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
中國福建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福建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泉州市,簡稱泉、鯉,泉州府城又稱刺桐(城)(阿拉伯語:زيتون,羅馬化:Zaytun,意為橄欖;蒙古語:ᠴᠢᠳᠤᠨ,轉寫:Chidun)、溫陵、清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處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戴雲山。晉江東溪和西溪於南安市雙溪口匯合,往東流貫市區,注入泉州灣。市人民政府駐豐澤區東海街道。泉州是福建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中國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五代十國中後期,晉江王留從效建立的清源軍(平海軍)政權定都於此,故被譽為「千年古都」[4][5][6][7]和「閩南古都」[8][9][10]。宋元時期,泉州海外貿易發達,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商業天堂之一」和「東方的亞歷山大港」[11],被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12],被元朝學者吳澄稱為「七閩之都會」[13]。
泉州市 鯉、泉 | |
---|---|
地級市 | |
綽號:刺桐(城)、溫陵、清源、泉郡、光明之城 | |
泉州市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24°52′27″N 118°40′3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福建省 |
設立 | 約510年(梁安郡) 1985年5月14日(泉州市(地級市)) |
政府駐地 | 豐澤區東海街道 |
下級行政區 | 4市轄區、3縣級市、5縣[註 1]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張毅恭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李建輝 |
• 市長 | 蔡戰勝 |
• 政協主席 | 李轉生 |
面積 | |
• 地級市 | 11,287 平方公里(4,358 平方英里) |
• 市區 | 897 平方公里(346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7位(佔全福建省9.11%) |
• 建成區(2020年) | 235 平方公里(91 平方英里) |
最高海拔 | 1,856 公尺(6,089 英尺) |
人口(2022年) | |
• 常住 | 887.9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位(佔全福建省21.1%) |
• 密度 | 771人/平方公里(2,00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20年) | 276.96萬人 |
• 城鎮(2020年) | 601.27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 方言 | 閩語閩南片泉漳小片[1]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62000 |
電話區號 | 595 |
車輛號牌 | 閩C |
氣候 | 南亞熱帶濕潤海洋性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9.9 ℃ |
• 年降水 | 1,101.3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350500 |
舊稱 | 東安縣、南安縣、梁安郡、南安郡、武榮州、豐州、清源郡、泉寧府 |
城市精神 | 愛拚才會贏 創新才有戲 |
本地生產總值(2022年) | ¥12,102.97億(福建省第2位 中國大陸第18位,佔全福建省23.46%) 1570.53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97614(福建省第3位 ) 14751美元(匯率) |
HDI(2016年) | 0.765 高 [2] |
網站 | 中國泉州 |
市象徵 | |
歌曲 | 《藍藍泉州灣》 |
花 | 刺桐花、含笑花[3] |
樹 | 刺桐樹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福建統計年鑑-2016》[永久失效連結] |
泉州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曾連續22年居福建省首位[14]。2017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列中國第28位。[15]是泉州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蹟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國家文化部評為首屆中國「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齊名[16]。泉州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17]。2015年,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2015年7月,中國工程院把泉州市作為「中國製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範例[18]。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於260年(孫吳永安三年)始置東安縣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獨立建制史。泉州作為聚落則建城於720年,距今1300年。
早在舊石器時代,古閩人就在泉州這塊土地上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古閩先民使用石制工具勞動生產,掌握種植水稻和製作陶器的技術。
西晉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戰亂,門閥大族衣冠南渡入閩,沿古南安江兩岸聚居,改南安江為「晉江」。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促進了本地區的進一步開發和繁榮。
東晉至南朝期間,泉州社會相對安定,濱海先民「以網罟為耕耘」,在發展漁鹽業生產的同時,為擴大農桑生產,與江海爭地,在晉江下游圍墾沖積灘涂,改造為農田;山區先民則開劈山丘造梯田。生產有較大發展,此時海上交通也悄然興起。
南朝,劉宋泰始四年(468年),晉安郡、晉安縣分別改稱晉平郡、晉平縣。蕭齊時,改稱晉安郡、晉安縣。蕭梁天監中(502年-519年),今泉州地界屬梁安郡晉安縣。陳天嘉五年(564年),梁安郡改稱南安郡。陳光大二年(568年),南安郡屬豐州(治所在閩縣,即今福州市鼓樓區)。
隋開皇九年(589年),豐州改稱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鼓樓區),撤銷南安郡,晉安縣改稱南安縣。「泉州」之名首次出現。開皇十年(590年),南安縣豪強王國慶起兵反隋,自稱大都督,攻克泉州城,後於次年春季被隋越國公楊素平定。大業二年(606年),泉州改為閩州,南安縣屬閩州。大業三年,閩州改建安郡,德化屬閩縣,今泉州市其它地區屬南安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為建州。武德五年,在故南安郡置豐州(治所在今南安市豐州鎮),並分置莆田縣。武德六年(623年),在閩縣再次設泉州。武德八年(625年),置都督府,轄泉州、建州、豐州。貞觀元年(627年),豐州撤銷併入泉州。
