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致力使台灣成為獨立於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主權國家的政治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独立运动(台湾话:Tâi-oân to̍k-li̍p ūn-tōng),简称台独运动、台独(台湾话:Tâi-to̍k),是主张台湾成为正常国家及独立之主权国家的政治运动,其核心理念为解除任何外来政权对台湾的统治,包括质疑1949年迁台的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台湾之合法性,通过制定新宪法、将国号“中华民国”更名为“台湾”或“台湾国”等方法,最终建立属于全体台湾人的主权国家[1]。其主要通过台湾民族主义、台湾本土化运动[2]、台湾正名运动[3]、去中国化[4]、推行民主化、强调台湾主体性等方式表现。
台湾独立运动依照理论与目标的不同,可细分为传统独派、台独左派等流派;另有概念类似的政治主张为“华独”或“独台”,他们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认为现时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是“事实独立”之主权国家,而传统的台独运动推动者不认同此类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将各种认为台湾拥有独立主权的主张一律归类为“台独”,较台独运动的定义更为广泛;在这定义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海峡两岸互不隶属”等基于台湾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论述,均被概括纳入“台独”的范畴内。
台湾独立运动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谋求两岸统一者,包括支持中华民国者、或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者,尤以后者阻力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其拥有台湾主权,对于台独运动抱持反对态度,并将支持台湾拥有独立主权者视为“台独分离主义”,实施经济施压与武力威吓[5][6][7];台湾内部则有所谓的“统派”。台独运动若成功推行,在国际上除须与美国、日本两大国家建立互信的“美日台安保条约”[8],如何解决台湾内部在国家认同与意识形态上的多元与矛盾(统派、华独、自然独、维持现状等)也是一大难题[9][10]。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台湾独立运动最初起因于日治台湾的殖民统治,台湾独立运动家诉求殖民地脱离殖民母国日本的统治独立自治。[11]台湾日治时期的台湾独立主张,曾经获得毛泽东的支持,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著作中,毛泽东被问及战后领土议题时表示:“当我们收回中国的失地,达成独立以后,如果朝鲜人民希望挣脱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枷锁,我们将热烈支援他们争取独立的战斗。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台湾。”[12]
战后台湾人则因为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等政治案件以及动员戡乱体制,对中国国民党政府体制产生不信任,此外战后台湾领土归属因中国内战搁置对日和约签署以及同盟国军事占领因素,导致主权状态不明,因此台独运动者主张中国国民党主持的中华民国政府缺乏国际法上统治台湾的合法性,诉求同盟国与联合国重新托管介入,推翻国民党在台政权,民族自决建立新的台湾政权。[13][14]来自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支持,延续到了战后初期,在二二八事件后《解放日报》刊载了毛泽东的广播谈话内容:“我们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完全支援台湾人民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斗争。我们赞成台湾独立,我们赞成台湾自己成立一个自己所要求的国家。”[15][12]
现状由于中华民国台湾化与总统民主化选举,台独运动者多数不再否定中华民国统治台湾的合法性,而是默认台湾主权确定归属于中华民国台湾,以修订宪法促进国家正常化,变更国家领土主张,以及国号、国旗、等国家象征符号为台湾独立运动的主要诉求。[13]
由于当下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一个中国”政策,无法与皆主张自身为“中国”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时建交,因为中华民国联合国2758号决议被联合国驱逐,大多数国家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合法代表,因此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数量大幅减少,中华民国在国际现状上,只有12个邦交国。台独支持者认为仅能实质统治台湾的中国政体在外交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夺中国代表权不切实际,台湾政体因此必须成为代表台湾的正常独立国家,以“台湾”的身份参加国际组织,并且以台湾名义与他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从而取得平等的国际地位。
