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方派系主要指台湾各县市或乡镇市等次级行政区的政治派系。因族群、宗族、地域等关系,牵涉血缘或利益的共同意识,使得外人难以在当地政治环境立足、竞争、共享资源的紧密团体。一般而言,地方政治派系在一级行政区(县市)或更上层选举中的影响力渐被政党政治所取代而式微,但各级民意代表的产生仍一定程度受到地方政治派系的掌控。[1]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1月28日) |
| |
| |
台湾北部
- 刘派:代表人物:刘顺天、刘炳伟、刘炳华、刘炳发、刘炳信、刘美芳、林鸿池(三重帮、前立法委员与刘氏具姻亲关系)
- 郭派:代表人物:郭政一、郭金榜、郭炳煌、郭庆华、王淑慧、郭杉村、郭逢裕、郭正喜
- 邱派:代表人物:邱明政、邱益三、邱荣隆
- 郑派:代表人物:郑逢时、吴梓、吴清池(前立法委员)(同属浮洲吴派)
- 杨派:代表人物:杨水法、杨水生、杨世宗、杨尚谦
- 新埔林家:代表人物:林丰正
- 埔墘曾家:代表人物:曾隆一、曾文振、曾国川、曾焕嘉
- 浮洲吴家:代表人物:吴清池(前立法委员)、吴雪峰
- 江翠叶家:代表人物:叶万顺、叶庆贤
- 后埔廖家:代表人物:廖聪海、廖裕德
- 社后黄家:代表人物:黄春榜、黄声镛
- 三重帮(商帮、宏国、联邦、海山等):代表人物:林荣三、林堉琪、林堉璘、林鸿尧、陈万富、蔡胜邦、杨莲福、李炳盛、邵恩新、陈宏昌(林荣三的外甥)
- 朱派:代表人物:朱清发、李乾龙(前三重市市长)、朱俊晓
- 云林帮:代表人物:陈景峻、林正雄、陈茂男
- 芦洲区(与隔邻三重合称三芦地区)
- 芦洲兑山李氏宗亲:李当富、李翁月娥(现任新北市议员)
- D公派:代表人物:刘森文、刘森德
- 苏家班: 代表人物:苏有仁(前莺歌镇镇长)、苏泓钦(现任新北市议员)
- 卓家班: 代表人物:卓建鸿(父,以其为角度:前莺歌镇镇民代表会副主席)、苏丽雪(妻:曾角逐莺歌镇镇长)、卓冠廷(子:现任新北市议员)、洪慈庸(媳: 前立法委员)
- 林派:代表人物:林大坤、林志嘉(前立法院秘书长)
- 陈派:代表人物:陈林让
- 宗亲势力
- 关西吴家:吴明增、吴俊岸、吴东昇、吴学燕、吴发仁、吴欣盈(前立法委员)
- 关西徐家:徐家旺、徐瑜新
- 关西陈家:陈兴盛、陈兴邦、陈宜开
- 竹东陈家:陈添澄、陈锦相、陈进兴
- 分系:陈廷辉(父)、陈逸鹏(子)
- 义民联军(三姓):
- 罗姓
- 刘姓
- 地方政治派系
第二届临时省议会省议员选举时,新竹县(当时新竹县市尚未分家)出现经营新竹客运的许振乾与经营新竹货运的许金德争取国民党提名,虽然二许得票居前二名,许金德只超前24票。然而在国民党考虑二许都是福佬人,不得不考虑多数客家选民的感受,所以未提名许振乾,反而提名了初选第三的客家人邹涤之。许振乾虽遵从党纪,但心有不平,怀疑党内投票动了手脚,从此走上较自主的路线,与许金德派系竞争激烈、和党部也不尽交融。当时地方人士为便于区分,把家住在西门派出所附近的许金德派系,称为“西派”;许振乾的客运公司设在东门外火车站对面,就称“东派”。[5]:299-300
台湾中部
苗栗县派系主要为大黄派、小黄派和刘派三个派系。在锺东锦当选苗栗县县长后,他在随后的立委选举及补选中亲自操盘,收拢县内三派自成“锺派”。[8]
- 刘派 (东南区):
- 第一代:刘火旺(创派:前多任市议会议长)
- 第二代:刘宗泽(子)、刘清标(子)
- 第三代:刘朝旭(次创派)
- 其他:林敬义、陈贻沧、何春木、陈端堂、张启仲、庄乃慧、黄国书、曾文坡、廖继鲁、颜英男、郭晏生、尤瑞周