嗣聖元年(684年),今泉州地界首次單獨設州,名為武榮州。三年(700年),廢武榮州,諸縣還隸泉州。久視元年(700年),南安縣人孫師業訴稱赴州遙遠,又於南安縣東南15里(今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置武榮州,是今泉州古城建城的肇始。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因城北泉山(清源山)因而得名,自此,「泉州」一詞不再指今福州周邊地區。開元八年(720年),置晉江縣(今鯉城區)為附郭。泉州城市周圍先後開鑿尚書塘,僕射塘,疏浚東湖,建天水淮,可灌溉農田千頃,手工業已出產蠶絲、苧麻織品,以及青白瓷器,銅鐵器等日用品,當時泉州造船技術高超,所造海船抗風力強,航行平穩,適於遠航。
天寶元年(742年),改泉州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泉州。
中和五年(885年)八月,王潮、王審邽和王審知三兄弟率領的光壽軍應泉州人張延魯等所邀,圍攻泉州城,於次年(886年)八月攻克泉州,殺死不得人心的泉州刺史廖彥若。隨後,光壽軍以泉州為基地攻取整個福建地區,最終發展為閩國[19]。
五代前期泉州屬閩國;後期屬清源軍(964年改稱平海軍)。清源軍是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割據政權,歷4主29年(949年—978年),其疆域包括現在的閩南和莆田,泉州為其首府。晉江王、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主政泉州時,大力拓展海外貿易,擴展泉州城,並下令環城遍植刺桐樹,泉州遂以「刺桐城」聞名於世[20][21]。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被迫向北宋朝廷上表投降,史稱「泉漳納土」[22]。
在宋朝和元朝時,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和「世界第一大港」[23]。北宋時期,泉州經濟更加繁榮。皇祐年間(1049年-1054年)「泉州城內畫坊八十,(全境)生齒無慮五十萬」 ,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所產綾羅綢緞和絹傘絹扇與青白瓷器、生鐵、銅鼎、鐵針、銅瓦以及糖、酒、茶葉、桂元干、桂林干、紙張等,都是出口外銷商品。造船技術更加精良,已能造出遠洋大海舶。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設置福建提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推動刺桐港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到北宋後期,泉州的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南宋時期,皇室偏安,泉州距杭州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設備齊全,乘航平穩,加上舟師水手善於識天象,辨水道,並用指南針導航,所以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據《諸蕃志》記載,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使刺桐港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有很多外籍商賈巨富與皇族紳貴擇居泉州,繁衍生息。
南宋時期,海盜多次侵擾泉州。紹興五年(1135年),朱聰率領的海盜進犯泉州。乾道七年(1171年)和乾道八年(1172年),毗舍耶人兩次自海上襲擊泉州沿海地區[24]。嘉定十一年(1218年),王子清、趙希卻率領的海盜進犯泉州。紹定五年(1232年),周旺一率領的海盜進犯泉州。
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南宋閩廣招撫使兼主市舶、阿拉伯人後裔蒲壽庚據泉州叛宋降元,導致宋將張世傑率大軍圍攻泉州,達90天之久,城中餓死無數,圍攻以失敗告終[25]。
元朝政府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為加強泉州的地位,多次在泉州設行省或分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泉州行宣慰司,治泉州,轄境相當今福建省。十五年(1278年),改泉州行宣慰司為泉州行中書省;同年六月,江西等處行中書省併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省治一度遷往贛州。十七年(1280年)正月,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治福州;同年,復置江西行省,一度出現福建、泉州、江西三省並立的情況;同年五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同時福建行省遷治泉州[26];同年七月,江西行省併入福建行省,置江西道宣慰司,福建行省又遷治隆興(今南昌)。十八年(1281年),還治福州;同年十月前,復置泉州行省。十九年(1282年),罷江西道宣慰司,復置江西行省;同年五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福建行省還治泉州;同年六月,江西行省併入福建行省。二十年(1283年)三月,還治福州。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復置泉州行省;同年九月,泉州行省併入福建行省,置泉州分省,蒲壽庚為分省平章政事。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復置江西行省,福建行省併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年),復置福建行省,旋即併入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置福建道宣慰司。二十五年(1288年),復置福建行省。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福建行省併入江西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年),復置福建行省,治福州。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為謀圖攻佔琉求(今台灣島)[26],改稱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遷治泉州。三年(1299年)二月,福建行省併入江浙行省,置福建道宣慰司。元順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復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十八年(1358年),福建行省參知政事訥都赤分省泉州,置泉州分省。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福建行省與江西行省合併為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元代,政府仍襲用南宋之法,設泉州市舶提舉司。至元十八年(1281年)還特地作出規定:「商賈市舶物貨,已經泉州抽分者,諸處貿易,止令輸稅,不再抽分」。使泉州港居於特殊重要的地位,泉州也在此時取得「東方第一大港」 的美譽。據《島夷志略》載,泉州與海外通商貿易已涉足近百個國家與地區。馬可·波羅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奉命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伊兒汗國,途經泉州時在其《行記》中寫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裏,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這裏)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豐富。」50年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來泉,他在遊記中寫道:「余見(泉州)港中有大船百餘,小船則不可勝數矣!」其時,泉州不僅是昌盛的通商巨埠,而且是一座繁華的國際都市,居住泉州城的居民,除中國人外,來自外國的商人、傳教士、僧侶、遊歷家、王子、貴族和使節等達數萬人。
