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緬甸語မန္တလေး [mándəlé];英語:Mandalay),緬甸華人又稱為瓦城華城,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是曼德勒省省會,緬甸第二大城市,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

快速預覽 曼德勒 မန္တလေး, 國家 ...
曼德勒
မန္တလေး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曼德勒風光:曼德勒中央車站前路口,馬哈穆尼佛像曼德勒迪里體育場英語Mandalar Thiri Stadium烏本橋舍求市場英語Zegyo Market鐘樓,曼德勒皇宮宮牆和曼德勒山
Thumb
旗幟
Thumb
曼德勒
曼德勒
曼德勒在緬甸之位置
坐標:21°58′59″N 96°05′04″E
國家 緬甸
行政區劃曼德勒省
曼德勒縣
政府
 • 市長覺山英語Kyaw San
面積[1]
 • 總計163.84 平方公里(63.26 平方英里)
海拔22 公尺(70 英尺)
人口(2014)[2]
 • 總計1,726,889 [2][3]
 • 密度10,540人/平方公里(27,299人/平方英里)
 • 族群緬族印裔緬甸人緬甸華人撣族克欽族
 • 宗教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
時區緬甸時間(MST)(UTC+6:30
電話區號02 [4]
關閉

曼德勒城由貢榜王朝敏東王於1857年建立,並從阿瑪拉普拉遷都於此。曼德勒是緬甸君主制時代最後的都城,長期是緬甸的商貿與文化重鎮。儘管近年來緬甸新首都內比都興起,曼德勒仍然是上緬甸地區主要的商業、教育和醫療中心。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雲南民係為主的華人移民在曼德勒定居,成為本地的重要群體。

名稱

「曼德勒」一名得名於城北的曼德勒山,詞源仍無定論,有假說指來源於巴利文的maṇḍala(မဏ္ဍလ,曼陀羅),意為圓圈[5]:127[6]或是印度往世書中的曼陀羅山英語Mount Mandara[7]

其巴利文名稱是羅怛那補羅(Ratanapūra),緬文記為亞達納邦ရတနာပုံ [jədənàbòʊɰ̃]),意為「寶城」,是1857年敏東王定都時的正式名稱[8][9]

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而曼德勒作為緬甸華人主要聚居地,所以也稱作華城

中國清朝文獻記為蠻得列。吳楷、王昶《征緬紀略》記載:「(乾隆)五十四年,孟隕復因聖壽八旬,備表祝厘,並請封號,願十年一貢。又請開關禁以通商旅。上皆從之,封為緬甸國王,賜書、印信及御製詩章、珍珠、手串,命遣道員、參將,齎往其都(地名蠻得列),用示優異。」[10];《清史稿》記載:「(乾隆)五十四年,孟雲遣使賀八旬萬壽,乞賜封,又請開關禁以通商旅。帝皆從之,封為緬甸國王,賜敕書、印信,及御製詩章、珍珠手串,遣道員,參將齎往其新都蠻得列,定十年一貢。自是西南無緬患。」[11]

歷史

早期歷史

曼德勒是貢榜王朝君主敏東修建的新王城。1857年2月13日,敏東主持在曼德勒山腳下修建此城,當時有傳說指,在佛曆2400年之際,將有明君在曼德勒山腳下弘法建城[12]。城池佔地66平方公里[13],其中王宮佔地413公頃,四面宮牆長2032米,護城河寬64米,深4.6米。四面各設3道門、五座橋[13],每隔169米設一座尖頂塔樓為崗哨[14]。1857年6月,敏東王下令拆除阿瑪拉普拉的舊王宮,將木料運至曼德勒修建新王宮,耗時兩年,在1859年5月23日完工[12]。曼德勒亦以1859年為建城之年[6]

1871年,敏東王在曼德勒舉行佛教第五次結集,用五個月時間考訂校對巴利三藏中以律藏為中心的經典原文的同異,並將此次結集的三藏經典鐫刻在729塊方形大理石上,豎立於固都陶佛塔院內。

曼德勒是緬甸在英國殖民前的最後一個都城。1885年11月28日,英軍進佔該城,國王錫袍、王后蘇帕雅萊流亡印度。王室藏經樓英語Pitakataik (Mandalay)遭英軍士兵焚毀,眾多王室典籍隨之灰飛煙滅,但王宮仍倖免於難[15],英軍將之更名為達費林堡(Fort Dufferin),以時任英印總督達費林侯爵命名,在此安置駐紮士兵。

殖民時期

在英國殖民時代,曼德勒是上緬甸的中心,其全緬商貿及政治的中心地位則轉移至下緬甸仰光,但這裏仍然是緬甸文化的中心,是緬甸主權和民族認同的象徵。英國人早期主要在緬甸經商及開採資源,曼德勒在1889年即接通鐵路[16],但直到1925年才迎來首座高等院校——曼德勒學院英語Mandalay University[17]。王宮被洗劫一空,部分文物當時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1964年歸還予緬甸政府[18][19]。英國統治期間,曼德勒有大量印度移民居住。同時,這裏也是緬甸民族主義的中心之一,爆發多次大規模示威[6]

