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大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克西塔尼大區(法語:Occitanie [ɔksitani] (ⓘ)、奧克語:Occitània [utsiˈtanjɔ]、加泰隆尼亞語:Occitània [uksiˈtaniə])是法國的一個一級行政區劃單位大區,於2016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並於同年9月28日正式命名[2]。該大區由原來的朗格多克-魯西永和南比利牛斯兩個大區合併而成。該區創建於2014年的領土劃分、區域和省級選舉法改革,包含13個省份。其首府為圖盧茲。其居民稱為Occitans和Occitanes。這個大區位於法國南部,西部受法國西南部的文化和烹飪影響,而其沿海省份則主要受法國東南部的地中海文化影響。
它的面積為72724平方千米,是法國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新阿基坦大區和法屬圭亞那,同時也是法國本土第二大行政區[3]。其人口為5,808,435(截至2016年1月1日[4]),是法國(本土)人口第五多的地區。其人口密度低於法國本土平均水平,為80人/平方千米,在法國所有地區中排名第六低,在法國本土地區中排名第四低。然而,其人口分布極不均衡,有兩個重要的大都市(圖盧茲和蒙彼利埃)、相對密集的地中海沿岸人口以及屬於「空心地帶」的農村地區。
其最大城市是圖盧茲,也是該區的首府,而第二大都市蒙彼利埃則保留了多個行政機構[5]。大區議會的總部、行政機構和總辦事處設在圖盧茲,而議會的全體會議則在蒙彼利埃舉行。
該區擁有地中海的海岸線,集成了位於西部的阿基坦盆地(包括熱爾省、上比利牛斯省北部和阿列日省北部、上加龍省中部和北部、塔恩-加龍省中部和西部、塔恩省西部、洛特省南部)、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包括上比利牛斯省南部、上加龍省和阿列日省南部、奧德省南部和東比利牛斯省西部)、北部的中央高原(包括阿韋龍省、洛澤爾省、洛特省中部和北部、塔恩-加龍省和塔恩省東部、奧德省北部、埃羅省和加爾省北部)以及東部的地中海盆地(包括東比利牛斯省東部、奧德省南部、埃羅省和加爾省南部)的領土。它與新阿基坦大區(西部)、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北部)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東部)接壤,南部與西班牙和安道爾接壤。
大區設立之初,暫時被稱為朗格多克-魯西永-南比利牛斯,名稱「奧克西塔尼」自2016年9月28日起正式使用,並於2016年9月30日生效[6]。雖然被大區議會附標題為「比利牛斯-地中海」[7],但這一副標題並未出現在法國共和國官方公報中。最初的法律規定,首先以字母順序並列舊大區名稱來命名合併後的大區。因此,該大區暫時被命名為「朗格多克-魯西永-南比利牛斯」,等待由大區議會提出建議,經國務委員會法令選定新名稱,該決定應在2016年7月1日之前做出[8]。
2014年底,由《南方報》組織的網絡投票顯示,17881名投票者當時傾向於名稱「奧克西塔尼-比利牛斯」(占15%),但「南部-朗格多克」和「比利牛斯-朗格多克」也很受歡迎(各占13%),其次是「南部-魯西永」(10%)和「南部-奧克」(8%)。歷史省份名稱「朗格多克」獲得了7%的選票,與「比利牛斯-地中海」齊平,後者由南比利牛斯主席馬丁·馬爾維提議,模仿比利牛斯-地中海歐洲跨境合作集團(GECT)的名稱。接下來是「法國南部」(占5%),由朗格多克-魯西永主席達米安·阿拉里提議(這是用於宣傳和推廣旅遊的品牌名稱)以及「南部-比利牛斯」,同樣獲得5%的支持[9]。
2015年9月7日至2015年9月28日期間,《南方報》、Midi Libre、Centre Presse (Aveyron)、L'Indépendant和《新比利牛斯共和國報》共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2357人中的23%選擇了「奧克西塔尼」作為未來大區的名稱;然而,奧克西塔尼不僅限於該地區(該地區的大部分區域屬於新阿基坦大區,部分屬於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而魯西永和塞爾達尼亞則屬於加泰羅尼亞。12個候選名稱中,「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也很受歡迎,獲得了20%的選票。接下來是「朗格多克」(8%)、「南部-朗格多克」、「南部-地中海」和「奧克之地」(各占7%)。「法國南部」僅獲得6%的選票[10]。
大區議會在選舉後宣布將啟動公民諮詢以選擇新大區名稱;該諮詢將分階段進行。首先,公民被邀請向由大區議會設立的名稱委員會建議名稱,委員會成員包括歷史學家和地區名人。隨後,名稱委員會將選擇一份名稱清單,供公民投票。
在2016年4月6日,名稱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包含八個名稱的名單[11]:
名單在接下來的一周被大區議會修改為五個名稱[12]:
由於「奧克之地」和「奧克之地」名稱與商業品牌相同或相似,它們未被選中;「奧克西塔尼-魯西永」被認為過於局限,因此被「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取代。
公眾諮詢於2016年5月9日至2016年6月10日舉行。選民被邀請按喜好順序排列提案,結果通過孔多塞投票法分析。奧克西塔尼以44.90%的支持率名列前茅,即91598票。其次是朗格多克-比利牛斯(17.31%的首選票)、比利牛斯-地中海(15.62%)、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12.15%)和朗格多克(10.02%)。根據Condorcet方法,奧克西塔尼在所有與其他四個名稱的對決中獲勝[13],而根據同一標準,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是最不受歡迎的。
名稱 1 | 名稱 2 | 名稱 1 優於 名稱 2 | 名稱 2 優於 名稱 1 | 差距 | |||
---|---|---|---|---|---|---|---|
數量 | % | 數量 | % | ||||
奧克西塔尼 | 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 | 153,297 | 75.15 % | 50,696 | 24.85 % | 102,601 | |
奧克西塔尼 | 朗格多克 | 141,734 | 69.48 % | 62,259 | 30.52 % | 79,475 | |
奧克西塔尼 | 比利牛斯-地中海 | 127,235 | 62.37 % | 76,758 | 37.63 % | 50,477 | |
奧克西塔尼 | 朗格多克-比利牛斯 | 119,257 | 58.46 % | 84,736 | 41.54 % | 34,521 | |
朗格多克-比利牛斯 | 朗格多克 | 145,272 | 71.21 % | 58,721 | 28.79 % | 86,551 | |
朗格多克-比利牛斯 | 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 | 129,724 | 63.59 % | 74,269 | 36.41 % | 55,455 | |
朗格多克-比利牛斯 | 比利牛斯-地中海 | 117,253 | 57.48 % | 86,740 | 42.52 % | 30,513 | |
比利牛斯-地中海 | 朗格多克 | 122,436 | 60.02 % | 81,557 | 39.98 % | 40,879 | |
比利牛斯-地中海 | 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 | 120,945 | 59.29 % | 83,048 | 40.71 % | 37,897 | |
朗格多克 | 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之地 | 102,065 | 50.03 % | 101,928 | 49.97 % | 137 |
然而,「奧克西塔尼」這一單獨的名稱受到了經濟界代表的批評,他們更傾向於在國際舞台上被認為更中立且更易理解的「比利牛斯-地中海」。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委員會(CESER)主席讓-路易·肖齊認為,選擇「奧克西塔尼」將是「一種錯誤」。這一選擇也受到一些奧克西塔尼地區主義者的質疑,他們認為從語言、文化和歷史上看,奧克西塔尼指的是一個地理上更廣泛的區域:該大區僅覆蓋奧克西塔尼地區的36%,而波爾多、利摩日、克萊蒙費朗甚至馬賽也屬於奧克西塔尼。同時,新阿基坦大區主席阿蘭·魯塞在致卡羅勒·德爾加的信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在信中提到,舊阿基坦大區為奧克西塔尼的推廣做了大量工作[14],而東比利牛斯省的代表如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者則遺憾他們的獨特身份未被考慮[15] · [16]。
在2016年6月24日,大區議會全體會議投票通過採用「奧克西塔尼」名稱。該名稱將在該地區的所有官方通訊中附上「比利牛斯-地中海」的標誌。該名稱由國務委員會和法國政府批准,並於2016年9月29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官方公報上發布[17] 2016年和2017年,國務委員會駁回了加泰羅尼亞人關於採用「奧克西塔尼-加泰羅尼亞」名稱的呼籲[18].。
大區標誌由萊亞·菲利波維茲設計[19],採用了奧克十字(或卡塔爾十字,曾是圖盧茲伯國的舊徽章,「紅色底面上的空心金十字,配有鈴鐺形十字臂和圓點」)和魯西永徽章(相當於巴塞羅那伯爵的舊徽章,「金色底面上的四根紅色柱條」)的圖案。該標誌於2017年2月3日星期五在蒙彼利埃由大區主席卡羅爾·德爾加正式揭幕[20]。
大區議會使用了兩種形式的旗幟變體,但也保留了同時使用奧克西塔尼旗幟和加泰羅尼亞旗幟[21]:
奧克西塔尼大區的徽章 | 紋章學描述:
在古法蘭西盾形徽章上,前三個四分之一為紅色,第四個為金色,帶有四條紅色柱條,中央有一個金色的12點鐘形狀的交叉架,所有這些都交叉在一起。 奧克十字和亞拉岡條紋(後者也被阿拉貢、巴利阿里群島、加泰羅尼亞、巴倫西亞自治區和法國南部的多個徽章使用)一直在構成奧克西塔尼行政區的領土標誌中延續。新的徽章是對舊朗格多克-魯西永徽章的現代化設計。該徽章於2017年由奧克西塔尼地區議會在其視覺識別系統中通過[22]。 |
該區域的極限點為:
各省的極限點為:
省份 | 北 | 東 | 南 | 西 |
---|---|---|---|---|
阿列日省 | 萊茲河畔萊扎 | 卡爾卡涅爾 (Carcanières) | 安道爾附近洛斯皮塔萊 | 聖拉里 (Saint-Lary) |
奧德省 | 拉普拉德 (Laprade) | 弗勒里 (Fleury) | 勒布斯凱 (Le Bousquet) | 莫朗迪耶 (Molandier) |
阿韋龍省 | 泰隆代爾 (Thérondels) | 索克利耶 (Sauclières) | 梅拉格 (Mélagues) | 薩爾瓦尼亞克-卡雅爾 |
加爾省 | 馬隆-艾爾澤 (Malons-et-Elze) | 維爾納夫-萊薩維尼翁 (Villeneuve-lès-Avignon) | 勒格羅-迪魯瓦 (Le Grau-du-Roi) | 勒旺斯 (Revens) |
上加龍省 | 勒邦 (Le Born) | 雷韋爾 (Revel) | 巴涅爾-德呂雄 (Bagnères-de-Luchon) | 波爾泰-德呂雄 (Portet-de-Luchon) |
熱爾省 | 佩爾甘-泰亞克 (Pergain-Taillac) | 普若德朗 (Pujaudran) | 蒙達斯塔拉克 (Mont-d'Astarac) | 塞戈斯 (Ségos) |
埃羅省 | 穆萊-巴塞爾 (Moulès-et-Baucels) | 馬爾西拉格 (Marsillargues) | 旺德爾 (Vendres) | 菲利內-米內爾瓦 (Félines-Minervois) |
洛特省 | 克雷桑薩克-薩拉扎克 (Cressensac-Sarrazac) | 蒙特雷東 (Montredon) | 卡斯特爾諾-蒙特拉捷-聖阿勞濟 (Castelnau-Montratier-Sainte-Alauzie) | 索圖拉克 (Soturac) |
洛澤爾省 | 波拉克-恩-馬熱里德 (Paulhac-en-Margeride) | 皮埃-德博恩 (Pied-de-Borne) | 梅呂埃 (Meyrueis) | 納斯比納爾 (Nasbinals) |
上比利牛斯省 | 聖拉納 (Saint-Lanne) | 薩萊尚 (Saléchan) | 聖拉里-蘇朗 (Saint-Lary-Soulan) | 阿朗-馬爾蘇斯 (Arrens-Marsous) |
東比利牛斯省 | 奧普爾-佩里略 (Opoul-Périllos) | 塞爾貝爾 (Cerbère) | 拉馬內爾 (Lamanère) | 波爾塔 (Porta) |
塔恩省 | 朱克維耶爾 (Jouqueviel) | 繆拉-蘇爾-韋布爾 (Murat-sur-Vèbre) | 萊卡馬茲 (Les Cammazes) | 博韋-蘇爾-泰斯庫 (Beauvais-sur-Tescou) |
塔恩-加龍省 | 蒙泰居-德凱爾西 (Montaigu-de-Quercy) | 拉蓋皮 (Laguépie) | 勒考塞 (Le Causé) | 杜恩 (Dunes) |
奧克西塔尼大區大部分覆蓋了加龍河流域的集水區,該河流域由位於圖盧茲的阿杜爾-加龍河流域水務署管理。這條河在該地區流經約250 km,占其在法國境內總長度的近一半(522 km[23]),從法西邊境的Pont-du-Roy(上加龍省的福斯)到與新阿基坦大區的邊界拉馬日斯泰爾(塔恩-加龍省)。其流域面積在法國境內達55,600平方千米,涵蓋了幾乎整個舊南部-比利牛斯大區、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的北部(尤其是洛澤爾省)以及舊阿基坦大區的北部。
加龍河的十大主要支流(長度達到或超過100 km)中有九條完全或部分流經奧克西塔尼大區:洛特河(總長485 km中約400 km從東向西在右岸流經洛澤爾省、阿韋龍省和洛特省)、塔恩河(全長380.2 km從東向西在右岸流經洛澤爾省、阿韋龍省以及塔恩省、上加龍省和塔恩-加龍省)、阿列日河(全長163.2 km從南南東向北北西在右岸流經東比利牛斯省、阿列日省和上加龍省)、熱爾河(總長175 km中約150 km從南向北在左岸流經上比利牛斯省和熱爾省)、薩沃河(全長148.4 km從西南向東北在左岸流經上比利牛斯省、熱爾省和上加龍省)、貝茲河(總長188 km中約140 km從南向北在左岸流經上比利牛斯省和熱爾省)、日莫訥河(全長135.7 km從西南向東北在左岸流經上比利牛斯省、熱爾省、上加龍省和塔恩-加龍省)、阿拉河(天然河道長131 km,加上內斯特運河共長162 km,從南南西向北北東在左岸流經上比利牛斯省、上加龍省、熱爾省和塔恩-加龍省)和盧日河(全長100 km從西南向東北在左岸流經上加龍省)。
該地區的東部邊界,在加爾省和洛澤爾省,屬於羅納河流域。特別是包括羅納河三角洲的西部,即小卡馬爾格。羅納河右岸的兩條支流長度超過100 km,從西北向東南流經洛澤爾省和加爾省:塞茲河(128,4 km)和加爾東河(127,3 km)。
盧瓦爾河流域則涉及該地區的很小一部分,即洛澤爾省東北部的22個市鎮[24],其中最長的盧瓦爾河支流阿列河(全長420.7 km,在洛澤爾省只有30 km)源自該省的馬爾熱里德山脈的Moure de la Gardille。羅納河、加龍河和盧瓦爾河流域的分水嶺位於洛澤爾省貝爾沃澤和阿朗克之間的Planas山頂(1,271 m)。
在這三個流域之間,朗格多克沿海平原還穿過另外兩條相對重要的河流,具有地中海氣候下的雨雪混合型水文特徵,即奧德河(全長224 km,從南向北再從西向東流經東比利牛斯省、阿列日省、奧德省和埃羅省)和泰特河(全長115,8 km,從西向東流經東比利牛斯省)。此外還有幾條具有塞文現象降雨特徵的沿海河流,主要包括埃羅河(全長147,6 km,從北向南流經加爾省和埃羅省)和奧爾布河(全長135,4 km,從北向南再從西北向東南流經阿韋龍省和埃羅省)。
該地區的西南部(幾乎整個上比利牛斯省和熱爾省西部)則屬於阿杜爾河流域(全長308 km),其主要支流包括波河、阿羅斯河、米杜茲河。阿杜爾河流經塔布市,波河流經盧爾德市。
許多河流在該地區的沉積岩地形(尤其是中央高原的南麓)上切割出深邃的峽谷,例如塔恩峽谷、埃羅峽谷、加爾東峽谷、阿列爾峽谷等。
沿地中海海岸線分布着許多潟湖或沿岸帶池塘,它們由羅納河的沉積物形成的沿海堤壩與海洋隔開,並通過當地稱為grau的水道與海洋相連。該地區最大的湖泊是托湖(75平方千米),位於埃羅省的阿格德和塞特之間,這是法國第二大地中海湖泊,也是繼日內瓦湖和貝爾湖之後的法國第三大自然水域。其他重要的湖泊包括巴熱斯-西根湖(55平方千米,位於奧德省)、薩爾斯-勒卡特湖(54,8平方千米,位於東比利牛斯省和奧德省之間)以及黃金湖(或莫吉奧湖,31,4平方千米,位於埃羅省和加爾省的交界處)。
該地區橫跨法國南部的兩個主要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北坡和中央高原南部。
