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市

中国安徽省宣城市代管的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德市map

30°53′44″N 119°24′39″E

快速預覽 廣德市 廣, 國家 ...
廣德市
縣級市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 廣德市的天際線、太極洞
  • 廣德市的農村景色、廣德老街景
Thumb
廣德市在安徽省的的位置
坐標:30°54′N 119°25′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安徽省宣城市
語源《三國志》
政府駐地桐汭街道
下級行政區
12
政府
 • 市委書記周其紅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軍
 • 市長錢會
 • 政協主席劉群
面積
 • 縣級市2,165.95 平方公里(836.28 平方哩)
 • 水域21.0641 平方公里(8.1329 平方哩)
 • 城區41.01 平方公里(15.83 平方哩)
 • 建成區31.86 平方公里(12.30 平方哩)
最高海拔863.3 米(2,832.3 呎)
最低海拔14.5 米(47.6 呎)
人口2020年[1]
 • 常住499,132人
 • 密度230人/平方公里(597人/平方哩)
 • 城區158,486人
 • 城區密度4,084人/平方公里(10,580人/平方哩)
 • 城鎮314,649人
 • 戶籍516,569人
民族
 • 民族比例
語言
 • 母語方言江淮官話老廣德話西南官話中原官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42200
電話區號563
車輛號牌皖P
行政區劃代碼341882
氣候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註 1]
年均溫15.7 ℃
年降水1,397.1毫米
年日照1,844.9小時
舊稱桐汭
本地生產總值(2021)¥329.6億
人均¥65993
毗鄰東和東南連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南鄰寧國市,西接宣州區郎溪縣,北界江蘇省溧陽市宜興市
最長河流桐汭河
最大湖泊盧湖
網站廣德市人民政府
市象徵
桂花[3]
銀杏[3]
部分數據來自於《2021統計年鑑》[4]
關閉

廣德市原為廣德縣,古稱ru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下屬的一個縣級市,由宣城市代管,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西部,三省八縣(市)交界處,區域總面積為2,165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50萬人,市政府桐汭街道。2006年,廣德縣被列為安徽省直轄市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試點縣市之一。2019年撤縣設市。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詞源

廣德地區最早見諸歷史記載的名字為「桐汭」,出現在《左傳》中[5][6]。而「廣德」這一地名,最早出現於《三國志》中[5]。雖然該地的名字時有變更,但「廣德」之名最為常用。「廣德」這一名稱的由來目前已經無從考證[7](3:46)。1996年版《廣德縣誌》中提到,取名意在標榜「皇恩浩蕩,帝德廣大」[8]。實際上,廣德建縣時不晚於建安八年(203年),此時孫權尚未稱王、稱帝[5],因此這一說法有誤,後來在2013年版《廣德縣誌》中予以更正[9]。一說是以舊廣德王國為名[10]。廣德王國,最早見於《漢書·景十三王傳》[11]及《中山靖王勝傳》,位於今黟縣境內。但有人對此表示反對,認為廣德縣與廣德王國「相距五百餘里,馬牛不及」,因此沒有關聯[12]

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歷史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2 sources

史前至宋朝

廣德地區在石器時代即有人類活動[13]柏墊鎮下陽遺址出土的有段石錛說明了當時廣德農業文明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而且與良渚文化保持着某種聯繫[14]春秋戰國時,廣德地區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5][15]。楚國進攻吳國時,楚國的軍隊在此集結[5][6]置36郡,屬鄣郡地域[5][16]武帝元狩二年[註 2](前121年),改鄣郡為丹陽郡(又作丹楊郡)[18]。廣德地屬故鄣縣[10][19]

東漢建安初,孫策平定宣城以東地區,析故鄣置廣德縣[5][20][21]。但具體建縣年代難成定論[22]。建安五年(200年),徐琨擔任督軍中郎將,戰勝廬江太守李術後,被封為廣德侯[5][23]。建安八年(203年),呂蒙因跟隨孫權討伐丹陽有功,被任命平北都尉,兼任廣德長(即廣德縣令),這是廣德這一地名首次出現的地方[5][7](3:28)[24]西晉平吳,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陽郡置宣城郡,屬於揚州,廣德隸屬宣城郡[5][25]

南朝永初三年(422年),廣德、故鄣、長城陽羨、義鄉五縣被合併為綏安令,屬宣城郡[10][26][27]泰始四年(468年),綏安令省並,改屬南徐州義興郡[26][28]永明二年(484年),割揚州宣城郡等縣置南豫州,廣德縣為宣城郡首邑[26][29]天監二年(503年),改廣德縣為石封縣,縣名與山城群山有關[30][31]紹泰元年(555年)於石封縣增置廣梁郡[32][註 3]陳詳擔任太守[33]徐度平定侯景之亂後,被封為廣德侯,此時廣德有五百戶人家[34]永定二年(558年)八月,郡名改為陳留郡[26][35]

開皇九年(589年),廢陳留郡,並廣德、安吉、原鄉、故鄣四縣入石封,改石封縣為綏安縣,屬宣城郡[26][36][註 4]仁壽三年(603年),綏安縣改屬湖州[26]大業二年(606年),綏安縣移治今桃州鎮,復屬宣城郡[10]武德三年(620年),以綏安縣置桃州,並置桐陳、懷德二縣,屬江南西道[26][37]。因境內桃花山多桃樹,花開似錦,故名桃州[38]。武德七年(624年)廢桃州,並桐陳、懷德入綏安縣,屬宣州宣城郡[26][39]至德二年(757年)九月改綏安縣為廣德縣,以縣界廣德故城為縣名[10][40][41]

