  • 1945年日軍戰敗後,黑龍江地區先後建立5個省級地方政權:黑龍江省、嫩江省合江省綏寧省松江省。此外還有哈爾濱特別市建制[17]
  • 1947年2月2日,黑龍江省、嫩江省兩省在齊齊哈爾市舉行合併會議,決定合併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省政府駐齊齊哈爾市。
  • 1947年9月16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將黑嫩聯合省重新劃分為黑龍江、嫩江2省。除將安達縣劃歸嫩江省管轄外,原管轄區域不變。同時撤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專區,第五專區仍恢復為黑河專區,歸黑龍江省管轄。[18]
  • 1949年將今黑龍江地區的合江、松江、黑龍江、嫩江4省和哈爾濱特別市合併為黑龍江和松江兩省,省會分別駐齊齊哈爾市和哈爾濱市。
  • 1954年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成新的黑龍江省,省會為哈爾濱市,同時將原黑龍江省管轄的白城地區劃歸吉林省管轄。
  • 中蘇交惡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國家測繪總局於1963年發布文件《關於請對存在俄語地名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處理意見的通知》,要求黑龍江省對其轄區內的俄語地名進行清理。隨後,黑龍江省民政廳進行了統計,確定了20個過去使用但現在有中文名稱的俄語地名(主要是哈爾濱市內的街道,以及黑龍江上的島嶼)和9個沒有中文名稱的地名後於1963年12月27日向北京發送了一份書面報告,其中包含對俄羅斯地名進行更名的建議,以及一些地名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說明。1964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應內政部的要求,批准了黑龍江省當局的提議[19]
  • 1969年7月,清代、中華民國時期原黑龍江省曾轄的呼倫貝爾地區由內蒙古自治區重新劃歸黑龍江省管轄[20]
  • 1979年7月,呼倫貝爾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黑龍江省形成現今版圖[20]

地理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最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東經121°11′,東至東經135°05′,南起北緯43°26′,北至北緯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全省土地總面積共約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居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第6位。國境線長2981.26千米。

中國疆域的最東點(黑瞎子島)和最北點(漠河)均位於黑龍江省境內。

地形

Thumb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

黑龍江省地勢複雜多樣,大體為西北、北部、東南部高,東部和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大體可概括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本省地形可分五區:

  • 松嫩平原:在本省中部,屬於東北平原北部,位於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之間,南部和吉林省的平原連成一片,由松花江、嫩江侵蝕和沖積而成。海拔150-200米之間,是本省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聚居區域,也是中國主要的糧食產區。
  • 三江平原:也稱三江低地,位於本省東部,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條江河不斷遷徙、泛濫所沖積而成,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迄小興安嶺,東達烏蘇里江,平均海拔80-100米之間,沿江地區海拔不足50m。平原上零星分布著孤山和殘丘,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富錦以東的廣大地區原為大片沼澤、濕地,曾被稱為「北大荒」,後開闢為耕地。
  • 大興安嶺山地:位於本省西北部,屬大興安嶺山脈最北段,海拔約1000m左右,大部分由火成岩構成,長期受流水侵蝕,山頂渾圓。森林資源豐富。
  • 小興安嶺山地:位於本省北部。西北接伊勒呼里山,東南抵松花江岸,長約400公里,海拔600-1000米。谷地和山麓丘陵區多寬平的濕地。小興安嶺地區曾斷續的有過火山噴發,五大連池就是1720年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堰塞湖
  • 東南部山地:是中國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一部分,屬於長白山脈的北延部分,以張廣才嶺老爺嶺為主幹,海拔多在600米和1000米之間,南高北低,山地經流水切割,多平頂方山。老爺嶺北支完達山海拔200-500米。張廣才嶺主峰大禿頂子山海拔1690米,是黑龍江省內最高峰。

水文

Thumb
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合為黑龍江處

黑龍江省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湖泊遍布;河流水量大,水力蘊藏豐富。

黑龍江省境內除西部和中部有一些內流河、東南角屬於綏芬河流域以外,其餘河流都屬於黑龍江流域。省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18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8條。主要的河流有:

  • 黑龍江:是一條流經中、俄、蒙三國的國際河流,也是中國第三大河流,以克魯倫河為源計算長度達5498公里,其中在本省境內長約1887公里;總流域面積達180多萬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流域面積約89萬平方公里。黑龍江有額爾古納河石勒喀河南北二源,在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附近匯合,始稱黑龍江,省名即由江名而來。
  • 松花江:在本省境內長約939公里,是黑龍江的第一大支流。流貫本省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中部地區,富航運、灌溉之利。
  • 嫩江:發源於伊勒呼里山,長1370公里,系松花江北源,部分為黑龍江與內蒙古兩省區的界河。
  • 牡丹江:發源於吉林,在黑龍江省境內長約700公里,是本省東南部的重要河流,松花江的重要支流。
  • 烏蘇里江:發源於俄羅斯境內,為中俄界河。

黑龍江省的主要湖泊有:

Thumb
鏡泊湖的瀑布
  • 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密山市境內,總面積4380平方公里,按總面積計算為中國第二大湖泊。該湖為中俄界湖,位於中國的水面面積為1090平方公里。
  • 鏡泊湖:位於牡丹江上游,面積92.5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出口處有落差達20米的吊水樓瀑布
  • 五大連池湖:,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五大連池市,指五個首尾相連的火山堰塞湖,系1719年至1721年發生的火山爆發所形成。

此外,松嫩平原上還有許多小湖泊,當地俗稱為「泡子」。

氣候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地處歐亞大陸東岸東北亞區域的中高緯度地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依溫度指標從北向南可分為寒溫帶中溫帶;依乾燥度指標從東向西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全省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嚴寒、乾燥,夏季短促、濕潤、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最西北部全年無夏。全年平均氣溫從北往南在-5~4℃之間,自西北向東南漸低,相差近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30℃至-18℃,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18℃至23℃,年溫差高達38℃-48℃。最北部的漠河縣極端最低氣溫達-52.3℃,系中國最低氣溫記錄[22]。全省全年晴朗天氣較多,無霜期約90-120天。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東部多、西部少,以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最多,可達700毫米以上;大興安嶺北部最少,不足400毫米。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60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少。春季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風能資源豐富。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降溫較快。

四至

更多資訊 方位, 地點 ...
黑龍江省四至
方位 地點 坐標
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圖強鎮 53°33′33″N 123°17′46″E
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 48°26′10″N 135°04′53″E
牡丹江市東寧市老黑山鎮 43°25′24″N 131°08′06″E
西 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古蓮鎮 52°35′40″N 121°11′03″E
關閉

行政區劃

黑龍江省現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下設54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45個、1個自治縣;1315個鄉級行政單位,包括574,282,52民族鄉,407街道[23]

更多資訊 黑龍江省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24] ...
黑龍江省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24]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5]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縣級行政區劃[26]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
230000 黑龍江省 Hēilóngjiāng Shěng 452,538.43 31,850,088 哈爾濱市 54 21 45 1
副省級市
230100 哈爾濱市 Hā'ěrbīn Shì 53,076.48 10,009,854 松北區 9 2 7
地級市
230200 齊齊哈爾市 Qíqíhā'ěr Shì 42,255.46 4,067,489 建華區 7 1 8
230300 雞西市 Jīxī Shì 22,494.48 1,502,060 雞冠區 6 2 1
230400 鶴崗市 Hègǎng Shì 14,665.01 891,271 向陽區 6 2
230500 雙鴨山市 Shuāngyāshān Shì 22,051.13 1,208,803 尖山區 4 4
230600 大慶市 Dàqìng Shì 21,204.82 2,781,562 薩爾圖區 5 3 1
230700 伊春市 Yīchūn Shì 32,800.28 878,881 伊美區 4 1 5
230800 佳木斯市 Jiāmùsī Shì 32,469.98 2,156,505 前進區 4 3 3
230900 七台河市 Qītáihé Shì 6,190.09 689,611 桃山區 3 1
231000 牡丹江市 Mǔdānjiāng Shì 38,827.19 2,290,208 東安區 4 5 1
231100 黑河市 Hēihé Shì 66,861.93 1,286,401 愛輝區 1 3 2
231200 綏化市 Suíhuà Shì 34,873.12 3,756,167 北林區 1 3 6
地區
232700 大興安嶺地區 Dàxīng'ānlǐng Dìqū 64,768.44[註 2] 331,276 加格達奇區 1 2
關閉

人口

2022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3099萬人[27],比上年減少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52萬人,鄉村人口104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0—14歲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9.3%,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17.8%。

