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寺巴利語Mahā-vihāra梵語Mahā-vihāra),音譯摩訶毗訶羅,也寫作摩訶毘訶羅,是南傳佛教的較大規模佛寺的常用名,在歷史上以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大寺最為出名,在此地誕生了大寺派(大寺住派),傳承至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1][2]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詞義

Mahā通常音譯爲「摩訶」、或意譯爲「大」,它和希臘文mega同源。vihāra有時也作vihāraya,-ya無實義,音譯作「毗訶羅(耶)」,義爲精舍,即佛寺[3]

古印度大寺

佛教廣為流傳後,在古摩揭陀孟加拉發展起來諸多修學道場,這些寺院規模宏大,學僧眾多,故稱大寺。在如今的比哈爾邦還留有大量遺跡,實際上,「比哈爾」(Bihar)一名就是Vihara的印地語現代音[4]。藏傳佛教記載古印度有五個大寺最為著名[5]

另外有:

  • 舍羅般寺英語Shalban_Vihara(Shalban Vihāra):即跋婆提婆寺、有天寺(Bhavadeva vihāra),位於孟加拉國庫米拉縣,也譯作「沙爾班比哈爾」(Shalban Bihar)。

斯里蘭卡大寺

  • 阿努拉德普勒大寺:是錫蘭上座部佛教的學術中心。依此處住者成立了大寺派大寺住派),即現代南傳上座部的源頭。曾在錫蘭本地數次衰弱,教典散失,而遣使至緬甸、暹羅請回僧團,重建大寺派的傳承。
    • 大寺毀壞後還重建有祗陀林佛塔,祗陀林派(薩伽利耶派)即住此而得名,是從無畏山寺派分裂出的。
  • 無畏山寺:與大寺派相對的無畏山寺派即住此而得名,是錫蘭兼習大乘之上座部部派,後來因政爭而消亡[6]

其他地區

南亞、東南亞也常有以大寺命名的佛寺。如:

註釋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