五代十國,廣德縣屬寧國軍宣州[26]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廣德縣改屬昇州(又稱西都)江寧府[42][43]保大八年(950年),改為廣德制置司,仍屬江寧府[44][45]開寶八年(975年),廣德自江寧府來隸宣州[26]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置廣德軍,治廣德縣,隸屬江南東路[10]端拱元年(988年),以郎布鎮為縣,置建平縣,廣德軍轄廣德縣、建平縣[26]。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廣德軍屬建康府[26]。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岳飛到達廣德軍,與金兵交鋒,六戰六捷,收復了溧陽縣,後與金兵交戰於常州界,最終將金兵擊退至鎮江府,有力打擊了金兵[46][47]。同年,金兀朮攻打臨安,取道於此[10]紹興初(1131年後),屬江南東路[26][48]

favicon
38 sources

元朝至清朝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廣德軍為廣德路,路設總管府領廣德、建平兩縣,屬江浙行中書省[10][49]至正十六年(1356年)6月,朱元璋佔領該地,始建城池,改廣德路為廣興府,廣德縣為廣陽縣[26]。廣興府轄廣陽、建平兩縣,屬江南行中書省[50]洪武元年(1368年),廣興府屬京師直隸,不久改稱廣德府[50]。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改府為州,直隸南京[10]。洪武十三年(1380年)四月,省廣陽縣入州,領建平縣[26][51]永樂元年(1403年),隸屬南直隸[26][52]

順治廣德直隸州屬江南左布政使司[26]康熙元年(1662年)分建安徽省[26]。康熙六年(1667年),廣德直隸州隸屬安徽省,領建平縣[26]雍正元年(1723年),設兩江總督統治安徽、江蘇江西三省[26]咸豐四年(1854年),廣德直隸州暫歸浙江巡撫代管[26]。咸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地處天京外圍的廣德成為太平軍與清軍對壘的主戰場之一[53]。雙方在此地展開了數次大規模的戰鬥,州城屢次易主,後又發生瘟疫,導致廣德人口從咸豐九年(1859年)的31萬餘人驟減至同治四年(1865年)的6,000餘人[53][54][55]

清軍於同治三年(1864年)勝利後,廣德復屬安徽省,隸徽寧池太廣道[26][56]。在地方官府的大力招徠下,大量外地農民遷入廣德地區[53][57]。移民的主要來源包括今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山東等省份,其中以河南為主[53]。移民的遷入深刻影響了近代廣德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發展的格局,外來經商者也與日俱增[53][54][57]。同時,風俗習慣的差異以及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使得土客矛盾成為廣德戰後較長時期內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53]

faviconfaviconfavicon
11 sources

中華民國時期

Thumb
江南遊擊隊在廣德俘獲之日軍槍械
Thumb
川軍劉湘部在廣德、泗安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廣德廢州為縣,不再領建平縣,直屬安徽省[10]。民國3年(1914年)廣德屬安徽省蕪湖道[58]。民國8年(1919年)5月8日成立了廣德縣五四運動委員會,會址設在第一高等小學內,學生罷課三天[59]。翌日千餘人在南門體育場舉行大會並進行遊行[59]。民國14年(1925年)6月5日廣德縣五卅慘案後援會成立,學生自6日起罷課四天,9日時百餘師生上街遊行[60]。民國16年(1927年)撤蕪湖道,廣德直屬安徽省[58]

1929年秋,廣德地區蝗蟲成災[61]。1930年春,廣德春荒嚴重,中共廣德縣委發動廣德暴動[62][63]。4月,王金林率領游擊隊在獨樹街起義[62][64]。同月,國民政府派衛戍團一個營會同地方自衛隊進攻游擊隊,但未取得成功[62]。10月,皖南紅軍獨立團在獨樹街正式改編成立[65]。同月安徽省政府增派五十七師三四二團加上地方民團2,000多人開始第二次進攻[62]。紅軍損失慘重,兵力減少到70餘人[62][66]。民國20年(1931年)10月22日,紅軍攻打廣德誓節渡失利[67]。不久王金林被其警衛員出賣,被捕後處死[68]。這是南昌起義失敗之後,發生在蘇浙皖邊區的一起規模最大,堅持時間最長的革命武裝暴動[69]

民國21年(1932年)春廣德屬宣城首席縣長[註 5],8月安徽省開始實施行政督察專員制[71],10月後廣德屬安徽省第九行政區[26]。民國26年(1937年)11月24日,川軍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奉令率部開赴廣德進行廣德保衛戰,最終以身殉國[72][73]。民國27年(1938年)1月13日,日軍縱火焚燒縣城及周圍村莊,縣城一片焦土[74]。民國29年(1940年)8月後廣德屬安徽省第六行政區[26]。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16日廣德縣臨時參議會組成[75]。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7軍佔領廣德縣城[76]。翌日廣德縣民主政府成立[76]。5月9日,中共廣德縣委、廣德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76]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21 sources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Thumb
中國首枚T-7A探空火箭於廣德火箭發射場點火升空的情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德縣初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77]。1960年3月,廣德火箭發射場(即603基地)於誓節鎮建設[78]。該火箭發射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探空火箭的發祥地,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航天發射場之一[78][79],共進行了30多次各種類型和多種用途火箭發射試驗[78]。1966年7月15日和28日最後兩次探空火箭發射任務中,將兩隻小狗成功送上天並返回[78][80]。1971年3月,廣德縣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年2月,蕪湖地區改名為宣城地區,廣德縣屬宣城地區[77][81]。2001年1月,撤宣城地區建宣城市,廣德縣屬宣城市[82][83]

