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
中国吉林省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春市,簡稱長,別稱「北國春城」[7],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的省會、副省級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全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8][9]。長春位於中國東北平原的腹地松遼平原上,東北同黑龍江省的省會城市哈爾濱市接壤,是東北地區的「地理中心」[10],也是「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哈長城市群重要城市、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腹地城市。
長春市 長 | |
---|---|
地級市 | |
綽號:北國春城 | |
![]() 長春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3°53′04.49″N 125°19′06.3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吉林省 |
設立 | 1800年7月8日[1] |
政府駐地 | 南關區人民大街10111號 |
下級行政區 | 7市轄區、3縣級市、1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張恩惠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志厚 |
• 市長 | 王子聯 |
• 政協主席 | 高志國 |
面積 | |
• 地級市 | 24,744 平方公里(9,554 平方英里) |
• 市區 | 6,991 平方公里(2,699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4位(佔全吉林省12.94%) |
海拔 | 710 公尺(2,330 英尺) |
人口(2022[3]) | |
• 常住 | 906.54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位(佔全吉林省(2018年數據)34.7%) |
• 密度 | 366.1人/平方公里(948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9戶籍) | 445.1萬人 |
• 城鎮(2019年) | 308.7[2]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 方言 | 東北官話長春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130000 |
電話區號 | 431 |
車輛號牌 | 吉A |
氣候 |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行政區劃代碼 | 220100 |
舊稱 | 新京(1932年至1945年) |
城市定位 | 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城市[4] |
城市精神 | 寬容大氣 自強不息 |
國內生產毛額(2022) | ¥7632.19億(2024年[5])(全省第1位,佔全吉林省53.1%) 1050.5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77,084(2023年)(全省第1位) 12,243(2021年)美元(匯率) |
HDI(2016) | 0.790 高 [6] |
網站 | 長春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
市象徵 | |
花 | 君子蘭 |
樹 | 油松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吉林統計年鑑-2019》 |
長春市現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達24,744平方公里[11]。截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約為906.7萬人,包括漢、滿、朝鮮、回、蒙古等38個民族以及數十萬的外籍華僑[12][13]。2003年,長春市被世界銀行評定為中國基礎建設最佳城市第2位、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最低城市第1位、國際化及國際融入度第10位、政府行政效率及廉潔度第10位[14]。
長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5],具有眾多歷史古蹟、工業遺產,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間曾作為滿洲國的首都。長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最早的電影工業基地和沿邊開放城市,工業基礎較為完善,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和首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長春的教育、文化、科學領域優勢較為顯著,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等諸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均坐落於長春。同時,長春的綠化率居於亞洲大城市前列,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16]。
釋名
長春地名的歷史由來有幾種說法:
- 《長春縣誌》認為,長春之名是因原長春廳的廳治新立城距長春堡這一集鎮較近而得名[註 1][17]。而關於長春堡之名的來歷,《吉林地誌》(民國二年[註 2]版)和《增訂吉林地理紀要》(民國二十年版)均認為長春堡沿襲了遼金時期的長春州而得名。此外,成書於1982年的《長春地名》則認為長春堡是由新遷居此地的漢族人取吉祥之意而命名。
- 成書於1940年的《滿洲地名考》則認為,長春是以薔薇的別名「長春花」而命名的,但並不確信這是「長春」這一地名的唯一來源[註 3]。《盛京通志·物產》和《吉林通志·食貨志》均有提到過「長春花」這一別名,但在地名和歷史沿革範圍內並未提及「長春花」和長春之間的關係。相關學者曾在今長春市南關區新立城鎮和永春鎮一帶對當地較年長居民進行實地走訪,據受訪者稱並無野生的薔薇類植物在該地出現[18]。亦有學者經實地考究認為:「長春這個地名,是以花使命名的,遠在遼金時期,長春這一帶生著許多乘技紛披,花團錦簇的『長春』花,也就是薔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從古至今,一直叫長春花,是由月月開花而得名的……。」[來源請求]
歷史
長春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位於今榆樹市秀水鎮周家村的榆樹人遺址是目前已知在長春地區最早的人類生活遺址[註 4][19]。另外,在今農安縣亦發現了左家山遺址和五台山遺址,均為長春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遺存[20]。
扶餘國後期,今長春市農安縣內出現了長春地區最早的古城。該古城被認為是扶餘國後期的王城[21],其城市建設相對完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發達。扶餘國滅國後,高句麗、唐安東都護府、渤海國先後管理長春地區,均屬扶餘府管轄[20]。
契丹滅渤海國後,長春地區隸屬於東京道黃龍府管轄。這一時期,長春地區出現了許多城鎮,其中位於今農安縣縣城內的黃龍府城是當時遼朝的政治、軍事重鎮[21]。其西垣外現存的農安遼塔是今長春地區唯一留存至今的遼代建築[22]。金朝時期,黃龍府先後更名為濟州府、隆州府,府治均沿用原城址[20]。
元代,長春地區歸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其初期治所仍在原黃龍府城,後治所遷至咸平府城(今遼寧省開原市老城街道)[23][20]。明初,長春地區改屬奴兒干都司亦東河衛,後成為兀良哈與女真各部爭奪要地。明末清初,長春地區成為蒙古科爾沁部王公的領地,後隸屬漠南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管轄。清朝建立政權後,為防止漢族和蒙古族擅自進入「滿族發祥地」,對滿洲地區實施了封禁政策,禁止外來移民進入墾荒[24]。1791年,郭爾羅斯前旗輔國公實行「招民開荒」政策,暗中鼓勵關內漢族移民滿洲地區,引起長春地區人口增加[25][26]。

