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脊索動物門鳥綱下的一個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英文:Parrot)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Aves)中的一個目。[1]本目分為四個科,約有101屬410種物種。[1]據統計,鸚形目下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絕種[2]。
俗語鸚鵡、鸚哥可以用來單獨指代鸚鵡科,或者整個鸚形目,一般多指稱後者。關於其分類討論,請參閱下文。
本目的所有種類都有如下特徵:鈎曲的喙、對趾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
本目鳥類可以在世界上多數氣候溫暖的地區找到,包括印度、東南亞和西非。美國也曾有一個種卡羅琳鸚哥,但現已滅絕。鸚形目為數最多的地區為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南美洲的淺藍綠金剛鸚鵡,巴西的伯南布哥領鵂鶹,與爪哇麥雞、美拉尼西亞的新喀吸蜜鸚鵡現今已被列為「可能滅絕」(Possibly Extinct)的鸚鵡。
通常來說,一個地區如果相對於其它地區來說,集中地擁有某個科的很多種類,那麼該地區就很可能是這個科共同祖先的故鄉。
南美和大洋洲擁有如此眾多的種類,暗示着本目起源在岡瓦納大陸。 然而鸚鵡科的化石記錄稀少,它們的起源更多只是推測。
最早的類鸚鵡鳥類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白堊紀(約7千萬年前)。在懷俄明州找到的這塊長15mm的下喙碎片類似於現存的吸蜜鸚鵡類。至今仍不清楚該標本是否應歸入鸚鵡類。
歐洲有着更豐富的始新世(5千8百萬到3千6百萬年前)化石記錄。在英國和德國找到了幾具較完整的類鸚鵡鳥類的骨骼化石。儘管還不能十分確定,但總的來說這些標本並不像是現代鸚鵡的祖先,而僅僅是其在北半球演化並在後來滅絕的親戚而已。
南半球在同時期沒有像北半球那樣豐富的化石記錄,而且直到中新世中期(大約2千萬年前)都還沒發現類似鸚鵡的化石。然而到了中新世中期,就發現了確鑿無疑的鸚鵡化石,其上頜與現存的白鳳頭鸚鵡甚至無法區分。
鸚形目 |
| ||||||||||||||||||
Psittaciformes |
目前由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所承認的鸚形目物種101屬410種。[1][3]
鸚鵡學舌是指一些鳥類可以模仿人類語言,因為鸚鵡作為該類鳥的代表而最為人知,所以鸚鵡學舌作為此類的通稱。會學舌的鳥類所能掌握的詞語程度不同。有些例如烏鴉雖然很聰明,但只會個別詞語;而非洲灰鸚鵡大概可以學舌2000個詞語。
而關於鸚鵡是否可以和人對話交流的研究上,最知名的首推非洲灰鸚鵡。艾琳·派波柏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與非洲灰鸚鵡艾利斯(Alex)經過30年的訓練與實驗,證明了若是能讓灰鸚鵡了解單字所代表的意義,是可以和鸚鵡進行對話交流。艾利斯於2007年9月6日過世,享年31歲;牠對主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See you tomorrow.You be Good, I love you.(明天見,你保重,我愛你)」,派波柏格博士則出了一本書《Alex & Me: How a Scientist and a Parrot Discovered a Hidden World of Animal Intelligence—and Formed a Deep Bond in the Process》(ISBN 9780061673986)紀念艾利斯。[4]
除被列入附錄Ⅰ和未被列入附錄的桃臉牡丹鸚鵡(Agapornis roseicollis)、虎皮鸚鵡(Melopsittacus undulatus)、雞尾鸚鵡(Nymphicus hollandicus)和紅領綠鸚鵡(Psittacula krameri外的所有種,其他種均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