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英語:President),日本朝鮮半島稱為「大統領」[註 1](日語:大統領だいとうりょう Daitōryō ?韓語:대통령大統領 Daetongnyeong ?),是共和制國家元首稱呼之一。

名稱起源與演變

Thumb
美國第1任總統 喬治·華盛頓
任期: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4日

總統的英語譯稱「President」,在英文中是指領導者領導人(由拉丁文 pre-「之前」+sedere「坐」而來),在羅馬帝國時期為副執政官或行省總督的職位,並非執政官。在法國大革命時政府稱為督政府執政府

但「President」不一定是政治領袖,而且經常與「Chairman」交替使用,某些機構或團體的負責人(主席會長理事長委員長議長等),公司總裁大學校長也使用這稱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1982年憲法》恢復設立國家主席職務後,其官方英文譯名由「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改為「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自此,國際上遵循中國的外交文件,稱中國國家主席為「President」,相當於西方國家的「總統」。不過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的2019年報告建議:美國不應該再稱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President」,應該以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職銜「General Secretary」(總書記)稱呼他。[1][2]2020年8月,美國有國會議員推動一項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在官方文件中,以「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CP」(中共中央總書記),而非「President」來稱呼中國最高領導人[3]不過迄今為止,美國官方文件(例如美國國務院文件)仍將中國最高領導人稱為「President」。

漢語舊稱

對於「President」一詞的中文,清朝末年曾取其發音['prɛzədənt],譯為「伯理璽(xǐ)天德」、「普利璽天德[4]

舊稱統兵的首領為總統。1853年起,清軍臨時設江南大營包圍太平天國五十萬太平軍,江南大營的清兵司令張國樑即職稱為總統。清朝滅亡後,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皆冠以「大」字以區別或彰顯之;如「中華民國大總統」、「臨時大總統」、「非常大總統」。

1931年制訂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中,採用委員會制,僅設國民政府主席作為象徵元首

1936年制訂的《五五憲草》中,始稱「總統」,不再冠以「大」字。1947年頒佈之《中華民國憲法》亦明確將國家元首之職銜定為「總統[5],自此沿用至今。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中國共產黨官方拒絕稱呼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為「總統」,改稱「臺灣地區領導人」,甚至稱「省長」[6][7][8][9]

各國制度

  • 在不同國家設定上,總統職位可任職一定年期,可連任或不可連任,或任職一定年期後不能再出任。

終身總統

終身總統,是指在共和制度下經憲法、法律、選舉制度或國會決議保障其「終身執政」的總統、或與其相當之職位(國家元首最高領導人)等。終身總統可被視為事實上的君主,其中一部分終身總統有指定繼承人的權利。終身總統的歷史可溯源自羅馬共和國獨裁者凱撒。傳統上獨裁官只有6個月任期,但凱撒在公元前45年自稱為永久獨裁官。後來在法國大革命後的混亂時期,拿破崙亦於1802年成為終身執政。1804年經修憲,拿破崙正式成為法蘭西皇帝

歷史上社會主義國家的總統列表

更多資訊 肖像, 知名領袖 ...
關閉

腳註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