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邦
印度的一个一级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邦(印地語:मध्य प्रदेश,羅馬化:Madhya Pradesh),印度中部的邦,首府為博帕爾,最大城市為印多爾,是印度面積第二大邦。其東北和北方邦相鄰,西北和拉賈斯坦邦接壤,東接切蒂斯格爾邦,南鄰馬哈拉施特拉邦,西傍古吉拉特邦[9]。
中央邦 | |
---|---|
邦 | |
格言:「唯真理得勝」 | |
頌歌:Mera Madhya Pradesh 《我的中央邦》[1] | |
![]() 中央邦在印度的位置 | |
坐標:23°N 77°E | |
國家 | ![]() |
前身 | 中央省和貝拉爾 |
首府 | 博帕爾 |
最大城市 | 印多爾 |
縣 | 55縣(10專區) |
政府 | |
• 行政機構 | 中央邦政府 |
立法機關 | 一院制 |
• 下院 | 中央邦立法院 (230席) |
國家議會 | 印度議會 |
• 聯邦院 | 11席 |
• 人民院 | 29席 |
最高法院 | 中央邦最高法院 |
面積 | |
• 總計 | 308,252 平方公里(119,017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第2位 |
尺寸 | |
• 長度 | 605 公里(376 英里) |
• 寬度 | 870 公里(540 英里) |
海拔 | 400 公尺(1,300 英尺) |
最高海拔 ([2]) | 1,352 公尺(4,436 英尺) |
最低海拔 | 90 公尺(300 英尺) |
人口(2011)[3] | |
• 總計 | ![]() |
• 排名 | 第5位 |
• 密度 | 240人/平方公里(600人/平方英里) |
• 城市 | 27.63% |
• 農村 | 72.37%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印地語[4] |
• 官方文字 | 天城文 |
GDP[6] | |
• 總計 (2023–24) | ![]() |
• 排名 | 第10位 |
• 人均 | 155583.491盧比(1798美元)(2023)[5] (第26位) |
時區 | IST(UTC+05:30) |
ISO 3166碼 | IN-MP |
車輛登記號 | MP |
HDI (2021) | ▲ 0.596 中[7] (第32位) |
識字率 (2011) | ▲ 69.32% (第28位) |
性別比 (2011) | 970♀/1000 ♂[8] (第15位) |
網站 | mp |
中央邦是列國時代阿槃提國的故地,其都城鄔闍衍那在公元前6世紀步入繁盛。隨後,這片土地又歷經印度歷史的各大王朝統治。18世紀時,馬拉塔帝國征服了這裡。19世紀時,英國殖民者設中央省和貝拉爾管治此地,同時亦有眾多土邦得以存續。印度獨立後,中央省即改制為中央邦,以那格浦爾為首府。1956年邦界重劃,中央邦和中印度邦、溫迪亞邦、博帕爾邦合併,毗達婆地區併入孟買邦。2000年,又析置切蒂斯格爾邦。
中央邦礦藏豐富,是印度最大的鑽石和銅礦產區。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農業增長率多年排在印度前列,豆類、油籽、禾穀、大蒜、石榴、藥用和芳香植物產量均居全國首位[10]。
歷史

中央邦的人類活動歷史久遠,在訥爾默達河谷發現了更新世千葉期的直立人遺骸[11],在比莫貝特卡石窟出土過中石器時代晚期的彩陶[12],這裡也是印度次大陸年代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中央邦西部則有銅石並用時代遺址[13]。
公元前6世紀,鄔闍衍那發展為這一地區的中心重鎮,成為印度列國時代阿槃提國的都城。此外,中央邦境內還有摩臘婆、伽盧娑、達舍羅拏等古國。前320年,旃陀羅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及至公元1世紀,鄔闍衍那已是西印度的商貿中心,是恆河流域至阿拉伯海港口商路上的重鎮。孔雀王朝覆滅後,1世紀至3世紀,該地區陷入紛爭,塞迦、貴霜帝國、百乘王朝在此角逐[14]。前113年,希臘使節赫利奧多羅斯(Heliodorus)到訪巽伽王朝統治下的毗底沙,並在此樹立了一支希臘紀功柱,現稱赫利奧多羅斯柱。
