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42年美国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非諜影》(英語:Casablanca,中國大陸譯《卡薩布蘭卡》,亦作《北菲諜影》)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愛情電影,影史上最成功的經典電影之一。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3][4]、劇情[5][6]、以及主題曲[7] 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佈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冠。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0年7月1日) |
北非諜影 Casablanca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麥可·寇蒂斯 |
監製 | 哈爾·沃里斯 |
編劇 | 朱利葉斯·J·愛潑斯坦[*] 菲利普·G·艾普斯坦[*] 霍華德·科赫[*] 凱西·羅賓森[*] 霍華德·W·科奇[*] |
劇本 |
|
原著 | 《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 默里·伯內特 瓊·艾莉森作品 |
主演 | |
配樂 | 馬克斯·施泰納 |
攝影 | 亞瑟·艾德森 |
剪接 | 歐文·馬克斯 |
製片商 | 華納兄弟 |
片長 | 102分鐘[1]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華納兄弟 |
預算 | 88萬美元—104美元[2] |
票房 | 370萬美元—690萬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北菲諜影(重慶首映) 卡薩布蘭加(上海) 亂世英豪(天津) 卡薩布蘭卡 |
香港 | 北非諜影 |
臺灣 | 卡薩布蘭加(首映) 北非諜影(重映) 鴛夢難溫(臺北重映) |
影片背景設置在二戰中受維琪法國控制的殖民地法屬摩洛哥首府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西班牙文原意是「白屋」,同阿拉伯名「達爾貝達」,兩者易生混淆)。影片由麥可·寇蒂斯導演,劇本是基於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的未公開發表過的舞台劇《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改編的。影片拍攝過程中,雖然主創陣容強大,但也只不過是當年數百部荷里活電影之一,所有參與者都沒有料到影片在公映後取得的非凡成功和在電影史上的不朽地位[8]。通常該片認為不只是一部令人心碎的愛情電影,實際上更是一部宣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電影。影片於1942年11月26日在紐約首映,巧合的是,盟軍在一周前進入北非並佔領卡薩布蘭卡。
編劇艾琳‧戴蒙德在1942年1月勸說監製哈爾·沃里斯買下這齣戲的電影版權。最初計劃由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和菲利普·愛潑斯坦來撰寫劇本。然而珍珠港事件後,雖然電影公司極力抗爭,他們還是去參加了弗蘭克·卡普拉的戰爭宣傳片。於是在愛潑斯坦兄弟回來以前都由霍華德·科赫負責劇本的改寫工作。凱西·羅賓遜也花了三周時間參與改寫劇本,但是他沒有被列在演職員表中。沃里斯最初希望威廉·惠勒導演本片,後來轉為選擇寇蒂斯導演。拍攝工作開始於1942年5月25日,後來在8月3日結束,整個影片都是由華納兄弟公司拍攝的,取景地包括加利福尼亞的伯班克以及Van Nuys的機場。 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電影的角色[3][4]、劇情[5][6]、以及主題曲[7] 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佈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由「北非諜影」奪冠。
