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鮮卑(上古漢語擬音:*S[a]r-pe[1],*Sen-pe[2]),可能分支自原始蒙古族,其語言屬蒙古語系。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東胡,後被併入匈奴帝國之下,在匈奴帝國解體後,重新佔有匈奴帝國原有土地,成為草原霸主。
匈奴 | 東胡 | ||
南匈奴 | 北匈奴 | 鮮卑 | |
鮮卑 | 丁零 | ||
柔然 | 高車 | ||
突厥汗國 | 鐵勒 | ||
東突厥 | |||
薛延陀 | |||
唐朝(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 |||
後突厥汗國 | |||
回鶻汗國 | |||
契丹 | 阻卜 | 黠戛斯 | |
遼朝 | 克烈 | 乃蠻 | |
蒙兀 | |||
蒙古帝國(諸汗國) | |||
元朝(嶺北等處行中書省) | |||
北元與後蒙古帝國時期 | |||
韃靼(東蒙古) | 瓦剌(西蒙古) | ||
喀爾喀 | (四衛拉特) | ||
清朝(清代蒙古)·準噶爾汗國 | |||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內札薩克·外札薩克) | |||
中華民國境內盟旗 (塞北四省) |
博克多蒙古國 | ||
外蒙古(地方) | |||
蒙古人民共和國 | |||
中國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 | |||
蒙古國 | |||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 |||
泛蒙古主義 | |||
鮮卑源出自東胡。漢朝時期,匈奴以東的游牧民族被匈奴的冒頓單于擊敗後,被併入匈奴。在匈奴帝國力量衰退後,居於烏桓山和鮮卑山的部落,演化為烏桓和鮮卑二族。鮮卑主要活動於今赤峰市內蒙古東部阿魯科爾沁旗哈古勒河附近。
2世紀時鮮卑國占據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鮮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國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奪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後漢書》記載稱,冒頓單于領導下的匈奴擊潰東胡後,東胡的一支逃到遼東塞外,居於鮮卑山,因山名而得族名「鮮卑」[3][4]。大鮮卑山的位置不詳,現代學者認為可能是指大興安嶺北面。中華民國學者呂思勉認為,東胡本自稱為鮮卑,東胡為漢人所加稱呼[5]。
鮮卑的原意有吉祥與神獸的意義,現在學者認為即是指馴鹿[6]。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團隊認為,鮮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統來源於黑龍江流域的古東北亞人群,而且不同地理區域的鮮卑人內部存在一定的遺傳差異。[8]
鮮卑確實的起源時間不詳,古代記載起源自東胡,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併入匈奴帝國。在《楚辭》中,曾稱讚細腰女子,如同「鮮卑」[9],因此在西漢時,漢朝人就已知道有「鮮卑」這個名稱的存在。
東漢初年,鮮卑、烏桓諸族原本附屬於匈奴國。竇憲聯合北方各游牧民族,擊破北匈奴,北匈奴朝西北遁去,鮮卑部落入主蒙古高原。而匈奴餘部還有大約十餘萬部落,皆跟隨並自稱鮮卑,自此鮮卑開始興起[10]。
東漢末葉,檀石槐為首領,指揮各位領袖。鮮卑在檀石槐領導下,多次擄掠、殺掠東漢的幽州、并州、涼州邊境諸郡。177年,漢朝三路出擊反攻:夏育從高柳(今山西陽高),田晏從雲中,臧旻率南匈奴單于從雁門,「各將萬騎,三道出塞二千餘里」,結果漢軍慘敗,死者十之七八。其後不久(181年),檀石槐逝世,一時無一位能指揮各領袖;鮮卑暫時衰落。另一方面(190年),遼西郡的烏桓大人蹋頓開始指揮烏桓各領袖。蹋頓下的烏桓更接受割據軍閥袁紹的聯絡;聯合下的聲勢浩大,但亦埋下禍根。東漢末年,袁紹被軍閥曹操擊敗後,烏桓亦在曹操征伐之後衰落;鮮卑再次崛起填補。鮮卑首領軻比能兼併了檀石槐的孫步度根的勢力。236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殺死軻比能,立其弟為首領,鮮卑聯盟瓦解內部互相侵伐,這段時期為鮮卑的古典時期,《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中有述。
東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段部曾和晉陽的劉琨聯合,後被羯人的後趙擊潰,融入中原其他族群之中。
慕容部有慕容氏諸燕的流變。一開始的慕容皝於五胡十六國前期創立的大燕國,史稱前燕。前燕於能臣慕容恪死後衰落,慕容暐(字景茂)在位時亡於氐人苻氏的前秦,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在此之前已降前秦。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戰敗於東晉之後,慕容垂復國建立燕國,史稱後燕。同時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慕容沖(小名鳳皇,前燕的中山王,大司馬)也建立了一個燕國,史稱西燕。394年西燕被後燕所滅。後燕後被鮮卑拓跋氏的北魏擊敗後北逃。留在南部的一支後燕宗室由慕容德率領成立南燕,南燕後被東晉所滅。
宇文部與高句麗通好,但敗給了慕容皝的前燕。之後南北朝時期宇文氏篡西魏成立北周。北周后為外戚楊堅所篡,成立隋朝。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後來是契丹創始時期的「契丹八部」之一。
