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信仰
盛行於台灣的民間宗教,揉合佛道儒三教、原住民信仰、漢人民間信仰等數種不同元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民间信仰是台湾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信仰,包括揉合华人民间信仰“道、释、儒”三教合流的汉人移民信仰,也包括在地英雄名人神格化,也包括王爷千岁信仰,以及台湾原住民的祖灵信仰,前者随着闽南、粤东移民由华南地区渡过台湾海峡东来,于台湾落地生根,逐渐产生具有本土风格的民间信仰,但大体上仍奉祀原有华人民间信仰的神明;次者表现出台湾人充满包容知恩的情感,如供奉舍身救民的日本军人;再次者如各地有应公、万善同归,有的更分灵者众,如南鲲鯓代天府万善爷;后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而部分信仰(如阿立祖信仰)则有汉化的情形。台湾也是华人世界里宗教最兴盛的地区,台湾人口中有信仰者,持台湾民间信仰者约93%,基督教所有派系合计占4.5%,其他占2.5%。[1]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
起源
闽粤移民渡海来台时,大多迎请海神或故乡地方神祇之分灵嗣奉。由于移民渡海需面对莫测的海象变化,到台垦殖后,因水土不服,瘟疫四起,又须与台湾原住民族及不同的垦殖团体相互械斗,争夺土地、水源、商业利益等等,又时常危及生命财产,分灵而来的原乡神祇,成为移民的心灵寄托,而信奉同一神明也产生了同乡之间的意识形态认同,渡海来台的海神、乡土神、瘟神(王爷)等信仰,并逐步发展为无所不能的地方守护神。
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护神外,也有因为各种职业不同,而奉祀不同职业的保护神。另外主要源自道教、本来流行于泉漳一带的正一派、闾山派道教来台后,经过一段时间与佛教、儒教掺合,逐渐变成民间的传统信仰及文化现象,与只求个人与家庭之“富贵财子寿”的台湾多神格“民间信仰”。
1911年《台湾私法》引《台湾府志》,列举玉皇上帝、东岳大帝、玄天上帝、天上圣母、神农大帝、保生大帝、三山国王、水仙尊王、开漳圣王、广泽尊王、注生娘娘及临水夫人、五显大帝、中坛元帅、王爷、大众爷、义民、城隍爷、福德正神、灶君、文昌帝君及魁星诸神皆属儒教。[2]1921年片冈岩的《台湾风俗志》也是承袭这种宗教观,扩大了日治时期儒教宗教的范畴。[3]
尚有一种民间信仰被专家把它归类为“儒宗神教”,因为就其信仰内容来看,大都是借着神明持笔挥鸾来阐述儒宗孔教的伦理道德教化,相容圣人、佛祖、神仙的三教合一思想,强调修身、齐家、行善、劝化;即以劝化世人,挽救人心,导正社会颓风恶习为宗旨。
至于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等虽也落地生根,成为具有台湾风格的信仰,但由于其早有完整宗教体系,非属纯信仰范畴。有的则如一贯道供奉五教圣人,将其塑像奉祀,已非原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之模式。
乡土神简表
台湾是多元族群融合的社会,除了原本台湾各族群的固有信仰以外,汉人移族方面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省籍族群,他们在移居台湾时带来了原乡的信仰,这些神祇称为乡土神。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玄天上帝、关圣帝君、观音菩萨、天上圣母(妈祖)、瑶池金母(王母娘娘)、城隍爷、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伯公)等,属于不分祖籍共同信仰的神灵,但有些地方对某一神祇特别虔诚,有乡土神的意味。
