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

服務中國北京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地鐵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系統。截至2025年1月19日,北京地鐵共有29條營運路線(包括24條地鐵路線、1條中低速磁浮交通路線、2條現代路面電車路線和2條機場軌道[參9],組成覆蓋北京市12個市轄區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參3]、擁有523座營運車站[註3]、總長879公里營運路線的軌道交通系統。[參4][註4]

快速預覽 北京地鐵, 概要 ...
北京地鐵
Beijing Subway
概要
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市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註2]
運具類型地鐵
機場聯絡軌道系統
路面電車
路線29條
車站523個[參4][註3][註4]
日運量991.55萬人次
(2024年平均)
最高紀錄:1375.38萬人次[參5]
(2019年7月12日)
年運量36.19億人次(2024年)[10]
最高紀錄:39.6億人次[參6]
(2019年)
總部北京市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地鐵大廈(地鐵營運公司)
北京市豐臺區嘉園路地鐵4號線機廠(京港地鐵)
北京市朝陽區小營北路6號京投大廈(控制中心北京軌指中心和系統業主京投集團
網站北京地鐵
京港地鐵
北京公共運輸集團
北京市軌道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
京城地鐵
營運
開始營運1971年1月15日,​54年前​(1971-01-15
營運單位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
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
北京市軌道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公車路面電車有限公司
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
車輛總數6173輛(2019年)[參6]
技術
系統長度879 km(546 mi)(2024年12月)[參7]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S1線除外)
驅動方式
  • 1號線、八通線、2號線、4號線、大興線、5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亦莊線、房山線、燕房線、昌平線、首都機場線:750 V DC 第三軌供電
  • 3號線、6號線、11號線、12號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19號線:
    1500 V DC 電車線供電
  • 7號線:1500 V DC 第三軌供電
  • S1線:1500V DC 兩側接觸軌供電
  • 大興機場線:25 kV AC 電車線供電
  • 西郊線、亦莊T1線:
    750 V DC 電車線供電
平均速度37.3 km/h(23.2 mph)(2023年) [參8]
關閉

截至2025年4月1日,北京地鐵是全球營運距離最長的地鐵系統(之一)[註5]。2014年以來,北京地鐵的工作日日均客運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參10],北京地鐵是北京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並且在2019年7月12日創下單日客運量最高值,達到1375.38萬人次[參5]

北京地鐵的規劃始於1953年,始建於1965年,最早的路線竣工於1969年,是大中華地區首個地鐵系統[參11]。北京地鐵由多個國有或公私合營的企業分別營運不同的路線,其中京港地鐵公司營運的4號線也是中國大陸首條採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模式建設和營運的軌道交通路線[參12]。目前,北京地鐵正在進行大規模建設,預計到2025年底,北京地鐵營運總距離將達到1,000公里[參13]

總覽

截至2025年1月,北京地鐵已開通的路線包括1號線(包含已併入的八通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包含已併入的大興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5號線16號線17號線19號線亦莊線房山線燕房線S1線昌平線西郊線首都機場線大興機場線亦莊T1線,營運路線總距離879公里[參4],共有523座營運車站[參4][註3][註4]。北京地鐵實施業主和營運企業相互獨立的體制,各路線設施的主要擁有者為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京投)[參14][參15];而營運企業則有多家,1號線(含八通線)、2號線、3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15號線、亦莊線、昌平線、房山線、S1線的營運公司為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參16],4號線(含大興線)、14號線、16號線和17號線的營運公司是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註6][註7][參17][參18],19號線、燕房線和大興機場線的營運公司為北京市軌道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西郊線和亦莊T1線的營運公司為北京公車路面電車有限公司,首都機場線的營運公司為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不同營運企業所屬的路線均接入京投管理的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該中心負責北京地鐵全路網的運轉控制、調度指揮以及票款的統計[參19]

更多資訊 線路名稱, 最早營運日期 ...
Thumb
線路名稱 最早營運日期 最近延伸日期 起點站/終點站 車站數目 長度
(公里)
車型編組[註8] 參考
資料
1號線[註9] 1971年1月15日[註10] 2021年8月29日 古城 四惠東 22[註4] 31.0 準6B[註11][註12] [參20]
八通線[註9] 2003年12月27日 2021年8月29日 高碑店[註13] 環球度假區 13 23.4 [參21][參22]
2號線 1971年1月15日[註10] 1987年12月28日 環線 18 23.1 準6B[註11] [參23]
3號線 2024年12月15日 - 東四十條 東壩北 10 14.7 4A(預留8A)[註14] [參25]
4號線[註15] 2009年9月28日 2010年12月30日 安河橋北 公益西橋 24 28.2 6B [參26]
大興線[註15] 2010年12月30日 - 新宮 天宮院 11 21.8 [參27]
5號線 2007年10月7日 - 宋家莊 天通苑北 23 27.6 6B [參28]
6號線 2012年12月30日 2018年12月30日 金安橋 潞城 34[註4] 53.1 8B [參29][參30][參31]
7號線 2014年12月28日 2021年8月26日 北京西站 環球度假區 30 40.3 8B [參32][參33]
8號線 2008年7月19日[註16] 2021年12月31日 朱辛莊 瀛海 34[註4] 49.5 6B [參34][參31][參35]
[參36][參37][參38]
[參39][參40]
9號線 2011年12月31日 2012年12月30日 國家圖書館 郭公莊 13 16.5 6B [參41]
10號線 2008年7月19日 2013年5月5日 環線 45 57.1 6B [參42][參43]
11號線 2021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0日 模式口 新首鋼 4 4.2 4A(預留6A) [參44][參45]
[參46][參40][83]
12號線 2024年12月15日 - 四季青橋 東壩北 20 27.5 4A(預留8A)[註14] [參25]
13號線 2002年9月28日 2003年1月28日 西直門 東直門 17 40.9 準6B[註11] [參47]
14號線 2013年5月5日 2021年12月31日 張郭莊 善各莊 33[註4] 47.3 6A [參48][參49][參50]
[參51][參52][參53]
[參54][參40]
15號線 2010年12月30日 2014年12月28日 清華東路西口 俸伯 20 41.4 6B [參55]
16號線 2016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0日 北安河 宛平城 30 49.8 8A [參56][參57]
[參58][參40][83]
17號線 2021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0日 十里河 嘉會湖 7 15.8(南段) 8A [參59][參40]
未來科學城北 工人體育場 9[註4] 24.9(北段) [83]
19號線 2021年12月31日 - 牡丹園 新宮 10 20.9 8A [參60][參61]
[參62][參40]
亦莊線 2010年12月30日 2018年12月30日 宋家莊 亦莊火車站 14 23.2 6B [參27]
房山線 2010年12月30日 2023年1月18日 國家圖書館 閻村東 16[註17] 31.8[註17] 6B [參56][參28][參16]
東管頭南
燕房線 2017年12月30日 - 閻村東 燕山 9 14.4 4B(預留6B) [參16]
S1線 2017年12月30日 2021年12月31日 石廠 蘋果園 8 10.2 6節編組(中低速磁浮 [參63][參16][參64]
[參51][參16]
[參65][參40]
昌平線 2010年12月30日 2024年12月15日 昌平西山口 薊門橋 20 44.2 6B [參27][參49][參66]
[參67][參40]
西郊線 2017年12月30日 - 香山 巴溝 6 9 5節/10節編組(路面電車 [參16]
首都機場線 2008年7月19日 2021年12月31日 北新橋 第3航廈 5 30.0 4LB[註18] [參68][參69][參36]
[參70][參51][參71]
[參72][參40]
第2航廈
大興機場線 2019年9月26日 - 草橋 大興機場 3 41.36 8D/4D[註19](市域快軌) [參73][參74]
[參75][參76]
亦莊T1線 2020年12月31日 - 屈莊 定海園 14 11.9 5節編組(路面電車 [參56]
關閉
Thumb
4號線魏公村站
Thumb
10號線太陽宮站
Thumb
13號線龍澤站
Thumb
15號線望京西站

歷史

1953年-1965年:最初探索階段與暫停

Thumb
北京地鐵各個歷史時期的路線圖

韓戰結束後,中國的領導人決定全力展開國內的恢復與重建。參考莫斯科地鐵莫斯科保衛戰中用作防空洞與軍事指揮所的經驗,中共北京市委在1953年下半年制定了《關於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其中首次提出修建地下鐵道,作為「平戰結合」的防禦手段[參92][參93]

因為中國在地鐵建設上缺少經驗,所以非常依賴於蘇聯東德的技術援助。1954年,一些蘇聯的工程師(其中一部分曾參與莫斯科地鐵的建設)被邀請參加北京地鐵的籌備工作[參93]。1953年至1960年,數千名中國學生被送往蘇聯學習地鐵的建設[參93]。1957年,北京地鐵的最早規劃出爐,其中包括一條環線與7條其他路線,共172公里,有114個車站[參93]。其中兩條路線被選中最先動工。其中東西向路線沿長安街建設,起始點分別為五棵松與紅廟。另一條南北向路線起自頤和園,經西直門西四中山公園後終於北京體育館(今國家體育總局)。這兩條路線被選中的原因,是因其經過的國家機關較多。然而,第二條路線直到四十年後4號線動工才真正開始修建。[參94]60多年後,北京地鐵技術團隊學有所成,參與了莫斯科地鐵新線的設計和施工[參95]

由於中蘇交惡,北京地鐵規劃被迫暫停。1960年,蘇聯專家開始撤離中國,到1963年全部返回蘇聯[參93]。1961年,北京地鐵籌建工作因三年困難時期而停止。幾年後,地鐵籌建工作才得以重新開始。地鐵路線向西延長,以把北京城區和西山連接起來,方便黨和國家領導人經地鐵到西山避難。1965年1月15日,北京軍區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鐵道部聯名向中共中央書記處報送了《關於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的專題報告》,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均審閱了該報告[參96]。同年2月4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批准了這個計畫[參97]

1965年-1981年:早期地鐵系統——一期工程

Thumb
北京地鐵一期工程車站的出入口

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於1965年7月1日開工,包括朱德鄧小平在內的很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北京市市長彭真參加了開工典禮。地鐵建設中最有爭議的一步就是拆除北京內城復興門北京站的城牆和城門,以為採用明挖回填法施工的地鐵騰出空間。建築學家梁思成提議保留城牆,以作為老北京城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則認為拆除城牆優於拆除民居。最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要求保留正陽門城樓及箭樓,而其他的城門、城牆則被拆除[參98]

鐵道部軍事管理委員會於1968年3月15日就第一期工程建成後的營運管理問題,向國務院總理李富春李先念並周恩來總理報告建議:因地下鐵道是一項戰備工程,平時主要擔負城市交通運輸任務,長期由鐵道部門管理,有一定困難。但開始營運即由北京市負責,也有困難。因此,根據副總理兼公安部長謝富治的指示精神,在營運初期暫由鐵道部負責管理。但為了將來北京市便於接收管理,在組建營運管理機構時由鐵道部和北京市共同籌建[參99]