故事開始時已是二戰期間的1941年12月,玩世不恭的美國人銳克·布萊恩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名為「銳克美式咖啡」 (Rick's Cafe American)的酒吧。「銳克美式咖啡」非常熱鬧,顧客包括了當地各色人物,其中不僅有軸心國公民:德國人、意大利人與維琪法國官員,酒吧更是歐洲難民常去尋找逃到自由世界之路的場所。此時,一個意外的機會,尤佳利告訴銳克兩個德國信使身上的通行證在自己這裏並讓銳克代為保管,這兩張通行證可以在德國佔領區暢通無阻並前往中立國葡萄牙。在擠滿了難民的卡薩布蘭卡,這兩張通行證毫無疑問是無價之寶。尤佳利原計劃晚上在酒吧賣掉這兩張通行證,然而他卻被警察局長路易·雷諾逮捕並死在了牢房裏,不過尤佳利並沒有告訴雷諾他已經將通行證交給了銳克。
銳克在門外聽到咖啡館的鋼琴家,同時也是他好友的山姆在彈奏《時光流轉》。而銳克曾告訴過山姆不要彈奏這首曲子,等他回到咖啡館裏意外遇見了昔日摯愛伊莉莎,原來是她要求山姆彈奏那首曲子。銳克跟伊莉莎在巴黎時墜入情網,並因德軍逼近巴黎而決定一起逃難。兩人本來約好在火車站會合,但上火車前銳克竟收到伊莉莎告知不能同行的紙條。在酒吧裏跟伊莉莎一起來的還有她的丈夫,捷克地下陣線領導人維克多·拉塞羅,他們打算逃往美國繼續抵抗德國。追蹤拉塞羅而來的還有德國少校史特勞塞,他要阻止拉塞羅的逃亡行動。
拉塞羅從當地另一間酒吧藍鸚鵡的老闆法拉利那裏打聽得知,只有銳克手裏的通行證能幫助自己離開卡薩布蘭卡,於是請求銳克幫助他離境。但銳克仍記恨前嫌不願合作並且讓他去問自己的妻子。就在他們談話時史特勞塞帶領一群德國軍官在咖啡館內大唱德國軍歌《守衛萊茵》,而拉塞羅也讓咖啡館的樂隊奏起了《馬賽曲》,成功激起咖啡館的法國顧客合唱,與德軍分庭抗禮,使得史特勞塞讓雷諾下令馬上關閉酒吧趕走顧客。到了夜晚,伊莉莎進入咖啡館內遭遇了銳克,甚至還拿出槍威脅他交出通行證。但是她很快也承認自己還愛着銳克,並告訴銳克多年前失約的緣由:當時她已和捷克反納粹德國地下組織領導人拉塞羅結婚,卻誤以為丈夫早已死在集中營;僅在臨去火車站前得知拉塞羅仍在人世但身染重疾;兩難之中,伊莉莎選擇了放棄與銳克的愛情去照顧病危的丈夫。得知此事後銳克原諒了伊莉莎,並且從拉塞羅那兒得知,拉塞羅其實早知道銳克和伊莉莎的戀情,拉塞羅表示他願意留下並協助銳克和伊莉莎逃出去。
銳克決意救助拉塞羅夫婦。雷諾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拉塞羅,銳克建議他先放了拉塞羅然後以試圖用通行證逃跑的罪名逮捕他,他還欺騙雷諾說這是因為他自己要和伊莉莎逃往美國。當雷諾在酒吧企圖逮捕拉塞羅夫婦時,銳克拔槍指向雷諾,並當着雷諾的面,開槍擊斃了獨身追蹤而來的史特勞塞少校,使拉塞羅夫婦成功登上飛往裏斯本的飛機。銳克忍着內心的痛楚,目送情人隨他人而去。當警察追到現場,身為警察所長的雷諾並未點破銳克為兇手,反而下令把警察都引開,然後私下建議銳克一同去參加自由法國抵抗運動。最後,這對老朋友一同消失在霧氣濛濛的黑夜中。
在原著戲劇中一共有16個擁有對白的角色,而在電影劇本中有22個擁有有對白的角色,出場人物總數到達了上百人[9]。演出陣容具有國際化的色彩,演員表中的演員只有3人是出生在美國的,三位主演為:
其他主要演員包括:
列入演員表的其他演員包括:
本片基於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的舞台劇《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改編而來[15]。華納兄弟公司的故事分析師斯蒂芬·卡諾(Stephen Karnot)讀過這個劇本後讚賞它為「老練的二流劇本」[16],而編輯艾琳‧戴蒙德則說服監製哈爾·沃里斯在1942年1月花2萬美元買下版權[17]。在荷里活還從沒有人花這麼多錢去買一部沒有登台表演的戲劇[18]。這個作品被重新命名為卡薩布蘭卡,這是在模仿1938年的熱賣電影亞拉巴馬[19]。最初定下的拍攝日期為1942年4月10日,後來推遲到了5月25日[20]。拍攝工作結束於8月3日,總共花費了1,039,000美元,其中超支7萬5千美元[21],拍攝費用超過了當時的平均值[22]。拍攝工作是按照劇情進展進行的,這主要是因為拍攝開始時劇本只寫出來前半部分[23]。
除了史特勞塞少校到達時的場景是在Van Nuys機場拍攝的,整部電影都是在攝影棚內完成的,另外還利用了一部分巴黎的資料片[24]。影片中用於外景的街道是為了拍攝另一部影片《沙漠之歌》(The Desert Song)最近才搭建好的[25],並且在拍攝巴黎的那段回憶時進行了修整。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些佈景還保留在華納公司的攝影棚內。銳克的咖啡館是在三個不同的地方搭建的,因此內部場景有些混亂。在某些鏡頭中,攝錄機似乎穿過了咖啡館的牆壁進入銳克的辦公室。在最終的場景中,可以看到背景處有一架洛歇12型小伊萊克特拉飛機,周圍還有幾個行人,其實是利用侏儒臨時演員和按比例縮小的硬紙板飛機[26],此外還使用了霧氣來掩飾演員的特徵[27]。然而,位於福羅里達州奧蘭多的迪士尼荷里活影城中保存了一家洛歇12型飛機,並聲稱這是在電影中曾經使用過的飛機[28]。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說監製哈爾·沃里斯是影片的核心創造力,產生了那些吸引他注意的細節,比如說正是在監製的堅持下藍鸚鵡酒吧內放置了真正的鸚鵡[29]。