4世紀至5世紀,該地區分屬笈多王朝[15]及伐迦陀迦王國統治。嚈噠入侵令笈多王朝分崩離析,摩臘婆君王耶輸達摩在528年擊退嚈噠,遏止其南下步伐。6世紀至7世紀,戒日王朝統治該邦北部地區。
步入中世,拉傑普特人在各地興起掌權。8世紀晚期至10世紀,摩臘婆地區由南印度的羅濕陀羅拘陀王朝統治[16],羅濕陀羅拘陀君主命拉傑普特人建立帕拉瑪拉王朝統治摩臘婆地區[17];本德爾坎德由拉傑普特人的昌德拉王朝統治。昌德拉王朝在克久拉霍修建宏大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廟,是為中印度建築藝術的典範。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則統治今中央邦的北部和西部地區。西遮婁其王朝多次入侵摩臘婆,和帕拉瑪拉王朝多有交戰[18]。
13世紀,德里蘇丹國征服今中央邦北部;德里蘇丹國在14世紀末覆滅,該地區又回歸小國林立的狀態,拉傑普特人在瓜廖爾建立托馬拉王朝,穆斯林在摩臘婆建立了摩臘婆蘇丹國。14世紀起,貢德人在貢德瓦納和馬哈科沙爾地區興起,也積極在該地區擴張領地。1531年,古吉拉特蘇丹國征服摩臘婆。1540年代,蘇爾王朝的舍爾沙又征服了中央邦大部,隨後又由蘇爾王朝將軍赫穆征服。赫穆以瓜廖爾堡為據點,擊退了莫臥兒帝國阿克巴麾下的軍隊,入主德里。1556年,莫臥兒軍隊又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擊敗赫穆,確立了莫臥兒帝國在北印度的霸權,也得以控制中央邦大部。貢德瓦納和馬哈科沙爾地區則仍由貢德人統治,僅在名義上以莫臥兒皇帝為宗主。
1707年,奧朗則布皇帝駕崩,莫臥兒帝國步入衰落。1720年至1760年,馬拉塔帝國擊退了莫臥兒軍隊,控制了中央邦地區,並任命各支貴族王公分治各地。第三次馬拉塔戰爭中,英軍擊敗本地王公,控制今中央邦全境。諸王公的政權得到保留,成立土邦延續其統治,並由印多爾的中印度局管治。1861年,英國人將薩格爾和訥爾默達領地、那格浦爾省合併為中央省,為今日中央邦的前身之一。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中,今中央邦北部發生起義,遭英軍和土邦王公聯手鎮壓。該地長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活躍地,主要人物有錢德拉·謝卡爾·阿扎德、比姆拉奧·拉姆吉·安貝德卡、尚卡爾·達亞爾·夏爾馬、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19]。
1903年,中央省和貝拉爾省合併為中央省和貝拉爾。印度獨立後的1950年,將中央省和貝拉爾、馬克賴、切蒂斯格爾土邦改組為中央邦,首府那格浦爾;原中印度局三分為中印度邦、溫迪亞邦、博帕爾邦。1956年,中央邦、中印度邦、溫迪亞邦、博帕爾邦合併為新的中央邦,南部包括那格浦爾在內講馬拉地語的毗達婆地區則劃入孟買邦。新的中央邦首府原定為賈巴爾普爾,惟在最後關頭因政治干預而改定為博帕爾[20]。2000年11月,又從中央邦東南部析置切蒂斯格爾邦。
地理

中央邦位於印度的中央腹地,以高原和河谷為主,訥爾默達河自境內發源,向西流向阿拉伯海,南北兩岸分別是薩特布拉山脈和溫迪亞山脈,是中央邦最長的河流,也是印度南北的傳統界線[21]。訥爾默達河及其支流是中央邦居民賴以生存的主要水源,可謂中央邦的生命線,亦在當地文化中被視同聖河。
訥爾默達河北岸的溫迪亞山脈是恆河平原的南界,其高原屬恆河和亞穆納河水系,皆是農業發達的地區。印多爾、烏賈因、德瓦斯屬希普拉河流域,為亞穆納河支流,是印度教聖河之一。南岸的薩特布拉山脈地區,水量充沛,大多注入戈達瓦里河,流域正開發多個跨邦灌溉工程。
