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哲學思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唯物論(英語:materialism),哲學理論,認為世界的基本成份為物質,所有的事物(包含心靈及意識)都是物質交互作用的結果。
物質形式與過程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1],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真實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並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該理論的基礎是,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或者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因此,物質是唯一事實上存在的實體。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屬於一元本體論。但其本身又不同於以二元論或多元論為基礎的本體論。一說認為盡管死後有靈是人類普遍的信仰,但所有的文化也都有重視物質和現世生活的傾向,重視物質和現世生活被認為是普世文化通則。
唯物主義在哲學上屬於一元的本體論,因此就和二元論及多元論產生的本體論不同。以對現象實質的解釋來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中立一元論及心靈論不同。
雖然有許多的哲學流派,有些流派之間可能只有短微的差異[3][4][5],不過許多哲學可以分為以下兩類,這兩類在其定義上是互斥的,分別是唯心主義及唯物主義[a]。這兩類哲學的基本主張和現實的本質有關,而其主要差異出現在對以下二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上:「現實包括什麼?」以及「現實如何產生的?」。對唯心主義而言,心、靈或意念是主要的,物質是次要的,對唯物主義而言,物質是主要的,心、靈或意念是次要的,是物質的產物[5]。
歷史上,源於笛卡爾的傳統觀點認為,意識是非物質的存在。而唯物主義者的觀點則是從根本上反對這一信條的。儘管如此,唯物主義本身並沒有討論如何來描述所謂的「物質實體」。在實踐中,唯物主義通常等同於物理主義或其他理論的一個種類。
唯物主義通常被認為與簡化論的方法論原理有關,根據簡化論,被一個特定描述層次所區分出來的事物或者現象,如果它是真的(正確的),那它也必須可以在其他描述層次中被解釋——特別是可以在一個簡化了的層次中被解釋。非簡化唯物主義明確地反對這一種概念或說法,但無論是簡化唯物主義還是非簡化唯物主義,通常都將物質的構成作為所有存在事物、性質、無法解釋現象的基礎。傑瑞·福多反對這一點,他透過「經驗主義和某些特殊學科(如心理學和地質學)無法直接從基本物理中觀察出」這一點,從而有力地反駁了這個觀點。
現代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們擴充了唯物主義中關於物質的定義,其中包括符合科學並能探測得到的實體,如能量、力、甚至空間曲率等。儘管如此,像瑪麗·米雷這樣的哲學家,依然認為概念中的「物質」是非常難以定義的。[6]特別地,唯物主義是二元論、現象論、理想主義、活力論以及二重一元論的相反對照面。在某種程度上,唯物主義的物質性,可以和決定論的概念產生聯繫。啟蒙時代的一些思想家認同決定論。
唯物主義通常會被唯心主義思想家批評和反對。他們認為唯物主義是一種令精神上空洞的哲學觀。在19世紀,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唯物主義作為一種非形上學的「唯物史觀」,相對地,他將其專注於人類活動(包括實踐和勞動)和由此產生的制度生成、複製和摧毀。(請參照「唯物史觀」)此外,他們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剝離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唯心主義,並融合進唯物主義的元素[7]。
在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的軸心世紀(約西元前 800-200),唯物主義在歐亞大陸上許多地理上相隔絕的地區,可能各自獨立的,發展起來。
在古代印度,由於阿耆多·翅舍欽婆羅、Payasi、Kanada與順世論學派的支持者的努力,唯物主義在西元前 600 年左右開始發展。其中 Kanada 是早期原子論的支持者之一。活躍於西元前 600 年至前 100 年的正理論勝論聯合學派發展出原子論的早期形式,但是他們不能算是唯心主義者,因為他們嘗試證明神存在,並且認為人的意識不是物質的一部份。接著,佛教原子論學派與耆那教延續了支持原子論的傳統。
在古希臘,留基伯、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等原子論者為後來的唯物主義起了開端。盧克萊修(前 99 - 前 55)所著的拉丁文哲理長詩《物性論》闡述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哲學,也就是,所有存在的事物,不是物質就是真空,所有的物質現象均源自一些基本粒子的移動或互相混合,而這些基本粒子被稱為「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的物質。《物性論》給出物質現象的機械論解釋,例如解釋侵蝕作用、蒸發作用、風和聲音是怎麼形成的。此外,《物性論》中也首次提出許多現今知名的原理,例如「只有物體才能接觸到物體」。然而,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不主張一元論,因為他們在本體上將物質與空間區分開來,換言之,空間是本體上不同於物質的存在。因此可以說,他們的理念比當今的唯物主義來的寬鬆。