根據2021年統計公報,全省總常住人口為3125萬人,比2020年減少46萬人[28]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為31,850,088人[29]。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313,99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463,903人,下降16.87%,年平均增長率為-1.83%。其中,男性人口為15,952,468人,占總人口的50.09%;女性人口為15,897,620人,占總人口的49.9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35。0-14歲的人口為3,286,466人,占總人口的10.32%;15-59歲的人口為21,167,932人,占總人口的66.4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395,690人,占總人口的23.2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972,868人,占總人口的15.6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897,694人,占總人口的65.6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952,394人,占總人口的34.39%。

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3.35‰,死亡率為8.23‰,自然增長率為-4.48‰[30]。黑龍江省人口呈現「出生率較低、死亡率較低、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特點,同時由於人口向外遷移,總人口從2014年起開始下降[31][32]

更多資訊 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萬人 ...
歷年人口數據(口徑為常住人口)
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萬人 出生率/‰ 死亡率/‰ 來源
2019 3751.3 5.73 6.74 [33]
2020
2021 3125.0 3.59 8.70 [34]
2022 3099.0 3.34 9.09 [35]
關閉
Thumb
2019年黑龍江人口金字塔

民族

在黑龍江省,漢族占絕大多數,其中很多人是清朝時山東河北一帶的移民後裔。官方認定了10個世居少數民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36]。其中,赫哲族是黑龍江省獨有的民族[37]。省內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齊齊哈爾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此外有若干民族鄉等。

全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0,728,612人,占96.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21,476人,占3.5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6,210,569人,下降16.8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53,334人,下降18.4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164,213人,下降21.9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2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57,683人,下降17.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減少13,273人,下降10.5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2個百分點;回族人口減少26,285人,下降25.8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3個百分點;達斡爾族人口減少6,607人,下降16.4%,占總人口比例不變;錫伯族人口減少1,349人,下降17.73%,占總人口比例不變;赫哲族人口增加192人,增長5.31%,占總人口比例不變。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黑龍江省民族構成(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38]
民族名稱 漢族 滿族 朝鮮族 蒙古族 回族 達斡爾族 錫伯族 壯族 苗族 赫哲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30,728,612 583,807 270,123 112,210 75,464 33,670 6,259 3,890 3,852 3,805 28,396
占總人口比例(%) 96.48 1.83 0.85 0.35 0.24 0.11 0.02 0.01 0.01 0.01 0.09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52.06 24.09 10.01 6.73 3.00 0.56 0.35 0.34 0.34 2.53
關閉

經濟

更多資訊 排名, 企業 ...
2024黑龍江企業100強名單前20名[39]
排名 企業
1 北大荒農墾集團
2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3 黑龍江建龍投資集團
4 國家電網黑龍江省電力公司
5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大慶石化分公司
6 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
7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
8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黑龍江銷售分公司
9 哈爾濱電氣集團
10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大慶煉化分公司
11 中國一重集團
12 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英語Heilongjiang Longmay Mining Holding Group Co., Ltd.
13 大慶沃爾沃汽車製造
14 黑龍江富祥供應鏈管理
15 大慶豐沃汽車
16 象嶼農產
17 黑龍江農村信用合作社
18 中航直升機股份
19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哈爾濱石化分公司
20 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
關閉

工商業

Thumb
石油是大慶市的支柱產業,圖為大慶市薩爾圖區境內的抽油機
Thumb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位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辦公區

黑龍江省工業門類以重工業為主,是中國重要的機械石油煤炭木材食品工業基地;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是主要的工業中心,大慶油田、哈電集團等大型企業均居中國同行業前列。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豐富多樣,以石油煤炭石墨最為重要。本省石油蘊藏豐富,是中國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大慶油田系中國第一大油田。煤的分布很廣,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等煤礦全國有名。石墨主要分布在雞西鶴崗,儲量分別居亞洲前兩位。沙金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北麓黑龍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很多地方,黑河、呼瑪等地很早就以產金著稱。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交通運輸發達,現已形成了以哈爾濱為龍頭,輻射黑河、綏芬河等邊境口岸窗口開展貿易的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綏芬河為中國對俄羅斯第二大貿易口岸,貿易額千萬/日。

黑龍江省的大型企業主要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用集團齊齊哈爾二工具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齊齊哈爾建華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中國北車集團齊齊哈爾鐵路車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煤控股集團、哈藥集團、東方集團、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農林牧漁業