2006年6月3日,一架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空警-200預警機在柏墊鎮姚村上空失事墜毀[84][85][86],機上包括機組人員在內的40人全部罹難[84]。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亦是中國空軍2006年發生的四起空難中的第二起[87]。2006年12月30日,廣德縣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12個享有省轄市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試點縣市之一[88][89]。2011年,廣德縣被批准為安徽省省直管試點縣[90]。2019年8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告,撤銷廣德縣,設立縣級廣德市,以原廣德縣的行政區域為廣德市的行政區域。廣德市由安徽省直轄,宣城市代管[91]。2020年11月,廣德市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9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6 sources

地理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39 sources

境域

Thumb
廣德市位置

東漢建安初年廣德置縣後,由於建置置廢頻繁,地域詳情失考。宋初,廣德地域基本上為今廣德和郎溪兩縣的範圍。端拱元年(988年)置建平縣後,廣德縣的地域範圍即如現狀。[93]

今廣德市位於安徽省東南端,三省結合部,長江三角洲西部,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為蕪杭、寧黃(山)、滬黃(山)通衢之地[5]。市境介於北緯30°37′—31°12′,東經119°02′—119°40′之間,南北長約65公里,東西寬約48公里,東與長興縣以界牌為界,東南與安吉縣以苦嶺關為界,西南與寧國市以長虹關為界,西部與宣州區以麻姑山為界,與郎溪縣西界以分界山、西北界以白茅嶺為界,北與溧陽市以鐵冶嶺為界,東北與宜興市以西門界崗背高程360米處為界,總面積為2,165平方公里[5]。廣德市周邊「兩個半小時經濟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其中至上海城區約222公里[94],至杭州城區約139公里[95],至南京城區約196公里[96],至合肥城區約278公里[97]。廣德市是安徽省中唯一與蘇浙兩個發達省份毗鄰接壤的縣份,是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南北經濟的結合點,也是華東沿海經濟挺進安徽等中西部地區的第一站[98]

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地形

Thumb
廣德市南部的低山

廣德市位於皖南山地與沿江平原的過渡帶。廣德所處的地區曾在海底,兩億多年前從海中逐漸出露,後經過幾次強烈的地質活動,形成了特殊的地形環境和複雜的地貌格局[99]。廣德市南部以低山為主,山間發育峽谷,山地組成的岩性差異較大,有二長花崗岩石英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等;中部以崗地、河谷平原為主,相間分佈,構成了廣德盆地,市內河流都由此向西北流出,入郎溪縣境內;北部以丘陵為主,僅皖、蘇、浙接壤處有低山蜿蜒,組成丘陵的岩性與南部低山相似,但該處石灰岩質純層厚,發育了典型的亞熱帶地下喀斯特溶洞。最高點為南部的馬鞍山,海拔863.3米,最低點為西北邊緣的獅子口,海拔14.5米。[10][100]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水文

Thumb
十裏頭的無量溪河

廣德市河流均為出境河流。境內溪澗密佈,桐汭河、無量溪由南向北貫穿全境,至郎溪縣合溪口匯合為郎川河,注入宣州區和郎溪縣交界處的南漪湖[101]。境內另有花鼓河糧長河兩條主要河流[102]。由於廣德市屬山區縣,地勢較高,地面比降大,流水易泄,因此湖泊少,蓄水量也小[103]。二十世紀初,桐汭河可通木船至前程鋪以上,無量溪河可通木船至盧村,由於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河床淤積變遷,桐汭河自誓節渡以下僅能在豐水季節流放排筏,無量溪河已不再能通行任何水上工具[104]

桐汭河境內全長73.5公里,主要支流有10條,其中匯水面積較大的有化古河、月灣河等[105]。桐汭河是由桐、汭二水匯合而成:桐水源於縣境南部四合鄉的泰山西麓,由四合鄉流入楊灘鄉,因楊灘段兩岸原多桐籽樹,「桐花隨溪流下」而得名;汭水源於泰山東麓,由四合鄉流入柏墊鎮再入楊灘鄉。桐、汭兩水在楊灘鄉獨樹老莫村匯合後稱桐汭河[101]。桐汭河上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河床比降較大,河堤矮小單薄,河道因中泓線容易改變,故河道彎曲似弓形[105]。無量溪源於縣境東南境盧村鄉,全長73.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079.9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條[101]。無量溪河床坡陡狹窄又彎曲,盧村水庫上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堤身單薄低矮,且多處系用河砂堆堤[104]

favicon
5 sources

氣候

廣德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表現為終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乾冷同期,無霜期較長[10][106]。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0.4℃(1978年7月6日),最低氣溫為-14.6℃(1969年2月6日)[106]。年平均日照時數1962.5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43%[106]。年平均降水量1,392.7毫米,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梅雨季節,並且多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106]。年平均霜期140天,平均無霜日226天[106](也有稱全年無霜期平均218天[107])。風向具有明顯季節性,全年以東南風為主,而西南風最少[108]。年平均蒸發量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徵,夏季大、冬季小,春秋過渡,且與年平均降水量大致持平[108]

更多資訊 季節, 春 ...
廣德市以氣候學標準劃分的四季[109]
季節
初終期 3月26日

5月25日
5月26日

9月15日
9月16日

11月20日
11月21日

3月25日
天數 61 113 66 125
關閉

廣德市初春氣溫回升快,受北方冷空氣影響,常出現陰雨連綿天氣,之後暖空氣勢力不斷加強,冷暖空氣常常交鋒,來回拉鋸,天氣時寒時暖,忽晴忽陰,常出現連陰雨和倒春寒等極端天氣。夏季氣溫日變化大,降雨集中,日照充足,盛夏時期氣溫高且蒸發量大,常出現高溫天氣,易造成伏旱;多暴雨,會出現特大洪澇災害。秋季天氣平和穩定,氣溫下降,空氣日趨乾燥,雨量減少,晴日多,往往造成夾秋寒天氣。冬季氣候寒冷,空氣乾燥,天氣晴朗,雨雪少,以北到西北風為主,常有冬旱天氣。[108]