嘉慶九年(1799年),吉林將軍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長春地區住戶已達2330戶,形成了約200個自然屯,其開墾的土地達26.55萬畝。在今長春市區附近,較大的自然村有北側寬城子和南側的長春堡[註 5][24]。清政府考慮到移居長春地區的住戶大多已和輔國公簽訂了長年地租以及自身的經濟利益,不宜強行驅逐,遂決定在此地設置相應管理機構。嘉慶五年五月戊戌(1800年7月8日),嘉慶帝發布上諭,同意首任官員的補授人選。吉林將軍遂在距長春堡東約十里處的新立城設置理事通判衙門,冠名長春廳[註 6],置理事通判、巡檢各一,隸屬於吉林將軍。自此,長春之名被官方正式採用[26]。
道光五年(1825年),長春廳署移址至寬城子[註 7]。新廳署修築於今長春市南關區東四道街北側,廳治駐地寬城子即又稱長春。同治四年(1865年),由於寬城子附近盛行盜匪,當地商人自發集資修建長春城牆。初建成的長春城牆高一丈五尺,總長約20華里,設有崇德、全安、聚寶、永興、永安、乾佑六座城門[24][27]。
1881年(光緒七年),理事通判改為撫民通判兼理事銜。在吉林將軍長順奏請下,1889年(光緒十五年)春,長春廳改升長春府,原升為知府。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長春城牆改建為磚牆,並增開三門[26]。

1896年,沙俄占領中國東北。1898年,俄國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中東支線,並於1899年在寬城子西北的二道溝設立了寬城子火車站及其鐵路附屬地,作為沿途的重要站點之一[26]。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兩國為爭奪滿洲地區的殖民權益展開戰爭。1905年9月5日,雙方以簽訂《樸茨茅斯條約》結束了戰爭,日俄以寬城子站為界重新劃定勢力範圍,日本從俄國手中攫得旅順至寬城子段之鐵路及其一切權益,更名為南滿鐵路。
1907年,長春被開闢為商埠。長春府設立開埠局,並計劃在今長春大街至上海間建設商埠地;同時,日本開始在寬城子北部的頭道溝一帶建設長春火車站以及滿鐵附屬地。
1913年3月2日,吉林省民政公署發布通令,布告長春府等11府及各廳、州均改為縣,皆隸屬吉林省[28][註 8]。1914年6月,東北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長春縣劃屬吉林省吉長道所轄,直至1929年吉長道被廢除[28]。1920年8月,吉長道尹蔡運升倡辦長春市政公所,並於同年8月26日發布訓令第二十三號,宣布成立長春市政公所,隸屬於吉長道。1929年,長春縣公署改稱縣政府,知事改稱縣長。同年9月,長春市政公所與開埠局合併,稱長春市政籌備處,與長春縣並立,置處長。
1912年至1928年,長春地區的實際統治者為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長春地區開始隸屬於國民政府。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翌日日本占領長春。1932年1月1日,長春縣改制為「長春市」,至此市制始成。1932年3月1日,滿洲國建立,3月14日宣布定都長春,次日更名為新京,作為滿洲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29][30][31]。1932年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由滿洲國國務院直轄。
滿洲國存續的14年間,日本和滿洲國政府利用歐美國家工業化的經驗對城市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新京的城市建設和人口都有了很大的增長,至1944年市區面積已經由21平方千米擴展為80平方千米,人口達到121.7萬人,其中日本人約為14萬[32]。
1945年8月,蘇聯紅軍攻入滿洲國。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8日,滿洲國滅亡[33]。8月20日,蘇軍空降兵占領新京,實行軍事管制。12月20日,蘇軍將新京更名為長春;同日,國軍接收長春。
1945年12月20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34]。1946年4月14日上午,蘇軍撤離長春返回蘇聯,將長春市全面移交予國民政府。同日下午2時,東北民主聯軍吉林軍區部隊在周保中指揮下發起圍攻長春戰役,國民政府稱之為「四一四」戰役[34]。4月18日,東北民主聯軍殲滅長春守軍滿鐵石部隊,市長趙君邁等被俘。1946年5月23日,由於國軍於第二次四平街會戰取得勝利,駐長春的共產黨相關機關撤離,國民政府再次控制長春。1947年6月5日,國民政府開始實施東北新省區方案,批准析長春縣置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省轄市,同長春縣均隸屬於吉林省。