北鮮卑,即中部,有拓跋氏,以及與其多次交戰的柔然,他們同屬拓跋部。
315年,拓跋部領袖拓跋猗盧被西晉封為代王,建立了代國。376年,代國被前秦君主苻堅攻滅。386年,拓跋珪恢復了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北魏後來統一中國北方,在南北朝初期與南朝對立。北魏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之後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代替。
柔然國與南北朝時期統治中原地區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戰。柔然被突厥系民族擊敗後,分為南北兩支。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室韋的祖先。室韋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
慕容廆之庶兄慕容吐谷渾率部從東北遷到青海東部,稱為吐谷渾。吐谷渾在鼎盛時期占據現青海、甘肅、新疆南部、四川西部。663年(唐龍朔三年),吐蕃攻占吐谷渾全境,吐谷渾滅亡。
史書上的看法認為,鮮卑、烏桓與匈奴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赫連勃勃成立夏國。
在陰山以北,鮮卑與敕勒融合形成乞伏部。383年,前秦的乞伏國仁在淝水之戰之後造反,後在現甘肅榆中成立秦國,史稱西秦。400年,西秦被羌人姚氏的後秦擊敗,乞伏乾歸投奔南涼。409年乞伏乾歸重建西秦。431年西秦被赫連氏的夏國所滅。
禿髮部與拓跋部同源[11]。397年,臣屬後涼的禿髮烏孤叛變獨立,建立南涼。414年南涼滅於乞伏部的西秦,禿髮部人輾轉投奔北魏,後南涼景王禿髮傉檀之子禿髮破羌,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賜名命氏為「源賀」,成為中國源氏之始祖。[12]。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今陝西北部、河套一帶和河北地區因長城關塞多次失守,混居有部分鮮卑後裔,具有尉遲、慕容、元、慕、長孫、宇文、獨孤、婁、穆、屈、万俟等鮮卑人特有的漢化姓氏。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谷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谷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陵寢 | |
---|---|---|---|---|---|---|---|---|
索頭部鮮卑早期首領,追尊魏皇帝。 | ||||||||
— | — | 成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毛 | ? | ? | — | — | — |
— | — | 節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貸 | ? | ? | — | — | — |
— | — | 莊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觀 | ? | ? | — | — | — |
— | — | 明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樓 | ? | ? | — | — | — |
— | — | 安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越 | ? | ? | — | — | — |
— | — | 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推寅 | ? | ? | — | — | — |
— | — | 景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利 | ? | ? | — | — | — |
— | — | 元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俟 | ? | ? | — | — | — |
— | — | 和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肆 | ? | ? | — | — | — |
— | — | 定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機 | ? | ? | — | — | — |
— | — | 僖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蓋 | ? | ? | — | — | — |
— | — | 威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儈 | ? | ? | — | — | — |
— | — | 獻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鄰 | ? | 推測為東漢桓帝時 | — | — | — |
— | — | 聖武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詰汾 | ? | 推測為東漢桓帝時 | — | — | — |
拓跋詰汾長子禿髮匹孤分支出河西鮮卑禿髮氏一部 | ||||||||
— | 始祖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尊) |
神元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力微 | 174年-277年 | 220年-277年 | — | — | — |