地鐵一期工程在1969年10月1日完工,以慶祝國慶節[參100][註20]。這條路線長23.6公里,採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從西山蘋果園北京火車站,共有17座車站。這條路線是中國大陸最早的地鐵路線,而且也早於香港首爾新加坡舊金山華盛頓等城市,但很多技術問題導致北京地鐵在之後10年內事故連連。

1969年11月11日,地鐵發生一起重大失火事件。當天上午10時55分左右司機聽到車下巨響發現起火,至下午16時45分才將大火撲滅。期間由於缺乏隧道消防滅火經驗,大批搶救人員中毒窒息,導致3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而且毀壞了2輛列車[參101],共計造成損失約72萬元。為此,1970年2月6日周恩來總理下令由部隊控制地鐵[參93]

在進行了大量的整改工程之後,1970年8月25日地鐵恢復了試運轉。12月3日,周恩來批示同意從1971年1月起內部售票接待參觀群眾[參102]。1971年1月15日,地鐵一期工程開始試營運,路線由北京站至公主墳站。單程票價被定為0.10元,而且只有擁有工作單位介紹信的人才能參觀乘坐。營運路線的西端終點站在1971年8月5日延長至玉泉路站,1971年11月7日延長至古城路站,1973年4月23日延長至蘋果園站[參103]。1971年北京地鐵共運載了828萬人次乘客,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直處於試營運狀態。這是由於北京地鐵仍不時發生電弧放電、失火現象,以及狹小的出入口造成的擁擠現象所導致。因此,周恩來總理要求待二期工程完工、各站出入口改造後再準備正式營運[參104]

由於政治原因,在1971年至1976年間,地鐵曾多次中止營運[註21]

1976年2月6日,北京地鐵營運管理處劃歸北京市交通局,至此,北京地鐵結束軍隊管理[參106]。1978年,地鐵營運最小間隔縮短至4分鐘,並將營運時間延長至早5時至晚23時[參107]。在經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後,出入口和失火問題相繼解決。

1981年-2000年:二期工程,兩條線二十年

1981年9月15日,在試營運10年之後,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進行了驗收,正式交付營運。它包括19座車站,和從西山到北京站的29公里路線。工程共投資7.06億元。地鐵被交由北京市地鐵公司管理。[參108]

Thumb
2號線東直門站老站牌,2006年

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鐵二期工程開通營運。這條馬蹄形的路線自復興門建國門,長16.1公里,有12座車站。二期工程和一期工程的一部分可以組合成一個環,但直到1987年12月28日,兩條已有路線才被重新組合成兩條新線,自蘋果園至復興門的一線和一條沿北京內城城牆行駛的環線。單線票價被提高到0.20元,兩線轉乘票價則是0.30元。北京地鐵在1988年年輸送旅客量達到了3.07億人次。1990年,地鐵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而全年總客流量達到了3.81億人次。在1991年票價上漲至0.50元後,年客流量下降了1000萬人次。[參109]

1989年6月3日至6月4日,地鐵因六四事件中止營運,為北京地鐵自1976年以來再次由於政治原因而中止營運。[參110]

1991年1月26日,北京地鐵一線沿長安街東延的規劃(即「復八線」,由復興門延長至八王墳地區)獲得批准,總投資20億元,其中從日本海外協力基金貸款192億日元[參111]。延長工程在1992年6月24日開工。西單站在1992年12月12日開始營運,天安門西站四惠東站區間則在1999年9月28日通車,國家領導人溫家寶賈慶林俞正聲和市長劉淇共同出席了通車典禮。2000年6月28日,西單站至天安門西站區間通車,「復八線」與一期工程西段得以連接,北京地鐵一線全線直通運轉[參112]

除了1991年票價上漲的影響之外,北京地鐵的客流量快速攀升,在1995年達到年客流量5.58億人次的歷史新高,[參113]但次年因票價上漲到2元,年客流量下降至4.44億人次。[參114]在2000年票價再次上漲到3元後,年客流量從1999年的4.81億人次下降到了4.34億人次。[參115]

2001年至今:飛速發展

Thumb
2008、2022兩屆奧運會時的線網

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極大地推動了北京地鐵事業的發展。[參94]同時,由於北京處於規劃或建設中的地鐵路線已多達13條之多,繼續沿用原有的「一線」、「環線」等名稱已無法滿足北京地鐵的發展需求,故自2002年7月24日起,北京地鐵一線、環線分別更名為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2號線[參116],當時已處於建設收尾階段的北京城市鐵路也在同時更名為北京地鐵13號線。北京地鐵雖自此由文字命名方式向數字命名方式轉變,但除了通往順義區的15號線之外,北京中心城區通往郊區的地鐵路線依然保留了文字命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Thumb
5號線開通後的路線圖,2007年

隨後北京地鐵開通的新路線是城市北部和東部的兩條地面及高架路線。2002年9月28日,連接城市北部的半環線13號線西直門回龍觀的西半部分開通,2003年1月28日全線直通運轉。八通線作為1號線向通州區的延長線,於2003年12月27日開通。這兩條線是在1999年和2000年年底開工的。[參117]

2002年至2008年,北京計劃投入638億元建設地鐵。為了實現2015年建成總長561公里的19條路線的目標,北京將會投入總計達2000億元的資金[參118]

5號線在2007年10月7日通車營運。這條路線的建設始於2000年9月25日[參119]。在5號線開通當天,地鐵票價從3元至5元不等降至單一票價2元,且可以隨意轉乘任何路線。低票價使得北京地鐵在2007年虧損6億元。北京市政府通過補貼地鐵營運公司的方法填補虧損,以鼓勵市民乘坐地鐵出行,減少交通擁堵空氣污染。2007年北京地鐵共運載旅客6.55億人次,北京市政府平均每車次要補貼0.92元[參120]

在新線不斷開通的同時,老線也在進行更新改造工程。北京地鐵對1號線和2號線各站車站大廳進行了改造,車站大廳面積擴大以增設自動售檢票系統[參121],同時增設了乘客服務中心,車站導向標誌和洗手間也進行了改造。另一方面,1號線和2號線在不中斷營運的情況下,完成了車輛、號誌、通訊、供電、機電、路線等系統的改造,購買了新列車,縮短了發車間隔。2號線還實現了有人看護下的自動駕駛。老線改造總投資達84.3億元[參122]

2008年6月9日,作為改造的成果之一,北京地鐵啟用自動售票系統,人工售出的紙質車票停用,取而代之的是非接觸式IC卡車票。乘客只需在地鐵出入口的自動檢票機上刷一下車票或是「一卡通」即可完成進出站。[參94]

2008年7月19日,10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奧運支線)、首都機場線同時開通試營運以迎接8月的奧運會[參123]。由於這三條新線的開通,8月22日,北京地鐵日客流量創下新高,達到492.2萬人次。北京地鐵當年的客流量增長了75%,達到12億人次[參122]

Thumb
10號線、17號線太陽宮站出入口

2009年9月28日,4號線正式開通,成為繼5號線之後第二條南北大動脈[參124]。這條路線在港鐵公司與北京市政府的共同投資下,於2004年開工。

2010年12月30日,15號線一期一段(望京東站於2016年12月31日開通)、昌平線一期、大興線房山線大葆台蘇莊段)、亦莊線(亦莊火車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等5條通向郊區新城的路線開通試營運,北京地鐵距離一次增加了108公里[參125]。這幾條路線均是在2008年11月中國政府宣布經濟刺激計劃後,提前開工的造價較低的以地上高架為主,通往郊區的路線。其中大興線自營運首日起即與此前一年開通的4號線直通運轉,成為大興及與此毗鄰的河北固安片區進城的快速通道。

2011年12月31日,8號線二期北段、9號線南段(豐臺東大街站於次年10月12日開通[參126])、15號線一期東段和房山線未開通的大葆台郭公莊段開通試營運[參127],除了15號線以外的三條路線都是為了緩解北京交通擁堵而提前開通的[參128]

Thumb
2012年12月30日,北京電視台記者報道北京地鐵新線開通。

2012年12月30日,6號線一期(二里溝站於2023年3月18日開通)、8號線二期南段(北土城至鼓樓大街,安德里北街站於2015年12月26日開通)、9號線北段(軍事博物館站於次年12月21日開通)和10號線二期(首經貿至西局段和角門東站於次年5月5日開通)開通試營運。6號線是北京首條採用8節編組B型列車的地鐵路線,而9號線北段和10號線二期的開通將先期開通的房山線和9號線南段納入線網,結束了二者脫網營運的尷尬局面。[參129]

2013年5月5日,10號線二期剩餘段和14號線西段(七里莊站於次年2月15日開通[參130])通車,北京第二條地鐵環線正式成環營運。與10號線剩餘段一同開通的14號線則是北京第一條採用A型列車的地鐵路線。同年12月28日,8號線二期南段剩餘段(鼓樓大街至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南鑼鼓巷站在本站開通前成為臨時終點站)以及昌平線與8號線聯絡線(8號線北延聯絡線)投入試營運[參131]

2014年12月28日,6號線二期(通運門站暫緩開通,北運河東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7號線(垡頭站於2018年12月30日開通,雙井站於2019年12月28日開通)、14號線東段(高家園站暫緩開通,朝陽公園站於2016年12月31日開通)和15號線一期西段(大屯路東站於次年12月26日開通)開通試營運[參132]。同日起,北京地鐵廢除使用2元通票的計價方法,改為3元起價,按出入兩站之間的最短距離數階梯計價的方法收取票價,以減輕長期實行2元通票所造成的虧損。

2015年12月26日,14號線中段(陶然橋站暫緩開通,平樂園站於2017年12月30日開通)和昌平線二期開通試營運[參133]

2016年12月31日,16號線北段(農大南路站於2017年12月30日開通)開通試營運。16號線是北京地鐵第一條採用8節編組A型車的路線。

2017年12月30日,磁浮S1線(石廠至金安橋段),燕房線,路面電車西郊線開通營運。這三條路線分別是北京地鐵第一條磁浮路線、第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的路線、第一條觀光性質的路面電車路線[參134]

2018年12月30日,6號線西延(金安橋至海淀五路居段,蘋果園站於2021年12月31日開通),6號線北運河東站,7號線垡頭站,8號線三期南段和四期(珠市口站至瀛海站),8號線南鑼鼓巷站至中國美術館站,亦莊線次渠站至亦莊火車站站開通營運。(其中8號線大紅門站暫緩開通、6號線蘋果園站於2021年12月31日與S1線同步開通)[參31][參135]

2019年9月26日,大興機場線開通營運。大興機場站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參3],使得北京地鐵成為中國內地繼上海地鐵後第二個跨省級行政區提供服務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同年12月28日,7號線東延和八通線南延開通營運(環球度假區站於2021年8月26日開通)。7號線雙井站開通營運。30日,13號線清河站開通營運。