1948年5月23日,東北野戰軍蕭勁光部包圍長春,封鎖城區對外交通,禁止人員出入,長春圍困戰爆發。10月19日,解放軍佔領長春。長春圍困戰共持續150天,造成大量平民傷亡[26]。1948年末長春圍困戰結束後,長春市改稱「長春特別市」,直屬於東北人民政府,後於1949年3月11日再次復稱長春市。
1949年4月21日,長春市政府由東北行政委員會直屬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屬。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52年,長春縣被撤銷,改稱為長春市郊區。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1954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吉林省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到長春市,長春市自此成為吉林省省會城市[28][26]。1955年2月22日,根據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指示,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1958年,原公主嶺專區所屬農安、九台、德惠、雙陽、榆樹5縣劃歸長春市領導,1966年曾短暫改屬德惠專區,後於1969年再次劃歸長春市。1968年2月23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9年,長春市列為全國十五大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6月1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1988年至1994年間,九台縣、榆樹縣、德惠縣相繼撤縣設市。1989年2月,長春市為成國家計劃單列市,被賦予相當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35][36],後於1993年7月停止。1995年8月,長春市人民政府撤銷雙陽縣建制,組建雙陽區[37];撤銷長春市郊區建制,組建綠園區[38];撤銷二道河子區建制,組建為二道區[39][40]。2007年,長春市承辦了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成為中國第二個承辦亞冬會的城市[41]。同年,北車長客生產出首列中國國產和諧號電力動車組[42]。2014年10月20日,長春市撤銷九台市,改設九台區[43][44]。2016年,長春新區成立,其側重於長春市生物醫藥、現代物流、裝備製造等相關領域的建設和集聚[45]。2020年6月19日,公主嶺市由四平市劃歸長春市代管[46]。
地理
長春位於東北平原中部,處於松嫩平原和松遼分水嶺的結合部。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區(主要為大黑山),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於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徵。[47]長春就位於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過渡地帶,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長春地區東部有小面積的低山丘陵,較大部分為台地,第二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縱貫其間,[48]沿河兩岸則為平坦的沖積平原。山地約占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台地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主要有榆樹台地、長春台地、雙陽台地和優龍泉台地。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階地占7.5%,湖積平原占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49]
長春地區歸納起來有三個地質特點:一是地表起伏小,相對高差不超過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過4度至5度,有利於發展城市交通運輸。二是地質基礎比較穩固,地耐力為15噸至20噸/平方米,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大部分處於台地丘陵地區,地下水相對松遼平原大部分地區較深,不利於採用。[50]
長春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乾濕氣候分區中地處濕潤區向亞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較短,乾旱多風;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常與東南移動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交匯於此,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濕氣過境,溫熱多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秋季天高氣爽,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冬季漫長,在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下,氣候寒冷而乾燥。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濕適中的氣候特徵。[52]
年平均氣溫6.5°C,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4.7°C,極端最低氣溫−36.5℃(1970年1月4日)。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38.0℃(1951年7月9日)。年降水量593.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2,596.8小時,[53]無霜期140-150天。[54]
長春市 (平均數據1991-2020年, 極端數據1951-2018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4.6 (40.3) |
14.5 (58.1) |
23.4 (74.1) |
31.9 (89.4) |
35.2 (95.4) |
36.7 (98.1) |
38.0 (100.4) |
35.6 (96.1) |
30.6 (87.1) |
27.8 (82.0) |
20.7 (69.3) |
11.7 (53.1) |
38.0 (100.4) |
平均高溫 °C(°F) | −9.3 (15.3) |
−3.9 (25.0) |
4.5 (40.1) |
14.8 (58.6) |
22.0 (71.6) |
26.5 (79.7) |
28.1 (82.6) |
26.9 (80.4) |
22.3 (72.1) |
13.7 (56.7) |
2.0 (35.6) |
−7.1 (19.2) |
11.7 (53.1) |
日均氣溫 °C(°F) | −14.3 (6.3) |
−9.3 (15.3) |
−1 (30) |
8.8 (47.8) |
16.2 (61.2) |
21.3 (70.3) |
23.7 (74.7) |
22.3 (72.1) |
16.5 (61.7) |
7.9 (46.2) |
−2.8 (27.0) |
−11.8 (10.8) |
6.5 (43.6) |
平均低溫 °C(°F) | −18.6 (−1.5) |
−14.3 (6.3) |
−6.1 (21.0) |
3.0 (37.4) |
10.5 (50.9) |
16.3 (61.3) |
19.7 (67.5) |
18.2 (64.8) |
11.2 (52.2) |
2.8 (37.0) |
−7.1 (19.2) |
−15.9 (3.4) |
1.6 (35.0) |
歷史最低溫 °C(°F) | −36.5 (−33.7) |
−31.9 (−25.4) |
−27.7 (−17.9) |
−12.2 (10.0) |
−3.4 (25.9) |
4.5 (40.1) |
11.1 (52.0) |
3.9 (39.0) |
−3.7 (25.3) |
−13.4 (7.9) |
−24.7 (−12.5) |
−33.2 (−27.8) |
−36.5 (−33.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4 (0.17) |
6.1 (0.24) |
13.4 (0.53) |
22.0 (0.87) |
62.6 (2.46) |
102.1 (4.02) |
147.5 (5.81) |
131.6 (5.18) |
53.9 (2.12) |
24.6 (0.97) |
16.9 (0.67) |
8.2 (0.32) |
593.3 (23.36)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5.1 | 4.4 | 5.6 | 6.5 | 11.0 | 13.5 | 13.4 | 12.3 | 8.1 | 6.8 | 6.1 | 6.5 | 99.3 |
平均降雪天數 | 7.5 | 5.9 | 6.4 | 2.4 | 0.1 | 0 | 0 | 0 | 0 | 1.9 | 6.1 | 8.2 | 38.5 |
平均相對濕度(%) | 66 | 57 | 51 | 44 | 50 | 63 | 75 | 76 | 65 | 59 | 62 | 67 | 61 |
月均日照時數 | 180.9 | 203.7 | 236.9 | 238.1 | 253.5 | 245.4 | 229.0 | 235.3 | 236.8 | 210.4 | 167.7 | 159.1 | 2,596.8 |
可照百分比 | 62 | 69 | 64 | 59 | 55 | 53 | 49 | 55 | 64 | 62 | 59 | 58 | 59 |
平均紫外線指數 | 1 | 2 | 3 | 5 | 6 | 7 | 8 | 8 | 5 | 3 | 1 | 1 | 4 |
資料來源:CMA台站氣候標準值(1991-2020)Experience Template CMA台站气候标准值(1991-2020). 中國氣象局. [2023-04-11] (中文).</ref> |
政治