保加和褒曼之間的身高差產生了一些問題,褒曼比保加高了大約2英寸(5厘米),她說當兩人出現在一個場景中時,導演讓保加站在腳墊上或者是坐在坐墊上[30]。後來還曾有過拍攝後續鏡頭的計劃,將會展示銳克、雷諾以及自由法國的一隊士兵出現在一艘船上,加入盟軍1942年進攻北非的行動。不過這些鏡頭對於克勞德·雷恩斯來說太難了,最終另一名導演大衛·O·塞爾茲尼克評價說「改變結尾將會導致致命的錯誤」從而放棄了這個場景[31]。
原先的舞台劇創作起源於1938年,默里·伯內特和他的妻子到歐洲旅行時來到了維也納,而在此之前不久正值德奧合併,奧地利遭受了排猶運動的影響。在法國南部時他們進入了一家酒吧,看到了多國顧客,其中包括了許多流亡者和難民,此外他們還看到了山姆的原型[32][33] 。
最初計劃由朱利葉斯·哈博斯坦和菲利普·愛潑斯坦來撰寫劇本。然而珍珠港事件後,雖然電影公司極力抗爭,他們還是去參加了弗蘭克·卡普拉在華盛頓拍攝的戰爭宣傳片[34][35]。在他們離開期間是由霍華德·科赫負責劇本的改寫工作的,他寫了差不多30到40頁的劇本[35]。當一個月後愛潑斯坦兄弟回來時,他們被重新分配到北非諜影的改寫工作之中並且拋棄了科赫所撰寫的部分,不過根據科赫自己在兩本公開發行的書中卻不是這樣說的[35]。而在華納兄弟公司最終的預算之中,愛潑斯坦兄弟的報酬是30,416美元,科赫則得到了4,200美元[36] 。
在戲劇作品中,伊莉莎這個角色是一個名為洛伊絲·梅雷迪思(Lois Meredith)的美國人,一直到她和銳克在巴黎的關係結束之後她才遇到了拉茲洛。而銳克則是一個律師。為了讓銳克的動機更加可信,沃里斯、寇蒂斯以及編劇決定將電影的背景時間放在珍珠港事件之前[37]。
沒有被列入演職員表的凱西·羅賓遜(Casey Robinson)也進行了三周的改寫工作,包括銳克和伊莉莎在咖啡館的一系列相遇[38][39]。科赫強化了政治和道德元素[40][41],而寇蒂斯則更欣賞愛情部分,堅持要保留在巴黎的回憶[42]。在拍攝工作結束後,沃里斯寫完了最後一句台詞「路易,我想這是一段美好友誼的開始」,保加不得不在拍攝結束後一個月重新給這段配音[42] 。
雖然編劇眾多,不過埃伯特將其描述為「驚人的統一和一致」。科赫後來宣稱劇本是他自己和寇蒂斯之間的妥協「奇怪的是,這些風格差異起到了過濾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正是這種我和寇蒂斯之間的拉鋸戰導致了電影達成了某種平衡」[43]。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後來注意到劇本中包含的「老套情節(corn,意同玉米)比堪薩斯州和艾奧瓦州的玉米還多。不過這些東西的效果再好不過了。」[44]
影片拍攝過程中受到了荷里活審查體系的干擾,來自海思法典(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的約瑟夫·布林(Joseph Breen)反對在片中加入雷諾局長勒索性賄賂以及銳克和伊莉莎在巴黎同床共枕的內容[45]。為此片方做出了一些改動,刪掉了或者修改了一些對話。所有直接涉及到性的內容都被刪除,雷諾以簽證換取性賄賂以及銳克和伊莉莎性關係的內容都變成了暗示性[46]。在原先的劇本中,山姆彈奏《時光流轉》的時候銳克說「你***在彈什麼?」這句帶有髒話的台詞在海思辦公室的旨意下被移除了[47]。
沃里斯最初想選擇威廉·惠勒做導演,在得知這不可能後他選擇了自己的好友麥可·寇蒂斯[48]。柯蒂斯是匈牙利猶太人,他在20年代來到美國,但是他在歐洲的部分家庭成員成為了難民。
羅傑·埃伯特評論本片說「只有很少的鏡頭…像真正的鏡頭那樣令人難忘」,柯蒂斯希望通過畫面敘述故事而不是讓它們相互獨立[29]。導演對故事劇情的貢獻很少,凱西·羅賓遜說柯蒂斯「對故事一無所知……他觀察畫面而你得提供故事」[49] 。
評論家安德魯·薩里斯(Andrew Sarris)稱本片為「作者理論的最大例外」[50],薩里斯是這個理論在美國最突出的擁護者之一。 阿爾瓊·哈爾梅茲(Aljean Harmetz)則回應說「華納兄弟公司的每一部影片差不多都不符合作者理論」[48]。而其他評論家則更看重柯蒂斯的貢獻,西德尼·羅森茨維格(Sidney Rosenzweig)在他對導演所做的研究中說,本片是柯蒂斯強調道德困境的一個典型代表[51]。
