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中國唐朝一段時期授予一批高級官員的一項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則天年間的宰相,儘管武則天稱自己治下的政權為「」)。

起源

據《新唐書》編者歐陽修所述,唐朝沿襲前朝隋朝體系。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將政府分為五個部門: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內侍省,後被隋煬帝改名殿內省。隋文帝年間,尚書省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讓最受尊敬的官員如高熲楊素蘇威在不同的時期任尚書省長官,尚書省總有兩個長官即尚書僕射,通常被視為宰相。歐陽修還稱,門下省和內史省的長官也被認為是宰相。[1]

唐朝重組

早期歷史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最初很大程度沿襲包括五省在內的隋制,但他為尚書省設立了唯一的長官尚書令,由皇次子李世民(即後來的唐太宗)擔任。[2]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為皇帝,部屬無人敢擔任尚書令,尚書令一職空缺。此後,尚書省由兩位副長官尚書僕射領導[3]大約當時,可能在唐太宗命令下,多宰相的制度被正式化,以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改名自內史省)長官被認為宰相。因門下、中書兩省經常有不止一個長官,宰相併不必是四個。唐太宗末期,他開始授特定的並非一省長官的高官參預朝政等官名,指為宰相。貞觀十七年(643年),他修訂官名,將其正式化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因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長官侍中都是三品。這些宰相被柏楊稱為「實質宰相」。

名號變更

終唐一朝,門下省、中書省被數次改名,同中書門下三品也相應被數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間,中書省、門下省分別短期改稱紫微省黃門省,實質宰相就被稱作同紫微黃門三品)。[4]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又設立了一個次等但權力與前者相同的官名,最初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被柏楊稱為「第二級宰相」。安史之亂後,實質宰相銜雖未被官方廢止,卻也不再使用,最後一個得此銜的是至德二年(757年)—乾元元年(758年)間的李麟[4][5]而二級宰相銜卻變得很普遍,[6]在唐朝的餘年里都得到使用。神龍元年(705年),[7]尚書僕射不再被視為宰相,除非被授實質宰相銜。從初唐直到唐睿宗景龍四年(710年),參預朝政一職的變體繼續出現,如參知機務參掌機密參知政事參謀政事,柏楊稱之為「第三級宰相」。

職能

宰相們定期在政事堂相聚,政事堂最初在門下省。永淳二年(683年)侍中裴炎改任中書令後,政事堂移到中書省。玄宗開元年間,張說為相,又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為雙關語。又列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於中書門下後。[8]唐肅宗年間,宰相們開始輪流休假,確保至少一個宰相總能當值;當表文被上奏給皇帝時,署所有宰相之名,無論是否當值。中書門下也被改回政事堂。[9]

唐朝宰相列表

此列表包括武則天的周朝,儘管這是否被認為唐朝的一部分是有爭議的。此列表不包括被授予榮銜的地方管理者即使相。僭位者李熅李𥙿手下的宰相也列入,但僭位者李承宏手下的宰相不列入,因李承宏雖被記載有多名宰相,卻只有於可封霍環見於史料,且其確切職務也無載。

尚書省長官

尚書省的名稱變化:

  • 尚書省(618年-662年)
  • 中台(662年-670年)
  • 尚書省(670年-684年)
  • 文昌台(684年)
  • 文昌都省(684年-685年)
  • 文昌都台(685年-703年)
  • 中台(703年-705年)
  • 尚書省(705年-907年)

相應地,尚書省長官於618年至705年被視為宰相,[7]在這段時期官職如下:

  • 尚書令(618年-626年)
  • 尚書僕射(618年-662年)
  • 匡政(662年-670年)
  • 尚書僕射(670年-684年)
  • 文昌相(684年-705年)
  • 尚書僕射(705年-713年)
  • 丞相(713年-742年)
  • 尚書僕射(742年-907年)

擔任尚書省長官(包括唐高祖年間僅是尚書省副長官的尚書僕射)的有:

姓名 始任官職 籍貫 在職時間 前職 去向/備註
高祖朝
李世民 尚書令 隴西成紀 618年-626年 京兆尹 天策上將司徒
裴寂 尚書右僕射知政事 蒲州桑泉 618年-629年 相國長史 司空
蕭瑀 尚書右僕射 常州武進 623年-626年 中書令 坐事免
尚書左僕射 627年 太子少師
太宗朝
封德彝 尚書右僕射 德州蓨縣 626年-627年 中書令
長孫無忌 尚書右僕射 河南洛陽 627年-628年 吏部尚書
房玄齡 尚書左僕射 齊州臨淄 629年-642年 中書令兼太子詹事 司空
杜如晦 尚書右僕射 京兆杜陵 629年 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事
李靖 尚書右僕射 京兆三原 630年-634年 定襄道行軍大總管 罷為特進
溫彥博 尚書右僕射 并州祁縣 636年-637年 中書令
高士廉 尚書右僕射 德州蓨縣 638年-643年 吏部尚書 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政事
高宗朝
李勣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曹州離狐 649年-650年 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 罷僕射
張行成 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定州義豐 651年-653年 侍中
于志寧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京兆高陵 651年-659年 侍中 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褚遂良 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杭州錢塘 653年-655年 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潭州都督
劉仁軌 尚書左僕射 汴州尉氏 675年-681年 雞林道行軍大總管 為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三品
尚書左僕射、京師留守 683年-685年 京師副留守
戴至德 尚書右僕射 相州安陽 675年-679年 戶部尚書、同東西台三品
睿宗朝
蘇良嗣 守文昌左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京兆武功 686年-690年 守納言
韋待價 守文昌右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京兆萬年 686年-689年 燕然道行軍大總管 為安息道行軍總管
則天朝
武承嗣 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并州文水 690年-692年 納言 罷為特進
岑長倩 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鄧州棘陽 690年-691年 內史 武則天所殺
豆盧欽望 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京兆萬年 697年-698年 太子宮尹 罷為太子賓客
699年-700年
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 705年-706年[10] 特進 為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
王及善 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洺州邯鄲 699年 內史
中宗復辟朝
唐休璟 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 京兆始平 705年-706年[10] 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 致仕
魏元忠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知兵部事 宋州宋城 706年-707年[10] 中書令 以特進致仕
睿宗復辟朝
宋王李成器 尚書左僕射 隴西成紀 710年[11] 司徒兼揚州大都督左衛大將軍 為司空
代宗朝
雍王李适 尚書令 隴西成紀 763年-764年 天下兵馬元帥兼中書令 為皇太子
郭子儀 尚書令 華州鄭縣 764年 司徒兼中書令、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河中尹、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大使
李茂貞 守尚書令兼侍中 深州博野 901年-903年 檢校太尉、鳳翔彰義節度使、同平章事

705年後,尚書省長官不被視為宰相,除非得到宰相頭銜。

內史省長官

內史省的名稱變化:[4][12]

  • 內史省(618年-620年)
  • 中書省(620年-662年)
  • 西台(662年-671年)
  • 中書省(671年-684年)
  • 鳳閣(684年-705年)
  • 中書省(705年-713年)
  • 紫微省(713年-717年)
  • 中書省(717年-907年)

相應地,內史省長官在這些時期官職如下:

  • 內史令(618年-620年)
  • 中書令(620年-662年)
  • 右相(662年-671年)
  • 中書令(671年-684年)
  • 內史(684年-705年)
  • 中書令(705年-713年)
  • 紫微令(713年-717年)
  • 中書令(717年-742年)
  • 右相(742年-757年)
  • 中書令(757年-907年)

擔任內史省長官的有:

姓名 始任官職 籍貫 在職時間 前職 去向/備註
高祖朝
蕭瑀 內史令 見上 618年-623年 民部尚書 為尚書右僕射
竇威 內史令 岐州平陸 618年 相國司錄參軍
封德彝 兼中書令 見上 620年-626年 中書侍郎 為尚書右僕射
楊恭仁 兼中書令 華州華陰 623年-626年 遙領納言、涼州都督
秦王李世民 中書令(加官) 見上 625年-626年 太尉司徒、尚書令、天策上將、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 為皇太子
太宗朝
房玄齡 中書令 見上 626年-629年 太子左庶子 為尚書左僕射
宇文士及 中書令 京兆長安 626年-627年 檢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罷為殿中監
李靖 檢校中書令 見上 628年 刑部尚書 關內道行軍大總管
溫彥博 中書令 見上 630年-636年 御史大夫 為尚書右僕射
楊師道 中書令 華州華陰 639年-643年 侍中、參豫朝政 罷為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攝中書令 645年 吏部尚書 貶為工部尚書
岑文本 中書令 鄧州棘陽 644年-645年 中書侍郎、專典機密
馬周 守中書令 博州茌平 644年-648年 中書侍郎
長孫無忌 司徒、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三省事 見上 648年-649年 司徒攝侍中 為太尉
褚遂良 中書令 見上 648年-650年 黃門侍郎、參豫朝政 貶為同州刺史
高宗朝
高季輔 兼中書令 德州蓨縣 649年-651年 檢校刑部尚書 為侍中
柳奭 守中書令 蒲州解縣 652年-654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罷為吏部尚書
來濟 中書令 揚州江都 655年-657年 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台州刺史
崔敦禮 中書令 京兆咸陽 655年-656年 侍中 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義府 兼中書令、兼檢校御史大夫、太子賓客 瀛州饒陽 657年-658年 守中書侍郎、參知政事 貶為普州刺史
右相 663年 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流放嶲州
杜正倫 兼中書令 相州洹水 657年-658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橫州刺史
許敬宗 中書令 杭州新城 658年-662年 侍中 為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劉祥道 兼右相 魏州觀城 664年 司列太常伯 罷為司禮太常伯
陸敦信 檢校右相 蘇州吳縣 665年-666年 左侍極 罷為大司成
劉仁軌 兼右相檢校右中護 見上 666年-670年 大司憲兼知政事 金紫光祿大夫致仕
閻立本 守右相 京兆萬年 668年-673年 司平太常伯
郝處俊 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 安州安陸 675年-679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侍中
李敬玄 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 亳州譙縣 676年-680年 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衡州刺史
薛元超 守中書令 蒲州汾陽 681年-683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檢校太子左庶子
崔知溫 守中書令 許州鄢陵 681年-683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中宗朝
裴炎 中書令 絳州聞喜 683年-684年 侍中、於東宮平章事 被武則天所殺
睿宗朝
騫味道 檢校內史同鳳閣鸞台三品 蘭州金城 684年-685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 貶為青州刺史
裴居道 內史 絳州聞喜 685年-687年[13] 秋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為納言
岑長倩 內史 見上 686年-690年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文昌右相、同三品
邢文偉 守內史 滁州全椒 690年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貶為珍州刺史
則天朝
豆盧欽望 守內史 見上 693年-694年 司賓卿 貶為趙州刺史
李昭德 檢校內史 京兆長安 694年 夏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為朔方道行軍長史
王及善 內史 見上 697年-699年 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為文昌左相同平章事
武三思 檢校內史 并州文水 698年[14]-700年 前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罷為特進、太子少保
狄仁傑 內史 并州陽曲 700年 檢校納言、河北道安撫大使
李嶠 知內史事 趙州贊皇 704年 知納言事 罷為成均祭酒
守中書令 706年-709年 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特進、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楊再思 守內史 鄭州原武 704-705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 戶部尚書同三品
檢校中書令 705年-709年 檢校揚州大都督 為尚書右僕射同三品
中宗復辟朝
崔玄暐 守內史 恆州井陘 705年 鸞台侍郎、兼檢校太子右庶子、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罷為博陵郡王
袁恕己 守中書令 滄州東光 705年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罷為南陽郡王
韋安石 中書令 京兆萬年 705年-706年 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罷為戶部尚書
711年 侍中 為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魏元忠 中書令 見上 705年-707年 侍中 以特進致仕
宗楚客 中書令 蒲州河東 709年-710年 左衛將軍、同三品 為臨淄王李隆基所誅
蕭至忠 中書令 常州武進 709年-710年 守侍中 貶為許州刺史
710年 許州刺史 貶為晉州刺史
713年 吏部尚書 自殺
睿宗復辟朝
鍾紹京 行中書令 虔州贛縣 710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罷為戶部尚書
韋嗣立 中書令 鄭州陽武 710年 宋州刺史 貶為許州刺史
姚崇 兼中書令 陝州硤石 710年-711年 兵部尚書兼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申州刺史
兼紫微令 713年-716年 兵部尚書、同三品 罷為開府儀同三司
玄宗朝
崔湜 檢校中書令 定州安喜 712年-713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流放竇州
張說 檢校中書令 見上 713年 尚書左丞 貶為相州刺史
兼中書令 723年-726年 守兵部尚書同三品 罷為尚書右丞相
張嘉貞 兼中書令 蒲州猗氏 720年-723年 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貶為豳州刺史
蕭嵩 兼中書令 常州武進 729年-733年 守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罷為尚書右丞相
張九齡 中書令 韶州曲江 733年-736年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罷為尚書右丞相
李林甫 兼中書令 隴西成紀 736年-752年 戶部尚書、同平章事
楊國忠 右相兼文部尚書 蒲州永樂 752年-756年 御史大夫判度支事、劍南節度使 被殺於馬嵬坡
崔圓 中書令 青州益都 757年-758年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罷為太子少師
代宗朝
李輔國 司空兼中書令 不詳 762年 天下兵馬元帥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 罷為博陸郡王,旋即被唐代宗派人刺殺
德宗朝
李懷光 中書令、朔方邠寧同華陝虢河中晉絳慈隰行營兵馬副元帥 渤海靺鞨 783年-784年 朔方節度使 為太尉,不受,旋即叛唐
李晟 司徒、中書令 洮州臨潭 784年-793年 京畿渭北商華行營兵馬副元帥
渾瑊 檢校司徒兼中書令 皋蘭州 796年-799年 邠寧慶行營兵馬副元帥
憲宗朝
韓弘 守司徒兼中書令、同平章事、宣武節度使 滑州匡城 819年-822年 宣武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同平章事
懿宗朝
白敏中 守司徒、中書令 并州太原 860年-861年 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出為檢校司徒兼中書令、鳳翔節度使
昭宗朝
韋昭度 太保兼中書令 京兆杜陵 888年 太保兼侍中 出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西川節度使兼兩川招撫制置等使