長春市現轄7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其中,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和綠園區常統稱為市內五區;雙陽區、九台區、榆樹市、德惠市[註 9]和農安縣常統稱為外五縣。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的正式行政區劃外,長春市還設立以下特殊經濟功能管理區[59]:
- 國家級開發區
-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 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
-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 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家級新區
- 生態旅遊度假區
-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
- 省級開發區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60]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1][61]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12][62]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63]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220100 | 長春市 | Chángchūn Shì | 24,734.13 | 9,066,906[註 13] | 南關區 | 130000 | 102 | 75 | 32 | 5 |
220102 | 南關區 | Nánguān Qū | 515.46 | 1,224,928 | 南嶺街道 | 130000 | 21 | 3 | 1 | |
220103 | 寬城區 | Kuānchéng Qū | 882.58 | 857,245 | 新發街道 | 130000 | 12 | 5 | 1 | |
220104 | 朝陽區 | Cháoyáng Qū | 278.25 | 962,099 | 前進街道 | 130000 | 10 | 2 | 1 | |
220105 | 二道區 | Èrdào Qū | 573.82 | 755,279 | 東盛街道 | 130000 | 9 | 3 | 1 | |
220106 | 綠園區 | Lùyuán Qū | 329.33 | 1,032,897 | 春城街道 | 130000 | 9 | 3 | ||
220112 | 雙陽區 | Shuāngyáng Qū | 1,677.04 | 335,723 | 雲山街道 | 130600 | 4 | 3 | 1 | 1 |
220113 | 九台區 | Jiǔtái Qū | 3,371.52 | 613,836 | 九台街道 | 130500 | 15 | 2 | 2 | 2 |
220122 | 農安縣 | Nóng'ān Xiàn | 5,235.46 | 867,274 | 寶塔街道 | 130200 | 4 | 11 | 10 | |
220182 | 榆樹市 | Yúshù Shì | 4,712.49 | 836,098 | 華昌街道 | 130400 | 4 | 15 | 9 | 1 |
220183 | 德惠市 | Déhuì Shì | 3,017.58 | 719,214 | 勝利街道 | 130300 | 4 | 10 | 4 | |
220184 | 公主嶺市 | Gōngzhǔlǐng Shì | 4,140.60 | 862,313 | 河南街道 | 136100 | 10 | 18 | 2 | 1 |
註: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台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 ||||||||||
人口
簡要列出長春個別年份的人口數據。[註 14]
- 1811年,長春廳轄民1,178戶,人口61,755人。
- 1907年,長春府人口466,858人,其中府城人口約7萬人。
- 1911年,長春府有591,240人,榆樹縣有423,677人,農安縣有431,999人,德惠縣有328,491人,雙陽縣有233,734人。[64]
-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長春縣有478,539人,榆樹縣有502,822人,農安縣有318,190人 ,德惠縣有376,034人,雙陽縣有247,982人。南滿鐵路附屬地有37,802人。[註 15]
- 1943年,新京特別市有754,210人。長春縣有538,659人,榆樹縣有653,790人,農安縣有391,800人,德惠縣有329,882人,雙陽縣有260,586人,九台縣有415,110人。
-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3,163,226人,男女比例為110.67:100。其中市區內有722,334人。
- 1958年,長春地區面積20,369平方千米,人口3,572,496人。其中4個市轄區面積146.76平方千米,人口98.8萬。
-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4,282,117人,男女比例為105.89:100,其中市區內有1,307,056人。
-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5,754,166人,男女比例為103.94:100,其中市區內有1,737,768人。
-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6,421,956人,男女比例為104.71:100。市區有2,192,320人,其中漢族2,096,991人,滿族39,942人,朝鮮族27,241人,回族22,938人,蒙古族3,526人,錫伯族594人,其他少數民族1088人。
- 1994年,長春地區面積20,369平方千米,有1,700,389戶、6,574,999人。其中市區面積544平方千米,有630,679戶、2,237,074人。
- 1998年長春地區有1,828,540戶、6,868,673人,其中男性3,494,777人,占50.9%。市轄區人口有2,826,890人,當年出生22,151人,死亡15,24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全市有37個少數民族,27.8萬人。主要有滿族146,817人、朝鮮族49,964人、回族42,697人、蒙古族6,060人、錫伯族754人。
-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總人口7,135,439人,男女比例為104.72:100。其中:城鎮人口355.3萬人,鄉村358.2萬人。
- 2006年底,全市面積20,571平方千米,總人口744.58萬人。
- 2008年5月,長春六大主城區、四大開發區總人口487.6萬(四環路以內),其中三環以內戶籍人口368萬。長春地區總人口868.72萬(戶籍人口750萬),四環內實際居住人口超過500萬,其中外來和流動人口約為120萬。建成區面積660.19平方千米(五環-繞城高速以內),其中四環內建成區(核心建成區)面積379.94平方千米。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674439人[65]。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41650人,增長7.59%。年平均增長率為0.73%。其中,男性為3878513人,占總人口的50.52%;女性為3798576人,占總人口的49.4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10。0-14歲的人口為921367人,占12.00%;15-64歲的人口為6137509人,占79.9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8213人,占8.05%。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066,906人[66]。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767,3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99,531人,增長3.42%,年平均增長率為0.34%。其中,男性人口為4,538,382人,占總人口的50.05%;女性人口為4,528,524人,占總人口的49.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22。0-14歲的人口為1,100,957人,占總人口的12.14%;15-59歲的人口為6,075,939人,占總人口的67.0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90,010人,占總人口的20.8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82,886人,占總人口的14.1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979,069人,占總人口的65.9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087,837人,占總人口的34.06%。
2022年末全市總人口為906.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8.6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1%,增長0.3個百分點。 [67]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666,496人,占95.5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00,410人,占4.4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94,747人,增長2.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04,784人,增長35.4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04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增加37,190人,增長21.77%,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5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增加37,446人,增長67.0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39個百分點。
交通