- 漳州府移民跨县信仰:开漳圣王、辅信王公、倪府总管、广惠尊王、保生大帝(原为泉州同安县信仰,之后信仰遍布整个闽南地区)、三山国王(原为广东潮州信仰。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的漳州部分地区曾属潮州管辖,辖境为漳州梁山以南,包括平和西南地区和云霄、东山、诏安全境[4],次年(592年)改隶泉州龙溪县;唐垂拱二年设立漳州,从泉州割龙溪县南界地成立[5]。而《太平寰宇记》记载潮州晚至北宋仍属广州风俗区)
- 漳州府漳浦县籍移民:古公三王
- 漳州府平和县籍移民:三坪祖师
- 漳州府南靖县籍移民:关圣帝君(不分地域,广泛信仰的神灵,南靖视为乡土神)、惭愧祖师
- 漳州府诏安县籍移民:三官大帝(不分地域,广泛信仰的神灵,诏安视为乡土神)、五显大帝
- 泉州府三邑籍移民:观音菩萨(不分地域,广泛信仰的神灵,晋江视为乡土神,晋江,又称泉安)、助顺将军(晋江)、青山王(惠安)、广泽尊王(南安)、惠泽尊王(南安)、武惠尊王(又称顺正大王、俗称红祖公,晋江青阳移民)
- 泉州府安溪、永春直隶州籍移民:清水祖师、显应祖师、三代祖师、法主真君、双忠尊王(尪公)、董公祖师、安溪城隍
- 泉州府同安籍移民:保生大帝、霞海城隍
- 泉州府同安金门移民:开浯恩主、苏府王爷[6][7]
- 兴化府籍移民:天上圣母(即妈祖,不分闽、客,汉人普遍信奉妈祖,视为海神。兴化人视为乡土神)、水部尚书
- 福州府籍移民:照天君、董真人、裴真人、扣冰祖师、开闽圣王、白马尊王、五福王爷、临水夫人、懿德夫人、威武陈将军
- 福州府马祖列岛移民:天上圣母[8]、威武陈元帅[9]、铁甲元帅[10]、五灵公、水部尚书
- 汀州府籍移民:定光古佛、伏虎禅师
- 潮州府籍移民:三山国王(潮州福佬人和潮州客家视为乡土神)、保生大帝、玄天上帝
- 客家籍移民:福德伯公(汉人普遍信奉土地伯公,客家人更视为乡土神)、三官大帝(汉人普遍信奉三界公,台湾客家人亦视为乡土神)、惭愧祖师(梅州客家)、三山国王(潮州客家)、定光古佛(汀州客家)、开漳圣王(漳州客家)、民主公王(汀州客家)[11]、五显大帝(漳州客家)、义民爷(台湾本土产生,非由原乡携入)
- 浙江台州籍移民(大陈人):威武陈将军[12]、杨府元帅[13]、阮弼真君、渔师大神、三官大帝(汉人普遍信奉三界公,台州大陈人亦视为乡土神)
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在1981年(民国70年)的统计资料,台湾寺庙所供奉的主祀神前二十名,依序为:王爷、观音、妈祖、释迦牟尼、玄天上帝、土地公、关圣帝君、保生大帝、三山国王、中坛元帅、神农大帝、清水祖师、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开台圣王、开漳圣王、城隍爷、孚佑帝君、王母娘娘、广泽尊王[14]。根据内政部2019年(108年度)的“全国宗教资讯系统资料-寺庙”,庙宇主祀神前十名,依序为:王爷、土地公、释迦牟尼、观音、妈祖、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保生大帝、中坛元帅、阴神厉鬼[15]。(阴神厉鬼为有应公、大众爷之类,其名称众多,民国70年的通志统计资料有可能未并作同一类)另外,虎爷在台湾也很常见,但大多是作为配祀神出现[16][17][18]。
在传统民家显要位置的大帧神明图像,称为“神明彩”,通常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搭配妈祖、关圣帝君、灶神、土地公,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教授李文环表示:“这几尊神明是台湾民间信仰里面最受大家供奉的神。”[19]
重大祭典与民俗活动