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什葉派波斯人、義兵萬戶賽甫丁和阿迷里丁佔據泉州,釀起亦思巴奚兵亂,持續五年未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遜尼派阿拉伯人那兀納奪取亦思巴奚軍領導權,繼續割據泉州,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被忠於元朝的軍閥陳友定消滅。這次兵亂前後達十年之久,泉州社會因此受到極大破壞,經濟開始衰敗。
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明時設立興泉道,駐泉州,設興泉兵備一員,分巡興泉道兼分理軍務。
為了防止倭寇騷擾,一開始實行「海禁」政策。後為推行朝貢貿易,於洪武三年(1370年)設福建市舶司於泉州,限令只通琉球。洪武七年罷止市舶司。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朝貢貿易的發展。泉州又復設市舶司,並加設「來元驛」。此時,泉州農桑和手工業發達,盛產棉布和葛布,織染業稱著一時。陶瓷產品均為上品,冶煉技術精湛,造船技術高超,所產的糖、鹽、茶葉、桂圓等都是海外貿易的得利商品。但由於官營的朝貢貿易須大量賞賜絲綢、銅幣等,得不償失,至成化六年(1470年),「四夷朝貢人數日增,歲造衣幣賞賚不敷」,朝貢貿易維持不下去。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遷置福州。從此,泉州對外貿易一蹶不振。明朝後期,泉州人相繼成批出國僑居海外謀生,形成泉州海外經商貿易的新特點。民間貿易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由合法轉為非法,出現了許多橫行海上的武裝走私集團。崇禎元年(1628年),海盜首領鄭芝龍接受明廷招撫,任海防游擊,號「五虎游擊將軍」,駐晉江縣安平鎮,建立了明鄭海上勢力。
清朝時,仍設置興泉道,管轄泉州府和興化府。康熙九年(明鄭永曆二十四年,1670年)置興泉道,管轄興化府、泉州府,道治駐泉州府,與思明州的明鄭勢力對峙。雍正五年(1727年),徙興泉道道治於泉州府同安縣嘉禾里(今廈門市島內)。雍正十二年(1734年),增領永春直隸州,更名興泉永道。這一區劃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清初,清朝政府面對鄭成功的強大抗清力量,先是實行「禁海」,以後又下令「遷界」,強迫海邊居民分別內遷30-35里,致使泉州沿海居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良田荒蕪,閭里空虛,經濟全面衰敗。後來,由於鄭成功東復台灣,大批流離失所的沿海居民入台屯墾;施琅平台時,又有一批泉州人隨軍入台。據統計,鄭氏政權在台灣存在的23年間,泉州沿海移居入台達20萬人以上,對開發建設台灣起着重要作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灣併入清朝版圖後,泉州沿海經濟復甦,農糧物擴展,茶果栽培技術提高,土特產品仍然是外銷的主要商品。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清政府擔心流落海外的反清勢力與外國勢力聯合,威脅其統治,又實行南洋禁海,至雍正五年(1727年)才開禁,但仍嚴格限制。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開放泉州的蚶江與台灣鹿港對渡,開展泉台海上貿易。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為永春直隸州,轄德化縣和大田縣。
至18世紀以後,當歐洲殖民主義稱霸海上,中國被打開門戶的時候,泉州對外貿易港口的地位被廈門取代,泉州港昔日的輝煌已成為過去,淪為地區性的小港。
鴉片戰爭以後,泉州海外通商貿易每況愈下,社會經濟停滯不前,加上清政府賦稅苛重,層層盤剝,手工業倒閉,大量破產,農民辛苦勞作半歲糧,民生無計。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泉州成批居民出國僑居國外謀生。從1841年—1911年的70年中,泉州人出海僑居謀生達70.86萬人。
辛亥革命期間,泉州一批追求民主的文化人和愛國人士,先後參加中國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僑居海外的眾多泉州籍華僑志士也在僑居地加入中國同盟會,出資出力支持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事業。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推翻清朝封建統治。11月,在革命黨人和廣大民眾的威迫下,清朝泉州知府逃走,晉江知縣投降,交接政權,泉州宣告光復。
1912年,析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廈門島)和翔風裏之大小金門島等島嶼設思明縣。1914年,從思明縣析置金門縣。兩縣皆直屬省政府。
1913年,撤泉州府和永春直隸州,興泉永道改稱南路道,今泉州市屬之;1914年,南路道改名廈門道。1927年廢除道,實行省、縣二級區劃,今泉州所屬各縣級行政區直屬省政府所轄,又設立省政府派出機關——行政督察區,多次變更後,今泉州市大部分地區在民國末期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初期,在原泉州府和永春直隸州區域內,「官匪合一」的軍閥各據一方,爭鬥不休。海軍系佔據金門等地;高義佔據晉江、南安;陳國華佔據德化、大田;吳威佔據永春;葉定國佔據同安等地;楊漢烈佔據仙遊、莆田;陳國輝佔據安溪、南安。泉州社會長期處於政局混亂、軍閥混戰、盜匪蜂起、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27]。
1919年10月—1920年9月,設置安海縣。
1932年11月—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縣交界區域建立安南永德蘇區[28]。
1933年12月13日—1934年1月21日,十九路軍建立的中華共和國設置興泉省(初稱泉海省),以晉江縣(縣治在今泉州市區)為省會。
1949年8月31日凌晨,駐泉州城內的中華民國交通警察部隊撤離。同日上午10時許,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獨立大隊第一、二中隊從新門進入泉州城,分別負責佔領城南、城北;第三中隊進駐城南朵蓮寺,守華洲橋。傍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七師二六〇團先頭部隊進城與泉州團隊會師。1949年9月1日被定為泉州解放紀念日。9月9日,中共福建省第五(晉江)地委成立,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泉州軍事管制委員會、福建省軍區第五軍分區也同時成立並開展工作。[29]
1920年代後期—1949年,泉州是研究或信仰無政府主義的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城市,有「安那其主義之都」之稱[30]。1931年左右,黎明高級中學教師葉非英在泉州秘密組建中國無政府共產主義者聯盟。無政府主義作家巴金於1930年8月、1932年4月和1933年夏三度到泉州會見友人[31][32]。
1949年,解放軍佔領泉州(大小金門島等島嶼除外)。
1951年1月1日,析晉江縣城關及近郊設縣級泉州市,同時晉江縣遷治青陽鎮。
1955年,設立晉江專區,1971年改稱晉江地區。
1958年,晉江專區同安縣改隸廈門市,1970年,同安縣復隸晉江專區,1973年,同安縣再次改隸廈門市。
1983年4月28日,原屬莆田地區的莆田、仙遊2縣劃入晉江地區[33];9月9日,設立地級莆田市,將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34][35]。
1985年5月14日,晉江地區改設地級泉州市,原縣級泉州市改設鯉城區和郊區[36];12月23日,取消郊區建置[37];12月3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成立。1986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87年12月,析晉江縣石獅、永寧、蚶江3鎮和祥芝鄉為縣級石獅市。
1992年,晉江縣改設縣級晉江市。
1993年,南安縣改設縣級南安市。
1996年,以惠安縣北部成立肖厝經濟開發區;2000年,改設泉港區,正式脫離惠安縣。