Thumb
中俄界湖興凱湖,中方一側湖邊多為沙灘,俄方一側則多為蘆葦、水草。該湖盛產淡水魚類,漁業發達

黑龍江省黑土分布廣,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占全省總播種面積的四分之三左右,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和商品糧調出基地,糧食產量、糧食商品量、勞均生產糧食量、農機化程度和大型農機保有量、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土壤有機質含量、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主要指標均居中國首位。[40]全省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黃豆為主。黑龍江省水稻栽培歷史較短,但目前分布普遍,五常響水等地大米全國聞名。本省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41]。黑龍江省也是中國大豆的重要產區,產量居全國首位。經濟作物以甜菜亞麻向日葵為主,甜菜和亞麻產量常居中國各省首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勢平坦,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

黑龍江省山地森林茂密,是中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木材蓄積量為中國各省之首,採伐量曾常年占中國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紅松和落葉松是主要樹種。小興安嶺中的伊春市是著名的林業城市,有「林都」之稱。1990年代以來各林區逐漸實行全面禁伐,改為封山育林,發展林下經濟。

黑龍江省畜牧業發達。西南部齊齊哈爾大慶等地牧場寬廣、飼料充足,是本省主要的農牧業基地。乳製品業發達,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內蒙古居第二位。

黑龍江省內河湖多產魚類,淡水魚資源居中國首位。松花江魚產量約占全省一半。大馬哈魚鰉魚鱘魚、「三花五羅」等著名魚種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著名特產[42][43]。興凱湖盛產中國四大淡水湖魚之一的翹嘴鮊(大白魚)。深山密林多野生動植物,盛產灰鼠香鼠水獺等珍貴毛皮獸以及人參鹿茸麝香等名貴藥材和木耳蘑菇松子等山林特產。

交通

鐵路

黑龍江省是中國修建鐵路最早的省份之一,歷史可上溯至沙俄在1897年開始在中國東北修建以哈爾濱為中心,東、西、南三個方向分別連接海參崴滿洲里大連中東鐵路,即今天的濱綏線濱洲線京哈線哈爾濱鐵路局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第一個鐵路局,轄區覆蓋黑龍江省全境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齊齊哈爾設有鐵路貨車和鐵路起重機製造廠(哈爾濱車輛製造廠)。

普速線

黑龍江省之國鐵營業里程達5654.9千米,為中國鐵路通車里程最長的省份。鐵路幹線和支線以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四個城市為軸心向四周輻射,貫穿全省所有地市,一直延伸到大、小興安嶺林區和三江平原腹地,形成全省鐵路布局骨架。同時,通過國際、國內幹線外接俄羅斯、朝鮮、蒙古,內聯吉林、遼寧和內蒙古並與全國鐵路網相連接。全省主要鐵路線有京哈線濱洲線濱綏線濱北線綏佳線牡佳線牡圖線平齊線通讓線齊北線林密線佳富線福前線等。其中濱洲線濱綏線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成為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哈線平齊線通讓線牡圖線等則與相鄰省區聯通,接入全國鐵路網。

高速線

Thumb
哈大高速鐵路所使用的CRH380BG高寒綜合檢測車
  • 哈大客運專線:是中國東北地區首條高速鐵路,設計運營時速為350千米/時,於2007年8月23日開工,並於2012年12月1日正式通車。該線貫穿東北三省,連通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和東北最大港口大連,是世界首條運行於-40℃高寒地區的高速鐵路[44],也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45]哈爾濱西站瀋陽北站段同時為京哈客運專線的一部分。
  • 哈齊高速鐵路:設計運營時速250千米/時(預留300千米/時提速條件),於2009年11月30日開工建設,並於2015年8月17日通車[46]。該線連通黑龍江省內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座重要工業城市,是黑龍江省第一條省內城際間客運專線[47],也是中國目前運營中的高鐵線路位置最北的一條。
  • 哈牡客運專線:設計運營時速250千米/時,連接哈爾濱市與牡丹江市,正線長度293.2公里[48]。該線於2014年12月15日開工,2018年12月25日建成通車,並與改建後的濱綏線牡綏段相連接[49][50][51]
  • 哈佳鐵路:設計運營時速200千米/時,連接哈爾濱市與佳木斯市,線路全長343公里[52],於2014年6月30日開工建設[53],已於2018年9月30日正式通車。[54]
  • 牡佳客運專線:設計運營時速250千米/時,連通黑龍江省東部牡丹江、雞西、七台河、雙鴨山、佳木斯5個地級市,全長374.922公里,其中新建線路370.890公里[55]。該線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建設,2021年12月6日建成通車[56]
  • 哈伊高速鐵路:設計運營時速250千米/時,連接哈爾濱市、綏化市和伊春市,線路全長300公里。全線分兩段建設,哈爾濱-鐵力段於2022年9月29日正式開工建設,鐵力-伊春段已於2021年5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10月建成通車[57][58]