2020年4月18日起,1號線蘋果園站因蘋果園轉運站工程影響進行封站施工,在施工期間,1號線列車運轉區段變更為古城站四惠東站[參136]。同年12月31日,16號線中段(蘇州街站於2023年12月30日開通;二里溝站於2023年3月18日開通)、房山線北延、路面電車亦莊T1線(屈莊至定海園段)開通營運。[參56]16號線中段的開通使16號線的服務覆蓋範圍延伸至中心城區,可部分緩解4號線北段的客流壓力。

2021年8月29日,1號線八通線實現直通運轉。兩線貫通後「八通線」這一名稱仍繼續保留,四惠站南側島式月台(原屬八通線)及四惠東站北側始發月台(原屬1號線)被封閉停用。上述兩站不再屬於八通線,八通線隸屬區段變更為四惠東站(不含)至環球度假區站。同年12月31日,8號線剩餘段、11號線一期(金安橋站至新首鋼站)、14號線剩餘段、17號線南段(十里河站至嘉會湖站)及19號線一期(北太平莊、平安里、太平橋、景風門四站於次年7月30日開通)開通營運。同日,另有6號線S1線蘋果園站16號線玉淵潭東門站首都機場線北新橋站昌平線清河站四座車站啟用。8號線及14號線剩餘段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兩條路線分段運轉的窘境;而17號線及19號線兩條城市快線的開通,大幅縮短了新宮及次渠兩個片區進入中心城區的通勤時間,可部分緩解4號線中南段及亦莊線的客流壓力。

2022年7月30日,19號線先期暫緩開通的北太平莊、平安里、太平橋、景風門4座車站開通營運[參137],同日起,北京地鐵計價系統加入復興門-太平橋、廣安門內-牛街兩組車站的持卡出站虛擬轉乘[參138],但持單程票乘車的乘客在上述兩組車站轉乘依然需要重新購票。同年12月31日,16號線南段(木樨地站榆樹莊站,其中麗澤商務區站暫緩開通,木樨地站轉乘通道暫緩啟用)開通試營運[參139]。16號線南段的開通可以使16號線的服務覆蓋範圍延伸至豐臺火車站及被豐沙線、京滬線及豐雙線三條鐵路合圍的看丹、榆樹莊片區,可部分緩解9號線的客流壓力。

2023年1月18日,房山線9號線實現跨線營運,在每周工作日的早上尖峰時段,房山線將有10組列車從閻村東站發車,跨線運轉至9號線國家圖書館站,乘客無需在郭公莊站轉乘;在每周工作日的傍晚尖峰時段,上述10組列車從9號線國家圖書館站發車,跨線運轉回房山線閻村東站,乘客同樣無需轉乘[參140]。擔任跨線營運的列車均配屬房山線,以解決房山線的機廠距離城區過遠,早傍晚尖峰結束後列車空放回段,造成運能浪費的問題。2月4日,昌平線南延一期(清河小營橋站西土城站,其中朱房北站暫緩開通,薊門橋站將會隨12號線同步正式開通)開通試營運,將昌平線直接與北京客流量最大的地鐵路線10號線相連接,可大大緩解13號線西段的客流壓力。同時由於昌平線南延一期大部分路線沿學清路及學院路敷設,串聯起多所大學,故又有「地下學清路」之稱。[參141]3月18日,6號線、16號線二里溝站同步開通,實現了東西與南北的聯通,也帶來了相對較大的轉乘客流。9月23日起,北京地鐵開始在部分路線的非尖峰時段試行運輸少量的快遞包裹。[參142]12月30日,11號線模式口站16號線剩餘段(洪泰莊站宛平城站)及蘇州街站17號線北段(未來科學城北站工人體育場站,其中望京西站暫緩開通)開通[參143]

2024年12月15日,3號線一期(東四十條站東壩北站)、12號線一期(四季青橋站東壩北站)、昌平線南延一期剩餘段(薊門橋站朱房北站)開通試營運[參144]

2025年1月19日,16號線麗澤商務區站正式啟用。

建設規劃

一期建設規劃

2007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的批覆》。至2015年,規劃建設計畫19項(含續建計畫4項,新建計畫15項),施工路線長447.4公里(其中續建計畫112.3公里,新建計畫335.1公里),2015年線網總長561.5公里。[參145]

一期調整

2012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近期建設規劃調整(2007~2016年)》。新增8號線三期、16號線、新機場線,並將S1線東段調整為6號線西延[參146]

二期建設規劃

根據2015年9月國家發改委批覆的《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北京將再建設12條地鐵路線。到2021年,北京將建成27條路線、998.5公里的軌道交通網路[參13],屆時北京市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量比例將達到60%,軌道交通占公共運輸出行量比例將達到62%[參147]

二期調整

2019年12月5日,國家發改委批覆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根據批覆,《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中22號線(平谷線)和28號線(CBD線)的路由進行了變更,並增加了新機場線(大興機場線)北延工程、11號線西段(冬奧支線)工程和將13號線改造為13A、13B兩條路線的工程。[參148][參149]

三期建設規劃

根據2022年7月公布的資訊,《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包含11個建設計畫:1號線支線、7號線三期、11號線二期、15號線二期、17號線二期(支線)、19號線二期(包含南段、北段)、20號線一期、25號線三期(麗金線)、M101線一期、S6線(新城聯絡線)一期、亦莊線5號線10號線的聯絡線[參150]

遠期規劃

根據2021年12月公示的《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草案),規劃都市軌道運輸線網由38條路線構成,線網里程約1578公里。其中地鐵快線(R線)6條,約403公里;地鐵普線(M線)24條,約985公里;機場專線2條,約75公里;中低運量6條,約115公里。[參151]

2022年8月17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規劃都市軌道運輸線網由38條路線構成,線網里程約1625公里。[參152]

更多資訊 路線號, 層次 ...
路線號 層次 起訖站點 長度
(公里)
1號線
(含八通線
地鐵普線 主線:福壽嶺-環球度假區 54
支線:八角遊樂園-青龍湖東 20
2號線 地鐵普線 環線(西直門-西直門 23
3號線 地鐵普線 田村-高辛莊-曹各莊北(預留) 37
4號線
(含大興線
地鐵普線 安河橋北-天宮院 50
5號線 地鐵普線 天通苑北-宋家莊 28
6號線 地鐵普線 金安橋-潞陽 57
7號線 地鐵普線 萬壽寺-環球度假區 47
8號線 地鐵普線 朱辛莊-兒童醫院 55
9號線 地鐵普線 主線:四道口-郭公莊 17
聯絡線:郭公莊-西紅門 4
10號線 地鐵普線 環線(巴溝-巴溝 57
11號線 地鐵普線 模式口-五方橋東 47
12號線 地鐵普線 海淀五路居-東壩北街 32
13A線 地鐵普線 車公莊-天通苑東 32
13B線 地鐵普線 馬連窪-東直門 32
14號線 地鐵普線 張郭莊-善各莊 47
15號線 地鐵普線 南彩-西苑 50
16號線 地鐵普線 北安河-宛平城 50
17號線
(R2線)
地鐵快線 未來科學城北-嘉會湖 50
18號線
(R1線)
地鐵快線 馮村-城市綠心 60
19號線
(R3線)
地鐵快線 沙河高教園/海淀山後-海子角 78
20號線
(R4線)
地鐵快線 順義-大興機場/生物醫藥基地西 110
21號線
(R6線)
地鐵快線 良鄉、大興西區-北七家 83
22號線
(平谷線)
區域快線[註22] 東風北橋-平谷東 [註22]
23號線
(R5線)
地鐵快線 城市副中心-海淀山後 59[註23]
24號線
(亦莊線)
地鐵普線 宋家莊-亦莊火車站 25
25號線
(麗金線&房山線&燕房線)
地鐵普線 靈境衚衕-閻村東-燕山/周口店鎮 58
26號線
(S1線)
中低運量 蘋果園-石廠 10
27號線
(昌平線)
地鐵普線 昌平西山口-四道口 49
28號線
(CBD線)
中低運量 東直門-廣渠東路 12
29號線
(西郊線)
中低運量 巴溝-香山 9
30號線
(玉泉路線/L6線)
中低運量 八大處-白盆窯 24
31號線
(L5線)
中低運量 白盆窯-五方橋東 33
32號線
(L4線)
中低運量 北苑-五方橋東 27
34號線
(首都機場線)
機場專線 北新橋-2號航站樓3號航站樓 30
35號線
(大興機場線)
機場專線 麗澤商務區-大興機場 45
M101線 地鐵普線 高辛莊-小甘棠 34[註23]
M102線 地鐵普線 城市副中心環線(包括台湖支線和燕郊支線) 50[註23]
M103線 地鐵普線 定福莊-召里 14
M104線 地鐵普線 五方橋東-副中心站地區、張家灣小鎮地區 26
總計長度(公里) 1625
關閉

未來發展

更多資訊 預計開通時間, 路線名 ...
Thumb
北京地鐵2028年規劃圖
預計開通時間 路線名 區段名 制式
車型編組[註8]
起訖站點 長度
(公里)
車站數 備注/
參考資料
2025年 1號線 福壽嶺站啟用改造工程[參153] 地鐵(6B)[註11] 蘋果園 福壽嶺 1.6 2 [參154]
6號線 二期南延段 地鐵(8B) 潞城 潞陽 2.1 1 [參155][參156][參157][參158]
8號線 暫緩開通車站 地鐵(6B) 大紅門 0 1 [參155][參158]
13號線一字線(原13A線、13B線) 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北部新建段[參159] 地鐵(6B/8B) 天通苑東 東北旺 17.1 9 [參155][參159][參160][參161]
17號線 一期中段 地鐵(8A) 工人體育場 十里河 9.0 4 [參155][參162][參158]
暫緩開通車站 望京西 0 1 因望京西公車轉乘站建設緩慢而無法開通
2026年 6號線 暫緩開通車站 地鐵(8B) 通運門 0 1

[參163]