另外,金門與廈門一起於1912年從泉州府同安縣獨立設立思明縣,1914年,金門又從思明縣獨立設置金門縣。民國時期,縣直屬省轄,所以金門縣直屬福建省,1949年時金門縣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解放軍於1949年攻佔原屬金門縣的大嶝鄉(大嶝、小嶝和角嶼),但未能攻下大小金門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行政區劃中,金門縣又被劃入泉州市,為該市所屬縣。而原屬金門縣的大嶝鄉現今屬於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兩岸關係緊張,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陸,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新的發展期。
1990年代起,民營經濟在泉州迅速興起,再加上大量台商與外商來到泉州投資,1990年代末開始至2010年代末,泉州的區域生產總值一直處於福建省第一的位置。自2023年開始,隨着新冠疫情後中國出現的出遊潮,加之泉州已成為了世界遺產城市,其成為中國的一大熱門旅遊目的地:該年泉州實現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68.9%,接待國內外遊客同比增長53.9%。[38]
泉州 | ||||||||||||||||||||||||||||||||||||||||||||||||||||||||||||
---|---|---|---|---|---|---|---|---|---|---|---|---|---|---|---|---|---|---|---|---|---|---|---|---|---|---|---|---|---|---|---|---|---|---|---|---|---|---|---|---|---|---|---|---|---|---|---|---|---|---|---|---|---|---|---|---|---|---|---|---|
氣候圖表 | ||||||||||||||||||||||||||||||||||||||||||||||||||||||||||||
| ||||||||||||||||||||||||||||||||||||||||||||||||||||||||||||
|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介於上海和湛江兩大港口之間的海岸線中段;全市範圍位於東經117°35′-119°05′,北緯24°23′-25°56′之間,東西寬約138公里,南北長約157公里。東北與莆田市、福州市交界,北部和西北部與三明市、龍岩市接壤,西南面與漳州市、廈門市毗鄰,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遙相望。
泉州市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千米(不含金門縣),4/5的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三級階梯狀分佈,可分為西北部中、低山區,中部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區和東南沿海丘陵、台地、平原區三個地貌區[39]。西北部戴雲山脈,有「閩中屋脊」之稱,主峰戴雲山海拔1856米;德化和永春、安溪的西部山地廣布,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9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數百座;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是泉州市地勢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東南部地勢較為開闊。戴雲山脈延伸部分的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間排列,屬泉州市地勢的第二級階梯。沿海丘陵、台地和緩、連綿分佈,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晉江中下游的泉州平原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平原,屬地勢的第三級階梯。第三級階梯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陸棚部分。
泉州市瀕臨東海,主要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安海灣等海灣。在這些海灣內有適宜建大、中、小型碼頭泊位的十多個港口,其中肖厝港是「世界不多、全國少有」的深水海港。泉州市沿海島嶼較多,最大的海島為金門島(未實際管轄),面積133平方千米,此外還有大墜島、惠嶼等島嶼。
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
泉州市崇武鎮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71年統計至2000年,極端數據自1954年統計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5.2 (77.4) |
24.6 (76.3) |
25.8 (78.4) |
31.6 (88.9) |
31.4 (88.5) |
34.5 (94.1) |
34.7 (94.5) |
37.0 (98.6) |
35.2 (95.4) |
33.7 (92.7) |
28.8 (83.8) |
26.4 (79.5) |
37.0 (98.6) |
平均高溫 °C(°F) | 14.8 (58.6) |
14.4 (57.9) |
16.3 (61.3) |
20.5 (68.9) |
24.4 (75.9) |
27.6 (81.7) |
29.8 (85.6) |
30.2 (86.4) |
29.1 (84.4) |
25.8 (78.4) |
21.6 (70.9) |
17.3 (63.1) |
22.7 (72.8) |
日均氣溫 °C(°F) | 11.9 (53.4) |
11.5 (52.7) |
13.5 (56.3) |
17.6 (63.7) |
21.8 (71.2) |
25.3 (77.5) |
27.3 (81.1) |
27.4 (81.3) |
26.3 (79.3) |
22.9 (73.2) |
18.8 (65.8) |
14.3 (57.7) |
19.9 (67.8) |
平均低溫 °C(°F) | 9.7 (49.5) |
9.5 (49.1) |
11.2 (52.2) |
15.3 (59.5) |
19.7 (67.5) |
23.5 (74.3) |
25.2 (77.4) |
25.3 (77.5) |
23.9 (75.0) |
20.7 (69.3) |
16.5 (61.7) |
12.1 (53.8) |
17.7 (63.9) |
歷史最低溫 °C(°F) | −0.3 (31.5) |
2.6 (36.7) |
2.0 (35.6) |
6.4 (43.5) |
11.4 (52.5) |
16.0 (60.8) |
20.5 (68.9) |
20.3 (68.5) |
16.7 (62.1) |
12.3 (54.1) |
7.3 (45.1) |
2.0 (35.6) |
−0.3 (31.5)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3.9 (1.33) |
73.6 (2.90) |
104.8 (4.13) |
132.5 (5.22) |
151.6 (5.97) |
196.6 (7.74) |
91.4 (3.60) |
129.5 (5.10) |
83.1 (3.27) |
43.7 (1.72) |
32.7 (1.29) |
27.9 (1.10) |
1,101.3 (43.37) |
平均降水天數 | 6.4 | 10.7 | 14.2 | 14.1 | 14.3 | 12.7 | 6.9 | 9.0 | 6.6 | 3.6 | 4.2 | 4.7 | 107.4 |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 |||||||||||||
數據來源2:人地系統主題數據庫 |
|
|
泉州市另設以下行政管理區:國家級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泉州台商投資區[45]。