就信仰人口而言,台湾民间信仰是台湾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依类别分,则佛教与道教为台湾两大宗教。据美国国务院2003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全台湾有454.6万人为道教徒,其中被认定为“道教”的台湾民间信仰,应占大多数。该报告甚至于页末表示,“若将崇奉祖先、巫术、鬼神和其他神灵及动物崇拜算入此信仰,台湾民间信仰的人数更高达全国民众的八成”。大部分台湾人同时信仰佛教与道教。这种融合佛、道的民间宗教对社会生活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每逢这些节日皆有许多民俗活动传承举办着,热闹者更可达两三天甚至更久[20]。
兹列举如下(下列日期除特别标记外皆为每年农历日期):
- 正月初一:新正,为“元旦”、“岁首”,按礼俗进行“开正”、“贺正”仪式,祭拜天地众神明、列祖公妈与地基主。
- 正月初四:民家接灶神返宅。
- 正月初五:财神玄坛真君下凡日,商家多在此日迎财神、开始营业。
- 正月初六:清水祖师诞辰。
- 正月初九:天公生。(该习俗并非从北方传来,而是闽越人祭天习俗的延续,“天公”实为闽越传说中的“天帝”,民间常将其与道教的玉皇大帝混为一谈[21][22])
-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万寿日。
- 正月十五:迎厕神紫姑[23]。
- 正月十五:元宵节祭上元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临水夫人圣诞。
- 二月初二:土地公,做头牙(很多商家公司行号改在头牙宴请员工,称春酒。尾牙只有拜神而不聚餐)、济公诞辰。
-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
- 二月十五:太上老君圣诞。
-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佛诞。
- 三月初三:上巳节,祭祖,玄天上帝圣诞。
- 三月初八:辅信王公圣诞。
- 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玄坛真君圣诞。
- 三月二十:注生娘娘圣诞。
- 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各地的妈祖常有绕境活动,如白沙屯妈祖进香、大甲妈祖绕境进香、北港朝天宫迎妈祖、彰化南瑶宫妈祖徒步笨港进香、西螺社口妈徒步往朴子配天宫谒祖进香及桃园龙德宫徒步谒祖进香。
- 三月廿八:东岳大帝圣诞。
- 四月初五:清明节,国历4月5日为民族扫墓节,祭祖。
-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佛诞(俗称浴佛节)。
- 四月十二:苏府千岁千秋统一例祭日。
- 四月十四:孚佑帝君(吕仙祖)诞辰
- 四月中旬:云林六房妈过炉
- 五月初二:保生大帝升天纪念日。
- 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和祭房舍的守护灵地基主。
- 五月十八:张府道陵天师圣诞千秋。
- 六月十三:巧圣先师圣诞千秋。
- 六月十八:池府千岁圣诞千秋。
-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得道日。
- 六月廿四:关圣帝君诞辰。
- 七月初一:鬼门开。
-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大帝(三官大帝)圣诞、中元普渡、普渡公,祭典由七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诞辰。基隆中元祭。
- 七月十八:瑶池金母圣诞千秋。
- 七月廿二:法主真君圣诞千秋。
- 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圣诞千秋,民间庙宇往往会并举行送“好兄弟”活动,若无此日,则提早到七月廿九。
- 八月十五:中秋祭太阴星君、福德正神得道纪念日和祭房舍的守护灵地基主。