13號線一字線(原13A線、13B線) 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北部新建段[參159] 地鐵(6B) 馬連窪 東北旺 3.7 2 [參159]
大興機場線 北延 市域快軌[註19](4D/8D) 麗澤商務區 草橋 3.5 1 [參164][參165][參76]
2027年 12號線 轉乘通道 大鐘寺 0 1
13號線
13號線 回龍觀與龍澤區間入地點至新龍澤站段 地鐵(6B) 龍域 還建龍澤 1.1 1
南延伸(拆分新建段) 地鐵(8B) 大鐘寺 車公莊 3
14號線 預留車站 地鐵(6A) 紅廟 0 1 將與平谷線同步開通
平谷線 M22(高樓以東)、M23(高樓以西) 市域快軌[註19](8D) 東大橋 平谷 81.82 22 [參166][參167]
首都機場線 新建車站 地鐵(4LB 望京南 0 1
M101線 一期 地鐵(3A/6A) 商務園 張家灣東 18.1 14 [參168]
2028年 13A線 預留車站 地鐵(8B) 清華東路西口 0 1 [參169]
保福寺 0 1
13B線 預留車站 地鐵(6B) 東小口 0 1 [參170]
2029年 1號線 支線 地鐵(6B) 八角遊樂園 青龍湖東 21 10 [參171]
28號線(原CBD線) 一期 地鐵(6LB 東大橋 廣渠東路 8.9 9 [參172][參173]
2030年前 14號線 暫緩開通車站 地鐵(6A) 高家園 0 2 因拆遷、地質問題而無法開通[參174]
陶然橋 因拆遷問題而無法開通
15號線 二期 地鐵(6B) 俸伯 南彩 2.9 1 得標待建
17號線 二期(支線,為21號線代建) 地鐵(8A) 天通苑東 北七家 8.9 3 得標待建
19號線 二期北段(主線) 地鐵(8A) 牡丹園 生命谷 17.8 6
二期北段(支線) 上清橋南 清河站 6.7 1
20號線 一期 地鐵(4A預留6A) 燕京橋 管莊路西口 21.3 5
25號線 三期(麗金線) 地鐵(6B) 東管頭南 靈境衚衕 10.9 8 得標待建
亦莊T1線 南延伸 路面電車(5節編組) 屈莊 老觀里 1.35 1
招標中 1號線 轉乘通道 木樨地 0 1
16號線
7號線 三期(北延伸) 地鐵(8B) 北京西站 萬壽寺 6.4 4
11號線 二期 地鐵(6A) 新首鋼 麗澤商務區 17.4 14
12號線 東延伸 地鐵(4A/8A) 東壩北 東壩北街 1.3 1 [參175]
19號線 二期南段(主線) 地鐵(8A) 新宮 海子角 12.7 6
亦5/亦10直通 跨線工程 地鐵(6B) 肖村 宋家莊/成壽寺 1.1 0
規劃中 3號線 一期東段 地鐵(4A/8A) 東壩北 曹各莊北 6.4 5 [參176]
12號線 南延伸 地鐵(4A/8A) 四季青橋 海淀五路居 1.2 1
20號線 一期南段(19號線代建之二期南段支線) 地鐵(8A) 新媒體產業基地 生物醫藥基地西 17.4 7
北延伸 地鐵(4A預留6A) 燕京橋 順義 1
亦莊線 二期 地鐵(6B) 亦莊火車站 台湖西 1
S6線 一期 市域快軌 (4D/8D) 3號航站樓 大興新城 64.4 9
擱置 3號線 二期 地鐵(4A/8A) 東四十條 田村 14.1 12
9號線 北延伸 地鐵(6B) 國家圖書館 四道口 2
燕房線 支線 地鐵(4B預留6B) 饒樂府 周口店鎮 6.1 3 [參177][參178]
昌平線 南延伸二期 地鐵(6B) 四道口 薊門橋 1
前期研究 1號線 啟動地鐵1號線高井站前期研究 地鐵(6B) 福壽嶺 高井 1.839 1
遠期規劃 11號線 二期剩餘段 地鐵(6A) 麗澤商務區 洋橋 6.4 3
關閉

設施

車輛

北京地鐵的列車大多由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客)製造。長客生產的列車占北京地鐵列車總數的比例在70%以上[參179][參180]。1號線(部分列車)、2號線、5號線、6號線[參181]、9號線[參182]、10號線、13號線、14號線(部分列車)[參183]、15號線、16號線(部分列車)、17號線(部分列車)、19號線(部分列車)、燕房線(多數列車)、亦莊線、首都機場線、大興機場線(JC 009)均採用了長客生產的列車[參182],其中1號線部分列車、9號線部分列車和13號線列車為長春軌道客車與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聯合生產或由北京地鐵車輛裝備翻新的[參184],首都機場線列車則是和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聯合製造的[參184]

其餘列車中,1號線(部分列車)[參185]、4號線和大興線[參186][參187]、8號線[參187]、14號線(部分列車)[參183]、16號線(部分列車)、17號線(部分列車)、19號線(部分列車)、八通線[參188]、燕房線(YF 016)、昌平線[參189]、大興機場線(多數列車)採用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車輛,其中8號線、昌平線和八通線的車輛是與北京地鐵車輛裝備聯合生產的。

房山線和7號線則採用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製造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列車[參190]

除3號線、6號線、11號線、12號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19號線採用直流1500V電車線供電[參29][參191]外,各路線供電方式多為直流750V第三軌供電(7號線採用直流1500V第三軌供電);另外,6號線、7號線、15號線、17號線、昌平線和房山線設計最高時速100公里;19號線設計最高時速120公里;首都機場線列車為直線電機驅動,設計最高時速110公里[參192][參193];其餘路線車輛設計最高時速80公里。

目前1號線、2號線、4號線、5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八通線、大興線、昌平線、房山線、亦莊線為6節B型列車編組(八通線和13號線原為4節編組,現已擴編為6節編組[參194][參195][參196])。雖然北京地鐵採用縮小間隔的方法提高運力,但是在低票價所帶來的大客流量之下,6節編組的B型車輛內仍顯十分擁擠[參197],因此後續新建的路線中,6號線和7號線採用了8節編組B型車輛[參29][參198],而14號線[參199]受限於北京南站預留條件則由原來7節編組B型列車改為採用6節編組A型車輛,較同樣是6節的B型車輛更寬也更長。在2016年至2021年開通的路線中,16號線、17號線、19號線[參200]採用更大的8節編組A型車輛。此外,3號線及12號線使用4節編組A型車,高峰期間可重聯為8節編組,11號線為4節編組A型車,燕房線為4節編組B型車,首都機場線為4節編組LB型車[參201],大興機場線為4節/8節市域編組D型車。

大部分列車內設有LED滾動顯示螢幕和LED指示燈路線圖,可以顯示列車運轉前方的車站。少數新款列車和改裝車的車門上方配備LCD螢幕,可顯示沿途站點或出入口、洗手間位置等資訊。

大部分列車配備液晶顯示螢幕,可轉播電視節目[參202]和顯示部分乘車資訊,但各條路線列車顯示內容尚無統一標準,有價值的資訊較少且時常發生故障,對乘客而言並不方便[參203]

車站

轉乘站

北京地鐵現有轉乘站97個,其中有9個三線轉乘站[註24],其餘均為雙線轉乘站[參204]

Thumb
西直門站的通道

北京地鐵早期線路之間的轉乘問題是較為被人詬病的地方。相比於廣州地鐵港鐵台北捷運從月台一側到另一側即可轉車的跨月台轉乘模式,北京地鐵乘客的轉乘距離較為遙遠,早期路線之間轉乘距離平均有128公尺[參205]。1號線與2號線轉乘的復興門建國門兩站,從1號線轉2號線需步行很長的轉乘通道。2號線轉13號線的兩站是轉乘最為不便的,一度要步行15分鐘[參206]。在西直門站,乘客甚至曾經需要出站才可以轉乘。不過在2008年6月9日,西直門站200公尺長的轉乘長廊啟用後,已不再需要出站轉乘[參207];2011年又在2、4號線地下部分修建了一條從13號線通往2號線、4號線的轉乘通道,長約170公尺,轉乘距離較原來大為縮短[參208]。一些其他轉乘距離較長或轉乘條件較差的車站如東直門站等也計劃進行改造[參205]

2007年起,北京地鐵開通路線中,轉乘問題得到重視,較以往大為改善,東單崇文門兩站轉乘通道內增設了自動步道[註25],其他車站設置了轉乘樓、扶梯,改善了轉乘條件[參209]

由於北京地鐵路線多為十字交叉,許多轉乘站不適合修建最為便捷的同月台平行轉乘(即跨月台轉車)。然而在新路線設計中,出現了若干同月台平行轉乘形式,例如已開通的9號線和房山線的郭公莊站(同層同月台平行轉乘)、燕房線和房山線的閻村東站(同層同月台平行轉乘)、4號線和9號線的國家圖書館站(同層同月台平行轉乘)、8號線與昌平線的朱辛莊站(同層同月台平行轉乘)、6號線與8號線的南鑼鼓巷站(疊落式同向同月台平行轉乘[參210]),以及7號線和9號線的北京西站(同層同月台平行轉乘)等[參211]

無法建設同月台平行轉乘的車站,也將儘量改善轉乘條件,力爭所有新路線之間的轉乘站,轉乘距離都將不超過100公尺[參212]。現在北京地鐵轉乘條件較好的車站有9號線與10號線的六里橋站、5號線與10號線的惠新西街南口站、9號線與14號線的七里莊站、10號線與14號線的西局站等。目前新路線之間轉乘距離平均為63公尺,與老線相比縮短了一半[參205]

在霍營站、北京西站、北京站等車站,乘客可出站轉乘北京市郊鐵路[參213][參214];而榮昌東街站則可轉乘北京亦莊新城現代路面電車T1線[參215]

2022年7月30日,北京地鐵線網引入了虛擬轉乘機制。持市政交通一卡通的乘客可在一定時間內在指定車站間出站轉乘,而持單程票的乘客則需要重新購買車票。目前,虛擬轉乘機制在復興門-太平橋、廣安門內-牛街兩組車站,以及1號線木樨地站和16號線木樨地站之間、12號線大鐘寺站和13號線大鐘寺站之間得到支持,但單次旅途僅允許在得到支持的車站虛擬轉乘一次。

電梯和無障礙設施

地鐵開始建設時,電扶梯設置較少,為方便各國政要及國內外遊客參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地鐵1號線軍事博物館站東北側出站口設有一台電扶梯[參216]。近年,隨著新線的開通,在大多數出入口設置了電扶梯。今後,北京地鐵的主要車站,都將設置上行乃至上下行電扶梯[參217]

北京地鐵開始建設時,沒有考慮殘障人士乘坐需要。從13號線、八通線開始,開始設置月台與車站大廳層之間的無障礙垂直電梯和輪椅升降機,並於5號線開通後,逐漸在老線配備了輪椅爬樓車[參218]。隨著新線的建設,也開始在車站大廳層到地面設置垂直電梯[參219]

Thumb
8號線北土城站的青花瓷裝飾資訊板

站內裝飾

自5號線開始,北京地鐵的新線車站內都有裝飾,增強了車站的美感[參220]。8號線的各個車站的裝飾更是華麗:如北土城站青花瓷設計[參221]森林公園南門站的森林設計等[參222]

導向標識

Thumb
芍藥居站的導向標識,使用北京地鐵2020年5月啟用的新風格。

2020年5月,北京地鐵開始試點新的導向標識設計風格。在新風格啟用前,導向標識用圓角矩形標明轉乘路線,部分標識中存在字體、顏色、形狀混用等問題。新風格採用大色塊標明轉乘路線,增大了標識的面積和字號,增加了資訊密度,整體更加統一、簡潔和明確。然而由於新版導向設計未受到廣泛歡迎,在首都機場線13號線全線各車站(西二旗站清河站除外),以及東直門站2號線部分和北京站更換了新版設計之後[參223],北京地鐵便終止了新版導向標識的更新。此後新開通的車站除首都機場線北新橋站外均沿用舊版導向標識設計而非新版標識設計,但部分新開通車站如11號線17號線19號線車站的導向標識在保留舊版標識時混用了新版標識的分割線。