據2011年統計,全邦森林面積為9468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0.7%[22],占全印森林面積的12.3%,人均森林面積達2400平方米,遠高於全國均值的700平方米,但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地區,因西部和北部以城鎮為主。
中央邦分為夏季、季風季、冬季三季。夏季為3月到6月,炎熱乾燥,尤以東部地區為甚,瓜廖爾一帶在五月的氣溫可達42°C。時有輕微沙塵暴發生。季風季通常從6月中旬開始,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西北部降水相對少於東南部,東部地區的降水可達150厘米,而西部僅可達80厘米[23]。冬季從11月開始,北部地區的日高溫在15至18攝氏度,南部地區相對北部更溫暖。冬季整體乾燥,平均降水量在1194毫米,東南部地區降水最多,部分地區可達2150毫米,西部和西北部則至多為1000毫米。
中央邦境內有十一座國家公園[24][25]。自然保護區主要集中在東部賈巴爾普爾一帶,其中有老虎、恆河鱷、沼澤鱷、淡水豚、江獺、龜類等保護動物。森林主要樹種是柚木和娑羅樹。
政治
中央邦實行代議民主制和議會制,同印度各邦一致。居民有普遍選舉權。邦長為憲政首長,由印度總統任命。邦長是禮儀性的邦元首,而首席部長和內閣負責日常行政工作。立法機關為邦立法院,為一院制,共230席。中央邦在印度議會人民院有29席,聯邦院有11席。由議員選出議長和副議長主持議會,每屆議會任期五年,亦有提前解散的情形。司法機關為最高法院及下轄法院系統。行政機關為部長會議,由首席部長領導,由邦長任命立法院優勢黨派的黨魁為首席部長,邦部長會議由邦長參照首席部長建議任命。邦首席秘書帶領秘書處協助部長會議工作,首席秘書亦是政府的行政首長。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印度國民大會黨長期掌權;60年代起印度人民同盟逐步興起。80年代起,地方政黨不斷壯大,國大黨的優勢地位逐漸受到挑戰。21世紀初,形成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的兩黨競爭局面。
中央邦分為10個專區,下轄55縣[26]。
縣 | 編碼[27] | 縣首府 | 分區 |
---|---|---|---|
博帕爾縣 | BP | 博帕爾 | 博帕爾專區 |
賴森縣 | RS | 賴森 | |
拉吉加爾縣 | RG | 拉吉加爾 | |
西奧爾縣 | SR | 塞霍雷 | |
毗底沙縣 | VI | 毗底沙 | |
莫雷納縣 | MO | 莫雷納 | 昌巴爾專區 |
謝奧布爾縣 | SP | 謝奧布爾 | |
平德縣 | BD | 賓德 | |
瓜廖爾縣 | GW | 瓜廖爾 | 瓜廖爾專區 |
阿紹格訥格爾縣 | AS | 阿紹格訥格爾 | |
希沃布里縣 | SV | 希沃布里 | |
達迪亞縣 | DT | 達蒂亞 | |
古納縣 | GU | 古納 | |
阿利拉傑普爾縣 | AL | 阿利拉傑普爾 | 印多爾專區 |
伯爾瓦尼縣 | BR | 伯爾瓦尼 | |
布爾漢布爾縣 | BU | 布爾漢布爾 | |
印多爾縣 | IN | 印多爾 | |
達爾縣 | DH | 達爾專區 | |
賈布瓦縣 | JH | 賈布阿 | |
肯德瓦縣 | EN | 坎德瓦 | |
克爾岡縣 | WN | 克爾岡 | |
巴拉卡德縣 | BL | 巴拉卡德 | 賈巴爾普爾專區 |
欽德瓦拉縣 | CN | 欽德瓦拉 | |
賈巴爾普爾縣 | JA | 賈巴爾普爾 | |
格德尼縣 | KA | 穆爾瓦拉 | |
曼德拉縣 | ML | 曼德拉專區 | |
納爾辛哈布爾縣 | NA | 納爾西姆哈普爾 | |
西奧尼縣 | SO | 塞奧尼 | |
丁多里縣 | DI | 丁多里 | |
潘杜爾納縣 | PD | 潘杜爾納 | |
比圖爾縣 | BE | 貝圖爾 | 那馬達普蘭專區 |
赫爾達縣 | HA | 赫爾達 | |
霍桑賈巴德縣 | NA | 霍斯杭格阿巴德 | |
雷瓦縣 | RE | 雷瓦 | 雷瓦專區 |
瑟德納縣 | ST | 瑟德納 | |
西第縣 | SI | 西第 | |
辛格勞利縣 | SH | 韋丹 | |
毛根傑縣 | MG | 毛根傑 | |
邁哈爾縣 | MH | 邁哈爾 | |