比利牛斯山脈在該地區覆蓋約15,000平方千米[25],覆蓋了上比利牛斯省、上加龍省、阿列日省、奧德省和東比利牛斯省的大部分區域。這相當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總面積的85.5%,約占該地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作為阿爾卑斯帶的一部分,比利牛斯山脈形成於始新世,自東向西延伸,並標誌着與西班牙的邊界。該地區主要包括比利牛斯山脈中部的法國部分(最高點在上比利牛斯省的維涅馬勒峰,海拔3,298 m)和比利牛斯山脈東部或加泰羅尼亞部分(最高點在卡爾利特峰,海拔2,921 m,但代表性的山峰是卡尼古峰,海拔2,784 m,俯瞰魯西永平原)。該山脈以其南北走向的深谷、稀少且海拔較高的山口、眾多的山地溪流(稱為gaves或nestes)、谷頂常常以冰斗結束(如加瓦爾尼冰斗、特魯姆斯冰斗或馬克達烏冰斗在上比利牛斯省)以及相較於阿爾卑斯山脈缺少大型湖泊和人口稀少(2006年法國比利牛斯山脈總人口密度為27,5 hab./平方千米[26])。
中央高原在該地區覆蓋約26,000平方千米[27],包括洛澤爾省、阿韋龍省和洛特省的全部區域,塔恩-加龍省的東部邊界以及塔恩省的東南三分之一,奧德省、埃羅省和加爾省的北部邊界。這相當於中央高原總面積的30%和該地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作為古老的地質構造(華力西造山運動)的一部分,中央高原地勢相對平緩且中等高度,包含高原、低山和中山。該地區的最高點是位於洛澤爾山的菲尼埃爾峰(海拔1,699 m)。該地區包括受強烈侵蝕的喀斯特高原(石灰岩),如北部洛特省和塔恩-加龍省的凱爾西高原,中東部阿韋龍省、洛澤爾省、埃羅省和加爾省的拉爾扎克高原和梅讓高原,以及北部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的歐布拉克高原的火山和花崗岩高原,中央阿韋龍省的勒韋祖高原的結晶高原和次級山脈,如東北部洛澤爾省的馬熱里德山脈、東部阿韋龍省、洛澤爾省、埃羅省和加爾省的塞文山脈,以及南部上加龍省、塔恩省、阿韋龍省、奧德省和埃羅省的拉科納山、卡魯克-埃斯皮諾斯山脈和黑山的連續山脈。這些地區還包括低海拔的酸性硅質土壤地,如西部塔恩省和阿韋龍省的塞加拉地區,以及主要河流的峽谷。
這兩個山脈在黑山和科比耶爾山脈附近交匯,被洛拉蓋地區和米內瓦地區之間的狹窄平原和低山隔開。該地理門檻在納魯茲門檻處達到189 m的最高點,連接西部延伸至大西洋的沉積盆地(阿基坦盆地)和東部逐漸升向中央高原高原和山地的砂質地中海平原(朗格多克海岸)。中央高原通過200至400 m的中間石灰岩地帶逐漸升高(如加里格地區)。
該地區的地下資源有限,過去曾被開採過。可以提到的礦產包括鎢礦(在阿列日省的薩勞的昂格拉德冰斗礦區直到1987年,塔恩省的富瑪德礦可能在未來被開採[28])、黃金礦(主要來源於含量極低的沖積礦床,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脈的大多數河流都是黃金河流,例如黑山和奧德省的薩爾辛金礦,於2004年關閉)、銅礦(例如埃羅省卡布里耶爾的皮奧什-法魯斯礦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即已開採,距今約5000年)、油頁岩礦(在阿韋龍省塞韋拉克勒沙托的錫斯巴湖礦區直到1951年)、鋅和方鉛礦礦(在上比利牛斯省阿倫礦區直到1983年,加爾省低地塞文山脈的帕列爾十字礦直到1971年,比羅斯谷的班塔尤礦直到1955年)以及鈾礦(在埃羅省洛代夫礦區直到1997年)。中央高原南部還有煤礦儲量,直至2001年仍在加爾省的塞文煤礦、阿韋龍省的德卡茲維爾煤礦和塔恩省的卡爾莫煤礦進行開採。
這種特定的地形和地質框架以及該地區的位置,造就了一些獨特的地方氣候特點。
奧克西塔尼大區跨越了三大氣候區:朗格多克沿海地區屬於地中海氣候(Csa,有些地區傾向於Csb,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阿基坦盆地有較為溫暖的海洋性氣候(柯本分類中的Cfb);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脈有山地氣候(只有比利牛斯山脈的最高峰具有真正的山地氣候)。圖盧茲和洛拉蓋門檻之間的區域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同時也受到海洋性氣候和山地氣候的影響。
在地中海氣候區,年溫差較小,例如:佩皮尼昂的年溫差為14 °C,塞特為15 °C,蒙彼利埃為17 °C,尼姆為18 °C。這些數值與半海洋性氣候相似,儘管緯度較低。冬季比西部海岸稍暖,1月份的平均氣溫從尼姆的6.9 °C到佩皮尼昂的8.4 °C,年霜凍天數在塞特為8.5天,格羅迪羅伊為12.1天,佩皮尼昂為13.5天,蒙彼利埃為25.3天,距海岸幾公里。夏季炎熱乾燥,7月份的平均氣溫從塞特的23 °C到尼姆的24.9 °C。夏季降雨最少的月份是7月,格羅迪羅伊為12.4 mm,塞特為13.1 mm,蒙彼利埃為16.4 mm,佩皮尼昂為17.1 mm,尼姆為28.2 mm。日照時數非常高,佩皮尼昂為2506小時,尼姆為2663小時,蒙彼利埃為2668.2小時。
在地中海氣候區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地區,冬夏季氣溫略低,降雨量較多。例如,在圖盧茲和阿爾比,年溫差與朗格多克沿海地區相似(約16 °C),但1月份的平均氣溫(5.9 °C)和7月份的平均氣溫(22 °C)均低於沿海地區1至3 °C,最少降雨量的月份7月有37.7 mm降雨。日照時數較少,圖盧茲為2031小時,阿爾比為2200小時。
在阿基坦海洋性氣候區,冬季較溫和(1月份在古爾東為5 °C,歐什為5.2 °C,蒙托邦為5.5 °C),但可能出現嚴寒霜凍。在1971至2000年期間,蒙托邦的絕對最低氣溫為−20 °C。夏季氣溫比北部地區高(7月份在古爾東為20.3 °C,歐什為20.7 °C,蒙托邦為22.5 °C),並常有雷暴。年溫差隨着遠離海岸而增加,但仍在合理範圍內,歐什為15.5 °C。全年降雨量較均勻,但夏季降雨量仍偏少,尤其在東部和比利牛斯山腳下。降雨量在盆地中心(蒙托邦年降雨量為747 mm)較少,但在靠近山脈的地方增加(古爾東年降雨量為883 mm)。日照時數在接近比利牛斯-大西洋省時減少,歐什為1866小時,而向東和地中海方向增加:古爾東為2054小時,阿爾比為2200小時。儘管此氣候類型較偏南,但在高壓天氣時,冬季仍常見霧霾或低雲。
在該地區的北部和南部山脈中,隨着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迎風坡的降雨量增加。在小型山脈和外部山腳,山地氣候類似於附近平原的氣候,但受海拔影響。冬季明顯比平原寒冷,中等海拔山區1月份的平均氣溫仍為正值:門德(海拔1,019 m)的平均氣溫為0.6 °C。但在山谷或海拔更高的地方,冬季氣溫明顯降低,如艾古阿爾山(海拔1,567 m)的平均氣溫為−1.4 °C。在冬季平均氣溫低於0 °C的地方,雪會經常降落並在冬季長時間積存。夏季涼爽,艾古阿爾山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3.1 °C。氣溫隨海拔的變化在春季和夏季比秋冬更明顯,因此海拔高處的年溫差往往小於平原。日照的節奏也不同,高壓天氣下,山脈通常位於逆溫層上方,因此陽光充足,氣溫相對溫和,而平原則寒冷陰暗。夏季,山頂附近雲量較多,山脈有午後雷暴,而平原則陽光充足。冬季山地的日照時間通常多於平原,而夏季則相反。
該地區的地形框架也創造了一些特殊的氣候和氣象現象。山地環境加速了海洋、海洋或北風的風速(文丘里效應),形成較強的走廊風。例如,來自洛拉蓋地區的奧坦風從東南/南南東方向吹向阿基坦盆地東部和中央高原西南部,而特朗塔納風則從北北西方向吹向朗格多克沿海地區[29][30]。密史脫拉風從北-東北方向穿過羅訥河谷,主要影響朗格多克平原東部和中央高原東南部。這些風通常強勁,能使空氣乾燥,天空清澈,冬季在地中海氣候區可能引發較頻繁的寒潮,類似於受保護的蔚藍海岸地區。
冷空氣與獅子灣帶來的暖濕空氣(稱為「海洋入侵」)相遇,並在中央高原南部山脈(尤其是塞文山脈)積聚形成暴風雨現象,稱為「塞文天氣現象」,主要影響加爾省、埃羅省和洛澤爾省(類似現象在奧德省和黑山也存在),尤其在秋季。幾個月的降雨量可能在幾天內集中降下,導致沿海河流(稱為塞文河流)泛濫,造成平原洪災,損失巨大。
在比利牛斯山前和阿基坦盆地,秋冬季節南風至西南風可帶來乾燥和異常溫暖的天氣,這是由於暖空氣從西班牙穿過比利牛斯山脈時的焚風效應引起的。這種現象可能加劇森林火災。
這些地方氣候特點,加上豐富多樣的地形、水域和土壤類型,為多樣而豐富的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山區的低人口密度使得大面積的自然環境得以維持、保護和多樣化。農業用地占區域總面積的48 %,森林占43 %,其他自然空間占2 %(由於在低密度人口帶的農業衰退和公共政策的影響,森林面積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奧克西塔尼居民平均擁有的自然和農業空間是法國本土平均水平的1.5 倍,自然生態區(ZNIEFF)覆蓋了區域面積的52 %(法國本土的這一比例為24 %)[31]。區域內有三個森林區域正在2018年由國家森林局(ONF)進行「傑出森林」的認證:位於加爾省和洛澤爾省之間的艾古阿爾山,東比利牛斯省的坎波雷爾(Camporells),以及阿列日省的瓦利耶山(mont Valier)。
這些自然區劃作為特定生物群落的生物生境,受到了保護政策的關注。在物種數量方面,奧克西塔尼(尤其是前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是法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三個地區之一,與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和科西嘉並列[3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認定的十四個生物圈保護區中,有四個位於奧克西塔尼地區:加爾省的卡馬格,洛澤爾省和加爾省的塞文山脈國家公園,洛特省的多爾多涅流域,以及加爾省的加爾東峽谷。在地方性或亞地方性物種區域中,有比利牛斯山脈(例如比利牛斯河狸和比利牛斯蠑螈),塞文山脈,科斯高原和南部中央高原的黑山(主要是植物物種如阿韋龍蛇麻草、軟體動物或昆蟲),奧德省的克拉普山(massif de la Clape),科比耶爾山區的阿拉里克山(montagne d'Alaric)或阿爾貝爾山脈,以及沿海平原的河流(例如萊茲河鱸魚、埃羅河鱸魚和Septimanie的小鯢)或比利牛斯的山谷[32]。多項國家行動計劃旨在重新引入或恢復瀕危或消失的物種,包括1996-1997年和2006年在上加龍省和上比利牛斯省實施的比利牛斯山脈棕熊重新引入計劃[33]。
另一種在該地區有代表性的動物是灰狼(Canis lupus lupus),由於對依賴畜牧業為生的當地居民造成了嚴重衝突,導致其在1940年代逐漸被消滅並在法國滅絕。灰狼在1990年代重新出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並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重新出現在奧克西塔尼的山脈中。2016-2017年,該地區有七個灰狼常駐區(ZPP),其中四個位於南部中央高原(阿布拉克及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的大科斯和洛澤爾山,埃羅省的卡魯克山(Caroux)-埃斯皮努茲山(Espinouse),以及洛澤爾省和阿爾代什省、上盧瓦爾省的塔納格山(Tanargue)和加爾迪勒山(Moure de la Gardille))和比利牛斯東部的山峰(如卡爾利特峰、坎普卡爾多斯峰、皮格馬爾峰和卡尼古山,以及東比利牛斯省和奧德省的拉澤斯地區(Razès))[34]。
該地區擁有多個保護區,包括比利牛斯國家公園(其中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位於比利牛斯山脈-佩爾迪多山地區),塞文國家公園和大科斯地區自然公園(均為世界遺產科斯和塞文山脈的一部分),上朗格多克地區自然公園,凱爾西科斯地區自然公園,地中海納博訥地區自然公園,加泰羅尼亞比利牛斯地區自然公園,阿列日比利牛斯地區自然公園,阿布拉克地區自然公園,獅子灣海洋自然公園,以及五個被授予「法國大區」標籤的景點:加爾橋、聖吉耶姆勒德澤爾特和埃羅峽谷、卡尼古山脈、小卡馬格和納瓦塞勒圓形大劇場。
相反,該地區最低海拔的沿海平原和圖盧茲盆地歷史上人口最密集和最城市化的地區,自1960年代以來吸引了幾乎所有的地區人口和經濟發展(包括兩大城市的吸引力和地中海沿海的大眾旅遊)。結果,人口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農業用地或自然空間(河岸和池塘、沿海沙丘、灌木叢等)因城市擴張而被人為化,建築物和交通幹線分割了空間,土壤貧瘠以及農業投入品的污染,沿海沙丘侵蝕等問題[31]。
奧克西塔尼的人口地理分布特點是以圖盧茲和蒙彼利埃為中心,地中海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且城市化程度高,圖盧茲的農業腹地以及屬於「低密度對角線」的山區。
自中世紀以來,奧克西塔尼的城市框架基本確立。期間,由於基督教西方的城市發展(特別是地中海地區),補充了從古代繼承而來的城市網絡[35]。
儘管城市結構自此以來變化不大,且整個現代時期和工業革命期間城市增長有限,但自20世紀末以來的經濟和人口活力大大促進了城市化。這一過程伴隨着都市化現象,圖盧茲及沿海的主要軸線沿線的郊區或間隙空間越來越密集,形成了「幾乎連續的城市帶」。同樣,這一增長雖然普遍惠及所有城市,但大大加劇了區域內主要都市(如圖盧茲和蒙彼利埃)與其他城市間的差距[36]。
該城市框架包括:西部以圖盧茲為中心的單中心系統,由中等城市(如蒙托邦、阿爾比、卡斯特爾、帕米耶、歐什、卡爾卡松,甚至在大區外的阿讓)圍繞圖盧茲大都會呈星狀分布;東部沿地中海沿岸平原從東北的阿維尼翁到西南的佩皮尼昂,分布有大型城市(如蒙彼利埃,佩皮尼昂和尼姆)及較小的城市中心(如貝濟耶、納博訥、塞特)。此外,在前山區還分布有一些相對重要的聚居地(如加爾省的阿萊斯,阿韋龍省的大科斯山腳下的羅德茲,或比利牛斯山麓的塔布)
城市 | 2016年城市區域 (人口) |
2016年城市單位 (人口) |
---|---|---|
圖盧茲 | 1,345,343 | 957,750 |
蒙彼利埃 | 607,896 | 434,933 |
佩皮尼昂 | 323,336 | 201,807 |
尼姆 | 268,087 | 185,295 |
貝濟耶 | 173,258 | 91,455 |
塔布 | 115,886 | 75,506 |
阿萊斯 | 114,893 | 95,162 |
蒙托邦 | 111,499 | 78,754 |
阿爾比 | 99,293 | 74,426 |
卡爾卡松 | 99,041 | 48,456 |
納博訥 | 93,576 | 53,594 |
塞特 | 90,970 | 90,970 |
羅德茲 | 86,745 | 50,498 |
卡斯特爾 | 67,698 | 56,352 |
聖西普里安 | 53,623 | 53,623 |
盧內爾 | 51,042 | 51,042 |
該地區的交通網絡布局與人口分布相對應,提供了多樣化的交通方式。
該地區有10個機場,其中最重要的是圖盧茲-布拉尼亞克機場(2017年旅客量為9,264,611人次)和蒙彼利埃地中海機場(2017年旅客量為1,849,410人次)[38],它們有許多飛往歐洲和馬格里布的國際航線。該地區還有許多小容量機場,如尼姆-加爾恩機場、佩皮尼昂-里沃薩爾特機場、卡爾卡松-薩爾瓦扎機場和貝濟耶-阿格德角機場,主要有許多飛往英國的日常航班。塔布-盧爾德-比利牛斯機場則接待前往盧爾德的國際宗教旅遊包機。最後,該地區還有一些重要的區域機場,如布里夫-蘇亞克機場、卡斯特爾-馬扎梅機場和羅德茲-阿韋龍機場。
該地區被以下高速公路貫穿:A9, A20, A54, A61, A62, A64, A66, A68, A75, A620, A621, A623, A624, A645, A680, A709 和 A750。
四條歐洲高速公路A級路線通過該地區:E9(連接奧爾良和巴塞羅那,經過該地區的A20, A62, A61, A66 和 N20),E11(連接維耶爾宗和貝濟耶,在該地區通過A75,E15(一條從蘇格蘭的因弗內斯到安達盧西亞的阿爾赫西拉斯的南北走向參考公路,經過倫敦、巴黎、里昂和巴塞羅那,在該地區完全對應於A9),E72(連接波爾多和圖盧茲,經過A62,E80(一條從里斯本到土耳其和伊朗邊境的東西向參考公路,經過維多利亞-加斯泰斯、圖盧茲、蒙彼利埃、尼斯、羅馬、杜布羅夫尼克、索非亞和伊斯坦布爾,在奧克西塔尼地區經過A64, A620, A61, A9 和 A54)。
公路網絡的組織分為兩部分。首先,在該地區的西部,它圍繞圖盧茲呈放射狀分布,最重要的路線是連接波爾多和納博訥的「兩海高速公路」(「Autoroute des Deux Mers」),經過該地區的A62 和A61,這兩條公路的交匯處構成了圖盧茲東部環城公路的一部分。其他重要道路從這條「兩海高速公路」或A620(舊稱「西環路」,現為圖盧茲環城公路的西段和南段)輻射出去,包括通往西南部塔布、波城和巴約訥的A64 「比利牛斯」,以及通往西班牙的A645 「瓦爾德阿蘭支線」,通往南部帕米耶和富瓦的A66 「阿列日」和N20,通往東北部阿爾比和羅德茲的A68 「帕斯特爾」(雙線並行的A680正在延伸到卡斯特爾),通往北部卡奧爾的A20 「奧克西塔尼」,通往西北部布拉尼亞克機場的A621 「阿里阿德之線」,通往西部歐什的A624和N124。由於這些輻射狀高速公路的匯集以及圖盧茲都市區的通勤流動性,圖盧茲環城公路成為奧克西塔尼最繁忙的公路路線,2016年全線平均每日車流量超過93000輛,其中西南段最高達130000輛甚至140000輛,西北和東北段超過120000輛[39]。