部分台独运动者认为,台湾独立建国有助于台湾脱离中华民国体制带来的国共内战威胁,并且削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台湾的正当性。[16]
广义的台独意味着否定中国政权对台湾的主权宣称,包括拒绝中国台湾式政治修辞,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台湾等华独维持现状路线,以及认为台湾应该变更宪法以“台湾国”、“台湾共和国”、“台湾民主共和国”或“福尔摩沙共和国”等类能彰显台湾主体性作为国号的台湾民族主义路线。狭义的台独主要是宪法及政治体制层次的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将修改中华民国国号、《中华民国宪法》等行为称之为法理台独。[17]
法理建国派主张台湾的主权未定,中华民国不拥有台湾岛与澎湖群岛的主权,而是台澎的代管政府。[18]此派认为台湾没有从中国(包括中华民国政权所欲代表的国家——即国号为中华民国的中国)或任何国家分离独立的问题,只存在何时要行使自决权建国、成为主权独立状态的问题;诉求台湾以住民自决的方式建国,通过国际法法理被正式承认为主权国家。建国程序分为三大步骤:中华民国宣布终止代管、台澎住民自决建国、代管事务之清算与整理。[19]
此流派推动者主要为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连线,并于2019年6月30日成立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修宪正名派诉求“修宪、正名、独立”,亦即在宪法层面上与中国彻底脱钩,反对与中国在政治上合并。他们获得民主进步党、时代力量、绿党、台湾基进[20]的部分人支持;虽然他们不否定现有的中华民国政权,但仅认定已经取得在台湾的事实独立,因为与历史挂勾而没有独立事件做依据,因此国际便不能参与,需要体制内进行改变,以明确形式(如公投)从中华民国切割出去,达成法律上的台湾独立(即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并申请加入联合国。
修宪正名的目的包括了:
2010年前总统李登辉是该方案的支持者之一。他指出,希望有能力的人出来制定台湾本身的宪法,终结“中华民国”并建立“台湾国”。[22]
2020年,中国时报报导民进党在过去1年,部分深绿人士提出3件涉及台独的修宪案,分别是蔡易余提出的“删除国家统一”案、“剔除西藏、蒙古为我国固有之疆域”案,及陈亭妃提出让“台湾”正式为宪法文字的“国家正常化”案。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指出,面对世界变局,两岸局势多变,不能有任何挑衅,对于涉及变更领土、国号等议题,民进党不会走极端。显示即使是台独派系内,也对修宪风险较大的行为存在难以达成的共识[24]。
在1990年代修宪与总统直选后,支持台湾独立的比例缓步微升、且通常稳定地高于支持统一的比例,但均低于支持维持现状的比例。
民主进步党于2012年3月29日公布针对全国20岁以上具投票权公民所做的民意调查(依内政部2012年1月份人口统计资料,具95%信心水准,抽样误差约为±2.73%),结果显示:[25][26][27]
而在2013年10月30日TVBS公布的统独立场民调显示:[28]
若进一步询问民众,两岸关系只能有一种选择时,
国外常使用民进党支持率来等同支持台独的数据,但支持民进党未必等于支持台独。况且民进党因为政治、社会、经济、法理以及民意等诸多因素,以及党内部分人士的观念转变,加上为免刺激中国大陆,已较少积极宣传台独的主张,对此以“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来解释。另一方面,七成至八成的人民支持广义维持现状。
民意调查本身常出现因样本母体的取样问题,造成在同一时期由不同立场的单位所进行之调查,呈现出结果相异的状况,亦即所谓“机构效应”。例如2006年:
即使是由具有官方色彩的机构所进行之调查,结果也会因当下的社会气氛及其他种种因素而可见不同程度的波动。
故一般而言,广义维持现状仍是台湾人民在解除戒严后基本且稳定的民意趋向。基本上不管泛蓝(国民党与亲民党)或泛绿支持者(民进党与台联)的想法都趋于台湾(或中华民国)的前途(独立或统一与否)应交由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民决定(参见陈水扁的废统言论以及马英九的尊重人民的台独选项)。
根据2006年2月12日国策研究院文教基金会“国内民众对废除国统纲领之看法”民意调查显示:
“台湾前途应由台湾人民自行决定”的支持度至少接近八成;[32]但支持台湾前途由台湾人自决的人,很明显包括支持统一者和继续维持现状者,而他们支持统一的前提是经由台湾人民同意、并以两个国家或对等政治实体谈判的形式统一,而非只应中国大陆要求就必须统一或所谓一国两制的“投降式统一”。持有此类看法的人士在极端中国民族主义人士眼中也被归类为“台独”支持者。
2014年12月,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公布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倾向台湾独立的比例达到23.9%,是1994年以来的新高纪录。在此次调查中,民众认为先维持现状再决定的比例达到34.3%,支持永远维持现状的人占25.2%。政大选研中心主任陈陆辉认为,支持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从2008年以来持续成长,代表马英九总统“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赢得人民的支持。