2022年起,北京地鐵重新恢復新導向標識試點。截至2024年2月,又有包括北土城站鼓樓大街站南鑼鼓巷站西直門站(新增2號線部分)、七里莊站(9號線部分)、呼家樓站奧林匹克公園站三元橋站(新增10號線部分)、沙河站六道口站(15號線部分)、望京站(15號線部分)、朱辛莊站豐臺南路站(9號線部分)、軍事博物館站慈壽寺站海淀黃莊站(10號線部分)、惠新西街南口站芍藥居站(新增10號線部分)、東四十條站等的車站更換了新版的導向標識。但由於北京地鐵各營運公司以及設計公司並未統一導向標識風格意見,導致目前新版導向標識風格依然過於混亂以及出現風格混用的現象。2024年12月15日新開通的北京地鐵3號線和12號線所有車站均直接採用新版導向標識,但這些車站的新版導向標識的外部框架與此前啟用新版標識的一批轉乘車站並不相同。

英語站名譯寫

Thumb
金安橋站K出入口的燈箱,英文標註改為全拼音,「站」不再用Station標註
Thumb
新首鋼站外的路標,分為三行:
地鐵新首鋼站
Xinshougɑng Zhɑn
(Shougang Park Station)
Thumb
豐臺科技園站月台幕門上方的路線圖,與其他北京地鐵車站不同的是有英譯的車站不標出拼音名,只標出英譯名
Thumb
達官營站E口的燈箱,重新用Station標註「站」

北京市2006年的推薦性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DB11/T 334.1-2006)規定,地鐵、公車站名中的地名專名和通名全部採用大寫漢語拼音,如南禮士路譯寫為NANLISHILU;但場館等名稱作為站名時通常用英語翻譯,如軍事博物館譯寫為Military Museum,八角遊樂園譯寫為BAJIAO Amusement Park;地鐵中途停靠站可譯為Station;地鐵終點站可譯為Terminus[參224][參225][參226]

2017年12月實施的國家標準《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則要求,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站點名稱用作地名時,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應符合中國語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參227]。自2018年12月以來,北京地鐵開始對新投入營運的車站的英語站名格式進行修改,至2022年底已先後變更過五版。

2018年12月,6號線西段(金安橋海淀五路居)、8號線南段(珠市口瀛海)開通。與此同時,北京地鐵也在6號線沿線以及8號線南段使用新版譯寫規則。在2018版譯寫規則中,每個詞僅首字母大寫,其他字母小寫;同時按照英語發音習慣,地名中部分通名採用分寫形式[參227](如南鑼鼓巷Nan Luogu Xiang、西黃村Xihuang Cun);而站名末尾的方位詞則改為漢語拼音轉寫、括號附註英語翻譯的形式,如白石橋南為Baishi Qiao Nan (S),車公莊西為Chegong Zhuang Xi (W)[參228]

2019年12月,7號線和八通線東延段開通,北京地鐵實行了第二個修改版本,並應用於7號線和八通線全線。與2018版本不同的是,在2019年12月發布的路線圖中,7號線和八通線的所有車站都使用了新版本的英語站名;部分與八通線轉乘的路線如1號線,也在其部分的全線路線圖中更改了與八通線轉乘車站的英語站名。在2019版中,分寫規則為除極少數情況下,全部採用逐字分寫,並依然保留首字母大寫的形式(如黑莊戶Hei Zhuang Hu、高樓金Gao Lou Jin,但廣渠門外為Guangqu Men Wai[參229])。

而2020年12月實行的第三個修改版本中,北京地鐵更換了全網的英語站名格式,並規定地鐵站名使用漢語拼音的應符合《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每個拼寫單位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小寫,按照漢語拼音規則間隔。以名勝古蹟、紀念地等命名,或有約定俗成、長期沿用且中外普遍接受的英文名稱的站名,繼續使用英文譯寫。站名以「東、西、南、北」等方位詞結尾的,方位資訊統一用英文縮寫標註解釋[參227]。這一版修改版本事實上否定了7號線及八通線採用的逐字分寫形式,恢復了2018年12月採用的版本。同時,車廂內廣播中涉及東、南、西、北等方位詞的站名亦不再使用East、South、West、North播報,而改為各自的漢語拼音(如永豐南讀作Yongfengnan,不再讀作Yongfeng South)。

2021年12月,北京地鐵再次更換全網車站的英語站名,將所有新投入使用的車站出入口相關標識上的「站」字由「Station」替換為拼音「Zhɑn」。這一變動迅速引發了廣泛爭議[參227],市民批評這類標註「中國人懶得看,外國人看不懂」[參230],同時一些以地標命名的車站改為漢字、拼音、英譯三行標註(其中英譯部分用括號標註。9號線房山線在更換為跨線路線圖後,由於排版所限,略去了有英譯的站名的拼音標註),車廂英語報站則只播報站名的英譯部分),以方位詞結尾的站名則不再用英文縮寫標註(如車公莊西寫作Chegongzhuangxi,不再寫作Chegongzhuang Xi(W)),一些原先以片區命名的有英譯車站(如沙河高教園站生命科學園站良鄉大學城站)也改用拼音標註,麗澤商務區站亦包括在內。所有英語站名拼音部分的「a」也在新版標識上更換為單層字形「ɑ」。

2022年12月,北京地鐵第三次更換全網車站的英語站名,取消了僅實行一年的以「Zhɑn」取代「Station」的規則,並將車站英文名拼音中的「ɑ」恢復到了「a」[參231]。而在官方路線圖中,部分車站的英語站名恢復了2020年12月版本,而部分車站則保留了2021年12月版本的英語站名[註26][參232]。由於2021年12月時修改的英語站名已推廣到了包括4號線部分車站、8號線、10號線等幹線在內的多條路線上,再次更換物料耗費人力物力較大,使得這一版英語站名僅在官網刊登的路網圖以及新開通的16號線南延段、原計劃2022年底開通但因故推遲的昌平線南延段上得到採用。

2023年通車的16號線剩餘段以及17號線北段延續了前一年譯名混用的狀況,其中未來科學城北、未來科學城、工人體育場三站依舊保持2021年12月實行的漢語拼音及英譯雙行標註,17號線北段其他車站以及11號線模式口站亦跟隨17號線南段,將「站」字由「Station」標註為拼音「Zhɑn」;16號線剩餘段則跟隨16號線南段,使用首字母大寫的形式,並將「站」字譯為Station。

Thumb
4號線人民大學站在12號線開通後更換的路線圖。其中人民大學站至北宮門站符合2024年版地方標準,安河橋北站未按該標準改為Anheqiaobei,人民大學站以南仍有國家圖書館、動物園、北京南站等站採用拼音+英文的舊翻譯方案
Thumb
3號線開通時,北京地鐵全網路線圖僅將17號線北段的工人體育場站隨3號線改為Workers' Stadium,而未來科學城北站、未來科學城站未修改。17號線天通苑東站部分路線圖根據全網路線圖,僅將右下角的工人體育場站改為英文
Thumb
3號線開通時,北京地鐵全網路線圖僅將17號線北段的工人體育場站隨3號線改為Workers' Stadium,而未來科學城北站、未來科學城站未修改。17號線天通苑東站部分路線圖根據全網路線圖,僅將右下角的工人體育場站改為英文。背景處「開往工人體育場方向」的標牌也未修改。

2023年12月25日,北京市發布的推薦性地方標準《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規範 第1部分:交通》(DB11/T 334.1-2023)第4.2.1.6條明確地鐵車站名稱中的「站」譯作Station,地鐵站名通常採用「地名漢語拼音+Station」標註,而對於站名屬於公共服務設施的台、站、港、場,以及名勝古蹟、紀念地、遊覽地、企業事業單位名稱的情況則可以用英語對其含義予以解釋,該標準已於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參233][參234],但2024年底版路線圖僅對3號線、12號線車站及相關轉乘站按此標準翻譯,其餘車站未改變翻譯。

儘管迄今為止北京地鐵已多次更換全網車站的英語站名,但由於標準頻繁更改以及各個營運商(分公司)、地上標識標牌的產權方對新標準的執行程度不一,致使各座車站的英文站名普遍存在多個譯法同時存在的情況。諸如6號線各站在安全門頂部設置的全線路線圖中採用2018年12月實行的譯法;7號線各站在安全門頂部設置的全線路線圖中採用2019年12月實行的譯法;1號線八通線各站安全門上設置的全線路線圖中採用2020年12月實行的譯法;14號線先期開通的西段及中東段在安全門頂部設置的全線路線圖中,除最後通車的麗澤段以外,各站依然採用譯法更改之前(2017年及以前)的全大寫格式;16號線北段、中段、玉淵潭東門站及南延段在安全門頂部設置的全線路線圖中,分別採用全大寫格式、2020年12月版、2021年12月版及2022年12月版四種譯法。而在各站站外的相關標識牌、出入口燈箱上,有些車站以簡易方式更改了英文翻譯,如5號線與10號線轉乘的惠新西街南口站出入口標識板使用不乾膠補丁的形式,將譯名改為2020年12月實行的詞組分寫模式(Huixin Xijie Nankou),有些車站則並未更改。

商業設施

Thumb
2021年7月25日,開業首日的5號線和平里北街站羅森便利店
Thumb
雙井站內的麥當勞無人購餐車

20世紀90年代,環線地鐵(2號線)月台曾開設百萬莊園漢堡商亭,銷售漢堡包、牛奶等食品[參235]。2002年5月1日,2號線14個車站在月台上開設物美便利店[參236]

然而2003年起,北京地鐵站內的書報攤以及月台上的快餐屋陸續撤出[參237][參238],2004年《北京市都市軌道運輸安全營運管理辦法》更規定都市軌道運輸車站月台、車站大廳、疏散通道內禁止設置商業攤點[參239],物美也將北京地鐵內的便利店撤出,但此後其他都市軌道運輸系統的商業設施卻不斷擴展[參240]。2016年,華潤萬家、全家便利店曾有意在北京地鐵車站內開設便利店[參241],但這一計劃後來被擱置。

2018年以來的地鐵公司乘客滿意度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乘客對地鐵站內增加便民服務設施、完善便利服務的需求較高,尤其對各種冷熱飲品、即食食品以及便當餐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參235]。2020年12月,「在地鐵站點布設130處便民服務設施」被列為北京市2021年31件重要民生實事計畫之一[參242],2021年2月1日發布的《北京市2021年辦好重要民生實事計畫分工方案》則將該計畫的完成時限定在2021年12月底前[參243]

2021年7月25日,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選取5號線和平里北街、6號線青年路、7號線菜市口站三處車站開展便利店試點,並計劃根據試點的效果,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在更多車站開設便利店[參244]。同年12月,北京地鐵開始較大規模地開設便利店,部分車站甚至一次性開放2間店鋪,但也有部分非便利店類的門店。而部分車站開設的非便利店類門店經營狀況並不樂觀,不乏撤店者,至於便利店也大多位於車站非付費區的一端,付費區內開設的店鋪並不多[參245]

截至2024年2月,北京已有82座地鐵車站設置了連鎖品牌便利店[參246]