- 邱派→赖派:
- 邱派:邱钦洲(前市长)
- 赖派:
- 第一代:赖荣木(兄)、赖荣松(弟)
- 第二代:赖清海(父)
- 第三代:赖诚吉(以其为角度)
- 第四代:赖顺仁(子)
- 其他:林仁德、林国华、廖文章
- 林世欣(林仁德 子)石慧昭(林仁德 媳)
- 廖派:
- 创派:廖荣祺(前省议员);源于张派,选举分裂。
- 第一代:廖荣祺(以其为角度)
- 第二代:廖佩春(女)、纪岳杉(女婿)
- 分支:
- 第一代:廖继鲁
- 第二代:廖述嘉(子)、卢秀燕(媳;现任台中市市长)
- 友好:洪昭男(前立法委员)
- 何派:党外势力
- 原台中县
- 红派:林派(雾峰林家)
- 黑派:陈派
- 陈派:
- 第一代:陈和(保正)
- 第二代:陈贻煌、陈贻沧、陈贻浦
- 第一代:陈和(保正)
彰化县的“红派”及“白派”起源于1947年11月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时,当时在彰化市选区(省辖市)“城外派”推出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毕业的吕世明参选,宣传单一律以红纸印制;“城内派”则由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苏振辉出马角逐,传单一律用白纸,以示区别。两派的助选阵营也分别用红、白两种颜色为臂章标志,由此形成彰化县政坛上红、白两派政治势力。日后吕世明当选国大代表。而吕世明与苏振辉也就是分别成为红派与白派的开山鼻祖。[9]而日后“白派”与二林地区的“林派”串连;“红派”则与二林“陈派”串连。
- 白派:
- 谢派:
- 创派:谢东闵(前副总统)
- 张派:代表人物:张荣味(前县长及议长;以其为角度)、张丽善(现任云林县县长;妹)、张嘉郡(现任立法委员;长女)、张镕麒(长子)、张永成(现任中华民国农会总干事;妹婿)、高孟定(前副县长及立法委员)、谢淑亚(现任云林县副县长)、丁学忠(现任立法委员)、许宇甄(现任立法委员)
- 苏派:代表人物:苏东启(前议员,以其为角度)、苏洪月娇(前省议员;妻)、苏治芬(前县长、前立法委员;女)、苏治洋(前省议员;女)、吕政璋(前台湾金联董事长)[11]
- 许派:代表人物:许文志(前县长;以其为角度)、许舒博(前立法委员;子)、赖淑娞(现任云林县议员;媳)、许舒翔(前考选部部长,现任考试院副院长;子)
- 林派:代表人物:林金生(前县长)、林恒生(前县长)、苏文雄(前县长)
- 蔡派:代表人物:曾蔡美佐(前立法委员及省议员;以其为角度)、蔡永常(前国大代表、口湖乡乡长;弟)、蔡孟真(现任云林县议员;侄女)
- 廖派:代表人物:廖泉裕(前县长)、侯惠仙(前立法委员)
- 福派:代表人物:廖福本(前立法委员;以其为角度)、谢淑亚(现任云林县副县长)
- 水利系统:代表人物:张辉元(父)、张硕文(前立法委员;以其为角度)、林文瑞(前立法委员)
台湾南部
- 原台南县
台南县原有“海派”地方派系,以首任县长高文瑞、议长陈华宗及国代吴三连为代表,出身地为日治时期的北门郡(今佳里区、学甲区、西港区、七股区、将军区、北门区)为主。“海派”因派系连选连胜,受到国民党中央顾忌,因此扶植县党部主委胡龙宝(后任第三、四届县长)、杨群英形成“山派”,又称“三新派”。胡龙宝在任内获国民党刻意栽培,使“山派”壮大,足以对抗“海派”。成为国民党在地方扶植新兴派系制衡旧有派系的实例。[13]唯第七届县长选举中,因山海两派相争不下,最后国民党提名张文献的大学同学高育仁。高育仁当选县长后,壮大发展成另一派系“高派”。
