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從捐贈者語言中藉用的詞彙併入收件人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來語,又稱為外來詞、借用語、借詞(loanword),是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一般情況下,外來詞不包括意譯詞,僅指那些連音帶義吸收的詞彙[1]。
現代以前,漢語曾使用過「譯語」「譯名」「譯詞」「外國語」等詞來指稱外來詞。 「譯語」唐代首先開始使用,指經過翻譯的語詞。至明清兩代即開始用「譯語」來命名譯館(會同館、四夷館)所編撰之「華夷譯語」。同時還有使用至今的「譯名」,但含義籠統,既可指意譯詞也可指音譯詞。隨著「詞」的概念和名稱在漢語中出現並固定下來,也開始出現「譯詞」一名。「外國語」則是通俗說法,並非正式的術語。
近代作為正式的科學術語是從「外來語」開始的。「外來語」一詞是20世紀初(1902年)從日語借入的,一直到1950年代初,主要限於指完全或部分音譯的詞,此外還增指從日語借入的漢字詞。現在「外來語」主要在日語學界及台灣的語言學家,以及在討論外來詞範圍的問題時使用,而「外來詞」主要由中國大陸學者使用。
loan word——指採用直接引用、音譯或仿譯等手段從另一種語言(包括方言)引進的詞。該詞是德語Lehnwort的英語仿譯詞,翻譯為「借詞」或「借用詞」。日語至今仍用「外來語」對應。
alien word——主要指直接來自另一種語言的詞,一般不包含意譯或仿譯。直譯為「外國詞」。
foreign word——指從外國語中進來的詞,相當於「外國語」。該詞是德語Fremdwort的英語仿譯詞。日語「外國語」一詞即由此翻譯而來,但以後又以loan word來對應。
calque/loan translation——指按照外來語詞的語素構成的逐一意譯的詞語。一般翻譯為「仿譯」、「借譯」、「仿造」。
德語世界的外來語(Lehnwort)尤指已經本土化得聽不出也看不出是外語的詞,比如一個漢人說「我看鐳射(Laser)影碟」、「他上麻省理工」。而外國語(Fremdwort)尤指一聽或一看就知道是外語的詞,比如一個漢人說「我看LD」、「他上MIT」。
本表只列入非專有名詞。人名、地名、商標、商品名等專有名詞絕大多數都是音譯詞,數量巨大,不列入。
現代中文有大量的日語借詞。
電話、幹部、壽司、方針、政策、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取締、引渡、樣、手續、具體的、目的、義務、當事者、強制執行、場合、打消、動員令、無某某之必要(…の必要がない)、代價、債權人、債務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損害賠償、法人、重婚罪、文憑、盲從、排外、公敵、旨趣、派出所、憲兵、檢察官、水體
現代中文有大量的俄語借詞。1984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外來詞詞典》(劉正琰)列出398個、共32類。其中音譯詞208個,占52%。
更廣義的「俄源詞」是指[4],受俄語原詞影響而在漢語中產生的、造詞依據俄語原詞的某個要素的漢語新詞,如「紅軍」、「白色恐怖」、少先隊、共青團、勞模、聯共、白匪、白軍、白區、蘇區、外語角、文學角、圖書角、黑板報、少年宮、文化宮、藝術宮、民族宮、工人文化宮、國民經濟五年計劃。
室町時代之前,日語幾乎全部外來語都來自中古漢語,此等漢字詞日語稱為「漢語」。此外,日本漢字讀法有分訓讀(同義固有詞發音)和音讀(源於漢語的發音)兩種。
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翻譯外國書籍時也使用漢文(如《演繹》)。但由於二戰後日本在文化上急速西化,且僅用漢字翻譯也有不便的情況(短詞如「民主」沒有問題,但長起來像「個人計算機」就不太好唸),故使用片假名翻譯的外來語飛速增長,特別是進入資訊時代之後。 片假名詞的濫用有時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因此國立國語研究所的外來語研究會也提議將一部分片假名詞換為漢字詞。另外片假名有時也直接造成使用的不便,如ストライキ(罷工)和ストライク(棒球中的好球)、以及ガラス(玻璃)和グラス(玻璃杯)等,兩者分別出自英文單字 strike 和 glass,但意義有異。
日語的「外來語」大部分來自英語,一小部分來自法語、荷蘭語、德語等。早年日本鎖國時期,江戶幕府只跟來自荷蘭、葡萄牙等地的少數商人和傳教士來往,而日語中借用荷語和葡語的詞彙為早期的西化外來語之一;後來在明治維新時期,法語和德語的外來語跟著傳入日本;之後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隨著駐日美軍和美國文化的傳入,英語外來詞逐漸變成日本外來語的大宗。例如:イレブン irebun一字為英文中Eleven的念法,但它的意思是足球員(11個人)。
此外,若遇到過為冗長的西式或和製外來語時,通常會縮減到四個音拍,如「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個人電腦)就經常被縮減為「パソコン」。
諺文同日語假名一樣,皆屬於表音文字,故韓文外來語(尤其是大韓民國所使用的大韓民國標準語)跟日語一樣以諺文讀音直譯。「外來語」大部分來自英語。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使用的文化語,由於較少受到外國文化影響,故外來語的數目較少,且多數外來語來自俄語。
越南語的外來語主要來自近現代的法語、英語詞彙(由於越南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來自法語的詞彙尤其多),也有少量來自本國少數民族語言或其他語言的。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外來語,除了以威妥瑪拼音、漢語拼音或通用拼音直譯的標準官話外來語以外,還有部分的中文外來詞彙以閩南語、粵語等其他語言音譯所產生。
下表主要為非專有名詞;專有名詞數量龐大且多為單純音譯詞,故不列入。
英語 | 原詞 |
---|---|
Confucius | 孔夫子 |
Mencius | 孟子 |
Taoism | 道教 |
silk | 絲綢 |
tea | 茶(「茶」的閩南語發音[5],白話字、台羅:tê) |
sampan | 舢板 |
tofu | 音譯自日語漢字詞「豆腐(とうふ)」 |
rickshaw | 音譯自日語「人力車」(力車) |
chop suey | 雜碎(粵語拼音:zaap6 seoi3) |
dimsum | 點心(粵語拼音:dim2 sam1) |
yin yang | 陰陽 |
fengshui | 風水 |
kungfu | 功夫 |
Gongfu tea | 工夫茶 |
Kaolinite | 高嶺土 |
ketchup | 茄汁(可能) |
cheongsam | 旗袍(長衫) |
oolong tea | 烏龍茶 |
erhu | 二胡 |
lychee | 荔枝 |
longan | 龍眼 |
soy | 大豆,音譯自日語「醬油」(しょうゆ) |
歷史上,英語長期受法語影響,可是,最近幾十年,英語也在影響法語,比如,現在法國人會說 le parking(停車場)、le football(足球)、le weekend(週末)等等。另外在加拿大、比利時與部份前法屬殖民地所使用的法語,也有借用其他語言轉譯的詞彙;如比利時所使用的法語有來自荷蘭文的詞彙,而加拿大魁北克所使用的法語有來自英文的詞彙,其他地區亦同。
早期俄語有部分來自其他語言的音譯詞彙,另外同樣使用西里爾字母的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蒙古語、哈薩克語、塔吉克語、白俄羅斯語、吉爾吉斯語以及烏克蘭語等語言也沿用各國的西里爾字母譯音產生外來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