門下省長官

門下省的名稱變化:[4][12]

  • 門下省(618年-662年)
  • 東台(662年-671年)
  • 門下省(671年-684年)
  • 鸞台(684年-705年)
  • 門下省(705年-713年)
  • 黃門省(713年-720年)
  • 門下省(720年-907年)

相應地,門下省長官在這些時期官職如下:

  • 納言(618年-620年)
  • 侍中(620年-662年)
  • 左相(662年-671年)
  • 侍中(671年-684年)
  • 納言(684年-705年)
  • 侍中(705年-713年)
  • 黃門監(713年-720年)
  • 侍中(720年-742年)
  • 左相(742年-757年)
  • 侍中(757年-907年)

擔任門下省長官的有:

姓名 始任官職 籍貫 在職時間 前職 去向/備註
高祖朝
劉文靜 納言 京兆武功 618年 相國府司馬 戰敗除名
竇抗 兼納言 岐州平陸 618年 將作大匠 罷為左武侯大將軍
陳叔達 判納言 湖州烏程 618年-626年 黃門侍郎 坐事免
裴矩 檢校侍中 絳州聞喜 624年-625年 太子詹事 罷為判黃門侍郎
宇文士及 權檢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見上 625年-626年 天策府司馬 為中書令
齊王李元吉 侍中(加官) 隴西成紀 625年-626年 司空、并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 為秦王李世民所殺
太宗朝
高士廉 侍中 見上 626年-627年 太子右庶子 貶為安州大都督
杜如晦 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 見上 628年-629年 兵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事 為尚書右僕射
王珪 守侍中 并州祁縣 628年-633年 黃門侍郎 貶為同州刺史
魏徵 檢校侍中 邢州巨鹿 632年-636年 秘書監、參豫朝政 罷為特進、知門下省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
楊師道 侍中 見上 636年-639年 太常卿 為中書令
劉洎 侍中 荊州江陵 644年-645年 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賜死
長孫無忌 司徒攝侍中 見上 645年-648年 司徒 為司徒、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三省事
張行成 兼侍中 見上 649年-651年 少詹事同掌機務 為尚書右僕射
高宗朝
高季輔 侍中 見上 651年-653年 兼中書令
宇文節 侍中 河南洛陽 652年-653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流放桂州
崔敦禮 侍中 見上 653年-655年 兵部尚書 為中書令
韓瑗 侍中 京兆三原 655年-657年 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貶為振州刺史
許敬宗 侍中 見上 657年-658年 衛尉卿 為權檢校中書令
辛茂將 兼侍中 蘭州狄道 658年-659年 大理卿
許圉師 檢校侍中 安州安陸 659年-662年 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同三品 貶為虔州刺史
竇德玄 檢校左相 河南洛陽 664年-666年 大司憲
姜恪 檢校左相 秦州上邽 668年-672年 司戎太常伯、同東西台三品
張文瓘 侍中 貝州武城 675年-678年 大理卿、同東西台三品
郝處俊 侍中 安州安陸 679年-681年 中書令、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罷為太子少保
裴炎 侍中 見上 681年-683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中書令
劉景先 守侍中 魏州觀城 683年-684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於東宮平章事 貶為辰州刺史
睿宗朝
王德真 守侍中 京兆 684年-685年 檢校豫王府長史、太常卿 貶為同州刺史、流放象州
蘇良嗣 守納言 見上 685年-686年 冬官尚書 為守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韋思謙 守納言 鄭州陽武 686年-687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同三品 以太中大夫致仕
裴居道 納言 見上 687年-690年[13] 內史 下獄死
魏玄同 兼檢校納言 定州鼓城 687年-689年 地官尚書、同三品 為武則天所殺
張光輔 守納言 京兆長安 689年 鳳閣侍郎、同平章事、諸軍節度 為武則天所殺
武承嗣 納言 并州文水 689年-690年 天官尚書 為文昌左相、同三品
武攸寧 納言 并州文水 690年-691年 鳳閣侍郎 罷為左羽林衛大將軍
守納言 691年-692年 左羽林衛大將軍 罷為冬官尚書
則天朝
史務滋 守納言 宣州溧陽 690年-691年 司賓卿 自殺
宗秦客 檢校納言 蒲州解縣 690年 鳳閣侍郎 貶為遵化尉
歐陽通 司禮卿兼判納言事 潭州臨湘 691年 夏官尚書 為武則天所殺
姚璹 守納言 湖州武康 694年-697年 司賓少卿 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婁師德 守納言 鄭州原武 697年[14]-699年 清邊道行軍副大總管、安撫河北 隴右諸軍大使