然而在解严后,随着党外运动及民进党在台南县的兴起,传统派系已日渐式微。特别是在民进党首任台南县长陈唐山执政下,使派系力量式微。连国民党大老吴修齐和张文献都语重心长对陈唐山讲:“唐山仔,伫汝执政之下,台南县已经无山派,也无海派,只剩一个唐山派!”[14]:126
- 海派:代表人物:陈华宗、吴三连、高文瑞、刘博文、李雅樵、洪玉钦、李铮玲
- 山派:代表人物:胡龙宝、杨群英、张文献、胡雅雄
- 高派:代表人物:高锦德、高育仁(前台南县长和台湾省议长)、朱立伦(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前新北市长)、高思博(前任立法委员)
- 原台南市
与台南县不同,台南市并未出现明显的地方派系。早期台南市主要以“市区派”及1946年才划入台南市的“安南区派”为对抗。“市区派”主要代表为叶廷珪;“安南区派”则有杨请、辛文炳、黄业等人。
高雄市早年以移民者为派系分别,以“澎湖派”、“台南派”及“本地派”三大族群为主。“澎湖派”以首届高雄市长谢挣强为首,“台南派”则有第三届高雄市长陈武璋;到第四届市长选举时国民党提名了“本地派”的陈启川。形成派系轮流惯例。唯第六届市长选举时,国民党因提名“台南派”的陈武璋而非“澎湖派”人选,被视为违反派系轮流惯例而引起“澎湖派”反弹,导致党外势力的杨金虎意外当选市长。
- 本地家族
- 陈家:陈中和家族
- 朱家:
- 王家Ⅰ:
- 王家Ⅱ:
- 黄家:
- 其他:亲戚关系
- 外来地域
- 原高雄县
高雄县派系产生起因于第一届县长选举时,因候选人洪荣华姓洪取其谐音“红”,在竞选中,其团队的旗帜、服色为红色故名为“红派”;而陈新安阵营为了与之对抗遂使用白色与之区隔,形成“白派”。第四届县长选举时,受到“白派”暗助的余登发当选县长。在任内与县议会发生冲突,受到“红派”的议长戴良庆以怒责余登发说“黑白来”(意为“乱来”),使余登发领导的一派便成为“黑派”称呼。[16][17]
- 林派:
台湾东部
在徐榛蔚当选花莲县长前,花莲县地方派系主要以闽南、客家两大族群势力组成。闽南派最初领导者为杨仲鲸与黄福寿,主要势力在花莲客运、台湾中小企业银行、花莲货运等企业投资;客家派最初领导者为林茂盛与黄金凤,主要势力在凤荣区农会等农会体系,参与投资中华纸浆、国泰化工、台湾农林等企业。
因此战后花莲县政治发展上,长年形成不成文的由闽、客两方人士在政坛上轮流掌权的传统,并进行权力平衡。第一届县长杨仲鲸是闽南籍,亦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籍[20];第二届县长是客家籍的林茂盛,省议员则为闽南籍的林永梁;第三届县长胡子萍虽为外省籍[21],但由闽南派支持推选;第四、五届县长是闽南籍的柯丁选,省议员分别为客家籍的马有岳与徐辉国[22];第六、七届县长是闽南籍的黄福寿,省议员分别为客家籍的黄金凤与吴水云;第八、九届县长是客家籍的吴水云,省议员则是闽南籍的张俊雄;第十届县长闽南籍的陈清水,省议员是客家籍的吴国栋;第十一届县长是客家籍的吴国栋,省议员是闽南籍的王庆丰;第十二、十三届县长是闽南籍王庆丰,省议员为客家籍的张福兴;第十四届县长张福兴为客家籍;第十五届县长谢深山为闽南籍;第十六、十七届县长傅崑萁为客家籍。[23][24][25]
- 谢家:
- 第一代:谢国荣(现任花莲县议员,原黄复兴党部)
- 第二代:谢宜萱(现任花莲市民代表,黄复兴党部)
- 蔡家帮:
- 李家:
- 第一代:李建兴(前花莲市民代表)
- 第二代:李振玮(李建兴子、现任花莲市代主席)