第二小組的剪接工作,比如開場時的難民潮以及進攻法國的場面,是由唐·西格爾(Don Siegel)執導的。[52]
本片的攝影師為亞瑟·愛迪生(Arthur Edeson),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手,曾經拍攝過《群雄奪寶鷹》以《科學怪人》。需要一提的是褒曼的拍攝,所有關於她的鏡頭拍的都是她更鍾情的左半臉。通常還要加上一層柔化濾紗再打上捕捉光使她的眼睛看起來更加明亮,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希望能讓她的臉看上去擁有「說不出的悲傷、溫柔以及懷舊」[29] 酒吧里穿過演員以及背景中的影子象徵了監獄、十字架、自由法國以及諸多情感上的動盪。[29] 多處場景中運用了黑色電影以及表現主義的燈光效果,這在電影的最後最為明顯。羅森茨維格說這些燈光和陰影效果是柯蒂斯電影的經典元素,除此以外還有流動的拍攝作業以及將環境用作取景器。[53]
馬克斯·施泰納創作了本片的音樂,他最著名的電影配樂是為亂世佳人而作的。由赫爾曼·霍普菲(Herman Hupfeld)所作的「時光流轉」這首歌在原本的戲劇中就屬於故事的一部分,Steiner想用自己的作品取代它,不過褒曼已經剪短了頭髮為她在《喪鐘為誰而鳴》中的下一個角色做準備,因而已經無法重新拍攝包含歌曲的那些鏡頭[注 1]所以施泰納在這首歌以及法國國歌馬賽曲的基礎上創作了整部電影的配樂,再根據情緒變化對它們進行轉換[54]。
值得注意的是史特勞塞和維克多在銳克酒吧里的「歌曲爭執」。在配音帶中馬賽曲是由完整的管弦樂隊演奏的。最初,這段對抗中使用的納粹音樂為《霍斯特·威塞爾之歌》,它也被稱作《旗幟高揚》,然而這隻歌在非同盟國地區依然受國際版權的保護。因此本片使用了《守衛萊茵》(Die Wacht am Rhein)替代。在本片中象徵德國的地方使用了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一個小節作為配樂,而象徵盟國的地方則用了馬賽曲。 其他歌曲包括:
儘管最初定下的上映時間是在1943年的春天,[56] 本片於1942年11月26日在紐約的荷里活劇院上映,巧合的是盟軍進攻北非恰好在一周前奪下卡薩布蘭卡[57][58]。在1500座的劇院內,這部電影在10周時間內獲得了255,000美元的票房[59]。而大規模上映則在1943年的1月23日,得益於溫斯頓·丘吉爾和富蘭克林·羅斯福之間所召開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本片獲得了可觀但是並不出人意料的票房收入,美國國內票房為370萬美元,是1943年排名第7的賣座電影[59][60]。美國戰時新聞局(United State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為了防止引發維希政府支持者的反感,阻止了本片在北非地區的上映[61]。
本片得到了一致的好評[62],紐約時報的博斯利·克勞瑟(Bosley Crowther)寫道「華納公司…拍攝了一部令人心靈為之一顫的電影」紐約時報向本片所蘊含「情緒、幽默、悲愴的緊張劇情片以及毛骨悚然的陰謀片」致敬。他表揚說劇本質量是最棒的演員的表演也是一流的[63] 。
商業期刊《綜藝》評價說本片「綜合了上乘的表演,引人入勝的故事,簡潔的導演」以及「多變的情緒、動作、懸疑、喜劇以及戲劇效果使得本片獲得了A-1級的票房表現」[64]。「本片很好地宣傳了反軸心國思想,特別是這種宣傳效果是劇情的副產品並且對劇情產生了貢獻而不是阻礙[64]。」評論同樣表揚了保加和亨利「可能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保加更適合表現苦澀和憤世嫉俗的結合體而不是一個情人,不過他能以極佳的技巧同時處理這兩個任務」[64]。
本片的影響力在大眾中逐漸增加。默里·伯內特說它是「真實的昨天、真實的今天、真實的明天」[66]。1955年,本片累計獲得了680萬美元的收入,使它成為華納公司第三賣座的戰時電影(僅次於《Shine On, Harvest Moon》以及《This is the Army》)[67]。1957年4月21日,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布拉特爾(Brattle)劇院將本片作為老片展示季的影片之一。它受歡迎到哈佛大學在期末考試周時會放映這部電影,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了今天。還有其它一些學校也繼承了這個傳統,社會學教授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曾經出席過一次這种放映,他把這種經歷描述成「我本人成年禮的表演」[68]。這種傳統幫助本片在許多40年代電影消失殆盡的時候依然非常受歡迎。1977年時,本片是美國電視上播放最頻繁的電影[69]。
