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传佛教中,观音即“阿婆卢吉低舍婆罗”之意译,乃慈悲为怀之菩萨,其名称亦被道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以至汉字文化圈和东亚的佛教徒所沿用。观音,观世音之简称,有“观察世界声音者”之意。基于社会地理的影响,观音于历史上被描绘为无性别或中性形象,然而在东亚地区慢慢发展成女性神祇的形象。农历六月十九日为庆祝观音成佛之日。众多佛教徒深信,当一信徒离世时,观音将其安置于莲花心中,送往极乐净土,因而观音常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佛教神祇”,其力量之伟大,能助所有向她祈祷者,此在《普门品》和《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皆有提及。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4年7月30日) |
观音在东亚的形象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觀音 | ||||||||||||||||||||||||||||||
简化字 | 观音 | ||||||||||||||||||||||||||||||
| |||||||||||||||||||||||||||||||
Full Chinese name | |||||||||||||||||||||||||||||||
繁体字 | 觀世音 | ||||||||||||||||||||||||||||||
简化字 | 观世音 | ||||||||||||||||||||||||||||||
字面意思 | “观察世界声音(者)” | ||||||||||||||||||||||||||||||
| |||||||||||||||||||||||||||||||
汉语别称㈡ | |||||||||||||||||||||||||||||||
繁体字 | 觀自在 | ||||||||||||||||||||||||||||||
简化字 | 观自在 | ||||||||||||||||||||||||||||||
字面意思 | “观察世界声音者” | ||||||||||||||||||||||||||||||
| |||||||||||||||||||||||||||||||
缅甸语名称 | |||||||||||||||||||||||||||||||
缅甸语 | ကွမ်ယင် | ||||||||||||||||||||||||||||||
国际音标 | [kwàɴ jɪ̀ɴ] | ||||||||||||||||||||||||||||||
藏语名称 | |||||||||||||||||||||||||||||||
藏语 | སྤྱན་རས་གཟིགས | ||||||||||||||||||||||||||||||
越南语名称 | |||||||||||||||||||||||||||||||
国语字 | Quan Âm (Quán Âm) Quán Thế Âm (Quan Thế Âm) Quán Tự Tại | ||||||||||||||||||||||||||||||
儒字 | 觀音 觀世音 觀自在 | ||||||||||||||||||||||||||||||
泰语名称 | |||||||||||||||||||||||||||||||
泰语 | กวนอิม, พระอวโลกิเตศวรโพธิสัตว์ | ||||||||||||||||||||||||||||||
皇家泰语转写通用系统 | Kuan Im, Phra Avalokitesuan | ||||||||||||||||||||||||||||||
韩语名称 | |||||||||||||||||||||||||||||||
谚文 | 관음, 관세음, 관자재 | ||||||||||||||||||||||||||||||
汉字 | 觀音, 觀世音, 觀自在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観音, 観世音, 観自在 | ||||||||||||||||||||||||||||||
| |||||||||||||||||||||||||||||||
蒙古语名称 | |||||||||||||||||||||||||||||||
传统蒙文 | ᠨᠢᠳᠦ ᠪᠡᠷ ᠦᠵᠡᠭᠴᠢ | ||||||||||||||||||||||||||||||
印度尼西亚语名称 | |||||||||||||||||||||||||||||||
印度尼西亚语 | Kwan Im, Kwan She Im, Awalokiteswara | ||||||||||||||||||||||||||||||
菲律宾语名称 | |||||||||||||||||||||||||||||||
他加禄语 | Guanyin (ᜄᜓᜀᜈ͓ᜌᜒᜈ͓) | ||||||||||||||||||||||||||||||