更多資訊 廣德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91年統計至2020年,極端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 月份 ...
廣德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91年統計至2020年,極端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3.3
(73.9)
28.3
(82.9)
32.6
(90.7)
35.1
(95.2)
36.7
(98.1)
39.2
(102.6)
39.5
(103.1)
39.6
(103.3)
38.3
(100.9)
34.6
(94.3)
29.6
(85.3)
24.9
(76.8)
39.6
(103.3)
平均高溫 °C(°F) 7.9
(46.2)
10.6
(51.1)
15.5
(59.9)
21.9
(71.4)
26.7
(80.1)
29.2
(84.6)
33.2
(91.8)
32.5
(90.5)
28.2
(82.8)
23.1
(73.6)
17.1
(62.8)
10.6
(51.1)
21.4
(70.5)
日均氣溫 °C(°F) 3.3
(37.9)
5.7
(42.3)
10.0
(50.0)
16.0
(60.8)
21.1
(70.0)
24.5
(76.1)
28.2
(82.8)
27.6
(81.7)
23.2
(73.8)
17.6
(63.7)
11.5
(52.7)
5.4
(41.7)
16.2
(61.1)
平均低溫 °C(°F) 0.0
(32.0)
2.0
(35.6)
5.8
(42.4)
11.1
(52.0)
16.5
(61.7)
20.9
(69.6)
24.4
(75.9)
24.1
(75.4)
19.6
(67.3)
13.5
(56.3)
7.3
(45.1)
1.6
(34.9)
12.2
(54.0)
歷史最低溫 °C(°F) −12.4
(9.7)
−9.9
(14.2)
−4.0
(24.8)
0.1
(32.2)
6.9
(44.4)
12.5
(54.5)
17.9
(64.2)
17.6
(63.7)
9.2
(48.6)
0.9
(33.6)
−5.5
(22.1)
−12.2
(10.0)
−12.4
(9.7)
平均降水量 mm(吋) 82.8
(3.26)
79.2
(3.12)
119.3
(4.70)
106.6
(4.20)
121.9
(4.80)
240.7
(9.48)
201.6
(7.94)
170.5
(6.71)
98.4
(3.87)
74.1
(2.92)
66.5
(2.62)
52.1
(2.05)
1,413.7
(55.67)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2.3 11.8 14.6 13.0 13.5 15.1 14.1 14.5 10.6 8.6 10.6 9.5 148.2
平均降雪天數 3.8 2.4 0.8 0 0 0 0 0 0 0 0.3 1.3 8.6
平均相對濕度(%) 79 78 76 74 75 81 81 82 82 79 80 78 79
月均日照時數 106.9 107.7 128.5 152.2 165.2 133.8 192.8 183.5 147.0 153.2 133.7 124.7 1,729.2
可照百分比 33 34 34 39 39 32 45 45 40 44 43 40 39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10][111]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資源

Thumb
廣德市的竹林
Thumb
廣德市的農田

廣德市的土地總面積習慣上稱為2,165平方公里。1996年和1999年2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面積為214,557.5公頃;2005年土地變更調查時,面積為211,595.27公頃[112]。植被方面,廣德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113]。廣德市是「國家園林縣城」[114]和第一批「森林康養基地」[115],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116]「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83]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117]。截至2020年,廣德市的林業用地面積為12.99萬公頃,森林面積為12.54萬公頃[4]。土壤方面,全縣共有紅壤黃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6個土類,下分為13個亞類、43個土屬、85個土種[118]。其中以紅壤土為主,佔全縣自然土的90%,水稻土佔耕地面積87%[119]

廣德市是「中國板栗之鄉」[120],板栗面積、產量居全省前列[116]。廣德市也是「中國竹子之鄉」[121][122],2009年時,境內竹林面積75餘萬畝,毛竹蓄積量1.5億株,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116]。同時,廣德市盛產茶葉。截止2019年底,全市茶園面積7,800公頃,茶葉總產量7,500餘噸,產值超過10億元。其中,廣德黃金芽、廣德雲霧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23]

廣德市是「長三角」地區附近的礦產資源大縣[116][124]。現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藏資源有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螢石等30多個品種[116]。其中大理石總儲量約8,500萬立方米、其它礦產總儲量約4,000萬噸,瓷土儲量131萬噸、矽灰石儲量46.87萬噸[124]。尤其是品位較高的黃砂,暢銷長三角市場,年運銷量達200萬噸[116]

廣德縣域內野生動物有28目54科284種,其中獸類野生動物7目16科55種,爬行類兩棲類野生動物5目11科39種,鳥類野生動物16目27科190種[125]。隨着山區的日益開發,森林植被面積日益縮小,動物活動區域日窄,加之人類的濫肆捕殺,許多珍貴動物如虎等,已經絕跡[126]。廣德植物資源繁多,有樹種96科239屬科532種31變種27變型,竹類9屬52種5變種23變型3栽培變種[126]