在本片50周年紀念時,洛杉磯時報說北非諜影的巨大力量來自「純淨的荷里活黃金時代以及響亮假話的持久手藝」。鮑勃·施特勞斯(Bob Strauss)在報紙上寫道本片在戲劇、愛情和懸疑之間獲得了「近乎完美的娛樂平衡」[70]。
根據羅傑·埃伯特所說,本片「可能是有史以來被列入最偉大影片名單最多的單項作品,甚至超過了《大國民》」,這主要是由於它廣泛的感染力。埃伯特認為大國民通常被認為是一部偉大的影片而本片則更加被喜愛[29] 。埃伯特說他從來沒聽過本片的負面評價,不過某些個人因素還是會遭到批評,比如不真實的特效以及拉塞羅角色的生硬[49]。魯比·貝爾默(Rudy Behlmer)強調了本片的多樣性「它混合了戲劇、情節劇、喜劇以及陰謀」[49]。
埃伯特說本片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片中的人物都是好人」這是一顆「璀璨的寶石」[29]。作為抵抗組織的英雄,拉塞羅顯然是最高尚的,雖然他很僵硬以至於人們無法喜歡他[29]。其他的角色,用貝爾默的話說,「不那麼僵硬和枯燥」在片中展示了自己美好的一面。雷諾在影片開始時是納粹的合作者,他向難民索要性賄賂並且殺害了尤佳利。根據貝爾默所說,銳克「不是英雄……不是壞人」:為了和當局和平相處他竭盡所能,「不為任何人出頭」。而伊莉莎,儘管是主角中最缺乏主動的,在最愛哪個男人的問題上「進行了情感上的掙扎」。在影片的最後「所有人都做出了犧牲」[49]。
少數評論持不同意見保利娜·克爾(Pauline Kael)認為「本片遠遠算不上偉大,但它有一種吸引人的莎士比亞式浪漫情懷」[71]。翁貝托·埃可寫道「根據嚴格的評價標準……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平庸的電影」。他把角色性格的變化視作是不一致而不是複雜:「這是連環畫、大雜燴,缺乏心理上的可信度,就喜劇效果來說缺乏連續性[72]。」
在1982年11月到12月之間出版的《美國電影》中,查克·羅斯(Chuck Ross)宣稱他重新打出了本片的劇本,把標題改回「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並把鋼琴家的名字用片中演員的名字替代,然後寄給了217名經紀人。其中85名讀了它,這些人中38人直接拒絕了,33人認出來了(只有8人指出這是《北非諜影》),3人認為它在商業上具有可行性,而有一人建議把它改寫為小說[73]。
許多後來的電影都擁有本片的元素,1944年的《Passage to Marseille》重新集合了本片的堪富利·保加、克勞德·雷恩斯、麥可·寇蒂斯、悉尼·格林斯特里特、彼得·羅等人物。保加後來所拍的兩部電影也很本片有許多相似之處。
對本片的模仿包括1946年馬克思兄弟的《北非諜影之夜》(A Night in Casablanca)、1978年尼爾·西蒙(Neil Simon)的《廉價偵探》(The Cheap Detective)、2001年的Out Cold。1995年的《非常嫌疑犯》從本片獲得了標題。伍迪·艾倫1972年的《再來一遍,山姆》(Play It Again, Sam)中,傑里·拉齊(Jerry Lacy)所飾演的人物性格繼承自保加所飾演的銳克。
本片的劇情是科幻電視電影《Overdrawn at the Memory Bank》的線索,這部影片基於John Varley的故事改編而來。本片出現在了特里·吉列姆的反烏托邦電影《妙想天開》中。華納兄弟公司自己也拍攝過惡搞本片的電影,不過那是在兔八哥的卡通之中[74]。在阿根廷小說家埃德加·布勞(Edgar Brau)所寫的小說《北非諜影》中,主人公走進銳克美式咖啡館,聽山姆講述一個奇怪的故事[75]。
本片有多重不同的解讀。根據符號學解釋,由於本片包含了各種約定俗成的衝突模式因而它才會如此受歡迎。[76][77][78][79] 翁貝托·埃可解釋說
因而北非諜影不僅僅是一部影片,它是許多電影,一個集合。當所有這些原型聚集在一起時就達到了荷馬史詩的深度。兩句陳腔濫調使我們發笑,一百句陳腔濫調感動了我們。我們朦朧中意識到陳腔濫調在相互交流,慶祝它們自己的團聚。[80][81]
埃可還挑出「犧牲」作為本片的關鍵主題之一:「關於犧牲的神話充滿了這部影片」[82][83]。正是這個主題引起了戰時觀眾的共鳴,他們安慰自己可以如此浪漫地為更偉大的事業做出痛苦的犧牲以及走向戰爭。[84]。
科赫還將這部電影視作一個政治寓言。銳克和富蘭克林·羅斯福之間有相似之處,他「不願走向戰爭,除非環境以及他自己的高尚品格讓他關掉了賭場並且犯下錯誤,先是資助右派然後再為之而戰[85]。影片的片名也強調了這點,因為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就是白宮[85]。