梵语名称 | |||||||||||||||||||||||||||||||
梵语 | 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 | ||||||||||||||||||||||||||||||
苗语名称 | |||||||||||||||||||||||||||||||
苗语 | Kabyeeb, Niam-Txiv Kabyeeb, Dabpog, Niam-Txiv Dabpog |
在东亚本土化的形象
在中国,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纪,彼时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东渐,观音信仰亦随之深入民心。至唐初,即七世纪中叶,此信仰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开创东亚观音信仰的新篇章。然而,在显教的多数宗派中,普遍认为女性无法直接成佛,必须先转化为男性身躯,方能实现佛道。因此,无论观音信仰源自何方,观音菩萨在此脉络下多以男性身相呈现。
但自印度密教兴起,其教义与显教大相径庭。密教主张,女性不必转为男性,同样能以女性身相成佛。[1]依据《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所载,父母所赐的肉身,无论男女,皆能即身成佛,[2]这正是密教认可女性身如来的理论基础。[3]与此同时,密教对女性的尊重与包容,远超越显教中的歧视之风。[4]由此,密教中开始出现女性尊相,如《大悲胎藏生曼荼罗》中即绘有多位女性佛菩萨,彰显了密教对女性佛性的认可与尊崇。这种打破性别籓篱的教义,不仅拓展了佛教的宽广度,也为东亚观音信仰的演进。
据《法华经》第25品所述,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随时应机而出现,为拯救受苦众生。这些化身包括佛、辟支佛、罗汉、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湿婆、强大的天将、多闻天王、转轮圣王、国王、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妇女、男童、女童、天神、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以及金刚手菩萨。《楞严经》中亦提及观音菩萨三十二种化身,与《法华经》所述类似,但不包括金刚手菩萨,而以四大天王取代毗沙门天王。这些观音化身在中国和日本经过本土化,形成了符合各种化身的传统造像形式。[5][6]
大乘佛教记载观音应化有三十三身
- (1)杨柳
- (4)圆光
- (7)卧莲
- (10)鱼篮
- (13)一叶
- (16)延命
- (19)能净
- (22)叶衣
- (25)蛤蜊
- (28)马郎妇
- (31)不二
- (2)龙头
- (5)游戏
- (8)泷见
- (11)德王
- (14)青颈
- (17)众宝
- (20)阿耨
- (23)琉璃
- (26)六时
- (29)合掌
- (32)持莲
- (3)持经
- (6)白衣
- (9)施药
- (12)水月
- (15)威德
- (18)岩户
- (21)阿摩提
- (24)多罗
- (27)普悲
- (30)一如
- (33)洒水
在中国的天台宗、唐密及日本真言宗、天台宗传统下,观音可呈现六种不同形式,每种形式与六道轮回中特定的境界相应。这种分类源自天台宗祖师智𫖮所著《摩诃止观》,并在其他文献中亦有记载,如《三宝感应要略录》。[7][8]具体形式包括:
- 大慈观音(大慈观音),又名圣观音,对应饿鬼道。
- 大悲观音(大悲观音),即千手观音,与地狱道相应。
- 大光普照观音(大光普照观音),称为十一面观音,与修罗道相配。
- 天人丈夫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又称准提观音,对应人道。
- 大梵深远观音(大梵深远观音),即如意轮观音,与天道相应。
- 狮子无畏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即马头观音,与畜生道相应。
于中国,千手观音当属观音菩萨众多秘密形式中最享盛名的一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描述千手千眼观音比印度神祇和佛陀更为神圣。[9]经典指出,“遍数宇宙每一片叶子和每一粒沙子,其难度远不及观音菩萨的福德与力量之深远。”拥有千手的观音象征所有神祇之力,而其头顶各式佛陀象征所有佛陀之智慧。在中国的寺庙与修道院,千手观音的雕像往往与十一面观音结合,形成千手十一面的形貌。与此化身相连的咒语,《大悲咒》,为东亚佛教中最受欢迎的咒语之一。在中国佛教中,此咒语的流行促使宋代天台宗僧人四明知礼创立了一种名为“大悲忏法会”的秘密忏悔仪式。此仪式至今仍定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社区的寺庙举行。