刊物

2007年11月27日,《北京娛樂信報》轉型為地鐵報,在各車站內免費發放[參247],版面上增加了「D字號」版(現名「出行地鐵」版[參248]),專門刊登地鐵新聞[參249]

2010年1月4日,北京市公安局公車總隊下發通知,禁止地鐵站內除《北京娛樂信報》外的所有報紙銷售,原有的報刊銷售點被撤下。此舉引發了《新京報》、《京華時報》等媒體的強烈反應。1月21日,地鐵公司宣布把《信報》發放點移至站外,事件告一段落[參250]。5月12日,北京地鐵在5號線、10號線、4號線的19座車站大廳內試點開設報刊發售點,銷售60餘種報刊,並恢復信報在這些車站內的發放。至此,禁報令正式解除[參251]

2014年後,隨著手機逐步取代傳統報紙閱讀,北京地鐵車站內的報紙銷售開始大幅度下滑,原車站內的報刊發售點也開始陸續關閉。2018年1月1日,《北京娛樂信報》休刊。自此,刊物發放和銷售徹底從北京地鐵淡出。

機廠

1號線設有古城四惠機廠[參252][參253];2號線設有太平湖機廠[參254];3號線設有東壩機廠(與12號線共用);4號線設有馬家堡機廠龍背村停車場;5號線設有太平莊機廠[參255]宋家莊停車場(與10號線、亦莊線共用);6號線設有東小營機廠五里橋機廠五路停車場(與10號線共用);7號線設焦化廠機廠(地下)和張家灣機廠[參256];8號線設平西府機廠瀛海機廠;9號線設郭公莊機廠;10號線設有萬柳機廠五路停車場(與6號線共用)和宋家莊停車場(與5號線、亦莊線共用)[參257];12號線設有東壩機廠(與3號線共用);13號線設有回龍觀機廠[參258];14號線設有張儀村停車場馬泉營機廠(與15號線共用);15號線設有馬泉營機廠(與14號線共用)和俸伯停車場;16號線設有北安河機廠榆樹莊機廠;17號線設有歇甲村機廠(北段)和次渠南停車場(南段);19號線設有新宮機廠;八通線設有土橋機廠[參259];大興線設有南兆路機廠;昌平線設有十三陵景區機廠定泗路停車場;房山線設有閻村機廠;燕房線設有閻村北機廠(遠期還將設置顧冊停車場);亦莊線設有台湖機廠宋家莊停車場(與5號線、10號線共用);首都機場線設有天竺機廠[參260];西郊線設有巴溝機廠;S1線設有石門營機廠;大興機場線設有磁各莊機廠新機場北停車場

營運與服務

營運商

1969年8月,北京地鐵領導小組會議決定臨時營運由地鐵工程局負責,9月,北京鐵路局地下鐵道營運處(北京市地鐵總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立,但並未實際接管營運,營運仍由地鐵工程局管理。在1969年11月地鐵一期工程試營運階段引發大火之後,鐵道兵12師接管了北京地鐵,並在1970年4月15日成立了鐵道兵北京地下鐵道營運管理處[參93]。1976年2月6日,營運處正式劃歸北京市交通局,從此結束軍方管理,3月31日,北京市地下鐵道營運管理處經批准建立,隸屬於北京市交通局;同年5月22日更名為「北京市地下鐵道管理處」。1981年,北京市取消了公共運輸局並成立了北京市公車總公司,4月20日,北京市在地鐵營運處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地下鐵道公司,歸北京市公車總公司領導[參261]。1984年5月10日,地鐵公司從北京市公車總公司中劃分出來,改為市屬局級公司,由市政管理委員會領導[參263]。2001年,北京市地下鐵道總公司實施集團改制,組建「北京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北京地鐵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地鐵營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政府作為北京地鐵集團的出資者,以原地鐵總公司及下屬企業的國有資產作為出資。集團承擔北京市地鐵建設的投融資任務。集團投資設立地鐵建設公司和地鐵營運公司。2年後的2003年,北京市對北京地鐵集團再次進行改制。這次改制實行了投資、建設、營運「三分開」體制,原地鐵集團更名為「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京投公司),而原地鐵建設公司更名為「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建管公司),原地鐵營運公司更名為「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簡稱營運公司)。(在改制後初期,建管公司和營運公司不是投資公司(即京投)的子公司而是北京市國資委直屬企業,但後來,營運公司於2011年重新劃回至京投集團管轄,建管公司於2020年併入京投集團。)。2003年下半年,北京地鐵營運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為市國資委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參264]。2004年11月2日,京投公司正式將北京地鐵1、2號線的營運資產委託給地鐵公司營運、管理[參262]。2009年6月15日,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一、二、三、四分公司成立,四個分公司分管不同路線[參265]

2009年9月28日通車的地鐵4號線引入了北京首家公私合營的地鐵營運商——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參12],為港鐵京投集團的合資企業。2017年5月31日,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正式收購機場線經營收益權,為期30年,成為機場線的營運商;2018年7月,機場線開通十周年時,京城地鐵正式接替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四分公司,接管機場線營運。而在2017年12月30日開通的燕房線西郊線則分別引入了北京市軌道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和北京公車路面電車有限公司,至此,北京地鐵共有5家營運商參與地鐵的營運。

各營運商分管路線如下所示:

更多資訊 營運公司, 負責營運 ...
營運公司 負責營運 負責營運(未來發展)
北京市地鐵營運有限公司[參16] 營運一分公司 5號線 6號線 7號線 亦莊線 28號線
營運二分公司 1號線 9號線 11號線 八通線 房山線 S1線
營運三分公司 2號線 8號線 10號線 13號線
營運四分公司 3號線 12號線 15號線 昌平線
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參17] 4號線 14號線 16號線[註6] 17號線[註7] 大興線 城市副中心M101線[參266]
北京市軌道交通營運管理有限公司 19號線 燕房線 大興機場線 暫無
北京公車路面電車有限公司 西郊線 亦莊T1線 暫無
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 首都機場線 暫無
北京京冀軌道交通平谷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暫無 平谷線
關閉

廣播

北京地鐵各條營運路線均採用普通話英語作為播報乘客資訊提示的語言。但由於營運商及歷史時期不同,各條路線採用的廣播格式及播音員也各不相同。

在1984年以前,北京地鐵各路線主要通過人工對講的形式廣播。

1984年至2008年,各條營運路線的廣播錄音常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播音員參與錄製,除播報前方到站外,還會播報首末車時間等資訊。由於北京地鐵早期曾由北京鐵路局管理,各條路線的廣播格式也因此與北京鐵路局擔當的旅客列車較為相似,播報前方到站所用的廣播詞包括「列車前方到站是XXX站 」「列車運轉前方是XX站」等,一直沿用至2020年底才逐漸分批次替換。

2008年8月,為迎接北京奧運,北京地鐵營運公司將當時通車的所有路線(首都機場線除外)的車內播音全部重新錄製,以黃華擔任普通話播音的播音員[參267],英語播音則由一佚名外籍人士錄製。但車站大廳、月台等區域的廣播提示並未同步重新錄製,部分廣播錄音還存在僅有普通話語音的情況。

2009年9月通車營運的4號線引入了京港地鐵作為營運商,作為港鐵控股公司,4號線採用了與港鐵相同的播音員王欣(普通話)[參268]陳茹茵(英語)[參269]。京港地鐵公司在製作廣播錄音時,決定在港鐵採用的播報格式上針對北京的實際情況做出部分修改,刪去了港鐵關門時「請勿靠近車門」的語音提示,並在到站開門時由港鐵的「叮咚」提示音變為播報中英雙語站名。此後通車投入營運的大興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也使用了與4號線相同的播音員及播音格式。

2010年12月末,房山線、昌平線、15號線及亦莊線通車,並由北京地鐵營運公司負責營運,但這四條路線並未繼續沿用黃華提供的播音錄音。隨後由於既有路線添加轉乘、營運區段延長等原因,已投入營運的路線亦陸續採用其他播音提供商提供的語音錄音,而黃華和一名外籍人士於2008年錄音的報站最終於2019年底因八通線東延而在北京地鐵停用。至2019年,北京地鐵營運公司已將廣播錄音的錄製工作外包給數家播音提供商,如如深圳九洲、廣東百靈鳥等。其中,深圳九洲亦是北京公車路面電車有限公司採用的播音提供商,並應用在西郊線和亦莊T1線兩條路面電車路線上。

2017年末通車營運的燕房線引入了北京軌道營運作為營運商。燕房線採用的播音員為「金老師」[參270],播音格式則幾乎完全沿用了京港地鐵採用的播音格式及語法,僅在列車即將到達車站前添加了預到站廣播(即將到達:XXX),並在播放每一條語音之前添加了提示音。隨後2019年9月通車的大興機場線也採用了與燕房線相同的播報格式,但英語播音的播音員更換為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主持人鍾秋。而2021年底通車的19號線採用的中英雙語播音均由鍾秋錄製,播報格式則在原有格式的基礎上參照北京地鐵營運公司新版播音錄音的格式,對部分詞句做出調整。

2019年,北京地鐵營運一分公司開始在其管理的6號線試行縮減播音詞長度的車內廣播,以解決乘客反映的播音冗長、宣教用語較多的問題。但調整後的播音僅為原錄音的剪輯,用語格式依然繁瑣。同時,英語部分廣播站名為中文部分剪輯拼接而成,從而導致部分擁有專有英語站名的車站廣播不正確。而從2019年年底起,部分路線更換的播音錄音還使用了節奏過慢並且缺乏感情的聲線。

2020年7月,北京地鐵營運公司在其官方微信訂閱號上刊載投票,希望徵求乘客關於車廂廣播語音的意見建議。黃華錄製的普通話播音以及鍾秋的英語播音獲得乘客高票支持。2020年12月31日,隨著房山線北延段的通車試營運,重新錄製的播音錄音在房山線、9號線、6號線車廂上試採用。新版播音錄音僅保留了禮讓座位的宣教用語,將播報前方到站的用語由「列車運轉前方是XXX站」變更為「下一站:XXX」(3號線和12號線的廣播為「下一站是:XXX站」),以及將「XXX站到了」變更為「列車即將到達XXX站」[參271]。在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播報格式後,2021年11月27日,隨著15號線的播音錄音灌裝工作完成,北京地鐵營運公司負責營運的15條路線全部採用了新版播音錄音。截至2021年12月底,多數路線完成月台及車站大廳等區域的播音錄音灌制,所有路線的列車完成內部的廣播系統灌制工作。此外,由於5號線列車的車載廣播系統與車門聯動,無法實現減速報站,故5號線目前採用的到站廣播格式與其他路線有所區別。與此同時,北京地鐵營運公司還一併規範了各條路線車站大廳、月台等區域的語音廣播,並將所有普通話語句添加了英語翻譯。

票價

單程車票

1971年1月15日,隨著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投入試營運,北京地鐵正式由參觀券制度變更為售票制,票價為0.1元,售出後當日一次有效。

