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历史系列条目 | |||||||||
---|---|---|---|---|---|---|---|---|---|
琉球旧石器时代 | |||||||||
冲绳贝冢文化 前5000年–12世纪 | |||||||||
御城时代 12–16世纪 | |||||||||
︵ 半 ︶ 传 说 时 代 |
天孙王朝 | ||||||||
舜天王朝 1187–1259 | |||||||||
英祖王朝 1259–1349 | |||||||||
三山 时代 1322 | 1429 |
中山国 1314 | 1429 |
(英祖) | 中 山 国 |
南山国 (大里 王朝) 1337 | 1429 |
北山国 (怕尼芝 王朝) 1322 | 1416 |
||||
(察度王朝) 1350 | 1406 | |||||||||
(尚氏) | |||||||||
琉 球 国 1429 | 1879 |
第一尚氏王朝 1406–1469 | ||||||||
第二尚氏王朝 1469–1879 | |||||||||
萨摩藩支配 1609–1872 | |||||||||
琉球藩 1872–1879 | |||||||||
大日本帝国冲绳县 1879–1945 |
鹿儿岛县 1872–1945 | ||||||||
美国治理时期 1945–1972 | |||||||||
日本 | |||||||||
日本冲绳县 (冲绳返还) 1972– |
鹿儿岛县 大岛郡 1953– | ||||||||
早期历史
琉球群岛何时开始有人居住目前仍是一个谜,人类和动物可能都是在末次冰期迁居琉球群岛的。目前在琉球群岛发现的最早人类遗骸是那霸市的山下洞人,其生活的年代是三万二千年以前。而1967年在冲绳岛具志头村(今八重濑町)发现的港川人遗骨距今一万八千年历史,过去考古学家认为港川人与日本列岛的人群有直接关系,[1]但根据最新研究港川人与日本列岛的现代人类祖先,包括绳文人、弥生人没有直接关系,较有可能是与绳文人、弥生人有共同祖先的一个分支。[2]以冲绳岛为中心在久米岛、伊江岛、宫古岛、石垣岛等都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出土。
在如今的冲绳县境内至今尚未发现中石器时代的痕迹,但在鹿儿岛县奄美群岛则有发现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痕迹,另外在琉球群岛发现来自绳文时代后期九州的黑曜石,显示当时琉球群岛可能已经与九州往来。在距今7000年前左右琉球进入冲绳贝冢文化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时期人群可以肯定与现代琉球族直接相关。[3]贝冢文化时代前期琉球群岛出土器物以土器为代表,初期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出现了九州绳文时代后期相似的土器,说明九州岛的文化在当时传入了琉球北部,4000年前开始出现琉球独自样式的土器。贝冢文化时代前期琉球居民以采集、渔猎为生,2500年前开始出现竖穴式住居的聚落。
相较于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南部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则与日本文化有很大差异,其使用的土器与当时台湾史前文化的土器相似,这说明当时的琉球南部与台湾存有文化联系,部分学者甚至认为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当时居民是南岛语系民族,而不是今日琉球族。[4]不过202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通过对宫古岛市长墓遗址的史前人类遗骨进行DNA分析,发现其基因组成为“100%绳文人”,这表明史前时期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居民来自冲绳诸岛。[5][6]
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琉球进入贝冢时代晚期,此时期的特色是大规模贸易往来出现,当时琉球与日本列岛,特别是九州,通过被称为“贝之道”的海上贸易路线进行频繁贸易往来,一开始琉球向日本列岛输出各种珍稀贝壳,交易日本弥生时代的土器,之后也输入土器以外的物品,特别是贝壳加工品,琉球出口贝壳最远可以在北海道发现。因为贸易兴盛,此时期的遗址移至有利于贸易和渔业的沿海沙丘顶部。[7]
8世纪开始,相当于中国唐代、日本奈良时代,由于东亚国际局势成形,琉球进入范围更大、更频繁的东亚贸易与国际关系中。此时期琉球特别输出一种称为夜光贝的贝壳,6 - 8世纪的遗迹出土大量夜光贝,在久米岛遗迹发现开元通宝,可以肯定琉球有直接或间接与中国接触,同时琉球在当时遣唐使的南岛路航线上,已成为东亚重要航运节点,可以确定与琉球有关的历史记载也出现在此时期,根据日本史料大和朝廷在698~727年有琉球来朝的往来记录。[8][9]史学界认为大约7~8世纪琉球进入阶级社会,出现阶级分化。
进入10世纪,相当于中国宋代、日本平安时代,东亚国际贸易更为兴盛,琉球与宋、日、高丽贸易往来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国际贸易的中继站,九州的太宰府在此时期向奄美群岛要求进贡黄金。997年发生韩寇骚扰九州,部分史料记载韩寇中包括奄美岛人,隔年太宰府对反抗其进贡要求的喜界岛发动征伐。[10]在琉球与外界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并有九州南部人群迁移至琉球,由于贸易与人群迁移,琉球开始出现农业,阶级分化更为明显,在此背景下琉球进入御城时代。另外南部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在贝冢时代末期,大约800年前开始出现与北部冲绳群岛和奄美群岛类似文化,说明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文化受到冲绳本岛影响加大,开始与本岛的文化同化。
有关琉球群岛早期历史的文字记载并不确切。早在成书于公元3世纪后期的中国史籍《三国志》里面就有孙权派人至“夷州”的记载。有人认为夷州是台湾,但也有部分人士主张夷州是琉球,莫衷一是。之后7世纪的《隋书》中,便有专门的“流求传”,但是关于其中记载的“流求国”与后世的琉球国究竟有何关联,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一般认为,古代的琉球有两个;即大琉球(冲绳岛)与小琉球(台湾岛)。此外,淡海三船的《唐大和上东征传》(779年)中有鉴真经过“阿儿奈波”(あこなは、あじなわ/Ojinawa)就是现在的冲绳岛,是可以确定的中国人与琉球最早的接触。[11]关于琉球人来源的早期文字记录无考。但有人[12]认为他们中可能存在着东海外越(百越的一支)的后裔。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御城时代或按司时代。
