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第五次集結緬甸語ပဉ္စမသင်္ဂါယနာ巴利語Pañcamasaṃgāyanā)是佛教的一次集結,於公元1871年在緬甸曼德勒,在貢榜王朝敏東王的支持下舉行。這次集結距第四次集結已經過去了1800年左右,此時,緬甸大部分處於英軍的管理之下,敏東王希望可以通過這次集結保留緬甸的佛國特質。這次集結的主要目的是記誦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聖典》上記載的釋迦牟尼的所有教義,並仔細檢查其中是否有被改變、曲解或遺失。此次集結由三位年長的比丘主持,他們是:大伽羅伽羅萬薩(英語:Mahathera Jagarabhivamsa),納林達比丘伽羅(英語:Narindabhidhaja),和大伽羅蘇曼加拉薩米(英語:Mahathera Sumangalasami)。有2400名僧侶參與其中。他們共同誦念佛法,持續了五個月零三天。這次集結的成果被譯爲緬文,傳播至緬甸全國[1]。此次結集複查的巴利三藏內容,皆被刻於七百二十九塊大理石上,藏於固都陶佛塔內。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由於第五次集結是緬甸單方面的行為,大多數其他佛教國家並未參與,緬甸以外的國家普遍不承認第五次集結。[2] 有人認為,由於上座部佛教徒跨國舉行的第六次集結獲得了「第六次集結」的名稱,這就隱含地承認了第五次集結的存在。儘管大多數其他國家沒有參加第五次集結,且第五次集結的結果只限於緬甸版的《巴利聖典》,但在第四次集結和第六次集結之間,在錫蘭暹羅還舉行了一些其他的集結,因此,參與國數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3]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