2016年5月16日,政大选研中心特聘研究员陈陆辉与杜克大学政治系教授牛铭实在《联合报》公布由政大选研中心与杜克大学共同执行的“台湾民意与国家安全”问卷调查历年结果。先以“大陆攻台因素是否影响支持台独”区分为“铁杆台独”和“条件台独”。发现在“铁杆台独”的民众中,有四成七认为即使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也不会攻打台湾;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有七成认为美国会出兵帮助台湾,七成三认为大多数的台湾民众会抵抗。至于“条件台独”者,有两成八认为即使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不会攻打台湾;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有六成二认为美国会出兵援助,认为台湾民众会抵抗的有六成三;对于自身在开战后的选择,铁杆台独者中有两成六表示顺其自然、两成六表示要从军抵抗、一成四表示要出国逃避,也有接近两成二没有表示具体意见。条件台独者中,有接近三成三表示顺其自然、两成三表示要出国或逃避,另有约两成没有表示具体意见。至于那些不支持台独或不表态的民众,多数认为,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会攻打台湾,美国不会帮忙,台湾人民也不会英勇抵抗。[33]
2020年7月,政治大学民调中心调查“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34]。
2021年10月,联合报年度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35]
2022年8月,台湾民意基金会《佩洛西访台、中国军演与台湾民意报告》(2022年8月16日)显示:[36]
《台湾关系法》(英语:Taiwan Relations Act,缩写为TRA)1979年4月10日生效。该法律目的是协助维持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与稳定,并授权继续维持美国人民与在台湾人民间之商业、文化及其他关系,以促进美国外交政策。
《台湾旅行法》(英语:Taiwan Travel Act)2018年3月16日生效。该法案的目的是要求美台双方保持足够的高层官员交流。
《中华民国宪法》之前身五五宪草所胪列之中国疆域,及于蒙藏,但并未包括台湾在内。台湾当时属日本领土。
《中华民国宪法》制定时台湾已由中华民国管辖,代表人民制定宪法的制宪国民大会及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均有台湾省代表,第二届国民大会的修宪则只有台湾地区选出的代表。
《中华民国宪法》内有关中华民国主权之条文:
《中华民国宪法》内有关中华民国领土之条文:
此外,《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除了民国八十三年(1994年)第三次修宪外,历次条文都曾提到台湾省:
-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民国80年)(1991年)第一次修宪条文第三条以及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民国81年)(1992年)第二次修宪条文第三条:
- 监察院监察委员由省、市议会依左列规定选出之,不受宪法第九十一条之限制:
- 一、自由地区台湾省二十五人。
- 前项第一款台湾省、第二款每直辖市选出之名额及第四款各政党当选之名额,在五人以上十人以下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十人者,每满十人应增加妇女当选名额一人。
-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民国86年)(1997年)第四次修宪条文第九条:
- 台湾省政府之功能、业务与组织之调整,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
依《中华民国宪法》之原有规定,变更领土及宪法之投票理应由中华民国国民大会通过才生效。但在废除国民大会后,此权力已转移至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民国93年立法94年公布)(2004年立法2005年公布)第七次修宪条文
- 第一条 (人民行使直接民权):
- 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于立法院提出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经公告半年,应于三个月内投票复决,不适用宪法第四条、第一百七十四条之规定。
- 第四条 (立法委员)
-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经全体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全体立法委员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提出领土变更案,并于公告半年后,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不得变更之。
- 第十二条 (宪法修正案之提出)
- 宪法之修改,须经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并于公告半年后,经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投票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即通过之,不适用宪法第一百七十四条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领土变更及宪法之投票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