1904年至1905年,城內爆發瘟疫,導致三分之一的人口喪命[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曼德勒數度遭遇空襲。1942年4月3日,日軍陸軍飛行戰隊發動大規模空襲,此時的曼德勒沒有任何英軍飛機守衛,也沒有任何防空能力,致使這裏六成的房屋被毀,兩千名平民死亡[20][21][22]。1942年5月,日軍佔領曼德勒,將王宮改為兵站,遭盟軍空襲而損毀殆盡,僅餘鑄幣廠和瞭望塔,現今的曼德勒王宮建築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重建的。

當代歷史

1948年,緬甸獨立,曼德勒繼續為上緬甸的文化、教育和經濟中心。奈溫任總統期間,曼德勒的基礎設施欠缺維護,城市日漸破敗。到20世紀80年代,作為緬甸第二大城市的曼德勒仍是低矮破舊的小鎮景象。整個80年代,曼德勒發生了兩次大火災,財產損失達9600萬美元[23]。1981年5月,城內失火,六千多座房屋被毀,致使九萬人無家可歸[23]。1984年3月24日的火災則燒毀了2,700座房屋,有23,000人無家可歸[24][25]。2008年2月和2009年2月又有兩次火災發生[26][27]

從20世紀80年代起,漸次有大量華人移民至此,在此置地經商,其中以雲南人為主[28][29]。20世紀90年代,約有25萬至30萬雲南人移民至曼德勒[30]。2002年,有估計指華人人口已佔當地人口的三至四成[30]

2006年,緬甸遷都內比都,但曼德勒仍然是上緬甸的中心城市,並在近年來迎來大量投資和新開發項目。2018年10月,曼德勒被CIO Asia評為東南亞十大智慧城市中的第五位[31]

地理

Thumb
空拍市區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乾旱區的腹地,海拔80米,城區位於伊洛瓦底江東岸。受若開山脈阻隔,曼德勒為半乾旱氣候區(BSh),冷熱交替明顯。一月的均溫在21°C,四月的均溫則達到31°C。曼德勒每年的四月和五月非常炎熱,氣溫經常高於35°C,甚至突破40°C,曾有45攝氏度的最高氣溫記錄,被稱為緬甸的「火爐」[5]:127。曼德勒的雨季和旱季幾乎是等長的,雨季從5月持續到10月,而旱季則覆蓋剩餘的6個月[32]。旱季的晝夜溫差比雨季大得多。

曼德勒坐落在印度板塊巽他板塊交界處的實皆斷層英語Sagaing Fault,因而地震多發。史上最大的地震為1839年地震,達到8.2級。最近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956年,震級為7級[33]

更多資訊 曼德勒 (1991–2020), 月份 ...
曼德勒 (1991–202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37.2
(99.0)
39.2
(102.6)
42.8
(109.0)
48.0
(118.4)
45.0
(113.0)
42.0
(107.6)
41.6
(106.9)
39.8
(103.6)
43.4
(110.1)
39.2
(102.6)
38.5
(101.3)
34.5
(94.1)
48.0
(118.4)
平均高溫 °C(°F) 29.8
(85.6)
33.2
(91.8)
37.0
(98.6)
39.1
(102.4)
37.1
(98.8)
35.6
(96.1)
35.4
(95.7)
34.3
(93.7)
34.2
(93.6)
33.4
(92.1)
31.7
(89.1)
29.3
(84.7)
34.2
(93.6)
日均氣溫 °C(°F) 22.0
(71.6)
24.8
(76.6)
29.0
(84.2)
32.0
(89.6)
31.6
(88.9)
30.9
(87.6)
30.8
(87.4)
30.1
(86.2)
29.9
(85.8)
28.8
(83.8)
26.0
(78.8)
22.6
(72.7)
28.2
(82.8)
平均低溫 °C(°F) 14.2
(57.6)
16.3
(61.3)
20.9
(69.6)
25.0
(77.0)
26.0
(78.8)
26.3
(79.3)
26.3
(79.3)
25.9
(78.6)
25.6
(78.1)
24.2
(75.6)
20.3
(68.5)
15.8
(60.4)
22.2
(72.0)
歷史最低溫 °C(°F) 8.0
(46.4)
10.0
(50.0)
12.8
(55.0)
15.0
(59.0)
17.4
(63.3)
20.0
(68.0)
20.0
(68.0)
19.5
(67.1)
20.5
(68.9)
18.5
(65.3)
11.1
(52.0)
7.6
(45.7)
7.6
(45.7)
平均降水量 mm(吋) 5.3
(0.21)
3.1
(0.12)
7.2
(0.28)
42.1
(1.66)
151.8
(5.98)
90.8
(3.57)
73.2
(2.88)
159.5
(6.28)
176.7
(6.96)
142.8
(5.62)
36.3
(1.43)
5.5
(0.22)
894.3
(35.21)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0.6 0.5 1.0 4.2 9.9 7.8 6.9 10.3 11.6 8.8 3.0 0.6 65.1
平均相對濕度(%) 68 58 49 50 66 73 71 76 76 77 74 72 68
月均日照時數 309 280 301 291 267 208 182 168 215 223 269 278 2,991
數據來源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34]
數據來源2: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sun and relative humidity, 1931–1960),[35] 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32]
關閉