狄仁傑 兼納言 見上 698年[14]-700年 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為內史
李嶠 知納言事 見上 703年-704年 兼尚書左丞、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為成均祭酒、同三品
韋安石 知納言事 見上 704年-705年 鸞台侍郎、同三品、神都留守、判天官秋官二尚書事 罷為守刑部尚書
侍中 709年-710年 特進 罷為太子少保
中宗復辟朝
敬暉 納言 絳州太平 705年 左羽林將軍 罷為平陽郡王
桓彥范 納言 潤州曲阿 705年 檢校左羽林將軍 罷為扶陽郡王
魏元忠 侍中 見上 705年 兵部尚書、同三品 為中書令
楊再思 行侍中 見上 705年-707年 檢校中書令 為中書令
蘇瓌 侍中 京兆武功 706年-707年 戶部尚書 罷為行吏部尚書
韋巨源 侍中 京兆萬年 707年-709年 吏部尚書 為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紀處訥 侍中 秦州上邽 707年-710年 太僕卿、同三品 為臨淄王李隆基所殺
蕭至忠 守侍中 見上 709年 行中書侍郎、同三品 為中書令
睿宗復辟朝
李日知 守侍中 鄭州滎陽 711年 黃門侍郎、同三品 罷為戶部尚書
竇懷貞 守侍中 京兆始平 711年 左台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左台御史大夫
劉幽求 守侍中 冀州武強 711年-712年 吏部尚書 為守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尚兼侍中 713年 尚書右僕射、知軍國重事 罷為太子少師
岑羲 侍中 鄧州棘陽 712年-713年 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為唐玄宗李隆基所殺
玄宗朝
魏知古 守侍中 深州陸澤 712年-714年 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罷守工部尚書
盧懷慎 檢校黃門監 滑州靈昌 714年-716年 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 去官養疾
宋璟 吏部尚書兼黃門監 邢州南和 716年-720年 刑部尚書 罷為開府儀同三司
源乾曜 侍中 相州臨漳 720年-729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尚書左丞相
裴光庭 侍中 絳州聞喜 730年-733年 中書侍郎、兼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裴耀卿 侍中 絳州稷山 734年-736年 守黃門侍郎、兼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尚書左丞相
牛仙客 守侍中 涇州鶉觚 738年-742年 守工部尚書、知門下省事、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适之 左相 隴西成紀 742年-746年 刑部侍郎 罷為太子少保
陳希烈 左相兼兵部尚書 宋州宋城 747年-754年 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太子太師
韋見素 左相 京兆萬年 756年-757年 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門下省事 罷為尚書左僕射
肅宗朝
苗晉卿 左相 潞州壺關 757年 致仕憲部尚書 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行侍中 757年-759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太子太傅
侍中 760年-763年 太子太傅 罷為太子太保
代宗朝
王縉 侍中、持節都統河南淮南淮西山南東道行營節度事 并州祁縣 764年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未幾兼東都留守
德宗朝
渾瑊 侍中 見上 784年-796年 朔方節度使、邠寧振武永平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為兼中書令
馬燧 兼侍中 汝州郟城 785年-795年 河東節度使、檢校司徒、同平章事
僖宗朝
王鐸 兼侍中 并州太原 881年-882年 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為諸道行營都統、兼指揮諸軍兵馬收復京城及諸道租庸等使
朱玫 侍中 邠州 886年[15] 邠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王行瑜所殺
鄭從讜 太傅兼侍中 鄭州滎陽 886年-887年 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太子太保
韋昭度 太保兼侍中 見上 887年-888年 司徒、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為兼中書令
昭宗朝
徐彥若 兼侍中、大明宮留守、京畿安撫制置使 河南偃師 896年-900年 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清海軍節度使
崔胤 兼侍中 貝州武城 903年-904年 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等使 罷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