哈維·格林伯格(Harvey Greenberg)則發表了一個佛洛依德式的解讀,銳克所犯的阻止他回到美國的罪行構成了一種戀母情結,只有當他辨認出了拉塞羅所代表的父親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事業這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86]。西德尼·羅森茨維格(Sidney Rosenzweig)認為這種解讀過於簡化,本片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它的模稜兩可,而最核心的表現人物就是銳克。比方說不同的角色對銳克有不同的稱呼(理查德、瑞奇、銳克先生、哈利·銳克、老闆等等),這表示他面對不同的角色時有不同的意義[87]。
因為本片發行於1942年11月,紐約影評人協會決定頒發1942年的最佳電影獎給《In Which We Serve》而不是本片[59]。而美國電影學會則認為由於本片的全國放映是在1943年,所以它應該在1943年提名[88]。它一共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並贏得了3項。當宣佈本片獲得最佳影片獎時,監製哈爾·沃里斯站起來時卻發現華納兄弟公司的老闆傑克·華納走上了領獎台領取小金人。後來沃里斯回憶起此幕「我別無選擇只能重新坐下,感到羞辱和憤怒……大約40年後,我還是不能從那種震驚中恢復過來。[89]」這個小事故導致沃里斯在4月份離開了華納公司[90]。
在1989年,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部將本片永久保存並且認為本片具有「文化、歷史或者美學重要性」。在2005年,它被《時代周刊》列為80年來最偉大的100大影片。編劇教師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堅持本片擁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劇本[11]。2006年,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est經過投票將其列入最偉大的101部劇本之一[91]。美國電影學會把本片列入了自己的多個榜單。
年份 | 分類 | 提名 | 排名 |
---|---|---|---|
1998 | AFI百年百大電影 | 2 | |
2001 | AFI百年百大驚慄電影 | 37 | |
2002 | AFI百年百大愛情電影 | 1 | |
2003 | 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 | 銳克·布萊恩(英雄) | 4 |
2004 | AFI百年百大電影歌曲 | 《時光流轉》 | 2 |
2005 | AFI百年百大電影台詞 | 5, 20, 28, 32, 43, 以及67 | |
2006 | AFI百年百大歌舞電影 | 32 | |
2007 | AFI百年百大電影十周年版 | 3 |
最初,Magnetic Video公司發行了本片Betamax以及VHS格式的錄影帶,後來則是由CBS/Fox影像發行。1991年美高梅/聯美家庭娛樂發行了本片的光碟,1992年又
為透納娛樂公司發行了VHS格式的影像,如今則是由華納家庭影像發行。美高梅在1997年第一次發行了本片的DVD,並且包含了製作特輯,2000年時華納家庭影像又重新發行了這一版的DVD。2003年又發行了兩碟裝的特別版,包含了音樂專輯、文檔以及修復的視頻和音頻特輯[92] 。2006年11月14日時發行了本片的HD DVD,它所包含的特輯和2003年版的DVD相同[93]。觀眾們對於這版HD DVD的高分率非常驚訝[94]。
2008年12月2日時發行了本片的藍光版本,它同樣包含了DVD的版本[95]。 首發藍光碟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套裝,包含了一本小冊子、一個行李標籤以及許多其它的附贈品。最終,在2009年9月發行了標準的藍光碟。2012年3月27日,華納發行了一版新的70周年限量紀念版藍光/DVD套裝。這個套裝包括4K解像度的畫面以及一些新的額外附贈[96][97]。