相反,沿着地中海沿岸平原的公路網絡更加線性,基於A9 「朗格多克-加泰羅尼亞」(由A709覆蓋蒙彼利埃都市區並延伸至尼姆、阿爾勒和薩隆-德普羅旺斯的A54)和幾乎沿古多米提亞大道路線的主要鐵路。由於它服務於幾個重要的城市群(尼姆、佩皮尼昂和特別是蒙彼利埃,以及區域邊界外的阿維尼翁)和一個夏季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海岸(包括拉辛任務的海濱度假勝地),同時作為連接多個歐洲乃至世界大都會的歐洲軸線(巴黎、里昂、馬賽、巴塞羅那)並產生大量商業流量,使得A9成為法國最繁忙(也是最擁堵)的高速公路之一[40] · [41]。2016年,除了環城公路外,該地區最繁忙的道路仍然是A9,特別是在蒙彼利埃和尼姆之間(所有固定站的平均每日車流量約為90000輛,高峰時在蒙彼利埃東部達到119500輛)。雖然該路線在蒙彼利埃和法西邊界(在珀蒂斯的平均每日車流量為32600輛)之間的車流量逐漸減少,但主要是私家車減少,而重型車輛的數量仍然非常多(占總交通量的20%到30%之間)[39]。
最後,一條連接地中海沿岸與中央高原的穿越路線在1989年至 2014年間逐步建設完成:從貝濟耶到洛澤爾省西部,再到北部克萊蒙費朗的A75 「子午線」,以米約高架橋(唯一的收費部分)為標誌,通過A750 「埃羅公路」連接蒙彼利埃。
通過阿拉尼奧隧道-比爾薩隧道以及阿雷斯山口和珀蒂斯山口等山口可以跨越法西邊界。
該網絡的組織結構與公路網絡類似。在原南部-比利牛斯大區,它以圖盧茲馬塔比歐站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主要軸線為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橫向線路:波爾多—塞特鐵路。而在原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它則更為線性,以服務於沿海平原主要城市的軸線為骨幹,這些線路依次為塔拉斯孔—塞特鐵路、波爾多-塞特站鐵路的終端段(位於塞特到納博訥之間)以及納博訥—波爾沃鐵路直到邊界。這些主要線路連接了國家和國際網絡,不僅由區域快鐵(TER)使用,還有城際列車、夜間城際列車、TGV和西班牙高速列車(AVE),以及貨運列車。
該地區最重要的車站都位於上述兩條主軸線上,分別是圖盧茲馬塔比歐站,2015年約有1千萬旅客;蒙彼利埃聖羅克站,800萬旅客;尼姆站,380萬旅客;佩皮尼昂站,160萬旅客;納博訥站,140萬旅客;貝濟耶站,130萬旅客;蒙托邦波旁城站,110萬旅客;塞特站,100萬旅客;以及卡爾卡松站,80萬旅客。
小線路幾乎完全由區域快鐵(TER)服務,連接這些車站與鄉村腹地及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脈的山區,例如:從圖盧茲出發的圖盧茲—歐什鐵路(從圖盧茲-聖阿涅站向西通往歐什站),圖盧茲—巴約訥鐵路(從圖盧茲馬塔比歐站向西南通往塔布站、盧爾德站,然後是波城站,最終到達巴約訥站),波爾泰聖西蒙—普伊格塞爾達鐵路(從圖盧茲郊區的波爾泰-聖西蒙站向南通往帕米耶站、富瓦站,最終到達拉圖爾德卡羅勒站,該線路與被稱為「黃車」的塞爾達涅線連接,該線路通往自由城-韋爾內萊班站,並繼續延伸至佩皮尼昂站),以及布里夫拉蓋亞爾德—圖盧茲鐵路(從圖盧茲馬塔比歐站向東北方向,經過聖敘爾皮斯站,該站有支線通往卡斯特爾站和馬扎梅站,以及加亞克站,再通過菲雅克站,這兩站均可通過支線連接阿爾比城站、阿爾比馬德萊娜站和羅德茲站);從蒙托邦波旁城站出發的萊索布賴—蒙托邦鐵路(從巴黎奧斯特里茨站向東北方向,經過卡奧爾站);從卡爾卡松站出發的卡爾卡松到里夫薩爾特的鐵路(向南行進的單線鐵路,目前僅有TER奧克西塔尼服務到基揚站,經過利穆站,一些上游段和通往里夫薩爾特站的部分仍可用於礦物運輸或卡塔爾和費努伊德鐵路,一條觀光鐵路);從貝濟耶站出發的貝濟耶—訥薩格鐵路(向北行進,服務於貝達里厄站、米約站、塞韋拉克-勒沙托站和洛澤爾省西部的馬爾沃若勒站和聖舍利達普謝爾站,然後繼續到訥薩格站);從尼姆站出發的聖日耳曼代福塞—尼姆鐵路(列車「塞文號」在此線路上運行,從尼姆站向西北行進,服務於阿萊斯站、塞文山脈的熱諾拉克站、洛澤爾省東部的拉巴斯蒂德-聖洛朗萊班站和朗戈涅站,最終到達克萊蒙費朗站)和聖塞澤爾到格羅-迪魯瓦線(從聖塞澤爾站的單線鐵路向西南延伸,服務於小卡馬爾格到海邊的艾格莫爾特站和格羅迪魯瓦站,夏季客流量很大)[42]。
奧克西塔尼地區管理TER奧克西塔尼網絡,該網絡繼承自原南部-比利牛斯大區和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的兩張區域快鐵(TER)網絡:2010年,TER南部-比利牛斯每天全周有356次列車運行和80次公交運行[43],同年TER朗格多克-魯西永每天全周有236次列車運行和53次公交運行[44]。2016年,該網絡的客流量為2100萬人次,運行543列火車和20條鐵路線、43條公交線路,覆蓋2514公里鐵路網絡和274個車站及停靠點。日均客流量約為56000人次,相當於每位居民每年3.66次出行[42]。
2016年,奧克西塔尼地區的鐵路運輸年預算為4.84億歐元。從區域快鐵(TER)區域化至2016年,奧克西塔尼或其前身兩大區共投資約20億歐元用於鐵路運輸[45]。2002年至2016年間,該地區資助了153列新列車,建設了65個交換樞紐,翻新了130個地區車站以及600公里的地區鐵路線[45]。從2002年的每年1310萬人次到2014年的每年2080萬人次,客運量增長了60%[45]。2018年9月,TER網絡與公交、校車和區域需求交通網絡合併,形成了奧克西塔尼州際線路(LiO)。
該地區有三條高速鐵路(LGV)穿過沿海平原,成為從巴黎到馬德里的歐洲放射狀軸線的一部分:地中海高速鐵路(於2001年投入使用,連接瓦朗斯TGV站到尼姆站和未來的尼姆-曼迪爾-雷德桑TGV站,通過羅訥-阿爾卑斯高速鐵路和東南高速鐵路,從巴黎里昂車站到里昂帕爾迪厄站,或從馬賽聖夏爾站),尼姆—蒙彼利埃繞道(2017年開始用於貨運,2018年起用於客運,延伸至新的蒙彼利埃南法站)和佩皮尼昂—菲格拉斯高速鐵路(從2010年至2013年逐步開通,連接佩皮尼昂站到西班牙的菲格拉斯-維拉法特站,再延伸至赫羅納站、巴塞隆納聖徒車站及未來的巴塞羅那薩格拉站、薩拉戈薩-德利西亞斯站和最終的馬德里阿托查車站,通過西班牙的馬德里—巴塞隆拿高速鐵路)。多條線路正在規劃或建設中:蒙彼利埃-佩皮尼昂新線(預計將實現從巴黎或馬賽到馬德里的全程高速連接,目前TGV在經典線路上以較低速度運行,服務於貝濟耶站和納博訥站)以及波爾多-圖盧茲高速線(大西南鐵路項目(GPSO)的一部分,這條線路將連接圖盧茲馬塔比歐站到巴黎蒙帕納斯站,經過蒙托邦波旁城站並在波爾多聖讓站與南部-大西洋歐洲高速鐵路連接,目前TGV在經典的波爾多—塞特鐵路上以較低速度運行)。此外還考慮過一條圖盧茲-納博訥新線(但原定於2012年開始的公眾討論從未進行),這將完成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的橫向連接,同時連接圖盧茲到巴塞羅那、馬賽、里昂和巴黎里昂車站的高速服務。通往西班牙的國際LGV線路由Renfe-SNCF合作運營,使用法國的TGV或西班牙的AVE列車,從巴黎或馬賽到蒙彼利埃,再從佩皮尼昂到馬德里高速行駛,從圖盧茲或蒙彼利埃到佩皮尼昂以較低速度行駛,途經納博訥。
該地區被雙海運河穿越,連接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由加龍河旁運河和米迪運河組成,還有連接托湖(也就是地中海)和羅納河的羅納-塞特運河。然而,自1970年代和1980年代以來,這些水路不再承擔貨物運輸的任務,儘管這是它們最初的用途。取而代之的是,重要的水上旅遊得到了發展。
唯一保留了商業和工業重要性的水路是該地區東部邊界的羅納河,其中包括博凱爾(該地區唯一的羅納河港口,但主要用於娛樂)、塔拉斯孔(次要的工業和水路港口)和阿爾勒水路港(該區域主要的工業和港口)[46]。
由於其面向地中海的海岸線,發展了幾個商港,如塞特港(該地區貨物噸位第一,法國地中海沿岸第二,僅次於馬賽港,全法第11大港口),新港(該地區第二,法國地中海沿岸第三,但在穀物出口方面排名第一,石油產品進口方面排名第二[47],全法第21大港口)以及旺德港(該地區第三,法國地中海沿岸第八,全法第35大港口,但在地中海水果港口中排名第二[48])。這三個港口均獲得了「法國南部港口」標籤,但在法國地中海沿岸的貨物運輸中占比很小,主要運輸由馬賽港完成[49]。2018年,奧克西塔尼和布列塔尼是唯一沒有大港的法國大陸地區。兩大主要商港塞特港和新港均為該地區所有。
在客運方面,只有塞特港和規模較小的旺德港表現出色[50],但與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主要港口(馬賽港、尼斯港、土倫港)和科西嘉(巴斯蒂亞、阿雅克肖)相比差距很大。
在奧克西塔尼,只有圖盧茲都會區擁有圖盧茲地鐵系統。圖盧茲和蒙彼利埃地中海都會區是唯一擁有電車系統的兩個大都會區。
所有大都會區都有公交系統。最大的城市如圖盧茲和蒙彼利埃,以及中等城市如塔布、蒙托邦、阿爾比、羅德茲、卡爾卡松和塞特均設有公交網絡。各省還設有城際線路。尼姆和佩皮尼昂也有巴士快速交通系統(BHNS)系統。
四個大都會區設有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圖盧茲、蒙彼利埃、佩皮尼昂和塔布。
自2018年9月起,奧克西塔尼大區成為全區所有城際和校車運輸的管理機構,同時負責管理TER。這意味着各省的城際運輸網絡將轉變為一個統一的區域網絡,命名為奧克西塔尼綜合運輸線路。2018年,該網絡將包括約360條定期線路、數千條校車線路、按需交通服務以及現有的TER線路。新網絡還將為塔恩-加龍省增設兩條線路,這是該省以前所缺少的。儘管建立了統一的網絡,但到2020年,跨省出行仍然困難,除非乘坐區域性的TER大巴,因為網絡的統一化需要時間。此外,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票價體系:各網絡將在2020-2021學年繼續保留各自的票價。
截至2015年1月1日,奧克西塔尼大區擁有5,774,185名居民,是法國人口第五多的大區。同時,由於淨遷移率非常高,它也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但是,由於人口密度僅為79人/平方千米,它也是法國第六低的大區,在法國本土(不包括科西嘉)中排第四。人口分布極不均衡,近五分之三的居民集中在兩個主要區域:圖盧茲都市區(占約四分之一),形成西部的單中心系統;而多中心的朗格多克平原則屬於地中海弧的一部分,占全區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兩者之間是阿基坦盆地的其他部分以及比利牛斯山脈和中央高原的地形,它們共同構成了「空對角線」的西南邊界[51]。
多年來,奧克西塔尼大區一直是法國本土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07年至2012年期間,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9%,在法國本土各地區中僅次於科西嘉地方集體(1.1%)。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大城市(圖盧茲都市區年均增長率為1.4%,蒙彼利埃都市區為1.3%,佩皮尼昂都市區和貝濟耶都市區為1.1%)、沿海地區(埃羅省為1.3%,是最具吸引力的兩個省之一,加爾省為1%,奧德省和東比利牛斯省為0.9%)以及塔恩-加龍省(1.3%)的強勁增長。相反,增長最慢的是位於比利牛斯山脈(上比利牛斯省在2007年至2012年間年均增長為零)和中央高原(洛澤爾省為0%,阿韋龍省為0.1%)[51]。
人口增長主要歸因於這些地區的高吸引力,因為2007年至2012年期間的淨遷移人數為40,400人,占人口增長的四分之三,使該地區成為絕對值上法國本土最大的接納地。按人口計算,淨遷移率年均增長為+0.7%,在法國本土中僅次於科西嘉地方集體(+1.1%)。然而,由於自然增長率較低(2007年至2012年年均僅為+0.2%),僅為法國本土平均水平的一半,與其他一些大區(如布列塔尼、勃艮第-弗朗什-孔泰、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相當。然而,在兩個主要都市區內,自然增長和淨遷移更為均衡,圖盧茲都市區的自然增長和淨遷移率年均均為+0.7%,蒙彼利埃都市區分別為+0.6%和+0.7%。
相比之下,在規模較小的城市和比利牛斯山脈(東比利牛斯省為0%,阿列日省和上比利牛斯省為-0.2%)、阿基坦盆地農村地區(熱爾省為-0.3%,塔恩省為0%)以及中央高原(洛特省為-0.3%,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為-0.2%)的自然增長率尤其低甚至為負[51] · [52]。
自然增長率較低主要與人口年齡中位數較高有關:20歲以下人口僅占全區人口的23%,而法國本土為24.4%;65歲以上人口占近五分之一(19.7%),比法國本土平均水平高出2.5個百分點。2012年,8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6.5%,而法國本土平均為5.5%。自然增長率的差異在年齡結構上也顯現出來:圖盧茲都市區和蒙彼利埃都市區作為全國乃至歐洲的重要學生城市和技術園區,其年輕人口比例更高,提供了比該地區其他部分更為多樣化的就業機會。因此,2012年,圖盧茲都市區20歲以下人口占24.7%,65歲以上人口占14.2%[53];而蒙彼利埃都市區的這些比例分別為23.9%和15.5%[54]。相比之下,洛特省20歲以下人口占20%,65歲以上人口占25.6%[55],阿韋龍省這兩個比例分別為20.9%和24.7%[56],熱爾省分別為20.9%和24.4%[57],上比利牛斯省分別為20.9%和23.9%[58],阿列日省分別為21.4%和23%[59],洛澤爾省分別為21.4%和22.05%[60],東比利牛斯省分別為22.7%和22.8%[61],貝濟耶城市群分別為22.9%和22.5%[62]。
1968 | 1975 | 1982 | 1990 | 1999 | 2006 | 2011 | 2015 | |||||
---|---|---|---|---|---|---|---|---|---|---|---|---|
3,892,344 | 4,057,772 | 4,251,833 | 4,545,648 | 4,847,335 | 5,310,966 | 5,573,466 | 5,774,185 | |||||
來源:1968-2015年人口普查 來源:Insee |
因此,國內和國際的遷徙流動支撐了主要的人口增長。2011年,奧克西塔尼未來大區的居民中不到六成是本地出生的,而其他地區的平均本地出生率超過三分之二。這些非本地居民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其他法國地區,他們的身份和年齡各不相同(包括被吸引到圖盧茲或蒙彼利埃大學中心的學生,尤其是30歲以上的就業或非就業人員,退休人員也占相當大比例) 。具體來說,2008年,有3,183,471名未來大區的居民出生在該地區,占總人口的58.7%(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為50.8%,米迪-比利牛斯地區為59.9%)。在2,236,475名出生在該地區之外的居民中,超過三分之二(1,519,265人,占67.9%)來自其他法國大區,主要來自法蘭西島(379,678人,占17%)、新阿基坦大區(227,083人,占10.2%)、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179,912人,占8%)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162,457人,占7.3%),以及北方-加萊海峽大區(151,306人,占6.8%)或大東部大區(135,169人,占6%)。此外,還有32,382人來自法國海外地區,占1.4% 。
一個相當大的比例是出生在外國的居民。2008年,他們有684,828人,占外地出生居民的30.6%(占總人口的12.6%)。其中約三分之二是移民,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和前高級移民委員會的定義,移民是指「出生在外國並居住在法國的外國人」。因此,這些人不包括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回國的人(黑腳和哈基),他們在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數量眾多(這是這些社區主要定居的兩個地區之一,另一個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特別是在蒙彼利埃(例如,在北部的莫森社區或南部的拉蒂斯市區,有25,000名在1962至1963年間從阿爾及利亞回國的黑腳),貝濟耶、塞特、佩皮尼昂、納博訥或圖盧茲。黑腳和哈基(他們最初被安置在集中營中,如比利牛斯-東部的里韋薩爾特營地或加爾省的聖莫里斯-拉多伊茲)在20世紀60年代仍是一些小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黑腳文化和血統在奧克西塔尼大區非常濃厚,許多政治人物宣稱自己有這種背景,使黑腳成為奧克西塔尼大區不可忽視的選民和經濟群體。
在絕對值方面,2012年奧克西塔尼大區是法國本土移民數量第四多的大區(469,325人),遠遠落後於法蘭西島和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但幾乎與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持平。然而,相對值方面,相對於總人口的移民比例低於法國本土平均水平(8.3%對8.8%),但高於其他省(6.7%),在所有大區中排名第五(與大東部並列,落後於科西嘉)。在各省中,移民比例最高的是比利牛斯-東部(10%)、埃羅(9.5%)、上加龍省(9.2%)和加爾省(8.8%),最低的是洛澤爾省和阿韋龍省(4.5%)。