琉球群岛中国史书最早把这里称为流虬[13],意思是该群岛漂浮于大海之上,有如虬龙。按汉语“琉”的意思是“石之有光者”,而“球”的意思是磨圆的美玉,“琉球”即指这一串岛屿“宛如发光的美玉”。
日本方面,在飞鸟时代末期编撰的日本书纪,以及平安时代的史书《续日本纪》里,有关于琉球群岛中的屋久岛、奄美岛、德之岛、石垣岛、久米岛等岛屿人民,在698年开始到日本向大和朝廷大王朝贡的记载。琉球的日语名称“冲绳(日本语发音:おきなわ / okinawa)”,其最早记载是“唐大和上东征传”中的“阿儿奈波”,仅指冲绳岛,之后又有“平家物语”(13世纪)上的“おきなわ”记录。后来,江户幕府的儒学家新井白石在《南岛志》(1719年)上把“おきなわ”用汉字写为“沖縄”,近代日本统治琉球后将冲绳用于称呼琉球群岛除奄美群岛以外的地区。
御城时代
御城时代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上限为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农耕社会,[3]下限为16世纪琉球王国统一琉球群岛为止,[14]御城时代以农耕遗迹和列入世界遗产的御城代表性指标,由于农业发展此时期的遗址移往适合农业耕作的台地地区,并修筑御城作为权力中心。御城时代的开始是由于贝冢时代晚期以来的贸易和人群往来,在东亚国际贸易兴盛、九州南部人群移入的背景下,琉球透过贸易传入农耕技术,并利用贸易中继站位置获取极大利益。
御城时代的琉球社会由于农耕与贸易利益加剧阶级分化,掌控贸易利益的豪族,获得更高的政治权力,控制农民,形成称为“按司”的统治者,琉球群岛出现许多地方性小型国家组织,并彼此征伐,各按司并修筑御城作为防卫工事,也成为各按司势力的权力中心。
御城时代也是琉球文化形成的时代,琉球的语言、文字在此时期传入。根据语言学研究原始琉球语在7~8世纪的日本从原始日语分化,与上古日语分道扬镳,9~11世纪在九州与九州方言接触并受到强烈影响,11~15世纪随九州移民进入琉球地区。另外琉球文字也是从日本传入,1265年抵达琉球的日本僧侣禅鉴被认为是主要传播者,传入汉字与平假名,演化成琉球汉字与表示琉球语的假名。
另外,琉球的宗教信仰也在御城时代出现变化,一方面是出现源自原始信仰的琉球神道,琉球神道的祝女成为地方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佛教开始从日本传入。[15]除了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也在影响琉球,这些外来文化与琉球本土文化融合,成为今日琉球文化的基础。
《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神话的目的在加强日后琉球尚氏王权的地位,也反映琉球御城时代的历史。另外在南部的宫古岛有自己的神话传说。
古琉球国史书《中山世鉴》称,琉球王国最初统治者为天孙氏,是琉球神话中创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后代。传说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17802年,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除长男之外,次子成为诸侯 (各地按司),三子成为农民,长女成为闻得大君 (琉球最高级的祝女),次女一般祝女然而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传说,并非史实。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传说形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是琉球王国统治者尚氏家族面对按司势力的争权企图,为加强其王权地位而创造的神话。
天孙王朝传位廿五世覆亡后,琉球大乱。最后由浦添按司舜天统一全国,为舜天王。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并舜天王朝的开国之君舜天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的儿子--源尊敦(又称舜尊敦)。《中山世谱》和清朝学者的有关记录也延续了这一说法。[16]但现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琉球王室称源为朝将军为始祖的做法,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血统,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的地位。《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义本“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即琉球中山国的始祖,舜天王统的事迹仍不脱神话传说的性质。
琉球官修史书《中山世谱》称,元军曾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元贞二年(1296年)两次侵略琉球,皆被英祖军击退。在三山时代之前,外岛按司与冲绳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日本镰仓时代),大岛(奄美大岛)、古米(久米岛)、马齿山(庆良间岛)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冲绳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
三山时代
14世纪上半叶,琉球出现中山、北山与南山三个较为强大的按司,三国分别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统合周围其他按司,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根据传说中山国的先祖是英祖王。
根据琉球《中山世鉴》以及中国《明实录》和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冲绳本岛本部,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八重山群岛、宫古群岛,外岛按司与冲绳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借此谋求统治正当性。1388年明朝将蒙古帝国末代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二子地保奴流放至琉球。1390年,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见亲入贡中山,不久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朝贡中山王察度。
