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
博物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物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家博物館或國博,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14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2]。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萬餘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餘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3]。其展覽包括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系列,構成涵蓋主題展覽、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的立體化展覽體系。其中,「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和「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為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2012年國家博物館觀眾接待量高達537萬人次[4],2016年達到755萬人次[5]。
中國國家博物館常年推出十餘個常設和臨時性展覽,既關注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的發展,也嘗試成為世界文明的展示窗口。
「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是原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通史」陳列的最新發展,是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占據整個地下一層展廳。每逢開放日9:15、9:45、14:00、14:30有免費講解,每場2小時,集合地點在北側序廳。
「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521件[12]。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各部分介紹與重要展品如下:
觀眾可以看到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文物與複製品。打制石器、獵物殘骸、用火痕跡、骨針、獸牙貝殼裝飾品反映當時的生產生活內容與審美情趣。從八千年前的稻穀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則表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發展,農耕技術的提高催生了手工業、文字、文化藝術和宗教,社會開始發生分化。
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形態的形成與初步發展階段。王權政治得以強化並不斷完善。青銅鑄造達到鼎盛,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銘文與甲骨文表明漢字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西周統治者推行禮制,重在彰顯、維護等級秩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西周以來的禮制分崩離析,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學術思想百花齊放,民族間相互融合,華夏民族主體形成,整個社會在征戰兼併中逐步走向統一。
中國進入大一統時代。琅琊刻石、陽陵銅虎符、秦兵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漢兵馬俑、綠釉陶樓、五銖錢紋銅鼓、扶風紙等則展示了西漢的強盛、東漢豪強勢力的擴張、各民族聯繫的加強、中外交流的空前發展以及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
社會動盪,政權更迭頻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車、陶駱駝表現了民族融合的進程。青瓷與黑瓷反映了中國瓷器的新成就。社會的變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則通過《職貢圖》卷、鄧州南朝彩色畫像磚等文物體現出來。
中國歷史進入全面繁榮的新階段。無論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還是唐朝後期至五代十國的社會變革和發展轉折,其宏大的格局、開放的氣勢、壯闊的場面,均為前代所無法比擬。當時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內地和周邊民族關係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中國許多科技成就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從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走向統一。宋元名窯瓷器反映了手工業的重大發展,紙鈔的應用表明商品經濟愈加活躍。城市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聯繫不斷加強。
中國古代王朝體系的最後階段,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京城規劃圖、景德鎮官窯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榮。但是,中國這一農業文明古國正與後起的工業文明大國悄然拉大差距,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是原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革命史」陳列的最新發展,是國博的常設基本陳列,位於國博最北側獨立展區。每逢開放日9:15、9:45、14:00、14:30有免費講解,每場1.5小時,集合地點在序廳。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程。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主題的陳列展覽。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分為五部分,分別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陳列保留了過去展覽的珍貴展品,如:林則徐向清廷報告虎門銷煙經過的奏摺、上海公共租界界碑、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玉璽、《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李大釗等革命志士英勇就義的絞刑架、中央蘇區造幣廠的銀圓鑄模、渡江作戰的木船、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簽署舉辦城市合同用筆、多哈會議宣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使用的木槌。
陳列同時增加了百餘件文物和美術作品,如:孫中山的印章、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卒業證書、胡耀邦致華羅庚的覆信、泰中友好協會、日本明仁天皇、美國總統布什贈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品、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進行的全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實驗成功的原始記錄、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市民使用的社會保障憑證、成都市雙流縣瓦窯村保持土地經營權長久不變戶主大會決議、聯合國有關機構頒發給中國第五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隊員的維和獎章。
「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是國博的常設專題展覽,位於一層一號中央大廳。國博及其前身曾在1951年、1959年、1964年、1972年四次組織大規模的歷史題材美術創作,「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展出其中部分優秀作品,包括50幅油畫、9幅國畫、14件雕塑、1幅素描。
展品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史上的名家名作,如:董希文《開國大典》、艾中信《夜渡黃河》、羅工柳《地道戰》和《毛澤東在井岡山》、靳尚誼《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鍾涵《東渡黃河》、石魯《轉戰陝北》、葉淺予《北平解放》、王朝聞《劉胡蘭》、錢紹武《大路歌》。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是國博的專題展覽,位於三層二號中央大廳。每逢開放日9:15、14:00、14:30有針對三層若干專題展覽(青銅器、佛造像、錢幣、玉器、古代繪畫)的免費講解,每場2小時,集合地點在「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南側入口處。
中國國家博物館素以收藏中國古代青銅重器為世人稱道,殷墟婦好墓青銅器、后母戊鼎、子龍鼎、大盂鼎、天亡簋、春秋蔡侯申墓青銅器、輝縣固圍村戰國青銅器等文物足以代表先秦各時期青銅藝術的重要成就。重要展品有: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是國博的專題展覽,位於三層二號中央大廳。每逢開放日9:15、14:00、14:30有針對三層若干專題展覽(青銅器、佛造像、錢幣、玉器、古代繪畫)的免費講解,每場2小時,集合地點在「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南側入口處。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力圖展現佛造像藝術在古印度產生、在古代中國發展壯大並自成特色的歷程。斯瓦特、克什米爾、東北印度、尼泊爾等地造像成為古代中國佛造像藝術萌芽的啟蒙源泉;新疆是佛教傳入中原的第一站,焉耆七個星明屋的文物成為這段時期的見證;山東龍興寺窖藏則是北魏到唐代石造佛像的代表;入宋之後,木雕佛教造像流行,菩薩像突破典籍儀軌的限制,追求自然之美。明代以後,銅造像得到蓬勃發展,明永樂、宣德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藏傳佛像造型優美、工藝精湛,乃漢藏交融的藝術傑作。重要展品有: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總會把迎接重要事件的「倒計時牌」竪立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門,來提醒人們迎接重要歷史時刻的到來,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傳統。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