長春市是吉林省內最大的鐵路樞紐城市,不僅是京哈鐵路和京哈高鐵的重要途徑城市,也是長白鐵路、長圖鐵路、長雙煙鐵路、長琿城際鐵路的起點城市。城區內有長春站、長春西站兩大樞紐客運車站和長春南站、長春東站等貨運車站。
長春站啟用於1907年,曾名頭道溝車站,是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直屬的客運特等站。舊站舍始建於1913年,後於1992年拆除重建,2008年開始站場改造。目前該站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西安、上海等地的特快、直達列車,以及直達吉林、延吉、白城等地的動車組列車,目前日發送旅客達到7萬多人次[69]。

長春大房身機場始建於1935年,是長春市最早的軍民合用機場。由於城市建設擴張需求對航線的影響以及軍民合用造成的諸多不便,2005年8月27日,大房身機場民用設施關閉,其民航業務轉移至長春龍嘉國際機場。[70]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位於長春市區東約32公里的九台區龍家堡鎮與東湖街道交界處。目前,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已經開闢了136條國內外航線。國內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廈門、西安、桂林、香港等;國際通航城市有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俄羅斯海參崴、新西伯利亞,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等。[71]長春龍嘉國際機場T2航站樓總建築規模達12.8萬平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單體航站樓,於2018年10月28日開始使用。

長春市的公交系統最早出現於1927年,商人馬監堂經長春市政公所批准,建立了興埠汽車行並開始運營頭道溝、二道溝至長春火車站的兩條公交線路。滿洲國時期,新京市政府修建了多條有軌電車和巴士線路,長春的公共運輸事業得到發展。截止2024年,長春共有公交線路共計253條。[72]