一部分在大區外出生的居民出生在國外。2008年,他們有684828人,占外來出生人口的30.6%(占大區總人口的12.6%)。其中約三分之二是移民,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和前法國高等移民委員會的定義,「移民」是指「在國外出生且移居法國的外國人」。因此,這些統計數據不包括眾多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摩洛哥歸國的法裔阿爾及利亞人(Pieds-noirs)和哈基人(Harkis),尤其是在前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這些社區主要集中在該地區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這些人口特別集中在蒙彼利埃(如北部的La Paillade區或南郊的Lattes市,1962至1963年間有25000名從阿爾及利亞歸來的法裔阿爾及利亞人)以及貝濟耶、塞特、佩皮尼昂、納博訥和圖盧茲等重要城市。法裔阿爾及利亞人和哈基人(他們最初被集中在東比利牛斯省的里夫薩爾特營或加爾省的Saint-Maurice-l'Ardoise營等集中營中)在這些城市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而這些城市在1960年代前還只是一些缺乏活力的小城鎮。
現如今,奧克西塔尼大區的文化和血統中有很強的法裔阿爾及利亞人影響,許多政治人物也聲稱擁有這種血統(如前圖盧茲市長Pierre Cohen,佩皮尼昂市長Jean-Marc Pujol,貝濟耶市長Robert Ménard,博凱爾市長Julien Sanchez,前埃羅省議會主席Kléber Mesquida,東比利牛斯省議員Louis Aliot,多米尼克·博迪的妻子Ysabel Saiah,Quint-Fonsegrives市長Bernard Soléra,Cordes-sur-Ciel市長Paul Quilès,國務秘書Kader Arif等),使法裔阿爾及利亞人成為奧克西塔尼大區不可忽視的政治和經濟勢力。
2012年,奧克西塔尼大區在法國本土的移民人數上排名第四(469325人),僅次於法蘭西島和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但與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幾乎持平。然而,相對而言,移民占大區總人口的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3%對8.8%),但高於法國其他省份(6.7%),使該大區在各大區中排名第五(與大東部大區並列,低於科西嘉)[63]。在大區內,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東比利牛斯省(10%)、埃羅省(9.5%)、上加龍省(9.2%)和加爾省(8.8%),比例最低的是洛澤爾省和阿韋龍省(4.5%)。
從古代起,奧克西塔尼大區就是國際人口大遷徙的接納地。20世紀期間,各種族群在該地區定居。意大利裔法國人在世紀之交來到這裡,在葡萄園或中部鹽田公司工作,這引發了當地對他們定居的激烈反應,例如1893年8月的艾格莫爾特意大利人屠殺。從1930年代起,西班牙內戰難民在「撤退」後首先被集中在一些生活條件極差的營地,這些營地主要設在魯西永平原的海灘上,如阿爾熱萊-蘇爾-梅爾集中營或巴爾卡雷斯集中營,也包括其他省份的營地,如埃羅省的阿格德營。他們中的大部分隨後在東比利牛斯省定居,更廣泛地在前朗格多克-魯西永的沿海各省或邊境省份(上比利牛斯省和阿列日省)定居,他們與早在本世紀初由主要來自穆爾西亞大區的農民工形成的社區融為一體(莫吉奧是該地區和法國主要的西班牙移民聚集地之一)。這些西班牙裔人口在人口、經濟和文化方面對該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保留了許多特定的習俗(如羅梅利亞朝聖、奔牛節、弗拉門戈、鬥牛等)[64] · [65] · [66]。然而,從1960年代末開始,西班牙和意大利移民的到來逐漸減少,到20世紀末幾乎完全停止。葡萄牙裔法國人從1960年代起移民(儘管他們在該地區定居的人數較少,相比之下,更多人定居在法蘭西島),與此類似,還有在獨立戰爭後大量移居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裔法國人。從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起,更多的摩洛哥裔法國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的移民來到這裡[67]。
因此,這些移民中將近一半(45.7%)來自歐盟其他國家(主要是鄰國西班牙,還有意大利和葡萄牙),近五分之一(19%)來自摩洛哥(主要集中在加爾省、埃羅省和塔恩-加龍省),十分之一(11.4%)來自阿爾及利亞(在上加龍省,特別是在圖盧茲市區,社區較為集中)[68]。這些移民,尤其是非洲裔移民,主要集中在該地區的大型城市區的某些街區,這些街區通常有大量的社會住房(如圖盧茲的Bagatelle、La Reynerie和Bellefontaine區,接納了該市20%的移民[69];蒙彼利埃的La Paillade、Hauts-de-Massanne、Alco和Petit Bard區,移民比例較高(1999年超過15%);佩皮尼昂北部的Haut-Vernet、Bas-Vernet和Moyen-Vernet區;尼姆東南的Mont-du-Plan區;貝濟耶東南的La Devèze區[70])。來自西班牙、意大利或葡萄牙的移民及其後裔雖然也大量存在於大城市區,但比非洲裔移民分布更為廣泛,生活在郊區或農村的比例更高[69] · [70]。
越來越多的東歐人(特別是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也來到這個法國大區[71]
下表顯示了2008年奧克西塔尼大區擁有超過1000個度假住宅的市鎮[72]。
城市 | 省份 | 度假住宅 |
---|---|---|
阿格德 (卡普達格) | 埃羅省 | 30,349 |
勒格羅迪魯瓦 (卡馬格港) | 加爾省 | 18,238 |
拉格朗德莫特 | 埃羅省 | 16,280 |
勒巴卡雷斯 | 東比利牛斯省 | 14,839 |
勒卡特 | 奧德省 | 13,482 |
阿爾熱萊斯-敘爾梅爾 | 東比利牛斯省 | 10,856 |
格呂桑 | 奧德省 | 10,305 |
聖西普里安 | 東比利牛斯省 | 10,273 |
卡內-昂-魯西永 | 東比利牛斯省 | 8,104 |
弗勒里 | 奧德省 | 7,381 |
維阿 | 埃羅省 | 7,123 |
瓦爾拉普拉日 | 埃羅省 | 6,435 |
塞特 | 埃羅省 | 5,819 |
馬賽揚 | 埃羅省 | 5,526 |
納博訥 | 奧德省 | 5,304 |
蒙彼利埃 | 埃羅省 | 5,136 |
新港 | 奧德省 | 4,573 |
科特雷 | 上比利牛斯省 | 4,395 |
普拉瓦斯萊弗洛 | 埃羅省 | 4,389 |
圖盧茲 | 上加龍省 | 4,265 |
聖拉里蘇蘭 | 上比利牛斯省 | 4,209 |
瑟里尼昂 | 埃羅省 | 4,197 |
馮特-羅梅烏-奧德略-維亞 | 東比利牛斯省 | 3,952 |
巴拉呂克萊班 | 埃羅省 | 3,585 |
莫吉奧 (卡農海灘) | 埃羅省 | 3,510 |
萊昂熱 | 東比利牛斯省 | 3,349 |
巴涅爾-德呂雄 | 上加龍省 | 3,305 |
巴涅爾-德比戈爾 | 上比利牛斯省 | 2,979 |
阿克斯萊泰爾姆 | 阿列日省 | 2,359 |
卡佐邦 | 熱爾省 | 1,468 |
烏斯圖 | 阿列日省 | 1,075 |
康潘 | 上比利牛斯省 | 1,070 |
奧克西塔尼行政區的領土與同名的學術區相對應,該學術區於2016年1月1日成立,包括蒙彼利埃學區(涵蓋奧德省、加爾省、埃羅省、洛澤爾省和東比利牛斯省),其學監同時也是該學術區的學術區學監,以及圖盧茲學區(涵蓋阿列日省、阿韋龍省、上加龍省、熱爾省、洛特省、上比利牛斯省、塔恩省和塔恩-加龍省),屬於C區(與法蘭西島學術區共享假期)。
在2015-2016學年,奧克西塔尼的入學率在法國各大區中排名第六,擁有1261636名學生,占大區總人口的21.6%,同比增長0.9%(增長率第三,僅次於法屬圭亞那和法蘭西島)。其中,蒙彼利埃學區有609034名學生,占總人口的21.7%,同比增長1.2%;圖盧茲學區有652602名學生,占總人口的21.6%,同比增長0.7%。該大區入學率最高的省份是兩大都市區,分別是上加龍省(25.2%)和埃羅省(24.5%),也是今年學生人數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增長率分別為1.4%和2.3%)。相反,八個省的入學率低於20%:洛特省(16.4%)、阿列日省(17.4%)、熱爾省(17.5%)、阿韋龍省(17.7%)、奧德省(18.4%)、上比利牛斯省(19.3%)、東比利牛斯省(19.6%)和塔恩省(19.8%)。雖然洛澤爾省的入學率在該區中排名第三(20.7%),但其學生人數下降幅度最大(-1.1%)[73]。
截至2016年9月1日,共有545634名學生就讀於小學,使其成為法國小學階段學生人數第四多的大區,其中88.2%的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由市政府管理)。
在2016年秋季學期,奧克西塔尼在中學階段的學校數量上排名第五,但在初中和高中學生人數上排名第四,有452895名學生和21961名學徒在932所學校就讀,其中640所是公立學校,接收了82.1%的學生,292所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占中學的31.3%,為法國第五高的比例,但私立學校的學生比例僅為18.9%,為法國第八高的比例)。這些學校中,近三分之二是初中(587所,其中441所是由縣政府管理的公立初中,146所是私立初中),此外還有340所高中(194所是由區政府管理的公立高中,146所是私立高中,其中206所是普通與技術高中,128所是公立高中,78所是私立高中,134所是職業高中,66所是公立職業高中,68所是私立職業高中)和五所特殊教育學校(EREA,全是由區政府管理的公立學校)。
該地區的主要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包括:
自19世紀末以來,該地區一直是激進黨的歷史堡壘(以南方報為代表),因此具有一種共和主義的社會自由主義色彩,伴隨着一定的反教權主義和團結主義[74],但也有市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存在(如「紅色南方」,由讓·饒勒斯、1907年葡萄種植者起義和合作釀酒廠、卡爾莫、德卡茲維爾或阿萊的礦工,圖盧茲地區和阿列日地區的工人以及塞特的碼頭工人和漁民等象徵)。[75]。在全國範圍內的社會主義領導人中,有兩位起初在其他地區紮根,但後來在今天的奧克西塔尼大區找到了立足點:萊昂·布魯姆在1929年進入奧德省,利昂內爾·若斯潘在1986年後進入上加龍省。該地區在21世紀初仍然偏向法國的左翼。實際上,在2018年,社會黨(PS)單獨或在激進社會和自由運動的幫助下(在2017年前是左翼激進黨,簡稱PRG)、法國共產黨(PCF)、歐洲生態綠黨(EELV)、民族主義和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運動(如奧克西塔尼黨)以及左翼獨立的支持下,管理了自2016年1月起成立的奧克西塔尼大區議會(在此之前,他們從1973年到1986年以及1998年起管理南比利牛斯大區議會,從1974年到1986年以及2004年起管理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議會),以及13個省議會中的10個(阿列日省議會、奧德省議會、加爾省議會、熱爾省議會、上加龍省議會和埃羅省議會自1945年以來連續管理,塔恩省議會在1945年至1955年、1961年至1976年和1982年以後管理,洛特省議會自2004年起管理,此前由左翼激進黨控制,即使現任主席在2016年被暫停黨籍,熱爾省議會在1976年至1992年和1998年以後管理,東比利牛斯省議會在1945年至1956年和1998年以後管理,洛澤爾省議會自2015年起管理)。此外,還有一個由左翼管理的議會(上比利牛斯省議會自1945年以來由激進社會和自由運動管理,2008年至2011年由社會黨管理)。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四位明確歸類為左翼的候選人在該地區總共獲得了30.24%的選票(加上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票數則為52.56%),其中讓-呂克·梅朗雄獲得了22.14%的票數(奧克西塔尼大區是支持左翼激進派候選人最多的地區)。他在阿列日省排名第一(這是繼塞納-聖但尼省之後的第二大支持他的省份),在上加龍省、洛特省和上比利牛斯省排名第二(這些省份分別是他的第五、第六和第七大支持省份)。他在沿海四省(埃羅省、加爾省、奧德省和東比利牛斯省)排名第二,僅次於瑪麗娜·勒龐。
法國的中間派和右派歷史上被稱為「白色南方」,與「紅色南方」相對,繼承了19世紀末的反革命派、教權主義和君主主義傳統[76]。特別是中間派和中間偏右在洛特省的小農民中或平原的一些城市中,例如蒙彼利埃、佩皮尼昂和圖盧茲,他們代表了反對激進社會主義的力量,二戰後由圖盧茲市的歷任市長皮埃爾·博迪及其子多米尼克·博迪、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齊和讓-呂克·穆登克,以及前蒙彼利埃市長弗朗索瓦·德爾馬斯代表。此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些城市中的一部分激進派或社會民主派家庭加入了國家政治光譜中的中間派或中間偏右陣營,例如佩皮尼昂的保羅·奧爾杜伊、其子讓-保羅·奧爾杜伊及讓-馬克·普霍爾,或貝濟耶的喬治·方特斯。不管怎樣,這些「激進社會主義」地區的重要選民部分可能會支持無黨派或跨黨派、獨立的候選人,尤其是在塔恩省、熱爾省或洛特省[77],以及蒙彼利埃的市長喬治·弗雷什(儘管是PS成員,但經常與該黨領導層對立)和菲利普·索雷爾。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期間,在南比利牛斯地區、重要城市地區以及傳統激進社會主義地區,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得票數非常高(他在該地區獲得22.32%的選票,僅次於瑪麗娜·勒龐,但在原南比利牛斯八個省中的五個省中排名第一,即洛特省、上加龍省、阿韋龍省、上比利牛斯省和熱爾省),隨後在2017年法國立法選舉中,共和國前進黨(LREM)及其盟友民主運動(MoDem)或左翼激進黨(PRG)的候選人表現良好(該地區49個選區中有37個被贏得,其中34個由LREM贏得,所有選區在奧德省和塔恩省,在上加龍省贏得一個MoDem選區,在上比利牛斯省和塔恩-加龍省贏得兩個PRG選區),表明該地區的激進或社會民主派中左翼選民、基督教民主中間派選民和中間偏右自由派選民之間的融合越來越明顯[78]。
在農村和山區地區,法國的右翼更多地以保守和農民的形式出現,19世紀末「白色南方」傳統更為強烈[76],尤其是在洛澤爾省或阿韋龍省,例如前洛澤爾省參議員和1986年至2004年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主席雅克·布朗。戴高樂主義自1960年代以來在山區腹地、東比利牛斯省或奧德省的比利牛斯山脈以及沿海地區的建有度假村的市鎮中紮根[79],如埃羅省的拉格朗德莫特(勒內·庫維涅斯及其子菲利普、斯蒂芬·羅斯尼奧爾),帕拉瓦萊弗洛(克里斯蒂安·讓讓)或阿格德(皮埃爾·勒魯瓦-博略);加爾省的勒格羅迪魯瓦(艾蒂安·穆魯)。自由保守主義右翼也在朗格多克平原的許多中等城市中加強了其地位,甚至在21世紀初征服了以前的紅色南方堡壘,如尼姆、貝濟耶、塞特、阿萊或更近期的納博訥。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右派的三位候選人共獲得23.43%的選票,其中弗朗索瓦·菲永獲得17.07%的選票,排名第四(全國範圍內排名第三),僅次於瑪麗娜·勒龐、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讓-呂克·梅朗雄。他只在洛澤爾省(22.82%)排名第一,在阿韋龍省(20.78%)排名第二,同時在該地區的最差得票為阿列日省的12.73%。