- 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玄天上帝、天上圣母得道纪念日,斗姆元君、九皇大帝、酆都大帝、中坛元帅圣诞千秋。
- 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 九月廿九:药师佛诞辰。
-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三官大帝)圣诞。
- 十月十八:地母至尊圣诞千秋。
- 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
- 十二月初八:释迦佛得道日。
- 十二月十六:土地公尾牙祭典日(商家于此日附近大宴员工)。
- 十二月廿四:送神日,祭送家中灶神、太岁等神归天述职(少数人在十二月廿三送神)。
- 十二月廿九或十二月三十:除夕日祭祖和祭房舍的守护灵地基主。
台湾有句俗谚,“三月疯妈祖、四月迎王爷”,其他尚有各地方神明信仰如下:
- 正月初六:三峡祖师庙清水祖师诞辰祭典。
- 正月初十:台南东山碧轩寺恭迎观音佛祖正二妈回驾碧轩寺(俗称“东山迎佛祖”)
- 正月十五:台东县天后宫、玄武堂串联台东境内各庙宇的“元宵绕境”、“炮轰寒单爷”、马祖各庙宇的元宵节摆暝
- 二月廿二:马祖西莒玉封威武陈元帅庙威武陈元帅诞辰祀典、大陈义胞威烈侯祝寿庆典[24]
- 二月底到三月初:大甲妈祖绕境进香,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全台湾最盛大的绕境,参加的人数超过百万人。
- 三月初三:南投县名间乡松柏岭受天宫玄天上帝进香潮[25],及全台各地玄天上帝诞辰祭典
- 三月十五:大龙峒保安宫、台中元保宫保生大帝诞辰祭典
- 三月十九至三月廿:北港朝天宫妈祖绕境活动
- 三月廿三:全国各地天上圣母-妈祖诞辰祭典
- 四月初十至四月十六:云林六房妈过炉,为正统妈祖庆典
- 四月十二:金门迎城隍古地城隍乔迁庆典
- 四月十五:西港庆安宫十二瘟王诞辰祭典,每三年一科的国定民俗西港刈香(俗称西港香)
- 四月廿五:三重先啬宫神农大帝诞辰绕境(俗称“三重大拜拜”)
- 四月廿六:南鲲鯓代天府李府千岁诞辰祭典
- 四月廿七:南鲲鯓代天府范府千岁诞辰祭典
- 五月初一:新庄地藏庵文武大众爷诞辰绕境(俗称“新庄大拜拜”)
- 五月初二:大龙峒保安宫、台中元保宫保生大帝飞升祭典
- 五月初六:淡水清水岩祖师庙清水祖师绕境(俗称“淡水大拜拜”)
- 五月十三:大稻埕霞海城隍庙“霞海城隍祭典”
- 六月十八:南鲲鯓代天府池府千岁诞辰祭典
- 六月廿四:大溪普济堂关圣帝君圣诞绕境(俗称“大溪大拜拜”)
- 七月初十:三条仑海清宫阎罗天子包公祖庙渡台纪念日
- 七月十五:虎尾中元文化祭。新竹都城隍庙晋封威灵公新竹都城隍爷奉旨赈孤绕境(“竹堑中元城隍祭”)
- 七月廿一:客家义民节
- 七月三十:头城抢孤,恒春抢孤
- 八月初一:嘉义城隍庙敕封绥靖侯夜巡诸罗城绕境(“嘉义城隍中元祭”)
- 八月:东港东隆宫迎王平安祭典
- 八月十五:南鲲鯓代天府朱府千岁诞辰祭典
- 八月廿三:田都元帅圣诞庆祝活动
- 九月初九:新营太子宫高雄三凤宫太子元帅诞辰祭典、马祖天后宫妈祖升天祭
- 九月十五:南鲲鯓代天府吴府千岁诞辰祭典
- 九月中旬:西螺福兴宫太平妈天上圣母秋季绕境、五十三庄天上圣母螺阳迎太平
- 九月廿八:八吉境五帝庙华光大帝圣诞、各地华光大帝圣诞庆祝活动
- 十月廿二:艋舺青山宫灵安尊王绕境(俗称“艋舺大拜拜”)
- 十一月初一:东港东隆宫温府千岁诞辰祭典
- 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佛诞、佛教寺院佛七、念佛法会
- 十二月廿三:台南东山碧轩寺恭送观音佛祖正二妈回火山碧云寺过年(俗称“东山迎佛祖”)
创造神
职业守护神
海神信仰
观音信仰
王爷信仰
- 五府千岁(例如南鲲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南厂保安宫)
- 五年千岁(例如马鸣山镇安宫)
- 七府千岁(例如南厂水门宫)
- 五福千岁
- 三山国王
- 萧府王爷(例如堑港富美宫)