据明朝万历年间出版、朱鼎臣所写的《南海观音全传》中的一则中国佛教传说,观音几乎度尽地狱中的众生,直到十殿阎罗将她送出地狱。[10]然而,她意识到仍有众多不幸的众生尚未得救。在努力理解这些众生需求的过程中,观音的头分裂成十一片。阿弥陀佛见状,赐予她十一个头,以便她能听到受苦众生的哭声。当她听到这些哭声并理解它们时,观音试图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但她的双臂却碎裂成无数片。阿弥陀佛再次出手相助,赐予她千手,使她能帮助所有需要的人。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版本中,通常包括八只手,每只手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象征着她运用法力的技巧。而在中国版本中,手的数量则有不同。在日本,这种形象的雕像可在京都的三十三间堂找到。
摩利支观音(即摩利支天菩萨,梵语:मारीची,为“光线”之意),古称“阳焰”,系日光的神格化。相传源于古印度民间所崇拜的猪面人身光明女神华拉希,后被佛教所吸收而成为黎明女神,并列于天部。能加持信众,护佑平安。外现天女像,然并非天人,实际本地是大菩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记载衪是从观自在菩萨部所作的变化相。以摩利支天菩萨为本尊的修法,称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够隐身遁形与除难消灾的神通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为隐形法。由于摩利支天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隐身法力,因此极受日本武士的信仰,并奉为守护神。
大随求观音,乃观世音菩萨之化身,略称“大随求菩萨”,密号“与愿金刚”,是以满足众生心愿为特色的菩萨。其真言“大随求陀罗尼”在唐代极为盛行。
不空羂索观音,即不空羂索菩萨,乃能显现十方无量佛土圣众,接引无量有情修得佛法的大菩萨,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佛教认为与观音菩萨所有的化身,本质皆是相同。
叶衣观音是佛教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度母)的化现之一。常示现于山间,以树叶为衣裙,故称叶衣菩萨,是能除疫疾、饥馑、贼寇、刀兵、水旱等。
自唐密观音母白衣观音传入中国后,观音菩萨开始就有女尊形象,之后又有宋密的白衣观音信仰,自唐宋两代开始就以观音母白衣观音为所有观音的本尊,在中国民间,观世音菩萨的慈母形象非常显著,常被尊称为“观音妈”、“观音娘娘”,又因为观世音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现为菩萨穿着白衣,济世救人,故常尊称为“观音佛祖”,简称“佛祖”。闽南及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认为,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心著称,面燃大士(大士爷)是观世音菩萨的属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爷头顶观世音菩萨像,在中元节时,负责救渡、布施流浪在阳间的亡魂。
《法华经普门品》中记载祈求观音大士,“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诚皆有感应。故许多不孕妇女,皆向观音菩萨求祷,希望能有子嗣。而庙宇也以观音菩萨怀抱幼童作为造像,是为送子观音。
民间故事,唐宪宗时陕右男子性喜骑射,嗜杀无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现一名绝世美女,公开演讲,要求众人信仰佛教,戒除杀生。并且发下豪语,愿嫁给三日之内熟背《妙法莲华经》的男子。众人闻说,皆返家背经,惟法华一书,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马姓少年博闻强记,三日不寐,遂能背诵此经,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时,美女已经病死。马郎甚哀而殓之。启棺时,美女遗体不见,只留下一张观音菩萨之画像。人称美女为观音菩萨化身,是谓“马郎妇观音”。《佛祖统纪》亦有记载。
另说尸骨已然不见,唯锁子骨尚存,是为“锁骨观音”。泉州粲禅师作诗曰:“丰姿窈窕鬓欹斜,赚杀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民间故事,宋朝蔡襄贬为泉州太守。当时泉州洛阳江,时常有人渡江溺毙,蔡襄不忍,于是发愿兴建万安桥(洛阳桥),观音菩萨化身为一位手提鱼篮的美丽少女,向公众筹募建桥经费,该化身被称为“鱼篮观音”。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亦曾出现,为协助孙悟空等人收服由原莲花池中的金鱼幻化成的精怪。