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这些福建移民居住在久米村的福建移民成为琉球重要政治、文化精英,以及和中国往来的族群,传入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大量中国文化。明成祖即位后,1403年春天中山、北山与南山一起向明朝进贡,明朝派行人边信、刘亢等使节前往琉球。
琉球王国时代
1350年(元朝至正十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王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中山巴志征服北山。1429年巴志又征服南山,统一冲绳本岛,并以首里城成为王城,建立琉球王国,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国王姓为尚氏。之后第七代国王尚德王又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1453年尚金福王死后,第一尚氏王朝发生争夺王位的内乱--志鲁布里之乱起,1469年尚德王时期,金丸被群臣拥立为君,改名“尚圆”,向明朝宣称其为尚氏后裔,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丸(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1478年-1525年)先后击败了远弥计赤蜂、仲宗根丰见亲等按司的势力,向南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1537年尚清王攻占奄美群岛之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另外内政方面,在尚真王统治期间整备传统信仰琉球神道,强制有力按司移住首里,没收私有武器,强化琉球的中央集权。
1400年至1550年期间是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因为中国明朝的海禁、朝贡体制下东亚的和平环境、以及琉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琉球获取中国与东北亚与东南亚之间中转贸易的庞大利润,琉球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均有频繁往来,有高度发达的商业。不过15世纪至16世纪,大量的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海上贸易受到阻碍。1572年隆庆开关更是导致琉球作为贸易中转的重要性降低,琉球出现严重财政问题,有记载称琉球曾向日本萨摩藩借贷,萨摩藩对琉球的武力威胁增加,丰臣秀吉发动文禄庆长之役时萨摩藩便要求琉球提供军粮,被身为明朝藩属的琉球拒绝。
1609年日本的江户幕府希望透过琉球重启此前因万历朝鲜之役中断已久的中日贸易,而打算将琉球纳入控制,于是江户幕府允许一直觊觎琉球的萨摩藩入侵琉球。萨摩入侵的结果琉球战败,1610年尚宁王被掳至萨摩,并被迫签订《掟十五条》:琉球国向萨摩藩称臣,割奄美群岛予萨摩,对明、日贸易由萨摩藩控制。但是为了和明朝(及之后的清朝)进行朝贡贸易上的需要,琉球王国保持了表面上的独立,琉球文化被刻意保留,不过琉球须向江户幕府派遣庆贺使和谢恩使,称为“上江户”。1644年清兵入关后,琉球同时也自称大清藩属,此后琉球进入同时向日本、大清称臣的“两属时期”,但实际上被萨摩藩派驻的琉球在番奉行控制。为了让中国相信琉球的独立,萨摩更要求琉球在中国使臣到来时掩盖与日本控制有关所有事务。
萨摩入侵之后,日本制定琉球的石高,数值约为9万石,标志琉球在经济层面被纳入幕藩体制中。17世纪初期麻平衡从中国、日本引进许多作物、技术,包括番薯、棉花、黑砂糖制法,特别是从中国引进黑砂糖制法,由于日本很少种植甘蔗制糖,于是琉球开始种植甘蔗,大量生产黑砂糖出口日本,成为琉球的支柱产业之一。
1655年向象贤在萨摩要求下就任摄政,向象贤在任期间推动琉球诸多改革,特别是财政经济与政治文化方面,财政经济方面包括实施砂糖专卖、鼓励开垦,以增加琉球王国的财政收入;政治文化方面,向象贤严禁娼妓,排除女祭司和女官的政治影响力,改变传统宗教惯例,废除琉球国王到久高岛登岛祭拜的仪式,以摆脱琉球的“落后巫术恶俗”,同时明确琉球社会的身份制定,编写琉球第一部史书--中山世鉴,改革婚葬等各项礼仪以鼓励节俭,推广日本诸艺,限制佛教活动并推广儒学。[17]向象贤的改革获得极大成就,被列入琉球五伟人之中,其提出日琉同祖论,被日本以及冲绳返还前的琉球人视为推动琉球近代化、日本化的重要人物,但向象贤亲日、对琉球传统文化的改革也遭到一定批评,鼓励开垦的措施也造成过度开垦的环境问题。[18]
1728年华裔蔡温担任琉球三司官,蔡温在任期间延续了部分向象贤的改革,将王族之下、平民之上的琉球士族分为九品官和十八个位阶,即所谓的“九品十八阶”,形成琉球位阶;对待琉球神道的问题上,蔡温也认为琉球神道是“恶俗”,且耗费巨大,主张对国内盛行的巫术进行禁止,促成尚敬王下令禁止巫术。[19]蔡温鼓励工商业,重新丈量田土,使琉球工商业、田产大为提高。[20]不过蔡温也有与向象贤相反政策,例如:由于向象贤鼓励开垦造成过度开垦的环境问题,而采取恢复山林地的政策;对外关系上蔡温体认到琉球受到萨摩藩的控制,因此保持同萨摩藩的关系,但也不断借机排除琉球国内亲日派人士,最著名的便是平敷屋友寄事件。[21]
18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船只来到琉球王国,开始要求国家开放,以便将其作为航行的中转站。1844年,英国和法国访问琉球寻求贸易,萨摩藩向幕府请示行动,由于得到鸦片战争情报,幕府于是允许萨摩藩仅在琉球与英国和法国进行贸易,1847年琉球对英国和法国开港。
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马修·佩里率领黑船前往日本之前访问了琉球,佩里强行登陆,并进入首里城,成功转交了美国总统给琉球国王的亲笔信。从日本返回途中,佩里再次登陆冲绳,并于1854年7月11日签署了 《琉美修好条约》,之后琉球还与法国、荷兰签署类似条约 。