1987年至2007年,北京使用轉乘車票制度:

  • 1987年12月19日,隨著北京地鐵環線(即今2號線)建成通車,北京地鐵正式實行轉乘車票制度。單獨乘坐一線或環線時,單程票價0.2元,轉乘則為0.3元。
  • 1991年1月1日起,北京地鐵一線及環線改為通票,兩線間轉乘不再二次付費,票價則提高至0.5元。
  • 1996年1月1日,票價提高至2元。
  • 1999年12月10日,票價提高至3元。
  • 2003年12月27日八通線開通營運之後,1號線、2號線作為市中心路線,維持票價為3元的通票;13號線及八通線的票價則分別定為3元及2元。同時,各站開始售賣13號線及八通線轉乘車票,其中13號線轉乘車票售價5元,可乘坐1號線、2號線、13號線,並在1號線/2號線與13號線之間轉乘一次;八通線轉乘車票售價4元,可乘坐1號線、2號線、八通線,並在1號線/2號線與八通線之間轉乘一次。

2007年10月7日,5號線開通起,北京地鐵開始實施單一票制2元/人次,無時限、路程、轉乘次數等限制,可以隨意轉乘除機場線外的任何路線[參272]。此外,北京地鐵並無針對老年人或學生的優惠或免票政策。2元通票在2007年施行時即是中國最低的地鐵票價[參273]。低廉的票價引來了大量的客流,導致地鐵異常擁擠,同時財政補貼壓力很大,2012年北京市財政為軌道交通支出的補貼達到36.9億元[參274]

2014年12月28日起,由於財政補貼和地鐵客流壓力等原因[參275],北京地鐵開始採用按距離計價的票制。起步價為3元,可乘坐6公里;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同時,通勤乘客予以優惠:使用公車卡、乘車二維碼乘坐軌道交通,每自然月內每個帳戶支出累計滿100元以後的乘次,價格給予8折優惠;滿150元以後的乘次,價格給予5折優惠;支出累計達到400元以後的乘次,不再享受打折優惠[參276]。根據調價前客流統計,調價並實施優惠後的平均票價為4.3元[參277]

更多資訊 票價表(單程票), 使用公車卡、乘車二維碼優惠票價 ...
票價表(單程票) 使用公車卡、乘車二維碼優惠票價
票價(人民幣,下同) 乘車距離(公里) 每月消費金額(優惠前) 每月消費金額(優惠後)
¥3 0-6 ¥50 ¥50
¥4 6-12 ¥100 ¥100
¥5 12-22 ¥150 ¥140
¥6 22-32 ¥200 ¥165
¥7 32-52 ¥300 ¥215
¥8 52-72 ¥400 ¥265
¥9 72-92 ¥500 ¥365
¥10 92-112 ¥600 ¥465
關閉

按照現時的路網兩點間最長距離103公里(燕山至俸伯)測算,北京地鐵全路線網的最高票價為10元,調價後的票價與上海基本持平,低於廣州深圳[參278]

西郊線[參279]、亦莊T1線票價最低3元,全程票價4元,不與其他路線聯合計費。[參280]首都機場線執行單一票價25元,且它的單程車票與其他路線互不通用,轉乘其他路線需要另行購買車票[參281]。大興機場線也採用單獨的計價方式,且單程車票同樣與其他路線互不通用。

地鐵定期票
  • 紙質月票,2001年以前,地鐵公司發行紙質月票以供通勤使用。月票分為地鐵專用月票和地鐵公車聯合月票。地鐵專用月票價格為每月50元,聯合月票價格為每月80元。2001年起北京地鐵公司凍結新月票的發行,導致地鐵月票的黑市價格上漲。
  • IC卡月票,紙質月票停止發行後,地鐵公司發行新的IC卡月票。月票同樣分為地鐵專用月票和公車地鐵聯合月票,漲價10元且規定乘車次數。每月乘車次數在限制次數以內使用月票區功能,無需其他費用,每月限乘次數140次,超過次數後需啟用儲值區功能。月票卡在2007年隨5號線開通新票價實行而取消。[參282]
  • 電子定期票,是北京地鐵於2019年1月20日起試行的定期電子車票,藉助於北京地鐵「億通行APP」平台,可無限次乘坐北京地鐵除機場線外所有路線。[參283]2019年9月26日,大興機場線開通,「億通行APP」平台開始面向通勤乘客售賣大興機場線區間定期電子計次票(僅限當月有效,購買時需錄入面部識別資訊)。[參284]
更多資訊 電子定期票票價表, 大興機場線區間定期電子計次票票價表 ...
關閉

免費乘車

以下乘客可以免費乘坐北京地鐵:[參285]

  • 現役義務兵憑《中國人民解放軍義務兵證》,武警義務兵憑《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義務兵證》。
  • 殘疾軍人和殘疾消防救援人員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
  • 傷殘人民警察憑《傷殘人民警察證》。
  • 現役消防員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員證》。
  • 盲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憑背面為紅色的北京市《殘疾人服務一卡通》,且可向1名陪同人員發放福利票(機場線除外)。
  • 京籍殘疾軍人、京籍傷殘人民警察、京籍軍隊離休幹部、京籍見義勇為人員憑《北京通-民政一卡通優待卡》可以免費乘坐北京地鐵(機場線除外)。
  • 離休幹部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幹部離休榮譽證》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離休幹部榮譽證》(機場線除外)。
  • 一名大人可以帶一名身高不滿1.3公尺兒童,該兒童免費;帶領兩名以上身高不滿1.3公尺的兒童,一名兒童免票。

車票媒介

單程車票

Thumb
2011年的IC卡單程車票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鐵正式啟用單程紙質車票。

1987年至2007年10月,北京地鐵實行單程轉乘車票,每張單程車票上設有票面區及副券區,票面顏色為車票發售站所在路線的代表色。進入對應路線的月台前,須由工作人員撕去對應路線的副券,方可乘車。此外,13號線還曾短暫採用磁介質紙質車票。

2007年10月7日至2008年6月8日,北京地鐵採用2元面額的紙質通票。紙質通票保留了副券區,車票主體分別以粉色、黃色、淺藍色及淡紫色為底色,分別對應1號線/八通線、13號線、2號線及5號線,相較之前的轉乘車票印刷更為精美,紙質也更好。

2008年6月9日起,北京地鐵停用紙質車票,同時啟用新型AFC檢票售票系統。乘客可通過自動售票機購票,採用拍卡入閘、插卡出閘方式,出站時車票回收,回收的車票可在車站售票處重新發售。票價仍為全路網實行的單一票價2元。至此,有著38年歷史的地鐵紙質票退出舞台,結束它的歷史使命。值得注意的是,地鐵AFC系統將記錄乘客進站和出站[參286],一般認為這是北京地鐵將實施分段計價的序幕[參287],但北京地鐵實際上是在6年半之後的2014年12月28日才正式實施分段計價。

2019年8月10日以前,北京地鐵窗口及自動售票機購票、充值、補票等業務僅支持現金交易;2019年8月10日,北京地鐵在55座車站啟動非現金支付試點,乘客可以使用支付寶或微信購票、充值、補票;2019年8月31日,全路網開通了微信、支付寶支付服務[參288],之後又增加了對雲閃付APP支付的支持。

2024年6月起,北京地鐵全部人工售票窗口及部分自動售票機增加銀聯閃付讀卡器,支持帶閃付功能的銀聯卡通過非接觸式支付刷卡購票。同月,北京軌道交通正式開通境外銀行卡購票業務,全部車站人工窗口配備了支付終端,可使用不帶銀聯標識的境外發行的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大來國際發現卡JCB等卡組織實體卡片刷卡購票[參289]

交通卡

Thumb
16號線馬連窪站進站閘機刷卡區與二維碼掃描器,刷卡區於2024年9月13日起加注萬事達卡、維薩卡的標識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是一種非接觸式IC卡,持卡可以乘坐所有地鐵路線和公車路線。[參290]

持卡乘坐地鐵的計價方式與現金購票相同,出閘時扣掉相應票款。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另發行交通聯合卡,除增添了卡內餘額不足3元(2019年9月16日前為不足10元)無法入閘乘車這一限則之外,其餘使用方法和計價方式與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相同。[參290]

其他城市交通聯合卡

加入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計劃並通過北京相關測試的外地交通卡也可在北京地鐵使用。

銀行卡過閘及自助購票

2020年11月29日起,北京地鐵開始支持銀聯標準的IC卡(含手機虛擬卡,含境外發行的銀聯卡)閃付刷卡進出站[參291]

2024年9月13日起,境外發行的萬事達卡維薩卡可在北京地鐵使用,乘客可使用該卡過閘及在自動售票機自助購票。後續將推出JCB卡的刷卡過閘服務[參292]。2024年12月起,境內發行的全新「中國萬事達」銀行卡可在北京地鐵使用,乘客可使用Mastercard Contactless刷卡過閘及在自動售票機自助購票。

乘車二維碼

億通行為北京地鐵官方的單程票網際網路票務客戶端,乘客在億通行註冊帳號後,可以使用二維碼刷閘功能乘坐所有地鐵線(包括單獨計費的首都機場線大興機場線西郊線亦莊T1線)及市郊鐵路(副中心線懷密線通密線;需要錄入面部識別資訊);乘客也可以通過客戶端在線購買除西郊線及市郊鐵路以外路線的單程車票,到達選定出發車站後,通過在網路取票機掃描手機上的二維碼來獲取一張單程票卡[參293]。乘坐由大興機場起降的航班的乘客亦可以在購買機票時選擇大興機場線空軌聯運產品,以單程票8折的價格購買大興機場線草橋站大興機場站區間的車票,一些航空公司亦會隨機向旅客隨贈送大興機場線空軌聯運票。乘客獲取空軌聯運票後會收到航空公司簡訊,使用時只需打開簡訊中的二維碼圖片連結即可刷碼過閘[參294]。此外,乘客還可在北京地鐵北京公車北京一卡通、「北京軌道交通96123」、支付寶雲閃付呼和浩特地鐵「青城地鐵」、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天津地鐵廣州地鐵手機應用程式使用北京地鐵乘車碼。同時,億通行平台上也售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七日通票。雲閃付平台亦時有「U惠車票」等優惠活動。

用戶在註冊易通行APP時需要填寫姓名與身份證號。有乘客擔心個人隱私外洩。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由於日後實行的刷二維碼進出站將與個人信用體系掛鉤,相關部門要求對乘客資訊進行實名認證,也一定會確保乘客資訊的安全存放不外洩」[參295]

2017年8月20日,北京軌道交通單程票網際網路票務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參293]起初用的名字是易通行。於2019年4月29日,更名為億通行。[參296]

2019年12月31日,億通行、北京公車、北京一卡通APP啟動公測招募,各招募兩萬名用戶進行二維碼互通公測,參與測試的用戶可以在對應APP中同時生成公車碼及地鐵碼用於乘坐地面公車和軌道交通[參297]。2020年5月16日,二維碼互通正式上線並面向所有用戶開放,用戶可選擇任意一APP進行掃碼乘車。2020年8月20日,北京地鐵系統增加了對雲閃付內生成的軌道交通二維碼乘車的支持[參298]