實質宰相

正式化之前

姓名 始任官職 籍貫 在職時間 前職 去向/備註
太宗朝
杜淹 檢校吏部尚書、參豫朝政 京兆杜陵 627年-628年 御史大夫
魏徵 秘書監、參豫朝政 見上 629年-632年 尚書右丞 為檢校侍中
特進知門下省事、國朝典章、參議得失 636年-642年 侍中 罷為太子太師
蕭瑀 御史大夫、參議朝政 見上 630年 太常卿 罷為太子少傅
特進、參豫朝政 635年-636年 特進 罷為岐州刺史
戴胄 檢校吏部尚書、參豫朝政 相州安陽 630年-633年 民部尚書
侯君集 兵部尚書、參豫朝政 邠州三水 630年-632年 右衛大將軍 以喪罷
632年-643年 前兵部尚書 為唐太宗李世民所殺
李靖 三兩日一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 見上 634年 尚書右僕射 罷為特進
劉洎 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見上 639年-644年 尚書左丞 為侍中
岑文本 中書侍郎、專典機密 見上 642年-644年 中書舍人兼侍郎 為中書令

第一級實質宰相

官職設立於643年。官職名隨內史省、門下省的名稱而不時變動,有:

姓名 始任官職 籍貫 在職時間 前職 去向/備註
太宗朝
蕭瑀 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643年-646年 特進 貶為商州刺史
李世勣 特進太子詹事、同三品 見上 643年-649年 兵部尚書 貶為疊州都督
開府儀同三司、同三品 650年-670年 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高士廉 開府儀同三司、同三品、平章政事 見上 643年-647年 尚書右僕射
長孫無忌 太尉、同三品 見上 649年-659年 司徒、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三省事 貶為揚州都督黔州安置
高宗朝
宇文節 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51年-652年 黃門侍郎 為侍中
柳奭 中書侍郎、同三品 見上 651年-652年 中書侍郎 為守中書令
高季輔 侍中、同三品 見上 651年-653年 兼中書令
于志寧 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見上 651年-659年 兼中書令
褚遂良 吏部尚書、同三品 見上 652年-655年 同州刺史 貶為潭州都督
韓瑗 守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52年-655年 兵部侍郎 為侍中
來濟 守中書侍郎、同三品 見上 652年-655年 守中書侍郎 為中書令
杜正倫 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56年-657年 戶部侍郎 為兼中書令
崔敦禮 太子少師、同三品 見上 656年 侍中、檢校太子詹事
許圉師 兼檢校太子左庶子、同三品 見上 659年 守黃門侍郎 為左散騎常侍、檢校侍中
任雅相 兵部尚書、同三品 華州渭南 659年-662年 兵部尚書
李義府 兼吏部尚書、同三品 見上 659年-662年 普州刺史 以母喪罷
662年-663年 前吏部尚書 流放嶲州
盧承慶 度支尚書、同三品 幽州范陽 659年-660年 度支尚書、參知政事
許敬宗 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見上 662年-670年 右相 以特進致仕
上官儀 西台侍郎、同三品 陝州陝縣 662年-665年 西台侍郎 為武則天所殺
樂彥瑋 檢校西台侍郎、同三品 京兆長安 665年 太子右中護
孫處約 西台侍郎、同三品 汝州郟城 665年 西台侍郎
姜恪 司戎太常伯、同三品 見上 665年-668年 司戎太常伯 為檢校左相
楊弘武 西台侍郎、同三品 華州華陰 667年-668年 西台侍郎
戴至德 西台侍郎、同三品 見上 667年-675年 司戎太常伯 為尚書右僕射
李安期 東台侍郎、同三品 定州安平 667年 東台侍郎 罷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趙仁本 司列少常伯、同三品 陝州河北 667年-670年 司列少常伯 罷為左肅機
張文瓘 東台侍郎、同三品 見上 669年-675年 東台舍人、參知政事 為侍中
李敬玄 西台侍郎、同三品 見上 669年-670年 右肅機 以喪免
670年-676年 前西台侍郎 為中書令
郝處俊 東台侍郎、同三品 見上 669年-679年 東台侍郎 為侍中
劉仁軌 太子左庶子、同三品 見上 672年-675年 隴州刺史 為尚書左僕射
太子少傅、同三品 681年-683年 尚書左僕射 罷為尚書左僕射、京師留守
來恆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揚州江都 676年-678年 黃門侍郎
薛元超 中書侍郎、同三品 見上 676年-681年 黃門侍郎 為守中書令
李義琰 中書侍郎、同三品 魏州昌樂 676年-683年 中書侍郎 以銀青光祿大夫致仕
高智周 黃門侍郎、同三品 常州晉陵 676年-679年 黃門侍郎 罷為御史大夫
張大安 太子左庶子、同三品 魏州繁水 677年-680年 太子左庶子 貶為普州刺史
王德真 中書侍郎、同三品 見上 680年 中書侍郎 罷為相王府長史
裴炎 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80年-681年 黃門侍郎 為侍中
崔知溫 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80年-681年 黃門侍郎 為守中書令
中宗朝
岑長倩 兵部尚書、同三品 見上 683年-686年 兵部侍郎、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 為內史
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690年-691年 內史 為武則天所殺
郭待舉 左散騎常侍、同三品 許州潁川 683年-684年 檢校太子右庶子、同平章事 罷為太子左庶子
魏玄同 黃門侍郎、同三品 見上 683年-687年 吏部侍郎、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 為兼檢校納言
韋弘敏 太府卿、同三品 京兆杜陵 684年 左散騎常侍 貶為汾州刺史
睿宗朝
劉禕之 中書侍郎、同三品 常州晉陵 684年-687年 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 賜死
武承嗣 太常卿、同三品 見上 684年 禮部尚書 罷為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685年 禮部尚書
文昌左相、同三品 690年-692年 納言 罷為特進
特進、同三品 697年 特進
騫味道 檢校內史、同三品 見上 684年-685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 貶為青州刺史
韋思謙 右肅政台御史大夫、同三品 見上 685年-686年 右肅政台御史大夫 為守納言
裴居道 秋官尚書、同三品 見上 685年[13] 秋官尚書 為內史
韋方質 守鳳閣侍郎、同三品 京兆萬年 685年-690年 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流放儋州
韋待價 天官尚書、同三品 見上 685年-686年 天官尚書 為守文昌右相
蘇良嗣 守文昌左相、同三品 見上 686年-690年 守納言
王本立 守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同三品 不詳 689年-690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罷為地官尚書
則天朝
王孝傑 夏官尚書、武威道行軍大總管、同三品 京兆新豐 694年-696年 夏官尚書、武威道行軍大總管
武三思 春官尚書、同三品 見上 697年 春官尚書
司空、同三品 705年 梁王
豆盧欽望 文昌右相、同三品 見上 697年-698年 太子宮尹 罷為太子賓客
699年-700年
武攸寧 夏官尚書、同三品 并州文水 698年[14]-699年 夏官尚書 罷為冬官尚書
魏元忠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兼牧群大使、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同三品 見上 701年-703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貶為高要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5年 衛尉卿、同平章事 為中書令