廣德市水資源較為豐富。地表水方面,全市多年平均年逕流深為680—840毫米。地區分佈上,以南部山區最大,北部丘陵較少[127];時間分佈上,年徑流量大部集中在5至8月汛期[127],且年際分佈很不均勻,徑流年際變率最大值為最小值的4.4倍[128]地下水方面,廣德市屬於江南丘陵水文地質區,地下水類型以孔隙水為主,其次為裂隙水和少量岩溶水[128]黃山天目山余脈伸入廣德境地有部分地下水資源,水質較好,埋深淺,分佈廣,易開發,淺部埋深20米的含水岩性,由石灰石,黃紅壤性土、亞粘土、亞砂土、粉細砂構成;在丘陵地區,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為1.0-2.5米[127]。同時,廣德市發現有兩處礦泉水,均位於誓節鎮境內[12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8 sources

政治

Thumb
廣德市人民政府的大樓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21 sources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廣德市委員會 書記 ...
廣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廣德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廣德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廣德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廣德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周其紅[129] 李軍[130] 錢會[129] 劉群[131]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安徽省涇縣 安徽省廣德市 安徽省樅陽縣
出生日期 1971年8月(53歲) 1968年7月(56歲) 1980年5月(44歲) 1967年5月(57歲)
就任日期 2022年3月 2021年1月 2022年3月 2022年1月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行政區劃

廣德市下轄6個、3個、3個街道辦事處,另設有1個開發區[132]

桐汭街道、​祠山街道、​昇平街道、​桃州鎮、​柏墊鎮、​誓節鎮、​邱村鎮、​新杭鎮、​楊灘鎮、​盧村鄉、​東亭鄉、​四合鄉和廣德經濟開發區。

更多資訊 廣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 ...
廣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6]
(2020年普查)
下轄地區數量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行政村
341882001000 桐汭街道 Tóngruì Jiēdào 242200
341882002000 祠山街道 Císhān Jiēdào 242200
341882003000 昇平街道 Shēngpíng Jiēdào 242200
341882100000 桃州鎮 Táozhōu Zhèn 224 226,357 17 8 242200
341882101000 柏墊鎮 Bǎidiàn Zhèn 252 28,673 2 12 柏墊社區 242214
341882102000 誓節鎮 Shìjié Zhèn 342 45,539 2 18 牌坊社區 242220
341882103000 邱村鎮 Qiūcūn Zhèn 328 53,611 1 17 門口塘社區 242227
341882104000 新杭鎮 Xīnháng Zhèn 323 58,664 6 13 路東社區 242234
341882105000 楊灘鎮 Yángtān Zhèn 275 27,595 3 13 桐花社區 242217
341882200000 盧村鄉 Lúcūn Xiāng 245.68 26,194 1 11 中明社區 242200
341882201000 東亭鄉 Dōngtíng Xiāng 98.73 16,470 1 5 東亭社區 242237
341882202000 四合鄉 Sìhé Xiāng 109 16,029 1 5 徐村社區 242216
[132] [133][134] [135] [133] [136]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8 sources

區劃沿革

明嘉靖十五年(1563年),州治(今桃州鎮)共劃14坊:州署東為松關、寶華、朝岳、興仁、仁德5坊,州署南為文明、狀元2坊,州署西為忠節、昇平、玉溪、秀遠、廟前、朝斗6坊,州署北為興福坊[93]。全州下設9個鄉,68個,240個[93]。清初,都下設,與里並行,而鄉、都、里仍沿明制[137]。同治初年後,由於人口的銳減,以及大批移民的移入,舊制已經難以遵循,遂編制新冊,將鄉重編為45都,120里[138]。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為縣,廣德縣設9區[138]。民國24年(1935年)底,全縣改設5個區,35個聯保,290個保,3180個甲[138]。民國26年(1937年)4月,全縣設5區,38聯保,288保[138]。民國28年(1939年)8月,又調整為5區,16鄉,1鎮,181保,1961甲[138]。同年11月,又增設景賢鎮[138]。民國29年(1940年)1月裁撤第一區署,所轄鄉鎮改為直屬縣政府,並將各區名稱冠以地名[138]。民國30年6月實施新縣制,將4個區全撤,全縣共設16個鄉、2鎮,鄉鎮名稱及所轄保甲依舊[139]

1949年5月,廣德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全縣設6個區,轄18個鄉鎮[26]。即:城廂區轄景賢鎮、鳳井鄉、高湖鄉;盧村區轄盧村、笄山、東亭3個鄉;柏墊區轄柏墊、桐汭、獨樹3個鄉;誓節區轄誓節、蘇村、花鼓3個鄉;邱村區轄門口塘、西湖、山北3個鄉;流洞區轄流洞、開化、杭村3個鄉[139]。7月,廢除保甲制度,在全縣基層建立182個行政村(含城廂4關、7街);撤銷城廂區並將其餘5個區改並為笄山、蘇村、邱村、流洞4個區,鄉級景賢鎮升格並易名為區級城廂鎮,4個區下轄17個鄉[26]。1950年3月,撤銷17個鄉,重新調整為9個區,由區直接領導行政村[26]。1952年7月,將農村171個行政村改為105個鄉,1953年12月又將城廂區4關、7街調整為迎春、景賢2個鎮[140]。1955年12月,將原9個區調整為5個區和1個區級城關鎮(由迎春、景賢2鎮合併而成),將原105個鄉調整為85個鄉[141]。1956年10月,撤銷5個區公所,將85個鄉合併為33個鄉[141]。1958年9月,將全縣33個鄉和城關鎮組建成衛星、前進、先鋒、箭、躍進、紅旗6個人民公社[141]。1959年2月,將6個人民公社以所在地地名更改為城關、盧村、柏墊、誓節、邱村、流洞人民公社[141]。1959年10月,邱村公社劃分為邱村、下寺2個人民公社[141]。1960年7月,在獨山建立礦區人民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獨山人民公社[141]。1961年9月,全縣8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9個人民公社,下轄282個生產大隊(含4個居民委員會)[141]。1963年3月,將原三八公社更名為雙河公社[141]。1964年1月,將金林公社更名為花鼓公社,此時所有人民公社均以地域命名[141]