泉州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46] | 區劃名稱 | 閩南拼音 | 面積[註 3][47]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4][48]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49]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350500 | 泉州市 | Zuánziū Cî | 11,286.59 | 8,782,285 | 豐澤區 | 362000 | 30 | 108 | 25 | 1 |
350502 | 鯉城區 | Lǐsniá Kū | 59.05 | 428,361 | 海濱街道 | 362000 | 8 | |||
350503 | 豐澤區 | Hōngdék Kū | 122.40 | 698,557 | 豐澤街道 | 362000 | 8 | |||
350504 | 洛江區 | Lókgāng Kū | 374.81 | 247,172 | 萬安街道 | 362000 | 2 | 3 | 1 | |
350505 | 泉港區 | Zuángǎng Kū | 340.79 | 354,296 | 山腰街道 | 362100 | 1 | 6 | ||
350521 | 惠安縣 | Huîwnā Gnûi | 790.14 | 1,030,626 | 螺城鎮 | 362100 | 15 | 1 | 1 | |
350524 | 安溪縣 | Ānkuē Gnûi | 2,993.78 | 1,003,599 | 鳳城鎮 | 362400 | 13 | 11 | ||
350525 | 永春縣 | Yǐngcūn Gnûi | 1,455.43 | 422,531 | 桃城鎮 | 362600 | 18 | 4 | ||
350526 | 德化縣 | Dīkhuè Gnûi | 2,203.72 | 332,148 | 潯中鎮 | 362500 | 12 | 6 | ||
350527 | 金門縣 | Gīmbbńg Gnûi | 未實際管治(由中華民國福建省實際管治) | |||||||
350581 | 石獅市 | Zióhsāi Cî | 177.69 | 685,930 | 湖濱街道 | 362700 | 2 | 7 | ||
350582 | 晉江市 | Zìn'gāng Cî | 744.28 | 2,061,551 | 羅山街道 | 362200 | 6 | 13 | ||
350583 | 南安市 | Lámwnā Cî | 2,024.48 | 1,517,514 | 溪美街道 | 362300 | 3 | 21 | 2 | |
註:惠安縣的數據中包含泉州台商投資區所轄3鎮、1民族鄉。 | ||||||||||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128530人[50],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845490人,增長11.61%,年平均增長率為1.10%。其中,男性人口為4207544人,佔51.76%;女性人口為3920986人,佔48.24%。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31。0-14歲人口為1178882人,佔14.50%;15-59歲人口為6237844人,佔76.74%;60歲及以上人口為711804人,佔8.7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86988人,佔5.99%。
2011年,全市總人口821萬人(不含金門縣),比上年末增加8.15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6.36%。人口出生率為11.9‰,死亡率為4.7‰,自然增長率為7.2‰。全市城鎮化水平為59.3%。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7.3%。人口出生率為14.8%,死亡率為6.6%,自然增長率為8.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42.33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9.7%。[51]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782,285人[5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128,53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3,752人,增長8.04%,年平均增長率為0.78%。其中,男性人口為4,586,453人,佔總人口的52.22%;女性人口為4,195,832人,佔總人口的47.7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31。0-14歲的人口為1,810,831人,佔總人口的20.62%;15-59歲的人口為5,811,365人,佔總人口的66.17%;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60,089人,佔總人口的13.2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0,577人,佔總人口的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012,651人,佔總人口的68.4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69,634人,佔總人口的31.54%。
2022年末,常住人口88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1.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70.04,比上年末提高0.3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爲7.67,自然增長率爲0.45。年末戶籍人口773.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55萬人。[53]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472,460人,佔96.4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9,825人,佔3.5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72,933人,增長7.2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7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0,819人,增長35.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71個百分點。
2021年末,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6.47%,少數民族佔3.53%(共31.14萬人),其中以回族、畲族、苗族和土家族為主。有1個民族鄉(惠安縣百崎回族鄉)、48個民族村(社區);其中,回族村(社區)30個,畲族村15個,滿族村2個(晉江市龍湖鎮福林村和南安市霞美鎮梧坑村),蒙古族村1個(泉港區塗嶺鎮小壩村)[54][55]。回族主要分佈在晉江市、惠安縣和泉港區等地;畲族主要分佈在南安市、安溪縣和泉港區等地;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晉江市和南安市等地[56]。
泉州市區在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道路改造前,大部分街道(如:改造前的塗門街)寬度僅為3-5米,僅中山路、新華路、溫陵路相對較為寬闊。
90年代中後期,泉州市政府開始着手對老城區主幹道路進行拓寬,除中山路、西街外的眾多老城區主幹道的路面寬度由3-5米拓寬至10-24米,並逐漸形成今日泉州老城區的路網格局。