由于清朝与日本相继开港,琉球作为贸易中继站的地位迅速下降,维持琉球独立地位的意义丧失,于是有日后日本并吞琉球的举动。另外佩里第一次访问时就被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告知,为了打开贸易,日本和琉球如果不愿开港,则可以攻占,美国此举旨在太平洋取得基地,以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但后来美国国内发生南北战争,对琉球和日本的压力减弱。
日本统治
1871年,一群前往首里上缴年贡的琉球宫古岛人回程时因台风漂流至台湾东岸,部分被当地原住民杀害。后来清朝政府将生还的琉球人送回琉球,但日本认为琉球人为日本属国人民,日本以保护属国人民为由,向清朝交涉。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琉球囯,设立琉球藩,并册封原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琉球从此成为日本的内藩,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是为第一次琉球处分。
1874年,日本以为琉球人复仇为由,派兵数千登陆台湾东岸,攻打台湾南部原住民各部落,史称牡丹社事件。后在英美两国调停下,日本退兵,清日签订《中日北京专条》,清朝政府也承认日本此次出兵为“保民之举”,并向日本赔款,间接承认琉球人乃“明治天皇臣民”。
1875年,日本政府要求琉球藩停止向中国朝贡和接受满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明治年号;琉球遗使向中国乞援,但李鸿章不想因琉球与日本失和而拒绝,一部分琉球人继续在中国寻求机会成为脱清人。在187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命令琉球藩王尚泰等琉球王室成员移住东京,置琉球藩为冲绳县,派知事取代原来的琉球藩王,琉球进入日本直接统治的“大和世”(琉球语:大和世/ヤマトゥユー Yamatuyuu ?)时代,从此成为日本中央政府直辖的一部分,是为第二次琉球处分。但当时作为琉球的另一宗主国的清朝对日本单方面兼并琉球表示强烈不满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跟交涉。
1880年,清政府邀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调停,之后清朝与日本重启谈判,清朝提出把琉球群岛划分成三部分:北部岛屿作为日本的领土,独立的琉球王国依然存在,但领土只限于中部冲绳岛一带的岛屿,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但被日本拒绝。经交涉后,李鸿章等人大致上同意日方所提修约通商换取先岛群岛之条件,打算取得宫古、八重山二岛并于此恢复琉球王国。清政府原先同意该方案,但遭到脱清人的强烈反对。恰逢此时清廷在与俄国,针对伊犁问题之交涉上取得重大外交突破,此事鼓舞部分清廷官吏,认为对日本应该采取更强硬之态度,最后清廷依据李鸿章之意见决定,拖延签约使协定自动失效。[22]1882年,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清廷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大清国政府同日本帝国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割予日本,从此不再提起琉球问题。
冲绳县虽然在官方上被视为日本领土,但实际情况是,冲绳县的发展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本土要慢,因为明治政府为了避免激烈的改革可能引起的琉球旧士族阶层的不满和社会混乱,长期沿用琉球国时代的旧制度,即“旧惯温存政策”。在1890年代由县政府农业技师谢花昇领导冲绳的自由民权运动,要求日本改善冲绳县民的参政权,另一方面,琉球士族阶级发起主张恢复琉球王室世袭地位、争取自治权的公同会运动,但被日本视为谋求恢复封建制度,对于正计划推行资本主义经济并对依然存在封建特权的冲绳进行制度改革的明治政府是不可能接受的,因而并没有批准公同会的请愿书。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同时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因已巩固对琉球群岛之统治,遂开始对冲绳采取同化和现代化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实施地租改正、市町村制、众议院选举。文化方面,以培养崇敬天皇的意识为由,将以琉球八社为中心的琉球神道神社纳入近代社格制度中,但除了祭祀日本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祇伊奘冉尊的波上宫,其他七社全被列为无格社,无法接受日本政府的经济支持,以此打压包括御岳在内的琉球传统信仰,将琉球神道日本化,推动日本神道教信仰。作为近代化政策的一环,1896年冲绳县被重新编划为首里、那霸两区和岛尻、中头、国头、宫古和八重山五郡,并于1898年首次实施徴兵。1899年至1903年间,冲绳县开始土地整理事业和地租改正,曾让宫古和八重山农民深受其害的人头税于1903年被废除。1909年冲绳县议会成立,并举行了首次县议员选举。1912年首次众议院议员选举在冲绳举行。1916年,在日本政府推广标准日语的压力下,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在校园内使用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琉球语被视为“方言”而遭到打压。
自1888年解除甘蔗的种植限制后,制糖业便成为了冲绳县的支柱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冲绳的经济曾经历过糖业繁荣。经济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冲绳县营铁道于1914年开通,其运输能力也支持了制糖业的发展。电话服务也于1910年开始向公众提供。但到了1920年,糖市崩溃,以甘蔗种植为主要产业的冲绳遭受重大打击。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由于干旱频繁,农产品歉收,造成琉球群岛严重贫困,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的经济动荡,特别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29年的大萧条重创琉球群岛经济,使琉球群岛人民陷入以苏铁果腹的“苏铁地狱”。为了摆脱经济困难,有大批琉球群岛人民移民日本本土、台湾、南洋群岛、中南美洲等地。[23]