1965年11月,將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關鎮[141]。1966年至1980年,縣、人民公社都冠上「革命委員會」名稱,1981年撤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縣人民政府,年底至次年初先後撤銷了各公社革命員會,恢復公社管委會[141]。1982年3月,將城關鎮更名為桃州鎮[141][142]。1983年6月,公社、大隊分別改為鄉、村,鄉和鎮設人民政府,村設委員會[141]。1985年增設祠山崗、綠林2個鄉[143];1986年6月,獨山、誓節改鄉為鎮,9月,流洞改鄉為鎮;次年5月,柏墊改鄉為鎮[141]。1987年,全縣轄26個鄉、5個鎮、281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4,032個村民小組、78個居民小組[141]。1987年桃州鎮轄迎春街昇平街、景賢街、復興街4個居委會和平橋村委會[141]。1992年5月,桃州鎮新設立桃州路、橫山、萬桂山、金林4個居民委員會[141]。1992年3月,邱村、新杭2個鄉改為鎮,將綠林鄉併入花鼓鄉,彭村鄉併入祠山崗鄉[141]

2001年11月,撤銷獨山鎮1鎮和清溪、雙河、山北、高湖、磚橋、楊杆、蘇村、石鼓、獨樹、梨山、桃山、同溪12個鄉,並進行合併;保留下寺、趙村、祠山崗、東亭、鳳橋、楊灘、四合7個鄉。此時全縣共轄6個鎮、10個鄉[141]。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桃州鎮將原8個居委會合併,設立4個社區居委會;將原8個村委會合併設立7個社區居委會,共設立11個社區居委會[141]。2003年12月,對全縣鄉鎮所轄村委會範圍均作了調整,全縣村委會由280個撤併為127個[144]。2005年3月,將桃州鎮趙聯、長安2個村委會合併設立長安社區居委會;荊湯、桃園2個村委會合併設立荊湯社區居委會。長安、荊湯2個社區居委會劃入縣經濟開發區開發範圍,由開發區管理,行政隸屬仍歸桃州鎮[145]。2005年12月,對全縣6個鎮、10個鄉的行政區劃再次調整[145]。2021年,桐汭街道祠山街道昇平街道從桃州鎮中析置[146]。同年7月2日,這三個街道正式揭牌成立[147]

faviconfaviconfavicon
13 sources

人口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廣德市全市常住人口為499,132人。從性別上來看,男性人口為259,817人,佔52.05%;女性人口為239,315人,佔47.95%,性別比為108.57。從年齡上來看,0-14歲人口為66,996人,佔3.42%;15-59歲人口為328,098人,佔65.73%;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4,038人,佔20.8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1,329人,佔16.29%。從文化程度上看,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8,318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2,126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6,072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47,416人[註 7]文盲人口[註 8]為23,283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81年。從分佈上來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14,649人,佔63.0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4,483人,佔36.96%。[148][135]

2021年,廣德市的戶籍人口為51.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85萬人,比重30.68%。全年出生人口為5,196人,出生率為10.06‰;死亡人口為7,263人,死亡率為14.06‰;自然增長率為-4.00‰[4]。人口構成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傈僳族畲族高山族水族土族京族等32個少數民族,全市少數民族人口有3,527人,佔總人口0.68%[149]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交通

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古道

明清年間,廣德縣有古道17條(段),其中驛道6條(段)、大道7條、山道4條[150]。驛道總長320里(160公里),並設有驛鋪28處[150]。今境內233國道(原215省道)基本是沿廣(德)寧(國)驛道以及廣(德)宜(興)驛道而修建的[151]桐川驛(現為花鼓鄉所在地)設於州城(今桃州鎮)西20里(10公里)處。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驛站裁撤後,改稱總鋪,設於城內。後又在驛道與郎溪、寧國接壤處分設白茅山、楊灘2個分館,在州城內設行館,管轄境內驛郵、官方傳遞文書、驛馬通行及接待安排往來官吏食宿等事宜[150]。大道是用於民間行旅、經商往來的道路,總長447里(223.5公里)[151]。山道是山民走親訪友、肩挑負販、為避免關卡盤查而通行的山區道路,共長316里(158公里)[152]

favicon
3 sources

公路

截至2022年,廣德市全市公路里程3,406公里(含高速公路73.1公里),一級公路119.117公里,二級公路146.619公里[153]。目前有兩條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經過廣德市,分別為:G50 滬渝高速G4012 溧寧高速,另外有三條國道經過: 233國道 235國道 318國道

favicon
1 sources

鐵路

Thumb
宣杭鐵路上的廣德站名牌

目前,廣德市有兩條鐵路經過,分別是中國高速鐵路宣杭鐵路廣德站)以及中國高速鐵路商杭客運專線廣德南站)。宣杭鐵路(宣城長興段)從1987年11月設計及概算工程施工、臨時運營管理,至1994年6月30日交付上海鐵路局正式運營,歷時7年[154]。商杭客運專線(合肥湖州段)於2020年6月28日開通運營,由湖州站引入既有寧杭高速鐵路通達杭州[155]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經濟