同時隨着泉州實施向東、環灣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自1993年起至今逐步設立東海、城東、台商投資區、濱江等新區,新城區道路相較於老城區而言改善不少,例如東海大街、台投區東西主幹道、南北迎賓大道等等的道路格局為雙向主車道8車道、輔道4車道,與國內主流道路水平持平。
泉州境內的國道為 228國道、 324國道、 355國道、 358國道,省道則有 306省道、 307省道、 308省道等等。
而高速公路主要有 福廈高速、 泉南高速和 福廈高速泉州段、 秀永高速泉州段、 南惠高速、 晉長高速泉州段、 甬莞高速泉州段、 沙廈高速泉州段, 政永高速泉州段。
公路交通以城市公共汽車、短途道路客運為主
2014年12月10日起,隨着5217/5218次列車縮短至漳平終到。漳泉肖鐵路正式停辦客運業務。 2023年1月5日起,漳泉肖鐵路安溪-惠安南區間廢止。
2015年元旦起,泉州站開行3趟至深圳北的始發終到動車。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位於晉江市青陽街道,有多條國內及不定期往返香港及馬尼拉、澳門、台北、仁川、濟州的國際港澳台航線。國務院以國函[2009]46號《國務院關於同意福建泉州晉江機場對外開放的批覆》,正式批准設立泉州晉江機場一類航空口岸。2014年11月起,正式更名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73]
海路方面,泉州有自己的港口泉州港,較大的港口有石湖港、後渚港、石井港等。2006年6月8日泉金客運碼頭啟用,開辦泉州至金門航線後,泉州成為了第三個實行「小三通」的城市[78]。泉州港在2012年4月1日已合併於湄洲灣港,泉州市失去了泉州港的命名權和管理權,引起當地民眾、企業代表和各方名人的爭議[79]。
泉州市經濟常年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泉州市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位列中國第21位。[80]在2021年被省會城市福州市超越之前,泉州市的GDP曾連續20餘年排名福建省第一。[81]只以GDP數字看,泉州市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82]著名本地品牌有安踏、特步、匹克、恆安等。
泉州是福建省的一個重要工業城市,被譽為中國重要的製造業生產基地和外貿出口中心。這座城市擁有九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包括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裝備製造、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紙業印刷和電子信息等領域。這九大千億產業的總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九成以上。泉州市的經濟成分佔比中,民營經濟佔比為中國大陸萬億級城市中最高。[83]
2023年,泉州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172.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7060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1.66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6469.12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5441.55億元,增長5.7%。三次產業比例為2.1 : 53.2 : 44.7。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長1.5%,重工業增長5.7%。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34.0%,製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工業產品產銷率94.5%。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806.66億元,比上年增長7.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8.69億元,增長5.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84.38億元,增長7.4%;金融業增加值686.56億元,增長7.0%;房地產業增加值615.16億元,下降3.7%。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6%。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比上年增長6.0%;人均消費支出31638元,增長6.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05,比上年縮小0.04。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1.0%和37.8%。
2023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06.4萬輛(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5.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84.6萬輛,增長5.7%。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396公里。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9879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03公里。其中,二級及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306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84公里。公路密度達180.7公里/百平方公里。鐵路總里程541.39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88.36公里。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9383.00萬噸,比上年增長7.8%;旅客運輸總量4279.49萬人次,增長86.8%。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91.93萬標箱,下降8.2%。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723.84萬件,包裹業務12.84萬件,快遞業務量21.78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0.34億元。年末流動電話基站數8.59萬個,其中4G基站4.68萬個,5G基站2.24萬個。年末電話用戶總數1195.43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32.60萬戶,流動電話用戶1062.82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501.3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7.02萬戶,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為139.56部/百戶;流動互聯網用戶954.16萬戶,增加19.64萬戶。物聯網終端用戶192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8.8%。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6.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9.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6%。分領域看,項目投資增長23.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2.3%,民間投資下降0.5%。