台湾有以此主祀的利洋宫[11]、日本东京都港区三田则有鱼篮寺[12]。
-
元代画家赵孟𫖯笔下的鱼篮观音。
-
村妇形象的鱼篮观音。
马头观音在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中被尊为保护旅行与交通的护法神,特别是汽车的安全。在部分中国佛教寺庙的入口和出口处,会放置马头观音的雕像,以祝福来访者。[14]在某些中国佛教寺庙中,访客还可以将车牌供奉在这位神祇前,以祈求他保护自己的车辆。马头观音亦被列为五百罗汉之一,称为马头尊者。在道教中,马头观音被融合并纳入道教神祇体系,成为火王马王。这种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拥有六只手和额头上的第三只眼。[15]
传说中的善财(梵文名为须达那)是来自印度的一位残疾少年,对学习佛法怀有浓厚的兴趣。[16]《南海观音全传》中写道,善财听闻在普陀山的岩石岛上藏有一位佛教高僧,迫不及待地前往寻师。抵达岛屿后,尽管身患残疾,他仍坚毅地寻访到了观音。
观音在与善财深谈后,决定考验他学习佛法的决心是否坚定。观音施展法力,幻化出三个持剑的海盗,紧追觊觎他。观音迫近悬崖边际,三个海盗的幻影亦步亦趋。善财眼见老师处于危急之中,不顾自身残疾,艰难地爬上了陡峭的山坡。就在观音跃下悬崖,三个幻影相继跃下的瞬间,善财仍奋力向前,艰辛地匍匐至悬崖边缘。
就在善财即将坠落悬崖之际,被观音于半空中接住,获救一命。观音随即要求善财起身行走。善财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能正常行走,残疾之状已然不复存在。当他走到水池边,望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发现自己变得英俊非凡。自那一天起,观音开始悉心教导善财完整的佛法。
历经多年修行,善财终成观音座下弟子。此时,南海发生了一桩令人焦虑之事:龙王之第三子,在化身为鱼时,不幸为渔民所擒。困于陆地之上,他无力变回龙身,徒呼负荷。纵使其父为强悍之龙王,对于爱子身处陆地,却无计可施。龙王之子悲愤交加,天地一声长啸。
观音闻此呼救,立即派遣善财前往营救,并赐予他足够的财物。此鱼正待市场售卖,因其被捕后仍能存活,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众人迷信吞食此鱼,能获长生不老之效,因而市场上众竞相购之。一场激烈的竞标战随即展开,善财在财力上略显不足,很快即被淘汰。善财恳求鱼贩释放此鱼,然而众人愤怒地将他推开。此刻,观音远远传来的声音道:“生命之权,应归于欲拯救其之人,而非企图夺取其之人。”
众人觉悟自身之行为,羞愧地四散而去。善财遂将鱼带回,观音即刻将其释放。鱼瞬间恢复龙身,安然归家。为了感谢观音救了幼子,龙王派遣孙女龙女,捧光明珠献上。龙女为观音之庄严所感动,请求成为其弟子,学习佛法。观音应允,并指派龙女为光明珠的保管者。[17][18][19][20]
在传统的绘像中,龙女与善财常伴观音左右,犹如两名稚子。龙女手持钵或金元宝,象征着光明珠的存在;善财则双手合十,微屈膝盖,以示其曾为残疾之身。
《观音氏敬》(越南文:Quan Âm Thị Kính)是一部越南诗歌,讲述了一个名叫氏敬的女子的生活。她被诬陷企图杀害她的丈夫,当她乔装成男人在佛教寺庙过宗教生活时,她再次被诬陷与名叫氏茂的女子发生性关系。她被指控让氏茂怀孕,这在佛教律法中是严禁的。然而,凭借她对所有屈辱的忍耐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她得以进入涅槃,成为慈悲女神(越南文:Phật Bà Quan Âm)。[21]
与素食的关联
在东亚,观音不仅是慈悲慧的象征,更与素食主义密切相连。佛教美食常见其形象装饰其中,无论是佛教的素食手册或杂志,她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2][23]更有一种以她为名的土壤,传闻具有防恶心与止腹泻的疗效。炒祺,这款传统的中国小吃,便是采用观音土制成的面团为主要材料。该面团的成分包含面粉、鸡蛋、糖及盐。传统上,以五香粉、胡椒叶与芝麻调味,然而,红糖与枣亦是另一种风味选择。此款点心在长途旅行中极为流行,盖因这种土壤有助于面团的保存,使之不易变质。
在东亚佛教中的角色
在东亚佛教中,观音是“阿婆卢吉低舍婆罗”之意译(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乃慈悲为怀之菩萨。在中国,阿婆卢吉低舍婆罗几乎专门称为观世音菩萨。许多佛教经典的中文翻译实际上用观世音取代了阿婆卢吉低舍婆罗的音译。一些道教经典称她为观音大士,有时非正式地称她为观音佛祖。
在中国文化中,观音被普遍信奉为女神,这与菩萨阿弥陀佛的本质并不冲突。事实上,佛教徒认为观音作为“慈悲与怜悯的女神”的广泛崇拜是菩萨阿弥陀佛无边救度本质的体现(在佛教中,这被称为观音的“善巧方便”)。佛教经典指出,菩萨可以化现为任何性别和形式,以解脱众生的无明和苦难。具体到阿弥陀佛,他在《法华经》(第25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楞严经》中被描述为曾以女性或女神的形象出现,以解救众生。