《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当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并立即实施。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保留使用非和平方式达到国家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1条规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独”主张一直持坚决反对立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为基本方针,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如果台湾独立或发生将引发更改两岸现状的重大事件,中国大陆将不得不采取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37][38]
中国大陆民众总体上赞同北京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来源请求],即认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认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2010年起,“武力统一(或称解放台湾)”的舆论在网络环境上逐渐抬头[3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坚决反对台独”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40]
2024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41]
对于台独主张,美国立场是“一个中国”政策,在八一七公报认知到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但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42]。并认为国会制定的《台湾关系法》是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法律基础。美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政策是倾向台北当局与北京当局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同时也不接受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之举[43]。
2001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美国协防台湾,同时,他仍坚持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宣布独立。2007年,前美国国务卿幕僚长维尔克森在谈及护台问题时认为:美国武力保护台湾是不对的行为,而台湾宣布独立就等于自杀,因为中共已经说得清楚,那意味着战争,美国利益是不可能会为台湾跟核武器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过:“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永远不会因为台湾去打仗。”尽管希拉里的发言人莱尼斯后来纠正说,希拉里支持的是“模棱两可”。[44]
2012年2月,新华社报导: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方拒绝任何‘台独’主张”,跟以往美方惯用“不支持‘台独’”字眼,鲜少使用了“拒绝任何” [45][46]。但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表示,经他们查过各国际媒体报导及白宫网站都没发现美方有这方面谈话,他对于新华社这段报导的真实性有所保留,可能是他们自己片面“加注”。[47]而陆委会官员也表示,目前尚未接获美方对此会面的完整简报,而且在美国白宫发布的讯息中也不见奥巴马有此表述。[48]
2016年5月13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16年中国军力报告》,[49]重申美国维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支持在两岸人民能接受的方式、范围和步骤之下和平解决两岸议题,“反对台海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也不支持台湾独立”;这是继2007年陈水扁力推入联公投等举动后,美国再次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50]。
美国国会在研究中国/台湾的‘一个中国政策’报告书中(日期:2007年7月9日)阐述美国的立场,并总结了五点:
这些内容在2013年美国国会研究报告中保持不变。[51]
2019年2月13日,因应公投法松绑后,喜乐岛联盟酝酿推动独立公投,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孟雨荷表达美方对于两岸任何一方不应企图片面改变现状的立场,明确表态不支持台湾独立公投。[52]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在2021年4月29日向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台湾民众看到香港的反修例运动被镇压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社会的管控日益收紧,让他们的台独立场更加坚定[53][54]。