長春市是中國大陸唯二現存傳統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73]。長春有軌電車線路始建於1941年4月,現存54路和55路兩條有軌電車線路[74],年客運量達180萬人次[75]。
長春軌道交通於2002年10月30日開通運營[76],是中國大陸第五個、東北地區首個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目前,長春軌道交通共計劃修建10條,共計里程約459.7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2、5、6、7號線為地鐵線路,3、4、8號線為輕軌線路,9號線(九台空港線)和10號線(雙陽線)為市域鐵路。目前1、2、3、4、6、8號線均已開通運營,5、7、9號線正在建設中[77][78][79][80]。
長春市的計程車運營數量和人均保有量整體較高[來源請求]。2020年長春市計程車實行調價後,基礎里程為2.5公里,基礎里程價8元(夜間22點至次日早4點為9元),超過基礎里程後按實際行駛里程計費,每100米計價器增加0.22元;行駛距離在15公里(不含)至30公裡間加收50%空駛費,行駛距離超過30公里則加收75%空駛費。時速低於12公里/小時開始累計低速等候費,按0.4元/分鐘計[81]。
長春市全市共有公路569條,總里程達7094.8公里[82]。其中高速公路5條,共計279.3公里;國道6條,共計672.5公里;省道7條,共計398.9公里;縣道28條,共計1,420.5公里;鄉道515條,共計4,288.1公里;專用車道8條,共計35.5公里。另外,長春市建有「兩橫三縱」快速路,全長84.5公里,緩解了長春市城區的交通壓力[83]。
長春市正在構建的城市閉合交通網絡,包括:一環路全長15.13公里;二環路(舊中環)全長33.21公里;三環路(舊環城公路)全長47.88公里[82];四環路全長68公里[84];五環路( 長春繞城高速)全長89.8公里;六環路全長約198公里(規劃中)[85];七環路(
長春都市圈環線)全長約372公里,目前農安經九台至伊通段(東半環)已開通,伊通經懷德至農安段(西半環)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全線通車[86][87]。
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長春市的經濟以消費型經濟為主。其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當中占比逐漸提高;第一產業隨著大量外地移民湧入占據經濟結構比例上的絕對優勢;第二產業亦有小規模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五計劃」開始實施。自此,長春市第二產業經濟占經濟結構的比例顯著提高,製造業亦成為了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目前,長春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工業城市。[88][89][90]
以下為長春地區2001-2008年的主要經濟指標[91]:
年份 | 地區生產總值 | 增長 | 人均產值 | 增長 | 第一產業 | 比重 | 第二產業 | 比重 | 第三產業 | 比重 |
---|---|---|---|---|---|---|---|---|---|---|
單位 | 億元 | % | 元 | % | 億元 | % | 億元 | % | 億元 | % |
2008 | 2,561.9 | 16.5 | 34,193 | 15.4 | 217.8 | 8.5 | 1311.8 | 51.2 | 1032.3 | 40.3 |
2007 | 2,074 | 19.1 | 27,651 | 18.2 | 190 | 9.2 | 1,046 | 50.5 | 837 | 40.4 |
2006 | 1,741 | 15.1 | 23,385 | 14.3 | 162 | 9.3 | 852 | 48.9 | 727 | 41.8 |
2005 | 1,513 | (-1.5) | 20,462 | (-2.2) | 164 | 10.8 | 705 | 46.6 | 644 | 42.6 |
2004 | 1,536 | 14.8 | 20,923 | 14 | 168 | 10.9 | 743 | 48.4 | 625 | 40.7 |
2003 | 1,338 | 16.3 | 18,357 | 15.5 | 157 | 11.8 | 630 | 47.1 | 550 | 41.1 |
2002 | 1,150 | 14.7 | 15,890 | 13.8 | 147 | 12.8 | 522 | 45.4 | 481 | 41.8 |
2001 | 1,003 | 21.7 | 13,957 | 20.9 | 136 | 13.5 | 444 | 44.2 | 424 | 42.2 |
長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其下轄或代管的榆樹市、德惠市、農安縣、公主嶺市為全國十大產糧縣之四。在農副產品加工領域,相關知名企業包括大成集團、德大集團、吉糧集團和皓月集團等。[92]
長春市的第二產業是長春市經濟的主導性產業。汽車製造、軌道交通製造、農副食品加工、光電信息製造、生物醫藥製造、新能源、建築和材料製造及其相關產業是長春市的特色工業類別。
長春市的汽車工業相關產值占該市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0%,是長春市製造業的核心產業。興建於1953年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家汽車製造廠。經多年的技術發展和更新,中國一汽現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規模較大的現代化汽車生產科研基地之一,同時也吸引了諸多全球較知名汽車零配件產業公司在長春市設廠生產。
長春市的軌道交通製造業亦是其工業支柱性產業之一。長春客車廠生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輛軌道客車、第一輛有軌電車、第一列地鐵和第一輛磁懸浮列車,其產品亦服務了海內外眾多廠商。[92]
長春市的電影工業亦較為知名。長春電影製片廠是全國較大規模的製片廠之一。
長春市的第三產業起步於清末民初,初期的商業核心為滿鐵附屬地的吉野町(今長江路)[93]和長春商埠地一帶[94]。滿洲國時期,長春作為首都,其第三產業較快發展。新京市區內建有寶山洋行、三中井洋行等百貨商店以及豐樂劇場、紀念公會堂等公共娛樂設施,豐樂路(今重慶路)、新發路等商圈逐漸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營商業逐漸替代原有商業結構,政府開設了多家國營百貨和國營副食商店。改革開放後,長春商業再次較快發展。目前,長春市作為吉林省的商業中心城市和商品集散地城市,以重慶路商圈、紅旗街商圈、桂林路商圈和前進商圈四大商圈為主[95],長江路商圈(長春站商圈)、亞泰大街商圈和南部新城商圈等小型商業聚集地[96]為輔的地域性商業結構。
- 重慶路商圈:長春市較早的商圈之一,擁有重慶路萬達廣場、卓展購物中心、長春百貨大樓、亞泰富苑、活力城等購物商場。
- 紅旗街商圈:擁有歐亞商都、這有山、紅旗街萬達廣場、亞細亞百貨、百腦匯等購物商場。
- 桂林路商圈:長春市較為新興的商圈之一,臨近長春萬象城,以特色美食商鋪和服飾批發市場為主。[97]
- 前進商圈:長春市較為新興的商圈之一,擁有歐亞賣場、國泰Rio Mall、棲樂薈、活力匯等購物中心。
長春的酒店數量較多,香格里拉大飯店、喜來登酒店、凱悅酒店等高端連鎖品牌均在長春開設有分店。另有海航紫荊花飯店、春誼賓館、華天大酒店、南湖賓館、松苑賓館、五環國際酒店、吉林省賓館、長春市賓館、長白山賓館、會展中心大飯店、吉祥酒店等十幾家本地知名酒店。[98]
文化
長春話屬於東北官話哈阜片長錦小片,通行區域為長春市大部分地區。由於長春城區在建國後工業、文化、商業服務業大量發展,以及河北、山東等省份移民大批融入,長春話形成了口音相較其他哈阜片方言更接近普通話的特點。長春話既具備了東北官話的諸多特點,如兒化音現象較普通話更明顯且頻繁、普通話里發/ʐ/(即漢語拼音里的「r」)聲母的字東北官話一般讀零聲母或/j/(漢語拼音里的「y」)、[ʈ͡ʂ ʈ͡ʂʰ ʂ]與[t͡s t͡sʰ s](即漢語拼音里翹舌的「zh、ch、sh」與平舌的「z、c、s」)相混等;同時,長春話也包含了某些特有的方言,隨著一些小品和影視作品在全國流行而傳播,如大回和小回(即左轉和右轉)、踩一腳(即「踩一腳剎車」,通常是公交車或計程車乘客用來提醒司機停車)等[99]。另外,長春的外五縣[註 16]也有各自的方言特點[100]。

長春最大的佛教寺院為般若寺[註 17],位於人民廣場東北側。該寺始建於1922年,1934年更名為「護國般若寺」,占地1.5萬平方米,現為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會所在地[101] 。其他知名佛教寺廟還有百國興隆寺、觀音寺、大佛寺等。

長春市的穆斯林人口較少。長通路清真寺是長春最大的清真寺,始建於1824年,其整體布局和建築藝術兼具了伊斯蘭建築和吉林本地傳統民居的特點。另一座較為知名的清真寺則為二道清真寺[102]。

長春市的基督宗教教派主要分為新教與天主教。位於西五馬路的長春基督教堂為長春最大的新教教堂,同時也是長春基督教會所在地;位於東四道街的長春天主教堂則是最大的天主教堂,因主要奉祀聖女小德蘭,也稱德肋薩堂。其他知名基督教教堂包括春城基督教堂、寬城基督教堂、朝鮮族基督教堂等。[103]由於俄國在長春的影響力衰竭,長春市的東正教教堂已毀棄並拆除,其下轄的德惠市現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東正教堂。[104]

儒學方面,長春文廟曾作為全國十四家「祭孔」的文廟之一,每年二月和八月都會舉行儀式紀念孔子[105]。薩滿教曾作為滿族的民間信仰,後信眾減少而則近乎成為長春地區重要的文化遺產。長春師範大學薩滿文化研究所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個薩滿文化專門研究機構[106]。