人口

根據聯合國2007年的估計,曼德勒有近100萬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50萬人口[36]

曼德勒雖然居於緬族傳統的文化和人口中心地帶,但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大陸移民增多[37][38][39],到2010年,曼德勒的漢族人口佔比已經達到五成,又以雲南民係為主,佔三成[40]。著名作家盧督杜阿瑪英語Ludu Daw Amar形容曼德勒是「雲南的隱秘殖民地[41]」。此外,曼德勒亦有一支印裔緬甸人社群,主要是泰米爾人

政治

Thumb
曼德勒市政廳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首府。曼德勒市區的市政機關是曼德勒市發展委員會英語Mandalay City Development Committee,轄區涵蓋馬哈昂梅縣昂梅達贊縣阿瑪拉普拉縣,下轄有馬哈昂梅鎮區昂梅達贊鎮區昌艾達贊鎮區昌妙達齊鎮區比基達貢鎮區阿瑪拉普拉鎮區巴登枝鎮區

經濟

曼德勒是緬甸中部和北部的商貿中心,是緬甸同中國和印度貿易的中轉站。曼德勒是緬甸傳統手工業重地,主要產業包括絲織、掛毯、玉器切割與拋光、石雕、木雕、大理石和青銅佛像鑄造、寺廟裝飾品和佛具、金銀加工、火柴製造、釀酒和蒸餾等。

自20世紀90年代美國和歐盟對緬甸實施制裁以來,中國大陸移民在曼德勒經濟中日益佔據主導地位。

交通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要地,是上緬甸的交通中心,重要的物資勞力集散地。

由於緬甸政府每年只允許進口數千輛汽車,因此對於大多數緬甸公民來說,汽車的成本非常昂貴[42]。大多數人購買自行車摩托車或是乘搭公共汽車出行。21世紀初,曼德勒最流行的車型是1982年至1983年的日產Sunny皮卡[43]。亦有曼德勒市民購置非法走私車輛繞過進口限制[44]

2008年3月,曼德勒市有81,000輛摩托車登記在冊[45],無牌車輛亦數目眾多。市內的摩托車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混亂問題。2018年,市政府在市內安裝了一套帶有互聯網連接的交通燈系統[46]

航空

Thumb
曼德勒國際機場

曼德勒國際機場(MDL)是緬甸較大及較現代化的機場,緬甸三座國際機場之一,位於曼德勒以南35公里的德達烏,建於2000年,耗資1.5億美元。如今的客運規模仍待擴大。主要供國內航線使用,另有飛往中國昆明市芒市等地和泰國曼谷清邁的國際航線[47]曼德勒昌妙達齊機場英語Mandalay Chanmyathazi Airport(VBC)是2000年之前曼德勒的主要機場。

公路

曼德勒位於緬甸公路網的中心,途徑公路包括[48]

公路路況較差,以單行道為主。

鐵路

Thumb
曼德勒中央車站

曼德勒中央車站緬甸鐵路米軌幹線仰光—曼德勒鐵路的終點,同時也是往彬烏倫臘戍曼德勒—臘戍鐵路)、蒙育瓦木各具吉靈廟英語Kalemyo甘高英語Gangaw支線,以及往北方的瑞保高林英語Kawlin甘勃盧英語Kanbalu莫寧和平莫岡密支那曼德勒—密支那鐵路英語Mandalay–Myitkyina Railway)始發站。中國昆明市皎漂港的標準軌鐵路在曼德勒設有車站。

曼德勒沒有地鐵系統,原有的曼德勒有軌電車英語Trams in Mandalay已經停運。

水運

曼德勒城區位於伊洛瓦底江東岸。伊洛瓦底江水運是貨運的主要途徑,運輸貨品有農產品(包括大米、豆類)、食用油、陶器、竹子和柚木等。

文化

曼德勒是緬甸文化重鎮,是緬甸佛教中心,並有「文化城」之稱。僧院和塔寺眾多,有超過1,000座佛塔[5]:127-128曼德勒山腳下的固都陶佛塔藏有700多塊巴利三藏碑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書籍」。城內西南的馬哈穆尼寺供奉的金佛像據傳是在釋迦牟尼親眼見證下鑄成,是緬甸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曼德勒是緬甸傳統青銅、紡織、木雕、陶器工藝的中心,木雕工藝以精美聞名[50],亦留存了一些王家柚木僧庠,如金色宮殿僧院瑞因賓僧院

貢榜王朝的宮殿曼德勒皇宮至今留存,雖然大部分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毀壞,但在20世紀80年代逐步重建,同時也是緬軍駐地。

教育

Thumb
曼德勒大學英語Mandalay University

曼德勒是上緬甸的教育中心,也是緬甸學校最多的城市[5]:127。在高等教育方面,1958年正式成立的曼德勒大學英語Mandalay University是當地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在緬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影響力與仰光大學不相上下[51]

圖冊

姊妹城市

曼德勒與如下城市有姊妹城市(友好城市)關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