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北魏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6月20日),鮮卑名烏雷,擁有直懃頭銜[1][2][3],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是魏太武帝的嫡孫,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長子,生母郁久閭氏,452年-465年在位,在位十三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認為魏文成帝的鮮卑名烏雷的語源不詳,但蒙古文《黃金史》中記載明朝初期的蒙古諸汗有兀雷帖木爾(Öljei Temür),Öljei翻譯為兀雷省略了中間的輔音j-,是因為在黃金史中Öljei寫成了Ölui,一般認為是訛寫所至。《蒙古源流》提到的同一人,在清朝乾隆時期的漢文翻譯為「額勒錐特穆爾」,反映了正確的蒙古語讀音。但是阿勒泰語言中j-與y-之間的轉化是眾所周知的,正因為這樣,Öljei(Olga)在一些突厥方言中讀作olya、olyo。格哈德·杜弗(德福)在《新波斯語中的突厥語與蒙古語因素》的第1冊《新波斯語中的蒙古語因素》中列舉了olga(意為「戰利品」)的多種書寫形式和用例,並指出這一名號是從動詞詞根ol-(意為「找到、獲得、發現」)派生而來,羅新認為魏文成帝的直勤號烏雷也許與此有關[4]。
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國,但宦官中常侍宗愛對太子多加干預,又與太子部屬給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閒隙,宗愛怕日後太子登基對己不利,於是與東宮勢力展開權力鬥爭,仗著拓跋燾的信任誣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圖造反,不曾想皇帝拓跋燾竟然相信了。繼而下令整肅太子府,且誅殺了許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因此積憂成疾,一病而死,時年才24歲。
後來魏太武帝拓跋燾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但宗愛一見到此,怕被皇帝誅殺,先下手為強於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弒太武帝。太武帝死後,朝廷欲立太武帝最年長的在世兒子第三子東平王拓跋翰為帝,但宗愛與拓跋翰關係不好,因此假立太武皇后之命,將拓跋翰殺掉,又假借皇后之命,將擁立東平王的大臣尚書僕射蘭延、侍中吳興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薛提殺死,然後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宗愛自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總督中外軍事、領中祕書,封馮翊王,大權在握。拓跋余想奪回皇權,又於十月一日遭宗愛所弒。短短數月,宗愛連殺兩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動。
羽林郎中劉尼、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書源賀、尚書陸麗、尚書長孫渴侯五人密謀,十月三日(10月31日),由太子少傅游雅、源賀、長孫渴侯率禁軍守衛宮廷,陸麗與劉尼一起迎皇孫拓跋濬入宮即位。拓跋濬改元興安。
拓跋濬即位後,便誅殺了宗愛、賈周等人,都動用五刑,滅三族。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諡父親拓跋晃為景穆皇帝,母親閭氏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為保太后。
太武帝崇信道教,一度太武滅佛。興安元年,拓跋濬下令復興佛教。興安二年,令建造雲岡石窟。
拓跋濬不再繼續太武帝四處用兵的政策,停止南侵南朝宋,休養生息。但也有征伐。太安四年(458年),拓跋濬親率10萬騎兵、15萬輛戰車,進攻柔然。柔然處羅可汗吐賀真遠遠逃走。柔然別部統帥烏朱駕頹等人率領幾千個帳幕所聚的部落投降。
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465年6月21日),拓跋濬去世,時年僅25歲。六月初二,定諡號為文成皇帝,廟號高宗。八月,安葬雲中的金陵。
劇名 | 演員 |
李光潔 | |
羅晉 |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