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齊家文化,於黃河上流流域活動的古人類文明,活動區域相當於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青海省一帶,約在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間存在,為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初期。1923年由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首次發現,其名稱來自於其主要遺址齊家坪遺址

齊家文化繼承了先前的在同一區域活動的馬家窯文化,約在公元前3000年末期出現[1]

時代及地理分布

安特生發現齊家文化時,認為它是該地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認為甘肅和河南的仰韶文化源自於齊家文化,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其在仰韶文化之後,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

Thumb
齊家文化地理位置

齊家文化的分布是甘肅省蘭州一帶為中心,東至陝西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湟水流域,北至寧夏內蒙古,遺址有三百多處,除了齊家坪遺址之外,較著名的有甘肅永靖大河莊遺址、泰魏家遺址、武威的皇娘娘台,青海樂都的柳灣遺址等。

文化特色

齊家文化的陶器以黃色陶器為主,且有刻創紋路,並常有繩紋,容器外觀較有稜有角,觀察一些有底座支柱的容器形式可得知。[2]由粟類的以及陶器表面上布紋痕跡的發現,可看出耕織階有發展,粟的種植被認為是受仰韶文化的影響,此外,大量動物骨的發現,可知動物馴養在齊家文化中較為重要。銅主要作為裝飾,但銅的完整器物已經出現,我國最早的銅鏡即出自於齊家坪遺址,且有銅錫合金(青銅)的器物。

Thumb
齊家文化陶罐

齊家文化的墓地與村莊在一起,大多數墓葬為單人,但亦有成年男女合葬,合葬之中男性為仰身直肢,女性則呈蜷曲姿態,墓中大多有石器與陶器作為陪葬。此外,地面上發現類似於宗教建築的石造建築。

另外齊家文化墓葬已經出現殉葬現象,雖不似文明時代的大量殉葬,但墓葬中已有奴隸殉主的情形,代表齊家文化已經逐步出現了階級制度。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