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泽尊王

閩南及臺灣民間信仰神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澤尊王

广泽尊王闽南语Kóng-te̍k Chun-ông),又称保安广泽尊王郭圣王翘脚仔神圣王公、相王公、钱太保,本名郭忠福,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位神明,具有翘右腿、垂左腿的独特形象。广泽尊王生前是五代时期福建南安的一位牧童,蜕化成神,之后屡屡显灵,成为南安当地的乡土守护神,其信仰更从南安扩及整个闽南,又随著移民迁徙而传播到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颇具影响力。光绪年间编撰的《凤山寺志略》和《郭山庙志》对广泽尊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事实速览 广泽尊王信仰(南安),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广泽尊王信仰(南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分类民俗
序号4-46
登录2011年
关闭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广泽尊王
繁体字廣澤尊王
简化字广泽尊王
关闭
事实速览 保安广泽尊王, 繁体字 ...
其他称呼
保安广泽尊王
繁体字
简化字广
郭圣王
繁体字
简化字
关闭

生平

Thumb
陶制广泽尊王神像

广泽尊王本名郭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生于后唐同光年间,诞辰为二月廿二,全家世代居住于郭山脚下。[1]郭忠福从小就十分孝顺。他在清溪(今泉州安溪)为杨家放羊,会突然思念双亲,便跑回南安家中侍奉父母。父亲去世后,因为家中贫困,没钱买地安葬,所以郭忠福放羊时总是非常伤心。一位堪舆师觉得他很孝顺,便向他指出一块吉地。郭忠福便向杨家老人求告,将父亲安葬在那里,之后就回到老家,专心侍奉母亲。[2]

又有民间传说,郭忠福父亲早逝后,母亲在杨家当佣人,郭忠福则为杨家放羊。杨家请堪舆师(一说名为崔芸)来选择墓地位置,却不小心怠慢了堪舆师。而郭忠福母亲对待堪舆师十分恭敬,于是堪舆师问她,丈夫是否已经安葬,得知还没有后,又问她,想要后代做“一朝天子”,还是享受“万代封侯”,母亲选择了后者。堪舆师便告诉她:羊圈底下就是风水绝佳的葬处(羊棚蜈蚣穴),你把丈夫的遗骨碾碎,明天早上给我送早饭时,你趁机把骨灰撒到羊圈里,然后带着儿子离开,看到有和尚戴着做的斗笠骑着人,就停下来。郭忠福与母亲离开杨家后,路遇大雨,看到有僧侣用铜钹放在头上挡雨,有牧童躲在牛肚子底下避雨,便选在那里居住。[3]

到十六岁那年,有天,郭忠福突然带着葫芦、手持佛经,登上郭山山顶,坐在古藤树上,玩伴抬头看郭忠福双脚盘坐、面色通红,向前问郭忠福:“你面有难色且面色通红,一切安好?”郭忠福则令玩伴快快去通知其母,郭母赶来时,伸手拉他的左腿,因此后来塑像的人们都将他的形象塑造为右腿盘起、左腿下垂的样子。[4][5]

圣诞千秋在农历二月廿二日、得道纪念日在农历八月廿二日

显灵和敕封

郭忠福蜕化升天后,便时常在梦中显灵,于是乡人就在郭山上为他建立了将军[6]

宋代建炎四年,有汤姓土匪率众四处劫掠,逼近乡里。一天下大雨,河水上涨,郭将军显灵,身穿白衣、骑白马,诱导匪贼渡河,结果许多人溺死,乡里因此得以保全。绍兴年间,有乡人到行都临安去,随身携带着供奉郭将军的。恰逢皇宫失火,郭将军显灵,挥动白色的旗帜,将火熄灭。因此,南宋官方对其进行敕封。[7]

宋代时,郭将军获敕封三次,有三份敕书留传,但都在明代乱入侵中毁于火灾[8][9]有准确纪录的是《宋会要辑稿》中所收录的,绍兴年间,先获赐庙额“威镇”,后获封忠应侯[10]根据史料和宋代敕封典制,三次敕封后的封号较可能为忠应孚惠广泽侯[a],而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很可能是民间的私谥。[12]:12-13

清代,广泽尊王开始更加频繁地显灵。咸丰三年,厦门同安等地有小刀会起事,波及南安,当地官绅受广泽尊王托梦传授机宜,顺利平事。同年,林俊领导红线会起事,攻入永春州城,这时城北山上忽然出现大量兵士和郭姓军旗,城内官兵见到后士气高涨,很快收复城池。同治七年,谢险在永春德化交界一带准备起事,地方官员始终捉不到人,于是上郭山祷告,很快就将其逮捕。同治九年,广泽尊王因以上“御灾捍患”事例,加封“保安”二字,全称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13]

家庭

妙应仙妃 

据说,郭忠福生前,有一位黄姓女子许嫁给他。郭忠福蜕化升天后,有一天黄姓女子走进郭将军庙中,忽然仙逝。乡民于是为她塑像祭祀,后获封为妙应仙妃。[14][15]