查塔布爾縣 | CT | 恰塔爾普爾 | 薩格爾專區 |
達摩縣 | DM | 達莫 | |
潘納縣 | PA | 帕納 | |
薩格爾縣 | SG | 薩格爾 | |
提坎加爾縣 | TI | 蒂卡姆加爾 | |
尼瓦里專區 | NI | 尼瓦里 | |
阿努布爾縣 | AP | 阿努普爾 | 沙赫多爾專區 |
沙赫多爾縣 | SH | 沙赫多爾 | |
烏馬里亞縣 | UM | 烏馬里亞 | |
阿格爾馬爾瓦縣 | AG | 阿格爾馬爾瓦 | 烏賈因專區 |
德瓦斯縣 | DE | 德瓦斯 | |
門德索爾縣 | MS | 門德索爾 | |
尼默傑縣 | NE | 尼默傑 | |
勒德蘭縣 | RL | 勒德蘭 | |
沙賈布爾縣 | SJ | 沙賈布爾 | |
烏賈因縣 | UJ | 烏賈因 |
社會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中央邦人口超過7200萬,是印度人口第五多的邦。2023估計人口已近8658萬[30]。
中央邦部落民族(阿迪瓦西)眾多,表列種姓人口占15.6%,表列部落人口占21.1%,2011年普查的部落民族人口達1534萬,共46個已認定的表列部落,其中有3個特別原始部落群體(Special Primitive Tribal Groups)。境內部落民族主要有貢德人、比爾人、拜加人、科爾庫人、巴迪亞人、哈爾巴人、考爾人、馬迪亞貢德人、馬爾托人、薩哈里亞人。曼德拉縣、達爾縣、丁多里縣、伯爾瓦尼縣、賈布瓦縣、阿利拉傑普爾縣的部落民族人口占比過半,其中賈布瓦縣和阿利拉傑普爾縣有近90%的比例為部落民族。克爾岡縣、肯德瓦縣、布爾漢布爾縣、比圖爾縣、欽德瓦拉縣、西奧尼縣、阿努布爾縣、烏馬里亞縣、沙赫多爾縣、辛格勞利縣也有三至五成。
據2011年人口普查,中央邦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萬:印多爾(216.7萬)、博帕爾(188.3萬)、賈巴爾普爾(126.8萬)、瓜廖爾(110.2萬)[31]。
中央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母語人口占總人口超三分之二[4]。各大城市通用印地語,惟城區穆斯林使用烏爾都語。農村地區語言多樣,但其中大部分都被官方歸類為印地語方言。西部的摩臘婆和尼馬爾地區分布有摩臘婆語和尼馬爾語,可視為印地語西部方言,和拉賈斯坦語相近。北部的本德爾坎德和東部的巴克爾根德使用本德爾語和巴哥里語,可視為印地語東部方言,和阿瓦德語、切蒂斯格爾語相近。東南部使用切蒂斯格爾語。最南端也有波瓦爾語人口分布,同屬印地語東部方言。大多數這類語言的母語者習慣將之視為印地語的方言,故在人口普查中填報其語言為「印地語」[28]。中央邦是除馬哈拉施特拉邦之外有最多馬拉地語人口的邦,主要分布在南部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相鄰的地區,印多爾市區也有許多馬拉地語使用者[28]。
部落民族則語言各異,中央邦西部的500萬比爾人使用各種各樣的比爾語言,主要是比利語、巴雷里語、比拉利語。在中央邦的最西端,尤其是伯爾瓦尼縣、賈布瓦縣、阿利拉傑普爾縣,部落語言為強勢主流語言。東部地區的部落民族則多有改用當地的印地語方言。貢德語有110萬貢德人使用,是第二大部落語言,屬達羅毗荼語系,和泰盧固語有相似之處,主要分布在中央邦東南部,薩特布拉山區南部的馬哈科沙爾地區。如今大部分貢德人都已改用印地語。在薩特布拉山區的一些偏遠山谷,還有一種系屬不明確的部落語言巴里亞語分布。在中部高原,亦有科爾庫語分布,屬蒙達語族。在布爾漢布爾縣東南端有一些尼哈利語使用者分布。所有使用部落語言的人都面臨着改用當地主流方言的較大壓力,其母語往往卻被視為「落後」或是「農村」語言[28]。
如今,中央邦教育系統實行「三種語言」教學分配製度[32]:第一語言可以是任意一門印度官方語言;第二語言是印地語、烏爾都語或英語;第三語言是另一門官方語言,或阿拉伯語、波斯語、法語、俄語。