接著在6世紀,印度唯物主義者賈亞拉西·博塔完成著作 《Tattvopaplavasimha》(意為惱人的一切原則),並在其中駁斥《正理經》提出的知識論。然而,從以下的例子可以看出,印度到了15世紀之後,傾向唯物主義的順世論哲學逐漸式微。在14世紀,Madhavacharya編著《Sarva-darśana-samgraha》(意為消化所有哲學),但其中卻沒有引用,甚至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順世論哲學的文字[9]。
而在阿拉伯世界,在12世紀前期的安達盧斯,哲學家伊本·圖費勒在其哲學小說 《哈義·本·葉格贊的故事》中討論了唯物主義哲學[10],並隱隱約約預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想法[11]。
托馬斯·霍布斯[12]和皮埃爾·伽桑狄是延續唯物主義傳統的代表,與他們相對的,是勒內·笛卡爾對自然科學提出的二元論。接著出現的是唯物主義論者兼無神論者讓·梅葉,以及其他法國哲學家,例如拉·美特利、保爾·霍爾巴赫、德尼·狄德羅 以及啟蒙時代的其他法國思想家。在英國,行路者史都華則認為所有的物質都被賦予道德價值,這個觀點構成了哲學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主要觀點。
接著後近代哲學時期,德國辯證唯物主義者兼無神論人類學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標誌著唯物主義的轉變,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質》(1841) 將宗教的人文主義情懷描述為人類內在本性的外在投射。
歷史上,唯物主義的觀念起源自,維持人類生活下去所做的生產行為,和在生產中所產生的物質交換是所有社會的結構這個概念之中。也就是在所有歷史上出現過的人類社會之中,根據人們生產的物質,以及生產的方法,而將財富分配下去,以及將人歸分成不同群體,或階級的方式。在這個觀點之下,社會改變與政治革命的最終影響並不是由人類的意志所造成,也不是由人類對終極真理及正義的更好洞見所造成,而是由人類得物質生產及交換模式的給變所造成。它們不是根據哲學,而是跟去該時代的經濟狀況去造成改變的。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自然主義學派是德國唯物主義學派,他們從 19 世紀中葉開始發展,成員包括路德維希·畢希納、雅各‧莫萊斯霍特、卡爾·福格特[13][14]。
當代分析哲學家在一個廣泛的物理主義或形而上自然主義框架下做討論,提出與將容納人類心靈於理論中的不同觀點,例如功能主義 (心靈哲學)、變異一元論、等同理論等等[15],代表人物有丹尼爾·丹尼特、威拉德·馮·奧曼·蒯因、唐納德·戴維森和傑瑞·福多。
科學唯物主義常常被與同一說劃上等號,或者視為意義相近的詞彙。20世紀早期,保羅·丘奇蘭德和派翠西亞·徹蘭主張一個更為激進的想法取消唯物主義,認為一切心靈的現象都不存在,而僅僅是由民俗心理學和內省錯覺反映出的虛假的結果而已。取消唯物主義者相信,像「相信」這種事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就像民俗學家相信邪靈引起疾病一樣。事實上,同一說與取消唯物主義站在兩個極端,前者認為理論導致事實,後者認為部分舊的理論會被新發現的事實推翻,而修正唯物主義則某種程度上介於中間[15]。
當代歐陸哲學家吉爾·德勒茲和墨西哥的紐爾·德蘭達企圖重建並加強唯物主義[16],他們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被稱為新唯物主義[17]。
正如其他科學及哲學中的基本概念一様,針對物質的本質及其定義也已出現許多的論點[18]。物質是否由單一成份(原質)組成?物質是否是一種單一的成份,但會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形質論)[19]?或是由幾種不同的,不會改變的成份組成(原子論)?[20]物質是否有其固有性質(實體論)[15][21]或者是否其中少了固有性質(第一元素)?
傳統對物質的觀點是有形體的「東西」,但在十九世紀提出場的概念後,上述觀點受到了挑戰。狹義相對論證明物質及能量(包括將能量分布在空間中的場)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產生了一種本體論的觀點,認為能量是第一元素,物質只是它的一種形態。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用量子場論來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說這些場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場的一個性質而已。
依照主流的宇宙模型ΛCDM模型,宇宙中的能量中只有5%是由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提到的粒子所組成,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質及暗能量組成,不過科學家對暗物質及暗能量的了解及共識還不多[22]。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後,有些科學家認為只是改變了物質的概念而已,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物質概念已不再存在。例如維爾納·海森堡提到:「唯物主義的本體論是以一個幻想為前提:認為我們週圍世界的現實及存在的方式可以外推到原子層次。但這個外推是錯的,原子不是(一般認知的)東西。」
對應新的科學發現,物質的概念也隨之改變,因此唯物主義的確切內涵無法獨立於特定關於物質基礎的理論之上。諾姆·喬姆斯基認為任何一種性質都可以視為是物質,只要有人定義有這種性質的東西是物質即可[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