1825年,長春廳治所由新立城遷至寬城子,寬城子及其周邊地區城鎮建設得以快速發展[107]。1899年,沙俄在寬城子西北的二道溝修建了寬城子火車站,其附近由沙俄修建的鐵路附屬地是長春城市發展而形成的第二塊街區[107]。1907年,日本開始在寬城子北側的頭道溝修建長春火車站及其滿鐵附屬地[108],長春城市的第三塊街區亦開始形成。同年,長春府衙決定建設商埠地,連接了寬城子老城區和滿鐵附屬地[107]。
長春市主城區的城市框架結構和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於滿洲國時期的「國都建設計劃」。該建設計劃借鑑了19世紀巴黎的改造規劃以及英國都市計畫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109],注重新舊城區間的有機結合。考慮鐵路、地形和水系等對城市擴張發展的制約,該建設計劃將新城區規劃於舊城區的南側。新城區的城市綠化、市政工程設施以及交通道路的規劃設計代表了當時都市計畫的先進水準,建成了大量花園城市風貌的新街區和以滿洲國八大部為代表的官衙建築。其道路系統採用了以放射狀、環狀與方格狀相結合的多心形式道路。其他的都市計畫特色包括在重要路口設置環島廣場、加寬道路寬度、道路綠化帶結合公園形成綠化系統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春市區的建成區面積增加,京哈鐵路以西和以北、南湖以南和伊通河以東開拓了大片的工業和生活區。直至改革開放前,長春市老城區則基本保持滿洲國時期的舊貌,城市更新相對較少[107]。20世紀80年代,長春的城市更新速度和郊區城市化擴張速度加快。1985年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了《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並指出,要加強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街區及其周圍環境的保護,以及充分發揮長春市園林城市的形象[110]。隨後,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發區相繼成立,長春的郊區城市化速度進一步加快,北湖新區和南部新城是目前長春城市擴張的兩大重點區域[107]。同時,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衰落現象,長春市人民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城市轉型和更新。[107]

在沙俄修建東清鐵路前,長春地區的建築物以中國東北地區的民居為主。這些民居整體外觀以中國北方漢族傳統民居為基礎,兼具了滿族、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傳統民居的部分形制特色。隨著寬城子站鐵路附屬地和長春滿鐵附屬地的修建,眾多俄羅斯、日本等外國建築風格開始傳入長春地區,如長春大和旅館、寬城子站鐵路俱樂部等。滿洲國時期,隨著長春在滿洲國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日本對於滿洲地區影響的增強,眾多興亞式建築開始在新京特別市走向流行。這些興亞式建築大多採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且兼具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造型,典型代表有滿洲國皇宮、滿洲國八大部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批融合了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和蘇聯史達林式建築風格的現代主義建築開始大規模修建。其中,長春地質宮、長春地質學院「鴿子樓」、長春市體育館、吉林省圖書館、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吉林省賓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吉林省南湖賓館、吉林農業大學教學樓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樓因設計優良、造型獨特等特點,被評為「長春建國初期十大建築」[111]。

長春菜是東北菜系吉菜分支的代表,其整體特點為口味偏咸、菜量足、葷菜比重較多。同時,由於近現代大規模的人口遷入長春以及眾多少數民族在長春聚居,魯菜、川菜、京菜等地區菜系以及滿、蒙、朝鮮等民族的特色食品均對長春菜產生較大影響[112]。
長春菜的特色菜餚有鍋包肉、排骨燉豆角、殺豬菜、鐵鍋燉魚、紅燒丸子、滿族八大碗、人蔘汽鍋雞、燒鹿尾、羊肉燒芸豆、朝鮮冷麵、尖椒干豆腐、地三鮮、酸菜餡餃子、燻肉大餅和酸菜白肉火鍋等。另外,長春的地方小吃亦具有特色,其包括壇肉、醬骨頭、麻辣燙、酸辣粉、炒粉、烤蒜、雞湯干豆腐串、烤饅頭、打糕、朝鮮鹹菜、燉狗肉和明太魚等。

1937年,滿洲國政府在新京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直至解體前共拍攝了共計近500部故事片、教育片、紀錄片等。其所屬著名演員有李香蘭(山口淑子)、劉恩甲、浦克、張奕、于洋和凌元等,導演有內田吐夢、朱文順等。中國共產黨占領長春後,滿映被接收並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其出品的知名作品有《英雄兒女》、《劉三姐》、《五朵金花》、《白毛女》等。至今,長春電影製片廠仍是全國較為知名的電影製片廠之一[113]。
吉林電視台、長春電視台、吉林人民廣播電台和長春人民廣播電台均坐落於長春市。長春人民廣播電台的交通之聲頻道和文藝頻道均有大量長春市民收聽。此外,長春市下轄的各市、縣及九台區、雙陽區均擁有各自的電視台。這些電視台和廣播節目一般以普通話播出,同時也有綜藝節目等節目使用方言[114]。