2020年6月5日,北京地鐵億通行與呼和浩特地鐵達成協議,兩地用戶可在對方城市的地鐵App中生成乘車碼[參299]。此後,北京地鐵亦分別與上海地鐵[參300]、天津地鐵[參301]和廣州地鐵[參302]達成類似協議。

2020年8月30日起,北京地鐵可使用中國銀聯手機app「雲閃付」掃碼乘車。[參303]截至2020年12月2日,北京地鐵已全線支持雲閃付掃碼或無感乘車過閘[參304]

2021年6月28日,億通行新增NFC功能「億通行Pay·秒通卡」[參305]

2023年7月12日起,北京地鐵可使用國鐵鐵路12306APP」掃碼乘車,使用前需按照APP內提示開通「鐵路e卡通﹣北京地鐵」乘車碼功能[參306]

車票實名制

北京地鐵自2022年防疫時期開始實行車票實名制。自2022年5月17日起,部分公車綫路和地鐵車站開始查驗北京健康寶,確認其持有近期核酸檢測證明,方可乘車;乘客可以將北京健康寶實名資訊與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及其乘車碼綁定,進站閘機自動調取核酸數據,確認乘車資格。[參307][參308]經過系統試驗,至6月9日,地鐵全網閘機均啓用「健康寶」自動核驗功能,只有完成綁定的乘客才可以入閘乘車;乘客如持未綁定「健康寶」的票卡,需經人工通道方可進站。乘客如要購買單程票乘車,也需在購票機上識讀身份證件或「健康寶」資訊。[參309]

後中國政府宣告「防疫轉段」、於2023年1月結束「乙類甲管」,「北京健康寶」系統也改組為「京通」,結束防疫職責,但北京地鐵實名制購票的制度並未取消[參310]。相關部門答問說,「為了在市民乘坐軌道交通時提供優良服務,提升安全防護能力,乘客在軌道交通車站購買單程票時,需提供個人身份資訊」,但沒有解釋「安全防護」的具體內容。有乘客反映站內自助購票機買票手動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非常困難,攜帶行李時更加不方便,因為僅有一些機場、火車站、轉乘點等大站的購票機具備身份證讀寫錄入功能[參311]。也有乘客反應,如需使用護照或港澳台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購票只能到人工窗口辦理,較為不便[參312]。還有乘客擔心實名制購票時,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有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自助購票機螢幕反應不靈敏,還會導致客流高峰期間進站乘車困難,耽誤出行時間。

至2023年春,部分與鐵路樞紐或旅遊景點接駁、客流較大的站點,獲准向上級申請,在特定時段免於實施單程票實名購票。在這些車站的自助設備購票、充值,不再需要輸入實名資訊;在大多數其他車站,在自助機購買單程票仍需填寫實名資訊,無身份證者需前往人工櫃檯。有北京地鐵的工作人員表示,地鐵站可以視情況主動申請取消實名制,取消實名制可以「降低工作人員工作量」[參313]。北京地鐵方面答問說,實名制購票在各站實施與否,是根據各車站各時段的現場客流量「動態調整」,不設固定名單[參314]。自助購票機現設「自動讀取身份證資訊」「京通小程序掃碼授權身份資訊」「手動錄入身份證資訊」三種選項;其時如果選擇手動輸入,機器僅對身份證號的格式作校驗,並不核驗乘客所輸入姓名與身份證號的真實性,姓名欄只需輸入「111」等字符即可通過。[參315]此外,持有異地交通聯合卡或銀聯卡的旅客現在可直接刷卡進站乘車,無需額外綁定實名資訊。地鐵所有的人工售票窗口辦卡及充值,都不需要實名認證。

2024年3月20日,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刊出報道,指出實名制購票僅在部分車站和時段執行,並可以輕易繞過,缺乏實際效果,並批評該制度給遊客帶來不便。[參315]報道刊出後,北京地鐵3月23日起全面收緊實名制購票:在自助購票機上「手動錄入身份證資訊」時,將聯網核驗姓名與身份證號是否正確對應;所有車站都開始實施實名購票,遊客較多的站點不再有豁免權利;向客服中心人工購買單程票時也必須提供身份證資訊。[參316]

安全

安全檢查

為了維護奧運會和帕運會的安全,北京地鐵於2008年6月29日啟動了安全檢查。一些乘客需要接受金屬探測器的探測,乘客的行李必須接受X光機的檢查,還有警犬參與檢查。在奧運結束之後,安檢的措施被保留下來[參317][參318]

Thumb
北京地鐵的安全檢查

封站措施

在人流擁擠時,地鐵會進行封站。如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時的天安門西站天安門東站前門站[參319],而在五一、十一長假期間,天安門前門地區人流壓力大時,也會封閉前門站,有時還會額外封閉天安門東、天安門西兩站[參320][參321]。由於農曆正月初一去雍和宮祈福的人很多,會對雍和宮站封站[參322]。此外,北京站郝家府站因施工原因[參323][參324]也曾經封站,木樨地站在每年6月4日附近也會封閉A1、A2出入口[參325]

另外,奧運期間,8號線的奧體中心站一直封閉,到2008年10月10日後才首次對外開放[參326]。此後,每當"鳥巢"舉行大型活動,奧體中心站也會臨時封閉,且8號線可能延長營運時間30分鐘[參327]

2020年起,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當某段線路處於封控區域中時,該區域內全部車站均會封站。2022年5月,由於北京疫情加重,北京地鐵首次實施大規模封站措施,部分轉乘車站則關閉出入口但准許轉乘,同時一部分線路則全線停運,此次大規模封站於同年6月解除。

突發事件預防措施

在韓國發生多次嚴重的地鐵事故(如2003年2月的大邱地鐵縱火案)之後,北京地鐵改進了緊急安全疏散標誌、疏散導流障礙警示標誌和消防器材標誌等設備以應對突發事件[參328]

全高式月台門和半高式全高式月台門

Thumb
5號線的全高式月台門

為保證乘客的人身安全,從5號線開始,新建的北京地鐵路線設置了全高式月台門半高式全高式月台門,將乘客與地鐵隧道隔開。1號線和2號線由於早期沒有全高式月台門,經常發生乘客跳下月台和臥軌的事件[參329]。為了乘客的安全,未安裝全高式月台門的1號線、2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一期開始加裝全高式月台門[參198],由於老線月台承載力有限,所有車站均加裝半高全高式月台門。13號線和八通線一期的全高式月台門加裝工程於2012年8月開始[參330],加裝工程2013年年底完成,但由於需要測試,直至2015年6月才投入全天運轉[參331]。而1、2號線的加裝工程2016年4月開工[參332],其中2號線的加裝工程於2017年8月20日完成[參333],1號線的加裝工程於2017年9月10日完成,但蘋果園站因涉及樞紐改造工程暫不投入使用。隨著蘋果園站於2020年4月18日關閉改造,以及該站6號線S1線(均預裝安全門)於2021年12月31日啟用,北京地鐵所有營運的路線全部加裝了安全門[參334]

限流措施

由於客流量逐步增大,北京地鐵部分車站採取臨時限流措施,根據2018年1月北京地鐵公布的常態化限流車站情況,北京地鐵營運公司常態化限流車站達到73座,京港地鐵常態化限流車站數量為23座。北京地鐵路網常態化限流車站達96座。城市核心區重點車站早傍晚尖峰均有限流,郊區路線或者末端地鐵站大多在早上尖峰時段限流。[參335]

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

Thumb
9號線軍事博物館站南車站大廳內的AED

北京地鐵曾發生過多起乘客因心臟疾病而死於心臟性猝死的事件,社會曾廣泛呼籲地鐵公司在車站內部署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以及時救助心臟病發者,但地鐵方面對於各類呼籲及捐助回應消極。[參336]2020年9月25日,北京地鐵13號線霍營站發生乘客猝死事件,再次引發對北京地鐵不配備AED的質疑[參337]。2020年10月27日,北京市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工作,其中京港地鐵所轄78座車站已於2021年5月27日全部完成AED配置工作,各車站督導及以上人員也已100%完成急救專業機構培訓並取得資格證[參338],北京軌道營運也早在2020年12月實現下轄車站AED全覆蓋[參339]。北京市原計劃於2022年底實現所有軌道交通車站AED設備全覆蓋[參340],但截至2021年10月3日,北京地鐵營運有限公司已在其所轄318座車站全部安裝AED,並計劃於2021年末實現車站全員具備AED使用資質[參341]

營運時間

首末班車時間

各線首班車多在5:00至6:00間開出,末班車則於22:30至23:30間開出。因此,部分車站的營運時間可以到達0:00以後。特別地,由於受機廠設置影響,13號線、15號線和昌平線的末班車均只行駛半程,13號線從西直門霍營,從東直門開往回龍觀;15號線從俸伯開往馬泉營;昌平線從昌平西山口開往朱辛莊[參342]

在遇到一些大型活動時,地鐵會延長營運時間,尤其是在奧運開閉幕式的2008年8月8日至9日及8月24日至25日,北京地鐵除機場線(現首都機場線)以外全線通宵連續營運,以方便觀眾離開會場[參343][參344]

列車時刻表及運行圖

Thumb
1號線建國門站張貼的時刻表,用不同底色表示各種交路

由於列車寬度、月台長度及車輛編組的限制,北京地鐵提高運能的主要方法是縮小營運間隔。在各路線工作日早上尖峰的營運間隔中,1號線[參345]、2號線、4號線間隔為2分鐘,這三條路線的間隔均已達到極限[參346][參347]。在此基礎上,4號線還在早上尖峰通過加開臨客的方式使由南向北方向的最小發車間隔達到1分43秒[參348],為中國內地地鐵最短間隔。5號線最小間隔為2分15秒[參349],10號線區間(宋家莊-三元橋-車道溝)最小間隔為2分15秒[參350]。各路線將採取擴建機廠、增購列車、改造號誌系統和供電系統等手段縮短間隔[參351]

2020年3月31日起,北京地鐵公司所轄路線逐步啟用超常超強列車運行圖,開行多交路套跑、開行大站快車(中途幾站不停車)、壓縮站停時間及進一步縮短列車間隔,以應對逐漸增長的客流、降低列車擁擠情況。此次調整主要是因為疫情防控所需,同時交通部要求,公共運輸工具滿載率不得超過50%[參352]。為讓乘客熟悉新的列車運轉方式,北京地鐵在所轄路線的各個月台上粘貼了列車時刻表,使用不同色塊、符號區分標註了大站快車和小交路車次,乘客亦可在北京地鐵APP以及北京地鐵官網 [參353]進行查詢。地鐵官方表示,此運行圖會視實施情況在疫情後得到部分保留,並會在列車運行圖變化時更新時刻表[參354]。2022年,京港地鐵開始通過微信公眾號公示其下轄路線各站的時刻表,此後也有部分車站開始張貼紙質時刻表。


路網圖

Thumb

相關條目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