蘇味道 鳳閣侍郎、同三品 見上 702年-704年 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罷為冬官尚書
李迥秀 右奉宸內供奉、同三品 京兆涇陽 702年-704年 右奉宸內供奉、同平章事 貶為盧州刺史
韋安石 守鸞台侍郎、檢校太子左庶子、同三品 見上 702年-704年 守鸞台侍郎、檢校太子左庶子、同平章事 為知納言事
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5年 守刑部尚書 為兼檢校中書令
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711年 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 罷為特進
韋嗣立 鳳閣侍郎、同三品 見上 704年 天官侍郎 罷為成均祭酒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9年-710年 太府卿 貶為宋州刺史
李嶠 成均祭酒、同三品 見上 704年 知納言事 罷為地官尚書、監修國史
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6年 守吏部尚書 為守中書令
特進、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9年-710年 中書令 貶為懷州刺史
姚元崇 相王府長史知夏官尚書、同三品 見上 704年-705年 相王府長史知夏官尚書事、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貶為亳州刺史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10年 許州刺史 為兼中書令
713年 同州刺史 為紫微令
中宗復辟朝
安國相王李旦 太尉、同鳳閣鸞台三品 隴西成紀 705年 安國相王
張柬之 天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見上 705年 判秋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為中書令、同三品
袁恕己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 見上 705年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為守中書令
楊再思 戶部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 見上 705年 左肅政台御史大夫 為檢校中書令
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709年 中書令
祝欽明 太子少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 京兆始平 705年-706年 太子少詹事 貶為申州刺史
李懷遠 左散騎常侍、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邢州柏仁 705年-706年 太子少詹事 致仕
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 706年 致仕左散騎常侍
唐休璟 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5年 夏官尚書、檢校涼州都督 為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
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709年-710年 致仕尚書左僕射
韋巨源 太子賓客、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5年 太子賓客 罷為禮部尚書
守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06年-707年 禮部尚書 為侍中
尚書左僕射、同三品 709年-710年 侍中 死於唐隆政變
宗楚客 左衛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7年-709年 行兵部尚書 為中書令
紀處訥 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7年 兼太府卿 為侍中
蕭至忠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7年-709年 吏部侍郎 為守侍中
張仁願 左屯衛大將軍、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同中書門下三品 華州下邽 708年-710年 左屯衛大將軍、朔方道行軍大總管 罷為左衛大將軍
韋溫 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 京兆萬年 709年-710年 禮部尚書 為臨淄王李隆基所殺
蘇瓌 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09年-710年 侍中 罷為太子少傅
張錫 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貝州東武城 710年 工部尚書 貶為絳州刺史
裴談 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蒲州解縣 710年 刑部尚書 罷為蒲州刺史
睿宗復辟朝
鍾紹京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0年 中書侍郎、參豫機務 為中書令
平王李隆基 殿中監、兼攝左右萬騎、同中書門下三品 隴西成紀 710年 殿中監兼攝左右萬騎 為皇太子
李日知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0年-711年 黃門侍郎 為侍中
宋璟 檢校吏部尚書、兼太子右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0年-711年 洛州大都督府長史 貶為楚州刺史
魏知古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1年-712年 右散騎常侍 為守侍中
崔湜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1年-712年 太子詹事 為檢校中書令
陸象先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蘇州吳縣 712年-713年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竇懷貞 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2年-713年 尚書右僕射、軍國重事宜共平章 自殺
岑羲 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2年 戶部尚書 為侍中
玄宗朝
劉幽求 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見上 712年 侍中 流放封州
尚書右僕射、同三品 713年 尚書右僕射、知軍國重事 罷為太子少師
郭元振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并州陽曲 713年 兵部尚書 流放新州
薛訥 和戎大武諸軍節度使、同紫微黃門三品 絳州萬泉 714年 和戎大武諸軍節度使 戰敗除名
張說 守兵部尚書、同紫微黃門三品 見上 721年-723年 天兵軍節度使 為兼中書令
王晙 兵部尚書、同紫微黃門三品 滄州景城 723年 吏部尚書兼太原尹 貶為蘄州刺史
李林甫 禮部尚書、同紫微黃門三品 見上 734年-736年 黃門侍郎 為兼中書令
牛仙客 守工部尚書、同紫微黃門三品 見上 736年-738年 朔方節度使 為守侍中
肅宗朝
李麟 憲部部尚書、同三品 隴西成紀 757-758 憲部部尚書、同平章事 罷為太子少師
呂諲 黃門侍郎、勾當度支使、同中書門下三品 蒲州河東 760 黃門侍郎、勾當度支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罷為太子賓客