随着1938年日本《全国总动员法》制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琉球群岛被卷入战时体制和规模更大的皇民化中。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跟中华民国领袖蒋介石会谈,交涉中提及了琉球问题,罗斯福向蒋介石表示打算将琉球群岛归予中国,但被蒋介石拒绝,蒋介石之理由有二,其一为国民政府之海、空军实力,不足以控制琉球群岛;其二,琉球不同于台湾和满州, 其曾为独立之国家,若归予中国恐有“侵吞”之嫌,因此虽然蒋曾以“收回琉球” 为抗战之口号,但在开罗会议之际却拒绝美国的大礼。[24]不过蒋介石表示不会反对由美中共同占领和托管琉球群岛,[25]但仅停留在口头商议的阶段。
1944年10月10日美国发动十・十空袭,那霸市90%面积被毁。1945年3月23日,美国开始进攻冲绳本岛,史称冲绳岛战役。冲绳本岛守将牛岛满命令日军顽强抵抗,战事持续将近三个月,死亡总人数达十八万以上。其中岛上日军12万2千余人中9万人战死,约8千人投降,为美军开启跳岛作战以来首次有大规模日军投降的纪录,美军战死约1万余人。除了日军和美军双方,冲绳岛的平民亦伤亡惨重,受战火波及的平民亦死亡9万4千余人,战后岛上人口约减少四分之一;在战役末期还有日军出于“玉碎政策”强迫冲绳平民集体跳崖或引爆炸弹自杀,以表达对国家的效忠[26];并有琉球人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27]但日方认为这是虚假的指控,日本的教科书也没有提到这种说法。
美国统治
1945年6月,冲绳战役结束,琉球群岛(包括现今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被美国军事占领。而早在1945年3月美军登陆琉球群岛时,美军便设置琉球列岛美国军政府,开始了对琉球的统治。到1946年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将琉球列岛美国军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扩大到了北纬30度以南的所有岛屿,甚至包括了萨南群岛中的吐噶喇群岛。
在日本投降后,美国首先于1945年8月20日,在冲绳岛设置冲绳咨询会,作为美国军政府的咨询机构以及与冲绳居民沟通的机关,也是在美国统治时期,琉球群岛首个由本地居民代表组成的机构。1946年4月24日冲绳咨询会改组为冲绳民政府与立法机关冲绳议会,随后在宫古、八重山群岛也设立民政府,以及管辖奄美群岛和吐噶喇群岛的临时北部琉球群岛政厅。1950年1月设立临时琉球咨询委员会,作为美军咨询机构,并协调全琉球群岛的事务。同年8月美国开放各琉球群岛居民统治机构的知事与议员选举。开放选举后各党派纷纷涌现,包括支持祖国复归的冲绳社会大众党,支持祖国复归与共产主义的冲绳人民党,以及希望借助美国统治实现琉球独立的冲绳社会党等等。
尽管如此,在美国统治时期,美国政府的派出机构才是琉球实际统治者。1950年12月15日琉球列岛美国军政府改组为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作为琉球群岛各民政府的上级机构,象征美国长期统治琉球的意图。同时为了应对朝鲜战争爆发,大量美军被派驻琉球,并且强占居民土地作为美军基地,被称为“用刺刀和推土机强占土地”。[28]同时美国民政府也打压琉球居民的言论自由,让琉球居民借助美国统治实现琉球独立的想法破灭,回归日本的主张成为主流。[29]1951年4月由于各群岛民政府对回归日本的呼声提高,美国民政府于是设立管理全琉球的琉球临时中央政府,削弱各群岛民政府权力。
1951年9月,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旧金山和约》,其第三条规定日本将会同意美国提出的将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北纬29度以南岛屿提交联合国“信托统治”制度的提议,并在此之前由美国获得立法、行政和司法权。[30]《旧金山和约》确认日本保有琉球群岛主权,仅将行政权交与美国,直到交付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前。事实上美国原本认为,琉球群岛是被日本的帝国主义所统治的殖民地,因此计划将琉球群岛交由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后,从日本分离出并独立。然而后来美国意识到,如果将琉球群岛托管,便不能有效利用琉球群岛来与苏联对抗、防止共产主义势力进入太平洋。因此美国决定,撤回以琉球独立为前提的托管计划,改认可日本对琉球的潜在主权,维持以军队统治琉球的型态。
1952年2月10日北纬29度以北的吐噶喇群岛归还日本。4月1日各群岛民政府废除,统一为琉球政府,同时设立琉球立法院,以及既有的琉球民裁判所,形成三权分立。[31]琉球政府行政主席最初由美国民政府直接任命;琉球立法院议员由民选产生,第一届选举在1952年3月2日举行;琉球民裁判所管理琉球居民间诉讼,但有关美国、美国利益的问题由美国民裁判所管辖。
1952年8月冲绳社会大众党中所属的行政主席比嘉秀平率党内亲美派出走,成立琉球民主党,琉球政党政治形成亲美琉球民主党 (后来改名冲绳自由民主党),与冲绳社会大众党为首的祖国复归派,两大势力。
1953年12月25日美国将奄美群岛归还日本,原因是奄美群岛的美军基地较少,且美国统治一方面切断奄美群岛过去与鹿儿岛本土的经济联系,又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冲绳本岛,使奄美群岛经济衰落,当地祖国复归运动因此较其他地区更为激烈。不过在外交上,美国将此事称为给日本的“圣诞节礼物”。
在1945年至1972年的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不断实行异化政策,企图削弱冲绳当地人的日本国家认同感和民族意识(比如尽量不使用“冲绳”,使用“琉球”等)。然而在美国统治时期,琉球群岛各地仍屡次发生日本复归运动,并不断遭受美国打压。另一方面,驻扎琉球的美军不但强占居民土地,并时常与当地住民发生冲突,甚至造成当地住民死亡,更加提高琉球居民的反美情绪。[32][33]自1952年以后,每年4月18日,即《旧金山和约》的生效日,琉球群岛都举行示威游行等。[34]1960年,冲绳县祖国复归协议会(复归协)成立。
1960年代美国介入越战,琉球作为美军重要驻地,战机频繁起降,战争的威胁,使琉球居民反美、反战情绪更为高涨。但另一方面,伴随美军需求,土木建筑业、饮食业、风俗业兴起,反对复归日本的声音也提高,并展开相关运动。
1962年3月1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承认琉球是日本的一部分,并宣布了关于继续协商日本对琉球援助的政策。1965年8月19日,日本总理大臣佐藤荣作访问琉球,并表示“如果冲绳不回归日本,战后就不会结束”。佐藤此行的背景是针对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和复归日本运动,为了压制琉球居民的反美和反战情绪,美国民政府注意到了佐藤的存在并邀请他访问琉球。[33]