2023年,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25.59萬家,其中,企業6.72萬家,個體工商戶18.84萬家。2023年年末,經營主體總數達152.77萬家,其中,企業45.50萬家,個體工商戶106.78萬家。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599.29億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出口額1885.52億元,下降5.3%;進口額713.77億元,下降0.5%。進出口順差1171.75億元,比上年減少105.54億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1729.52億元,比上年下降2.0%。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額845.41億元,比上年下降13.4%。全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764家,比上年增長30.2%。投資總額22.6億美元,增長50.4%;合同外資17.4億美元,增長20.2%;實際使用外資8.5億美元,下降12.8%。外商投資企業當年累計開業投產34家。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018.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區劃名稱 | 國民生產總值(億元) |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元) |
---|---|---|
泉州市 | 12102.97 | 136533 |
鯉城區(含經濟技術開發區) | 759.1348 | 176748 |
豐澤區 | 850.0110 | 117567 |
洛江區 | 355.1064 | 138985 |
泉港區 | 696.5877 | 193497 |
晉江市 | 3207.4335 | 154762 |
石獅市 | 1159.6784 | 167584 |
南安市 | 1646.0528 | 107585 |
惠安縣(含台商投資區) | 1624.4288 | 155671 |
安溪縣 | 907.1772 | 90672 |
永春縣 | 543.9113 | 129349 |
德化縣 | 353.4438 | 104724 |
晉江為福建省、泉州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常年居於中國百強縣(市)第5-7位(2010年第7位),綜合創新能力列全國縣級市第6位,經濟實力連續17年位居八閩縣級之首。全省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名列縣級市第一。2011年GDP1095.68億元,財政總收入136.06億元。
品牌之都——截止目前,全市企業累計擁有123件「國字號」產品品牌、401件(項)省級產品品牌。其中,「中國名牌產品」97項、「中國馳名商標」24 枚、「中國出口名牌產品」2項、有25萬多家品牌專營店遍佈全國各地。24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17家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修訂,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
產業基地——國字號產業區域品牌14項,在2009年第三屆中國品牌節上,榮獲「品牌城市特別獎」,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市。先後榮獲「國家體育產業基地」、「世界茄克之都」、「中國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傘都」、「中國陶瓷重鎮」、「中國休閒服裝名鎮」、「中國內衣名鎮」、「中國織造名鎮」、「中國包裝印刷基地」等稱譽。
晉江板塊——截至目前,全市上市企業達37家,募集股市資金約205億元人民幣,市值約1800億元人民幣。上市企業數排在全國各縣(市、區)首位,形成證券市場的「晉江板塊」。
石獅市為福建省、泉州綜合實力第二的縣市,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第 21位。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率、人均汽車保有量等多項指標居全省縣市第一。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638.3億元。
石獅是中國休閒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聞名於世,擁有紡織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1000多億元,是中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之一。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都在石獅進行原料採購、定單生產。石獅是中國五大服裝跨國採購基地之一,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是亞洲最重要的服裝專業市場之一。從石獅走出去的中國時裝名牌有很多,如七匹狼、利郎、卡賓、左岸、希尼亞、狼道、愛登堡、威蘭西、金苑、賽琪等等。
惠安是中國著名的石雕之鄉。素「雕藝之鄉」、「建築之鄉」等美譽。惠安為極具實力的縣市,其綜合競爭力位居福建省第三位,2010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9位。2009年,惠安縣GDP總量344.52億元(折合50.43億美元),人均GDP為36,573元(合5,354美元)
南安是中國著名的水暖之鄉,2014年全國百強縣排行榜新鮮出爐,南安位列第33位。著名的水暖企業有九牧、中宇、輝煌、申鷺達等。2012年南安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61.5億元人民幣,石材、水暖廚衛、機械裝備是南安市的三大支柱產業。
安溪是鐵觀音茶葉的故鄉,是中國著名的茶鄉之一。安溪經濟活躍,發展迅猛。改革開放三十年多來,安溪擺脫貧困,步入小康,持續發展,是中國百強縣之一,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經濟發展十佳縣。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248.95億元,工業總產值361.5億元,財政總收入13.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1元。著名的茶葉企業有安溪鐵觀音集團、八馬茶葉、日春茶葉等等。
永春是中國首批開放縣之一、中國香都、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全國生態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同時是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全省綠化模範縣、林業十佳縣和環境保護先進縣、生態示範區。曾五度被評為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2004-2008年)。
德化是中國當代瓷器的著名產地,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2003年又被稱評為「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獲「中國瓷都·德化」之稱,2015年被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稱號。
泉州文化生活豐富,並擁有大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園戲、高甲戲(柯派)、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惠安石雕、泉州花燈、德化瓷燒制技藝、惠安女服飾、打城戲、五祖拳、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靈源萬應茶、南安英都拔拔燈、蟳埔女習俗、泉州(李堯寶)刻紙、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安海嗦囉嗹習俗、安海抓鴨等。