已通車的哈大客專、哈齊客專、哈牡客專、哈佳快鐵、牡佳客專,以及在建的哈伊客專等高等級線路,共同構成黑龍江省「十字加環線」的高速鐵路網絡,覆蓋全省大部分地級以上行政區域和人口稠密地區。

公路

黑龍江省公路總里程為162,464公里(截至2014年)。全省現有國家高速9條,國道8條,省道35條(其中地方高速路6條),縣道220條,鄉道4408條,村道13796條,專用公路6012條[59]。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300公里,居東北三省之首[60]。全省13個地市級行政區均和省城哈爾濱有國家高速公路連接。

Thumb
黑龍江省高速公路網

途徑黑龍江省的國家高速公路有:

此外還有黑龍江省屬高速公路建虎高速雞虎高速前嫩高速綏北高速北富高速密興高速嫩泰高速依七高速)等,成為各區域間的交通幹線。全省各市、縣、鄉均有公路相連。

水運

Thumb
黑龍江江面

黑龍江省內河通航里程達5528千米,現有直營客運航線9條,以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為骨幹,哈爾濱港、佳木斯港為樞紐的水運網貫穿全境。主要航線有:

  • 松花江航線:是黑龍江省水運主幹線,每年5-11月通航。
  • 黑龍江航線:是中國最北部的內河航線,在同江和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與松花江、烏蘇里江航線相接,冬季封航。
  • 烏蘇里江航線:是中國最東部的內河航線,也是中俄界河航線,冬季封凍。
  • 嫩江航線:以運輸煤炭、木材、糧食等貨物為主,沿線經嫩江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等港口。

海運部份,自2007年起,黑龍江國內貿易貨物可通過綏芬河出境,經俄羅斯的海參崴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港、納霍德卡港中轉,再運至上海、寧波、黃埔。[61]

航空

省內有兩座國際機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三座國內機場齊齊哈爾三家子機場薩爾圖機場佳木斯東郊機場,航線通往全國重要城市和境外城市。支線機場數量居國內前列,覆蓋雞西、伊春、加格達奇、漠河、建三江、大慶等地;綏芬河市有中國首個民營機場。據2016年統計,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居東北三省之首。

文化

Thumb
哈爾濱文廟大成殿

參見:黑龍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全省共有2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飲食

飲食以東北菜為主,當地特色有雞西冷面、哈爾濱紅腸、克東腐乳、得莫利燉活魚、鏡泊湖全魚宴、同江赫哲族生魚片、大慶坑烤等。

人物

宗教

Thumb
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
Thumb
齊齊哈爾聖彌勒爾教堂
Thumb
黑河清真寺
Thumb
卜奎清真寺
Thumb
哈爾濱極樂寺

黑龍江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其中,由於歷史原因,黑龍江省的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息息相關。黑龍江省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築:

道教

  • 齊齊哈爾關帝廟
  • 綏化慈雲宮
  • 尚志太和宮
  • 鐵力太聖宮
  • 雙城無量觀
  • 阿城海雲觀
  • 齊齊哈爾市萬善宮

佛教

  • 齊齊哈爾大乘寺
  • 牡丹江圓通講寺
  • 佳木斯水源山佛光寺
  • 哈爾濱極樂寺

亞伯拉罕諸教

東正教

天主教

新教

伊斯蘭教

  • 哈爾濱道外清真寺
  • 卜奎清真寺
  • 牡丹江清真寺
  • 佳木斯清真寺
  • 依蘭清真寺

旅遊

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其他

教育

Thumb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黑龍江省唯一一所入選985工程的高校,圖為該校主樓

截至2016年末,黑龍江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7所,普通高校82所,成人高校2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37所,普通高中372所,普通初中1451所,普通小學1979所,幼兒園5720個[62]

高等教育

黑龍江省有1所985工程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和3所211工程高校(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政治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委員會 ...
黑龍江省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黑龍江省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黑龍江省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省長 主席
姓名 許勤[63] 梁惠玲(女)[64] 藍紹敏[65]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蘇省連雲港市 湖北省宜城市 廣東省大埔縣
出生日期 1961年10月(63歲) 1962年8月(62歲) 1964年1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1年10月 2022年1月 2022年12月 2023年1月
關閉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