第二級實質宰相

官職設立於682年。官職名隨內史省、門下省的名稱而不時變動,有:

常被簡稱作同平章事

第三級實質宰相

此官職作為正式化前官職的變體重現,甚至在第一級和第二級實質宰相官職正式化後,但直到開元元年(713年)後才正式重現。官職為知軍國重事的劉幽求為最後一個以宰相銜變體為正式頭銜的,儘管大和四年(830年)裴度曾短暫為平章軍國重事。唐末,乾寧二年(895年)李知柔被短暫臨時受任掌管中書省事務,授權知中書事,因而也被認為宰相併列入《新唐書·宰相表》;類似地,盧光啟也被授兩個類似的官銜權句當中書事、參知機務。

  • 張亮(643年-646年)(參豫朝政)
  • 褚遂良(644年-647年、648年)(參豫朝政)
  • 許敬宗(645年)[22]同掌機務
  • 高季輔(645年)[22](同掌機務)
  • 張行成(645年)[22](同掌機務)
  • 崔仁師(648年)(參知機務
  • 李義府(655年-657年)(參知政事)
  • 盧承慶(659年)(參知政事)
  • 樂彥瑋(665年)(知軍國政事)
  • 孫處約(665年)(知軍國政事)
  • 劉仁軌(665年-666年)(知政事)
  • 張文瓘(667年-669年)(參知政事)
  • 李旦(710年)(參謀政事)
  • 劉幽求(710年-711年(參豫機務)、713年(知軍國重事))
  • 鍾紹京(710年)(參豫機務)
  • 薛稷(710年)(參豫機務)
  • 崔日用(710年)(參豫機務)
  • 竇懷貞(712年)(軍國重事宜共平章)
  • 裴度(830年)(平章軍國重事)
  • 李知柔(895年)(權知中書事)
  • 盧光啟(901年(權句當中書事)、901年-902年(參知機務))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