在台湾民主国建立以前,即有若干文献显示出17至19世纪的中国人对于在清廷统治前之台湾历史的认识。例如: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福建通志》的纂修者,在添有来自于蒋毓英《台湾府志》中之关于台湾府的资料基础上,在《福建通志》的补刻本中描述:“台湾府,本古荒裔之地,未隶中国版图。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舟下西洋,三泊此地,以土番不可教化,投药于水中而去。”[55][56][57]1723年9月(雍正元年八月),兵部为了分别核议奖励福建官兵对于朱一贵事件的“克复台湾功”而得到了来自于雍正帝的圣旨。旨中称:“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圣略神威。取入版图。逆贼朱一贵等倡乱。占据台地。皇考筹画周详。指授地方官员遣调官兵。七日之内。剿除数万贼众。克复全台。”[58][59]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嘉庆重修一统志》的纂修者,在该志关于台湾府的“建置沿革”中的叙述,其首句为:“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60]19世纪时,魏源在其所撰写的《圣武记》〈康熙戡定台湾记〉中表示,在17世纪时,赖塔曾经为了招抚郑氏家族一事,而致书予郑经。赖塔在该书中称:
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薙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市之日本,于世无患,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荼炭。惟足下图之。[61][62]
针对以上若干文献中的言论的解读,施伟青在关于康熙帝对郑氏家族所采取的“安抚”的讨论中认为,赖塔的言论“并非清政府的真实意图,它纯属斗争策略,意在麻痹台湾郑氏集团,为武力进取创造有利的条件。”[63][64]林玉体则是在关于台湾人认同方向的讨论中表示,从雍正帝等人的言论中所反映之清廷统治前的台湾与中国间的关系,已是“史家多有考据”。不过他认为:“甲地自古属不属乙国,对于现在或尔后,甲地之应否属于乙国,并不能纯依历史因素来决定,否则即犯了‘存在即价值’之谬误。台湾走向如何,纯由现在的台湾民意来定夺;祖先并不能代我们决定一切,包括国家认同。”[65]
在甲午战争后,由于1895年4月17日清廷在同日本所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二款中,同意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与“澎湖列岛”让与日本,因此引发了台湾当地士绅的强烈反应。同年5月25日,在丘逢甲等士绅的支持下,台湾巡抚唐景崧在台北城就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成立“台湾民主国”,定年号为“永清”。[66]同年6月4日,大总统唐景崧逃离台北城。[67]同年6月26日,台南士绅拥立台湾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为第2任大总统。[68]同年10月19日,大总统刘永福逃离台南城,台湾民主国灭亡。该政权的存续时间,共计4个月又26天,换算成日数为148天。[69]
关于台湾民主国在台湾独立议题上的研究讨论,黄昭堂认为:“台湾民主国的民众基础甚为薄弱。那只不过是一部分台湾士绅强迫在台清朝官僚加以创立者,因此,指导层对于独立的实现缺乏坚定的信念与捍卫独立的勇气,而在期待外力的干涉与援助甚于自力。而且建国的推动系采取从上而下的过程,因此,虽说是‘民主’国,其实不但没有民主,反倒有寡头政治之实。”不过,他在对形成台湾人意识的讨论上指出,在由台湾民主国政府所开启的“台湾攻防战”之后的抗日运动,其“常常高举‘独立’为目标,却未以‘台湾民主国之恢复’为目的。”所以他认为“台湾攻防战正是台湾人意识形成过程的起点”。因此表示“台湾民主国及其指导者应该得到很高的评价才是”。[70]苏硕斌认为:“台湾民主国宣言中的‘爰经大会议决,台湾自立’虽曾被认为是台湾民族主义的肇始,但从其他证据来分析,台湾民主国仍是依附中华帝国皇权的‘士大夫朝圣圈’。”他更是认为,丘逢甲在〈台民布告〉中所说的“台民惟有自主,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国,作何办理”等句,是“清楚表达其期望回归清朝皇权麾下的权宜。”[71]陈仪深则是认为:“被清国抛弃的台湾(士绅),一方面‘自立为国’,一方面宣称‘恭奉正朔,遥做屏藩’,似有冀求清国援助的用心,不一定是真心效忠。但乙未抗日运动展现的主要是草根民众保乡卫民的精神,既没有明确的理念,也缺乏强力且献身的指导者,自然谈不上近代意义的‘独立建国’运动。”[72]
1928年4月15日,林木顺、林日高、翁泽生、谢雪红等人,在彭湃、吕运亨帮助下,于上海法租界成立“台湾共产党”(正式名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其成立时提出“台湾民族”的概念,并明确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这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出台独主张的政治团体。台湾共产党认为台湾人是殖民地革命论当中的弱小民族。序幕是从17世纪荷兰、西班牙的殖民地占领。其后,郑成功征服台湾,奉明为法统,又将中国的封建制度带到台湾。现代台湾民族的最初形成,就是在殖民与封建的交织过程中在进行的。之后,台湾又历经中华民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而终于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建立起台湾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连带感[73]。