最後,自1960年代以來,極右翼或民粹主義右翼的選票在該地區不斷增加,象徵着國民陣線(FN)後來改名為國民聯盟(RN)在地中海沿海地區和加龍河中游地區的日益紮根[77]。例如,1986年法國立法選舉中,加爾省、埃羅省和東比利牛斯省各選出了一名國民陣線的議員。在2014年法國市鎮選舉中,極右翼贏得了兩座城市,其中包括埃羅省的第二大城市和該地區第五大城市貝濟耶,由國民陣線、站起來的法國(DLR)和法國運動(MPF)的聯盟推選的羅貝爾·梅納爾當選市長,還有加爾省的博凱爾。在2012年法國立法選舉中,吉爾貝·科拉爾(加爾省)是全國唯一的兩個與此政治派別有關的議員之一,而在2017年法國立法選舉中,有六名議員來自該黨或與該黨有關聯,其中兩名在該地區當選(東比利牛斯省的路易·阿里奧和加爾省的吉爾貝·科拉爾,後者再次當選),此外還有貝濟耶市長的妻子埃曼紐爾·梅納爾在埃羅省當選。但在總統選舉中,這一選民群體在該地區的影響尤為明顯:早在1995年總統選舉中,首輪投票中,加爾省、埃羅省和東比利牛斯省就將讓-瑪麗·勒龐列為第二,僅次於利昂內爾·若斯潘,超過雅克·希拉克和愛德華·巴拉迪;在2002年總統選舉中,朗格多克-魯西永是九個將讓-瑪麗·勒龐列為第一的地區之一(主要由於上述三個省的投票,奧德省仍然偏向左翼支持利昂內爾·若斯潘,洛澤爾省則偏向右翼支持雅克·希拉克),而南比利牛斯是唯一一個將利昂內爾·若斯潘列為第一的大陸地區(在這個地區,只有塔恩-加龍省將讓-瑪麗·勒龐列為第一,洛特省和阿韋龍省首先選擇了雅克·希拉克,其餘五個省支持利昂內爾·若斯潘);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儘管五年前有所下降,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的得票率再次上升,加爾省是唯一一個將她列為第一的省份(她在該省獲得了她的第六高得票率),她在奧德省排名第二,僅次於弗朗索瓦·奧朗德,超過尼古拉·薩科齊;而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她在新成立的奧克西塔尼大區得票率大幅上升,首輪投票中以22.98%的得票率領先(在投票給國民陣線候選人的八個地區中,她在此得票率最低,同時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讓-呂克·梅朗雄分別以22.32%和22.14%的得票率緊隨其後),六個省份支持她超過其他候選人(四個沿海省份以及塔恩省和塔恩-加龍省,其他省份支持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洛澤爾省例外,支持弗朗索瓦·菲永,而阿列日省支持讓-呂克·梅朗雄)。
激進左翼 | 左翼 | 中間派 | 右翼 | 極右翼 | |
---|---|---|---|---|---|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結果 | (1) 22.14 % (梅朗雄) | (1) 6.52 % (阿蒙) | (1) 22.32 % (2) 62.99 % (馬克龍) |
(1) 17.07 % (菲永) | (1) 22.98 % (2) 37.01 % (勒龐) |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結果 | (1) 13.20 % (梅朗雄) | (1) 29.27 % (2) 54.74 % (奧朗德) |
(1) 8.25 % (貝魯) | (1) 23.80 % (2) 45.26 % (薩科齊) |
(1) 19.63 % (勒龐) |
奧克西塔尼大區議會成員 (2016-) | 4 (FI) + 7 (PCF) | 49 (PS-MRC) + 17 (MR 前PRG 及其支持者) + 14 (EELV-地方主義者) + 2 (DVG) | 6 (UDI-MoDem-LREM) | 20 (LR - DVD) | 39 (RN) |
省議會 | 10 PS (阿列日省, 奧德省, 加爾省, 熱爾省, 上加龍省, 埃羅省, 洛特省, 洛澤爾省, 東比利牛斯省, 塔恩省) + 1 MR ex-PRG (上比利牛斯省) | 1 UDI (阿韋龍省) + 1 SE (塔恩-加龍省) | |||
法國國民議會成員 (2017-) | 3 (FI) | 3 (PS) + 2 (MR ex-PRG) | 34 (LREM) + 1 (MoDem) | 3 (LR) | 2 (RN) + 1 (EXD) |
法國國民議會成員 (2012-2017) | 36 (PS) + 3 (PRG) + 2 (EELV) + 1 (DVG) | 1 (UDI-AC) | 5 (LR) | 1 (FN) | |
法國參議院成員 (2017 和 2014) | 11 (PS) + 4 (MR ex-PRG) + 1 (DVG) | 4 (UDI) + 1 (LREM) | 8 (LR) + 1 (DVD) | ||
市長 (省會城市) | 5 PS (歐什, 卡奧爾, 富瓦, 芒德, 蒙彼利埃) | 1 LREM (魯埃格) + 1 DVC (阿爾比) | 4 LR (蒙托邦, 尼姆, 塔布, 圖盧茲) + 1 DVD (卡爾卡松) | 1 RN (佩皮尼昂) | |
市長 (人口超過4萬的城市) | 1 PS (蒙彼利埃) | 1 SE (阿爾比) | 6 LR (圖盧茲, 尼姆, 佩皮尼昂, 蒙托邦, 塞特, 塔布) + 3 DVD (卡斯特爾, 納博訥, 卡爾卡松) | 1 EXD (貝濟耶) | |
市長 (人口2.5萬到4萬的城市) | 3 PS (科洛米耶, 圖恩費伊, 米雷) | 2 LR (阿萊, 阿格德) + 1 DVD (呂內爾) |
圖盧茲是奧克西塔尼大區的省政府、地區議會大樓及地區經濟、社會與環境委員會(CESER)所在地。然而,地區議會的議會會議和某些去集中化部門的服務機構(如地區衛生局、文化事務局和青年、體育及社會融合局)則位於蒙彼利埃。此外,蒙彼利埃學區的學區主任也成為奧克西塔尼大區(包含圖盧茲學區在內)的學區主任,該大區學區於1月1日成立。
大部分的這種分配是在2015年7月31日的部長會議上決定的,會議確定了新大區的臨時行政中心名單以及國家去集中化部門的地區管理部門的設立[80],並決定將大都市學區合併為十三個地區學區[81]。
奧克西塔尼大區包含13個省,這些省對應於原來的南部-比利牛斯大區和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阿列日省、奧德省、阿韋龍省、加爾省、上加龍省、熱爾省、埃羅省、洛特省、洛澤爾省、上比利牛斯省、東比利牛斯省、塔恩省和塔恩-加龍省。
編號 | 省份 | 省會 | 區 | 縣 | 市鎮 |
---|---|---|---|---|---|
09 | 阿列日省(Ariège) | 富瓦 | 3 | 13 | 331 |
11 | 奧德省(Aude) | 卡爾卡松 | 3 | 19 | 436 |
12 | 阿韋龍省(Aveyron) | 羅德茲 | 3 | 23 | 285 |
30 | 加爾省(Gard) | 尼姆 | 3 | 23 | 351 |
31 | 上加龍省(Haute-Garonne) | 圖盧茲 | 3 | 27 | 587 |
32 | 熱爾省(Gers) | 歐什 | 3 | 17 | 462 |
34 | 埃羅省(Hérault) | 蒙彼利埃 | 3 | 25 | 342 |
46 | 洛特省(Lot) | 卡奧爾 | 3 | 17 | 313 |
48 | 洛澤爾省(Lozère) | 芒德 | 2 | 13 | 152 |
65 | 上比利牛斯省(Hautes-Pyrénées) | 塔布 | 3 | 17 | 469 |
66 | 東比利牛斯省(Pyrénées-Orientales) | 佩皮尼昂 | 3 | 17 | 226 |
81 | 塔恩省(Tarn) | 阿爾比 | 2 | 23 | 319 |
82 | 塔恩-加龍省(Tarn-et-Garonne) | 蒙托邦 | 2 | 15 | 195 |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三個擁有兩個具有「都會」地位的intercommunalités的地區之一,該地位由《公共領土行動現代化和都會確認法》(MAPTAM法)創建,這是acte III de la décentralisation改革的另一部分:
該法將獲得城市社區地位所需的人口下限降低到250,000人,因此,另一個地區的intercommunalité在2016年1月1日獲得了這一地位:佩皮尼昂地中海都會區。該地區還擁有另一個人口超過200,000的intercommunalité:尼姆都會區。
該地區的議會是奧克西塔尼地區委員會。
自2016年1月4日起,在2015年12月6日和13日的地區選舉後,卡羅爾·德爾加(Carole Delga)(法國社會黨)成為奧克西塔尼地區的主席,領導由三個小組組成的多數派:「社會黨共和黨公民」(將法國社會黨與共和黨公民運動聯合起來);「新世界」小組(包括歐洲生態綠黨、法國共產黨、奧克西塔尼黨和其他左翼成員);以及主要由激進運動組成的「激進小組」。
大區擁有不同的職能:
大區在文化、體育、推廣區域語言、民眾教育和旅遊方面擁有共同職能[82]。
2016年1月18日,地區議會在等待預算投票的同時投票通過的第一批撥款如下[83]:
方案授權金額為2.778億歐元:
承諾授權金額為2.925億歐元:
奧克西塔尼的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委員會(CESER)是大區的第二個議會,僅具有諮詢性質。其主席是Jean-Louis Chauzy。
在該地區,軍事生活非常活躍。這裡集中了大多數組成第11空降旅的單位,擁有數十個軍營,其部隊通常是第一批被派遣到衝突地區的,如黎巴嫩、乍得、科索沃、阿富汗、馬里等國。位於蒙托邦的第17空降工兵團(也被稱為「法國軍隊的瑞士軍刀」)是法國最著名的團之一,因為它是歐洲唯一可以在極端條件下完成特定任務的精英部隊。其他著名的駐軍還包括帕米耶、卡爾卡松和卡斯特爾薩拉辛。奧克西塔尼還擁有軍事營地,如凱呂斯營地,以及國家突擊隊訓練中心,如蒙-路易和科利烏爾的訓練中心。在納博訥附近的克拉佩山脈還有一個地中海空域監控雷達站。
2012年,奧克西塔尼地區共有約113,000家企業以及2,494,000名員工。
2012年數據 | 15至64歲的活躍人口 |
---|---|
工匠、商人、企業負責人 | 62,012 |
高級管理人員和知識分子職業 | 189,997 |
中級職業 | 357,911 |
職員 | 318,932 |
工人 | 747,148 |
奧克西塔尼地區最大的12家公司排名:
公司 | 郵政編碼 | 城市 | 營業額 |
---|---|---|---|
空中客車 | 31700 | 布拉尼亞克 | 46,211,240,000 € |
空中客車集團 | 31300 | 圖盧茲 | 9,749,000,000 € |
阿爾特拉德集團 | 34510 | 弗洛倫薩克 | 2,300,000,000 € |
皮爾法伯集團 | 81100 | 卡斯特爾 | 2,000,000,000 € |
U系統南部區域中心 | 34740 | 旺達爾格 | 1,946,136,854 € |
Dyneff | 34000 | 蒙彼利埃 | 1,723,710,766 € |
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 | 31100 | 圖盧茲 | 1,632,947,000 € |
Socamil合作社 | 31170 | 圖爾訥菲耶 | 1,006,118,249 € |
先正達 | 31790 | 聖索沃 | 1,001,054,563 € |
皇家寵物食品 | 30410 | 艾馬爾格 | 895,166,170 € |
Stela石油產品公司 | 81000 | 阿爾比 | 908,759,910 €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
31100 |
圖盧茲 | 790,692,372 € |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第二大農業地區,僅次於新阿基坦大區,擁有78300個農業經營。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第一大有機農業地區,2015年有6500個農場(總面積329,660 公頃)進行有機農業認證。其中,葡萄園面積超過23,000 公頃。
該地區是法國第二大農業就業區,擁有164300人,其中包括86000個農場主、17700名長期雇員和16500名季節工。
作為法國第一大種植區(硬小麥、玉米等),該地區的大部分土地用於糧食作物(814,500 公頃)、飼料作物(用於牲畜飼養,317,300 公頃)和葡萄種植(270,000 公頃)。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第一大羊類生產區,集中了全國32%的羊群,生產29%的肉類和73%的奶製品。該地區是第三大農產品加工區,擁有7000個企業。
此外,奧克西塔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受保護原產地名稱葡萄酒生產區。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本土在研發(R&D)方面占GDP比例最高的地區(2014年為3.7%),也是唯一一個達到歐盟2020年歐洲戰略目標(3%)的地區。
該地區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約為56億歐元,其中60%來自企業。這是法國本土第三大研發投入,僅次於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66億歐元)和法蘭西島大區(190億歐元)。
該地區擁有超過29,400 名研究人員和15個競爭力集群,使其成為擁有最多競爭力集群的地區:在法國本土的71個集群中,有14個位於奧克西塔尼,如航天谷(按成員企業和員工數量排名第三的競爭力集群)、農業南部創新、癌症生物健康、Derbi、水、Elopsys、Eurobiomed、地中海海洋、Optitech、歐洲陶瓷中心、地中海質量、Risques、Terralia、Trimatec、ViaMéca。該地區還擁有35所高等院校和大學,共有227,148 名學生。
奧克西塔尼是法國第四大旅遊地區,每年旅遊收入達130億歐元,年均住宿1.81億夜,其中露營2300萬夜,海濱旅遊者1420萬人次,包括700萬外國遊客,酒店住宿1500萬人次。
該地區有兩條山脈:比利牛斯山脈,與西班牙和安道爾接壤,滑雪站位於上比利牛斯省、上加龍省、阿列日省、奧德省和東比利牛斯省,平均海拔在1400至2,500 米之間,最高的滑雪道位於Piau-Engaly,海拔2,600 米。中央高原的滑雪站位於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滑雪道海拔在1,100 米至1,400 米之間。
奧克西塔尼地區的31個市鎮臨地中海,擁有215 公里的海岸線,45,000 公頃的池塘和潟湖,以及位於巴紐爾斯敘爾梅爾的海洋自然公園。
海灘和遊艇港包括:
一個多世紀以來,航空工廠在圖盧茲地區不斷建立,對當地經濟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工廠最初建在蒙托德朗(南部)、聖埃洛伊(西北部),然後是圖盧茲-科洛米耶-布拉尼亞克,靠近城市邊界。在去中心化過程中,這座城市被選為平衡國家大都市之一,承接航空和航天活動。
歷史上,Breguet 19飛機是在埃羅省的Vendargues製造的。這也是為什麼該城市的體育俱樂部被稱為Vendargues,徽章上有一架飛機[84]。
空中客車是一家位於圖盧茲郊區布拉尼亞克的航空製造公司。作為空中客車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製造全球約一半的民用飛機,是波音的主要競爭對手。
空中客車於1960年代末作為一個財團由歐洲製造商成立。空中客車工業於2001年成為一家簡化股份公司(SAS),是EADS的子公司,後者在2014年更名為空中客車集團。BAE系統公司在2001年至2006年間持有空中客車20%的股份。
2010年,空中客車在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比利時航空公司)和西班牙的18個工廠雇用了62751人。雖然空中客車的飛機零件主要在歐洲製造,但有些零件來自世界各地。然而,最終的組裝線位於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西班牙塞維利亞、中國天津和美國莫比爾。空中客車的子公司也位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
在近代歷史上,一些革命性的新型飛機在圖盧茲設計,例如全球唯一的超音速客機協和飛機和全球最大的客運飛機空中客車A380。該飛機的最終組裝在圖盧茲進行。至今,空中客車仍是當地和國家經濟的關鍵參與者,尤其是在航空領域。2013年,空中客車圖盧茲工廠成為法國最大的工業基地,擁有13217名員工[85]。圖盧茲在航空航天研究、創新和工業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航天工業在該地區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這裡有大約二十家製造商和設備供應商,僱傭了約17,000名員工。該地區集中了法國四分之一的航空航天研究潛力[86]。
奧克西塔尼是歐洲主要的航天中心之一,阿麗亞娜火箭所搭載的大部分衛星都是在該地區設計和組裝的。航天工業總共直接僱傭了7,500名員工,間接僱傭了15,000人,有超過200家地區性公司。
該地區擁有多所大學和學校,如保羅-薩巴蒂埃大學、ISAE(Sup Aéro)、ENAC、IAS、INSA,以及包括CERT-ONERA、LAAS、CESR、OMP、LEGOS、DTP、GRGS、CESBIO等機構和實驗室。航天公司如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Spot Image、CLS-Argos、Intespace、國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等也在該領域工作。該地區的航天工業中心航空航天谷是歐洲最重要的航天工業中心。
自2012年起,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科學家們通過位於圖盧茲的中心控制火星科學實驗室計劃中的好奇號機器人,該機器人被送往火星進行地表分析和樣本採集工作。該火星探測任務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並與歐洲航天局(ESA)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合作。