當本片大獲成功之後,就有人開始討論拍攝續集。其中一個標題為「布拉柴維爾」,這是在影片最後雷諾打算前往的自由法國城市,雖然有這個計劃但是從來沒有拍攝過[98]。從那以後,沒有哪家電影公司認真考慮過拍攝一部續集或者徹底重拍。法蘭索瓦·杜魯福曾在1974年拒絕過重拍本片的邀請,他的理由是在美國學生中已經形成了對本片的狂熱崇拜[99]。也有人試圖重新體驗本片所獲得的那種成功,比如1980年的《Caboblanco》,它被視作以美國南部為背景的翻拍版北非諜影[100],還有1990年的《Havana》[101],以及1996年上映背景設置於2017年的影片《Barb Wire》。 1998年華納公司曾授權米高·沃爾什(Michael Walsh)出版小說《時光流轉》[102][103],這部小說從影片結尾的地方開始,同時也講述了銳克在美國的神秘過去,不過這本小說反應平平[104]。大衛·湯姆森(David Thomson)曾在1985年發表過一個非官方的續作小說《嫌疑犯》(Suspects)。
另外還有兩部短命的電視連續劇是以北非諜影為基礎的,它們都可以視作是前傳。第一個連續劇播放與1955年到1956年之間,查爾斯·麥格勞(Charles_McGraw)飾演銳克,而曾在電影中飾演賭場莊家的馬塞爾·戴利奧(Marcel Dalio)則在電視劇里扮演雷諾;這個電視劇作為華納公司的一個輪播劇在ABC電視台播出[105],節目總長達到了10個小時。另一個節目最初於1983年在NBC電視台播出,大衛·索爾飾演銳克,雷·利奧塔飾演薩沙,雷·李歐塔(Ray Liotta)則飾年輕一些的山姆[106],這個電視劇的總長為5個小時。
本片擁有多部廣播改編劇。最有名的兩個包括1943年4月26日播放,包括由保加、褒曼、亨雷等原班人馬出演,在The Screen Guild Theater節目中播出的一個廣播劇,它的總長度達到了半個小時。而1994年1月24日在Lux Radio Theater欄目播出的廣播劇長度達到了一個小時,由艾倫·拉德(Alan Ladd)出演銳克,海蒂·拉瑪出演伊莉莎,約翰·洛德(John Loder)扮演維克多。Philip Morris Playhouse欄目在1943年9月3日,heater of Romance欄目在1944年12月9日分別播出了另外兩個廣播劇,在後一個廣播劇中杜利·威爾遜繼續飾演山姆這個角色。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分別於1951年和1967年兩次嘗試將本片改寫為百老匯音樂劇,不過從來沒有進行過演出[107] 。而原始的戲劇《大家都來銳克咖啡館》於1946年8月在紐波特開演,1991年4月還曾在倫敦進行過演出,不過沒有獲得成功[108]。日本的寶塚歌劇團曾把本片改編為音樂劇,於2009年11月到2010年2月之間進行演出,這個劇團所有的成員均為未婚女性,男性角色也由女性反串表演[109]。
20世紀80年代,本片陷入了關於影片彩色化的爭論,當時TBS電視台播放了本片的彩色版[110]。1984年,美高梅公司花18萬美元僱傭了彩色系統科技公司(Color Systems Technology)將本片彩色化[111]。兩年後透納娛樂公司的泰德·透納買下了美高梅的電影庫,在1988年同美國電影科技公司(American Film Technologies)簽訂合同之前,他又取消了這個要求。美國電影科技公司花費45萬美元在兩個月內完成了彩色化的工作[111],透納後來如此回應關於彩色化的批評:「[本片]是少有的那些不需要彩色化的電影之一。我不這麼做是因為我不想。我想做的只是保護我的投資。」[111]
國會圖書館認為上色之後的電影和原版差別很大因此它給予透納公司一個新的版權。當WTBS電視台播出彩色版的電影時,有300萬觀眾觀看了本片,不過它沒能擠進那一周的有線電視收視率前十名。儘管洛杉磯時報的傑克·馬修斯(Jack Matthews)稱上色後的作品為技術先進,大多數人卻給出了負面評價[111]。基本上只能通過家庭影像才能看到彩色版的北非諜影。加里·埃傑頓(Gary Edgerton)在《大眾電影與電視》(Journal of Popular Film & Television )中這樣評論彩色化「彩色版北非諜影的表現力枯燥了許多,總而言之它的視覺效果不如1942年的版本。」[111] 保加的兒子斯蒂芬(Stephen)說「如果你打算將北非諜影上色,為什麼不給維納斯雕像穿上衣服呢?」[99]