1932年,由林云连、刘邦汉、郑鉴洲等人在广州所成立的“台湾民主党”,明文主张民族自决(惟带有汉民族主义色彩)与台湾独立[74][75][76]。
奠基于对日本崛起后的亚洲局势的思考,若干中华民国的政治人物,亦先后发表过关于台湾的看法。例如:中国国民党的戴季陶、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1927年2月5日,戴季陶在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发表一次面向台湾青年革命团的题为“孙中山和台湾”的演讲。戴季陶在该演讲中表示,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以前(逝世20日前),曾经同他谈论过关于日本的若干事情。戴季陶说:
总理说:“我们对于日本,有三个最低限度的主张。一是废弃日本和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二是让台湾及高丽两民族实行最低限度的自治;三是日本不应反对苏联的政治政策,也不阻止苏联和台湾及朝鲜的接触;这是我们最低限度的要求”。[77]
按照孙中山所表示过的意见,因此戴季陶说:
我们很清楚,在台湾的中国同胞被日本压迫虐待的情形,委实和高丽并无两样。所以,我们主张台湾民族应该独立。台湾民族独立运动应该采取的路线,是联合与台湾同一境遇的朝鲜及我们东方被压迫民族,以对抗压迫我们的帝国主义者。这是我们一定要铭记于心的。[78][79]
1936年7月16日晚上,在吴亮平的翻译下,爱特伽.斯诺当面向毛泽东提出问题——“中国人民是否要马上夺回全部的失地,还是只将日本驱出华北和长城?”关于此问题,毛泽东回答:
中国必须立刻收复全部的失地,不仅在保卫我们长城以内的主权。这就是说,东三省是必须收复的。但我们并不将中国以前的殖民地朝鲜包括在内。不过,假使朝鲜人要想挣脱日帝国主义的枷炼,我们对他们的独立鬬争自然将加以热烈的援助。对于台湾也是如此。至于内蒙,那是汉人和蒙人合居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从那里逐出去,帮助内蒙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80]
1938年4月1日,蒋中正在武昌出席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表题为“对日抗战与本党前途”的演讲。他在该演讲中称:
我们只要看从前田中对满蒙积极政策的奏章,以及日本最近侵略华北和华南的事实,就可以完全明白。他既然定下了这个政策,处心积虑要来灭亡我们国家,我们 总理在世的时候,早就看穿了日本这个野心,和中国所处地位的危险,也为本党定下一个革命的对策,就是要“恢复高台,巩固中华”,以垂示于全党同志。因为高丽(朝鲜)原来是我们的属国,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地势上说,都是我们中国安危存亡所关的生命线,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中国几千年来是领袖东亚的国家,保障东亚民族树立东亚和平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要达成我们国民革命的使命,遏止野心国家扰乱东亚的企图,必须针对着日本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这是 总理生前所常常对一般同志讲的。 总理的意思,以为我们必须使高台的同胞能够恢复独立和自由,才能够巩固中华民国的国防,奠定东亚和平的基础。[81]
1941年6月15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代论: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一)〉。他在该文中称:
第二、正因为我们反对别人侵略,所以我们也反对侵略别人;这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光自求解放的抗战中,并无侵略别人(连日本在内)野心,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民族也反对别的帝国主义侵略其他国家,压迫其他民族之非正义的行动。也正因为我们反对别人侵略,所以我们必须同情于其他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这不仅朝鲜、台湾的反日运动,巴尔干非洲民族国家的反德意侵略,我们应该赞助,便连印度、南洋等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我们也应同情。[82]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华民国、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举行开罗会议。同年12月1日,三国发布开罗宣言。其内容指出“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侵占的领土(包括旅顺、大连租借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华民国”。在开罗会议召开后,国民党与共产党主张台湾要回归中国[8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美国政府随着两岸局势与朝鲜战争发展,日本随后放弃台湾主权、却没有指定交给任何一个国家,也因此产生争议:此称为台湾地位未定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依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之“一般命令第一号”由中华民国负责在台湾的受降工作。