Thumb
通用公司在邱村鎮建設的亞洲最大的研發試驗基地外景

太平天國的戰亂後,廣德田間荒蕪,百業凋零,經濟落後。而後隨着移民的大量湧入,廣德經濟很快恢復。同時,來自徽州、寧國等地的手工業者和商人的遷入,促進了本地商業和手工業經濟的發展。此後,因抗日戰爭爆發,廣德社會遭破壞嚴重,經濟蕭條。戰後,由於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滯後,廣德商業經濟難以恢復。[54]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廣德縣首先對農村經濟體製做出調整和改革[156]。2005年6月,廣德縣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十大潛力城市之一[157]。2008年12月31日,廣德縣政府正式與上海通用公司簽署協議,通用公司在廣德縣邱村鎮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建設其在亞洲最大的研發試驗基地[158]。該基地於2012年9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159]

202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0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7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202.9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170.6億元,增長7.6%[153]。2020年,廣德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8,020元,其中以食品煙酒為主,佔31.5%。恩格爾係數為29.5%[4]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社會事業

favicon
2 sources

教育

Thumb
安徽省廣德中學的大門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學校126所,其中幼兒園83所、小學19所、初中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中中專)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計在校學生(幼兒)66,895人,其中:幼兒園14,471人、小學25,953人、初中13,240人、普通高中6,903人、職業高中(中專)4,199人、特殊教育100人。[153]

衛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衛生行政管理職責由縣政府文教科負責,1951年7月,縣政府設衛生科。1961年10月,衛生科改為衛生局,1963年12月,又恢復衛生科名稱。1968年8月,縣革委會批准成立衛生科保健站革命領導小組,同年12月,縣革委會決定撤銷衛生科,衛生科及所屬單位與藥材公司、血防站合併,成立衛生社,衛生社主要處理縣醫院、藥材公司的業務。1970年10月,縣衛生社及衛生小組撤銷,縣衛生局恢復。[160]

2022年年末,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248個,其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鄉鎮衛生院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地方病醫院1個,單採血漿站1個,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所67個,村衛生室、醫療點150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3,5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31人,註冊護士1,738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819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3,418張。[153]

favicon
1 sources

體育

2001年前,廣德縣體育運動委員會直屬於縣政府並接受全額撥款支持。2002年,廣德縣文化局和縣體育委員會合併為廣德縣文化體育局,同時設立了青少年活動俱樂部,並陸續成立了各項體育單項的俱樂部。[161]

favicon
1 sources

城市建設

Thumb
2007—2020年,廣德城區用地的總體規劃佈局圖

廣德建縣有1800餘年歷史[74]。廣德城門始建於南宋[162](城牆一般認為始建於南宋,但也可能建於五代之前[163]),城池始建於元[162],毀於民國[164],其間重修、擴建共十七次[164]。廣德故城原無城池[165],具體地理位置今已不可考[74]。宋淳熙六年(1179年)郡守趙希仁建六門,設子城於內[74]。元至元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統率鄧愈攻克廣德,後下榻城郊祠山,令元帥趙繼祖邵榮領軍築城[165]。共修建六門,東為迎春門,南為明威門,西為崇德門,北為閱武門,東南為石溪門(今小東門),東北為常州門(亦喚水關門,今稱水灌洞)[164]。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時,6座城樓改為5座,東北門撤去,東、西、南、北、東南門分別更名為「熙春」「安貞」「麗正」「拱辰」「鍾秀」[165]咸豐同治年間,太平軍與清軍在境內激戰多年,古城數次易主,城內建築大都被毀壞[165]。民國27年(1938年)1月13日,日軍縱火焚燒縣城及周圍村莊,縣城一片焦土[74]。民國28年(1939年)4月13日,縣政府調集民夫拆除城牆,5月30日城牆拆除完畢,僅留城牆遺蹟[74]。目前,全縣村鎮建設處於自然狀態,無規劃建設[74]

favicon
5 sources

水利

Thumb
盧村水庫

由於廣德境內河流具有山區河道特徵,河床坡陡流急,流量枯洪比大,桐汭河和無量溪河二條水系貫穿全境,並且支系發育,山高坡陡,落差較為集中,因此水力資源較為豐富[166]。理論上,全市水力資源總蘊藏量約3萬千瓦,可供開發的小水電資源有1萬多千瓦,規劃裝機容量1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有40餘處[166]

盧村水庫位於市內東南部的的太陽山與小靈山之間,大壩橫築在無量溪上游的石溪和石流河匯合處[167]。大壩高32米,壩長956米,最大庫水面積5.2平方公里,總庫容量7,15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萬餘畝,是全國水庫養魚先進典型[167][168]。該水庫於1970年始建[169],1975年其大壩基本建成[167][170]。其發電站總裝機1千千瓦,是全市最大的小水電站[171]

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文化

快速預覽 外部影片連結 ...
關閉

廣德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173],大致可以分為吳文化階段、徽文化階段和移民文化階段[174]。多種文化的交織融匯使廣德形成一種不同於周邊地區的新文化[175]

廣德地處長江下游,跟太湖流域緊密相連,屬於古代吳越兩國交匯之地,傳統上屬於吳文化地區[14]。雖然地處尾,但區治上多隸屬江浙[174]。如今廣德市已經不再是吳文化核心區,但仍受到吳文化影響[176]

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帶進廣德。隨着徽商在廣德的發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帶到廣德,明清時期徽文化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177]。廣德境內的祠堂牌坊,都是徽派建築藝術的代表,廣德保留下來的諸多宗姓的族譜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響[173]。但是,在日本侵華戰爭文化大革命期間,徽派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徽文化逐漸邊緣化[178]

清末移民將原籍地文化帶入廣德的同時,他們所遵循的文化模式、價值取向、生產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也由此傳入廣德。多種民間風俗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廣德「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文化現象。[175]起初,這種移民文化是封閉的[179]。後來隨着廣德本地人和各地移民的聯姻、商貿、生產等方式交流,從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區特色移民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文化習性和人文風貌[173],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180]