- 吴家:
- 第一代:吴水云(前县长)
- 第二代:吴秀光(前台北市副市长,曾考虑角逐县长)
- 杨家:
- 第一代:杨清风(前花莲市民代表及议员)
- 第二代:杨文值(前议长)、杨士弘(前花莲市民代表)、徐子芳(杨文值妻,现任花莲县议员)
- 第三代:杨哲沣(现任花莲市民代表)
- 魏家:
- 赖家:
- 第一代:赖进坤(前花莲县议长)
- 第二代:赖俊杰(赖进坤子,前秀林乡代主席)
- 田家帮:
- 林派:
- 第一代:林连明(前花莲市市民代表会主席及副议长)
- 第二代:林宗昆(前议员)
- 江派:
- 第一代:江宜莲(前花莲市民代表)
- 第二代:江如玲(现任花莲市民代表)
- 江福顺(前花莲市主和里长)
- 黄派:
- 黄枝成(前花莲市代主席)
- 张派:
- 张峻(现任花莲县议长)
早年台东派系主要以“吴派”及“黄派”为主,“吴派”代表为第二届县长吴金玉为主;“黄派”则以第三届县长黄拓荣为代表。首任县长陈振宗当选后不久即病逝,由县议会议长吴金玉在补选中当选县长,吴金玉出身屏东县客家人,早期台东县西部移民多数来自屏东县,又以客家人居多,吴金玉很快就自成一派。[29]:58-59在吴金玉出任县长后,空出的议长由黄拓荣获国民党支持竞选,虽然黄拓荣与吴金玉同为客家人,然而“吴派”却暗挺福佬籍许添枝,出人意料由许添枝当选议长,虽然最后在国民党软硬兼施运作下使许添枝宣布辞去议长,传出脍炙人口的“许添枝大哭辞退议长”一幕趣剧。[29]:59但由于黄拓荣是在难堪的立场下出任议长,因此开启了“吴派”及“黄派”的恶斗。[30]:268第三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黄拓荣,“吴派”则支持黄忠竞选;第四届县长选举时,黄拓荣角逐连任,又遇到“吴派”推出林德村角逐。[30]:268唯在第五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不属吴、黄两派的张振雄角逐县长,却在吴、黄两派暗中支持党外的黄顺兴下,由黄顺兴当选县长。[30]:268
第六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黄派”的黄镜峰,在党部运用军警政人员下击败黄顺兴。[30]:269县议会议长选举中,“黄派”推出蒋圣爱对上“吴派”支持的温腾胜,最终由蒋圣爱获得提名,第八、九届县长选举也由蒋圣爱当选,“吴派”在温腾胜逝世后,从此消沉。[30]:269由于派系恶斗引发地方反弹,第十届县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了不属两派的郑烈角逐县长,唯郑烈当选后,虽然跳脱吴、黄两派影响,但仍陷入与饶颖奇的交恶。[30]:270
金马地区
依据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土区域离岛发展处所拟订之“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相较于台湾省各县市于1950年便实施地方自治及开放县市长民选,中华民国福建省直至1992年底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后,才实施地方自治,1993年开放县长民选[31]。
金门当地选举多是宗亲而非政党的竞争,往往呈现两大姓“陈李对决”的局面[32]。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