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市
中国湖北省孝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陸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由孝感市代管,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鄂中腹地,是楚文化發祥地,是歷史上鄖國,以及安陸郡、安州、德安府治所所在地[2]。土地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72萬,是全國著名的銀杏之鄉。安陸城內府河流過,每年5月長江兩岸大雨傾泄,府河大壩河水奔騰。市人民政府駐府城街道碧溳路210號。
安陸市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楚國所置安陸縣,後分置出孝昌縣(孝感縣)、雲夢縣等縣[2]。「安陸」一名多解釋為「安全的陸地」,或解釋為「安置陸渾遺民的地方」[3]。
歷史
春秋時期,楚國滅鄖國,置鄖邑。一般推測楚國在戰國中期已在鄖邑設置安陸縣[2]。最早紀錄安陸縣的文獻是楚懷王時的楚簡。見於1987年荊門市出土的包山楚簡《疋獄》,記載:「九月壬戍之日,司德秀陽受期,辛巳之日……安陸之下里人屈犬、少邑陽申以廷,陞門又敗。」《疋獄》書寫的時間推測為前322年前後。後世對「安陸」之名有多種說法,或總結為四種:地理說、楚昭王賜名說、秦滅楚之戰說、移民說,前三者解釋「安陸」為「安於陸地」或「安全的陸地」,移民說解釋為「安置陸渾遺民的地方」[3][4]。
楚國安陸縣縣域範圍廣大,此時「其地南達長江,北依鄂北『三關』(冥阨、直轅、大隧)[5]與桐柏山相連,東望大別山區,西接大洪山區[2]」。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以郢設置南郡[6]。前223年,秦滅楚。原楚國劃分為四郡。隸屬南郡的安陸縣大致管轄今孝感市市域、武漢市長江以北的漢口、漢陽、黃陂、東西湖等地以及天門市、仙桃市的部分。縣治一說在今安陸市[2],一說在今雲夢縣楚王城遺址[7]。
漢朝時,安陸縣縣域範圍大體與楚、秦安陸縣相同[3]。自西漢起,安陸縣縣域被不斷分割。隋代以後,安陸縣縣域範圍沿襲至今[2]。傳說唐代詩人李白曾在安陸白兆山桃花洞隱居十年,並娶當地女子許氏為妻,所以安陸被稱為李白第二故鄉。明代是湖廣安陸州,盛行道教。嘉靖帝作為興國世子出生於此,父母葬於鐘祥,為明顯陵。
宋元明清,安陸縣為德安府府治[2]。中華民國初年,全國廢府,安陸縣屬湖北省鄂東道。1913年,屬江漢道。1928年,廢道,屬第五行政督察區。1936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8年,侵華日軍攻占安陸縣縣城。國民政府領導的安陸縣政府遷至三里店西北圍嶺的凌氏祠,後遷至龍窩寺。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此地展開活動。縣域北部為中共安北工作委員會管轄,西部為中共安隨縣工作委員會管轄。1942年以後,中共政權在縣域內設立隸屬豫鄂邊區第二行政區的兩個抗日聯合縣——安應縣、京安應縣。1945年冬,安陸縣政府遷回縣城[4]。
自1949年起,安陸縣歷屬孝感專區、武漢市、孝感專區、孝感地區。1987年9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安陸縣撤縣設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職能[4]。
人口
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陸市常住人口為498356人。 [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減少70234人,下降12.4%,10年年平均下將1.3%,比2010年下降0.15個百分點。
交通
- 境內有
316國道,
福銀高速公路通過。
漢十城際鐵路:安陸西站安陸交通發達,漢丹(渝)鐵路、漢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 安衛鐵路橫貫東西,並與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連接、北往襄樊210公里、南通武漢107公里,東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80公里,位於武漢、 襄樊、十堰汽車走廊的樞紐地段。安陸府河大橋、府河大壩、即將建成的府河二橋連接鄉鎮東西兩大循環。
規劃中的漢十城際鐵路在這裡設有安陸西站。
2018年末,全市公路線路總里程25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條46公里,國道1條24公里,省道6條221公里,縣道13條189公里,鄉道27條465公里,村道1600條1570公里(全年新增村道165公里)。全年道路建養總投資6.45億元。
2018全年新增貨車67台474.1噸,更新客車6台141座,更新出租車300台,許可農村線路客運公司4家。年末,全市擁有客運車輛305輛,客位5835個;貨物營運車輛845輛,運載噸位3355噸。全年實現客運量175.87萬人,客運周轉量8793.5萬人公里。
行政區劃
府城街道、南城街道、趙棚鎮、李店鎮、巡店鎮、棠棣鎮、雷公鎮、王義貞鎮、煙店鎮、孛畈鎮、洑水鎮、陳店鄉、辛榨鄉、木梓鄉、接官鄉和安陸經濟開發區。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