位於豐羅默-奧代約-維亞的奧代伊奧太陽爐高54米,寬48米,包含63個定日鏡,是一個依靠太陽能運行的太陽爐,於1970年投入使用。其熱功率為1兆瓦。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帕肯特太陽爐齊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太陽爐之一。
這個實驗室因其在高溫現象和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研究領域的獨特科學成就而享譽全球。位於蒙路易和奧代伊奧的太陽爐成為全球太陽能潛力和多種應用的典範。參觀者還能在現場看到太陽能烤爐的烹飪演示。
自1870年代以來,位於比戈爾山峰海拔2877米處的天文台擁有歐洲最大和最強大的望遠鏡。氣象觀測和天文學研究是創建這個天文台的主要動機。在比戈爾山峰進行過許多重要的研究項目。如今,米迪-比利牛斯天文台在三個主要領域開展工作:夜間的天體物理學活動(包括太陽活動)和大氣科學活動。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專注於製造軍用飛機、無人機、導彈和人造衛星。該部門由四個分支組成3:Space Systems、Military Aircraft、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以及 Electronics and Border Security。
Military Aircraft 分支主要負責飛行部分(Airbus A400M Atlas、Eurofighter Typhoon、Airbus A330 MRTT、無人機)以及空中管理(航空服務、維護、維修、航空電子系統、情報和偵察、輕型運輸)。
戰後不久,美國的信息技術公司如 IBM、Texas Instruments、Dell 等開始在法國尋找生產基地。為此,這些公司尋找類似「小加利福尼亞」的地方,這些地方需具備以下特點:
在一度接近 Narbonne 後,IBM 最終選擇了 Montpellier,並於1958年在此建立了其全球主要工廠之一——IBM Pompignane。這家工廠專門生產 IBM System/360 大型機,直到1983年 Mauroy 計劃導致朗格多克地區被迫去工業化為止。這家 IBM 工廠至今仍在運營,現主要製造 Lenovo 筆記本電腦,並作為測試中心和商業展示中心。此外,IBM 於2015年在 Montpellier 高地建造了一個數據存儲集群,用於支持 Watson (人工智能) 項目。
IBM 的衰退伴隨着 Dell 公司的及時到來,自1990年以來,Dell 將 Montpellier 作為其歐洲定製筆記本電腦的製造中心。
如今,Montpellier 被認為是歐洲信息技術的首都之一。許多公司在 Occitanie 設有國家或國際信息技術部門,包括 La Poste、Crédit Agricole、ACOSS、UGAP、Ubisoft、Royal Canin、Inforsud、Pôle emploi 等。
2016年,在法國地圖上,羅納河與比利牛斯之間出現了一個新地區,名為奧克西塔尼亞。 在同一地區,名稱「Occitania」或「Occitanie」幾乎連續使用了超過500年,從13世紀末到18世紀末,這些名稱被法國國王、連續的議會和朗格多克的各州使用。20世紀中葉,語言學家、詩人和作家們也開始用這個名稱來指代整個奧克語或奧克西坦語的地區。
因此,「Occitanie」這個名字涵蓋了兩個同樣合法但不同的現實情況。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其他地區,如歐洲(歐盟和從大西洋到烏拉爾山脈的歐洲,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北角的歐洲)或美洲(從白令海峽到火地島,美國等)。
奧克西坦十字(以前稱為朗格多克十字)出現在許多地區、城市、組織和協會的徽章或標誌上,這些地區和國家分布在意大利和加泰羅尼亞之間。它的起源不確定,其含義多種多樣,包括太陽、黃道帶,甚至神秘象徵。 奧克西坦十字,以其十二個泡狀或圓點為特徵,最早出現在11世紀下半葉圖盧茲伯爵的徽章上。從11世紀起,它被廣泛採用。 今天,奧克西坦十字是兩種含義上的奧克西塔尼亞的主要象徵之一。它也是奧克語和奧克西坦文化最受尊敬和最熟悉的象徵。
這一新的行政區域包括了一些文化和歷史淵源各異的省份和地區,特別是在18世紀:朗格多克(上朗格多克和下朗格多克)、加泰羅尼亞地區(魯西永、塞爾達涅、瓦萊斯皮爾、康弗倫、卡普西爾)、福瓦伯國以及古老的加斯科涅(阿爾馬尼亞克、科明熱、庫塞朗、比戈爾、康多米斯、內布贊、里維埃爾-韋爾東)和吉耶納(凱爾西、魯埃爾格)的東部地區。
在舊制度時期,這些地區大部分隸屬於成立於1443年的圖盧茲議會。
在文化上,這一新的地區屬於拉丁傳統(奧克西坦文化和加泰羅尼亞文化),大部分與奧克西塔尼亞文化區相連,唯獨比利牛斯山脈東部的大片地區屬於加泰羅尼亞地區。
奧克西塔尼亞(Occitània 或 Óucitanìo)是西南歐的一個歷史區域,奧克西坦語是其主要的本地語言(參見奧克西塔尼亞的不同名稱)。這個地區在羅馬時期已經統一,名為維也納省(Viennoise),後來被稱為「七省」(Sept Provinciæ),在中世紀初期被稱為阿基坦(Aquitanica,圖盧茲的西哥特王國)。在法蘭克征服之前,這個地區占據了法國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除了魯西永和巴斯克地區外,還包括西班牙的阿蘭谷和意大利的奧克西坦山谷。奧克西塔尼亞以其奧克西坦文化而著稱,自中世紀以來,它是法國羅曼文化的第二個分支,並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摩納哥也有一定影響。儘管它沒有正式地位,但在一些法國地方政府的網站上被展示和承認,如洛特-加龍省議會和阿讓市的網站。
由米迪-比利牛斯和朗格多克-魯西永合併而成的行政區大部分屬於奧克西坦傳統。事實上,它的95%領土位於奧克西塔尼亞文化區內,並處於其核心位置。因此,奧克西坦身份在該地區有着很強的認同感,並在兩個前地區之間具有重要的共同特徵。因此,該地區在其創建後被命名為奧克西塔尼亞,以此參考其文化淵源和身份。
所謂的朗格多克(指說奧克語的地區,在奧克語中稱為 Lengadòc,[ˌleŋgo̞ˈðɔ])的大部分領土在十三世紀由於阿爾比十字軍(1208-1229)的結果而歸屬於法蘭西王國的皇家領地,旨在結束教會所稱的「卡特里派異端」,並使卡佩王朝將其影響力擴展到盧瓦爾河以南。因此,特朗卡維爾家族的舊公國(阿爾比、卡爾卡松、貝濟耶、阿格德和尼姆的副郡)在1224年被併入皇家領地,圖盧茲伯爵的領地則在1271年被併入。最後的封建飛地也在十六世紀初逐漸被吸收,包括1258年的熱沃當伯國、1293年的梅爾蓋伊伯國、1349年的蒙彼利埃領地和1507年的納博訥副郡。
屬於朗格多克三級會議(第一次於1346年召開)管轄範圍的領土逐漸縮小,成為舊省時期所謂的朗格多克省。
1359年標誌着該省歷史上的一個決定性轉折點[87]:正如亨利·吉勒斯所確立的[88]於1965年在他的《朗格多克15世紀的會議》[89]的專著中指出[90],就在1359年法國,博凱爾、卡爾卡松和圖盧茲三大總督區的好城市[91]締結了一份空引用 (幫助)[88] · [89],要求皇家官員[91]將他們一起召集[88] · [89],而不是分別按總督區召集他們。到14世紀末,這個三總督區之地,即將被保留為朗格多克的名稱,指的是博凱爾-尼姆和卡爾卡松兩大總督區以及《布勒蒂尼和約》保留的圖盧茲總督區的東部部分。福瓦伯國,起初隸屬於卡爾卡松總督區,後於1333年隸屬圖盧茲總督區,但不再屬於朗格多克。
1542年,該省被分為兩個總督區:圖盧茲總督區負責上朗格多克,蒙彼利埃總督區負責下朗格多克。它們一直延續到1789年。然而,從17世紀開始,朗格多克全省只有一個總監,總部設在蒙彼利埃。
大西南法國的歷史地區,法國舊省的加斯科涅(在加斯科涅語中為 Gasconha )和吉耶納(在奧克語中為 Guiana )源自中世紀的瓦斯科尼公國、阿基坦公國,然後是吉耶納公國。如今只有這兩個省的東部地區屬於奧克西塔尼大區:它們主要是那些在1360年的布勒蒂尼條約中被英格蘭國王、吉耶納公爵獲得的領土,隨後在1462年創建波爾多議會後仍受圖盧茲議會管轄。從那時起,這些領土通常被統稱為上吉耶納,與隸屬於波爾多法庭的下吉耶納相對。
吉耶納舊省包含在大區內的領土實際上是奎爾西(現今的洛特省和塔恩-加龍省的北部)和魯埃格(阿韋龍省)。從九世紀起,這兩個伯國就成為圖盧茲伯爵的領地,從一個旁系或主系開始,它們因此成為奧克語在其朗格多克方言變體中的語言區的一部分。和圖盧茲伯爵的其他領地一樣,它們於1271年第一次併入法國皇家領地,然後在1360年的布勒蒂尼條約中被割讓給英格蘭國王。奎爾西在1472年最終併入王冠,而魯埃格則在阿爾瑪尼亞克伯爵的所有權下直到1607年才併入。這些領地成為吉耶納省(在1561年設立為軍事政府)的組成部分,並從1635年起組成蒙托邦總督區(在1779年成為上吉耶納省)。今天,吉耶納一詞在行政或政治上已不再有實際意義。只有上阿讓尼為尋找身份認同,曾嘗試利用「吉耶納」的歷史資本,推廣「吉耶納之地」以覆蓋多爾多涅河谷的洛特-加龍省部分。然而,這種說法現在已被更具旅遊意義的「多爾多涅之地」所取代。奎爾西和魯埃格的名稱則仍然保持着強烈的身份認同價值。
加斯科涅是位於現今熱爾省(阿爾馬尼亞克和孔多莫瓦)、上比利牛斯省(比戈爾伯國)的法國舊省,加上鄰近地區的朗德省,以及兩大舊大區之一的其他一些部分阿基坦舊大區和南比利牛斯舊大區(主要是上加龍省的南部和西部的科米熱斯、內布藏和里維埃-維爾東,以及阿列日省西部的庫澤朗)。這些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分別被稱為阿基坦高盧、諾溫波普蘭尼、瓦斯科尼(瓦斯孔人的領土),然後在十三世紀成為加斯科涅。這些地區地理多樣性強,位於大西洋、加龍河和比利牛斯山脈之間。由於歷史上從說原始巴斯克語的阿基坦人演變為說共通的拉丁化方言的加斯科涅人,這些地區形成了強烈的文化身份。在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初,這些地區逐漸成為法國皇家領地的一部分。例如,科米熱斯在1443年當地王朝絕嗣後被割讓給法國國王,阿爾馬尼亞克、比戈爾伯國和內布藏連同福瓦伯國在1607年併入法國。
福瓦伯國[92]是一個創建於約1050[92]的舊法國伯國,起源於卡爾卡松伯國,為伯納德·羅傑·德·福瓦[92]所建,他是老羅傑的兒子[92]。在1398,伯國傳給了格萊伊家族[92],在1458,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將其升為法國上議院,授予伯爵加斯頓四世·德·福瓦-貝阿恩[93]。
伯國及其對等貴族地位在1484傳給了阿爾布雷家族[92],然後在1548傳給了波旁-旺多姆家族[92]。在1607,國王亨利四世將伯國併入法國王室領地[92]。
舊制度下的魯西永省,曾是加泰羅尼亞伯國、馬略卡王國和阿拉貢王冠的一部分,後來在1659年11月7日簽署的比利牛斯條約中併入法國。在此條約之前,法國王國和阿拉貢王冠之間的邊界更靠北,是沿着驚險的堡壘線(參見城堡和1258年科比爾條約)延伸的。
這些領土包括在九世紀建立的魯西永伯國、孔弗朗特伯國以及塞爾達涅伯國北部,外加瓦萊斯皮爾子爵領地(貝薩盧伯國的一個「pagus」,於1209年併入魯西永伯國)。這些領土在併入法國時,屬於魯西永和塞爾達涅伯國的政府(加泰羅尼亞語中為governació dels comtats de Rosselló i Cerdanya[94]),由魯西永伯國[95]、孔弗朗特伯國[96]和塞爾達涅伯國北部的viguerie組成[97]。新的魯西永省[98],或簡單地稱為魯西永[99],是一個沒有省議會的賦稅地區[100](一個省議會,即魯西永省議會[101],直到1787年8月15日才創建[102])。它既是一個政府[103],也是一個監管機構[104],作為邊境省份,它歸屬於戰爭國務秘書[104]。它擁有一個獨立於圖盧茲高等法院的主權司法機構,即魯西永主權委員會。
如今,魯西永省的名稱仍然是指代這片領土最常用的稱呼,並且出現在舊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的名稱中。
現在,這片領土通常被劃分為五個傳統且自然的科馬爾卡,非官方的:魯西永(地理上狹義的),瓦萊斯皮爾,孔弗朗特,塞爾達涅和卡普西爾。此外,還有芬伊勒德,該省份的奧克西塔尼亞部分。
該地區歷史上是獻祭節(在奧克語地區)和festa major(在東比利牛斯省)的發源地之一。這些活動與慶祝教區的守護神(通常是在小村莊)以及農業日曆有關,根據地方的不同,通常在整個夏季舉行,吸引了鄰近城鎮的年輕人以及自大眾旅遊發展以來的許多度假者。活動包括組織遊樂會、在村裡的公共廣場上集體用餐、免費的抽獎、傳統服裝或中世紀服裝遊行、舞會以及每個地區或傳統文化特有的活動(如在東比利牛斯省的撒爾達納舞和人塔,在下朗格多克的港口、河邊和湖邊城市的水上競技,在埃羅省的圖騰動物遊行,在加爾省和埃羅省西部的卡馬爾格賽牛等)[105]。此外,還有在該地區普遍存在的傳統季節性節日,例如冬季的狂歡節和懺悔星期二(其中最著名的是利穆狂歡節)、朝聖(如在加爾省的聖瑪麗德拉梅爾朝聖,對吉普賽人社區有着重要的文化和身份認同意義,同時也成為了重要的旅遊景點)、夏至火節(尤其是聖讓節,起源於比利牛斯山,但在許多平原村莊中發展起來),以及自19世紀以來從西班牙引進的鬥牛中心的費里亞節(如尼姆費里亞和貝濟耶費里亞是法國最大的費里亞節[106] · [107])。此外,還創建了許多具有區域、國家甚至國際影響的活動,以推廣奧克文化,如在魯埃格的Estivada以及在貝濟耶的Fèsta d'Oc。
該地區還舉辦了多個音樂或舞蹈節,其中一些特別是在大城市中舉辦的節日,獲得了全國甚至國際聲譽:如在圖盧茲的Rio Loco(世界音樂)、Piano aux Jacobins、Toulouse les Orgues、Les Siestes électroniques或Novelum(現代音樂),以及在其大都市區內舉辦的地中海節;在蒙彼利埃的法國電台節、蒙彼利埃舞蹈節或Electromind(電子音樂,2005年至2009年);在尼姆的秋季音樂節(古典音樂)或尼姆節(流行音樂);在阿熱萊斯海濱的南法音樂節(主要是法國香頌和搖滾),在巴卡雷港的Electrobeach音樂節(法國最大的電子音樂節[108]),在普拉德的帕布洛·卡薩爾音樂節(室內樂);在塞特的Fiest'A Sète(世界音樂),在陀卡普的陶音樂節(世界音樂和新法蘭西場景),在佩澤納斯的Printival Boby Lapointe(流行音樂),在聖吉倫樂沙漠的音樂會;在上加龍省的呂雄抒情會;在上加龍省的聖貝特朗·德·科明日音樂節;在阿萊斯的瘋歌手(合唱團),在朱納的爵士音樂節,在蘇梅納的塞文變身節,在加爾省的烏澤斯舞蹈節;在加斯科涅的埃克拉之聲(抒情藝術),在孔多姆的Banda和Peñas音樂節,在上加龍省的科明日爵士音樂節,在馬西亞克爵士音樂節(法國和歐洲最重要的爵士音樂節之一[109]),在維克費贊薩克的Tempo latino(古巴音樂和拉丁音樂);在阿爾比耶爾的世界音樂節,在納博訥的音樂與歷史音樂節(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在卡巴爾德斯的卡巴爾德斯音樂節(奧德省);在阿韋龍省的卡普音樂節(流行音樂、搖滾、雷鬼),在拉馬齊克的斯卡巴扎克音樂節(2005年至2011年);在卡斯特爾薩拉辛的卡斯特爾薩拉辛節(法國香頌),在布呂尼奎爾城堡音樂節的布呂尼奎爾城堡歌劇節(喜歌劇);在阿爾比的暫停吉他節,在索雷茲的啟蒙音樂節(主要是抒情藝術);在卡奧爾布魯斯音樂節(歐洲最古老的布魯斯音樂節),在蒙居克的歌詞節,在索伊亞克的西姆科班斯爵士音樂節(爵士音樂)。
此外,兩大區域大都會還舉辦與電影、戲劇、表演藝術、電視或藝術相關的活動。在蒙彼利埃,每年都會舉辦蒙彼利埃地中海電影節(Cinémed)、蒙彼利埃短片節以及喜劇春天(戲劇和現場表演)。在圖盧茲,則有西班牙電影節(Cinespaña)、國際搞笑電影節(Fifigrot)和現代攝影節(Manifesto)。奧什的Circa節是法國在現代馬戲藝術領域最重要的節日。此外,在該地區的其他城鎮也有一些重要的電影、表演藝術或影像節,如佩皮尼昂的對抗電影節或國際藝術書籍與電影節(FILAF),在東比利牛斯省的卡貝斯坦國際短片節,在熱爾省的奧什獨立電影節,在上加龍省的呂雄電視創作節,在納博訥的國際歷史小說電影節,以及在阿列日省的福伊電影節。
歷史上,與書籍和文學相關的主要活動是圖盧茲的鮮花遊戲學院的年度比賽(自14世紀以來)以及更近的蒙彼利埃書展、圖盧茲國際犯罪文學節、弗朗蒂尼昂國際黑色小說節、阿韋龍省的奧布拉克會議[110]和蒙托邦及塔恩-加龍省的秋季文學節,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尼姆的傳記節、科洛米埃爾漫畫節、洛澤爾省的故事與相遇節、維勒訥沃萊扎維尼翁的地中海犯罪小說節以及比戈爾-萊班日書展。
此外,該地區還舉辦了幾場與動漫、視頻遊戲或科幻相關的會議。圖盧茲遊戲展(TGS)是法國省份中最大的活動展覽,2014年吸引了Template:Nombre[111]。從2014年開始,其組織者將概念引入了鄰近地區的波城,並於2018年起在蒙彼利埃舉辦。
最後,一些節慶活動為該地區帶來了廣泛的知名度。帕拉瓦萊弗洛和蒙彼利埃的國際極限運動節(FISE)是全球最重要的年度城市運動和極限運動活動之一。自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塞特停靠節每兩年一屆,已成為法國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傳統船隻聚會活動。
奧克西塔尼大區的體育活動以悠久的傳統、在現代體育組織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種高水平的體育項目而著稱。