十三太保/十三圣王

十三太保/十三圣王,在台湾的说法是保安广泽尊王与妙应仙妃的十三个儿子,或是尊王的分身。

神储说

据传广泽尊王与妙应仙妃结婚后,每当夜里传出婴儿哭泣声,隔天就会看见地上的铺石如妇人怀胎般的隆起,于是庙祝采石塑像,称为太保,造形采取广泽尊王之形貌,在《凤山寺志略》与《郭山庙志》[b]中均有记载:“乡人夜间,每闻庙中呱泣声,比明入视,得泥堆,遂塑像为神之储,至今凡十三太子,散处崇祀,威镇庙所奉为长男,自宋己然。”[16]

分身说

泉州南安祖庙的说法则倾向于太保应为广泽尊王的分灵,如第一个分灵出去的,称为大太保/大圣王,以此类推至十三太保/十三圣王,分镇于南安各地。

综上所述,广泽尊王十三太保/十三圣王在台湾的信仰非常广泛,太保基本上等同广泽尊王,而外型亦与郭圣王如出一辙。

侍从

广泽尊王的部将有崇德尊侯、显佑尊侯、黄太尉、陈钦差、持剑童子、捧印童子、舍人公。 [17] [18]

传播

Thumb
新加坡水廊头凤山寺
Thumb
泰国普吉府网寮凤山寺
Thumb
香港广泽尊王王慈善会在举办活动

广泽尊王信仰始于福建泉州南安。2011年,南安“广泽尊王信俗”进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

清代,由于广泽尊王在泉州禳除瘟疫鼠疫,其信仰逐渐扩大到闽南各地。[20]而随著南安闽南各地移民旅居海外,广泽尊王信仰也随之风行,台湾新加坡砂拉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美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有供奉广泽尊王的庙宇。[21]

台湾闽南移民众多,广泽尊王信仰相当兴盛,尤其集中在泉州籍移民较多的地区,知名庙宇如诗山凤山寺屏东万峦保王府台南五条港南势街西罗殿台南六合境柱仔行全台开基永华宫鹿港德兴街凤山寺高雄蚵仔寮通安宫云林土库凤山寺等,其中台南市为全台广泽尊王信仰最密集的地区。[22]:28-29新加坡凤山寺始建于道光丙申年(1836年),1907年迁至现址,为新加坡国家纪念古迹英语List of national monuments of Singapore保留建筑物,其规制完全模仿南安诗山凤山寺。[23][24]香港北角的开元禅寺供奉广泽尊王,每年农历二月廿二举办神诞活动,并以“广泽尊王诞”之名入选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25]

广泽尊王信仰在移民社会中起到了团结社会网络和连结海内外华人社区的作用。广泽尊王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福利中心,为泉州南安移民和其他华人群体提供经济援助、丧葬费用、医疗甚至教育服务。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社区通过广泽尊王信仰网络进行跨地区的交流,在谒祖进香的同时,知识、财富等资源也一同流动,移民和故土之间的感情由此得以维系。如新加坡水廊头凤山寺曾是当地南安裔华人唯一的公共机关,行使著会馆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则成为当地南安裔华人“抗日爱国”募捐活动的基地。[26][27][21]

庙宇

兹举下列具地方历史性质、主祀广泽尊王之庙宇:

中国

香港

台湾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全马总共有122间奉祀广泽尊王为主神的庙宇。

  • 槟城麒麟岭凤山寺
  • 吉打双溪大年凤山寺保安殿
  • 吉隆坡甲洞天灵宫
  • 槟城峇东凤山寺灵应堂
  • 吉隆坡增江北区凤山寺
  • 吉隆坡增江龙山宫
  • 马六甲干冬凤山宫
  • 槟城湾岛尾凤山寺
  •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山云宫
  • 吉打五通财坛
  • 槟城柴埕凤山宫
  • 槟城姓郭桥头凤山宫
  • 槟城天灵殿
  • 槟城净显宫
  • 槟城凤武宫
  • 槟城清凤坛
  • 槟城乔治市明显宫
  • 槟城天灵宫
  • 槟城高渊凤山寺
  • 槟城凤山坛
  • 槟城凤山寺龙凤宫
  • 槟城北赖才能园凤山寺东旺宫
  • 槟城北海甘榜孟加里凤山殿
  • 雪兰莪加影凤山寺
  • 霹雳安顺福顺宫
  • 雪兰莪适耕庄广泽尊王坛
  • 砂拉越古晋花香街凤山寺
  • 雪兰莪巴生直落玻璃凤山寺公会
  • 森美兰波德申芦骨凤山寺
  • 槟城大路后龙凤宫
  • 雪兰莪巴生加埔路二支凤山寺
  • 雪兰莪巴生港口凤山寺
  • 槟城大山脚山脚镇进达园龙凤宫
  • 槟城跑马园凤凰宫
  • 柔佛凤山寺圣法堂

参见

备注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