被视为台湾独立理论鼻祖之一与台湾民族主义思想之重要理论奠基者的廖文奎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前已明白公开表示,陈仪奉派接收台湾只是战胜国的接收,而不是台湾主权的转移,国民政府统治台湾与麦克阿瑟统治日本一样,都是临时性的,台湾地位仍然未定。[84][85]德国汉学家鲁道尔夫在其著作《中国共产党与台湾 1921-1981》中则指出,中共领导层在 1949 年前的一段时间内曾以独立民族国家的地位对待台湾,并将中共对台立场的改变归因于国府迁台。[86]
接收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把其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政策实行于台湾。当时台湾的经济差,又因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不当政策,造成“二二八事件”。事件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的处理方法是,对参与人士采取积极武力镇压。尽管二二八事件当时并没有出现台独主张,但该事件对台湾人产生独立想法有重大影响。二二八事件致使许多原本“亲中抗日”人士,转变为抵制中华民国政府。后来,中华民国政府由于国共内战失利,撤退至台湾,形成今日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之领土大部分在台湾。此后,中华民国政府进行极度严厉的清乡与持续数十年的白色恐怖特务统治。这些贪腐与高压的威权独裁统治引起民怨。
1949年1月15日,美国驻中国军事代表巴大维将军闻悉蒋中正有计划地放弃中国大陆,经营台湾,甚为诧异。....巴大维将军认为台湾系美军从日本手中解放出来的。虽开罗会议时有归还中国的协议,但在对日和约尚未签订之前,其主权谁属,究未有法律的根据。今蒋总统即欲据为已有,作为撤退海空军的基地,似有僭越之嫌。’[87]
国民党政府掌权后,许多台湾左派、民主派、自由派知识人士纷纷亡命海外。许多前往海外的台籍知识人士积极寻求台湾的自主独立,并先后在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组成台湾独立团体,是为台湾独立运动主要推动者。如廖文毅于二二八事件后因遭通缉而亡命海外,1948年在香港成立“台湾再解放联盟”。1951年在东京成立“台湾民主独立党”,在1955年组织“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1956年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1960年王育德于日本东京成立“台湾青年社”。1967年史明成立“台湾独立联合会”,及次年创“独立台湾会”。
1970年代以后,四个海外独立运动团体联合组成,总部设于美国的世界性组织——“台湾独立联盟”[88]。1970年,黄文雄与郑自才等加入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的留学生欲刺杀访问美国的蒋经国未遂,却也使后者开始思考正视这个问题[89][90][91]。反蒋氏政权的社会运动随之而起。在1970年以后随着中产阶级的逐渐茁壮,被国民党当局戒严威权体制压抑了二十年的台湾岛内异议人士通过选举慢慢集结,在追求民主和本土化的大旗下,和国民党当局展开抗争,即“党外运动”。
1971年,联合国决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席位,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据美国学者谭慎格,当时的驻台大使马康卫曾应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杨西昆要求,召开秘密会议。杨西昆向美国提议,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华台湾共和国,由蒋中正以行政命令通令全岛进行公投决定台湾前途,并由台湾人民选出制宪会议。杨西昆表示蒋中正不反对此方案,但需要美国表态支持。但美国总统尼克森及其高级顾问基辛格因为正在筹划北京之行,对此方案不予理会[92]。
党外运动在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后迅速发展。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陈文成事件、江南案等及海内外大规模群众抗议事件接连发生,部分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对台湾的人权状况表示关切。在此强大压力下,民主化终于成为主流意识之一;1987年6月初,三七事件因国内外媒体报导曝光[93][94],6月17日,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与多位议员的努力下,众议院通过《台湾民主决议案》(H.R.1777);12月,参议院亦通过该案:呼吁国府终止戒严令、取消党禁、加速实现民主政治,包含保障言论和集会的自由,为实现具代表性政府而应全面改选中央民意机关[95]。国民党政府则被迫急速转型并于7月宣布解严。自1949年5月19日起颁布的戒严令,至1987年7月15日起解严为止,共持续38年又56天之久。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总统去世,在台湾掌权长达四十年的蒋家统治告终,副总统李登辉依宪法继任总统。国民党政府开始释放政治犯,不再逮捕共产党员。1980年代,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统一方针,但不为台湾方面所接受。