在法國,體育組織類似於該國的金字塔結構。法國青年與體育部負責全國的體育現象,並將每個項目的具體組織工作委託給各個體育聯合會,這些聯合會再將權力委託給區域聯盟負責地方賽事的組織。
大區內的許多城市長期以來將體育活動作為優先事項,因此已有九個城市獲得過法國最具運動精神城市挑戰賽的稱號:歐什在1964年,芒德在1988年,尼姆在1991年,布拉尼亞克在1992年,卡斯特爾在1995年,蒙彼利埃在1997年,圖盧茲和芒德在1998年,豐羅莫在2009年,以及阿爾比在2012年[114]。
2015年,該大區擁有最多註冊會員的體育項目是足球(163309名註冊會員),其次是網球(95983名註冊會員)和全國學校體育聯盟(89085名註冊會員)。作為西南地區的歷史性運動且具有強烈身份認同價值的橄欖球,在僅統計橄欖球聯盟的註冊會員數量時,位列第四(2018年有72203|名註冊會員)[115]。至於橄欖球聯賽,有5172|名註冊會員(2018年數據),雖然人數較少,但仍被認為「在該地區有着廣泛的代表性」[116]。
每年,Midi Libre-La Dépêche舉辦奧克西塔尼獎盃頒獎典禮,通過這兩個大區主要報紙的讀者投票,頒發給在奧克西塔尼大區活動或具有奧克西塔尼血統的最佳運動員[117]。
該大區有許多高水平的俱樂部,以下是一些非詳盡的列表。
每年環法自行車賽都會經過該地區,尤其是高山賽段。來自該地區的著名車手包括雅克·埃斯克拉桑、迪迪埃·魯斯、克里斯托夫·里內羅、大衛·蒙庫蒂耶和洛朗·賈拉貝爾(兩次獲得積分分類冠軍和兩次獲得爬坡分類冠軍)。
* Occitanie自行车赛,这是环法自行车赛前的最后一场重要职业自行车赛(每年六月举行)。该赛事在超过70个国家播出,是法国最重要的分段赛之一,也是展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平台。 * Tarn-et-Garonne自行车赛
* US Montauban
自1997年以來,該地區每年在蒙彼利埃舉辦國際極限運動節(FISE)。
自2010年以來,該地區和蒙彼利埃地中海大都會舉辦蒙彼利埃網球公開賽(Open Sud de France)。維爾吉妮·拉扎諾、蒂埃里·尚皮恩、理查德·加斯奎特是來自該地區的知名選手。
鼓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兩隊各五名球員參賽。這項運動主要在蒙彼利埃以西的村莊中進行。它曾在1993年地中海運動會上作為表演項目。
人塔(在加泰羅尼亞語中意為「城堡」)是由六到十層組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組織結構的人類金字塔,由稱為「人塔隊」的團隊完成。這是加泰羅尼亞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東比利牛斯省的「Riberal人塔隊」(1997年在法國成立的首個「人塔隊」)或「Vallespir天使隊」等團隊中進行。
卡馬格競技是一項在加爾省、埃羅省、羅訥河口省和沃克呂茲省從五月到九月期間進行的運動。大約有一百個固定競技場提供體育項目,每年有一千場比賽,涵蓋所有級別。這是許多傳統慶祝活動的主要主題。
蘭德斯競技主要在蘭德省和熱爾省進行,是一項得到健康與體育部認可的運動,由法國蘭德斯競技聯合會管理。這也是屬於加斯科涅文化遺產的傳統鬥牛運動。
朗格多克水上競技在埃羅省的八個城市(貝濟耶、阿格德、馬爾塞伊昂、梅茲、巴拉呂克、弗朗蒂尼昂、塞特、帕拉瓦)和加爾省的一個城市(勒格羅迪魯瓦)進行。最重要的賽事是八月25日左右在塞特舉行的聖路易斯水上競技比賽,此外還有法國錦標賽和法國杯,分為四個重量和年齡組:重、中、老年和少年。朗格多克水上競技者占法國註冊會員的四分之一。
奧克西塔尼大區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追溯數千年的歷史,擁有許多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最初痕跡的遺蹟,如位於阿列日省的尼奧洞穴或位於洛特省的佩什梅爾洞穴。該地區還擁有許多高盧-羅馬遺址,追溯至古代,如加爾橋、尼姆競技場等。中世紀在該地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從大多數城市舊城區的形態到遍布於此的眾多宗教建築(修道院、教堂、大教堂),再到與封建領主衝突相關的眾多城堡和要塞,如阿爾比十字軍(1208-1229)或百年戰爭。其中的中世紀遺蹟包括卡爾卡松城堡、艾格莫爾特新城和阿爾比聖塞西爾大教堂。在中世紀中期,該地區的身份逐漸形成,商業也開始發展。近代時期,該地區完全併入法國王室領地,出現了許多國家工程,如蒙彼利埃凱旋門及其延伸的佩魯長廊和連接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南運河,以及一些市政工程如圖盧茲市政廳的新建築和蒙托邦國家廣場(現稱國家廣場)的重建。最後,奧克西塔尼的各個地區也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和美食遺產。
史前時期在該地區留下了許多痕跡,尤其是化石——如1949年Raoul Cammas在蒙托馬林的尼奇洞發現的著名的蒙托馬林下頜骨,這塊化石曾一度被認為是法國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遺骸,這塊前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被確定為距今約19萬至24萬年。
在阿列日省的尼奧洞穴可以看到最早的藝術表現之一,這是歐洲最大的壁畫洞穴之一,與拉斯科洞穴齊名,尤其以其「黑廳」內數百隻野牛、鹿、馬等生動的壁畫而聞名。同樣在阿列日省,靠近聖貝特朗德科曼日的加爾加斯洞穴,被列為中比利牛斯大區大遺址,以其「負手」而聞名,這種岩畫也可以在洛特省的佩什梅爾洞穴看到,這個重要的史前遺址位於卡布雷雷的塞萊河谷,靠近聖西爾拉波皮,在這裡可以看到七個宏偉的大廳,展示了各種形式的壁畫藝術:雕刻、繪畫、神秘的符號、手印、足跡等。還可以提到位於羅卡馬杜爾的奇蹟洞穴,以及古爾東的庫尼亞克洞穴。
再次回到阿列日省,馬斯達齊爾洞穴是一個真正的自然奇觀,這裡出土了許多藝術品,並收藏在馬斯達齊爾博物館。在貝德伊亞克洞穴中,黏土雕塑的浮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拉瓦什洞穴出土了一個完整的史前獵人營地。在塔恩-加龍省的布魯尼凱爾,2016年發現了由尼安德特人建造的建築遺蹟,這些建築可以追溯到17.65萬年前,還發現了火焰和燒焦的骨頭的痕跡,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人類使用洞穴時間的認識,此前最早的明確證據可以追溯到3.8萬年前(肖維洞穴)。在阿拉戈洞穴,更廣為人知的是托塔維爾洞穴,位於東比利牛斯省的托塔維爾村附近,這個高懸的洞穴俯瞰山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遺址之一。在這裡發現了26萬件文物,包括122種不同物種的動物痕跡、被歸為托塔維爾人的人類遺骸、石器遺物、下舊石器時代的骨骼和數百件其他化石(這些化石可以在托塔維爾史前博物館看到)。
在羅馬前時代,現今的奧克西塔尼大區包括了多個高盧部落或聯盟:阿塔基尼人、博迪翁提西人、卡杜爾克人、魯特尼人、艾利西斯人、薩萊人、薩爾多尼人、塞古西亞人、特里卡斯丁人、特里科里人、沃孔斯人、阿雷科米克沃爾克人和泰克托薩吉沃爾克人。在西部地區,還有一些阿奎坦尼亞部落,如奧斯克人。
在高盧時期,該地區是地中海凱爾特地區的一部分。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一個凱爾特部落——沃爾克人,在從羅納河到加龍河、從塞文山脈到比利牛斯山脈的地區定居,他們的首都設在圖盧茲和尼姆。該地區與其他地中海文明有交流,尤其是通過位於阿格德的希臘殖民地。
所有地中海高盧城市在公元前二世紀被羅馬人征服,成為羅馬的第一省——納博訥高盧省。納博訥建立於公元前118年,以維持該省的和平,並成為該省的首都,後來被稱為納博訥高盧。這是最早被羅馬化的省份之一,這裡誕生了未來的皇帝克勞狄烏斯,他出生於尼姆。公元五世紀初,汪達爾人入侵,幾年後,西哥特人占領該地區。羅馬人通過簽訂foedus條約,將領土的保衛權交給西哥特人,西哥特王國占據了高盧的南部三分之一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圖盧茲成為其首都近一個世紀。西哥特人主要定居在其首都周邊地區,沒有摧毀現有的機構,並在阿拉里克法典中繼續沿用羅馬法,並在尤里克法典中編纂了自己的法律。羅馬法的持續存在使得行政效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這種法律傳統隨後也影響了中世紀的封建法律,使用書面法律和成文法的程度比法蘭克王國北部更高。然而,西哥特人信奉一種稱為阿里烏斯的東方異端,這種異端教義質疑基督的神性,與忠於正統教義的高盧-羅馬人之間常常產生衝突。克洛維一世將另一個德國部落——法蘭克人統一在其領導下,並改信羅馬基督教,他在六世紀初在主教和地方貴族的支持下征服了該地區的一部分。隨後,地區進入了一個長期動盪時期,分裂成納博訥周圍的賽普提曼尼亞,該地區先後受到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從719年開始),以及尋求擺脫法蘭克人統治的大加斯科涅公國的諾文波普拉尼亞。
高盧和羅馬文明在該地區留下了許多遺蹟,尤其是在加爾省,如加爾橋,這是該地區第一個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遺址,或者在尼姆(「Nemausus」),可以看到尼姆競技場、方形神殿、戴安娜神廟、馬涅塔、奧古斯都門、法國門、尼姆城堡和高約克羅馬浴場。在埃羅省可以提到拉特拉古城遺址、聖蒂貝里羅馬橋、維勒特萊的安布魯瑟姆古城及其維杜爾河橋、盧皮安高盧-羅馬別墅。在納博訥(「Narbo Martius」),前省會城市,有幾個「Horrea」(古羅馬倉庫)。在東比利牛斯省保留了盧西諾古城堡的高盧-羅馬城堡遺址。在上加龍省,可以提到蒙托馬林高盧-羅馬別墅或圖盧茲普爾潘-安塞利羅馬圓形劇場。此外,還有例如多米提亞大道遺址。
從718-719年開始,這個地區曾被摩爾人短暫統治,直到被矮子丕平征服。隨後,在778年創建了高特藩侯國,包括在阿基坦王國內,這是一個包括從羅納河到大西洋整個南部的廣闊領土,旨在聯邦重建南部和伊比利亞的征服行動,以圖盧茲為首都。查理曼大帝將這個廣闊的領土分給他的一個兒子,虔誠者路易(778年-†840年),他是阿基坦的國王(781年-814年)和西方皇帝(814年-840年)。該廣闊的領土由圖盧茲伯爵和巴塞羅那伯爵負責管理。從那時起,這兩個伯國的傳承變得世襲化,形成了圖盧茲和巴塞羅那的兩個王朝,這兩個王朝定期結盟或有時競爭,不斷向南推擠摩爾人,並在這些領土上建立他們的權威,以恢復納博訥高盧的政治統一。然而,在西部的圖盧茲廣闊領土和南部的加泰羅尼亞廣闊領土之間,權力逐漸被地方小騎士階層私有化,反而增加了舊省羅馬的分裂。為了遏制這種由封建競爭引發的封建暴力,教會當局(他們自己也是該地區權力鬥爭的參與者)和農民或城市社區談判或強制執行誓言(上帝的和平、上帝的休戰)或獲取自由憲章。在納博訥、尼姆、貝濟耶、圖盧茲和蒙彼利埃等城市,城市制定了市政機構,通常被稱為「領事館」,這些市政官員恢復了古羅馬領事或圖盧茲的「領事」的舊稱號。由大商人、貨幣兌換商和城市貴族組成的領事館成為城市權力鬥爭中的新參與者,對抗領主和主教。
從13世紀開始,這個框架產生了所謂的朗格多克,從加龍河到羅納河,從圖盧茲到聖吉勒。雷蒙四世(1042年-1115年)部分實現了這一領土統一的目標,通過婚姻將他的領地擴展到魯埃格伯國、尼姆、阿格德、貝濟耶和於澤的伯國和子伯國。巴塞羅那的伯爵們擁有或間接作為宗主擁有魯西永、納博訥、卡爾卡松和熱沃當的伯國,以及從1204年開始的蒙彼利埃領地。一群騎士,特倫卡韋爾家族,在12世紀聯合了阿爾比、卡爾卡松、貝濟耶、阿格德和尼姆的封地。同時,從11世紀開始,隨着聖雅各之路的朝聖路線從歐洲各地匯聚到比利牛斯山脈,陸路的和平和地中海盆地的新興發展,許多地方聖地和一個相對密集的城市網絡都得以繁榮。強大的伯爵、子伯和領主家庭的崛起還伴隨着輝煌的騎士宮廷的建立(在圖盧茲、阿爾比、貝濟耶、納博訥、蒙彼利埃),在這些宮廷中形成了一種由吟遊詩人的傳統滋養的特定文化,並編纂了一種文學語言,奧克語。
儘管在政治、文化和語言上有這種相對的同質化,但習俗特殊性的捍衛以及城市資產階級的崛起,促進了一定程度的宗教實踐的世俗化,並導致被羅馬教會稱為「異端」和「卡特里派」的異質宗教運動的發展。教會在13世紀初開始了一項積極的政策,以鎮壓所有形式的異端,這與伯爵們的權力相牴觸,後者認為教皇使節的行動干涉了他們的傳統特權。托雷多的多米尼克在圖盧茲創建了托缽修士的傳教士團,以展示一種新的信仰。教皇權力發起的阿爾比派十字軍為法國國王提供了一個從1224年開始兼併南部地區的藉口。穆雷戰役於1213年9月12日發生,西蒙四世·孟福爾圍攻圖盧茲,並於1215年占領了該城。1222年,在科爾德-蘇爾-塞爾建立了第一個巴斯蒂德,1229年在圖盧茲建立了圖盧茲大學。
科爾貝伊條約(1258年)確認了南部的領土分裂:科比耶爾山成為法國王國和阿拉貢王國的邊界。當時下朗格多克和魯西永-塞達尼之間的唯一聯繫是教會的:他們都隸屬於納博訥大主教區,其中包括貝濟耶、艾爾訥、聖蓬-德托米埃爾、聖帕普爾、馬圭隆、尼姆、於澤、阿格德和門德的教區。13世紀末和14世紀初存在的馬略卡王國包括魯西永伯國、塞達尼伯國和蒙彼利埃領地。
在阿爾比派十字軍後,由於特倫卡韋爾家族和圖盧茲伯爵的滅亡,尤其是雷蒙七世的女兒讓娜去世後,圖盧茲和羅訥河右岸之間的所有領土都在1224年至1271年之間,除少數例外,歸屬於法國王室。不久後,阿爾比大教堂的建設開始(1277年)。
由此產生了「皇家朗格多克」,它將一直延續到「法國大革命」,保留了其習俗、語言和特定的行政管理。朗格多克,作為最早被併入法國王室的省份之一,失去了自治權,但其拉丁文化深刻影響了尚受法蘭克日耳曼王朝影響的卡佩王朝的「法蘭西島」。即使在最動盪的時期,如從1337年開始的百年戰爭,該省也始終是皇家領土凝聚力的保證。在這場戰爭中,瘟疫在法國南部經常肆虐。
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該地區留下了最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遺址。1997年,卡爾卡松歷史古城在奧德省,2010年,阿爾比主教城在塔恩省,1998年,法國聖雅各之路的71個紀念碑中有28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聖吉勒修道院在加爾省、熱羅尼修道院在聖吉爾姆勒德賽爾和聖讓福斯的惡魔橋在埃羅省、諾特爾達姆-德-特拉梅賽格教堂在奧德爾塞因和聖麗茲爾大主教區(聖麗茲爾大教堂及其迴廊、聖麗茲爾聖母大教堂、聖麗茲爾主教宮和聖麗茲爾高盧-羅馬城牆在阿列日省、聖富瓦修道院及其橋在康克, 老橋在埃斯帕利翁、埃斯泰恩橋在埃斯泰恩和朝聖者橋在聖謝利-多布拉克在阿韋龍省, [[聖貝特
朗德科曼熱聖母大教堂]]和聖貝特朗德科曼熱聖朱利安教堂, 圖盧茲聖瑟寧大教堂和圖盧茲聖雅克醫院在上加龍省, 奧什聖瑪麗大教堂, 阿蒂格斯橋在博蒙, 聖彼得學院教堂在拉羅米厄在熱爾省, 卡奧爾聖斯蒂芬大教堂和瓦朗特橋在卡奧爾, 菲雅克聖雅克醫院和羅卡馬杜爾宗教城在洛特省, 阿拉尼奧埃聖殿騎士教堂, 加瓦爾尼聖約翰洗禮教堂, 耶瑟聖洛朗教堂和烏爾迪-科多桑聖雅克教堂在上比利牛斯省, 拉巴斯坦聖母教堂在塔恩省以及莫瓦薩克聖彼得修道院及其迴廊在塔恩-加龍省。
其他仍存在的重要中世紀建築包括福瓦城堡在阿列日省或納雅克城堡在阿韋龍省, 馬略卡國王宮, 卡斯蒂萊特塔, 佩皮尼昂海事法庭在佩皮尼昂在東比利牛斯省, 艾格莫爾特古城在加爾省, 聖日耳曼-聖伯努瓦修道院學院(現為蒙彼利埃醫學院舊建築)及其教堂(現為蒙彼利埃聖皮埃爾大教堂)和迴廊,在蒙彼利埃,蒙彼利埃法國財務主管酒店, 巴博特塔或松樹塔在蒙彼利埃, 馬格隆古城或貝濟耶老橋及其貝濟耶聖納澤爾大教堂在埃羅省, 納博訥聖朱斯特聖帕斯蒂大教堂, 納博訥大主教宮或納博訥商人橋在奧德省, 圖盧茲雅各賓修道院在上加龍省,以及成千上萬的其他紀念碑。
現代時期首先因宗教戰爭(1562年-1598年)而受到動盪,這場戰爭激烈地對抗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蒙托邦、卡斯特爾、米洛和蒙彼利埃是新教徒的據點,最終在胡格諾起義(1621年-1629年)後被皇家權力收復。隨後,皇家干預在南部加劇,導致了幾項顯著成就:其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是挖掘米迪運河,即朗格多克皇家運河,連接圖盧茲和塞特,並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由皮埃爾-保羅·里奎在1666年到1688年間建造。軍事建築師沃邦在該地區建造了他的幾座堡壘,以完善他的沃邦要塞網絡。該地區的兩處堡壘,位於東比利牛斯省,是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十二個沃邦主要遺址之一:蒙特路易和孔夫朗堡。這些堡壘補充了在現代早期由天主教國王及其孫子查理五世[需要消歧義]在魯西永建造的據點,如薩爾塞堡壘或科利尤爾的聖埃爾姆堡。蒙彼利埃尤其受到了皇家贊助的影響,如在1624年至1627年間建造的蒙彼利埃堡壘,用於監視起義的城市,或由凱旋門(1691年)和皇家佩魯廣場(1689年)組成的建築群,裝飾着路易十四的騎馬雕像(第一座雕像建於1718年,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熔化,現存雕像於1828年揭幕)以及由聖克萊門特高架渠(Arceaux)供水的巨大蓄水池(1768年)。
一些城市由於各種原因在不同時間迎來了發展,並出現了資產階級或小貴族。這種趨勢表現在植物染料的種植(直到16世紀末)或重要機構和司法機構的存在(如圖盧茲議會、蒙彼利埃財政法院、卡斯特爾的南特敕令法庭或魯西永主權委員會),這些地方繁榮起來的商人、法官和律師建造了私人府邸(如圖盧茲的阿賽薩特府邸或杜梅府邸,卡斯特爾的奈拉克府邸或維維埃府邸,阿爾比的恩賈爾貝爾府邸或戈爾斯府邸,蒙彼利埃的貝勒瓦爾府邸或聖科姆府邸,尼姆的學院府邸或巴蘭庫爾府邸)或在內陸地區建造了豪華的住宅(蒙彼利埃的浪漫花園尤為代表這一趨勢,如歐堡或弗勞格斯城堡)。