祠山廟會是祠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54]。廣德向來有舉辦祠山廟會的傳統,在清末太平天國戰爭和同治年間的瘟疫後,隨着移民的大量湧入,將從自己原籍帶來的文化藝術與廣德本土文化相融合,極大地豐富了廣德的祠山廟會[54]。但到了北伐戰爭時期,祠山廟會並非每年都舉辦。抗日戰爭爆發後,農村經濟破產,廟會隨之停止。此後,由於國共內戰的影響,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對封建迷信的破除,廟會即完全消失[181]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28 sources

飲食

廣德人起初飲食較為清淡[182]。清代時,廣德民間的宴會不算豐盛,只有幾盆菜餚果品[183]。受到祠山文化的影響,廣德先民多不食豬肉。當外地移民特別是湖北移民到來後,廣德人的宴會變得豐盛,[184]並食用葷膩,把辣椒當作必備調料。他們帶來的特色食品極大豐富了本地的品種。現在,廣德人適應了多種飲食口味,飲食更加豐富[182]

廣德的地方飲食特產是「廣德四絕」,分別是「御桌珍饈桐花魚」「珍禽美味橫山雉」「山珍之珍笄山筍」「誓節珍稀沙河鱉」[185]。後因橫山雉消失,用「廣德第一鮮」(一種鹽漬的蔬菜)取而代之[186]

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方言

原先,廣德地區居民的方言為老廣德話,為江浙吳語,屬於太湖片[187][188]太平天國期間,絕大多數廣德本地居民死於太平天國屠殺[188]。之後,各地移民移居到廣德[188],導致了當地方言格局的變化[53]。如今,廣德市居民主要使用淮語,另外境內分佈有河南話湖北話、皖中江北話(如安慶話)、浙南吳語(如浦江話)、浙南閩語(如溫州話)、湘語方言島[189]。其中河南話在東北鄉村佔優勢,湖北話在西南鄉村佔優勢,土著吳語僅分佈於北部下寺鄉廟西地區,以及東南部盧村鄉的甘溪溝及東亭鄉部分村莊。北部與郎溪縣北部定埠、梅渚等鄉,西北部建平、東夏、幸福等鄉的土著吳語同屬於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甘溪溝等處方言屬於太湖片苕溪小片(或併入蘇嘉湖小片[188][190][191]

甘溪溝方言被視為地道老廣德話的代表[190]。這是帶有濃厚官話色彩的吳語方言,其詞語同時受到了吳語和官話的影響,但聲韻調明顯具有吳語的特徵,且語音系統仍保持了吳語的基本特點[187]。而當地的河南話和湖北話都是移植的方言,今音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全濁上歸去聲,沒有入聲。各種方言長期共處於同一區域,彼此互相影響,形成了泥母來母洪音不分的特點[188]

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媒體

1954年,廣德縣設立收音站,轉播安徽省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節目。1956年2月,廣德縣建立廣播站。1987年,廣播站搬遷至新建廣播電視局大樓,並更新了設備。[192]同年,廣播事業管理局在笄山電視轉播台安裝了專用調頻發射機,使用104.7MHz的頻率發送信號。1989年,發射信號改為89.3MHz。[193]

Thumb
廣德電視轉播台的發射鐵塔

1973年9月,廣德電視轉播台建立。1975年5月1日開始試播,10月1日正式開播,轉播湖州電視台無錫電視台的節目。[194]1986年7月,開始制播自辦節目《廣德新聞》[195]。1986年,磚橋鄉建成小電視差轉台。此後,東亭四合等鄉鎮也先後建起差轉台。[196]1996年6月1日,縣教育電視台正式開播,主要轉播中國教育電視台的節目。1998年6月,縣教育電視台停播。[196]2018年12月5日,廣德縣融媒體中心在廣德縣廣播電視台的基礎上成立。[197]

《廣德報》創刊於1956年,1960年9月29日停刊。後於2000年復刊,2002年正式出版。該報復刊後每周發行,新聞內容涵蓋全縣,反映縣內成就,並宣傳中共路線、政策。[198]2003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佈關於報刊治理整頓的決定後,該報刊改名《今日廣德》,向讀者免費贈閱,[199]2004年停辦。2000—2004年間共發行825期。[198]

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旅遊

廣德市屬於鄉村旅遊市場非優區[200],其旅遊資源豐富,以山水竹海為主[201],涵蓋了旅遊資源國標中的八大主類[註 9][200],但市場響應較弱[200]。截至2021年,廣德市有4A級景區1家(太極洞風景區),3A級景區3家(靈山大峽谷風景區、箐箐莊園景區、宣木瓜文化旅遊景區),2A級景區2家(桃姑迷宮景區、橫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天壽寺塔鼓角樓等知名景點;四星級飯店3家,省五星級農家樂7家、四星級農家樂11家;省優秀旅遊鄉鎮5個、鄉村旅遊示範村6個[203]。廣德先後獲得了「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縣」[204]「全國十佳生態休閒旅遊城市」[205]「2016長三角十大最美騎行城市」[206]「長三角最佳悠享旅遊城市」[207]「2021中國最美縣域」[208]等稱號。但廣德旅遊發展存在一些弊端,如旅遊產品體系欠缺,過度倚重太極洞,整體開發不完善,因此發展仍不理想[201][20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人物

廣德的知名歷史人物有倪濤[210][211]何大圭[212]姜洪[213]李得陽[214]張光藻[215],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政界人物有湖北省政協原主席許道琦[216]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主席許傑[217]、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部長徐有芳[218]

faviconfavicon
9 sources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