1986年成立的民主进步党,在解严后逐渐成为台独运动的主要推动者。1991年民主进步党在《基本纲领:我们的主张》开宗明义论述:“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此基本纲领之论述常被称为“台独党纲”。党纲该条第一款末了注明“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的程序。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则表明“台湾主权独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状态。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同年李登辉总统提出特殊两国论,把两岸关系定义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1995年至1996年间,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前往母校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强调“主权在民”的公开演讲[96][97][98]。江泽民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满此次访问,并试图影响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直接选举结果,而举行导弹军事演习。双方的一系列举动,使原本转趋平静的两岸关系转为紧张,台独运动主要的抗争对象遂转化为海峡对岸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及中国国民党保守派。
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主张台湾独立的民主进步党人、前台北市市长陈水扁以39.3%得票率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成功实现政党轮替,主张台独、成立仅13年的民进党首次取得执政权,使台独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里程,虽然他曾公开宣布“四不一没有”,但他其后曾提出许多新的方案,包含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四阶段论等主张法理台湾独立,并主张台湾前途应由台湾人民决定,中国大陆政府强烈反对。
2007年民进党立委高志鹏于立法院质询时表示,孙中山、蒋中正生前都多次主张台湾独立,都是台独分子,并建议中国国民党应撤销孙文和蒋中正的党籍;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驳斥,高志鹏断章取义:孙中山当年是主张台湾先从日本的异族殖民统治中先“独立”出来,最后还是要回归中国怀抱,独立只是过程的一部分。[99]。
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马英九当选总统,国民党重新执政,二度政党轮替,台独势力受挫。
2010年,前副总统吕秀莲论述,与对岸结仇的是中国国民党,台湾与中国无冤无仇,台湾民众应有新的、自己的台湾史观与世界观。[100]与“九二共识”相对,她提出“九六共识”的主张,“台湾人民于1996年用选票选出总统的那天开始,台湾在事实上及法理上都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整体而言,由于总统直选与国会全面改选的具体民主化进展,以及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已渐融合,台独运动以和平与理性为主要诉求,绝大部分台湾民众期待已久的民主政治基本上已于台湾实现,也彰显了主权在民的自由民主制度和法治人权理念已日益深植两千三百多万台湾民众的思想,确立台湾独立建国的信念。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再次败于国民党,使得民进党重新审视对中国大陆的政策。5月31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提出明确的说法表示:“民进党坚持“一边一国”的“台独”主张,这是他们和我们交往的最大障碍。”[101],使台独运动从在内部的对抗转变为在外部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压力的运动[102]。学者许介鳞认为中国的统合是自然趋势,[103]主张台独的人是“硬嘴巴”,台湾人容易随大势发生改变[104]。中国评论新闻网刊登中国网民文章指称台独已经奄奄一息,十个蔡英文也延续不了台独生命。[105]
2014年,因服贸问题,爆发太阳花学运,其中的起因被认为与台独思想有关,也源于台湾年轻人对中国的反感。[106]
2015年7月,民进党召开全国党代表大会,讨论是否“冻结台独党纲”的议题。主席蔡英文19日表示,随着台湾民主化,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认同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为中华民国,这与台湾前途决议文相同,已在民进党党纲内。),这样的事实与状态,如何去“冻结”?如何去“废除”?[107]
2015年7月,台中市默契咖啡店老板陈致豪设计出一款“台湾国护照贴纸”,以“台湾国”3字加英文(Republic of Taiwan,Taiwan本身已在护照上,护照英文意思是中华民国(台湾),中文只有中华民国)遮蔽和取代“中华民国”,用6款具台湾意象的图样取代护照上的国徽;对此,中华民国外交部21日指出,在护照封面黏贴纸或改变字样,可能影响出入境。呼吁民众勿任意更改或黏贴字样、图戳,以免触法。[10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