然而美国的计划未能成功,从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琉球前往日本本土的年轻人数量增加,人员流动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琉球与日本本土之间的心理距离。1968年美国民政府被迫开放琉球政府行政主席民选,在当年的行政主席通常选举中,主张立即复归日本的屋良朝苗胜出。[35]
另一方面,日本的佐藤荣作内阁将《日美安保条约》延长与冲绳返还挂钩,迫使美国在1969年同意冲绳返还一事。[36]1970年12月对美军的长期不满,以美军士兵酒后驾车发生车祸为导火线,爆发胡差暴动。[37]
1971年6月11日,美日签定《冲绳返还协定》,美国放弃从《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获得的所有权利,并将其悉数归还日本同时日本向美国支付3.2亿美元,用于接收美国统治期间在琉球建设的公共设施与公营商业。[38]然而由于冲绳返还协定范围包括钓鱼台列屿(日本称做尖阁诸岛),同日中华民国政府严重声明钓鱼台列屿为其领土之一部分,对美国擅自将钓鱼台列屿交予日本至为不满。[39][40][41]
复归日本后
1972年5月15日琉球群岛正式返还日本,再次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冲绳县。不过屋良朝苗和支持冲绳返还的县民希望在回归日本的同时,能够向冲绳居民归还美军基地用地。然而,最终的返还协定却决定维持美军基地,同时美军基地根据《日美驻军地位协定》享有治外法权,[42]日方不能进入美军基地调查[43]。由于驻日美军仍然大量驻扎冲绳,冲绳民众对美军的不满的同时,也不满对美军软弱的日本中央政府,政治局势由“亲美暂缓返还对亲日立即缓返”,转变为“亲中央保留美军对反中央立即撤离美军”。[44]
虽然冲绳社会大众党为首的革新派在美军基地问题上获得很大支持,但自由民主党为首的保守派也有稳定支持度,保守派认为冲绳首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美军基地问题应该暂缓讨论。对于冲绳经济问题,日本中央政府提供一定协助,包括“冲绳多媒体岛构想”,并于2000年在名护市举行七大工业国组织会议,推动冲绳成为国际重要会议、展览举办场地。另一方面,冲绳县目前是日本出生率较高的地区,虽然日本总人口已经进入负成长,但冲绳目前仍保持人口正增长。
目前,冲绳县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美军基地,导致该地区的美军基地面积占日本全国美军基地的23.5%,而美军专用设施的74%更是集中在冲绳,这种结构显然是非常不均衡的。同时美军时常与当地住民发生冲突,甚至造成当地住民死亡,但美军拥有治外法权,日方不能进入美军基地调查。另外,在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美军在琉球部署了战略核武器,[45]虽然冲绳返还时,核武器已被撤除,且日本政府宣称不会在冲绳部署核武器,但关于佐藤荣作同意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核武器重新进驻冲绳的传言一直存在。[46]
1995年发生的发生驻冲绳美军强奸事件,由于嫌疑人躲进了享有治外法权的美军基地,冲绳县警方无法抓捕嫌疑人。这一事件暴露了《日美地位协定》的不合理之处,并在冲绳民众中再次引发了要求美军基地早日迁出冲绳的呼声。1996年9月8日,冲绳县就修改日美驻军地位协定以及合并、裁减基地等问题举行的公民投票。[47]
1996年公投之后驻日美军和日本政府提出将普天间基地迁往名护市的边野古,但是冲绳县坚持将基地搬迁至县外。2009年民主党总理鸠山由纪夫表态支持基地搬迁至县外,[48]但是鸠山的发言让美国十分不满,[49]导致鸠山被迫请辞。2010年驻日美军和日本政府表示:经过研究普天间基地搬迁至县外是不可能的,随后再次决定将基地搬迁至边野古。作为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冲绳县民于2014年冲绳县知事选举选出反对基地迁移的翁长雄志担任知事。[50]2019年继成翁长雄志的玉城丹尼再次组织公投,以实践其竞选承诺,希望通过公投再次向中央政府施压,停止边野古基地的建设,将驻日美军迁出冲绳[51]。
传统文化
琉球的传统文化是当地人在经年累月独自发展的当地文化之上,吸收融合了部分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多地文化而成,属于汉字文化圈一部分。
琉球与中国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始于明朝时期。明朝允许琉球与泉州互市,史书记载琉球的察度王已向中国朝贡。1393年(明朝洪武26年、日本明德4年),琉球学生开始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清代时特设琉球学馆于国子监内,作为琉球学生读书和生活的居所。明代多次派出“册封使”乘御冠船(船头似冠形)出使琉球。[52]
中国使节带去的乐舞、戏曲如《姜诗》、《王祥》、《风筝记》、《昭君和番》等,琉球人则为迎接中国使节而准备大型乐舞《御冠船踊》。琉球的歌舞有如《团扇曲》(六童舞)、《笠舞曲》(四童舞)、《兰花曲》(三童舞),总名为《太平歌》。其中《老人舞》、《团扇舞》、《笠舞》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时所演戏曲《鹤、龟二儿复父仇》,现在仍在上演,名为《二童敌讨》[53]。宗教上琉球亦祀关圣、观音、土地、妈祖诸神。
当时前往中国的琉球人很多,有使臣、留学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数最多的是留学生。一部分留学生是王室亲族和大臣子弟,即“官生”,入京都国子监读书,称“唐监生”。另一部分在福州学习,称“勤学人”,他们多数是久米村(即唐营,中国人后裔聚居的村落)人。[52]勤学人在福州学习知识很广,有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等;学习技艺的有冶炼、造船、铸钱、烧瓷、烧墨、制茶、制糖、制伞等。此外,琉球武术空手道又称“唐手”源于中国武术。[54]传统的琉球舞踊和戏剧 (组踊)与日本本土的舞蹈和戏剧不完全相同,融入了部分中国的文化元素。[55]
因为琉球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的缘故,所以琉球国内建有文庙,用来祭祀孔子和学习儒学理论著作。文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今那霸市中心),创始于康熙12年。庙中制度俎豆礼仪都按照《大清会典》规范。琉球国冠婚丧祭都模仿明朝和后来中国朝代的典礼。他们在生活中席地而坐,设具别食,相沿已久,也是从中国的古代的经典中学到的礼节。