泉州由於歷史悠久,文化交匯所以有着大量的美食。如面線糊、三合面、菜燕糕、余甘枝、蒜蓉枝、桔紅糕、泉州捆蹄、菜頭酸、潤餅卷、牛肉羹、貢糖、雞卷、酥糕、豬油粕、蠣餅、洪瀨雞爪、金淘豆乾等美食[87][88][89]。
泉州市最主要的方言為閩語閩南片泉漳小片泉州話(可細分為府城腔和海口腔),在泉州市絕大部分地方通行。如今由泉州話衍生出來的分支遍佈各地,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
此外,還有多種使用人數較少的方言分佈:
泉州在宋元時極為繁榮,海外交流頻繁。歷史上,這裏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商賈,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各地的宗教。世界各大宗教在此和平共處。聯合國考察團官員讚譽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有6000多座廟宇,供奉着500多種神祇[92]。
主要宗教場所和遺蹟:
秦漢以來,泉州一帶就存在原始教育。西晉以後,私學開始在泉州形成。唐建中年間(780年-783年),泉州首辦鄉學。
清源軍(平海軍)割據時期,每年秋季在泉州舉行進士、明經考試,稱作「秋堂」,選拔人才為官。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政府詔令泉州設立州學、縣學,以孔廟作學宮,聘名師為教諭,生員有定額,贍給有學田,制度完備,禮儀嚴肅。自此以後,泉州辦學之風日盛。南宋在泉州設立南外宗正司,形成教育皇室子弟的宗學。朱熹在泉州講學後,開始出現書院。
元朝,泉州開始出現社學,同時新辦金門浯州書院。由於通商的阿拉伯人增多,蒲壽庚曾申辦蕃學。
明洪武年間,政府詔令開設學校,選聘儒師,召收弟子生員治教,爾後開科取士,泉州教育得到更大的發展。
清乾隆年間,泉州的府學達到全盛。光緒三十一年,科舉制度廢除,府州縣學改辦中、小學堂或孔廟,部分書院和私塾改為新學堂。清末,泉州開設中學堂4所,小學堂110所,職業學校1所。新辦的學堂中,除少數官辦處,大部份為私立,其中以華僑和教會辦的學堂尤多,文風盛開,教育發達。
自唐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考中進士後,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1100多年中,泉州中進士的共有2473人。其中入閣拜相者,在宋明清三朝就有20人,即宋朝的曾公亮、蘇頌、留正、梁克家、呂惠卿、蔡確、曾從龍、曾懷;明朝的李廷機、林軒、張瑞圖、蔣德璟、楊景辰、史繼偕、林欲楫、劉麟長;清朝的洪承疇、李光地。此外,還有歷任明朝五部尚書的黃克纘。明末,泉州還出現了思想家李贄和民族英雄鄭成功。
民國初年,學堂改為學校。民國八年(1919年),出現新文化運動。民國期間,政府曾多次下令取締私塾,但多數私塾仍存在。民國期間由於戰亂,多數學校辦學存在問題,一些學校時興時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開始接辦官立學校,並於1952年接辦教會學校。至1955年,私塾全部消失。1958年,泉州大學成立,次年撤銷。1990年,全市有全日制大專院校4所、大專班2所。
此章節需要更新。 (2024年8月10日) |
泉州現有29所福建省一級達標高級中學:泉州第一中學、泉州第五中學、泉州第七中學、泉州第九中學、泉州第十一中學、泉州培元中學、泉州城東中學、石獅第一中學、石獅石光中學、晉江第一中學、晉江第二中學、晉江養正中學、晉江季延中學、晉江僑聲中學、晉江毓英中學、晉江南僑中學、晉江英林中學、南安第一中學、南安第三中學、南安國光中學、南安僑光中學、南安南星中學、惠安第一中學、惠安荷山中學、泉州惠南中學、安溪第一中學、安溪銘選中學、永春第一中學、德化第一中學[98]。
泉州現有4所市直小學:泉州市實驗小學、泉州市晉光小學、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南方少有的文物大市,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項(其中市區內11項),另有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各數十處。
文物單位 | 地址 | 備註 |
---|---|---|
潘湖黃相府 | 泉州市晉江潘湖歐厝黃仁穎狀元街 | |
歐陽詹故居 | 泉州甲第巷詹厝山(源和堂里) | |
泉州府文廟 | 泉州市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 南安市官橋鎮 | |
陳埭丁氏宗祠 | 晉江市陳埭鎮 | |
安溪文廟 | 安溪縣城區 | |
鄭成功墓 | 南安縣水頭鎮 | |
伊斯蘭教聖墓 | 豐澤區東湖街道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南坑窯址(包括潯中、蓋德、三班) | 南安市東田鎮 | |
磁灶窯址(包括金交椅山窯址) | 晉江市磁灶鎮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德濟門遺址 | 鯉城區天后路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泉州港古建築(萬壽塔、六勝塔、石湖港、法石真武廟、江口碼頭) | 石獅市蚶江鎮、寶蓋鎮、豐澤區東海街道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九日山摩崖石刻 | 南安市豐州鎮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草庵石刻 | 晉江市羅山鎮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清淨寺 | 鯉城區塗門街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洛陽橋 | 洛江區萬安街道與惠安縣洛陽鎮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安平橋 | 安海、水頭兩鎮交界的海灣上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泉州天后宮 | 鯉城區南門天后路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開元寺 | 鯉城區西街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崇武城牆 | 惠安縣崇武鎮 | |
清源山石造像 | 豐澤區清源山麓 | 2021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
庵山沙丘遺址 | 晉江市深滬鎮坑邊村 | |
五塔岩石塔 | 南安市官橋鎮竹口村龍水山 | |
青山宮 | 惠安縣山霞鎮下坂村 | |
晉江龍山寺 | 晉江安海鎮型厝村北 | |
安溪清水岩 | 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 | |
楊阿苗故居 | 鯉城區江南街道辦事處亭店社區 | |
南安林氏民居 | 南安市省新鎮滿山紅村 | |
南安中憲第 | 南安市石井鎮延平東路 | |
安溪縣李光地宅和祠 | 安溪湖頭 | |
西資寺石佛 | 晉江市金井鎮岩峰村卓望山 | |
南天寺石佛和摩崖刻石 | 泉州晉江市東石鎮許西坑村岱峰山 | |
晉江潘湖湖口黃帝宮印尼針記黃維源祖居 | 泉州晉江潘湖 | |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 | 泉州市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 |
泉州境內有包括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此二者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此三者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泉州伊斯蘭教博物館、泉州南建築博物館(暫時附設在泉州市博物館內)在內的多家博物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