圍繞本片產生了諸多的謠言與誤解,其中之一是朗奴·列根是銳克一角的最初人選。這個說法最初來源於電影拍攝初期電影公司發行的新聞稿,不過實際上那個時候電影公司就已經知道雷根要去從軍,而且他也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角色[112]。加里·埃傑頓(George Raft)聲稱他曾經拒絕過出演主角。而電影公司的記錄則證明沃里斯從一開始考慮的就是保加[113] 。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演員一直到最後一天才得知電影的結尾是什麼。在最初的戲劇中,所有的事件都發生在咖啡館內,最後的結尾是銳克把伊莉莎和維克多送去了機場。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主創人員討論了拉塞羅死在卡萨布兰卡而銳克和伊莉莎一起逃離的可能性。不過凱西·羅賓遜在拍攝前這樣寫給哈爾·沃里斯,「當銳克把伊莉莎和維克多送上飛機後影片的結尾形成了一種轉折。銳克的舉動不僅拯救了一段三角戀,而且他迫使那個女孩去履行自己的天性,迫使她繼續反抗運動,在戰爭期間這要比兩個小人物的愛情重要的多[114]」。伊莉莎不可能為了銳克而離開拉塞羅,因為1930年時的影片拍攝條例(United States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 of 1930)不允許一個女人為了其他男人離開自己的丈夫。問題不在於伊莉莎是不是應該同拉塞羅離開,而是如何運作出這個結果[115]。當愛潑斯坦兄弟兩開車經過紅樓金粉時,因為Beverly Glen的燈光而停了下來,他們想到了解決方法。幾乎是同時,兩人轉向對方喊了出來「圍捕可疑的嫌犯」[116] 當汽車經過費爾法克斯(Fairfax)街區和卡哥(Cahuenga)隧道穿過華納公司位於伯班克的大門時,朱利葉斯·愛潑斯坦說他們產生了「讓流淚的褒曼和忽然變得崇高的保加告別」這樣一種想法,於是關於結尾的問題引刃而解[117]。
之所以產生這種傳聞可能是因為後來褒曼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愛上哪個男人。在拍攝過程中確實發生過改寫,阿爾瓊·哈爾梅茲對劇本的調查表明許多關鍵場景是在褒曼知道結尾後才拍攝的:用埃伯特的話說,所有的困惑都是情感上的,而非情節上的[29]。
本片擁有幾處邏輯缺陷,首先是那兩封「通行證」允許送信人離開維希法國的領土。尤佳利說這些證件是由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將軍或者維希法國的馬克西姆·魏剛將軍簽署的。官方發行的DVD英文字幕中寫的是戴高樂,而法文字幕中寫的是魏剛。魏剛是管轄法屬非洲的維希法國政權的代表,直到電影拍攝前一個月才下台,此時距離劇本創作已經過去了近一年。而戴高樂則是自由法國流亡政府的首領,維希法國的軍事法庭判處戴高樂有叛國罪並於1940年8月2日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宣佈對他施以無期徒刑,因此一封由戴高樂簽署的信件不會有什麼作用[21]。作為經典的麥高芬,這些通行證是由瓊·艾莉森在原作戲劇中創造的而且從來沒人懷疑[118]。銳克曾跟雷諾說過這些通行證無法讓伊莉莎逃脫,更別說拉塞羅了:「在卡薩布蘭卡,人們並沒有自由遷徙的法律權利」。
同樣的,雖然拉塞羅堅持納粹不會逮捕他,他這樣說「這依然是沒被佔領的法國,任何破壞中立的行為都會影響雷諾局長的聲譽」。但埃伯特指出「拉塞羅可以大搖大擺地行走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他會在大庭廣眾下被逮捕」[29] 然而哈爾梅茲則說特勞塞允許拉塞羅行動,希望他能說出 歐洲德國佔領地區抵抗運動的頭目,以此作為交換讓他和伊莉莎前往里斯本。
其它一些錯誤包括不準確的法屬摩洛哥的旗幟。二戰時德國沒有在卡薩布蘭卡派駐過穿制服的軍人[21] 。
哈爾梅茲表示當時很少會有難民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途經卡薩布蘭卡[119]。通常逃離德國的路線是經過維也納、布拉格、巴黎和倫敦。另外一些人則從法國出發翻越比利牛斯山前往西班牙。本片的技術顧問羅伯特·艾斯納(Robert Aisner)調查出了本片開頭前往摩洛哥的路線。
本片最容易被人引用的台詞之一「Play it again, Sam」(再彈一遍,山姆)實際上是錯誤的引用[120][121],當伊莉莎第一次進入銳克的咖啡館,她認出了山姆然後問他「Play it once, Sam, for old times' sake」(彈一次吧!山姆,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山姆假裝不知,伊莉莎說「Play it, Sam. Play 『As Time Goes By』」(彈吧,彈時光流轉)。當晚晚些時候,銳克和山姆獨處時說「你能為她彈,就能為我彈」「如果她能忍受得了,我也能」。
電影中,女主角英格烈·褒曼要求夜店駐場歌手用鋼琴彈奏 As Times Goes By 一曲。這部經典的橙色鋼琴在紐約2014年11月24日的拍賣會中,最終以超過二千六百萬港元成交。[12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