-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現已成為中國電影界的「四大電影節」之一
- 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於1997年首次舉辦,至2008年已舉辦了九屆。每屆都有上百個國家的藝術作品參展,很多優秀作品由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收藏展出。
- 長春冰雪節:全稱「中國長春淨月潭冰雪旅遊節暨瓦薩國際越野滑雪賽」,始於1998年,每年冬季在淨月潭舉辦,包括多種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115]
- 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大型車展,創辦於1999年,地點為長春國際會展中心。長春作為汽車工業中心,每年還有很多相關會展,於2007年舉辦了第一屆「長春汽車節」。
- 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農博會是吉林省的重要展會,截止到2008年9月2日,已經舉辦了七屆。[116][117][118]
- 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簡稱東北亞博覽會):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商務部、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大型國際性區域綜合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為推動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經貿往來和區域合作而採取的一項積極行動,旨在構建中國與東北亞國家互利共贏、交流合作、競爭開放的長期合作平台。[119]
長春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體育城市,近年來在足球、籃球等集體項目上有過突出的表現。
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是近年來中國足壇的一支勁旅,2006年第一次升上頂級聯賽就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在2007賽季更是第一次奪取了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冠軍。2008年,又第一次代表中國參加了亞洲冠軍聯賽。[120]
吉林九台農商銀行隊已在CBA征戰多個賽季,曾經在2004-2005賽季闖入季後賽半決賽,敗於當年的總冠軍廣東華南虎隊。[121]
東北師範大學男籃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的一支勁旅,曾連續三年闖入八強並捧得過一次冠軍。[122]
另外,長春市在冬季項目,桌球,射擊等項目上都為國家輸送了不少人才,其中,長春的短道速滑選手曾經占據了大半支國家隊,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年僅19歲的長春籍小將周洋奪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為長春市贏得了第一枚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
2007年,長春市舉辦了200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成為繼瀋陽市之後第二個舉辦這一賽事的中國城市。[123]
- 體育場館
南嶺體育場主要用于田徑和足球賽事,目前是長春亞泰足球隊主場,可容納觀眾50,000人。
經開體育場曾於2009-17年作為長春亞泰隊主場,可容納觀眾25,000人。[124]
五環體育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主賽場,可用於冰上及籃球,排球等賽事,可容納觀眾12,000人。
長春市體育館目前是吉林東北虎籃球隊主場,可容納觀眾4,400人。[125]
吉林省滑冰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2,664人。
吉林省速滑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2,000人。[126]
富奧冰球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800人。


- 偽滿皇宮博物院: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位於寬城區光復路北側,1932年4月至1945年8月間作為滿洲國皇帝溥儀辦公和生活場所使用。其宮廷區域可分為用於政務辦公的外廷和皇室生活的內廷兩個部分,建築風格東西合璧。其中外廷的主體建築勤民樓建於20世紀初,是溥儀辦理政務和舉行典禮的場所。其它主要建築有輯熙樓、懷遠樓、嘉樂殿、同德殿、書畫庫、御用跑馬場、御用防空洞、建國神廟遺蹟等。此外,皇宮主體建築東側設有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對遊客開放[128] 。
- 八大部:原為滿洲國政府各機關辦公駐地,現作為不同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所使用[129]。
- 文化廣場:通稱地質宮廣場,歷史上曾被規劃為滿洲國新宮廷前的順天廣場,目前是長春市最大的城市廣場,坐落在朝陽區中心,總面積20.5公頃[130]。其廣場北部建有地質宮,現作為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使用。
- 南湖公園: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大的城市公園,位於朝陽區延安大街、工農大路和南湖大路三條主幹道路所圍成的三角形內部。
- 世界雕塑公園[131]
- 長春動植物公園:位於長春市南關區自由大路2121號,興建於1938年,1987年9月15日重新開園,占地74公頃。[132][133]
- 淨月潭[134]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春南關區東南部。核心為始建於滿洲國時期的淨月潭水庫,後逐漸進行人工造林和公園化建設,成為現在的森林公園。
- 長影世紀城:位於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西側,借鑑了美國好萊塢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的部分創意,是以不同的電影放映手段為主線,且結合遊樂設施的一家電影主題公園。[135][136]
- 長春世界風景園:位於長春蓮花山旅遊度假區勸農山鎮,占地138公頃。園內建有世界上諸多人文、自然景觀的仿景,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微縮景觀公園。
- 長春蓮花山滑雪場:位於長春市蓮花山旅遊度假區四家鄉青山村,距市區38公里,是長春市最大的綜合滑雪場。[137]
- 長春天定山滑雪場:位於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138]
教育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機構列表:
-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 國家天文台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 長春中俄科技園


名人
友好城市
長春市現有14個國際友好城市[139]:
城市名稱 | 所屬國 | 對方簽字人 | 長春方簽字人 | 簽字地點 | 簽字時間 |
仙台 | ![]() |
市長:島野武 | 市長:馮英奎 | 仙台 | 1980-10-27 |
諾維薩德 | ![]() |
議長:霍華德奇 | 諾維薩德 | 1981-11-10 | |
伯明罕 | ![]() |
市長:海爾斯 | 伯明罕 | 1983-07-07 | |
弗林特 | ![]() |
市長:夏普 | 弗林特 | 1985-06-08 | |
明斯克 | ![]() |
市長:格拉西明科 | 市長:米鳳君 | 明斯克 | 1992-05-18 |
溫莎 | ![]() |
市長:里默傑斯 | 長春 | 1992-08-25 | |
日利納 | ![]() |
市長:斯洛塔 | 1992-11-23 | ||
蔚山 | ![]() |
市長:金昌洙 | 1994-03-15 | ||
小石城 | ![]() |
市長:戴利 | 小石城 | 1994-06-02 | |
馬斯特頓 | ![]() |
市長:弗朗西斯 | 副市長:尹文 | 馬斯特頓 | 1996-09-12 |
烏蘭烏德 | ![]() |
市長:阿依達耶夫 | 市長:李述 | 北京 | 2000-09-27 |
清津 | ![]() |
市長:韓興標 | 市長:祝業精 | 長春 | 2003-10-25 |
莫拉 | ![]() |
市長:佛洛斯特 | 2005-01-01 | ||
沃爾夫斯堡 | ![]() |
市長:施內雷克 | 沃爾夫斯堡 | 2006-06-12 |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