琉球本土原来没有教育机构,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来培养人才。1718年(清朝康熙57年、日本享保3年),琉球国在儒学学者程顺则建议下,于文庙至圣庙的南边建起了明伦堂,成为府学(市级别的学校),从中国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营,挑选一名任通事官职的人来担当府学讲解师,每月按一定的时间和课时讲读康熙皇帝的训谕“圣谕衍义”。每个月的三、六、九日,还要请紫巾大夫到讲堂讲学,对学生解释中国朝贡典礼、考察学生的勤惰,以便选有才的人保举做官。琉球国内的儒教教学从八岁开始,学校安排“通事中”一人为训诂师,教授他们学习。1798年(清朝嘉庆3年、日本宽政10年),琉球王尚温建国学于王府北,又建乡学三所,国中子弟由乡学选入国学。琉球的教育体系开始确立。[52]
琉球御座乐是历史上伴随着琉球入贡、庆贺、谢恩与中国册封使团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动的过程中,传播到琉球的音乐。后来变成了琉球王国的宫廷仪式音乐,因在室内为坐着的王公贵族演奏,故名“御座乐”,此外还有在室外行进合奏的“ 路次乐”。御座乐包括用乐器合奏的“乐”与加入歌唱的“唱曲”,作为琉球国王招待宾客的一种礼仪音乐,主要在款待中国册封使、上江户朝贡等场合演奏。[56]琉球特有乐器有与三弦类似的三线。1879年,随着琉球王朝的消亡,御座乐就停止演奏,乐谱乐器在二战时毁于战火。近年则已经开始复兴;在台湾传统音乐界的帮助下,知道御座乐与北管昆腔相近,并复原其乐器,还找到了与御座乐同样曲名的乐谱。[57]
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风狮爷像,[58]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59]琉球人吃油多的菜肴,如炖猪腿、醋拌猪耳朵、酱油猪脚、苦瓜炒肉等中国式食物;传统服装--琉装受到中国明代服饰影响。[60]琉球国从中国引进的包括饮食、音乐、建筑等方面的许多观念,使得琉球在文化上有接近中国的特点和风俗。
由于与日本地理相近,故日本对琉球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多方面。
语言文字方面,琉球语和日语相似,甚至接近到了不用口语、用平假名等文字的话就可以直接共通的地步,两者同属日本-琉球语系。根据语言学研究原始琉球语在7~8世纪的日本从原始日语分化,9~11世纪在九州与九州方言接触并受到强烈影响,11~15世纪随九州移民进入琉球地区。另一方面,琉球汉字也不是直接从汉字的发源地中国传来,而是经过日本传到了琉球。据琉球史书《球阳》,英祖时代(1260年-1299年)日本和尚禅鉴来琉球,创建了琉球最早的佛寺极乐寺。[15]禅鉴不仅为琉球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汉字、平假名等文字文化向琉球的流传。
文学方面,琉歌,在奄美群岛称为岛呗,的形式与和歌很相似。从尚清王代的1531年(明朝嘉靖10年、日本享禄4年)在首里王府开始编辑的民间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omorosausi)”所使用的是平假名。此外,中国史书《明会要》提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首次向明朝入贡时所用的贡表表文“其字体科斗书也”。研究者表示“科斗书”就是平假名,从此得知平假名在琉球民间使用普及。
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吃日本北部沿海产的“昆布”(即海带)。虽然琉球和北海道在地理上被日本主岛隔开,两地原住民在语言、宗教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但饮食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琉球也使用味噌,但有自己的特色,如"あんだんすー"(油味噌)。[61]
音乐方面,琉球传统音乐在保持其独特的本土特色的同时,也显著吸收了和式音乐的元素和技巧。这种影响体现在旋律结构、节奏模式、音乐形式以及乐器的使用上。日本传统乐器中的三味线就发源于琉球三线[62],三线演奏后来结合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伎。与三线相反,日本的尺八、日本筝也传给琉球。
建筑方面,琉球的宫殿建筑常见的“唐破风造”形式的屋顶是日本特有的(虽然名字有个“唐”字),即源自中国唐宋建筑经常使用的‘博风顶、歇山顶’,琉球的宫殿吸收了日本在建筑上的独特风格,使得琉球的传统建筑兼具当地、日式和中式建筑的特点。
服装方面,除了上述中国明代服饰的影响外,也受到日本和服影响[60],加上琉球特有的民族色彩而形成。现在所见的琉装成形于琉球国时代,特征是交领、右衽、衣袖较宽大、衣带结于前方[63]。琉球国时代的贵族、士族服装、礼服以红型(一种彩色的染色技法,也指这种技法所染的服装)为主,色彩鲜艳。
宗教方面,琉球神道是冲绳县最普及的宗教,第一尚氏王朝时的尚金福王建立了琉球最早的神社(祭祀的是琉球版本的天照大神,虽然和日本本土神话中的天照大神极其接近,但是区别是琉球皇室并不认为自己是神的后裔、亦不承认日本皇室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比较像是“琉球国是天照大神特别眷顾的国家”这样的概念),以后琉球有了所谓“琉球八社”,除琉球特有精灵崇拜的琉球神道与佛教外,神道也比较普及;目前,与日本其余地区的佛教占优势的情况不同,琉球是传统的琉球神道教占优势。
琉球亦有许多异于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例如,酒类食品泡盛,在中国和日本皆无。琉球的常服及庶民服装多以芭蕉布制成,款式朴素。由于气候温暖,即使冬天也甚少穿棉袄等厚衣服[64][65][66]。琉球人盛行三种主要墓葬形式,为龟甲墓、破风墓和屋型墓,破风墓则是琉球特有的一种墓葬,琉球王家陵园玉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破风墓。古代琉球人盛行一种叫风葬的习俗。人死后,将其尸体置于洞窟中风化,直到三年之后由其亲族女性将其遗骨洗净并埋葬。[67]