根據2011年普查,中央邦以印度教為主流宗教,信徒占比達90.9%。其他宗教中,伊斯蘭教信徒占6.6%,耆那教占0.8%,佛教占0.3%,基督教占0.3%,錫克教占0.2%。中央邦所在地區在印度教的地位十分重要,境內有多處印度教朝聖地,如訥爾默達河的發源處阿馬爾卡恩塔克;兩處濕婆聖地究提林迦神廟:奧姆卡雷什瓦爾神廟和馬哈卡萊什瓦爾神廟。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各大城市市區,尤其是在博帕爾和布爾漢布爾,城內有多所地位重要的清真寺。耆那教主要分布在摩臘婆地區的城市中。佛教徒以南部邊界的馬拉地人為主。普查中填報「其他宗教」的則主要是部落民族宗教的信徒[29]。
中央邦共有十所國家重點院校,知名的有印度理工學院印多爾校區、印度管理學學院印多爾校區、印度科學教育和研究學院博帕爾校區、印度信息技術和管理學學院瓜廖爾校區等。中央邦有兩所中央大學:薩格爾的哈里·辛格·高爾博士大學、阿馬爾卡恩塔克的英迪拉·甘地國家部落大學。哈里·辛格·高爾博士大學是中央邦首所大學。
經濟

2022年至2023年度,中央邦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2.465萬億盧比[33],位居全印度各一級行政區第十位;人均為132010盧比,位居第26位[34]。1999年到2008年,中央邦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非常低,約為3.5%[35],2010年以後,經濟增長率才逐漸增長到10%以上。
中央邦仍以農業經濟為主[36],主要作物有小麥、大豆、禾穀、甘蔗、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籽、芥末和木豆[37],此外還有用以製造比迪煙的烏木柿葉和樹種等非木材林產物。農業增長率多年排在印度前列,豆類、油籽、禾穀、大蒜、石榴、藥用和芳香植物產量均居全國首位[10]。
印多爾是中央邦的商貿中心。由於中央邦位於印度地理中央位置,也有不少消費品公司在該邦設立工廠[37]。印多爾-德瓦斯-皮塔姆普爾工業帶,以及博帕爾近郊的曼迪德埃普,是中央邦的兩大工業中心,有機械和工業零部件製造(齒輪、電纜)、化工、製藥、糧食和食品加工、快速消費品、紡織、皮革和衛生產品等產業。中央邦礦藏豐富,鑽石和銅礦儲量是印度首位,也有煤礦、煤層氣、錳礦、白雲石礦等礦藏[37]。印多爾和瓜廖爾設有IT經濟特區[37]。
中央邦共有六家兵工廠,由兵工廠委員會統一管理運營,其中四座位於賈巴爾普爾,生產軍事車輛、灰鐵、炮架等軍事裝備;另兩家分別位於格德尼和伊塔爾西。邦內還有印鈔業,主要印製紙幣及生產保密油墨。
交通
截至2023年,中央邦的公路里程達8772公里,位居全印度第四位[38]。
由於位居印度國土中央,中央邦的鐵路線路頗為密集,印度鐵路的南北和東西幹線都途徑中央邦。該邦共有20個主要車站,每天有超過455列火車經過,僅通過首府博帕爾的就有220列。賈巴爾普爾也是印度鐵路交通樞紐之一,是印度鐵路中西部鐵路總部駐地。
中央邦是內陸邦,但是有五座無水港,位於博帕爾、印多爾、瓜廖爾等地,可直接在邦內清關、裝載貨物。中央邦主要使用古吉拉特邦的坎德拉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尼赫魯港兩處海港[39]。
印多爾的黛維·阿希爾亞拜·霍爾卡爾機場是中央邦最繁忙的機場。中央邦無國際機場。
文化
中央邦的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頗為聞名[40],名家輩出。中央邦有邁哈爾流派、瓜廖爾流派等數個古典音樂流派(加拉納)。
中世印度的兩大歌唱家坦森和瘋子拜久都出生在瓜廖爾近郊。有三位著名的現代德魯帕德歌手出生在今日中央邦境內:阿米努丁·達加爾、貢德恰兄弟、烏代·巴瓦爾卡爾[41]。兩位著名的現代配唱歌手基肖爾·庫馬爾和拉塔·曼吉茜卡也都出生在中央邦。著名歌唱家庫馬爾·甘達爾瓦在德瓦斯度過了一生。
體育方面,主要流行板球;2013年,中央邦官方將馬爾拉坎巴定為邦技[42]。這種運動需要一組體操運動員,同時握緊一根固定的垂直杆,通過握杆或互相抓握,集體表演瑜伽和體操動作。此外,一般認為斯諾克是賈巴爾普爾的英國陸軍軍官發明的。
參見
- 中央邦出生人物列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