观音在中国佛教徒中特别受欢迎,她被视为无条件的爱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她被视为救主。在她的菩萨誓愿中,观音承诺回答所有众生的呼唤和请求,并解救他们的苦难。根据《法华经》和《楞严经》,阿弥陀佛通常被视为精神和物质上的救主。经典指出,通过他的救度,即使那些没有机会成佛的人也可以成佛,那些深陷负面业力的人也可以通过他的慈悲找到救赎。
在大乘佛教中,性别不是成佛(或涅槃)的障碍。佛教的非二元性概念适用于此。《维摩诘所说经》的“女神品”清楚地阐明了一位既是女性又是神的觉悟者。在《法华经》中,一位少女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佛。观音既是女神又是菩萨的观点似乎与佛教信仰并不矛盾。观音曾被称为“正法明如来”。[24]
在净土宗中,观音被描述为“救度的船只”。与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一起,她暂时解救众生脱离轮回,进入净土,在那里他们将有机会积累必要的功德,以便在一生中成佛。在中国佛教的图像中,观音经常被描绘为与佛或其他菩萨坐在一起。与观音一起被描绘的佛和菩萨通常根据他们所代表的佛教流派来选择。例如,在净土宗中,观音通常被描绘在阿弥陀佛的左侧,而在佛的右侧是大势至菩萨。崇拜地藏菩萨的寺庙通常描绘他与阿弥陀佛和观音一起冥想。
即使在非虔诚的中国佛教流派中,观音仍然受到高度尊崇。观音的形象被视为慈悲、怜悯和爱的原则。行为、思想和情感上的慈悲和爱被视为观音。一个慈悲、怜悯、爱心的人被认为是观音。一种与自己和他人和平相处的冥想或沉思状态被视为观音。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心经》完全是由观音说法的。这很独特,因为大多数大乘经典通常是由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在《心经》中,观音向舍利弗描述了现实的本质和佛教教义的精髓。著名的佛教箴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自这部经典。
在其他东方宗教中的角色
观音是中国民间宗教、中国佛教、儒教和道教中极受欢迎的女神;道教称之为“观音大士”、“白衣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25]民间则认为祂善于救助妇女儿童,协助孕妇顺利生产,因此又常尊称祂为“送子观音”;[26]在一贯道中称为“南海古佛”。[27]她在东南亚的许多华人社区中被崇拜。[28][29][30][31]
观音在中国普通民众中因其无条件的爱和慈悲而受到崇敬。许多人认为她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者,这可能是由于她与鬼子母形象的混淆。因此,她还被视为能够赐予子女的生育女神。一种古老的中国迷信是,当一位妇女希望有孩子时,她会向观音献上一只鞋。中国文化中,有时在期待孩子时会借用一只鞋。孩子出生后,鞋子会连同一双新鞋一起归还,以示感谢。[32]
观音还被视为不幸者、病人、弱者、贫困者、残疾人和有困难者的保护者。一些中国沿海和河流地区将她视为渔民和水手的保护者,因此许多人认为妈祖是观音的化身。由于她与大洪水传说的关联,她被视为农业和农耕女神。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商人和贸易者中,她被视为财富女神。近年来,有人声称她是航空旅行者的保护者。
与圣母玛利亚的相似性
部分佛教与基督教学者指出,观音与耶稣之母玛利亚在象征意义上存在相似之处。此相似性,可追溯至观音在中国艺术与雕塑中抱持孩童的形象,观音被视为母亲与孩子的守护神,被信奉能赐予父母顺应天性的子女,此形象常被称为“送子观音”。一个具体例子可见于慈济基金会,这是台湾的一个佛教人道主义组织,它注意到观音此形象与圣母玛利亚的相似之处。该组织特别委托一幅观音抱婴儿的画像,其风格与天主教典型的圣母子画像极为相像。此画像的复制品现今在慈济相关的医疗中心显眼位置展示,这特别因为慈济创立者本身是一位佛教大师,而其支持者来自各宗教背景。 日本江户时代基督教被严禁,信徒甚至面临极刑时,一些地下基督教团体以观音抱子的形象来掩饰耶稣与圣母玛利亚,以此方式进行崇拜;这些雕像被称为玛利亚观音。在这些雕像的隐蔽位置,往往藏有十字架的象征。
有人认为这种相似性源于十六世纪西班牙征服与殖民菲律宾期间,亚洲文化对圣母玛利亚雕像的影响。例如,一位中国雕刻师曾创作一尊圣母玛利亚的象牙雕像。[33]
位于韩国首尔的吉祥寺的观音雕像,是由天主教雕塑家崔钟泰以其心中的圣母玛利亚作为模型来创作,他期望以此促进韩国社会的宗教和谐。[34][35]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