关于战后琉球群岛的归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冲绳经历了20余年的美国占领,于1972年回归日本。目前大多数冲绳人(琉球人)对回归日本表示认同[68],但亦存在部分琉球人要求琉球独立建国,于1970年6月结成琉球独立党,直到现在仍有活动。亦有部分的琉球人要求琉球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
现时普遍冲绳人都认为冲绳属日本,对琉球独立运动反应冷淡[68]。另有民调显示89%的冲绳人“对中国没有好印象”。[69]琉球大学199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38.4%的认为冲绳应在财政预算方面独立;13.2%认为冲绳应在除外交以外所有方面独立,不到3%认为冲绳应该完全独立。同时42.6%自称为“冲绳人”,31.2%自称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12%自称“日本人”不到0.1%认为自己是“琉球人”。[70]
2005年,琉球大学副教授林泉忠对18岁以上冲绳人(琉球人)进行了一项电话调查,他收集了1029份有效回答,其中40.6%的人认为自己是冲绳人,有36%认为自己是冲绳的日本人,有21%认为自己是日本人。24.9%的人表示支持冲绳独立,58.7%的人表示反对冲绳独立。[71][72][73]2007年,同一系列的调查访问超过1000名当地人,41.6%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冲绳人、25.5%认为自己是日本人、29.7%认为自己既是冲绳人亦是日本人,20.6%的人认为冲绳应该独立,64.7%认为不应该独立。[74]。
日本认为,琉球群岛是日本国的一部分,此地位在《旧金山和约》中获得确认,日本保有琉球群岛主权,仅将行政权交与美国。之后行政权在1972年回归日本,行政区划属于冲绳县和鹿儿岛县。
日本发动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曾提出要占领琉球。如1938年4月,蒋中正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日本自明治以来,早就有一贯的大陆侵略计划。过去甲午之战,他侵占我们的台湾和琉球,日俄战后吞并了朝鲜,侵夺我们旅顺和大连,就已完成了他大陆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湾为南进的根据地,想从此侵略我们华南和华东;而以朝鲜和旅大为他北进的根据地,由此进攻我们的满蒙和华北。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讲求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高丽和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手,必须针对着日本之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75][76]
开罗会议前,蒋中正在11月15日日记中表示在中国历史上琉球与台湾的地位不同,琉球的情形与朝鲜相似,所以不会提出琉球问题。之后23日的日记重申中美共管琉球的计划。蒋中正在15日日记中将琉球与朝鲜归为一类,但在提出朝鲜、泰国、越南独立的时候完全不提琉球独立,可能是因为他了解由于琉球在战后的战略地位,美国并不想放弃军事占领琉球。另一解释是蒋认为琉球对中国的500年朝贡关系,并不等于主权关系。[77]
1970年前后,中华民国政府曾支持在台琉球人的“琉球复国运动”[来源请求]。1971年6月11日,中华民国政府声明钓鱼台列屿为其领土之一部分,对美国擅自将钓鱼台交予日本“至为不满”。[41]但之后由于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且与日本断交之故,未能对琉球问题有进一步后续行动。
2006年5月30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将“中琉文化经济协会驻琉球办事处”更名为“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驻琉球办事处”;2007年2月正式改为现名“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那霸分处”至今。[78]此举形同正式承认日本领有琉球,而中华民国外交部网站上的地图也把琉球列在日本的范围内。[79]而在作上述更动时,朝野各政党和民间均无异议。过往桃园国际机场之航班资讯显示板所列出中文目的地是“琉球”,近年来则改为琉球(冲绳),但英文则一贯是Okinawa(OKA)。[80]台湾现今市售之世界地图和日本地图也都将冲绳(琉球)列在日本领土范围内(钓鱼台列屿除外),教科书亦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琉球(冲绳)是日本领土[81],并曾在美国治理琉球期间公开支持日本收回冲绳(琉球)[82],官方并未对琉球的主权归属提出质疑[83][84][85];但有部分民间学者、人士主张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时就失去了对琉球群岛的主权,因此琉球“应该为”中国领土或主权未定[86][87][88]。关于近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透过非官方言论发表对琉球主权归属的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海、钓鱼台、台湾等问题与日本对立增加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试图通过部分非正式言论重新挑起或制造琉球“主权争议论”,是一种“在政治上给日本带来麻烦的简单方法”,以作为对日本在东海海域行动的反制,阻止日本高度介入“台湾问题”。[89]
二战结束前,美国政府出于战略需要,政府内部有冲绳独立的意见。[来源请求]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下向蒋介石提议,设想在战后与中华民国共同对冲绳进行军事占领和托管[90],但并未得到蒋介石的积极回应。部分学者对蒋中正日记的解读和史料最新研究,认为罗斯福只是提起琉球战后的暂时托管问题,并未提出“归还中国”,此传言很可能不实[91]。
美军在二战末期的冲绳战役后占领了冲绳。二次大战后在1951年9月于旧金山签定的《旧金山和约》中,冲绳的行政权被交予美国,直到1972年美国将其悉数归还日本。美国国务院网站里的日本地图包含琉球群岛。[92]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琉球属于日本,并无任何国家提出异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