在這一時期,市政當局也進行了一些城市規劃工程,塑造了許多現有市中心的面貌:如1614年火災後重建的蒙托邦國家廣場(現稱國家廣場),從1750年開始建設的圖盧茲的現存圖盧茲市政廳,1755年開始建設的蒙彼利埃喜劇廣場。最後,反宗教改革和天主教在舊新教堡壘的回歸導致了新宗教建築的建設:如卡斯特爾主教宮(1666年-1673年)及其法式花園(1696年)、蒙托邦聖母升天大教堂(1692年-1739年)、蒙彼利埃聖母桌子大教堂(1707年-1748年)。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蒙托邦的奧蘭普·德古熱成為了革命的象徵,她是《婦女權利和公民權宣言》的作者,並於1793年在巴黎被處決。然而,該地區在大革命中相對平靜。現有的省份在1790年成立,除塔恩-加龍省是由拿破崙一世在1808年創建的。雖然該地區在工業革命中影響較小,但城市在19世紀因鄉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而擴大和現代化:如鐵路車站的建設、通過填平舊城牆的壕溝來改建廣場和大道(如貝濟耶保羅里奎大道、蒙彼利埃保羅大道),奧斯曼風格改造巴黎的影響在城市規劃(如圖盧茲的阿爾薩斯-洛林街、蒙彼利埃的羅格街和福煦街)和建築(如蒙彼利埃喜劇廣場周圍的建築,尤其是標誌性的「潛水員」)中的體現,開闢了英式花園(如貝濟耶的詩人高地、圖盧茲的皇家花園和大圓花園),以及百貨公司的成立和城市家具的發展。
雖然保留的工業建築較少,但某些類型的建築在朗格多克或魯西永的葡萄酒產區的許多村莊或小城鎮中心依然存在:如葡萄酒合作社酒窖(最古老的之一是埃羅省的馬羅桑,也可以提到東比利牛斯省的卡拉曼或加爾省的聖特奧多里特酒窖和塔韋爾酒窖)。其他還包括上加龍省的圖盧茲-蒙托德蘭機場(20世紀初法國航空工業和航空郵政的發源地)、塞特的舊杜邦酒廠倉庫、帕米耶冶金廠、塔恩跳躍高爐、煤礦遺址(如阿萊斯煤礦見證館或加爾省的普伊-里卡爾、塔恩省的卡爾莫煤礦電站、德卡茲維爾礦井和阿韋龍省的彼埃爾·維特地質博物館),以及卡斯特爾-馬扎梅的舊羊毛紡織廠。一些鐵路和火車已經被改造成旅遊景點:如塞爾達涅鐵路及其「黃火車」(由法國國家鐵路公司正常運營)在東比利牛斯省的孔夫朗堡和拉圖爾-德卡羅爾之間;塞文蒸汽火車在加爾省的安杜茲和聖讓杜加爾之間;卡塔爾和費努耶德火車在東比利牛斯省的里夫薩爾特和奧德省的阿克薩特之間;塔恩旅遊火車在聖萊約萊拉瓦爾。
二戰後,尤其是從1960年代開始,該地區進入了經濟和人口的活躍發展階段。這一發展由內部和外部的遷徙、大眾旅遊的興起以及創新產業(特別是航空和航天工業)的繁榮所推動。這一切都伴隨着重要的公共政策,這些政策要麼是由國家在1960年代的區域規劃政策框架下啟動的(如拉辛任務在朗格多克沿海地區的旅遊開發、選擇圖盧茲作為平衡都市等),要麼是由地方政府(如從1970年代開始由市長喬治·弗雷什在蒙彼利埃實施的城市規劃工程)推動的。
許多重要的建設項目在此期間完成,通常由通過國際公開招標選出的知名建築師設計:法國建築師讓·巴拉杜爾在埃羅省海岸的拉格朗德莫特的「金字塔」建築群(1965-1976);加泰羅尼亞建築師里卡多·博菲爾在蒙彼利埃設計的Antigone新城區和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酒店(1978-2000);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尼姆的Carré d'Art(1993),該建築包含當代藝術博物館和市立圖書館;位於Palavas-les-Flots市中心的地中海燈塔(2000),一座43米高的觀景塔,內設全景餐廳和住宅;諾曼·福斯特設計的米約高架橋(2004年),世界上最高的橋梁,位於阿韋龍省;讓-皮埃爾·布菲和圖盧茲建築事務所Séquences et Architectes Associés設計的圖盧茲José-Cabanis圖書館(2004年);以及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和弗朗索瓦·方特斯設計的新蒙彼利埃市政廳(2011年)。
在奧克西塔尼大區,特色城鎮、集鎮和村莊逐漸在該地區的不同景觀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從卡馬爾格到卡奧爾卡爾斯山脈,再到圖盧茲平原,從比利牛斯山脈到塞文山脈,以及加泰羅尼亞地區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該地區的四個角落遍布着具有獨特特色的聚居地。
該地區有許多市鎮,這些風景如畫的小鎮,通常起源於中世紀,加入了法國最美麗的村莊協會:
一些城市,如卡爾卡松(11)、納博訥(11)、米洛(12)、博凱爾(30)、尼姆(30)、於澤斯(30)、洛代夫(34)、菲雅克(46)、卡奧爾(46)、佩皮尼昂(66)、蒙托邦(82)、穆瓦薩克(82),因其文化遺產(博物館、紀念碑)而被授予「藝術與歷史之城」稱號。
奧克西塔尼大區還有許多因其豐富性而獲得「藝術與歷史之城」稱號的「文化之鄉」:
組成該地區的不同國家、村莊和城市的歷史有助於塑造特定的文化習俗和活動,這些習俗和活動已成為主要的旅遊景點。因此,各種技能、儀式、舞蹈、遊戲、體育成就、人物、遊行、節日慶典、狂歡節或狂歡節遊行遍布整個奧克西塔尼大區的文化生活。
該地區的部分習俗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佩澤納的「驢子」(Poulain de Pézenas),這是一種赫羅省最具代表性的圖騰動物之一,因其尺寸、知名度和歷史而聞名,於2005年被列入《比利時和法國的巨人和龍遊行》;加泰羅尼亞的「人塔」(Castells),於2010年列入名錄,在東比利牛斯省仍有實踐(例如巴霍的「里巴爾人塔」(Castellers del Riberal),聖讓普拉德科爾的「瓦萊斯皮爾天使」(Angelets del Vallespir),普拉德的「康弗倫人塔」(Pallagos del Conflent),佩皮尼昂大學的「芒果人塔」(Mangoners)等);獵鷹術(2010年)仍在實踐和教學中,尤其是在奧克西塔尼的猛禽公園或中世紀節日中進行表演,如上比利牛斯省博桑城堡的鷹塔或阿韋龍省普拉迪納斯動物園等;工藝技能傳承(2010年)仍在通過圖盧茲和蒙托邦的工藝博物館,蒙托邦、佩澤納(2016年從蒙彼利埃遷來)和尼姆的工匠會館,圖盧茲的學徒培訓中心,以及工匠協會的圖爾斯、塔布和米約的培訓項目,和分布在科洛米埃、圖盧茲、拉布魯吉埃爾、阿爾比、羅德茲、聖吉龍、歐澤、貝亞爾蓋和尼姆的工匠之家;以及2015年列入名錄的夏至火祭(Fêtes du feu de solstice d'été),特別是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約翰節(Fête de la Saint-Jean),如加龍省的呂雄火把節和東比利牛斯省的加尼古火把節等。
此外,還有一些習俗已被列入《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期申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自2008年以來被列入名錄的一項運動:卡馬格鬥牛(Course camarguaise),這是一種不殺牛的傳統鬥牛活動,特定於卡馬格、小卡馬格和周邊地區(在該地區主要是加爾省和赫羅省東部),參與者試圖抓住固定在公牛額頭和角上的獎品,這種公牛被稱為「cocardier」或「biòu」(在奧克語中意為牛),有時被尊稱為鬥牛。其他典型活動包括「鬥牛游泳池」(Toro-piscine)、「牛奔」(abrivado)和「牛群返場」(bandido)。一些外來的鬥牛活動自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從西班牙引入,並在某些城市或村莊中發展起來,如「奔牛」(encierro)或「鬥牛」(corrida),這些活動通常在「費里亞」(Feria)期間進行,例如尼姆的五旬節費里亞和葡萄收穫費里亞,貝濟耶的聖母升天節費里亞,帕拉瓦斯萊弗洛的海洋費里亞,呂內爾的節慶或莫吉奧的遊行等。
2014年,典型於東比利牛斯省,尤其是上瓦勒斯皮爾的狂歡節活動「獵熊節」(Fêtes ou Chasses de l'ours,Festas ou Caças de l'ós)被列入《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例如阿爾勒蘇爾泰克、普拉茨德莫洛拉普雷斯特和聖洛朗德塞爾丹的獵熊節。
2011年,科斯和塞文地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unesco】。這使得南部中央高原的山地、科斯和高原的地中海畜牧傳統得到了重視,特別是用於奶酪生產的綿羊或牛的廣泛養殖,如羅克福乾酪(相關的羊毛業已大部分破產)。轉場活動仍是這些地區和比利牛斯山脈的重要事件。在奧布拉克高原上特別有兩次牛轉場節:一個在阿韋龍省的奧布拉克村,另一個在洛澤爾省的邦科姆山口。大多數牛是奧布拉克品種。在加爾省的塞文地區,可以提到L'Espérou的牛轉場節。
傳統舞蹈也貫穿於村莊或城市的節日慶典和其他活動中,主要有兩種形式:東比利牛斯省的加泰羅尼亞舞(sardane)和朗格多克的普羅旺斯圓舞(farandole)。這些舞蹈通常與穿着傳統服裝的加泰羅尼亞人(男性穿barretina、faixa和espardenyes,女性穿gandalla和mitenes)或普羅旺斯人(在阿爾勒風格的變體中)相關聯。該地區的另一個標誌性活動是從現代時期開始在埃羅省六個小城鎮中沿着塔烏湖(étang de Thau)進行的朗格多克方法的水上競賽:塞特(自1743年以來每年舉辦的聖路易大賽是最重要的比賽,自1666年港口建成以來就開始組織競賽,十七個參與聯賽的競賽社團中有七個位於該市),阿格德(1544年市議會的法規提到五旬節的競賽,兩個競賽社團),梅茲(自1667年或1668年以來有競賽記錄,兩個社團),弗龍蒂尼昂(自1629年以來有記錄,一個社團),馬賽朗(一個社團)和巴拉呂克萊班(一個社團)。在蒙彼利埃南部的帕拉瓦萊弗洛也有一個社團。最後,在該傳統區域外還有兩個社團,但在2014年的聖路易大賽中沒有註冊選手:貝濟耶內陸的一個社團和加爾省的格羅迪魯瓦的一個社團。最後,該地區還有許多中世紀起源或受中世紀風格啟發的活動:例如在東比利牛斯省的聖約翰節或Sanch遊行(佩皮尼昂的Sanch兄弟會成立於1416年),以及奧德省利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狂歡節,歷時三個月,以裝扮和戴面具的Fécos人物而聞名)、塔恩省阿爾比的狂歡節或埃羅省佩澤納的狂歡節(包含一場喧鬧遊行)。
特定的氣候、地質、水文和文化條件的交匯,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美食。這些美食源自於當地的風土、自然資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現今,奧克西塔尼大區集合了與牧羊和牛的畜牧業、果樹種植、蔬菜種植和葡萄種植有關的飲食習慣,這些活動多發生在山區或小卡馬格地區;在平原和山麓地區的貝類養殖和漁業;在河流、沿海湖泊和地中海進行的漁業;以及非常局部化的各種穀物種植(如小卡馬格的水稻種植、南部中比利牛斯地區的小麥或玉米大規模種植)。
傳統上,在大部分地區,烹調用油是豬油,而在地中海沿岸平原地區,橄欖油占主導地位(尼姆橄欖油有原產地控制名稱(AOC))。除了這些主要的恆定因素,奧克西塔尼大區的美食還依賴於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因此,基礎飲食嚴重依賴於多樣化並有標籤的肉類生產,如羊肉(上比利牛斯省的巴雷日-加瓦爾尼AOC、阿韋龍省的阿尼奧·萊頓、洛澤爾省的洛澤爾羊肉和凱爾西羊肉),牛肉(卡馬格牛AOC、奧布拉克花AOC、阿韋龍和塞加拉小牛肉AOC和加泰羅尼亞玫瑰AOC),家禽(加斯科涅或熱爾斯省的鴨肉和西南部的肥肝鴨,還有洛拉蓋地區和朗格多克地區的家禽)以及較少的豬肉(西南部豬肉AOC和香腸)。畜牧業還生產許多奶酪,其中最著名的是羅克福、拉古爾、科斯藍紋奶酪、卡貝庫(如羅卡馬杜爾)、朗格多克的佩爾頓或塞文的皮科東。在穀物生產方面,可以提到小卡馬格的米,以及各種麵包:通常是鹹味的福卡夏和在其甜味版本中的橙花福卡夏、阿韋龍和洛澤爾的福斯、凱爾西的米克、加爾省的博凱爾麵包、埃羅省的洛代沃稻草麵包以及更為廣泛的斯佩爾特麵包。各種魚類、貝類、甲殼類或頭足類動物也被廣泛使用,無論是淡水的(如鰻魚、海鱸、鱸魚、狗魚、梭鱸、龍蝦)還是地中海的(如北方藍鰭金槍魚、鱈魚、沙丁魚、鳳尾魚、地中海貽貝、太平洋牡蠣、魷魚、章魚、墨魚、蜘蛛蟹、保護中的海螯蝦、大蝦、灰蝦和玫瑰蝦、紅龍蝦、螃蟹)。果樹種植和蔬菜種植提供了多種水果和蔬菜(如塞文的栗子或甜洋蔥、尼姆的橄欖和草莓、塔恩-加龍省的凱爾西低地的莫伊薩克葡萄和莫伊薩克櫻桃、魯西榮的比阿馬鈴薯、塞雷的櫻桃、朝鮮薊、桃、油桃和紅杏、上比利牛斯的塔爾貝豆)。烹飪的風味還受益於廣泛使用的香料和芳香植物(如埃斯佩萊特辣椒、八角、橙花水、百里香、月桂、迷迭香、茴香、羅勒、百里香、馬郁蘭、牛至、歐芹、龍蒿、野芹菜、冬季薄荷或鼠尾草)。海鹽是沿海地區的傳統產品(如尼姆的薩林海鹽)。打獵和採集的食物也補充了這一景象(如加泰羅尼亞美食中非常受歡迎的蝸牛,以及蘑菇如松露)。
這些地區的標誌性菜餚包括:在加斯科涅地區通過填肥鵝和鴨得到的食品(如鴨胸、鴨肉罐頭、鵝肝);加斯科涅的加巴爾燉菜;區域首府和卡斯特爾諾達里市的圖盧茲香腸和卡蘇萊;羅韋爾蓋、美食區、凱爾西(洛特省和塔恩-加龍省)或熱瓦當(洛澤爾省)的美食,這些地區以肉類和奶酪為主(如阿利高、羅克福奶酪、特里普、黑布丁或白布丁如美爾薩特);傳統加泰羅尼亞美食的魯西永美食,包括西紅柿麵包、蝸牛餐(尤其是在東比利牛斯省的復活節期間)、加泰羅尼亞米飯、臘腸、復活節煎蛋餅、海鮮(科利烏爾的鳳尾魚、海鮮燉菜、用巴紐爾酒燉的龍蝦)、皮科拉特肉丸、加泰羅尼亞燉菜、塞爾達尼亞的炒菜;朗格多克沿海地區的海鮮菜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塞特(如塞特鹹派、塞特魚湯、塞特燉魚);塞文和加爾省的特色美食,如尼姆和阿萊斯起源的鱈魚糊、塞文豬肉、塞文巴亞納、聖吉洛斯烤肉等;卡馬格地區的牛肉美食,尤其是加爾迪安燉牛肉;普羅旺斯風味的美食,這些美食在加爾省和埃羅省東部的許多地方也很傳統(如福卡夏、橄欖醬、鳳尾魚醬、傳統聖誕節的普羅旺斯燴菜、茄子魚子醬、普羅旺斯燴菜、塞菜、普羅旺斯燉菜)。蒜泥蛋黃醬是一種出現在獅子灣周邊所有菜餚中的醬料。
朗格多克-魯西永葡萄園是法國最大的桌酒生產商。朗格多克和魯西永的葡萄酒,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低質量的葡萄酒,主要用於自給自足或小型地方貿易。自從20世紀80年代單一葡萄品種酒(主要以「Pays d'Oc」命名)興起以來,這些葡萄酒在消費者中重新獲得了人氣。許多原產地控制命名(AOC)被授予,其中主要的AOC包括:科比埃(奧德省,法國第四大產量的AOC)、朗格多克丘陵(埃羅省和奧德省,尤其是聖-希尼昂、福熱爾、皮克聖-盧和僅有的白葡萄酒朗格多克-克萊雷特)、尼姆-科斯蒂埃(加爾省)和魯西永-丘陵(東比利牛斯省)。主要的白葡萄酒AOC幾乎都是天然甜葡萄酒(VDN),其中產量最大的是東比利牛斯省的里韋薩爾特,其餘的來自埃羅省(如呂內爾、米爾瓦爾、聖讓-德米內爾和弗龍蒂尼昂)。該地區的起泡酒是奧德省利穆市的特色,如利穆白起泡酒(法國最早的AOC之一,也是該地區最古老的AOC)和利穆起泡酒。西南葡萄園覆蓋了該地區的西部,主要生產紅葡萄酒,包括主要的AOC如塔恩省的蓋亞克、洛特省的卡奧爾、上加龍省和塔恩-加龍省之間的弗龍東、比利牛斯山麓的馬迪蘭(熱爾省和上比利牛斯省)。此外,該地區還生產一種乾白葡萄酒,稱為雅文邑,其歷史和經濟中心是熱爾省的歐澤和孔東。起源於中世紀的用蜂蜜甜味調味的香料酒依舊在阿列日省生產。最後,茴香酒,雖然起源於普羅旺斯,但在該地區也很受歡迎,尤其是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如里卡、51等品牌的Pernod Ricard集團生產的茴香酒。
但是該地區也擁有一些經過大規模商業化的礦泉水和汽水源:巴黎水(源自加爾省的韋爾熱茲);凱扎克(源自洛澤爾省的同名市鎮);拉薩爾韋塔(源自埃羅省的拉薩爾韋塔-敘爾-阿戈)。在較小的範圍內,可以提到一些氣泡或無氣礦泉水:聖米歇爾穆爾凱羅泉和韋爾尼耶(在埃羅省的萊埃爾),蒙魯庫斯(在塔恩省的拉科納),皇后噴泉(礦泉)和塔爾奈斯(天然水)在卡斯特爾諾-德-布拉薩克的塔恩省,聖安東尼泉在聖安東尼-諾布爾瓦爾的塔恩-加龍省,或者盧雄礦泉水(在上加龍省的巴涅爾-德呂雄),阿萊特的水在奧德省,蒙卡爾姆泉水在奧扎的阿列日省。最後,在東比利牛斯省,泉水Sémillante來自卡諾埃斯並由圖盧日的Milles啤酒廠銷售。
幾位廚師及其餐廳在全國乃至國際範圍內享有盛譽。到2016年,兩家餐廳在米其林指南中擁有三星(在法國和摩納哥的26家餐廳中):位於阿韋龍省拉古爾的米歇爾和塞巴斯蒂安·布拉斯的Le Suquet;位於奧德省豐瓊庫斯的吉勒·古瓊的老井客棧。此外,在2015年還有五家二星餐廳:圖盧茲的米歇爾·薩蘭餐廳和上加龍省科洛米耶的L'Amphytrion由揚尼克·德爾佩克經營,熱爾省普若德朗的Le Puits Saint-Jacques由伯納德·巴赫經營,加爾省加朗的亞歷山大由米歇爾·凱瑟爾經營,奧德省卡爾卡松的Le Parc由弗蘭克·普特拉特經營。蒙彼利埃的Sens花園,由雅克和勞倫·普塞爾兄弟經營,從1998年到2006年也曾擁有三星。西里爾·里尼亞克,因其參加電視節目在法國享有盛名,來自阿韋龍省的羅德茲。
|isbn=
值 (幫助) (法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