太祖 (西魏文帝元寶炬追改廟號) | ||||||||
— | — | 文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沙漠汗 | ?-277年 | — | — | — | — |
— | — | 章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悉鹿 (又名悉祿) |
?-286年 | 277年-286年 | — | — | — |
— | — | 平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綽 | ?-293年 | 286年-293年 | — | — | — |
— | — | 思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弗 | ?-294年 | 293年-294年 | — | — | — |
— | — | 昭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祿官 | ?-307年 | 294年-307年 | — | — | — |
— | — | 桓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猗㐌 | ?-305年 | — | — | — | — |
— | — | 穆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追諡) |
拓跋猗盧 | ?-316年 | 307年-316年(索頭部鮮卑首領) | — | — | — |
315年-316年(代王) | ||||||||
拓跋猗盧受晉封王,立代國 |
汗號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
丘豆伐可汗 | 社侖 | 402年-410年 | |
藹苦蓋可汗 | 斛律 | 410年-414年 | |
步鹿真 | 414年 | ||
牟汗紇升蓋可汗 | 大檀 | 414年-429年 | |
敕連可汗 | 吳提 | 429年-444年 | |
處可汗 | 吐賀真 | 444年-464年 | |
受羅部真可汗 | 予成 | 永康 | 464年-485年 |
伏名敦可汗 | 豆侖 | 太平 | 485年-492年 |
候其伏代庫者可汗 | 那蓋 | 太安 | 492年-506年 |
佗汗可汗 | 伏圖 | 始平 | 506年-508年 |
豆羅伏跋豆伐可汗 | 丑奴 | 建昌 | 508年-520年 |
敕連頭兵豆伐可汗 | 阿那瓌 | 520年-552年 | |
彌偶可杜句可汗 | 婆羅門 | 521年-525年 | |
鐵伐 | 552年-553年 | ||
登注俟利 | 552年-553年 | ||
庫提 | 553年 | ||
庵羅辰 | 553年-554年 | ||
鄧叔子 | 553年-555年 |
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陵寢 | |
---|---|---|---|---|---|---|---|---|
追尊周皇帝 | ||||||||
— | — | 德皇帝 (明帝宇文毓追諡) |
宇文肱 | ?-526年 | — | — | — | — |
— | — | 安定郡文公 (西魏恭帝拓跋廓諡) |
宇文泰 | 507年-556年 | — | — | — | 成陵 |
太祖 (孝閔帝宇文覺追尊) |
文王 (孝閔帝宇文覺追諡) | |||||||
文皇帝 (明帝宇文毓追諡) | ||||||||
周天王 | ||||||||
— | — | 孝閔皇帝 (武帝宇文邕追諡) |
宇文覺 | 542年-557年 | 557年 | — | — | 靜陵 |
— | 世宗 | 明皇帝 | 宇文毓 | 534年-560年 | 557年-559年 | — | — | 昭陵 |
周皇帝 | ||||||||
— | 世宗 | 明皇帝 | 宇文毓 | 534年-560年 | 559年-560年 | 武成 | 559年-560年 | 昭陵 |
— | 高祖 | 武皇帝 | 宇文邕 | 543年-578年 | 560年-578年 | 保定 | 561年-565年 | 孝陵 |
天和 | 566年-572年 | |||||||
建德 | 572年-578年 | |||||||
宣政 | 578年 | |||||||
— | — | 宣皇帝 | 宇文贇 | 559年-580年 | 579年 | 大成 | 579年 | 定陵 |
— | — | 靜皇帝 (隋文帝楊堅諡) |
宇文闡 (原名衍) (禪位於隋文帝楊堅,降封介國公) |
573年-581年 | 579年-581年 | 大象 | 579年-580年 | 恭陵 |
大定 | 581年 |
鮮卑人使用的語言,今日稱之為鮮卑語,早已失傳。現時語言學家只能依靠歷史文獻的紀錄來重構這種語言。根據對於蒙古帝國時代,以突厥文字寫下的鮮卑文,現代語言學家多認為鮮卑語屬於蒙古語族。伯希和認為室韋即是鮮卑的異譯,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帝國的核心部落即是蒙兀室韋。
北魏孝文帝親政後在文化上開始對鮮卑文化進行修整,即後世之所稱孝文漢化,遷都洛陽,官民皆著漢服。改漢姓,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丘敦氏改丘姓(邱)、賀賴氏改賀姓、獨孤改姓劉。斷胡語:凡三十歲以下官員一律使用漢語,如果仍用鮮卑語,即降爵黜官。通婚姻:鼓勵與漢族世家通婚,並從己身開始迎娶漢族士族女子。
六鎮之亂以後,胡化較深的六鎮各族部將再度推廣鮮卑語使用,北中國掀起了鮮卑化熱潮。
隋朝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去鮮卑化措施,包括處死舊鮮卑貴族(主要是宇文家),令西魏北周時被賜予鮮卑姓氏的漢族人恢復漢姓。到隋朝末期,鮮卑語失傳,鮮卑族作為一個民族實體的歷史結束,鮮卑族融入中國其他民族當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