- 李府千岁(例如过沟建德宫)
- 池府千岁(例如新竹池和宫、虎尾德兴宫、十二佃南天宫)
- 吴府千岁(例如北埔福安宫)
- 朱府千岁(例如后龙太龙宫)
- 范府千岁(例如南厂范王府)
- 吴府二镇(例如南厂保安宫、南厂水门宫)
- 温府千岁(例如东港东隆宫)
- 黄府千岁(例如台南南沙宫)
- 包府千岁(例如三条仑海清宫、台南南沙宫)
- 苏府千岁(例如金门伍德宫)
- 谢府千岁(例如林园区广应庙)
- 邢府千岁(例如树林彭厝镇安宫)
- 朱雷殷府三千岁(例如佳里金唐殿)
- 叶朱李府三千岁(例如喜树万皇宫、湾里万年殿)
- 张李莫府三千岁(例如五条港安西府)
- 苏府七王爷(例如东港镇海宫)
- 古公三王(例如二结王公庙)
恩主公信仰
扶鸾体系
- 关恩主(关圣帝君,例如行天宫、行修宫、大溪普济堂、礁溪协天庙)
- 吕恩主(吕仙祖,例如指南宫、镇南宫、觉修宫)
- 岳恩主(岳武穆王,例如碧霞宫)
- 王恩主(王天君,例如唤醒堂)
- 张恩主(司命灶君,一般奉祀于民宅,或者从祀,主奉的庙宇较少,例如宜兰开基灶君庙省民堂、新竹广圣宫)
开拓之恩
财神信仰
瘟神信仰
高僧信仰
祖先崇拜
孤魂信仰
自然万物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四方四象、四季日夜、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龙虎狐蛇、金石古物
宗教圣人
一般民间庙宇多可见同时供奉“三教圣人”或三教教主,即至圣先师(儒教)、释迦牟尼佛(佛教)、太上老君(道教)。此处宗教圣人,少有其他外来宗教如亚伯拉罕诸教的圣人,如 摩西、耶稣、穆罕默德等。但极少民间庙宇会祭祀这些一神教的神灵或圣人,因为他们一神教的信仰只能够信一个神,且无法包容或接受多神信仰。
蒋公信仰
台湾有几座宫庙供奉蒋中正,有信众把他尊称为“蒋公王爷”或“中正星君”。其中,新北市淡水的魁星宫,供奉一尊“蒋公中正天尊”,神像辨识度颇高。彰化县花坛金墩城隍庙于1975年开始供奉蒋公神位,称为“中华禅师”。高雄市蒋公感恩堂,由观世音菩萨作为庙内主神,蒋公则移至左侧。高雄市蒋公报恩观一楼供奉蒋公铜像,两二楼供奉家乡的阮弼真君、渔师大神与三官大帝。新竹县宝山玖龙宫“老总统出巡”,身穿汉服军装持宝剑。新竹市天宏宫,正殿供奉一尊高3米的蒋公立像,顶上并悬挂“大中至正”匾额。桃园市龟山区的灵云寺哲学庙供奉一尊高2.5米的蒋公立像[31][32][33]。
其他
- 朱一贵
- 林太师公:明朝政治人物,晚号云山居士。(例如大里永隆宫、草屯林太师庙等)
- 威武陈元帅:台湾大陈人、马祖人所供奉。
- 曹公:清朝政治人物,曾率领士兵乡勇在台湾击退英国船舰,供奉于曹公庙。
- 白佛主公(台东天官堂)
- 如意娘娘(富冈海神庙):台湾大陈人所供奉。
- 开兰三大老(杨廷理、翟淦、陈蒸):供奉于宜兰市昭应宫。
- 台湾义民信仰、义民爷
- 日本王爷(义爱公)
- 飞虎将军
- 万淇将军:直升机在执行玉山补给任务时坠落,与关圣帝君有缘,受封将军与神明共享香火。
- 八宝公主(又称荷兰公主,荷兰公主庙位于屏东恒春)
- 大梵天王,俗称四面佛,多为泰国传入之信仰。
- 象神,又称象鼻财神,多为泰国传入之信仰。
- 辩财天
- 李师科,新北市新店区无天禅寺供奉其塑像。民间传说要中乐透彩,得先拜李师科;也传说,抢匪下手前会上山膜拜。
- 日本籍土地公,在宜兰冬山乡太和村十三份坑。耆老村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林三武郎生前帮猪配种经常不是一次就成功,都会说“摸一盖”(日文:再一次),后来当地还流传“小林桑牵猪哥”歇后语,意思就是“再来一次”。
- 林先生庙,传说帮助施世榜建成八堡圳的林姓人士。
- 阿弥陀佛碑,如溪墘厝阿弥陀佛碑与大林阿弥陀佛碑,在信仰上有镇摄、安抚鬼魂的作用。
- 畜魂碑,源自日本的动物慰灵碑,用以纪念因人类而牺牲生命之动物的灵魂。
- 菁埔夫人,源自云林县口湖乡下寮仔的在地传说。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