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經濟(英語:Economy)一詞用於統稱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通常以貨幣為媒介,以財貨或服務為結果。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稱為經濟學。
古時以「食貨」一詞泛指經濟財政之事[1],例如漢書以降歷代史書中的「食貨志」記載了各時代的經濟現況(漢書之前的史記則名之為「平準書」)[2]。
至於經濟的辭源出自東晉時代葛洪《抱朴子・內篇》中的「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禮樂篇》則提出了「經濟」一詞:「皆有經濟之道,謂經國濟民」。
明清之際,政治秩序的巨大變動使得以王夫之、顧炎武、黃梨洲等為代表的一部分儒家學者開始理論反思,批判程朱理學和心學末流,提出學術要「經世致用」的口號。這種學術思想傳播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術,「經世論」開始在一些學者中流行。
但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歐美思潮湧入日本。神田孝平首先在《經濟小學》一書中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3],然而也有人認為是福澤諭吉首先使用這樣的譯法[4][需要較佳來源]。這段時期,日本學者開始用「経済(keizai)」一詞指代因貨幣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種種活動,並有了「經濟指維繫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生產、消費、交易等活動」的説法。
此類與金錢、財物等實際問題相關的定義逐漸在日本流行,但這種用法與明清時期中文語境中「經濟」的原始用法不同。當時日本亦有另一種譯法「資生」,但是並未被普遍接受。而後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的這種譯法又被梁啟超在《論自由》一文中從日文引入漢語[5],也取代了嚴復在《原富》中的譯法「計學」或是傳統的「生計學」、「平準學」,並進而在整個漢字文化圈內逐漸取代了經濟一詞的原本含義。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ἰκονομία(家政術)。οἶκος為家庭的意思,νόμος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範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