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北斗七星第一至四顆星的道教神化形象,統稱斗魁或璇璣,與文昌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等合稱「五文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魁星,或称奎星,原指奎宿[来源请求],后指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星为斗魁,另三星为斗杓。
另一说指魁星是离斗柄最远的星天枢。
魁星之星君(星神)被认为是主宰文运之神,尊称为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又与文昌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关圣帝君合称“五文昌”,为文人所敬奉。
汉代纬书《春秋运斗枢》指出“魁”即为北斗七星中的第一至四颗星,也称为“斗魁”。《春秋文耀钩》又以:“玉衡属杓,魁为旋玑”,将璇玑释为北斗魁四星,玉衡释作杓三星。[1][2][3]四星之资料列表如下:
也有一说指“魁,斗之首”,认为魁星只是指北斗中的第一颗星天枢。
因为魁星“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故魁星之神被认为能主宰文运,尊称“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
此神祇之形象貌似鬼,以脚踢斗。民间的魁星塑像,右脚踩鳌头(象征中第),左脚踢起星斗,手握笔,身体动感十足。[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此形象是后人改“奎星”为“魁星”后,根据“魁”的字形所创造。[4]
许多地方会建筑文昌阁以祭祀魁星及文昌帝君,此外亦常见于各地的文昌宫、文武庙中,例如台北文昌宫、新庄文昌祠、台中南天宫、高雄文武圣殿等。
主祀魁星之处所如下
文魁星、文曲星、文昌星在民间经常混同,不过在宗教中魁星是鬼面踢斗的大魁星君,文昌星神则为文人打扮的文昌帝君。
天文学上的“文曲”是北魁斗中第四星天权的古名[6](英文名:Megrez δ,大熊座第六十九号星δ星);“文昌”则是三垣二十八宿中紫微垣的一个星官,有星六颗,如半月形(见图片左边),列在北斗魁前(因此有“魁星踢斗”之说),分别象征六个政府部门或官员,分别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按西方星座的画分,这六星均属大熊座。
文昌二 | 大熊υ | 文昌二 |
文昌三 | 大熊φ | 文昌三 |
文昌四 | 大熊θ | 文昌四 |
文昌五 | 大熊15 | 大熊座15 |
文昌六 | 大熊18 | 大熊座18 |
由此看来,文曲、文昌和魁星实各有所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