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祠山文化,是指西漢末年起,以廣德市橫山為中心,遍及江淮和東南沿海廣大地區,包括皖、蘇、浙、贛等十餘省,由緬懷治水英雄張渤關愛民眾、彌災捍患、勇於獻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禱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橫山為祠山得名[1][2][3]。祠山信仰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兩千年[4]。它既具有吳文化的典型特徵,又是吳文化發展的一個極致[5]。
“ | 全縣十七八萬人口,廟會時幾乎半數以上的人都涌到城內,只見滿街紅男綠女,萬頭攢動。你要想在人流中邁步前進,確實感到困難。唯有頭頂蒸籠、木盤出售點心和煙糖的小販,在人流中高聲喊叫地擠身通過。 | ” |
——余顯琮,《祠山廟會簡記》[6] |
祠山廟會是祠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7]。廣德向來有舉辦祠山廟會的傳統,廟會是集宗教信仰、娛樂活動、商業貿易為一體的群眾性聚集活動,在豐年幾乎年年都有,一般持續三天,是人民生活安樂、經濟活躍的重要象徵。在清末太平天國戰爭和同治年間的瘟疫後,廣德人口消亡殆盡。隨着移民的大量湧入,祠山廟會的傳統並未銷聲匿跡,相反,移民群體將從自己原籍帶來的文化藝術與廣德本土文化相融合,極大地豐富了廣德祠山廟會的舞台[7]。但到了北伐戰爭時期,祠山廟會並非每年都舉辦[8]。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寇入侵時期,農村經濟破產,廟會隨之停止[8]。此後,由於國共內戰的影響,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封建迷信的破除,廟會即完全消失[8]。
廣德地處長江下游,跟太湖流域緊密相連,屬於古代吳越兩國交匯之地,傳統上屬於吳文化地區[9]。雖然地處吳頭楚尾,但區治上多隸屬江浙[10]。如今廣德市已經不再是吳文化核心區,但仍受到吳文化影響[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